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专业建设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世纪之交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我国高职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打破“一统二包”,实行学生缴费上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市场为主导,这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世界性潮流,也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
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为广大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使学科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让每个专业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学可自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高职院校必须竭诚而为的责任。
特别是在完成大学学业需要学生家庭付出较大经济代价的今天,高职院校每位教师更应深情系学子,对未尽职而伤害学生利益的应有负疚感。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对专业设置和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切实加强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任务。
专业设置和建设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命脉是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对特定层次、特定专业、特定行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特殊要求。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规格、专业与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地的需要,否则将失去地方的需要,无立身的基础。
现阶段国内大城市相继开展新一轮的轨道交通建设高潮。
特别是广东省内,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
至2010年广东省内规划新增铁路近2496公里(以上公里数来自各铁路公司的规划),折算管理公里数7488公里,按每公里所需人员定额(0.54人/公里)计算,近三年对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至少5000人;另外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施工、设备安装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每年的需求量至少也在2000人以上;两项合计超过7000人。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铁道部划归到地方,是华南地区唯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院校,和轨道交通行业有密切的关系,如何为蓬勃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服务,既是该院的责任又是机遇。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思路探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思路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升,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发展情况,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思路探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专业占比较大,缺乏新兴专业。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传统的医药、机械、电子、化工等专业为主,而缺乏信息技术、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专业的设置。
2. 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
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度分析和前瞻性规划,导致一些专业在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方面存在不足。
3. 专业交叉度不够,缺乏综合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交叉度不够的问题,很多专业的设置比较狭窄,缺乏综合性和综合能力培养。
以上问题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和思路探究加以解决。
1. 市场需求导向。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该立足于市场需求,按照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合理确定学科专业方向,调整专业结构布局。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培养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2. 国家政策导向。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应该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行调整和优化。
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环保、医疗等领域,高职院校可以在相关专业领域进行布局,并与国家政策相契合,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
也要关注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合理选择专业建设的路径。
3. 校企合作导向。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
可以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设。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校企合作,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
4. 人才培养导向。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还应该围绕人才培养导向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思考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时,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思考。
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个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和社会需求保持紧密联系,培养的人才要符合市场需求。
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才能迅速就业,适应社会的变化。
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专业设置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快速适应。
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现在的社会,专业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明显,许多行业需要跨学科人才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也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出具备多个学科知识的人才。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专业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色。
要注重与产业结合。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专业设置要与产业结合起来。
可以和相关行业合作,开设与行业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生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1. 引言1.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在当今社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命题。
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情况。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与产业的对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
希望高职院校能够正视存在的问题,勇于改革,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现有专业设置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很多学校仍然固守传统专业,忽视了社会对新兴专业的需求。
部分专业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一些专业课程内容滞后,无法与行业发展同步,造成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不足。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和科技进步,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专业的需求逐渐减少,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则日益受到重视。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
只有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教学质量,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才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完。
2.2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挑战和困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往往无法及时调整跟进,导致部分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
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几点思考
86作者简介:黎仕明(1975— ),男,汉族,四川眉山人,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史。
课题项目:2015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方位。
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2014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导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2019年1月,国务院又下发《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谋篇布局。
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前途命运,也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一、做好上下衔接贯通,处理好与中职、应用型本科的关系2019年初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既然是类型教育,与普通高中、普通本科、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应,职业教育也应该构建起畅通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除了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外,还要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适应这一变化与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协作与合作,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实验条件建设等,努力提升本校中高职贯通培养和职教高考的生源质量。
同时,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加强与应用型本科学校或者有条件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的普通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努力为本校专升本工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同时提升学校办学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积累起举办应用型本科专业甚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益经验。
建立政行企校、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或联盟,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与尝试,需要抓实做细。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思路探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思路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高等教育的大潮中,高职院校因其注重实用技能培养而备受青睐。
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其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的重要体现,如何选择和规划专业建设路径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思路。
一、国家政策导向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首先需要遵循国家的政策导向,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和调整专业设置。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高职院校应重点关注与这些行业相关的专业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国家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也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法规的规定,确保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产业需求分析除了国家政策的导向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对当前和未来的产业需求进行分析,将产业需求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与行业合作、企业需求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各行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这些需求情况来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产教融合项目、行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利用企业资源和技术支持来指导和规划专业建设,确保专业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三、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思路还需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
高职院校的特点是以应用技术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贴近市场需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一些高职院校可能更加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一些高职院校可能更加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和特色来调整和规划专业设置。
高质量内涵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质量内涵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高质量内涵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点。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内涵,探究了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目前面临的问题,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内涵;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引言:在高质量内涵的发展背景下,把握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专业及人才培养的关键。
设置特色鲜明、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带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就业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这些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为此提出来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内涵分析(1)专业群的定义分析高职院校中的专业群指的是若干个相同或相似的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通常是该校的重点专业,既要能表现院校的教育特色和综合实力,又要达到就业率要求,因此也拥有相应的配套教育资源。
为了建设好专业群,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由于专业群内专业特征的相似性和重合性,使得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训项目上资源共享,有利于院校整合师资力量和课程安排。
(2)专业群的时代特征在高质量内涵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首先,专业群会更注重与社会就业环境的匹配度,增强对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发挥人才和专业的综合协调作用。
其次,在建设专业群时,要考虑院校所在区域的产业特色,利用区域特色聚焦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动向也在动态变化,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要结合市场和经济的变化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结合院校自身的特点,彰显专业独特优势,为推进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
二、高质量内涵发展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作用(1)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稳步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这也标志着我国产业转型和调整进入了重要时期,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的重点和中心。
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思考
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思考作者:谭酬志陈智行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1年第08期当前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现在正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个新发展阶段“新”在哪里?职业教育又应如何发展,以更好地适应这个新发展阶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这些都是职业教育领域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新发展阶段“新”在哪十八大以来,发展基础跃上一个大台阶:我国整体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基础更加扎实、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有了新的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这个阶段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里对“现代化”的水平提出了相对更强的要求,对“现代化”的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对“现代化”领域提出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由过去的注重规模转到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上来。
二、新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就是高质量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就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要满足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职业教育需要,要促进全体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技能供给质量,提升全社会技能水平及其适应性,切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三、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职业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而专业又是职业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实现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自然离不开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强高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空前的成效,为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专业建设全局看,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专业特色不甚鲜明、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专业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等。
总之,为切实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应当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对准市场设专业,切实加强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院校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要广泛开展社会、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科学分析、预测社会需求,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设置和调整专业。
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
同时,要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院教学工作相对确定性的关系;又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等方面的关系,促进高职高专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对准岗位开课程,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和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设计开发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六个基本特征(见教高[2000]2号文),要建立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来反映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各院校要成立主要由在本专业领域长期工作的企事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咨询、评审,并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工作。
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招生对象及学制,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及对应的岗位群,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能力开发表,毕业标准,主干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及课时分配,选课流程图,必要的说明。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日益紧张,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其所设置的专业设置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需要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当紧跟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调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设置相关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将逐渐增加,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行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适时地进行专业调整和设置。
只有紧贴社会需求,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当合理分工,注重专业特色。
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合理分工和专业特色。
尤其是在一些有一定地区特色和产业特点的地方,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特色,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在培养学生的也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在一些农业大省,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农业机械、农业科学、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经济管理人才,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这样的专业设置不仅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地方辐射力。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当注重跨学科融合,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变革,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和变化。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注重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可以设置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专业,如机械电子工程、生物信息技术、材料化学工程等,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这样的人才不仅可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也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当注重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思路和方法剖析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思路和方法剖析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思路和方法两个方面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剖析。
一、思路1.了解社会需求: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应该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通过调研和分析,了解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只有了解社会需求,才能根据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2.关注行业发展:行业发展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结合当下热门行业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
同时,职业院校应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行业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增加就业竞争力。
3.以学生为中心: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校应设立专业指导机构,帮助学生规划个人发展路径。
同时,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强化实践教学: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应强化实践教学。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保持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和与行业需求的接轨。
同时,学校应与企业进行开放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
二、方法1.专业评估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的专业评估机制,通过专家论证和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估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市场需求情况。
评估结果将作为专业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
2.职业导向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课程,强化职业导向。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要求。
3.教师培训与引进: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教学方法。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引进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提供学生与实际工作接轨的机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维护和提高高职学校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要想建设优秀的专业,就需要从招生录取、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
的改革。
首先,要以多元化的招生录取政策,提高高职扩招质量,引进一
批优秀学生。
此外,还要重点引进一批专业技能特别优秀的优秀人才,以及知识储备丰富的企业家,形成一批行业顶尖人才,给高职学生提
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快师资教材
的更新换代,加强就业的培养教育,提高师资的新技术应用能力,并
充分利用首都产业政策,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加强高职师
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和针对性培训。
此外,紧紧围绕高职师资队伍,进一步建立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充分挖掘学校师资在社会服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丰富高职师资和企业
的学科交流,让企业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更好的把握和运用新技术,从而提升专业质量。
总之,要想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必须从全过程抓起,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精心组织招生录取、提升师资质量、完善研究与
服务平台等,才能让学校建设出具有竞争力的专业。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键, 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其定位则是密不可分的,
而且也应该将其作为 出发点 。 教育部的文件 ,多次对高职进行 了定位 ,面 向21 《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 出 : “ 高等职业 教育必须 面
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 培养生产 、 服务 、 管理第 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 真正办出特色。”关于以就业为 ( 导 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 “ 高等 职业教育是我 国高等教育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我 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吕鑫祥认为 : 川 “ 可以对高职作如下 阐述 : ( 1) 高职是培养技术型人才 的教育 , 它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部分。(2) 高
关 键 词 : 高职教 育 专 业建设 原则 目标
标 为文科 、 理科 、 工科 、 农林 、 医药 、 政法 、 财经 等七个科 类 的专业辅助人才 ……” 由此可见 , 职 的主要培养方 高 向应该是职业技术性人才及专业辅助性人才。那么 , 我 们 在制定专 业建设计划 与实施过程 中 ,就 要依 托并 紧 紧围绕这个方 向。 一、 高职 专业 建设 的现状 及存在 的 问题 高职的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学校适应社 会 人才需求 和引导社会 人才消费 的基本尺 度 ,反 映学 校 对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技 发展 和职 业 岗位 的适 应 程 度 。 科 专业建 设 的好坏直接影 响到高职院校 的招 生 ,学生 的
对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建 设 的 思 考
秦志斌
( 湖南司法警官职院, 湖南 长沙 410131) 摘 要: 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 已取得 了较大进步,
但要 想取得 更好 的成绩 ,搞好 高职 院校 的专业建设是 其 中的关键 。文章 对 目前 高职专业建设 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 在确 定专业设里原则的基础上 , 提 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是要加 强领导 , 做到上下同心 ; 其 次是要结合 自身实际, 定专业人 才培养 目标 ; 再 次是 确 要 完善专业结构和布局 ,处理好穗 定性 与灵活性的关 系; 最后 是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 , 完善 学科 带头人制度 , 加 大专业经费投入 , 完善 实验 实训基地建设。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22卷第2期延安教育学院学报Vol 122No 122008年6月Journal of Y anan College of EducationJun 12008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杨宏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 要] 专业建设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是学校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应考虑市场需求、学校条件等因素,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01(2008)02-0036-04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
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是学校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目标。
突出职业岗位需要,使教学能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高科技发展需要,按行业和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必须重视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的设置应考虑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学校条件高职专业设置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学校条件是影响专业建设的主要因素。
11市场需求因素人才的市场需求作为高职专业设置的前提,是影响高职专业设置的首要因素。
人才的市场需求包括两个方面,即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受教育者要求接受高职教育的需求。
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是专业设置的直接动因,是毕业生“出入口”畅通的根本保证,因而专业设置首先必须充分体现本地区和周边区域产业、企业的特点,把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培养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应用性和现场管理型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目的。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本讲义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本讲义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为高职院校提供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案,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 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意义
通过本讲义的学习,能够使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深入理解专业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专业建设的理论和方 法,为各校的专业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学校实力
优质的专业建设能够提升学校的整 体实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 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优 秀教师。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 要途径,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挑战
教育资源不足
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校友 等多方参与评估,确保评估结果
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专业建设持续优化
敏捷响应市场需求
产教融合深化
持续优化课程体系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紧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 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确 保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保持高度契合。
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提高专业建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短缺,如师资力量、实验实训 设施等,制约了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导致培养出的 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缺乏创新和 灵活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进措施与建议 •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
对 • 结论与展望
0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模块化、项目 化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 ,优化课程设置。
持续改进
建立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机制,根据 行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方向。
04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教 师培训。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实训基地,提高学 生实践能力。
推进课程与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材内容,引入行业新 技术、新工艺。
国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经验与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强调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
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实现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启示作 用。
澳大利亚TAFE学院专业建设特色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 设具有参考价值。
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创新模式探索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
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开发 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双主体育人,工学交替、岗位成才 ,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专业建设的软实力与硬实力
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专业建设的软实力与硬实力摘要:专业建设的成功与否是一个高职院校实力的“试金石”,从专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建设两个方面来加强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思考专业建设,尤其是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是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一个学院品牌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的成功与否是一个高职院校实力的“试金石”,从这个程度上来说,专业建设实力就是学院实力的彰显,所以加强专业建设也即加强专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建设,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专业建设的软实力:(一)完善专业建设的机制1、专业建设动态与沟通协调机制依据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地区行业为背景,以所面向的就业职业群为标准,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优势设置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关联基础的相近专业,深度融入产业链,依据学校专业建设积淀,建立与行业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与完善学校“政、行、企、校”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深度融合,实行专业建设“共生、共育、共管、共担、共享”。
可以将全部专业划分为“明星型、扶持型、维持型和放弃型”4种类型。
构建“专业与专业群建设专项规划-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建设计划-组织实施-自我诊断-改进计划-持续改进”的大螺旋及“监测-数据分析-发布预警-调整改进”小螺旋形成“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职能,学校拿出一定经费,每一年暑假或者寒假,组织全校相关专业老师进行对建业专业和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加强对话、沟通,克服专业建设的“闭门造车”和管理的“孤岛”,引入市场规则,进行优胜劣汰,对于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示范性特色专业从制度上、政组织上、经费上予以重点扶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2、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管理精细”的教学团队专业建设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发挥的成功与否在于教学团队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进行三个层面的团队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科研(教研)团队、教学管理团队。
新时代高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高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高职专业建设要以“行(职)业标准”为指挥棒,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并建立相应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的教改不能尽是为了教师职称评定作出“贡献”,不能是“作秀”。
[关键词]专业建设行业标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新世纪新时代,高职教育规模得到较快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偏见在一步步改变。
大趋势上看,人们的目光从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充上转移到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上。
社会生产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这已无庸置疑。
而今,物欲横流,人们受着各种思想冲击,思想迷茫,甚至有人对“太阳是否还会从东方升起”产生怀疑。
在高职校园中,有着对“专业学习的作用”、“专业技能的效果”等产生怀疑。
此种氛围下,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技能,提高对社会职业岗位的能力适用性,对引导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信心与信念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们也在感叹,“一个班有五分之一学好了,有二分之一去学了,就很不错了”;“高职教学效果太差,简直在浪费生命,浪费资源”;等等。
以上种种问题,提高技能质量是核心,那么第一要务就是把专业建设搞好,使之更符合职业的特点,符合职业发展与需要规律。
专业建设从外延讲,包括专业培养能力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考察专业建设要看支撑条件的建设,包括专业布局,学科梯队和依托,专业培养的物质条件,专业培养的目标、方案,课程设置和体系,科学研究的水平,跨学科资源整合等。
一、问卷调查的几个典型数据2011年5月,对XX学院2009级的模具专业、数控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三二分段近100学生和东莞地区近2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在提取部分数据:1、您认为当前市场上哪几类机电专业毕业生比较缺乏:A.机械设计(37.5%);B.电气设计(56.3%);C.数控加工操作(43.8%);D.计算机应用;E.工厂生产设备维护(31.25%);F.楼宇自动化维护(31.25%);G.汽车维修;H.中央空调维护(12.5%);I.其它(请说明)类别机械设计电气设计数控加工计算机应用工厂生产设备维护楼宇自动化汽车维修中央空调维护其它比率37.5% 56.3% 43.8% 0 31.25% 31.25% 0 12.5% 02、您认为相对于贵单位目前要求,机电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不足点有:A.专业知识不够(50%);B.动手能力不能满足需要(50%);C.人际关系较差;D.其它(请说明)__3、您认为对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以下能力的重要性如何?除此之外,您认为哪此素质或能力也是很重要的4、从对机电人才需求出发,以下课程的重要性如何,请在1-5个等级对应的选项打“√”以上数据不加以多说,可以从中看出企业或学生对技能的渴望,或对某些课程的失望。
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思考(全文)
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思考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是指不断丰富专业教育资源,持续增强专业教学实力,坚持提高专业培养能力和打造专业育人品牌的过程,专业建设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服务方向的落实。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专业结构建设(含专业开发、专业调整、专业方向设置、专业办学制度等)、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综合加强。
鉴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就对专业建设谈几点认识。
1.专业结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前提。
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增设新专业建设先天不足,改造旧专业后天不壮,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不明显,从而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很大程序是对专业结构的研究不深入,是对开办专业社会调研与论证不充分,社会参与性不够。
笔者认为:1.1社会调研与论证这是一切新专业在增设之前或已设专业进行改革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性的工作。
职业学校的进展依靠专业的生命力,而这些专业是否具有生命力又取决于最充分和科学求实的调研与论证。
社会调研最基本的内容包三个方面:一个是调研市场(GJ、地方经济进展、行业进展状况以及企业用人动向和需求等);二是同类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以防盲目和重复设置);三是此专业的生源状况和就业前景(确保该专业设置后“进出口”通畅)。
1.2社会参与。
与地方经济组织和企业保持最大限度的有机联系,并使这些单位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组成部分。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相关行业治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职业学校人员等组成),主动联系定期交流听取他们对专业建设意见;了解市场、企业随着形势的进展对人才知识、技能、素养等的需求变化。
1.3客观分析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发挥学校办学经验所形成办学优势、专业优势,将专业设置准确地瞄准社会、市场和企业。
在办学过程中还要通过整合、延伸的途径和方法,优化专业结构,把专业做大、做强、做优。
2.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含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等环节。
2.1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紧密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高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高职专业建设要以“行(职)业标准”为指挥棒,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并建立相应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的教改不能尽是为了教师职称评定作出“贡献”,不能是“作秀”。
[关键词]专业建设行业标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
新世纪新时代,高职教育规模得到较快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偏见在一步步改变。
大趋势上看,人们的目光从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充上转移到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上。
社会生产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这已无庸置疑。
而今,物欲横流,人们受着各种思想冲击,思想迷茫,甚至有人对“太阳是否还会从东方升起”产生怀疑。
在高职校园中,有着对“专业学习的作用”、“专业技能的效果”等产生怀疑。
此种氛围下,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技能,提高对社会职业岗位的能力适用性,对引导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信心与信念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们也在感叹,“一个班有五分之一学好了,有二分之一去学了,就很不错了”;“高职教学效果太差,简直在浪费生命,浪费资源”;等等。
以上种种问题,提高技能质量是核心,那么第一要务就是把专业建设搞好,使之更符合职业的特点,符合职业发展与需要规律。
专业建设从外延讲,包括专业培养能力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考察专业建设
要看支撑条件的建设,包括专业布局,学科梯队和依托,专业培养的物质条件,专业培养的目标、方案,课程设置和体系,科学研究的水平,跨学科资源整合等。
一、问卷调查的几个典型数据
2011年5月,对xx学院2009级的模具专业、数控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三二分段近100学生和东莞地区近2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在提取部分数据:
1、您认为当前市场上哪几类机电专业毕业生比较缺乏:
a.机械设计(37.5%);
b.电气设计(56.3%);
c.数控加工操作(43.8%);
d.计算机应用;
e.工厂生产设备维护(31.25%);
f.楼宇自动化维护(31.25%);
g.汽车维修;
h.中央空调维护(12.5%);
i.其它(请说明)
类别机械设计电气设计数控
加工计算机应用工厂生产设备维护楼宇自动化汽车维修中央空调维护其它
比率37.5% 56.3% 43.8% 0 31.25% 31.25% 0 12.5% 0
2、您认为相对于贵单位目前要求,机电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不足点有:
a.专业知识不够(50%);
b.动手能力不能满足需要(50%);
c.人际关系较差;
d.其它(请说明) __
3、您认为对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以下能力的重要性如何?
除此之外,您认为哪此素质或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4、从对机电人才需求出发,以下课程的重要性如何,请在1-5
个等级对应的选项打“√”
以上数据不加以多说,可以从中看出企业或学生对技能的渴望,或对某些课程的失望。
为什么呢?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是能力培养不够?是学生难教?
二、行(职)业标准引领专业建设的方向与内容
1、行(职)业标准是专业建设的指挥棒
专业建设,简单地说,包括专业目标调整、课程调整、教学改革等。
专业培养目标瞄准职业标准,即培养人才具有的能力达到职业要求。
此方面内容是关键。
对行(职)业标准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那么随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就会有问题。
同时要坚持这一原则,不能因为教师知识结构、教学与实训设备等原因而使用高职人才的培养蛇形或迂回前进。
如果这样,在校生上课程积极性的缺失,毕业生的埋怨,甚至学校走向倒闭,都是理所当然。
课程设置偏规律,那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只是为教师个体服务,为荣誉或职称评定铺路,甚至可以说是“教师在作秀”。
行(职)业标准是对岗位技能要求的总结归纳,它是对完成某岗位任务所具有能力的预测,具有前瞻性,也就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高职专业的发展也应紧随其后,培养的人才能力也验证标准或专业能力设置的正确性。
2、归纳行(职)业发展趋势与范围,指导高职教育建立适应一
定岗位的专业方向
专业(群)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如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若说哪个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能按这个要求培养人才,那可不得了:要么不是在吹牛就是在忽悠学生。
这个范围是太广泛了。
作为高职学校教育,在作人才培养方案中,目标能力的培养即文案“具有....的能力”有6-8个就行,使教学过程有了主线,有了重心。
如此,将复杂的能力要求多的,范围广的分解成专业方向,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
专业方向的定位也遵行学校的定位,如为某地区服务和输送人才。
那么专业方向就具有地区特色。
说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是通才,特别高职学校,那只能说这个专业教学是纸上谈兵,专业发展也不可能形成它的特色。
另外,专业培养目标也不能太狭窄,要求的能力培养只有那么二三个,只适应几种岗位。
针对性是加强了,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就麻烦了,就业可选择性就差了。
把种种思想融入到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个方向――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方向,符合现代生产发展。
有大型和中小型生产线之分,如啤酒灌装生产线、玩具生产线等和汽车制造生产线、船舶制造生产线等。
它们的偏重点是不一样的。
专业建设时,可不能二者兼顾。
三、课程的设置、学时的分配及教师的知识结构调整是专业建设的重点
专业能力培养与方向定位好了,体现此思想的即为具体的课程安排,将各种能力分解到各种具体的课程中去,象学太极拳,它分阶段学习,各阶段有分解动作,最后连贯,一气呵成,很具有现实意义。
如下图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方向。
如图所示,除基础课程外,专业课程按此图设置,包括教材的编写、授课学时与顺序等,思路明确、清晰。
四、建立评价体系使专业建设建设成“闭环控制”控制系统
建立评价体系,监控教学效果,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失的一环。
建立层次式阶段式的评价体系,并以3年为周期进行修订,包括(1)教师教的评价,分二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对照的评价;二是教师教的学时分配与进度。
(2)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评价。
(3)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花时间与精力及学校的大力支持。
专业发展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本体现,没有专业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研室工作的重心。
参考文献:
[1]贾慧.职业教育观视野下的专业建设路径分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2年第1期
[2]王玫瑰.“新理论、前沿技术与关键技能国家级培训”上的讲话.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