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合集下载

浅谈学龄前智障儿童随班就读

浅谈学龄前智障儿童随班就读
查显示 ,9 5%的智障儿童家长不 管孩 子学 习, 一切听从学 校安排 , 轻视对孩子道德 品质的培养 。 五 、抓好 目标 的达 成 在这方面 , 我 学一学期就会对学生进 行两次评估 。 每学 期期

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随班就读 学生营造 一个 良好 的教 育环境是搞 好随班就读 工作 的第一关 ,是学 校经常性工作 。随班就读工作 与普通教育
良 好 的教育环境 ,致使他们不具备专业 知识不能帮助智障子女 进行 康复训练 。且 由于他们缺少应有 的教 育知识 ,他们不懂怎
在 特殊儿童教 育的问题上 , 如今提倡无差别教 育 , 希望他们 样去 教育 自 己 的孩子 ,很多家长不懂得教 育是一 门科学 、一 门 学 问。 尤其是特殊教 育 , 更需要 家长 学习 , 有效地教育指导 智障 接受正 常教育 ,避免 由于过于特殊 而造成伤害 。接纳 特殊儿童 是一种社 会责任 , 开 展融合教育是一 种教育使命 。尽 管特殊儿 儿 童。实施 良好家庭教 育的基础首先就 要了解 孩子 ,父母 与孩 童随班就 读 已经越来 越得到大 家的认可 ,随班就读 也已经成为 子进 行心灵的沟通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 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 特殊儿 童教育安置 的一种重要方式 , 但在 实际的教育过程 中 , 随 行教 育 , 许多家长动不动就 训斥 、 打骂孩子 , 要 么就 处处包办 。
儿 园随班就 读 学生方 莱、蔡 某为个案 ,结合 笔者 的教 学实践 , 提 出了随班就读教 育模式 的实际经验 以及 自我 思考。希望老 师
四 、争取 家庭和社 会的配合 与支持 家庭是特殊 需要学生生活 的主要场所 ,特 别是 在特殊需要
们将 随班就读的 学生 比作迟 开的花朵 。对这 些花加 以特别 的照 学 生社会生活能 力训练等方面家庭教 育是 不可替代的 。但家庭

浅谈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特殊教育培训班学习心得

浅谈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特殊教育培训班学习心得

浅谈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特殊教育培训班学习心得第一篇:浅谈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特殊教育培训班学习心得浅谈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特殊教育培训班学习心得目前我国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等。

其中,随班就读作为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谈谈我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的一点看法:1、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2、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由于随班就读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

如: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存在许多不足,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童,这种认识给师生在沟通上造成了障碍;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期待不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一味迁就,课堂上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时间划分上理解“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还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障学生,就多让智障学生回答问题,可是有的问题并不适合他们回答,为了让智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启发、等待,而置大多数普通学生于不顾,占去课堂上不少时间。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搞“一刀切”的多,照顾差异的少,普通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多,智障学生参与机会少。

这些做法都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需加强师资培训有研究认为校长和行政人员对于随班就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该校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关怀逐渐增加。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旨在让残疾儿童能够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教育,融入社会。

在实际操作中,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核心问题是融合教育的实施问题。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在实际操作中,融合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大部分普通学校缺乏专门的教育资源来对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

其次是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针对正常儿童设计的,对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考虑不足。

还有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偏见和歧视,容易造成残疾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2. 存在着对残疾儿童的保障不足问题。

在实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时,社会和政府对残疾儿童的保障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残疾儿童家庭缺乏相关支持和帮助。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残疾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还容易导致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

3.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但目前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还存在不足。

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不一,导致管理和监督的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容易出现一些不利于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二、应对措施1. 加强师资力量和专业培训。

对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来说,师资力量是关键。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师资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让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残疾儿童,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2. 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

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学校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

制定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让残疾儿童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3. 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

针对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度还需要加强。

智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成绩纳入评比标准

智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成绩纳入评比标准

智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成绩纳入评比标准摘要:一、问题背景与概述二、智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的现状与挑战三、智力障碍学生成绩纳入班级平均分的利与弊四、政策建议与实践措施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问题背景与概述在我国,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的政策已经实施多年。

这一政策旨在保障智力障碍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智力障碍学生的成绩是否应该纳入班级平均分计算,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

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政策建议和实践措施。

二、智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的现状与挑战智力障碍学生在随班就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他们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可能与普通学生存在差距,导致学习成绩相对较低。

其次,由于社会对智力障碍群体的认知偏见,他们在校园生活中可能遭受歧视和排斥。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智力障碍学生,从而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

三、智力障碍学生成绩纳入班级平均分的利与弊将智力障碍学生的成绩纳入班级平均分,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这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碍学生融入班级的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这一做法也存在弊端。

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较低,纳入平均分计算可能导致班级整体成绩下降,影响班级荣誉和教师评价。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可能使智力障碍学生承受更大的压力,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

四、政策建议与实践措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和实践措施: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的成绩计算方式,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2.提高教师队伍的特殊教育素养,加强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教学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充分考虑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评价标准,避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4.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智力障碍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摘要:有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家庭努力下已经顺利进入小学随班就读,但有的孩子虽然程度不错但却一直被幼儿园或小学拒之门外、有的在进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又被各种原因劝退,这些深深的苦恼着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康复机构训练后将何去何从?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

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系我国教育界的专用名词,指在普通教育的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

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

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一、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

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

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

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

最新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与策略-精品

最新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与策略-精品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与策略“回归”是特殊儿童的方向,“融合”是特殊儿童教育的最终形式。

我国当前的融合教育大部分表现为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

在过去的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也总结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一、智障儿童随班就读产生的问题(一)接纳问题1.教师的接纳智障儿童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表现得积极性极低,很难与别人友好相处,甚至出现自虐、打架等现象,严重影响班集体的凝聚力。

意志一般为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易冲动,性格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自由散漫、自卑怯懦。

基于以上多种原因,多数班主任都不愿接纳智障学生。

而科任教师也会因为课堂纪律问题对智障学生心存芥蒂。

2.同学的接纳由于智力正常学生与智障学生的接触有限,他们对智障学生能力的了解认识程度也各不相同。

许多学生认为智障学生有能力胜任某些方面技能,特别是处理社会关系与体育锻炼方面的技能,但他们不能确认智障学生是否能够完成一些日常独立活动所需的复杂技能。

认为这些独立操作的活动是他们自己及其智力正常的同伴才能掌握的技能,从这一点看,他们并未将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视为自己日常的生活伙伴,因此,对于大多生认为智障学生最好在特殊学校学习。

智力正常学生之所以不主张接纳智障学生在学术类课程的学习,还因为他们认为智障学生的参与将对他们及其同班同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大多数智力正常学生认为,如果智障学生在自己的班级学习,会让其他的同学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课,还会造成更多的纪律问题。

因此,他們不太愿意在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教学活动中与智障学生互动,主要怕智障学生对他们在班级里的成绩排名带来不利影响。

他们不想自己的学习成绩因为与智障学生的合作而受到影响。

(二)心里问题1.自卑孤僻由于智障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社会环境中可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往往极易产生低人一等、我什么都不行的自卑感。

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

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

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轻度、中度的智力障碍学生,较多会被安置在普通学校中,他们给普校老师的印象是,比较乖,但是成绩较差;上课不注意听,也很少回答问题,很少参与班级的活动但是,他们也会有一些行为问题,例如打人,摔东西等。

智障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

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要如何做呢?我们的策略是什么?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与辅导需求,可依据智障程度的严重性或需要支持系统的程度而定。

障碍程度较轻的学生,其教育重点会偏重于学业技能的培养和建立;而障碍程度较重的学生,其教育重点较着重于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建立。

为了满足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我们可以从学校调整和家长培训两个方面着手。

学校调整包括调整学习环境、调整课程、调整教学策略等。

首先谈谈学校可以做的调整有哪些?一、调整学习环境最少限制的环境是最接近于普通学校课程又同时能够满足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的环境。

美国《残疾人教育法》规定,每名残疾学生都要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我国目前智能障碍儿童依其程度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安置场所,一般轻度智能障碍儿童大都安置在普通班级中,中度智能障碍儿童则以资源班或启智班为主,重度智能障碍儿童的安置是以启智班或启智学校为考量,至于极重度智能障碍儿童则大部分在家教育或在养护机构中接受服务。

最少限制环境是一个相对的和完全个别化的概念,对于一个儿童的最少限制环境、对于另一个儿童来说可能是不合适的。

我们认为,最少限制的环境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

因此,学习环境的调整也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

(一)物理环境的调整教室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地点之一,因此须善加规划,使学生喜欢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而环境又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刺激。

教室中的物理规划应该考虑学生、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而采多元化的形态。

1、注意采光、温度、空气流通、色彩、动线、空间大小、受干扰情形、和设备的安排等因素。

例如智障兼肢体障碍的学生,他需要拥有适当大小的空间,以方便使用辅助性科技和进行活动。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探讨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探讨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探讨摘要:随班就读是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之一,随班就读有利于普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和实现教育融合。

但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提高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策略有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助学伙伴和合作小组的作用、注重考核评估等。

关键词: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策略一、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作用目前我国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等。

其中,随班就读作为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随班就读有利于普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是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

如果通过建立特殊学校来解决所有智障儿童就读的问题,需要巨大的费用,这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

而我国的普通中小学数量众多,如果每个普通班都接受一至二名智障儿童,就可以迅速、大面积地提高智障儿童的入学率,促进智障儿童义务教育的普及。

此外,有些智障儿童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县级以上的特殊学校上学,随班就读这种形式有利于他们就近入学。

也有些智障儿童的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在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孩子将来择业就业,因此也希望智障子女随班就读。

2.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二、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由于随班就读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

如: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存在许多不足,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童,这种认识给师生在沟通上造成了障碍;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期待不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一味迁就,课堂上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时间划分上理解“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还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障学生,就多让智障学生回答问题,可是有的问题并不适合他们回答,为了让智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启发、等待,而置大多数普通学生于不顾,占去课堂上不少时间。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内容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

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所以,这些儿童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

在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通俗的说,凡是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智力的儿童就是智力障碍儿童。

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智力障碍的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它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

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美国智障协会早在1921年就首次提出了智力障碍的定义,此后又做过九次修订。

最近一次,即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是:“智力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的一种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我国随班就读制度是智力障碍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性,他们在课堂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研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了解智力障碍儿童在课堂上的学习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其次研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培训和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有助于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殊教育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深入研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有助于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这些孩子们在学习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他们可能在理解、记忆、应用知识等方面存在困难,这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很难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学习,事实上许多智力障碍儿童在特定领域有着出色的才能和潜力。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在课堂教学中,智力障碍儿童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解答疑问。

同时教师还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采用实物教学、图片辅助、游戏化教学等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儿童以一般教育班的学生身份融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儿童一同学习生活的一种教育方式。

随班就读可以促进残疾儿童的社会融入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对随班就读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随班就读面临的问题是教育资源不足。

一些普通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和辅助人员来照顾残疾学生的个别需求。

学校的设施和教育材料也有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班就读还存在着教育方式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普通学校没有针对残疾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措施,只是简单地将他们安排在一般教育班级,导致他们与正常儿童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距,无法得到适当的学习和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政府应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增加专业教师和辅助人员的编制。

还应加大对普通学校教育设施和教育材料的投入,确保残疾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充足。

普通学校应建立起个别化教育的机制和措施,对残疾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照顾。

可以通过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为残疾学生提供特殊的学习课程和支持,帮助他们弥补差距,实现个人发展。

还可以在学校内加强同伴互助的意识和氛围,培养正常学生对残疾学生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共同参加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和互助意识,减少对残疾学生的歧视和排斥。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为残疾学生提供支持和照顾。

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了解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家庭情况,为学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家长会议,与学校共同解决问题,促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班就读是一种促进残疾儿童社会融入和发展的教育方式,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加强对普通学校的支持、建立个别化教育机制、加强同伴互助和家校合作,可以有效解决随班就读中的问题,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对智障特殊学生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对智障特殊学生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智障学生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学习汉旺学校王平在我们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智力低下,学习吃力,被别的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歧视。

他们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没有人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还常常受到同学的奚落,他们俨然是班级中的“丑小鸭”。

对于这些“丑小鸭”,我们认为,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爱献给智残生,应把更多的精力倾注给随班就读生,采取多种办法来感化教育他们。

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担负起教育和康复训练的重任,更多地去关爱他们,使他们融入到集体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为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弱势群体智残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长期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由于屡遭挫折,容易产生失败的心理,自卑感重,自尊心极脆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学习信心,就成为老师时刻注意的问题。

作为老师,必须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正确人格意识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尊重他们的人格。

每一个人都需要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关怀,而他们则更渴望心灵关怀和精神鼓励,我们要把他们看作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

在思想上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

把更多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需要爱的孩子。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

老师对学生的爱,可使学生的自尊的情感得到满足,由此激发出学习热情。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他们会把对老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由喜欢教师到喜欢学习。

消除心理“伤疤”,给“跟班随读生”信心。

其次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在“随班随读生”身上,往往消极因素暴露得比较明显,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的闪光点。

因此,教师除了上好课外,还必须关心、爱护“随班随读生”,对“随班随读生”应不吝惜微笑,不吝惜爱的倾注,不吝惜热情的鼓励,激发他们学好功课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和策略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和策略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和策略摘要 2002年AAMR对智能障碍做如下定义:“智能障碍指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上存在显著之限制而表现出的一种障碍,所谓适应行为指的是概念、社会和应用三方面的技能,智能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

”在我们普通学校的学生中,不可忽视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生理、心理、精神发育的不全或智力迟缓,行动能力、视听能力或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智力障碍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与同学的交流、融合以及其自己独立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要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那么我们老师该如何应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如何才能保证智障儿童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对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感受。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智障生多些关爱。

人的成长受到内力和外力双重作用的影响,而外力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这里的宽松的环境指的是“学校和班级都要建立的良好的助残环境,接纳残疾学生,亲近他们,给予他们平等的学习权利与机会。

”智障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及成长的经历,与普通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往往表现为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等。

普通学校的老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了解往往也不够深人,一般说来,在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冷漠的歧视,认为他们是另类,在情感上表现出来的是不接纳、不尊重、不重视,认为他们“无药可救”,他们常被贴上“傻子”、“呆子”的标签;另一种观点是认为智障儿童很可怜,他们是需要被同情、被怜悯的对象,从而对他们过于迁就、放纵,认为他们能力弱,对他们较少要求或不作要求。

我们对待这类孩子的正确态度应该是:认识到他们和我们普通的学生是一样的,他们也是儿童,和其他正常的儿童一样遵循着人的发展规律;他们也是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人,他们应该平等的享有一切人应有的权利,这些权利当然也包括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大家一起享有平等的学习生活。

提高智障孩子随班就读质量的策略

提高智障孩子随班就读质量的策略

提高智障孩子随班就读质量的策略智障孩子随班就读在教学中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智障孩子的智力发展程度低下,正常孩子很轻易控制的知识,他们往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必定学会。

其次,智障孩子长期和优于他们的孩子在一起,自卑心理会非常严重。

针对这些特点,笔者就提高智障孩子随班就读质量的策略谈一些实践体会。

一.因材施教,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了解特殊需要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作为智障孩子随班就读的教师,应先做好班内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情况调查,了解他们对原有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学习兴趣、态度、爱好等。

智障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即使同样都是轻度智障的孩子,在学习上的特殊需要也不尽相同;智障学生本身个体内的差异也很大,在知觉、记忆、思维各方面发展不平衡。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试卷、作业、谈话、提问、辅导以及平时对学生仔细观察等来对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为他们确定好教育教学起点,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目标,选择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并建立恰当的评估反馈系统,让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二、开发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拓展性课程根据学生大致的特征,学校应开发若干个拓展型课程,如《初中生生活技能常识》《语言技能训练》《手工编制技能》等。

这些课程面向所有的随班就读学生,有的也适合普通学生参加。

但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这个判断力去决定哪门课程最适合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选科或中途课程调整等做好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将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社会需要、学科发展等相结合,学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同时要让学生对包括学习方式、修习时间、评价要求以及教师状况、学校的课程资源等有整体的了解,以便学生设计整个学习阶段的选学计划。

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1.分层教学和小步子教学。

分层教学是随班就读智障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有适合普通学生学习的高层次的目标,又要有适合随读学生学习的较低层次的目标。

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对智障学生也应有一定的挑战水平,让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教育法的不断完善和特殊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已经成为特殊教育领域中热议的话题。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指把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组成班级,让他们共同接受教育,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却实现不易。

本文将深入剖析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是指生理、心理或智力上存在缺陷、受损或异常的儿童,他们与普通儿童相比,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教学和关注。

在理论上,随班就读可以促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融合,提高残疾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善残疾儿童在社交和教育方面的困境。

但在实践中,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却遇到了许多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残疾儿童学习特殊需求,需要专门的设施和人员支持。

但事实上,许多普通学校缺乏相应的教育条件,无法为残疾儿童提供足够的支持。

这就导致了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学校里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学习需求的教育资源。

其次,班级管理难度大。

班级中的残疾儿童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他们可能存在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需要老师提供更多的个体化关注和关心。

此外,残疾儿童的行为、语言和动作行为可能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最后,社会消费意识不足。

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目前还存在较多的消费意识不足的情况。

许多学校和家长对残疾儿童没有足够的支持和认同,这从侧面增加了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负担。

如何应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呢?首先,需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和残疾儿童教育保障水平。

其次,需要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共同营造一个理解和关心残疾儿童的社会氛围。

家庭可以多与孩子交流互动,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关爱和支持;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定的特殊教育课程,提高广大师生的特殊教育意识。

最后,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关心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公平,增强社会正能量。

在心上开出一朵花—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方案

在心上开出一朵花—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方案

在心上开出一朵花—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方案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成长发育时期(十八岁前),智力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

在农村,由于世俗眼光、经济能力、配套设施和师资配备等诸多原因,大部分的智力残疾儿童不能到特殊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和训练,一般都是随班就读。

然而,由于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力缺陷,他们很难同正常儿童一样正常学习,甚至会对正常教学产生困扰。

在一年级时,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孩子,刚开始只是觉得他比一般的孩子学得慢了点,淘气了点,但后来经医生诊断他的智力发展水平只有四岁孩子的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观察、分析,我把针对这个孩子做的工作以及这个孩子的情况做成个案,分享给大家,互相学习。

一、基本情况小z,男,某小学学生。

郑某是先天性智力障碍者,但是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

为了了解小z在学校、家中的日常表现、人际交往等情况,笔者分别采访了小z的任课教师、小z奶奶和小z的医生。

小z的任课教师:该生平时上课爱打扰同学,发出奇怪的声音,站起来东张西望,爱玩一些小东西,有时下地走动,不知游戏规则。

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却目光呆滞,不知所措。

教师对他说的话最少要说两遍,对于教师的约束他很认真坚持,但坚持时间很短。

说话经常词不达意,有时还要想很长时间,不善于写字,写出来的字也是依葫芦画瓢,认字速度很慢。

小z奶奶:小z都是我带大的,我没读过书,不认得字,也不知道怎么教他。

其实,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些情况,但想着上小学可能会有所好转,所以没放在心上。

但在进入小学后,老师向我们反映小z在学习上的情况:要求认的字重复教了好几次,还是不认识,虽然数学有了点进步,从不会数数到会数一到十,但他的知识水平远远落后于同班的同学。

虽然在周末或寒暑假也找了辅导班辅导,但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

听了老师的建议,去了医院检查才发现,他的智力水平只有四五岁小孩子的水平。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指将智力、视力、听力、言语等方面有障碍的残疾儿童纳入普通教育班级,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促进教育的包容性,使每个儿童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但是随班就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残疾儿童的学习需要与普通儿童不同,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但教师的培训和经验可能不足以应对这一需求。

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关部门应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随班就读还面临着对普通儿童的影响问题。

残疾儿童的存在可能会对普通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同时顾及两种类型的学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给普通儿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班级环境。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还面临着社会认知和观念的问题。

一些人对残疾儿童的存在可能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无法适应普通教育环境。

教育部门需要积极宣传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和效果,提高社会对随班就读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包容性教育的理念,使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残疾儿童的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需要多方合作和重视。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专业服务。

学校需要加强班级管理和教学组织,为残疾儿童提供一个友好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和支持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学校共同合作,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在促进教育包容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普通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加强社会认知和宣传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方案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方案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方案背景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

这些儿童通常在研究、理解和适应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融入正常学校环境,制定一个可行的随班就读方案至关重要。

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应性支持,帮助他们在正常学校环境中取得研究成果,并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

方案内容1. 评估和诊断:每个智力障碍儿童必须通过专业评估和诊断,确认其研究能力和特殊需求。

这将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和支持措施。

2. 教学和辅助服务: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研究特点和需求,学校应提供相关的教学和辅助服务。

这可能包括小班教学、个别辅导、特殊研究材料、智力训练等,旨在帮助他们达到教育目标。

3. 情感和社交支持:智力障碍儿童常常面临情感和社交困难。

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并解决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

4. 建立合作机制:学校与家长、教师和专业医疗人员之间应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

这可以包括定期沟通会议,共同制定研究目标、讨论支持措施,并进行进度追踪和评估。

5. 创造包容环境:学校应积极创造一个包容性的教育环境,鼓励同学们的理解和接纳,减少歧视和排斥现象。

举办社区活动、提供培训和意识教育,可以加强整个学校社区的包容性。

实施和评估本方案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调整。

学校应定期对随班就读方案进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进展情况。

这将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

结论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方案有助于他们充分发展潜能,融入正常学校环境。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支持服务和包容环境,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儿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与对策分析(五篇模版)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与对策分析(五篇模版)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与对策分析(五篇模版)第一篇: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与对策分析我国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与对策分析刘建会(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111110041024)摘要本文运用文献法,对我国近二十年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目前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现状与问题建议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ly Handicapped and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LIU JIANHUI(College of Education,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111110041024)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article synthesized studi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ly handicapp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On the basis of this, we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ly handicapped in China at present development and aim at the existing problem solution.Key wordsmentally handicapped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advice前言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 是指普通学校招收能够跟班的残疾学生, 如肢残、轻度智障、弱视、重听等学生, 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它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

浅析农村“三残儿童”随班就读面临的困惑

浅析农村“三残儿童”随班就读面临的困惑

浅析农村“三残儿童”随班就读面临的困惑
农村“三残儿童”(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在随班就读面临的困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育资源匮乏。

以智力障碍为例,农村学校往往没有专门的特教班,只能将这类学生分配到普通班级,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一同上课。

但是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但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特殊教育培训,缺乏应对这种情况的能力和经验,因此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二,难以融入班集体。

农村学校班级规模较小,班集体相对封闭,往往不存在多元化的社交关系。

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学生由于无法和其他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默认被视为“不同”的存在,从而令他们在班级中感到被孤立和排斥。

如果教师和同学缺乏对这些学生的理解和包容,很容易引起冷漠和歧视,这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自尊心。

其三,家庭支持不充足。

由于家庭教育和素质水平的局限,许多农村儿童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支持程度不高,缺乏针对性的照顾和关心,这些困难会对“三残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农村“三残儿童”随班就读面临的困惑比较严重,只有提高教师和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和关注度,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动,在各个方面为其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帮助,才能实现这些学生的良好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内容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

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所以,这些儿童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

在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通俗的说,凡是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智力的儿童就是智力障碍儿童。

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智力障碍的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它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

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美国智障协会早在1921年就首次提出了智力障碍的定义,此后又做过九次修订。

最近一次,即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是:“智力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的一种障碍。

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以前。

”由此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否智力障碍,必须考虑三方面: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

三者缺一不可。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障碍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那么,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行随读,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班就读。

那么,到底什么是随班就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二、随班就读的定义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

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我国的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接纳1~2名(最多3名)轻度残疾儿童——主要是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使之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

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

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所谓肢体性随班就是特殊学生只是身体在普通班级里,但并未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社会性随班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能一起活动、相互接触交往,但同样未能得到他们需要的补偿性教育。

虽然社会性随班的效果好于肢体性随班,但由于没有给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也并未真正做到“就读”。

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

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随班就读有什么意义呢?随班就读的形式能否更好地促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呢?这些问题引起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三、由案例看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案例:轻度智障学生的随班就读杨某,女,普校五年级随读生,轻度智障。

以前在离家较远的一所培智学校读书,由于上学路途太远,家人没时间接送,于四年级上半学期转入离家较近的一所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

该生适应性行为轻度低下,智力障碍导致数学逻辑思维差,抽象概括能力差,起初仅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但机械识记较好,日常交流、活动、运动、自理能力都接近正常儿童。

据该生家长反映,该生在普校很乖、很听话,就是学习上不去,不合群;在家却很任性,吼家长、推搡家人,经常借故让家长请假不上学。

转入新学校后,开始也不愿意来,缠着妈妈接送、陪读,不爱说话,与人对视眼神怯怯的,没来几天就想请假。

案例分析:该生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成绩不好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以致失去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儿童活泼好动,同龄小伙伴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低年级学生间分化不严重,孩子感受不太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成绩与同龄伙伴差距拉大,内心也越敏感。

同学的疏远、老师的顾及不周,孩子逐渐封闭自我,虽身处一个正常人群,却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友谊和快乐。

表面貌似很乖,内心却孤独、排斥这种氛围,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往往回到家发泄或逃避现实、请假不上学。

对该生,担任随班就读的老师应该扬其长避其短。

其短处是学习能力弱,老师在文化课教学上应本着基础和实用的目的,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数学的简单计算、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其长处则是学习以外的事,如:她有劳动热情,可以安排她值日、帮老师整理办公桌、收发作业本;集体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时,不要带任何偏见,正常孩子能做的她完全可以做,哪怕表现平平也要多鼓励、表扬,还要表扬她所在组的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

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期望得到同伴的友谊和尊重,那些意志脆弱、性格内向、学习较差的特殊学生,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善待,才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了学科教学辅导以外,更多地还要从随读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同学交往、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加强培养和教育,始终不忘他是集体的一员,不排斥、不放弃,共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后来该生主动提出不用妈妈接送,自己每天高高兴兴地坐班车上下学;开学以来从不请假,每天早早来和同学值日,人变得开朗大方,上课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思维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数学能又快又准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由于她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同班同学相比各方面表现突出,现在是老师的小助手,开朗自信。

由此案例看出:1、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2、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有利于身心发展及其社会化,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3、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

4、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理解和关心,成为人格完善的良好社会公民。

5、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还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同时,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四、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应该注意的问题1、座位安排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其位置的安排虽然没有盲生和聋生要求的严格,但是,其位置的安排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有效控制内,以便师生进行有效地视线交流和教师对之进行视线控制2、课前准备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前准备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首先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与家长配合好,要坚持不懈,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忌空洞的说教。

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与体验。

其次是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应给予关注、指点、同时助学伙伴或家长要具体辅导,重要是巩固旧知识,弥补漏洞,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以缩短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新课的效果。

3、关注的频率上课时对其关注的频率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提问次数可以稍稍多于平均次数。

特别强调,关注不仅仅指提问,视线交流、微笑等都属于关注。

4、作业的批改与考试智力障碍儿童的作业,最好是全批全改,这样有利于掌握其学习状况;考试时,一些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写不出,也说不出,但他们确实明白,这时就可以使用让其点头或者摇头来判断对错的方式进行考试或者回答。

综上所述,随班就读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接受教育最佳模式。

它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其社会适应性。

但随班就读的同时,应该注意到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著作:[1]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天津教育出版社 [2]华国栋•《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论文:徐蕾•《让随班就读满足学生个体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