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与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0篇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
以下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注重了朗读教学,特别是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以不同的方式来朗读,以加深学生对每个小动物爪(蹄)印不同形状的印象,如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
最后,我还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每个小动物走过的脚印,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
在指导朗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时,先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画出这么美丽的画时的心情,再指导他们用自豪的语气来读,教师再范读,学生做动作读,在活跃的气氛中体会朗读的快乐,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课文内容,我采用逐句讲解,学生逐句消化的教学手法,使课文内容易于学生接受。
授课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在教学时,我适当的补充一些内容,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冬眠,这就更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说完整话能力的培养,因为时间没有把握好,练习不多。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朗读有些地方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抓的不够细,学生的说话练习不多,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教学过程:篇二1、引出诗歌(课件--序)秋天里,枫树爷爷画了一幅很美的画,染红了大地,染红了天空(课件展现出秋天枫树景象,枫树爷爷满脸笑),冬来了,北风呼呼地吹,吹走了枫树爷爷的画,枫树爷爷伤心极了(课件出现北风吹来,树叶卷走,枫树爷爷皱了眉头),天越来越冷,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同时伴有风雪声)。
2、学习诗歌a、观察: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雪绒花音乐停,踏雪声起),他们来干什么?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课件逐一出现小鸡、小猫、小鸭、小马,分别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三《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有趣的课文,充满童真童趣。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了解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画画的场景,认识小动物们的脚印。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脚印。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小动物们的脚印。
难点:让幼儿能够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脚印,发挥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图书、实物等展示小动物的脚印,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
2. 情景教学法:创设雪地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增强体验感。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模仿小动物脚印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小动物脚印图片、雪地场景布置。
2. 材料:画纸、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雪地场景,引导幼儿谈论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画的情景。
2. 故事分享:讲述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幼儿了解小动物们的脚印。
3. 观察与讨论:展示小动物脚印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小动物的脚印特点。
4. 模仿练习:让幼儿分组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脚印,用画笔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5. 展示与分享: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交流。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7.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脚印,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描述小动物们的脚印特点。
2. 幼儿在模仿练习中的参与程度,画出的脚印是否符合故事中小动物的脚印特点。
3. 幼儿在展示与分享环节的表现,能否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描述创作思路。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 教学活动是否具有趣味性,能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难度。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户外活动,带幼儿去大自然中观察小动物的脚印,让幼儿亲身体验。
中班语言上学期教案及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受散文的优美,体会冬天的美丽。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散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重点:(1)让幼儿感受散文的韵律美,体会冬天的美丽。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散文的主要内容。
3. 教学难点:(1)让幼儿在朗读中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散文内容。
4.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散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图片和文字。
(2)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5. 教学过程:(1)导入:让幼儿观察课件中的雪地图片,引导幼儿说出雪地的特点。
(2)让幼儿听散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散文,让幼儿掌握散文的主要内容。
(4)讨论:引导幼儿讨论散文中描述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什么。
(5)创作: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创作自己的雪地画作,发挥想象力,表现散文内容。
二、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散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韵律美有了一定的感受,但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方面还需加强。
2. 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较高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仍有部分幼儿需要引导。
3. 创作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但部分幼儿在表现散文内容方面存在困难。
三、教学内容1. 散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朗读和背诵。
2. 讨论散文中的小画家及其画作。
3. 创作自己的雪地画作,表现散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对散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在讨论环节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评价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散文内容。
2. 对个别需要关注的幼儿,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在创作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1. 复习散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内容,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
中班语言活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反思6篇

中班语言活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反思6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最终一个语文园地的其次篇课文。
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叙述四种动物爪(蹄)的外形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终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稳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争论解决“等作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应对自己课汇报课进展反思。
一、首先是我的授课思路:(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加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专心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本课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其参加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材的资料和学生的特点,凭借多媒体帮助手段让学生欣赏北方的雪景,一幅幅漂亮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时“哇*哇*”地惊叫起来。
学生参加的激情被激发了。
(二)、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外形。
对于这一点呢,我是透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对四个小动物在雪地上如何画画,怎样画一目了然。
2、在理解第四句时结合图片理解了小画家的画与自然界里的一些景物是多么相象,然后结合四个小动物,反复诵读,这句话。
3、预备了贴图,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脚印对应到相应的动物上。
再次检验了学生对这局部学问的把握程度。
4、实行看图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快速记忆。
(三)、注意课内外相结合。
在课外延长环节中,我让学生看着下雪的画面,想想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潜力,又培育了学生喜爱生活的情感。
二、这堂课我做得比拟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目标明确:正确朗读全文,理解课文,感情朗读,了解不同动物的脚印特点。
幼儿园语言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5篇

幼儿园语言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故事》,详细内容为《雪地里的小画家》。
通过讲述小兔子、小松鼠等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运用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找到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雪花贴纸、画纸、画笔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故事课件,讲述雪地里的小动物们画画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雪地,观察雪花的形状,让幼儿动手画出自己心中的雪景和小动物。
4. 互动: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猜一猜、说一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6. 游戏:组织幼儿进行“雪地里的小画家”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2. 主要角色:小兔子、小松鼠、小熊等3. 故事情节:雪地画画、互相欣赏、共同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并画出故事中的小动物和雪景。
2. 答案:故事复述和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语言表达和绘画方面的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雪地活动,让他们观察雪景,发现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故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与反思课时:1课时年级:中班学科:语言领域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美,喜欢朗诵散文诗。
2. 能正确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了解下雪天的景象。
3. 能根据散文诗的内容进行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散文诗的意境。
4. 能用朗诵、绘画等表现形式来表现散文诗。
教学重点:1. 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美,喜欢朗诵散文诗。
2. 能正确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了解下雪天的景象。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意境,并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2. 引导幼儿用绘画等表现形式来表现散文诗。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雪地情境,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3. 绘画教学法: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散文诗的意境。
4. 朗诵教学法:通过朗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 雪地场景图片2. 小画家图片3. 散文诗《雪地里的小画家》文本4. 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5. 音乐、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下雪天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雪天的氛围。
2. 展示雪地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雪地的景象。
3. 展示小画家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情景。
4. 朗诵散文诗《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美。
5. 分组讨论:让幼儿谈谈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6.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散文诗的内容,自由发挥,创作雪地里的画面。
7. 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8. 总结:引导幼儿谈谈在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散文诗的喜爱。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能根据散文诗的内容进行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雪地里的画面。
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对散文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10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分享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优秀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
以下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总结与反思: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导问:下雪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此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
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
二、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对于这一点,我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的形式找到“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2、在学生找到并读出对应句子时,同步多媒体展示四种动物的脚印,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3、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这几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让学生做“找脚印”游戏。
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这一难点。
三、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在课外延伸环节中,针对青蛙冬眠一事,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并出示其他动物图片,作为课外知识拓展。
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朗读有些地方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抓的不够细,学生的说话练习不多,这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我将积极弥补自己的缺点,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优秀5篇)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优秀5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
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学生比较喜欢读。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我就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课文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应利用电教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谈话:昨天森林里下了一场大雪,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比赛。
老师把小动物们画的画拍了下来,今天带到了课堂上,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小动物们的脚印)2、你能评价一下这幅画吗?3、是啊,多美的一幅图画呀!看了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看图后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想知道的一切。
4、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第17课。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活动2【讲授】一、学: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全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读读音,说说字形。
(2)“开火车”认读生字。
2、朗读比赛”。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一段自由练读、指名读。
(2)评一评,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
(3)评选出今天的“朗读之星”。
(4)全班齐读全文。
二、学: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是用什么来画的?(1)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并把相应的句子划出来。
(2)全班交流学习。
三、研:1、青蛙怎么没有来?2、理解“冬眠”。
四、展:学生们汇报研究的结果。
活动3【练习】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跑来跑去,多开心呀,你们也喜欢下雪的天气吧?那雪后,你们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竹字头)2.会认9个生字。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含反思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仿编诗歌,感受冬日雪景的美丽及创编的乐趣,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本次活动符合冬季的气候特征,冬天里,幼儿最盼望的是早点能见到“下雪”和“雪地”这样的场景,希望能走进雪地里和小伙伴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尽情感受冬季的美丽和玩雪的快乐。
可是对我们南方的幼儿来说,这种美好愿望却很难实现。
诗歌《雪地里的小画家》不仅让幼儿能通过动画欣赏冬天下雪的景色,感受冬季的美丽,还能通过诗歌朗诵,了解几种小动物的爪子(蹄子)的形状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活动的内容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需求。
本次活动共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观察雪景图片并回忆已有经验,初步感受冬日雪景的美丽;第二环节在观察脚印及想象中引出儿歌并初步理解内容;第三环节在完整欣赏并理解的基础上学念、尝试仿编,在共念儿歌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冬日美景。
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2.尝试仿编诗歌,感受冬日雪景的美丽及创编的乐趣。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感受讨论——冬日雪景的美丽。
(出示雪景图)1.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些什么?2.看到这厚厚的白雪,小朋友你现在最想干什么?说说自己心中的想法。
二、观察想象——引出话题,初步理解儿歌1.有几个小动物也和我们的小朋友一样,在家里可呆不住了。
你瞧,他们来了。
他们是谁啊?2.他们来干什么?3.他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什么?(脚印)猜猜是谁?4.它们的脚印像什么?三、学念仿编——进一步理解并学习儿歌、尝试仿编。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附反思(通用10篇)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附反思(通用10篇)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附反思 1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二、教学准备:1、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2、识别各种动物脚印。
3、准备电脑课件:a、序;b、观察;c、诗歌;d、仿编;e、游戏。
三、教学过程:1、引出诗歌(课件--序)秋天里,枫树爷爷画了一幅很美的画,染红了大地,染红了天空(课件展现出秋天枫树景象,枫树爷爷满脸笑),冬来了,北风呼呼地吹,吹走了枫树爷爷的画,枫树爷爷伤心极了(课件出现北风吹来,树叶卷走,枫树爷爷皱了眉头),天越来越冷,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同时伴有风雪声)。
(评析:以景激趣,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学习诗歌a、观察: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雪绒花音乐停,踏雪声起),他们来干什么?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课件逐一出现小鸡、小猫、小鸭、小马,分别在雪地里留下的脚)(评析:用创设好的情景,直接揭开课题,简单,直接)b、提问,引导幼儿讨论,想象·谁来到了雪地里?(小鸡、小鸭、小猫、小马)·它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脚印)·它们的脚印象什么?(小鸡的脚印象小草、竹叶.....;小猫的脚印象梅花、饼干........;小鸭的脚印象枫叶、雨伞......;小马的脚印象月牙、耳朵......)幼儿大胆想象。
(评析:让幼儿畅所欲言,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些脚印就象一幅画,我们画画要用笔、颜料,可小动物画画是不用颜料,也不用笔的,那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在地上走几步就成了一幅画)·我们怎样夸它们(真不错、顶呱呱、小画家......)c、是谁在说话呀?小猫问:“小鸡小鸡,你们的好朋友青蛙呢?”小马说:“是呀,青蛙怎么没来”,小鸡、小鸭说:“我们也示知道”。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附反思

家长对孩子学习成果评价及反馈收集
家长评价
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和评价, 了解孩子在《雪地里的小画家》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反馈收集
及时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对教 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满 足孩子的学习需求。
亲子共读、共绘活动推广
亲子共读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雪地里的 小画家》相关绘本,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01
02
03
角色分配
让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 角色,如小画家、小动物 等。
情感表达
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动作 和表情等方式,表达所扮 演角色的情感变化。
情境再现
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在 角色扮演中深入体验和理 解故事内容。
游戏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参与度
绘画游戏
设计绘画接力、你画我猜 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 锻炼绘画技能,培养团队 协作精神。
感。
02
写作技巧指导
教授幼儿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构思故事情节、如何描绘细节等。
03
创意写作实践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雪地经历或想象的故事写下来,教师可以提供写作纸
和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同时,可以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互相学习和交流。
Part
03
互动环节设计
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绘画创意
STEP 03
基本绘画技巧讲解
创作实践
引导幼儿根据诗歌内容,自由发挥想 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雪地画作。教 师可以提供绘画素材和纸张,鼓励幼 儿大胆尝试和表现。
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幼儿基本的绘 画技巧,如线条的画法、色彩的搭配 等。
创意写作引导与示范
01
写作灵感激发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雪地里玩耍的经历,激发写作灵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小动物在雪地里画了什么。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的图案。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图书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雪地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境。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四、教学准备:1. 雪地场景布置。
2. 小动物的图片、图书。
3. 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带领幼儿观察雪地场景,让幼儿说说自己在雪地里会画什么。
2. 听故事:讲述《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让幼儿说说故事中小动物在雪地里画了什么,为什么。
4. 实践活动:让幼儿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5. 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强调大自然的美和小动物的可爱。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在雪地里画一幅画,明天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评价:1. 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描述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的图案。
2.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能否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3. 幼儿在展示和评价环节的表现,能否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较高,但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够均衡,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想象力,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图案,而部分幼儿则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中班语言活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反思【优秀10篇】

中班语言活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反思【优秀10篇】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又因为这篇课文和小动物们息息相关,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兴趣特别高。
课的开始,我先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动态雪景图,引入了课文的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使孩子们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愿望。
接下来我紧紧抓住课题中的"画家"一词,让学生谈谈画家,谈谈画画,再让学生说说画画都需要哪些工具,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在讲授课文第二段时,我结合直观形象的pp课件,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准确地理解了所谓“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实际上不过是小动物们把自己的脚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而已。
准确地理解了这一点,从而也准确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这些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体会了小画家作画时的高兴自豪感,很轻松的读出了文章的基调。
最后,通过青蛙“他在洞里睡着啦。
”创设情境采访睡觉的小青蛙,来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回事。
由于在课前需要备的内容很多,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许多课前所设想未及的事情发生。
学生的思路往往是不按着老师的思路去走,就需要老师去引导。
学生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去仔细揣摩和反思的。
从孩子们课堂表现来看,这堂课的目标基本达成。
自我感觉特别不足的是,课(实际完成容量)的结构不够圆满。
本来是想把它设计成“总—分—总”的样式,(从文本出发——发散——再回到文本)可结果在朗读、背诵环节,因时间不足而有点仓促,总感觉这被放出去的羊群还没收回。
另外应再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表达的空间,让他们想其所想,谈其所谈。
篇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以韵文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子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活泼,富有童趣。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画家们在雪地里作画的情景。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语言和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用语言和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想象故事中小画家们在雪地里作画的情景。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雪地画画的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
2. 环境:室内布置成雪地场景,增加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欣赏雪地画画的情景,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b. 分析故事中小画家们的绘画技巧,让幼儿学习绘画方法。
c. 小组讨论: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描述小画家们在雪地里作画的情景。
d. 实践环节:让幼儿分组合作,用绘画材料在雪地场景中进行创作。
教案编写过程中,需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在实践环节,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创作家庭版的雪地画画,将作品展示在班级内,增加亲子互动。
2.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滑雪活动,让幼儿体验雪地乐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幼儿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专注度和兴趣。
2. 幼儿绘画作品:评价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鼓励创新和想象力。
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与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故事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雪地小画家的兴趣。
3. 通过故事,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教学内容:1. 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阅读与理解。
2. 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雪地里的小画家》。
2. 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3. 角色头饰或其他表现工具。
二、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图书,引入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地里的小画家的了解和期待。
步骤二:故事阅读与理解(5分钟)1. 朗读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暂停故事,提问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讨论故事中的小画家是如何用动物的脚印作画的。
步骤三:绘画活动(5分钟)1. 邀请学生用画笔和画纸,尝试用自己的脚印创作一幅画。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雪地画。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步骤四:角色扮演(5分钟)1. 学生选择一个故事中的角色,用头饰或其他工具表现角色。
2.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表现故事情节。
3. 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奖。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绘画活动和角色扮演,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创造力。
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紧张和抵触情绪,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表演方面缺乏经验和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也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六、教学扩展(5分钟)1. 邀请学生讨论:除了故事中的小画家,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小画家,用我们的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6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6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索的意思。
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6篇】,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鸡、小狗、小马这四种小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外形,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外形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小动物的特点。
2.本课背诵有难度,老师重点指导。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复习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及竹字头。
2.复习要求会认的8个生字。
二、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1.老师出示电脑课件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冬天到了,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地上、树上、房上全掩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整个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
这天我还邀请来了一些动物王国的伴侣,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老师点击鼠标,电脑屏幕依次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图。
老师接着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同学读课文。
三、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1.在同学读课文后,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同学边回答,老师边演示课件:鼠标点击小鸡,小鸡在雪地里走,脚下留下小鸡的脚印(竹叶):鼠标点击小狗,小狗在雪地上走留下(梅花);小鸭小马在雪地上走留下(枫叶和月牙)这样的脚印。
2.提问: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会画什么呢?请同学看大屏幕说一说。
3.让同学观看大屏幕,理解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指的是什么/ 竹叶是竹子上面的叶子,出示实物,让同学观看,这里指小鸡的爪子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也说明白小鸡爪子的外形。
梅花,冬天开放,梅花是由几个花瓣组成的。
这里指小狗的脚印像梅花。
枫叶是一种枫树的叶子,出示枫叶实物让大家看枫叶的外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与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本课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赏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丽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时”哇!-哇!-”地惊叫起来。
学生参与的激qing被激发了。
二、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对于这一点呢,我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是让学生在不是很熟悉课文的情况下,看课件上的下雪图,找找小画家把画画在哪了。
这一步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感受一下雪地这样一个环境。
2、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四人小小组合作读等形式找到”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3、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这几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让学生连线。
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这一难点。
三、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让学生看着下雪的画面,想想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同时这一步也是为了引出青蛙。
让学生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动物,所以它没有参加雪地里的画画。
并在此基
础上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不会来参加。
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他们努力从脑中搜索着生活经验。
有的说:”我知道乌龟不会来参加,因为乌龟也要冬眠的。
”等。
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而言之,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在喜悦中探索,使教学发挥出最高效益。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2、识别各种动物脚印。
3、准备电脑课件:a、序;b、观察;c、诗歌;d、仿编;e、游戏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诗歌(课件--序)秋天里,枫树爷爷画了一幅很美的画,染红了大地,染红了天空(课件展现出秋天枫树景象,枫树爷爷满脸笑),冬来了,北风呼呼地吹,吹走了枫树爷爷的画,枫树爷爷伤心极了(课件出现北风吹来,树叶卷走,枫树爷爷皱了眉头),天越来越冷,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同时
伴有风雪声)。
(评析:以景激趣,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诗歌a、观察: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雪绒花音乐停,踏雪声起),他们来干什么?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课件逐一出现小鸡、小猫、小鸭、小马,分别在雪地里留下的脚)(评析:用创设好的情景,直接揭开课题,简单,直接)b、提问,引导幼儿讨论,想象·谁来到了雪地里?(小鸡、小鸭、小猫、小马)·它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脚印)·它们的脚印象什么?(小鸡的脚印象小草、竹叶.....;小猫的脚印象梅花、饼干........;小鸭的脚印象枫叶、雨伞......;小马的脚印象月牙、耳朵......)幼儿大胆想象。
(评析:让幼儿畅所欲言,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些脚印就象一幅画,我们画画要用笔、颜料,可小动物画画是不用颜料,也不用笔的,那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在地上走几步就成了一幅画)·我们怎样夸它们(真不错、顶呱呱、小画家......)c、是谁在说话呀?小猫问:”小鸡小鸡,你们的好朋友青蛙呢?”小马说:”是呀,青蛙怎么没来”,小鸡、小鸭说:”我们也示知道”。
d、小青蛙上哪去,孩子们,你们说说,青蛙怎么不参加呢?(冬眠去了),原来,小青蛙躲在洞里睡着了(课件一角出现油中睡觉的青蛙)
e、你们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呢?
(评析:自然而然地将动物冬眠的知识引入课题)f、枫树爷爷笑哈哈地说:”小动物的画真美,我再也不伤心了,我要把你们编进诗歌里”
由枫树爷爷朗育诗歌,幼儿欣赏。
g、”孩子们,你们和枫树爷爷一起来夸夸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吧!”(幼儿学习诗歌)(评析::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很快学会了诗歌)h、枫树爷爷会编诗歌,我们也试着编一编,幼儿可更换诗歌中部分内容,学习仿编。
3、仿编诗歌还有些小动物,蛇们的画也很美,我们能不能把蛇们也编进诗歌里呢?谁来试一试(课件中出现小羊、小狗、小猪、小象、小熊)幼儿仿编诗歌。
(评析:教师的问题让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
4、游戏:《帮小画家找画》
小动物们很不错,画的画都有自己的特色,可粗心的小画家们把自己的画给弄丢了,请你们帮忙找找,送还给它们,好不好(玩电脑游戏)。
(评析: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动物的脚印)5、结束:
小动物和枫树爷爷都很感谢孩子们,他们要走了,送给我们一人一幅画(动物脚印),我们一起谢谢站动物,和它们再见了。
四、活动延伸:
幼儿用动物脚印拼图想象编故事。
五、活动总评:
本次活动,教师一改以往诗歌单一的教学法,而是充分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手段,让幼儿的思维、想象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同时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的积极性,让幼儿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诗歌,创编了诗歌,充分感受创造的乐趣。
反思:
本课可以立足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感悟书中的精美语言,被伟大与神气的自然所吸引。
在充分感知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课后找一找,在冬天,还发现了哪些”小秘密”,亲身体验,寻找冬天的小秘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学习的快乐。
由此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眼、耳、鼻、手等器官去感受自然,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尽管学生的语言有些稚嫩,但那是学生真实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心灵的花朵在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