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
本科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摘要 (1)第1章概述 (2)1.1 STC89C52单片机简介 (2)1.2 本设计任务和主要内容 (2)第2章方案选择 (4)2.1 温度传感器的选用 (4)2.2 控制核心的选择 (5)2.3 显示电路 (5)2.4 调速方式 (6)2.5 控制执行部件 (6)第3章硬件设计 (7)3.1 系统总体设计 (7)3.2 控制装置原理 (7)3.3 温度检测和显示电路 (8)3.3.1DS18B20的温度处理方法 (8)3.3.2温度传感器和显示电路组成 (9)3.4 电机调速电路 (10)3.4.1电机调速原理 (10)3.4.2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11)第4章软件设计 (13)4.1 主程序 (13)4.2 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和显示子模块 (14)4.3 电机调速与控制子模块 (15)总结 (17)附录1 主要程序代码 (19)附录2 仿真图 (35)附录3 实物图 (36)附录4 元件清单 (37)摘要本设计为一种温控风扇系统,具有灵敏的温度感测和显示功能,系统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平台对风扇转速进行控制。
可由用户设置高、低温度值,测得温度值在高低温度之间时打开风扇弱风档,当温度升高超过所设定的温度时自动切换到大风档,当温度小于所设定的温度时自动关闭风扇,控制状态随外界温度而定。
所设高低温值保存在温度传感器DS18B20内部E2ROM中,掉电后仍然能保存上次设定值,性能稳定,控制准确。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智能控制。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第1章概述1.1STC89C52单片机简介STC89C52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4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风扇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风扇的设计智能风扇的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一种智能化家电产品,通过集成了传感器、单片机、通信模块和风扇控制电路等功能模块,能够实现自动感知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和工作模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智能风扇的设计。
1.硬件设计智能风扇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
传感器模块:智能风扇的传感器模块通常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选择常见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如DHT系列传感器。
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是智能风扇的核心控制模块,可选择一款适合的单片机,如51单片机或STM32系列单片机,并结合开发板进行开发。
单片机模块负责读取传感器数据,并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进行风扇转速和工作模式的调节。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智能风扇与其他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功能。
可以选择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实现与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的连接。
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和电源电路。
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风扇电机的转速,可以选用H桥驱动芯片。
电源电路负责为各个模块供电,可以采用稳压模块和滤波电路,保证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2.软件设计智能风扇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控制策略。
数据采集:单片机模块通过传感器模块采集到温湿度数据,并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供程序识别。
数据处理:单片机模块通过算法处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进一步计算出风扇应该运行的转速和工作模式。
可以根据不同的温湿度阈值设置不同的转速和工作模式,如低温低湿度下风扇停止运行,高温高湿度下风扇全速运行。
控制策略:单片机模块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控制电路模块控制风扇的转速和工作模式。
控制策略可以通过采用PID控制算法,根据环境温湿度的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节,使风扇以最佳转速运行。
3.功能设计智能风扇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功能。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的设计
1. 系统设计思路:
智能电风扇系统由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电机驱动电路组成。
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湿度和人体距离等参数,单片机根据这些参数控制电机的工作,并且可以根据预设程序自动调节电风扇的转速和运转模式。
2. 硬件设计:
(1) 传感器模块:
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和人体距离传感器模块分别采用DHT11和HC-SR501。
(2) 单片机模块:
根据项目需求,使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主要处理传感器的读取和数据处理,并进行PWM波输出,控制电机转速。
(3) 电机驱动模块:
电机采用直流无刷电机,控制驱动电路采用L298N芯片。
3. 软件设计:
(1)初始化各个模块,包括传感器、GPIO等。
(2)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不同温度、湿度和人体距离进行选择参数,设置不同的转速和运转模式。
(3)通过PWM波输出,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电风扇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4. 实现功能:
灵活的温湿度和人体距离检测,自动选择合适的电风扇运转模式和转速,节能环保,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等。
总之,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系统可以在提供便利的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电风扇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之一,它的使用方便、功能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控制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可靠、智能的电风扇控制方案。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框架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主要由单片机、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显示器和按键等组成。
其中,单片机充当控制中心的角色,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参数,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显示器和按键用于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
2. 传感器选择传感器的选择对于系统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电风扇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湿度。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使用。
3. 单片机编程单片机是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编程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在电风扇控制系统中,单片机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读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根据设定的温度和湿度阈值,控制电机的转速;- 实时显示温度、湿度和电机转速等信息;- 通过按键进行系统设置和操作。
4. 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
常用的电机驱动电路有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和交流电机驱动电路。
根据不同的电机类型,选择适合的驱动电路。
在电风扇控制系统中,一般采用直流电机,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5. 显示器和按键显示器和按键用于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
显示器可以显示当前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电机转速等信息,按键则可以用于设置温度和湿度阈值以及控制电机的开关。
合理设计显示器和按键的布局和界面,使用户操作方便,信息清晰。
三、系统优势1. 智能化控制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自动调节电机的转速,实现自动控制。
用户只需设定好温湿度阈值,系统会自动根据环境参数进行调节,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单片机课程设计+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一总体方案设计1.1设计要求以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内容:1、有3个独立按键分别控制“自然风”、“睡眠风”、“常风”,(三者的区别是直流电机的停歇时间不同),并在数显管上显示出区别。
2、每种类型风可以根据按下独立按键次数分为4个档的风力调节。
3、设计风扇的过热保护,用继电器实现。
即当风扇运行一段时间后,暂停10秒。
4、其他创新内容(蜂鸣器报警提示)1.2 优点及意义这款电风扇可以根据自己日常存在的环境还有在不同情况下的需求随时调节三种不同的模式。
三种模式分别是“自然风”、“睡眠风”、“常风”。
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感觉三种模式下的风速不适合自己的要求的话,还可以在三种单独的模式下根据按键按动次数的不同来微调节风速,在一个模式下有4中不同的档位,相当于这款电风扇可以有12种可调节的模式,可以满足日常的基本需求。
不同的档位可以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可以做到更加的直观、准确。
风扇电机的部分采用的是无刷直流电机,静音效果和节能效果出色,比较省电;风量档位多,风比较柔和;送风距离更远。
同时在加上蜂鸣器过热保护,使得风扇使用寿命更长,在风扇稳定性还有占用的体积来说这款电风扇都是有着较强的优势1.2初步设计思路2电风扇的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由时钟电路,复位电路,显示电路,直流无刷电机组成。
由复位电路来保证程序的复位和初始化,时钟电路来保证内各部件协调工作的控制信号。
作用是来配合外部晶体实现振荡的电路提供高频脉冲,更是作为电机的PWM占空比的前提条件。
矩阵键盘作为电风扇的按键来控制电机的转动速度,键盘控制的原理就是调节电动机的输出电压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实际上是利用了PWM控制方法,可以更好的控制电动机的频率,确保了运行时候的准确度还有精度也是较强的二硬件电路设计2.1 AT98C51单片机与蜂鸣器模块图二蜂鸣器模块2.1.1 89C51单片机89C51单片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定时/计数器、输入/输出(I/O)接口、中断控制系统和时钟电路组成。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风扇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速度的系统。
在本文中,将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需要明确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速度、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风速、设置风扇工作模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
硬件设计方面,系统需要使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此外,还需使用一个温度传感器来感知环境温度。
为了实现显示功能,可以使用一个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
此外,还需要一个电机驱动模块来控制风扇的转速。
软件实现方面,首先需要编写一个温度采集程序,从温度传感器中读取环境温度,并将其保存在一个变量中。
然后,需要编写一个风扇控制程序,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节风扇的转速。
可以通过改变电机驱动模块中的PWM信号来控制风扇的转速。
同时,还需要编写一个显示程序,以实时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风速。
在风扇控制程序中,可以设置一些阈值来决定风扇的工作模式。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最低温度阈值和一个最高温度阈值。
当环境温度低于最低温度阈值时,风扇停止工作;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高温度阈值时,风扇以最大速度工作;在最低温度阈值和最高温度阈值之间,风扇的转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以保持环境温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为系统添加一些附加功能,如远程控制功能。
可以通过添加一个无线通信模块,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控制智能风扇的开关和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风扇的转速。
通过添加显示功能和远程控制功能,可以提高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可以提供更舒适的使用体验,还可以节省能源和降低使用成本。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一、需求分析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常用电风扇来降温,但传统电风扇多采用机械方式进行控制,存在功能单一,需要手动换挡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产品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和人性化,使得智能电风扇得以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
智能温控风扇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的启停与转速,在实际生活的使用中,温控风扇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电资源,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二、系统总体设计1、硬件本系统由集成温度传感器、单片机、LED数码管、及一些其他外围器件组成。
使用89C52单片机编程控制,通过修改程序可方便实现系统升级。
系统的框图结构如下:图1-1硬件系统框图其中,单片机为STC89C52,这个芯片与我开发板芯片相同,方便拷进去程序。
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为单片机最小系统通用设置,温度采集电路,使用的是DS18B20芯片,数码管使用的是4位共阳数码管,风扇驱动芯片使用的是L298N,按键为按钮按键,指示灯为发光二级管。
2、软件要实现根据当前温度实时的控制风扇的状态,需要在程序中不时的判断当前温度值是否超过设定的动作温度值范围。
由于单片机的工作频率高达12MHz,在执行程序时不断将当前温度和设定动作温度进行比较判断,当超过设定温度值范围时及时的转去执行超温处理和欠温处理子程序,控制风扇实时的切换到关闭、低速、高速三个状态。
显示驱动程序以查七段码取得各数码管应显数字,逐位扫描显示。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
图1-2软件系统框图这是该系统主程序的运行流程,当运行时,程序首先初始化,然后调用DS18B20初始化函数,然后调用DS18B20温度转换函数,接着调用温度读取函数,到此,室内温度已经读取,调用按键扫描函数这里利用它设置温度上下限,然后就是调用数码管显示函数,显示温度,之后调用温度处理函数,再调用风扇控制函数使风扇转动。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智能温控风扇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动调节风速和温度,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其在现代家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软件编程的思路以及温度控制算法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深入探讨了单片机在智能温控风扇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单片机的选型、外设接口的设计以及控制程序的编写。
文章还注重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对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以及程序的调试过程。
文章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系统总体设计智能温控风扇系统的设计旨在实现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率。
整个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辅以温度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组成部分。
在总体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硬件的选择与配置。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需要选择运算速度快、功耗低、稳定性高的型号。
温度传感器则选用能够精确测量环境温度、响应速度快、与单片机兼容的型号。
电机驱动模块负责驱动风扇电机,需要选择能够提供足够驱动电流、控制精度高的模块。
电源模块需要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人机交互界面则用于显示当前温度和风扇转速,同时提供用户设置温度阈值的接口。
在软件设计上,系统需要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与传输,风扇转速的控制,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等功能。
(完整word版)基于单片机电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电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本论文设计了一个单片机电风扇控制系统。
系统采用MC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按键电路、显示电路和过热保护电路,并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调试和仿真,实现了电风扇的几项基本功能:电机的正反转功能,0-990秒的定时功能,以及自然、正常、睡眠三种风类的选择功能。
经过多次的测试与电路的调整、系统的各项功能均能正常实现。
本设计主要用4位数码管实时显示电风扇的工作状态,最高位显示风类:“自然风”显示“1”、“正常风”显示“2”、“睡眠风”显示“3”.后3位显示定时时间:动态倒计时显示剩余的定时时间,无定时显示“000”.设计“自然风",“正常风”和“睡眠风”三个风类键用于设置风类;设计一个“定时”键,用于定时时间长短设置;设计一个“摇头"键用于控制电机摇头.在整个定时状态下,电路具有允许用户随时自行选择使用“自然风”状态,也可选择使用“常风”和“睡眠风"状态。
关键词:MCS—52,电风扇,保护电路,定时Single-chip design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fans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ed a single—chip computer fan control system。
System adopts MCS —52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ntrol core,designed the key circuit,display circuit and overheat protection circuit,and USES th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debugging and simul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ctric fans several basic functions:mot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timing function of 0—990 seconds,and natural, normal, sleep three wind class selection function。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系统设计与实现

1. 引言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趋势之一。
智能电风扇作为家电中的一员,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单片机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系统设计与实现,并带您深入了解这一主题。
2. 单片机技术简介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芯片,具有控制功能。
由于其体积小、价格低廉、功能强大等特点,因此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智能电风扇系统中,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实现对风扇的控制、监测和反馈等功能,从而实现智能化。
3. 智能电风扇系统的设计要点(1)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在智能电风扇系统中,传感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从而根据实时情况对电风扇进行智能化调节。
(2)风扇控制算法的设计为了实现对电风扇的智能控制,需要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
这涉及到对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对电机的控制、对风速的调节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和设计。
4.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系统的实现通过选取合适的单片机芯片,编写相应的程序,并结合传感器、电机等外围硬件设备,可以实现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系统。
5. 个人观点与总结智能电风扇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系统,通过利用单片机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电风扇控制和使用体验。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知识的复杂课题。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1] 王明.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2] 张强.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9.以上为文章草稿,我需要继续扩展和完善内容,敬请期待最终版本的文章。
智能电风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当今社会,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家居作为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风扇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风扇设计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风扇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传统的风扇具有简单的功能,只能通过手动控制开关来调节风速。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传统的风扇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智能化、便捷化的需求。
因此,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风扇设计应运而生。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风扇设计,实现对风速、风向、定时等参数的智能调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具备一定的节能功能。
第2章:智能风扇的原理和设计思路2.1 单片机的选择在智能风扇的设计中,单片机起着核心的作用,它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并通过控制电机实现对风速、风向的调节。
本文选择XX型号的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其具备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2.2 传感器的应用为了实现智能化的控制,本文采用了温湿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风速。
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接收用户的遥控指令,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光线传感器则用于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风速。
2.3 控制电路的设计控制电路是智能风扇设计中的关键部分,它由单片机、驱动电路和电机组成。
通过单片机控制驱动电路的开关状态,从而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
同时,为了保证风扇的安全运行,还需添加过热保护电路和电流保护电路。
第3章:智能风扇的功能设计与实现3.1 风速控制用户可以通过面板按钮或遥控器来调节风扇的风速。
通过单片机读取用户输入的指令,并通过控制电路调节电机的转速,实现对风速的智能调节。
3.2 风向控制智能风扇具备自动摆风功能,可以实现左右扫风和上下扫风。
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向,从而实现风向的智能调节。
用户也可以通过遥控器来选择风向模式。
3.3 定时功能智能风扇具备定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面板按钮或遥控器设置定时时间,风扇将会在设定的时间后自动关闭。
通过单片机的计时功能,风扇可以准确地实现定时功能。
课程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

智能风扇设计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第1节引言电风扇曾一度被认为是空调产品冲击下的淘汰品,其实并非如此,市场人士称,家用电风扇并没有随着空调的普及而淡出市场,近两年反而出现了市场销售复苏的态势。
其主要原因:一是风扇和空调的降温效果不同——空调有强大的制冷功能,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环境温度,但电风扇的风更温和,更加适合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使用;二是电风扇有价格优势,价格低廉而且相对省电,安装和使用都非常简单。
尽管电风扇有其市场优势,但传统电风扇还是有许多地方应当进行改良的,最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适时调节风力大小,对于夜间温差大的地区,人们在夏夜使用电风扇时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凌晨降温的时候电风扇依然在工作,可是人们因为熟睡而无法察觉,既浪费电资源又容易引起感冒,传统的机械定时器虽然能够控制电风扇在工作一定后关闭,但定时范围有限,且无法对温度变化灵活处理。
鉴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1.1 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概述传统电风扇是220V交流电供电,电机转速分为几个档位,通过人为调整电机转速达到改变风力大小的目的,亦即,每次风力改变,必然有人参与操作,这样势必带来诸多不便。
本设计中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是指将电风扇的电机转速作为被控制量,由单片机分析采集到的数字温度信号,再通过可控硅对风扇电机进行调速。
从而达到无须人为控制便可自动调整风力大小的效果。
1.2设计任务和主要内容本设计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进行数据采集,从而建立一个控制系统,使电风扇随温度的变化而自动变换档位,实现“温度高,风力大,温度低,风力弱”的性能。
另外,通过键盘控制面板,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置电风扇的最低工作温度,当温度低于所设置温度时,电风扇将自动关闭,当高于此温度时电风扇又将重新启动。
本设计主要内容如下:风速设为从高到低6个档位,可由用户通过键盘手动设定。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

设计目的和任务
设计目的
本设计旨在利用单片机实现智能温控风扇的控制,通过温度 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递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单片机根据温度信息控制风扇的转速,以达到节能、便捷 的目的。
负载测试
在模拟实际负载的情况下,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 标。
瓶颈分析
通过性能分析工具,找出系统的瓶颈所在,如CPU、内存、IO等资 源的使用情况。
优化建议
根据瓶颈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如优化算法、减少内存 占用等措施。
01
结论与展望
设计成果总结
硬件设计
设计了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搭配温度传感器和风扇控制 电路的智能温控风扇硬件系统。实现了温度监测、风扇转 速调节、自动关机等功能。
风扇控制策略
风速调节
01
根据环境温度和设定阈值,调节风扇转速,以实现风速的平滑
变化。
多种工作模式
02
设计多种工作模式,如高速、中速、低速等,以满足不同场景
和需求。
异常处理
03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如风扇卡死、温度传感器故障等,触发应
急处理机制,如报警、停机等,以保障系统安全。
01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硬件测试
控制程序
根据温度数据,通过单片机控制风扇的转速,实现温度的调节。
01
单片机选择与硬件设计
单片机选择
8051单片机
8051单片机是一种经典的8位 单片机,具有丰富的指令集和 多种外设接口,适用于多种应
用场景。
STM32单片机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一、选题背景本次单片机C语言设计选题为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如何实现电风扇的运转,控制档位与转速并且在过热时系统会做出及时的调整。
我们还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利用 L298N 驱动模块,驱动直流风扇,设计一个电风扇控制系统;3 个独立按键分别控制“自然风”、“睡眠风”、“常风”,(三者的区别是直流电机的停歇时间不同),并在数显管上显示出区别;每种类型风可以根据按下独立按键次数分为 4 个档的风力调节;设计风扇的过热保护,即当风扇运行一段时间后,暂停10秒。
本次实验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在学习完单片机C语言程序后,并且做了多次实验,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程序编写、画电路图、进行仿真实验。
通过课程设计来锻炼我们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且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
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设计原理:本次设计以单片机AT89CA51作为核心,从而建立一个控制系统,实现三个按键控制直流电机的不同转速,来实现“自然风”、“常风”、“睡眠风”三种状态,并且每种“风”都有四种档位。
同时在数码管上显示对应的风种类和档位。
同时设计过热保护,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自动暂停10s。
AT89C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
4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256字节片内数据存储器(00H -7FH为片内RAM,80H-FFH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32 个I/O 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
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三、过程论述首先先使用一张proteus模拟电路图来展现设计原理。
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设计中使用的元器件以及运行原理。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调速风扇控制系统专摘要随着空调的产生,电风扇面临巨大冲击。
其实,电风扇和空调相比还是有很多优点,首先耗能小,符合目前节能的观念。
其次,空调房间都是密闭的,电风扇吹风比较自然,可开门窗,空气流通好,不易感染疾病。
为了更好的研发智能风扇,本文基于STC89C52单片机设计电风扇的控制系统。
以单片机为控制中心,主要通过提取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到的人体红外线信息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得到的温度来控制电风扇的开关及档速的变化,通过单片机对室内温度进行档速划分处理后应用PWM方式控制电风扇档速,并通过液晶显示电路实时显示温度及电风扇的档速。
首先进行总体设计,然后进行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设计,最后试制出电风扇原型机。
经过前期设计、制作和最终的测试得出,该风扇电源稳定性好,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功能强大,价格低廉,节约能耗,能够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该风扇具有的人性化设计和低廉的价格很适合普通用户家庭使用。
关键词:STC89C52单片机;电风扇;控制器;智能AbstractWith the generation of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fan is facing a huge impact. In fact, compared with the electric fan and air conditioning has many advantages, the first energy consumption is small,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concep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Next, the air conditioning room is airtight, the electric fan hair dryer is quite natural, can open the windows and doors, air circulation is good, is not easy to infect the diseas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intelligent fan,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electric fan is designed based on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center of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control center, the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by the thermal release infrared sensor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lectric fan.Firstly, the overall design, and then the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finally developed the prototype of electric fan. Afte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production and final test, the power supply of the fan is good,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the operation is reliable, the function is strong, the price is low, the energy consumption can meet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users. The fan has a user-friendly design and low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ordinary users to use the family.Keywords: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electric fan; controller; intellig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一章绪论 (1)1.1 系统整体设计 (1)1.2方案论证 (1)1.2.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1)1.2.2控制核心的选择 (2)1.2.3温度显示器件的选择 (2)1.2.4调速方式的选择 (2)第二章系统各主要单元硬件电路 (3)2.1 温度检测电路 (3)2.1.1DS18B20的温度处理方法 (3)2.1.2温度传感器 (4)2.2 LED数码管显示电路 (5)2.2.1移位寄存器简介 (5)2.2.2共阴极八段数码管简介 (5)2.3电机调速电路 (7)2.3.1电机调速原理 (7)2.3.2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8)2.4独立控制键电路 (8)2.5红外传感器模块 (9)第三章系统软件设计 (11)3.1 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11)3.2 电机调速与控制模块程序流程 (15)3.2.1电机调速与控制子模块 (15)3.2.2 主要程序 (16)3.3 显示设计 (18)3.4程序设计 (18)第四章系统调试 (20)4.1 软件调试 (20)4.1.1按键显示部分的调试 (20)4.1.2传感器DS18B20温度采集部分调试 (20)4.1.3电动机调速电路部分调试 (20)4.2 硬件调试 (20)4.2.1按键显示部分的调试 (20)4.2.2传感器DS18B20温度采集部分调试 (21)4.2.3电动机调速电路部分调试 (21)4.3 系统功能 (21)4.3.1系统实现的功能 (21)4.3.2系统功能分析 (21)结束语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1 绪论本文设计了由ATMEL公司的8052系列单片机AT89C52作为控制器,采用DALLAS公司的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温度采集元件,并通过一个达林顿反向驱动器ULN2803驱动风扇电机的转动。
单片机课程设计电风扇

单片机课程设计电风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单片机的核心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2. 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础知识,如C语言基础、程序结构等。
3. 学习并掌握如何利用单片机控制电风扇的启停、风速和转向功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设计并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控制系统。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焊接、调试等过程,完成单片机与电风扇的硬件连接。
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能针对电风扇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探索,面对挑战。
本课程针对单片机课程设计电风扇,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理论:- 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 单片机的引脚功能、内部资源及应用。
2. 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 C语言基础,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 单片机开发环境搭建,如Keil、Proteus等软件的使用。
3. 单片机与外围电路接口技术:- 继电器、电机驱动原理及其在电风扇控制中的应用。
- 单片机与传感器、按键等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方法。
4. 电风扇控制系统设计:- 分析电风扇的控制需求,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 学习并实现启停、风速、转向等功能的编程控制。
5. 实践操作与调试:- 进行电路搭建、程序下载、系统调试等实践活动。
- 掌握单片机与电风扇之间的硬件连接和程序调试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理论学习(2课时):单片机基础理论、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自动调温风扇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自动调温风扇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家居电器的舒适性和便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自动调温风扇作为现代家庭和办公场所的必备设备,其功能性和智能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自动调温风扇系统设计,旨在提高风扇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
二、系统设计概述本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和开关状态,实现自动调温功能。
此外,系统还具备定时开关、风速调节、定时记忆等功能,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三、硬件设计1. 单片机控制器: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执行控制指令、输出控制信号等任务。
单片机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可满足系统的需求。
2.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单片机。
本系统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等优点。
3. 电机及驱动模块:电机及驱动模块负责驱动风扇的运转。
本系统采用直流电机和PWM调速技术,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模块的PWM信号,实现风扇转速的调节。
4. 其他模块:系统还包含电源模块、按键模块、显示模块等,分别负责供电、按键操作、显示信息等功能。
四、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温度采集与处理: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并进行处理和计算。
2. 控制算法实现: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和用户操作,通过控制算法实现自动调温、定时开关、风速调节等功能。
3. 人机交互:通过按键模块和显示模块实现人机交互,用户可以通过按键设置温度范围、风速等参数,同时显示模块可以显示当前环境温度、风扇状态等信息。
4. 定时记忆功能实现:系统具备定时记忆功能,可以保存用户上次使用的设置参数,方便用户下次使用。
五、系统实现与测试在完成硬件和软件设计后,需要进行系统实现与测试。
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电风扇作为家居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之一,其控制系统设计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设计原理1. 硬件部分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传感器、电机和驱动电路组成。
其中,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读取传感器数据和控制电机驱动电路来实现对风扇的控制。
2. 软件部分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的程序代码组成。
程序代码通过读取传感器数据,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运行状态。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等。
三、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并设计相应的电路板。
在电路板上连接传感器和电机,并设计合适的驱动电路。
传感器可以选择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等,用于感知环境参数和用户需求。
电机可以选择直流无刷电机或交流异步电机,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电机的功率和转速。
2. 软件设计在单片机上编写程序代码,实现对电风扇的控制。
程序代码需要实时读取传感器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进行运算,得出控制电机的输出信号。
控制算法的选择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能耗等因素。
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不同的运行模式,如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和睡眠模式等。
四、系统实现1. 硬件实现根据硬件设计方案进行电路板的制作和组装。
将单片机、传感器和电机等元件连接起来,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测试。
确保硬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2. 软件实现编写程序代码,并将其烧录到单片机中。
通过调试和测试,确保程序能够正确读取传感器数据,并根据控制算法进行运算。
同时,还需测试程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表现,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五、系统优化在实际运行中,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和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调整风扇的转速,以实现节能减排。
还可以考虑加入遥控功能和智能控制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控制设计

目录第1节引言 (3)1.1 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概述 (3)1.2 本设计任务和主要内容 (3)第2节系统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5)2.1 总体硬件设计 (5)2.2 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设计 (5)2.2.1 温度传感器模块的组成 (5)2.2.2 DS18B20的温度处理方法 (6)2.3 电机调速与控制模块设计 (7)2.3.1 电机调速原理 (7)2.3.2 电机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8)2.4 温度显示与控制模块设计 (9)第3节系统软件设计 (10)3.1 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10)3.2 电机调速与控制模块程序流程 (15)3.2.1 程序设计原理 (15)3.2.2 主要程序 (16)第4节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第1节引言电风扇曾一度被认为是空调产品冲击下的淘汰品,其实并非如此,市场人士称,家用电风扇并没有随着空调的普及而淡出市场,近两年反而出现了市场销售复苏的态势。
其主要原因:一是风扇和空调的降温效果不同——空调有强大的制冷功能,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环境温度,但电风扇的风更温和,更加适合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使用;二是电风扇有价格优势,价格低廉而且相对省电,安装和使用都非常简单。
尽管电风扇有其市场优势,但传统电风扇还是有许多地方应当进行改良的,最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适时调节风力大小,对于夜间温差大的地区,人们在夏夜使用电风扇时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凌晨降温的时候电风扇依然在工作,可是人们因为熟睡而无法察觉,既浪费电资源又容易引起感冒,传统的机械定时器虽然能够控制电风扇在工作一定后关闭,但定时范围有限,且无法对温度变化灵活处理。
鉴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1.1 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概述传统电风扇是220V交流电供电,电机转速分为几个档位,通过人为调整电机转速达到改变风力大小的目的,亦即,每次风力改变,必然有人参与操作,这样势必带来诸多不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风扇设计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第1节引言电风扇曾一度被认为是空调产品冲击下的淘汰品,其实并非如此,市场人士称,家用电风扇并没有随着空调的普及而淡出市场,近两年反而出现了市场销售复苏的态势。
其主要原因:一是风扇和空调的降温效果不同——空调有强大的制冷功能,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环境温度,但电风扇的风更温和,更加适合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使用;二是电风扇有价格优势,价格低廉而且相对省电,安装和使用都非常简单。
尽管电风扇有其市场优势,但传统电风扇还是有许多地方应当进行改良的,最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适时调节风力大小,对于夜间温差大的地区,人们在夏夜使用电风扇时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凌晨降温的时候电风扇依然在工作,可是人们因为熟睡而无法察觉,既浪费电资源又容易引起感冒,传统的机械定时器虽然能够控制电风扇在工作一定后关闭,但定时范围有限,且无法对温度变化灵活处理。
鉴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1.1 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概述传统电风扇是220V交流电供电,电机转速分为几个档位,通过人为调整电机转速达到改变风力大小的目的,亦即,每次风力改变,必然有人参与操作,这样势必带来诸多不便。
本设计中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是指将电风扇的电机转速作为被控制量,由单片机分析采集到的数字温度信号,再通过可控硅对风扇电机进行调速。
从而达到无须人为控制便可自动调整风力大小的效果。
1.2设计任务和主要内容本设计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进行数据采集,从而建立一个控制系统,使电风扇随温度的变化而自动变换档位,实现“温度高,风力大,温度低,风力弱”的性能。
另外,通过键盘控制面板,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置电风扇的最低工作温度,当温度低于所设置温度时,电风扇将自动关闭,当高于此温度时电风扇又将重新启动。
本设计主要内容如下:风速设为从高到低6个档位,可由用户通过键盘手动设定。
② 当温度每降低3℃则电风扇风速自动下降一个档位。
③ 当温度每升高3℃则电风扇风速自动上升一个档位。
④ 10℃最低工作温度,当低于该温度时,电风扇自动停转。
⑤ 自动与手动的切换第2节 系统主要硬件电路设计2.1 总体硬件设计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原理框图 对于单片机中央处理系统的方案设计,根据要求,我们可以选用具有4KB 片内E2PROM 的AT89C51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
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AT89C51内部已包含了定时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等硬件,其硬件能符合整个控制系统的要求,不需要外接其他存储器芯片和定时器件,方便地构成一个键盘输入温度显示单片机系统 电机控制模块数字温度传感模块最小系统。
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
是比较合适的方案2.2温度传感器模块设计温度传感器可以选用LM324A的运算放大器,将其设计成比例控制调节器,输出电压与热敏电阻的阻值成正比,但这种方案需要多次检测后方可使采样精确,过于烦琐。
所以我采用更为优秀的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可以直接将模拟温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降低了电路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电路的运行质量。
2.2.1 温度传感器模块组成本模块以DS18B20作为温度传感器,AT89C51作为处理器,配以温度显示作为温度控制输出单元。
整个系统力求结构简单,功能完善。
电路图如图2-2所示。
系统工作原理如下:DS18B20进行现场温度测量,将测量数据送入AT89C51的P3.7口,经过单片机处理后显示温度值,并与设定温度值的上下限值比较,若高于设定上限值或低于设定下限值则控制电机转速进行调整。
电路图见附录。
2.3电机调速与控制模块设计电机调速是整个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4905,使输出端电压发生改变,从而使施加在电风扇的输入电压发生改变,以调节风扇的转速,实现各档位风速的无级调速。
2.3.1 电机调速原理可控硅的导通条件如下:1)阳-阴极间加正向电压;2)控制极-阴极间加正向触发电压;3)阳极电流IA 大于可控硅的最小维持电流IH。
电风扇的风速设为从高到低6、5、4、3、2、1档,各档风速都有一个限定值。
在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下,以最高转速运转时,2.3.2 电机控制模块硬件设计电路图见附录。
2.4温度显示与控制模块设计温度的显示通过LED灯来显示其变化,在表盘上,共有8个LED指示灯。
分别为自动或手动,1级风苏、2级风速等。
LED会随着温度以及操作的不同会进行相应的显示。
2.5键盘控制系统模块设计矩阵键盘是3*3的,接在P2口进行相应的控制,主要的操作是进行手动自动切换、风速手动调节等,同时,在相应的键盘操作下,在LED显示部分,进行相应的操作显示。
这样做的目地可以简化操作,并且很简单的便可以达到控制目的。
电路图见附录。
2.6稳压电路模块的设计为了保证单片机在正常电压下正常工作,我们采用7805来进行5V的稳压工作。
电路原理图如下:电路图见附录。
第三节系统软件设计在程序设计上,我们主要设计了四个模块,主程序模块、温度扫描模块、电机控制模块和键盘扫描模块。
主程序主要涉及到对温度采集及键盘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处理。
温度扫描模块,则结合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写出了采集温度用的函数。
电机控制,通过延时实现了模拟的PWM波,对速度进行了分档。
键盘扫描,则采用定时中断的方法,隔100ms时间进行一次扫描。
具体思想见附录1.结束语首先,通过这次应用系统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单片机的专业知识,也深刻了解写一篇应用系统的步骤和格式,有过这样的一次训练,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都会了,而且会做得更好。
我所写的系统主要根据目前节智能化电风扇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实际的应用特点和要求,采用了自动化的结构形式,实现对电风扇转速的自动控制。
系统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部件,单片机系统完成对环境温度信号的采集、处理、显示等功能;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电路印刷板图,由Protues软件进行访真测试,利用MCS51汇编语言编制,运行程序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适用性强,用户只需对界面参数进行设置并启动系统正常运行便可满足不同用户对最适合温度的要求,实现对最适温度的实时监控。
2)系统成本低廉,操作非常简单,随时可以根据软件编写新的功能加入产品。
操作界面可扩展性强,只要稍加改变,即可增加其他按键的使用功能。
本系统在当今提倡人性化设计和健康产品的环境下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本设计在模拟检测中运行较好,但采样据不太稳定。
功能上的缺憾是对于两个档之间的临界温度处理不好,并且档位太少。
还有待改进。
附录1:主程序:#include<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include "wendu.h"#include "dianji.h"#include "jianpan.h"//extern uint speed;//extern unit anjian[9];main(){uint tmp;EA=0;P0=0xff;dianji_kou=1; //dian ji chu shi wei gaoanjian_clear1();anjian[0]=1;anjian_dingshi_init();EA=1; //EA shi nengwhile(1){anjian_saomiao_1();if(anjian[0]==1){tmp=DS18B20_Tmp_Read();if(tmp<=0x00a0){P0=0x00; //<10cspeed_0();}else if(tmp>0x00a0&&tmp<=0x0140){P0=0x7f; //10--20cspeed_2();}else if(tmp>0x0140&&tmp<=0x0170){P0=0xbd; //20--23cspeed_3();}else if(tmp>0x0170&&tmp<=0x0190){P0=0xdd; //23--26cspeed_4();}else if(tmp>0x0190&&tmp<=0x01d0){P0=0xed; //26--29cspeed_5();}else if(tmp>0x01d0&&tmp<=0x0200){P0=0xf5; //29--32cspeed_6();}else {P0=0xf9; //>35cspeed_7();}}if(anjian[1]==1){P0=0xfe;anjian_saomiao_1();if(anjian[3]==1){P0=0x7e; //<10cspeed_1();}else if(anjian[4]==1){P0=0xbe; //10--20cspeed_2();;}else if(anjian[5]==1){P0=0xde; //20--25cspeed_3();}else if(anjian[6]==1){P0=0xee; //25--30cspeed_4();}else if(anjian[7]==1){P0=0xf6; //30--35cspeed_5();}else if(anjian[8]==1){P0=0xfa; //>35cspeed_6();}else speed_0();}else { P0=0xff; speed_0();}}}温度采集程序:///sbit TMDAT= P3^7;/////////////////////////dian ji/////////////////////////////////////sbit TMDAT= P3^7;void Delay(int useconds){int s;for (s=0;s<useconds;s++);}uchar Reset_Bus(void){uchar presence;TMDAT=0;Delay(29);TMDAT=1;Delay(3);presence=TMDAT;Delay(25);return(presence);}void Write_Bit(char bitval) {TMDAT=0;if(bitval==1) TMDAT=1;Delay(5);TMDAT=1;}void Write_Byte(char val) {uchar i;uchar temp;for (i=0;i<8;i++){temp=val>>i;temp&=0x01;Write_Bit(temp);}Delay(5);}uchar Read_Bit(void){uchar i;TMDAT=0;TMDAT=1;for(i=0;i<3;i++);return(TMDAT);}uchar Read_Byte(void){uchar i;uchar value=0;for (i=0;i<8;i++){if(Read_Bit()) value|=0x01<<i;Delay(6);}return(value);}uint DS18B20_Tmp_Read(void){uint TEMP;uchar TEMP_LSB,TEMP_MSB;Reset_Bus();Write_Byte(0xCC);Write_Byte(0x44);Delay(5);Reset_Bus();Write_Byte(0xCC);Write_Byte(0xBE);TEMP_LSB=Read_Byte();TEMP_MSB=Read_Byte();TEMP=TEMP_MSB;TEMP=TEMP<<8;TEMP=TEMP|TEMP_LSB;return(TEMP);}电机调速程序:sbit dianji_kou=P3^6; //P3^6控制电机void sudu(uint x){uint i;dianji_kou=0;for(i=0;i<5001;i++){if(i==x){dianji_kou=~dianji_kou;}}}void speed_0(void){sudu(0);}void speed_1(void){sudu(500);}void speed_2(void){sudu(700);}void speed_3(void){sudu(800);}void speed_4(void){sudu(1000);}void speed_5(void){sudu(1200);}void speed_6(void){sudu(1500);}void speed_7(void){sudu(1800);}sbit dianji_kou=P3^6; //P3^6控制电机void sudu(uint x){uint i;dianji_kou=0;for(i=0;i<5001;i++){if(i==x){dianji_kou=~dianji_kou;}}}void speed_0(void){sudu(0);}void speed_1(void){sudu(500);}void speed_2(void){sudu(700);}void speed_3(void){sudu(800);}void speed_4(void){sudu(1000);}void speed_5(void){sudu(1200);}void speed_6(void){sudu(1500);}void speed_7(void){sudu(1800);}键盘采集程序:/*p2^0 p2^1 p2^2p2^3p2^4p2^5*/sbit KeyIn1 = P2^3;sbit KeyIn2 = P2^4;sbit KeyIn3 = P2^5;sbit KeyOut1 = P2^0;sbit KeyOut2 = P2^1;sbit KeyOut3 = P2^2;uint anjian[9];void anjian_dingshi_init(){TMOD=0x11;TH0=(65536-50000)/256;TL0=(65536-50000)%256; //100MS// EA=1; //KAI ZONG ZHONG DUANTR0=1; //T0 YUN XU }void anjian_clear1(void){char i;for(i=0;i<9;i++){anjian[i]=0;}}void anjian_clear2(void){char i;for(i=3;i<9;i++){anjian[i]=0;}}void anjian_saomiao_1(void){KeyOut1 = 0;KeyOut2 = 1;KeyOut3 = 1;if (KeyIn1 == 0){anjian_clear1();anjian[0]=1;}if (KeyIn2 == 0){anjian_clear1();anjian[1]=1;}if (KeyIn3 == 0){anjian_clear1();}while(KeyIn1 == 0||KeyIn2 == 0||KeyIn3 == 0);KeyOut1 = 1;KeyOut2 = 0;KeyOut3 = 1;if (KeyIn1 == 0){anjian_clear2();anjian[3]=1;}if (KeyIn2 == 0){anjian_clear2();anjian[4]=1;}if (KeyIn3 == 0){anjian_clear2();anjian[5]=1;} while(KeyIn1 == 0||KeyIn2 == 0||KeyIn3 == 0);KeyOut1 = 1;KeyOut2 = 1;KeyOut3 = 0;if (KeyIn1 == 0){anjian_clear2();anjian[6]=1;}if (KeyIn2 == 0){anjian_clear2();anjian[7]=1;}if (KeyIn3 == 0){anjian_clear2();anjian[8]=1;} while(KeyIn1 == 0||KeyIn2 == 0||KeyIn3 == 0);}void timer0() interrupt 1{TH0=(65536-50000)/256;TL0=(65536-50000)%256;anjian_saomiao_1();}附录2:电源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键盘模块:电机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