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0.1知识框架图
0.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
(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
(1)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无论何种媒体,记者、编辑都需要运用语言。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
总之,新闻工作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等,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学好新闻学,更应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以及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三、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它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主张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的惟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最主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地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现实困惑:新闻客观性与媒介机构利润至上之间的矛盾。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但支配西方报刊的却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该理论面临的危机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2.社会责任论
(1)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了某些修正、修补。
(2)倡导社会责任论的是由一批学者组成的报刊自由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其总结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①就当日事件作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这个要求包含着三项内容:
a.新闻必须真实、全面;
b.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
c.新闻要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②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要求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尤其是与报刊相反的观点,报刊可以不赞成,但应该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机会。
③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彼此了解、理解,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各集团的冲突,以此确保社会的稳定。
④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这是社会责任论者对大众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