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级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工业过程控制)5.串级控制系统

(工业过程控制)5.串级控制系统

与模糊控制系统的比较
总结词
数据处理方式
详细描述
模糊控制系统处理的是模糊数据,将输入变量的精确值转换为模糊集合的隶属度;串级控制系统则直接处理输入 变量的精确值。
与模糊控制系统的比较
总结词:适用场景
详细描述:模糊控制系统适用于具有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性的复杂系统;串级控制系统适用于具有多个重要参数且需要精确 控制的过程。
测量元件是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和变 送器,用于检测系统参数和状态,并 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执行器应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长 寿命等特点,以保证系统控制的准确 性和稳定性。
测量元件的选择与校准对于保证系统 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应 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校准。
04
串级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系统调试
调试目的:确保系统正常 运行,满足工艺要求。
调试内容
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工 作。
测试系统逻辑控制功能。
系统优化பைடு நூலகம்
优化方法
优化目标:提高系统性能, 降低能耗。
01
调整控制参数,提高控制精
度。
02
03
优化控制逻辑,降低误操作 风险。
04
05
改进系统结构,提高响应速 度。
系统维护与升级
01
维护内容
02
定期检查硬件设备。
详细描述:多变量控制系统需要处理多个输入和输出变 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系统复杂性较高;串级控制系统则 通过将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来降低复杂性。
详细描述:多变量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协调控制策略,以 实现多个变量之间的优化;串级控制系统则更注重单个 变量的优化和控制。
与模糊控制系统的比较
总结词:控制规则
详细描述:模糊控制系统基于模糊逻辑和模糊集合理论,通过模糊规则进行控制;串级控制系统则基 于经典控制理论,通过PID控制器等进行控制。

第五章-串级控制系统

第五章-串级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
3、主、副调节器的选择
控制规律的选择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调 节器起定值控制作用,副调节器起随动控制作用,这是选择控 制规律的出发点。 主参数是工艺操作的主要指标,允许波动的范围比较小,一般 要求无余差。因此,主调节器应选PI或PID控制规律。 副参数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主参数的控制质量,可以在一定范围 内变化,允许有余差,因此副调节器只要选P控制规律。 引入积分控制规律,会延长控制过程,减弱副回路的快速作用 引入微分作用,因副回路本身起着快速作用,再引入微分作用 会使调节阀动作过大,对控制不利。
定量分析:
D2
R1 + Gd2(s) Gv(s) Gp2(s)
过程控制
D1
Gd1(s)
Gc1(s)
R2
Gc2(s)
+ Gp1(s)
Y2
Y1

Ym1

Ym2
Gm2(s)
Gm1(s)
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Y1 ( s) D2 ( s )

Gd 2 ( s)G p1 ( s) 1 Gc 2 ( s)Gv ( s)G p 2 ( s)Gm 2 ( s ) Gc1 ( s )Gc 2 ( s)Gv ( s)G p 2 ( s)G p1 ( s)Gm1 ( s )
主调节器、副调节器;
主给定值、副给定值;
主对象、副对象;
一次扰动、二次扰动。
三、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1)将原被控对象分解为两个串联的被控对象;
过程控制
2)以连接分解后的两个被控对象的中间变量为副被控量, 构成一个简单控制系统,称为副调节系统或副环 3)以原对象的输出信号为主被控量,即分解后的第二个 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构成一个调节系统,称为主调 节系统或主环。 4)主调节系统中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 副调节器的输出信号作为主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

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1. 主回路的设计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其设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类似,设计过程可以按照简单控制系统设计原则进行。这里主要解决串级控制系统中两个回路的协调工作问题。主要包括如何选取副被控参数、确定主、副回路的原则等问题。
2. 副回路的设计
由于副回路是随动系统, 对包含在其中的二次扰动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和自适应能力,二次扰动通过主、副回路的调节对主被控量的影响很小,因此在选择副回路时应尽可能把被控过程中变化剧烈、频繁、幅度大的主要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此外要尽可能包含较多的扰动。
2. 用于克服被控过程的纯滞后
被控过程中存在纯滞后会严重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使控制系统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使用串级控制系统,在距离调节阀较近、纯滞后较小的位置构成副回路,把主要扰动包含在副回路中,提高副回路对系统的控制能力,可以减小纯滞后对主被控量的影响。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副调节器作用方式的确定:
首先确定调节阀,出于生产工艺安全考虑,燃料调节阀应选用气开式,这样保证当系统出现故障使调节阀损坏而处于全关状态,防止燃料进入加热炉,确保设备安全,调节阀的 Kv >0 。然后确定副被控过程的Ko2,当调节阀开度增大,燃料量增大,炉膛温度上升,所以 Ko2 >0 。最后确定副调节器,为保证副回路是负反馈,各环节放大系数(即增益)乘积必须为正,所以副调节器 K 2>0 ,副调节器作用方式为反作用方式。
1. 用于克服被控过程较大的容量滞后
在过程控制系统中,被控过程的容量滞后较大,特别是一些被控量是温度等参数时,控制要求较高,如果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利用串级控制系统存在二次回路而改善过程动态特性,提高系统工作频率,合理构造二次回路,减小容量滞后对过程的影响,加快响应速度。在构造二次回路时,应该选择一个滞后较小的副回路,保证快速动作的副回路。

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发展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八个有效教学策略幼儿时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事物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对于他们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来促进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八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在科学探索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首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培养他们科学探索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展示有趣的实验现象等方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个漂浮的气球,并问他们为什么气球会漂浮。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并促使他们主动寻找答案。

其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验器材、图书、视频等资源,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多种媒体形式来进行科学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原理。

第三,鼓励幼儿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是培养他们科学探索能力的重要策略。

通过与同伴合作,幼儿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加深对科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一个植物生长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不同的植物,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最后一起总结。

第四,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如何制作一个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纸船,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是发展他们科学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

例如,在进行一个动物觅食实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幼儿记录下动物选择不同食物的情况,并让他们思考背后的原因。

第六,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做出预测,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第6章-串级控制系统讲解全文编辑修改

第6章-串级控制系统讲解全文编辑修改

D1
烧成带 θ1
副测量变送器
主测量变送器 根据副控制器的“反”作用,其输出将减小,“气开”式的控制阀门将 被关小,燃料流量将被调节回稳定状态时的大小。
6.1 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只存在一次干扰
θ1r
主控制器
副控制器 调节阀
D2 燃烧室 θ2
隔焰板
D1
烧成带 θ1
副测量变送器
主参数设定

主调 节器

副调 节器
调节 阀
二次扰动
副对象
一次扰动 主参数
主对象
副变送器
副参数
定值控 制系统
主变送器
主回路
图6-6 串级控制系统标准方框图
1) 在结构上,串级控制系统由两个闭环组成.副回路 起“粗调”作用,主回路起“细调”作用。
2) 每个闭环都有各自的调节对象,调节器和变送器 3) 调节阀由副调节器直接控制


Gm2(s)
Y2(s)
Gm1(s)
y2,sp
+ -
Gc2 ym2
Gv Gm2
+ +
GGpo22
D2 y2
D2(s)

1 + Gc G 2Gv op22Gm2
y2,sp
Gc2GvGGop2
1 + Gc G 2Gv op22Gm2
+ D2' (s)

y2(s)
Go2’(s)
6.2 串级控制系统的分析
6.2 串级控制系统的分析
串级控制特点总结:
1) 在系统结构上, 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 控制系统。其中主回路是定值控制,副回路是随动控制;

第五章 串级控制系统

第五章 串级控制系统
y
单回路控制
t
串级控制
调节效果比较
§5-3 串级系统设计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正确合理地设计,才能使串级控制系统发挥其 正确合理地设计, 特点。 特点。 设计包括主、副回路选择, •设计包括主、副回路选择,主、副控制器控制 规律选型和正、反作用的确定。 规律选型和正、反作用的确定。
一、副回路的设计
1、副参数的选择应使副回路时间常数最小,调节通 副参数的选择应使副回路时间常数最小, 道短,反应灵敏。 道短,反应灵敏。 •选择原则主要有: 选择原则主要有: (1)、克服对象的容积滞后和纯延迟。 (1)、克服对象的容积滞后和纯延迟。
x2(t) x1 + - 主控制器 + - 温度变送器2 温度变送器1 θ2(t) 副控制器 调节阀 f3、f4 炉膛 管壁 f1、f2 θ1(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料油
沈阳理工大学
3.干扰同时作用于副回路和主回路 . 主副回路干扰的综合影响有两种情况: 主副回路干扰的综合影响有两种情况: (1)主副回路的干扰影响方向相同。如: )主副回路的干扰影响方向相同。 燃料压力f ↑→炉膛温度↑ →出口温度 ↑→炉膛温度 出口温度↑ 燃料压力 3(t)↑→炉膛温度↑ →出口温度↑ →副控制器开始调节 原油流量f ↓→出口温度↑ ↓→出口温度 原油流量 1(t)↓→出口温度↑→主副控制器共同调节
二次干扰 一次干扰
干扰 给定 + - 主控制器 + - 副变送器 主变送器 副控制器 执行器 副对象 副变量 主对象 主变量
三、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沈阳理工大学
1.燃料压力f3(t)、燃料热值 4(t)发生扰动 .燃料压力 发生扰动—— 、燃料热值f 发生扰动 干扰进入副回路 进入副回路的干扰首先影响炉膛温度, 进入副回路的干扰首先影响炉膛温度,副变送 器提前测出,副控制器立即开始控制, 器提前测出,副控制器立即开始控制,控制过程大 为缩短。 为缩短。

串级控制系统整理整理

串级控制系统整理整理

串级控制系统整理手册一、串级控制系统概述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控制系统,主要由两个或多个控制环组成,每个控制环都负责调节一个特定的过程变量。

这种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1. 主控制环:主控制环负责监控整个过程的主要变量,通常与系统的输出直接相关。

主控制器根据主控制环的偏差,调整副控制器的设定值,以实现系统整体的控制目标。

2. 副控制环:副控制环位于主控制环内部,负责调节过程中的辅助变量。

副控制器根据副控制环的偏差,调整执行机构的输出,以影响主控制环的变量。

3.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串级控制系统的执行者,负责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调整过程变量。

常见的执行机构有电机、阀门、变频器等。

4. 被控对象:被控对象是串级控制系统的作用对象,包括各种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工艺和参数。

三、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1. 快速响应:串级控制系统通过多个控制环的协同作用,能够迅速响应过程变化,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2. 高精度:串级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外部干扰的有效抑制,提高控制精度,确保产品质量。

3. 灵活性:串级控制系统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调整控制参数,适应不同工况。

4. 易于维护:串级控制系统结构清晰,便于故障排查和日常维护。

四、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1. 确定控制目标:明确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副控制环控制目标,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2.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和参数。

3. 优化控制参数: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使串级控制系统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4. 考虑系统抗干扰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外部干扰因素,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5. 系统调试与优化:在系统投运后,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控制参数,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五、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步骤1. 系统分析与建模:深入了解生产工艺,对被控对象进行详细分析,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为控制器设计提供依据。

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一、串级控制系统的概述图1是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该系统有主、副两个控制回路,主、副调节器相串联工作,其中主调节器有自己独立的给定值R,它的输出m1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副调节器的输出m2控制执行器,以改变主参数C1。

图1 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R-主参数的给定值; C1-被控的主参数; C2-副参数;f 1(t)-作用在主对象上的扰动; f2(t)-作用在副对象上的扰动。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及其副回路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已在有关课程中介绍,在此将有关结论再简单归纳一下。

1.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2.能及时克服进入副回路的各种二次扰动,提高了系统抗扰动能力;3.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4.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三、主、副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主调节器起定值控制作用,它的控制任务是使主参数等于给定值(无余差),故一般宜采用PI或PID调节器。

由于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它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或PI调节器。

四、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选择正如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中所述,要使一个过程控制系统能正常工作,系统必须采用负反馈。

对于串级控制系统来说,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的选择原则是使整个系统构成负反馈系统,即其主通道各环节放大系数极性乘积必须为正值。

各环节的放大系数极性是这样规定的:当测量值增加,调节器的输出也增加,则调节器的放大系数Kc 为负(即正作用调节器),反之,Kc为正(即反作用调节器);本装置所用电动调节阀的放大系数Kv恒为正;当过程的输入增大时,即调节器开大,其输出也增大,则过程的放大系数K0为正,反之K为负。

五、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在工程实践中,串级控制系统常用的整定方法有以下三种:(一)逐步逼近法所谓逐步逼近法,就是在主回路断开的情况下,按照单回路的整定方法求取副调节器的整定参数,然后将副调节器的参数设置在所求的数值上,使主回路闭合,按单回路整定方法求取主调节器的整定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这种控制系统对于上述的干扰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等到它们 影响烧成带温度,就被较早发现,及时进行控制,将它们对烧成 带温度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但是,我们也知道,还有直接影 响烧成带温度的干扰,例如窑道中装载制品的窑车速度、制品的 原料成分、窑车上装载制品的数 量以及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带来 环境温度的变化等等(如图6-2 中用D1表示)。由于在这个控制 系统中,烧成带温度不是被控变 量,所以对于干扰D1造成烧成带 温度的变化,控制系统无法进行 调节。
θ1T
θ1C
θ1T、 θ1C
回路再改
变燃料量
原料
管式加热炉
θ2T θ2C
燃料
17
所谓串级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 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 操纵控制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这样 的控制系统被称为串级控制系统。与图6-4串级控制系统的工 艺流程图对应的原理方框图如图 6-5所示。
第6章 串级控制系统
目录
6.1 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6.2 串级控制系统的分析 6.3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6.4 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 6.5 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 6.6 MATLAB对串级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本章小结
1
最简单的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 系统中只用了一个调节器,调节器也只有一
个输入信号。 从系统方框图看,只有一个闭环。 复杂控制系统—— 多回路控制系统。 由多个测量值、多个调节器;或者由多个测
量值、一个调节器、一个补偿器或一个解耦 器等等组成多个回路的控制系统。 从系统方框图看,有多个闭环。
2
6. l 串级控制系统的概念
6.2.l 串级控制的提出
例6-1 隔焰式隧道 窑温度控制系统。 (见图6-1)。 隧道窑是对陶瓷制 品进行预热、烧成、 冷却的装置。
18
从图中可以看到,串级系统和简单系统有 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其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闭 环。
一个闭环在里面,被称为副环或者副回路, 在控制过程中起着“粗调”的作用;
一个环在外面,被称为主环或主回路,用 来完成“细调”任务,以最终保证被调量满足 工艺要求。无论主环或副环都有各自的调节对 象、测量变送元件和调节器。
也就是说,即使发现了偏差,也得不到及时调节,造成超调量 增大,稳定性下降。如果燃料压力干扰频繁出现,对于单回路控 制系统,不论控制器采用PID的什么控制作用,还是参数如何整定 ,都得不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6
假定燃料的压力波动是主要干扰,发现它到燃 烧室的滞后时间较小、通道较短,而且还有一些次 要干扰,例如燃料热值的变化、助燃风流量的改变 以及排烟机抽力的波动等等(如图6-2中用D2表示) ,都是首先进人燃烧室。人们会想,能否通过控制 燃烧室温度 2的方法来达到稳定烧成带的温度呢? 于是就出现了图6-3所示的以燃烧室温度 2为被控变 量的单回路控制系统。
5
但由于从控制阀到窑道烧成带滞后时间太大,如果燃料的压 力发生波动,尽管控制阀门开度没变,但燃料流量将发生变化, 必将引起燃烧室温度的波动,再经过隔焰板的传热、辐射,引起 烧成带温度的变化。
因为只有烧成带温度出现偏差时,才能发现干扰的存在,所以 对于燃料压力的干扰不能够及时发现。烧成带温度出现偏差后, 控制器根据偏差的性质立即改变控制阀的开度,改变燃料流量, 对烧成带温度加以调节。可是这个调节作用同样要经历燃烧室的 燃烧、隔焰板的传热以及烧成带温度的变化这个时间滞后很长的 通道,当调节过程起作用时,烧成带的温度已偏离设定值很远了 。
3
制品在窑道的烧成带内按工艺规定的温度进行烧 结,烧结温度一般为1300℃,偏差不得超过5C。所 以烧成带的烧结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控制指标 之一,因此将窑道烧成带的温度作为被控变量,将燃 料的流量作为操纵变量。如果火焰直接在窑道烧成带 燃烧,燃烧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将会影响产品的光泽和 颜色,所以就出现了隔焰式隧道窑。火焰在燃烧室中 燃烧,热量经过隔焰板辐射加热烧成带。
8
比较上述两个控制系统,它们各有自己的长处。第一种控制系统包 括了所有干扰,第二种控制系统能对主要的和一些次要干_上扰提 前发现,及早控制。如果能将两个控制系统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
势,另外,控制燃烧室的温度2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烧成带
的温度稳定不变,所以烧成 带温度控制器应该是定值控 制,起主导作用。而燃烧室 温度控制器则起辅助作用 它在克服干扰D2的同时,应 该受烧成带温度控制器的操 纵,操纵方法就是烧成带温 度控制器的输出作为燃烧室 温度控制器的设定值,从而 就形成了图6-4所示的串级 控制系统。
串级系统控制框图
14
例6-4 以炼油厂管式加热炉的度θ1(t)
θ1T θ1C
料的热值变化
3min 影响炉膛温度
燃料
原料
热传导给原料
问题: 控制通道容量滞后 很大,控制缓慢。
15min
影响出口温度
15
(1)扰动 • 燃料油方面---组分、油压; • 喷油用过热蒸汽压力; • 被加热油料—流量、温度; • 配风、炉膛漏风。
9
例6-2 以连续槽反应器 温度控制为例
下图是单回路控制系统
10
扰动
•冷却水温度、压 力 •物料流量、温度 、
组分等。
11
例6-3 精馏塔提馏段温度控制
扰动: 物料
蒸汽压力波 动
控制目标: 温度稳定
Q 蒸汽
V-1
θC
θ
再 沸 器
E-3
12
串级控制方案
θC
QC Q
V -1
θ
E -3 13
(2)、采用单回路控制方案:如上图所示。 •优点:所有对温度的干扰都包括在控
制回路之中。 •缺点:对燃油流量变化等干扰控制不
及时,总滞后较大。
16
燃料压力 变化
炉膛温度 变化
解决措施:在影响出口温度的通
道中,加测炉膛温度的变化,提前控
制。 θ2T、θ2C回路先改变燃料量 3min
出料温度 变化
原料出口温度θ1(t)
4
图6-l即为隔焰隧道窑烧成带温度简单控制系统工 艺流程图,原理方框图如图6-2所示。
按照我们前面学过的简单控制系统,影响烧成带 温度 l的各种干扰因素都被包括在控制回路当中,只 要干扰造成 l偏离设定值,控制器就会根据偏差的情 况,通过控制阀改变燃料的流量,从而把变化了的 l 重新调回到设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