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渡乡皂树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中国的钼矿床成矿特点

中国的钼矿床成矿特点

钼矿资源(sunqin 555整理)一、资源状况截至1996年底,我国已探明钼矿区222处,分布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钼的保有储量达到840.20万t,其中A+B+C级占储量的39.8%,为334.50万t,如以我国的工业储量(A+B+C级)与西方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我国低于美国(540万t,储量基础),而高于智利(250万t,储量基础),居世界第二。

图3.14.1示出了我国40多年来保有储量和工业储量(A+B+C级)增长状况。

图3.14.1中国钼矿保有储量增长曲线图m3-14-1.jpg二、储量分布我国钼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中南占全国钼储量的35.7%,居首位。

其次是东北19.5%、西北14.9%、华东13.9%、华北12%,而西南仅占4%。

就各省(区)来看,河南储量最多,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29.9%,其次陕西占13.6%,吉林占13%。

另外储量较多的省(区)还有:山东占6.7%、河北占6.6%、江西占4%、辽宁占3.7%、内蒙古占3.6%。

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81.1%,其中前三位的河南、陕西、吉林三省就占56.5%。

表3.14.4和示出了我国主要的钼矿床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表3.14.4中国钼矿主要产地一览表t3-14-4.jpg图3.14.2 中国钼矿分布图m3-14-2.jpg三、资源特点我国钼矿探明储量虽多,但其品位与世界主要钼资源国美国和智利相比,显著偏低,多属低品位矿床。

矿区平均品位小于0.1%的低品位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5%,其中小于0.05%的占10%。

中等品位(0.1%~0.2%)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30%,品位较富的(0.2%~0.3%)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4%,而品位大于0.3%的富矿储量只占总储量的1%。

我国钼矿虽然品位低,但伴生有益组分多,经济价值高。

据统计,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14%。

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他有用组分的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

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工业上用的钼矿石矿物有:辉钼矿其次有钼华、彩钼铅矿、钼钨钙矿、铁钼华等。

一、斑岩型钼矿
常称细脉侵染型钼矿是钼砂的最重要类型。

钼矿床与中酸性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

在空火箭上和成因上密切相关。

有时钼矿直接产于花岗斑岩先岩体中或赋存在侵入于火山爆发岩筒中的花岗斑岩。

钼最富集的地区构造带中。

如交叉构造、区域断裂及其相关的裂隙破碎带和环状断裂等。

斑岩型钼矿床基本可分为两类:(1)以辉钼矿为主的纯斑岩型钼矿(2)以铜为主,铜钼紧密伴生的铜钼型矿床。

所以斑岩铜矿中的钼往往作为重要的有用组分而回收。

钼精砂矿中的铼可综合利用。

找矿标志:
1、斑岩钼矿或铜钼矿。

具有特色的构造环境和构造部位。

如破碎带,断层交汇部位等,是钼矿富集部位。

2、伴随钼的热液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萤石化等。

3、含钼斑岩体是直接找矿标志。

4、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斑岩型钼矿的有效标志。

二、矽卡岩型钼矿床
是钼矿床的一个重要工业类型。

钼矿体一般产于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带中或附近矽卡岩中。

钼矿化受层理、成砂前的断裂及侵入体的形态三种因素控制。

钼矿化作用的多期性,是这类矿床的主要特征。

因此矿体不仅在矽卡岩中存在实际上辉钼矿见于各种沉积岩中。

西卡眼的广泛发育是。

浅析江苏某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浅析江苏某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浅析江苏某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姚维军;许生武;刘峰【摘要】某地区钼矿体赋存在草庙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中,与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岩石中发育的节理裂隙控制了脉状钼矿(化)体和热液蚀变的空间分布,是区内主要容矿、控矿构造.蚀变主要以各种脉体出现,硅化、钾长石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钾长石化以线型蚀变为主,硅化从早期到晚期均可见到.该区燕山期斑岩岩株、岩脉,岩石内发育的节理裂隙以及硅化、钾化等蚀变现象是主要的找矿标志.【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钼矿;成矿地质特征;蚀变特征;找矿标志;胡寨地区【作者】姚维军;许生武;刘峰【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江苏南京 210049;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江苏南京 210049;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江苏南京 21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5自2009获得矿权后,对该地区进行了物探、钻探等地质勘查工作和同步科研工作。

虽然在该地区发现了中酸性斑岩体及与之相关的钼矿(化)体,但北部变质岩地区浮土覆盖厚,工作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对该区钼成矿研究工作。

在目前所获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讨论地区钼矿成矿特征、成因和找矿标志。

1 成矿地质背景地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以西,华北陆块东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鲁西地块南缘—丰沛近东西向隆起构造带—华栖凸起东部。

以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为结晶基地,上覆古生界—新生界沉积盖层[1]。

2 矿体地质特征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规模较小,均为低品位矿体,钼矿体就位样式主要为脉状,由含矿脉体及蚀变岩组成。

岩体内的脉体较宽,宽者可达1cm,而围岩内脉体较细小,<1mm。

伴生矿主要为Au、Ag,其中Au主要赋存在石英脉或长石石英脉中。

矿体Mo品位最高为0.11%,平均品位0.033%。

2.1 矿石矿物钼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为Mo,伴生Au、Ag等有益元素,少量达到综合利用的指标。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转]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转载自史海涛转载于2010年04月14日 17:35 阅读(1)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1.矿产勘查地质条件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

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

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

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

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

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

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

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

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

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作者:施文强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1期摘要: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白钨矿、辉钼矿、黄铜矿、斜方辉铅铋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石、石英、帘石、透辉石、透闪石等。

其矿化的分布比较稳定,层控的因素显得比较突出。

我们通常认为找矿的标志就是铜、铅、锌、钨、钼、铋、金、银等元素的异常结合,以及白钨矿的重砂异常。

本文就将针对安徽某钨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的标志,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钨钼矿床地;找矿标志;矿石1 区域地质背景安徽某钨钼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区域上处于下扬子台坳的次级单元皖南褶断带与皖浙褶断带的交接处。

矿区主体构造为复式背斜褶皱带中百川向斜,整个矿区及外围均被花岗岩闪长岩基所包裹,区域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广德-休宁地层小区。

区域内主体褶皱受到断层破坏被分割成数段,总体呈北东45°-55°方向延伸,向斜北东段开阔,南西段紧闭,向斜轴部地层为南华系雷公坞组至震旦系皮园村组。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其中北东向比较发育。

断裂两侧岩石破碎,角砾岩、裂隙、褶曲发育,该断裂控制花岗闪长岩体的分布,是区域的主要控岩控矿构造,并同时控制其次级断裂的形成。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雷公坞组(Nh2l):砾石成分主要以石英为主,砾石大小不等,分选性较差,砾径0.2-20cm之间,一般0.5-2cm,呈次棱角状,含砾率10%-20%,越到底部砾径越小,含砾率愈低。

该矿段内地表出露厚度不一,一般330-380米。

休宁组中段(Nh1x1):本段分为上下两部分,地表出露总厚度约150米,下部Nh1x1-1岩性为灰绿、黄绿色细粒砂岩及灰绿色粉砂岩;上部Nh1x1-2岩性为土黄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休宁组上段(Nh1x2):本段分为上下两部分,地表出露总厚度约150米,下部Nh1x2-1岩性为紫红色薄层粉砂质、灰绿色中厚层硅化粉砂岩,厚约100米;上部Nh1x2-2岩性为灰绿色中厚层硅化粉砂岩夹土黄色薄层泥岩、紫灰色—灰白色泥质粉砂岩、含铁锰质石英砂岩、钙质砂岩,最顶部为紫黑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厚约50米。

河南省母山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省母山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第20卷第4-5期 矿产与地质V o l.20,N o.4,5 2006年8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 A ug.,2006河南省母山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①邱顺才1,2(1.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2.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调查队,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母山钼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大别山地区钼多金属矿床具有从中心向外由高温矿床到中低温矿床依次展布的各自独立的内成矿带、中间成矿带、外成矿带分布特征,从而构成“卫星式”环带状分布的成矿系列格局。

将这一规律用于指导综合找矿,一可以在已知中高温热液矿床的外围注重寻找中低温热液矿床,二可以从已发现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的环带状或弧状分布的格局来预测中高温热液矿床的位置,以期发现隐伏盲矿。

关键词:钼矿床;找矿方向;成矿系列;母山;河南中图分类号:P61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6)04-05-0403-061 地质背景母山钼矿床位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东段,大别山钼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

大别山钼多金属成矿带总体走向沿区域构造线呈近E W向狭长带状展布,长约300km,宽约80km,其北大致以信阳—双椿铺断裂(F5)为界与潢川坳陷相邻,整体上处于秦岭褶皱系的核部,区域构造格架表现为近E W向与N E向两组断裂构造相互交织所形成的格子状构造体系。

在上述两组断裂构造交汇的结点及其附近,常形成含矿(钼或钨、铜、银、铅、锌等)中酸性小斑岩体与钼矿床(图1)。

据中国莫霍界面图及地壳深部构造研究[1]资料,大别山地区处于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幔凹带的东段,深部构造单元表现为莫霍面向东倾斜,由两个地幔凹陷区和两个地幔凸起区相间排列,呈近E W向延伸,区内主要钼多金属矿床集中分布于其中的信阳地幔凸起区与达权店地幔凹陷区,或位于二者之间的梯级过渡带上,如母山钼矿、肖畈钼矿位于信阳地幔凸起区的中心,地壳厚度约为36~37km,汤家坪钼矿位于达权店地幔凹陷区中心,地壳厚度约为42~43km,这些凸起区或凹陷区中的N E向断裂与近E W 向断裂的交切点往往控制着燕山晚期中酸性小斑岩体的空间侵位和矿床的形成。

钨钼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浅谈——以安徽歙县汪满田为例

钨钼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浅谈——以安徽歙县汪满田为例
(Pe2d)和青白口纪镇头组(Qnzh)。 牛屋组(Pt2n):分布于详查区中部和南部,为区内主要
地层单位,分为四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Pt2n1)分布于勘察区中部跳岭至关山一带,
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含粉砂板岩,含炭板岩夹灰至灰绿色 薄至中厚层粉砂板岩;
第二岩性段(Pt2n2)分布于第一岩性段的北西、南东两 侧,石培山以北,汪满田、木岭后一带为灰至砂板岩、板岩;
3 找矿标志 发现热液型铅锌、银、钨、钼多金属矿床,钨矿体多为陡
(下转第100页)
94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5月中
工业与信息化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员在规划设计输电线路的架设方案时,必须提前做好分析调查 工作,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具体施工场地周围的地质情况、自然 环境特点、多发自然灾害等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前提下选用与 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防雷措施。
通过地质测量,发现位于木岭后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 化破碎带中具金、钨、钼矿化,破碎带石英脉中见铅锌矿化, 位于木岭后小学-青产仵一线,为三条近东西向走向方向基本一 致的蚀变破碎带宽度10~40米不等,倾向南、南南西;木岭后小 学南部发现类似南部网脉状石英脉,推测深部可能含有钨、钼 矿化;位于木岭后南,西坑村可见近似圆形的石英脉带,直接 约500~550米,局部见铅锌矿化,磁法推测岩体侵入中心,位于 此石英脉带东南边缘部。
安徽歙县汪满钨钼矿床,位于歙县县城西南约12 km的黄 村。矿床位于江南古隆起带(江南古陆)内,古隆起带由东西 走向变换成北东走向的转折部位,属于江南古隆起带的北区, 由南至北出露基底地层为中元古代牛屋组、大谷运组和青白口 纪镇头组。东南侧被古生代绩溪向斜盆地南华纪休宁组不整合 覆盖;北西侧同样被轴缘盖层休宁组覆盖;南西侧有青白口纪 早期许村花岗内长岩基侵入,北东侧则为基底地层的延伸[1]。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成矿背景与找矿标志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成矿背景与找矿标志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成矿背景与找矿标志
黄传计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09(021)007
【摘要】东秦岭(河南段)位于华北古陆块与秦岭造山带的接合带.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为一元古宙一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矿(化)层;官道口群、栾川群、陶湾群滨海、浅海陆缘碎屑碳酸盐建造中强烈的火山喷(气)发活动形成的含矿化层状矽卡岩带,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叠加富集成矿,从而使该地区钼金属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明显的找矿标志.
【总页数】4页(P128-131)
【作者】黄传计
【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
【相关文献】
1.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J], 柳玉虎;姜克全;谢克家
2.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J], 柳玉虎;姜克全;谢克家
3.东秦岭(河南段)斑岩型钼矿床综合找矿模型探讨 [J], 黄传计
4.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潜力分析 [J], 柳玉虎;谢克家
5.东秦岭钼矿带成岩成矿背景及时空统一性 [J], 张正伟;朱炳泉;常向阳;强立志;温明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究

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究

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究摘要:安徽省休宁县里东坑钼矿普查系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也是当地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一个关键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就休宁县里东坑钼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起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休宁县里东坑;钼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江南古陆北东段近轴地带,由巨厚的中晚元古界浅变质碎屑岩构成复杂的褶皱基底,由于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活动而形成紧密排列的复式背斜以及规模不等的断裂,断裂明显地控制着本区不同时期侵入岩的分布。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中元古界木坑组(Pt2m)总厚度3438m,3690m,未见顶底。

主要为灰绿色厚层状细砂质石英千枚岩、灰绿色粉砂质千枚岩及绢云母千枚岩,矿区地层走向主要为北东70°,110°,倾向160°,200°,倾角较陡,大部在60°以上,局部达90°左右,少部分在50°以下。

局部地段地层向北北东倾斜。

在断层和硅化破碎带两侧及里东坑岩体周围,已蚀变为绿泥石化绢云化角岩、斑点角岩及绿泥石化长英质角岩。

2、2岩浆岩里东坑矿区岩浆岩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发育在里东坑南部,呈岩株状,面积约0。

028平方公里左右,平面上为不规则的梭形,其北侧呈一狭长条带。

属于晚侏罗世晚期,其成因类型为I型。

里东坑岩体侵入于中元古代木坑组中,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岩石具有明显的绢云母化,部分为强烈的云英岩化。

其次还发育有绿泥石化,钾化、黄铁矿化和微弱的碳酸岩化,岩体内部常发育几组网脉状石英脉,脉宽几毫米至十几厘米。

岩体倾向南西210º,240º左右,倾角上部中等,下部倾角较陡(近直立),岩体内部发育有钠长石化闪长岩,里东坑岩体是具有多期结构的中—浅成的侵入岩体。

2、3构造2、3、1褶皱构造矿区内褶皱为区域的鄣源-流口背斜构造近轴部地段,轴部为木坑组灰绿色厚层状细砂质石英千枚岩,翼部为灰绿色粉砂质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褶皱轴向呈北东向,轴面向南东倾斜,倾角70º,80º。

钼精矿的地质产状与勘探技术

钼精矿的地质产状与勘探技术

钼精矿的地质产状与勘探技术钼精矿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矿石,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等领域。

了解钼精矿的地质产状与勘探技术,对于有效开发和利用钼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钼精矿的地质产状以及常用的勘探技术。

钼精矿的地质产状主要与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成矿元素的来源等因素有关。

钼石位于造山带、岩浆岩和金属矿床中比较常见,主要分布在接触带和剪切带等构造部位。

在岩石类型方面,与碱性侵入岩、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有密切关系。

此外,成矿元素的来源也与钼石的产状有关,通常与陆架沉积和构造活动有关。

钼精矿的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遥感技术等。

地质调查是最常用的勘探方法之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层剖面测量和采样等,了解矿石产状和有利矿区的分布情况。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推断地下矿体的分布和形态。

地球化学勘探主要依靠采集地表和地下的地球化学样品,并进行各种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找寻矿石的有利指示物。

遥感技术在钼矿勘探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卫星和航空遥感图像的解译,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辅助找矿工作的开展。

除了传统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勘探技术。

例如,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快速地探查地下矿体的形态和大小,无需进行钻探,提高勘探效率。

地震波阻抗法是一种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阻抗变化,识别矿体的存在和分布。

此外,地表形貌分析、地球化学探测仪器和多光谱遥感技术等也在钼石勘探中得到应用。

总结起来,钼精矿的地质产状与勘探技术密切相关。

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准确了解钼石地质产状,找寻有利矿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勘探技术不断涌现,为钼石勘探提供了更多高效、精准的手段。

然而,在实际勘探工作中,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成本。

常见矿物的经典找矿标志

常见矿物的经典找矿标志

常见矿物的经典找矿标志,不要错过属于自己的机会!地大华睿矿山预灾地大华睿矿山预灾微信号whddhr功能介绍专业服务物探行业二十年,为集物探仪器的研发、制造、销售、工程服务、售后保养、国内外专业代理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昨天一、锰矿菱锰矿地质标志:1、沉积型锰矿常呈层状产出,层数不等,受一定层控制,产于不同时代的含锰地层中。

含锰地层一般为海相硅质—碳酸盐岩中,组成锰矿层的矿石以碳酸锰矿石(菱锰矿)为主,氧化锰矿石和硅酸锰矿石次之。

2、残积型锰矿(锰帽矿床)位于沉积锰矿层或含锰层的氧化带内,与原生锰矿带的层位完全相同,只是矿石类型不同而已。

3、淋积型锰矿是各时期的含锰岩系风化后,锰质被淋滤出来,经过次生富集而成,淋积锰矿的层位不大稳定。

4、堆积型锰矿是残积型锰矿或淋滤型锰矿继续在风化作用下,矿体被破坏,矿石在原地或异地,堆积起来形成新的矿体。

一般赋存于第四纪红土层或褐土层中,呈似层状产出。

上述各类风化锰矿的分布受一定含锰层位的控制。

5、锰矿主要是沉积成因的,但锰的来源可以是深源的,即锰矿为内源外生产物,可能与天然气的渗透有关。

直接找矿标志:1、锰矿层露头是直接找矿标志。

通常在地表发现的是层状次生氧化锰露头,矿石主要由硬锰矿、软锰矿、偏锰酸矿组成,具明显的次生组织结构,常混杂有硅质、泥质物,质地疏松,矿层顶底板界线比较清楚,矿石的排列尚保持断续的层理,层位稳定。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确定这是残积型锰矿露头。

这类锰矿沿走向延伸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沿倾向可延伸到地下水面附近,可达数十米深。

残积型锰矿不但具有良好的工业价值,而且可作为寻找沉积型锰矿的主要标志。

在残积型锰矿的深部,即位于地下水面以下部分,多为原生沉积锰矿层或沉积变质锰矿层,或目前尚无工业利用价值的含锰层,如含锰灰岩,含锰硅质灰岩、含锰硅质岩等。

沉积锰矿层一般是由菱锰矿、锰方解石、水锰矿等碳酸盐矿石组成。

沉积锰矿的规模较大,一般都是大中型,但贫矿多富矿少,贫矿经焙烧选矿可用。

钼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钼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一、钼矿地质概述钼在地壳中的丰度约为1×10-6,因而被称为稀有金属元素。

钼在地球化学分类中,属于过渡族亲铁元素,在内生成矿作用中,钼主要与硫结合,生成辉钼矿。

钼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少于铅和锡,因为它很分散,且很少发现含量超过1%~2%的钼矿床。

目前未见有自然界发现单质钼的报道,已知的钼矿物有30余种,较常见的含钼矿物还有铁钼华([Fe(MoO4)8·8H2O]),钼酸钙矿(CaMoO4),彩钼铅矿(PbMoO4),胶硫钼矿(MoS2),蓝钼矿(Mo3O8·nH2O)等。

最为主要的且具工业意义的钼矿物是辉钼矿(Mo 59.94%, S 40.06%),其中类质同象混入物有Re(0.n-1.88%)、Se等。

辉钼矿单晶体呈六方板状,但往往不完全。

底面上常有条纹。

多鳞大块/颗粒状,有剥理层。

条痕亮铅灰色,在上釉瓷板上为带微绿的灰墨色,白纸上呈蓝灰色,薄片具桡性。

手摸有滑腻感,有时与石墨混淆。

辉钼矿存在着多型,2H型的辉钼矿形成温度高于3R型的辉钼矿。

温度由低到高形成非晶质MoS2→胶体MoS2→3MoS2→2HMoS2。

辉钼矿虽然形成温度有较宽,可自高温到低温,但大量形成于高至中温阶段。

在热液作用下,MoS2能于较酸性环境中沉淀,当溶液转向中性时,钼可形成可溶的硫代钼酸盐和钼酸盐而再活动。

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Mo4+在强酸性还原环境中生成胶硫钼矿(MoS2 ),它氧化后的产物是蓝钼矿(Mo3O8·nH2O)。

外生作用中,钼呈Mo6+,具较强的活动性。

它与铀相似,在接近中性或偏碱性的氧化与还原的过渡环境中稳定,由此生成多种含铀的钼酸盐矿物,如钼铀矿[(UO2)MoO4·4H2O],钼钙铀矿[Ca(UO2)3(MoO4)·(OH)2·11H2O]、铁钼华[Fe2(MoO4)3·nH2O]、彩钼铅矿、钼华、蓝钼矿、胶硫钼矿等。

岔路口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岔路口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的铜矿体延 K、 延深、 连续性均较好。故此 , 将小区 矿体视为 一 条矿体 2 P 、nA 矿 ( ) 2 bZ 、g 化 体 日 地表发现 I, n舷 矿( 体 4条, Ⅱ )、 、 }z 化) 且均 为单槽榨制, 大部分为隐伏矿体。存已分忻铅}银 } 的6个钻孑 中( L 其他孔暂未分析铅锌银 )皆 有铅 . 锌银矿体 , L 单孑 累计厚度 7 — 5 t 5 25n, 平均 1m, 7 平 均 品位铅 0 8 锌 0 9 银 1. gt 条矿 体 最 . %、 . %、 0 7/单 2 9 8 , 大 穿越 厚 度 6米 , 高 品 位铅 1 5 锌 3 5 、 最 - %、 . % 银 6 7 2 6 5/. 1. g .钳锌银矿体多数 独存存 , 7 t 局部见 铜 矿体相伴牛 . 错矿 、 辛 力h 闪乍 矿呈细脉浸染状l 于大 产 网子组中, 偶见于流纹斑岩潍中。
主 。矿 石 以细 脉 为主 的 块 状硫 化 钼 矿 石 为主 . 矿床 属 斑 岩型 钼 矿 床 本 区 由此 亦为 大 兴 安岭 地 区找 矿新 突破 .本
关 键 词 : ; 纹 斑 岩 ; 石 质 量 ; 矿 标 志 钼 流 矿 找
1矿 【 爰地质f 见图 1 )
地层
区 内地层 主要有 上元古 界 一下寒武 统倭 勒根 群 大 网子 组 (t d : P )变粒岩 、 长 石 英砂 岩 ; ∈。 变 中

31 一
生界 匕 侏罗统门音高老组( v : J )中酸性 含砾凝厌 岩。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为早门 世,岩作为:长 二 花岗岩( 。1 ) F K1 、 长斑岩( ∈ ) K. 潜火山 主 要 为流纹斑 岩 ( . ) K 。潜火 山岩与 成矿关 系密
切。 构造

天目山钼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天目山钼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2 1 区域遥 感信 息特征 .
属成矿 带 , 跨 2大地构 造单 元 , 其地 是一 个长 期构 造
活动强烈的过渡 带。天 目山钼 矿 区位于 该成 矿 带东
段西北 亚带内 , 紧邻栾川一 明港深大 断裂带北 侧 。该 断裂 为超壳 断裂 , 长期 继 发性 活 动史 。受 其影 响 , 具 区内岩 浆活动频繁 , 次级 断裂 发育 , 地层 变形 变 质作 用强烈 。断裂 带控制了地层 、 岩浆岩及矿体 的分 布。 栾川 一 明港 深大 断裂是华 北地 台南缘 构造带 与 I 北 秦岭构造 带 的分界 断裂 。断裂带南 侧为北 秦岭地 层 分区 , 区 内除零 星 出露 中元古 界 毛 集群 左 老庄 矿 组地层外 , 主要 为早 古生 界 二 郎 坪岩 群 大栗 树 组 地
为两权价 款 项 目对 该 矿 进 行 了 系统 的普 查 评 价 工 作, 发现 天 目山超 单 元花 岗岩 体有 些 区 段构 造 及 裂 隙特别发 育 、 石蚀 变 强烈 。在对 各 种 地质 资 料 详 岩 细研 究 、 序及定 位分析 的基础 上 , 过各种 综合 手 评 通 段, 在晏庄 找 出了隐伏钼 矿体 , 为在 大别 山北 坡 寻找
层, 是一套 细碧 角斑 岩 、 山碎 屑沉 积岩和 深水碳 酸 火
由该 区域 T 卫 星影像 解译 显示 , M 区域 内环形 、 半环形和线性影像均较发育。线性影像为线性构造 的反 映 , 总体 呈北 西走 向大致平 行 的条 带状 , 映了 反 该 区域基本 构造 格 架 。环形 、 环 形 影像 多 指 示 岩 半
郭 铁 朋
( 河南 省地 质 矿产勘查 开 发局 第 三地 质调 查 队 , 南 信 阳 440 ) 河 600
摘 要 : 目山钼矿区位于华北地 台南缘与秦岭褶皱 系的衔 接部 位 , 天 栾川一 明港深 大断裂 近侧 。矿床 的地质地球化 学 特征反映 出成矿元素与岩体关 系密切 , 成矿元 素的地球 化学分带性 明显 , 有 良好 的钼多金 属找矿前景 。通过 具 对天 目山一带物化探异常特征分析研究 , 探讨地球化学异 常与矿体 的关系 , 总结该 区找矿标志 , 出进一步找矿方 指

东戈壁钼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东戈壁钼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 、


A g
体 的品位 及厚 度 。大 的断层 带 附近 岩石 破 碎 、 隙 裂 发育 , 于各种 含 矿脉体 充填 , 易 靠近 断层带 的钻 孔往
往具 较强 、 连续 的矿 化 。成 矿 期 生成 的微 裂 隙 为 较

金 属矿物 充填 提供 了直 接场 所 。斑 状花 岗岩 上侵 时
A ( .4) S 2 1 ) A 14 、 a( . 5) L s 2 3 、 b( . 8 、 g( .5) B 12 、 i
5 8
刘桂枝
郭建 新 : 东戈壁钼矿 区地球化 学特征及 找 矿标 志
21 0 1年 7月第 7期
( .3 、 10 ) 变 化 系 数 较 大 的元 素 有 A 、 b 11 ) B( .9 ; u S、
B、 、 o B、 、 iS 、 n 异 常 总 面 积 达 3 14 iW M 、 F L、 b Z , 2 .0
k 其 中 Mo异 常 面 积 2 m , 异 常 面 积 3 m, 2k W 9
k B 异常面积 3 m 。M 、 B 三元素 N P值 m ,i 9k oW、 i A 较 高 ( A 值 Mo 9 . 3 m 、 6 . 2 m 、 i N P 18 7 k W3 19 k B
( 据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 大队,9 8 18 ) Q — 一第 四系上更 新统. 34 全新 统洪 积砂 砾及 亚砂 土 ; d一 干墩 C g 组变质砂岩 、 砂质 泥岩夹 变质 泥岩 ; 一 小热 泉子组 凝 灰岩 、 Cx 角斑
岩;1一雅满苏组石英角斑岩、 c y 角斑岩;; 。 -一钾质花岗岩; 一 p
W、 为 主 。综 合 异常 面积 46 m , Mo .4k 向南未 封 闭 。

海南青隆岭地区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海南青隆岭地区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大母岭—雅亮地区金钼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成果 报告 [R].2015.
[2] 付王伟,许德如,傅杨荣,等 . 海南岛钼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初探[J]. 矿 物学报,2011,31(S1):772-773.
[3] 王国君,刘君,曹玉莲,等 . 海南罗葵洞斑岩型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 因[J]. 矿产勘查,2010,1(05):453-457.
3 矿体地质 3.1 矿体特征
青隆岭地区共圈定 26 个矿体,编号为 V1~V26,目前控 制钼矿体均为隐伏矿体。各矿体主要分布在头隆岭-头尾岭 一带,呈脉状、长透镜状,总体走向为 335°,倾向 245°, 倾角为 35° ~65°。各矿体见矿标高为 -200m~+220m, 长度为 100~320m。以 V16 号矿体为主,V16 号矿体形态简 单,稳定,工程厚度为 1.04~2.16m,厚度变化系数 35.00%, 属于稳定型 ;矿体平均品位 0.071%,单样最高品位 0.13%, 一般品位在 0.034%~0.13%,品位变化系数为 26.15%。 3.2 矿石质量
(2)蚀变标志 :区内硅化、钾长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 集中发育、叠加地段,特别是石英细脉带广泛分布部位,往 往是钼矿(化)体赋存的地段。
(3)化探异常标志 :该区 1 :1 万土壤化探 Mo 异常强 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集中发育地段,为寻找钼矿(化)体及 其含矿构造的重要找矿标志。
(4)地球物理标志 :磁场正高跳跃场与弱正负交替场过 渡带,激电中梯面状及带状异常分布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 磁测量低阻高极化异常区,均为重要找矿地段。 4.2 找矿方向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是辉钼矿,次为黄铁 矿等 ;非金属矿物以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居多,其次是角 闪石、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绢云母,其它微量矿物尚 见磁铁矿、榍石等。

新疆红岭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红岭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新疆红岭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郑国平(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摘 要:红岭钼矿分布在新疆哈密东天山地区,该矿属于斑岩型石英脉型钼矿床。

该矿主要产于两个部位:分别产出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片麻岩与斑岩体内。

钼矿化和石英细网脉关系密切。

钼矿体主要为似层状产出,长约50m~365m,平均厚0.24m~3.38m,钼品位在0.043%~0.37%之间。

由于受研究程度影响,没有完全控制矿体长度与延伸。

现结合实践,对该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阐述该矿成因,并总结该矿找矿标志,希望能为区内同类型矿床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红岭钼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新疆哈密中图分类号:P61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6-005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Hongling molybdenum deposit in XinjiangZHENG Guo-ping(The first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brigade of Xinjia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Urumqi 830013,China)Abstract: Hongling molybdenum deposit is distributed in Tianshan area, Eastern Hami, Xinjiang, which belongs to porphyry quartz vein type molybdenum deposit. The ore is mainly produced in two parts: gneiss and porphyry in the contact zon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ock mass.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quartz fine mesh vein. The molybdenum ore body is mainly bedded, with a length of about 50m~365m,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0.24m~3.38m, and molybdenum grade between 0.043%~0.37%.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degree of study, the length and extension of ore body are not fully controlled.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 expounds the genesis of the mine, and summarizes the ore prospecting mark,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ospecting work of the same type of deposit in the area.Keywords: Hongling molybdenum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deposit; ore prospecting mark; Hami, Xinjiang1 区域地质背景新疆东天山主要分布在吐哈盆地南部的天山山脉,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北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中天山地块与南部的塔里木板块北缘结合部位、觉罗塔格晚古生代沟弧带。

内蒙古大苏计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大苏计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大苏计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李恒友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12(003)003
【摘要】大苏计钼矿床产于燕山晚期浅成一超浅成侵入岩体中,钼矿体赋存于斑岩体顶部和接触带,尤以石英斑岩和正长花岗岩体的矿化较为发育,而正长花岗岩为成矿期岩体,近矿围岩具绢云母化,与矿体呈渐变过渡关系。

矿化最集中的部位与绢云母化蚀变相吻合,以细脉浸染状钼矿体为主。

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性深断裂的控制。

矿化与浅成一超浅成中酸性岩具有密切关系,成矿过程从岩浆晚期阶段延续到中低温热液阶段,形成硅酸盐蚀变和氢交代蚀变,故认为矿床是壳源斑岩型钼矿床。

【总页数】9页(P310-318)
【作者】李恒友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队,呼和浩特0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65
【相关文献】
1.内蒙古大苏计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3.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斑岩型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
素年龄及流体包裹体研究4.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5.内蒙古大苏计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渡乡皂树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摘要: 本文主要就皂树矿区地质特征和构造,浅析钼矿找矿标志,皂树矿区位于丽水—余姚深大断裂带的南西段,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之丽水—宁波隆起南部。

主要出露岩性为燕山晚期侵入的中—细粒钾长(二长)花岗岩,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

关键词:皂树矿矿区地质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矿区位于丽水—余姚深大断裂带的南西段,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之丽水—宁波隆起南部,主要出露地层为上侏罗统高坞组、西山头组和九里坪组陆相火山碎屑岩,燕山晚期岩浆岩侵入活动强烈而频繁。

1、区域地质
区域地层
出露地层为上侏罗统高坞组、西山头组和九里坪组陆相火山碎屑岩,高坞组岩性主要以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等块状岩石为主;西
山头组岩性以杂色的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间夹薄层状沉凝灰岩、砂岩等为主;九里坪组岩性以流纹岩为主(表1)。

表1 区域地层特征表
区内主要构造为褶皱和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为双溪—葛渡倾伏背斜,轴向东西,向西倾伏,轴部在双溪—葛渡一带,核部为上侏罗统高坞组火山碎屑岩,两翼为上侏罗统西山头组火山碎屑岩。

区域性梅田—仙里、皂树—杨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贯穿全区。

区域岩浆岩
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中酸性—酸性侵入岩发育,共有大小岩体十几个。

岩体外接触带均有角岩化,其中以细中粒花岗岩、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大面积发育的燕山晚期多期次形成的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及热液,缓倾斜断裂、裂隙的发育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导矿通道及容矿空间。

2、区域矿产特征
区内矿产以金属矿为主,主要有铜、铅、锌、银和黄铁矿,其次有铁矿及钼矿。

分布于上侏罗统磨石山群火山碎屑岩及花岗岩体中,受控于断裂构造,矿点多而分散,单个矿体(矿床)的规模普遍较小,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

辉钼矿主要分布于三官殿和黄畈花岗岩体内及岩体与火山碎屑岩接触带附近,受岩体侵入时形成的缓倾斜断裂控制。

3、矿区地质
3.1矿区岩浆岩
矿区位于三官殿岩体内部,矿区范围内除少量分布的第四系残积—坡积层外,大面积出露的均为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

岩性为中
—细粒钾长(二长)花岗岩。

中—细粒钾长(二长)花岗岩:呈肉红色,中—细粒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石英(25-30%)、钾长石(30-45%)、斜长石(10-25%)、黑云母(小于5%)等矿物组成。

岩石具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蚀变。

3.2矿区构造
矿区内构造表现形式为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两组。

1)北东向断裂(f1)
f1断裂:位于矿区南部,地表出露长约380米,宽约1.0米,产状225/75。

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由构造角砾岩及断层泥组成,局部发石英细脉。

构造角砾为花岗岩碎块,呈棱角状、透镜状,砾径1—10cm不等。

2)北西向断裂(f2、f3)
f2断裂:位于矿区中部,地表出露长约400米,宽约1.5米,产状20—30/70。

断裂带内岩石破碎,由构造角砾岩及断层泥充填,局部地段发育有黄铁绢英岩及方解石细脉,并伴有钼矿化。

断裂力学性质属张扭性断
4.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为绢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主要出现在含矿断裂(裂隙)内部及两侧的围岩中。

为岩浆期后热液沿断裂充填、交代原岩组分的产物。

与钼矿化关系密切。

4.1硅化
使岩石中石英或隐晶质二氧化硅含量增加的一种蚀变作用。

见于
含矿断裂内部及顶、底板两侧,呈线型蚀变;二氧化硅是由热液带入,沿岩石裂隙充填交代。

蚀变结果在断裂带内部及紧贴顶底板形成脉状、条带状次生石英岩(脉)。

与钼矿化关系密切,常构成钼矿体。

次生石英岩(脉):呈灰白带浅黄、浅绿色,中细粒他形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条带状构造,矿物成分石英含量占90%以上,其次为黄铁矿、辉钼矿等。

4.2黄铁矿化
蚀变较普遍与钼矿化具成因联系,矿化断裂带内,凡黄铁矿发育地段,钼矿化加强。

黄铁矿化与钼矿化的关系表现为两种:第一种,黄铁矿呈细粒浸染状散布于硅化角砾和胶结物中,或呈团块状细粒集合体充填于岩石裂隙中,与钼矿化关系密切。

第二种:黄铁矿呈粗粒自形晶、团块状分布硅质中,与钼矿化关系不大。

4.3绢英岩化
主要发育于矿区ⅰ、ⅱ号矿化带之间,蚀变强列。

强蚀变结果使围岩(花岗岩)形成绢英岩。

呈浅灰白色,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平行状构造,岩石矿物成分简单,由石英(55%),绢云母(45%)组成。

石英略呈逶镜状的它形粒状,粒径一般≤1.8mm,其长径方向有定向现象;绢云母呈显微鳞片状,部分有重结晶加大向白云母转化现象,显示平行构造。

该蚀变岩钼含量普遍较低,在0.005—0.015%之间。

5.矿体特征
1矿体赋存于ⅰ号矿化带中,出露地表。

矿体呈缓倾斜脉状产出,产状: 280—325°∠19-25°,平均305°∠21°,形态、产状较稳定。

矿体在l4号勘探线附近被f2断裂错为两段,使断裂上盘矿体下落右移,水平断距约70米,垂直断距约10米。

2矿体赋存于ⅱ号矿化带中,未出露地表。

根据井下巷道工程观察,该矿体被f2断裂错为两段,使矿体北段下落右移,水平断距约70米,垂直断距约10米。

矿体北段,浅部呈缓倾斜脉状产出,深部呈中等倾斜脉状产出。

产状:倾向总体北西290—300°,近f2断层处因受其影响倾向转为南西230—260°;倾角浅部(270米标高以上)18—28°,平均23°,深部(270米标高以下)变陡,平均56°。

矿体南段,上部呈缓倾斜脉状,下部以pd2-tj4斜井为轴呈不对称穹窿脉状产出。

矿体浅部(286米标高以上)产状:284°∠21°;中深部(286米标高以下)pd2-tj4斜井北侧产状:270—310°∠15-52°,平均290∠40°;中深部(286米标高以下)pd2-tj4斜井南侧产状:120—270°∠15-42°,平均190°∠22°。

矿体形态、产状变化较大。

6.矿石矿物组成及主要特征
矿石矿物组分简单,矿石矿物为辉钼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黄铁矿、绢云母等。

辉钼矿:铅灰色,质软,具有滑腻感,金属光泽。

在矿石中主要
呈≤1mm的鳞片状层叠或交生组成不规则的饼状或豆状、毛发状集合体分布于裂隙或石英裂纹中。

辉钼矿在矿石中含量在约占0.1—6.5%。

,平均含量:0.75%。

黄铁矿:多呈粒径≤1.5 mm的半自形立方体状或他形粒状充填于矿石的裂隙中,充填黄铁矿的裂隙与充填辉钼矿的裂隙有交叉现象,并可见黄铁矿穿插于辉钼矿集合体中,表明辉钼矿形成较早。

矿石中黄铁矿含量3—5%。

石英:略呈透镜状的他形粒状,粒径一般0.05—3mm,边缘多呈齿状不平滑,长径方向有定向现象,不同粒径的石英混杂无规律分布。

石英裂纹较发育,部分颗粒有压碎现象。

裂纹中充填后期的微粒石英和金属矿物。

含量90—95%。

7.矿床成因初步探讨找矿标志
7.1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矿体产于岩体内部,酸性花岗岩是成矿的围岩和母岩。

岩体内北北东引张裂隙或张扭性剥离空间为矿床控矿、容矿构造。

矿体呈脉状,充填于裂隙带中,根据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矿石结构等特征,说明矿床是中温热液阶段成矿的。

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矿床。

7.2找矿标志
通过对本矿区的地质特征的认识了解,钼矿的直接找矿标志主要为钼矿化石英脉,强硅化、绢英岩化蚀变带及其氧化帽为。

间接找矿标志地表石英脉滚石、花岗岩内缓倾斜断裂、裂隙及其硅化、黄
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蚀变带。

参考文献:
朱汉生,浙江省区域地质志,1989,
朱志澄,《构造地质学》,1999中国地质大学第二版
马红义,吕伟庆,河南汝阳东沟超大型钼矿床地质特征,中国知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