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考核大纲
00190 中国旅游地理 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代码:0019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属区域旅游地理学范畴,它侧重研究中国旅游地理环境特征、各类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状况、各旅游区布局等问题。
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对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帮助,而且有利于旅游地理知识的普及与旅游者欣赏水平的提高。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主要是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专业自学考试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兼顾相关旅游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是涵盖一定的基础理论、以知识性内容为主的专业理论课程。
它本着力求真实反映中国及各旅游分区的旅游要素及旅游地理环境的空间特征的出发点,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
设置本课程来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旅游专业教学的需要。
使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的自学应考者,熟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及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的典型风景名胜状况,认识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掌握中国九个一级旅游区的地理概况和它们各自的旅游亚区资源特色,熟悉中国各省市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从整体上对我国及其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旅游业现状特征、未来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的景区景点特色有一个初步又比较正确的认识。
三、与本专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国旅游地理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但各门相关知识又不可能在书本中系统介绍,对于其中的一些内容必须采用溯源阅读拓展知识领域的方法,才能领会的更深更透,以解除死记硬背、一知半解的烦恼。
如学到园林旅游资源,可阅读《中国园林史话》、《中国园林美学》之类参考书;学到建筑旅游资源,可阅读《中国建筑史》之类参考书;学到各旅游区介绍的地域特色文化,可阅读《中国文化史纲》、《中华文化史》一类的书籍,这样做不仅能将课本知识理解更深更透彻,更重要的是可使学习者在知识素养方面获得一个大的提高。
中国旅游地理考纲
“中国旅游地理”考试纲要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学习方法,了解中国八大旅游区的区域概况,理解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掌握各旅游区的典型景观。
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判断能力,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准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理解,要求考生能解释会判断;掌握,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具体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第一模块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内容、实用价值,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旅游资源的概念,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考试要求:项目一解读中国旅游地理1.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实用价值。
3.了解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项目二中国的旅游资源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2.掌握中国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地貌、石英砂岩地貌、火山熔岩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的分布及代表景观。
3.了解我国长江、黄河的概况。
4.掌握五大历史名泉、三大瀑布、海滨旅游资源“4S”的含义。
5.理解雾凇、雨凇、佛光、极光、蜃景的概念及代表景观。
6.了解肉眼观看日食的安全方法。
7.了解我国著名的古树名木和特有的“化石植物”。
8.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9.掌握中国“九大古都”“三大宫殿建筑群”“三大名楼”“四大石桥”“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四大石窟”的涵义。
10.了解我国著名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筑城历史及主要组成部分。
11.理解驰道、驿道、栈道的涵义。
12.掌握园林的概念及园林的代表景观。
第二模块中国的八大旅游区考试内容:我国八大旅游区区域概况、旅游资源特征、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考试要求:项目三华北旅游区1.了解华北旅游区区域概况。
2.理解华北旅游资源特征。
3.掌握华北旅游区主要游览地及景区旅游资源概况和特点:(1)北京市:概况、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一、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述及发展1、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交通;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4、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2)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提纲(保继刚、楚义芳)
1.旅游地:一定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其他相关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2.旅游区: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包含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3.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5.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RBD(城市游憩商业区):建立在诚镇与城市里,由各种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7.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8.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9.旅游地的地域社会容量:指旅游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社会开放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接受的旅游者数量。
在一些落后地区开发之初地域社会容量问题比较明显,比如夏威夷开发之初当地居民具有排斥性。
10.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11.逗留型线路:同一游客重复利用同一线路的可能性大,游客一次在目的地国家停留和活动范围较小,所要求的社会总投入相应减少。
12.旅游宾馆微观选址:1.交通因素:交通条件是宾馆选址的重要因素,交通方便或发达的地方不仅利于宾馆的推销和经营,而且便于旅游者增加可达性。
(0054)中国旅游地理复习大纲
(0054)《中国旅游地理》复习大纲一、复习、考试教材及其版本本课程讲授使用教材为刘振礼、王兵编著的《新编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次复习、考试的范围和评阅标准一律以该教材为准。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1、旅游容量概念以及旅游容量在旅游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2、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三个行为层次。
3、旅游最大效益原则。
4、旅游决策行为。
5、线状旅游空间行为。
6、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7、中国出境旅游的特点。
8、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9、山地地貌的旅游价值。
10、岩溶地貌的类型和典型景观。
11、海岸地貌的类型。
12、中国重要旅游湖泊。
13、旅游发展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14、旅游信息的作用。
15、宜人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
16、北京故宫主体建筑、天坛主体建筑。
17、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以及园林成为中国旅游资源代表的原因。
18、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
19、宫廷宫殿成为旅游资源的原因。
20、旅游业对自然环境污染的表现。
21、民风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旅游特点。
三、复习建议1、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一方面要按照指定教材,结合讲授内容全面复习,避免猜题。
另一方面,要根据上述指定主要内容把握复习重点。
2、了解规律,注意方法。
要充分利用课件各部分练习题和本次样题,分析和掌握题型和答题的规律,进而通过做题练习达到掌握知识、从容考试的目的。
比如,单项选择题,是旨在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因此,这就要求问题(题干)的严密性,所选答案的唯一性。
同学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那些可以列入这类题型的知识点,并且在回答时要选择“最”符合题干的答案。
又如,多项选择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
学生答题时,应将候选答案中凡是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答上去。
论述题,不仅论点,而且应稍加阐述。
简答题,只答要点。
等等。
3、保证复习时间,并抓紧复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0054)《中国旅游地理》样题一、单项选择(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
旅游地理考前复习提纲
选修地理复习提纲《旅游地理》考前复习提纲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特点P2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P4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7(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第二章旅游资源1. 旅游资源的分类P152.旅游资源的特性P17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分有利和不利)P204.我国的世界遗产P28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P32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P353.黄山“四绝”及其成因P444.澳大利亚大堡礁形成的条件及过程P455.元阳梯田形成的条件及特点P486.法国巴黎塞纳河古城形成的原因及特点P50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1.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P55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P573.旅游环境保护措施P60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1.如何设计旅游活动P642.游客带来的环境问题P753.做一个生态旅游者的条件P77 《环境保护》考前复习提纲第一章1.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本原因P4 第二章1.影响水的自净能力的因素P152.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173.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P18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见笔记)5.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的影响(P22)6.固体垃圾处理的方法(见笔记)7.可吸入颗粒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268.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279.大气污染放防治的方法P29第三章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P332.淡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P493.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P364.耕地资源不足解决的措施P515.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P536.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P417.化石燃料合理开发的主要措施P42第四章1.森林的价值(见笔记)2.滥伐森林带来的危害P563.森林保护的措施(见笔记)4.草地的价值5.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危害(见笔记)6.保护草地的措施P607.湿地的价值(见笔记)8.湿地日益减少的原因P629.保护湿地的措施(见笔记)10.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见笔记)1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见笔记)12.个人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P84。
旅游地理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考纲展示考情分析命题预测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本考点为选考,考查为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预测2018年高考偏重在旅游条件、旅游者、旅游资源三者衔接的问题中寻找命题热点,如从旅游热点变化原因、旅游安全问题、旅游环境影响、旅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2016全国卷Ⅱ2016全国卷Ⅲ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2017全国卷Ⅱ2015全国卷Ⅱ【轻松构建学霸脑图】【强化应用】1.(北京市清华大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河北省威县将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借助当地农业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游、休闲游、采摘游,打造美丽乡村旅游文化,加快脱贫步伐.下左图为游客在河北威县东夏官葡萄小镇观光游览照片,右图为威县交通区位图。
评价威县发展特色乡村游的条件,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
2.(2018届高三TOP20十二月Ⅱ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文化遗址是一种不可再生和不可移动的特殊文物资源,它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更是承载着人类代代相传的历史文脉.晋阳古城遗址,历经春秋到唐、五代时期,历史跨度较长,地理范围广阔,遗存类型丰富,其核心部分主要在今天太原市的晋源区范围内.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请从旅游体验的角度说明应如何开发利用该文化遗址。
3.(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融合了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旨在揭示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和开发,掌握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地理特征,以及旅游交通、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旅游地理学概述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2、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2)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发展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2)与旅游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二)旅游资源地理1、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旅游资源的概念(2)旅游资源的分类2、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1)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2)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3、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模式(2)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三)旅游客源地地理1、旅游客源地的概念和特征(1)旅游客源地的概念(2)旅游客源地的特征2、旅游客源地的形成与发展(1)旅游客源地形成的影响因素(2)旅游客源地的发展趋势3、旅游客源地的市场分析(1)旅游客源地的市场规模和结构(2)旅游客源地的市场需求特点(四)旅游目的地地理1、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类型(1)旅游目的地的概念(2)旅游目的地的类型2、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1)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构成要素(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因素3、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1)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2)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五)旅游交通地理1、旅游交通的概念和类型(1)旅游交通的概念(2)旅游交通的类型2、旅游交通的布局与规划(1)旅游交通布局的原则和方法(2)旅游交通规划的内容和步骤3、旅游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1)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2)旅游交通对旅游客源地的影响(六)旅游区划与旅游规划1、旅游区划的概念和原则(1)旅游区划的概念(2)旅游区划的原则2、旅游区划的方法和类型(1)旅游区划的方法(2)旅游区划的类型3、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内容(1)旅游规划的概念(2)旅游规划的内容4、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1)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2)旅游规划的实施保障(七)旅游环境地理1、旅游环境的概念和构成(1)旅游环境的概念(2)旅游环境的构成要素2、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3、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1)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2)旅游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3)旅游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一、旅游地理:概念建构
(一)旅游地理概念
1.定义
2.构成要素
3.特征
(二)旅游地理学之发展
1.发展背景
2.发展历史
3.发展机遇
二、旅游地理:理论基础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的相互作用
1.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的作用
3.空间构建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等融合
(二)旅游行为与旅游地理的相互关系
1.旅游行为的影响
2.旅游地理对旅游行为的作用
3.行为构建中的文化、心理、技术等融合
三、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一)自然旅游地理
1.自然旅游地格局
2.自然旅游资源与功能
3.自然旅游地开发利用
(二)人文旅游地理
1.人文旅游地格局
2.人文旅游资源与功能
3.人文旅游地开发利用
(三)旅游度量与评价
1.旅游空间格局分析
2.旅游功能分析
3.旅游产业评价
四、旅游地理:实践应用
(一)旅游地理信息技术
1.旅游信息系统
2.旅游空间数据管理
3.旅游空间数据分析
(二)旅游地理规划技术
1.旅游地理规划策略2.旅游地理规划对象3.旅游地理规划技术(三)旅游管理技术1.旅游空间管理。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一、简述旅行资源的内涵。
1.旅行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行者产生吸引力,能够为旅行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行资源。
2、了解旅行资源的分类自然旅行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人文旅行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行商品、人文活动3、运用资料说明旅行资源的多样性(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进展水平(4)人们的旅行动机复杂多样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的区别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的区别种类自然旅行资源人文旅行资源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制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样教大一样较小变化一样比较缓慢一样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功能生态旅行、探险旅行、体育旅行、度假旅行、健身旅行文化旅行、宗教旅行、休闲旅行、购物旅行、会议旅行等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迹、天文奇迹、构景地貌、自然灾难遗迹、自然爱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5、举例说明旅行资源的要紧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制造性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遗产性质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云南三江并流爱护区--云南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八达岭--北京长城——山海关--河北长城——嘉峪关--甘肃明清故宫——北京--北京明清故宫——沈阳---辽宁莫高窟---甘肃平遥古城--山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苏州古典园林--江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颐和园--北京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院--河北天坛---北京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大足石刻--重庆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青城山——都江堰--四川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丽江古城----云南龙门石窟---河南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明清皇家寝陵—明显陵--湖北明清皇家寝陵——清东陵、清西陵-河北明清皇家寝陵—盛京三陵--辽宁云冈石窟---山西庐山国家公园--江西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山东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黄山--安徽武夷山---福建三、结合实例,简述旅行资源开发条件评判的差不多内容1.旅行资源的游玩价值(1)评判旅行资源的质量:要紧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中国旅游地理》考试考核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考试考核教学大纲一、课时分配总学课时:72 学时理论课时:60 学时实践课时:8 学时机动课时: 2 学时考核课时: 2 学时二、命题原则(一)理论课命题原则考核命题在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范围之内。
按照重分析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能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按教学大纲要求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分别大致为:5%、20%和75%左右。
2.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40%,较难30%,难10%。
3.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4.试题类型及其结构(1)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题型:①填空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20%左右。
②判断题:要求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与理解中容易出错和易引起似是而非的问题做出是对还是错的准确判断,这类题目将占全部试题的15%左右。
③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题:前者是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后者是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
④简答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作用、原则、规律的识记与掌握程度。
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5%左右。
(2)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二)实践课命题原则考核命题在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范围之内。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
《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第⼀章绪论第⼀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们扣除谋⽣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般是指⼈们在闲暇时间所进⾏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的体⼒和精⼒,它包含的范围极其⼴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部分。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类旅⾏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尔斯⽐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P2-3)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研究内容简析①旅游产⽣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②旅游者⾏为规律③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④旅游通道⑤旅游资源评价⑥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⑦旅游环境容量⑧旅游区划⑨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⑩旅游规划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第⼆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第⼀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战之前这⼀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觉的,只是在研究⼟地利⽤时将旅游作为⼀种⼟地利⽤⽅式⽽加以研究,涉及到这⼀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是这⼀时期的代表⼈物。
⼆、⼆战之后⾄20世纪60年代初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作仍然是零散的,这⼀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数仍然有限,如英国⼈⽂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
中国旅游地理自学考试大纲(已过)
中国旅游地理自学考试大纲《中国旅游地理》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中国的旅游资源为核心,主要阐述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阐述各旅游地理区内部的自然与地理环境、旅游资源及其特点,是兼容基础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共分绪言、上篇、下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阐述旅游、旅游地理、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与保护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为上篇,阐述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第三部分为下篇,讲述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各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
教材每章都设有导读,概要介绍了每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要点。
课程设置目的:《中国旅游地理》的设置是为了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教学的双重需要,旨在使自学考试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国旅游地理有较为系统的认识,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了解中国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能够正确地认识、评价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课程要求:自考学习者应该紧密联系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系统知识,熟悉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认识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掌握各旅游区的地理概况和旅游资源特色,熟悉各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特色,能够正确评估中国旅游资源,提高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基本知识储备。
II.考核目标绪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国内外旅游和旅游地理的发展,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别及其特点,客观认识旅游开发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相关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1. 旅游和旅游地理学2. 旅游资源及其特点3. 旅游开发与保护三、考核要求1. 旅游和旅游地理学识记: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理解: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不同的。
旅游地理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在家看电视和外出度假。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三者之间的关系2.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在国际上有不同的称呼,如英国部分学者称其为休闲和旅游地理学,加拿大称为游憩地理学,日本和韩国称为观光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课题包括构成旅游三大要素的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
旅游客源地是旅游者居住的地方;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旅游系统的桥梁。
主要内容包括10方面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或要素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一般要素,涉及一个国家旅游需求的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和政策制度。
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包括收入、就业、带薪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个人偏好等。
2.旅游者行为规律。
包括以下内容: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的实践意义等。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流预测研究主要是发展一套在不同条件下适宜的预测模型。
4.旅游通道。
旅游通道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
从地理学的角度,主要是对可进入性和各种交通方式如何匹配的研究。
旅游地理学复习纲要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纲要(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旅游系统的构成,了解闲暇、游憩和旅游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熟知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预测、旅游通道、旅游容量、区划、规划、开发和影响),了解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地理1. 闲暇、游憩和旅游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2. 阐述旅游与地理的联系。
3. 从地理学的角度如何分析旅游系统?4.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二)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简单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史. 熟悉国内外目前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方法、手段等)。
着重了解研究的内容已从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研究的方法注重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及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研究。
5. 简述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6. 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旅游者行为理解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概念,从几种主要的国外定义介绍总结出国内的定义,进而熟悉对旅游者的分类系统。
理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包括旅游需要分析、旅游动机极其种类、动机的激发和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
掌握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主要内容,包括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决策过程、旅行距离决策模式等。
熟悉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及研究空间行为的实践意义。
是如何界定的?比较与国际通用定义的异同。
8.了解世界旅游组织、北美国家、欧洲国家对国内旅游者界定的标准,我国是如何定义国内旅游者的。
9.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10.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11.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哪几种?12.如何从不同层面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13.如何理解旅游行为决策?14.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认识这些因素对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15.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主要依据哪些因素?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了解图3.6所表达的信息。
旅游地理课标及考纲
选修三《旅游地理》课标:
旅游地理考纲: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名录的重要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中国旅游地理》考试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目的:本大纲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培育目标,依据我省高等院校本、专科同学培育方案而制定。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根底课,也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必要学问预备。
本课程将地理学方法与理论引入旅游学讨论中,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讨论中国各类旅游资源,中国开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以及中国旅游地理分区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对旅游管理专业同学建立专业根底,拓宽专业视野,初步把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同学对中国旅游地理有较系统的了解,从而正确地熟悉、评价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加旅游管理、效劳人员的业务素养,以适应我国旅游业开展的需要。
要求:全面把握旅游地理学的有关根本理论,能运用地理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业中消失的相关实际问题。
二、各章的要求及考核要点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把握旅游与地理的关系、旅游地理学的讨论对象与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讨论的根本内容、旅游地理学根本学问体系。
【考核要点】1、地理环境的构成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3、旅游与地理的关系4、旅游地理学的根本讨论内容5、西方旅游地理学开展的根本趋势6、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根本学问体系7、学习和讨论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其次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把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旅游资源的根本性质、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考核要点】1、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旅游资源的根本性质3、自然旅游资源的性质与旅游价值4、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及特性5、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与根本特征第三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把握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把握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根本特征、旅游价值,了解其分布状况;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缘由及其构造特性。
【考核要点】1、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意义2、五种根本地貌类型的旅游价值3、地貌景观的成因类型4、我国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花岗岩地貌的景观特征、流纹岩地貌的景观特征、丹霞地貌的景观特征、海岸地貌景观的主要类型5、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主要价值、分类6、我国的名山〔五岳、四镇、佛教名山、名山〕7、水体旅游资源的价值8、河流的旅游价值9、湖泊的旅游价值、我国湖泊分布大势、成因类型10、温泉的概念、涌泉的美学特征11、海洋旅游资源的康乐功能、我国主要海滨度假地的分布12、气象、气候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我国各类气象气候旅游资源举例13、动植物的旅游功能、我国闻名的野生动物栖息地14、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类型、我国自然爱护区的主要类型、自然爱护区旅游利用与爱护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把握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代表性景区景点、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的根本特征、旅游价值与分布概况;了解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类型结构。
旅游地理考试大纲
旅游地理考试大纲《旅游地理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一)课程目的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必要知识准备。
本课程将地理学方法与理论引入旅游学研究中,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以及中国旅游地理分区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野,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有较系统的了解,从而正确地认识、评价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要求全面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有关基本理论,能运用地理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业中出现的相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上篇旅游地理概述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掌握旅游与地理的关系、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旅游地理学基本知识体系。
【考核要点】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简介一、旅游地理学概念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二节中国旅游地理简介一、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异同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学习办法第二章旅游资源【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考核要点】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二、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一、中国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环境二、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第三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掌握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的相关概念;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目的,评价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质量高低。
【考核要点】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内容一、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二、旅游开发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及评价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评价第四章旅游交通【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能掌握了解旅游交通和通用交通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旅游交通的特征;了解中国主要交通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这三者之间的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
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因而被视为是部门人文地理学;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又可视为部门经济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科;与此同时,天然风光在旅游资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自然地理学,包括部门自然地理学家,也很重视风景组成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等方面成分的研究,并把景观结构理论移植到旅游地理学,建立了风景结构和旅游业结构的理论。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近些年来,旅游地理学在我国获得相当迅速蓬勃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地理学家广泛参加区域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普查、风景旅游区规划等多方面实践工作,多出了具体成绩,并且已获得旅游界和其它社会各界的承认。
2、本大纲的编写依据和适用范围本大纲主要以保继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出版的《旅游地理学》为主要依据,结合学科发展的一些新趋势新情况编写而成。
大纲中的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主要针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1、考核内容:1)旅游地理学基础知识2)旅游地理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意义2、考核要求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旅游心理学理论基础、未来发展方向。
2)理解:学习旅游地理学的主要意义。
3)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内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意义、方法。
3、本章思考题旅游地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1、考核内容: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会顾2)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4)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考核要求1)了解: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会顾。
2)理解: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3)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3、本章思考题国内外旅游地理研究的趋势比较。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地理1、考核内容:1)旅游者的定义及分类2)旅游动机及行为层次规律3)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因素4)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2、考核要求1)了解:旅游者的定义及分类2)理解:旅游动机及行为层次规律3)掌握: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因素和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3、本章思考题1)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旅游者、国际旅游者还是国内旅游者。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1、考核内容: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2)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3)旅游需求预测模型4)趋势外推模型5)引力模型6)特尔菲法2、考核要求1)了解: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引力模型2)理解:旅游需求预测模型3)掌握: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3、本章思考题1)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旅游需求的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用什么指数度量?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考核内容: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3)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4)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5)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综合性评估2、考核要求1)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理解: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3)掌握: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综合性评估3、本章思考题1)旅游地的基本类型有哪些?2)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什么?第六章旅游地生命期与空间竞争1、考核内容:1)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基本理论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3)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名山旅游地与喀斯特旅游地空间竞争特点2、考核要求1)了解: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基本理论。
2)理解: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3)掌握: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名山旅游地与喀斯特旅游地空间竞争特点。
3、本章思考题1)简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并谈谈你对此理论的看法.2)试述旅游空间竞争理论的模型。
3)举例分析某旅游地空间竞争特点。
4)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特点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1、考核内容:1)城市旅游概念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3)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4)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2、考核要求1)了解:城市旅游概念2)理解:城市游憩商业区(RBD)3)掌握: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3、本章思考题1)城市旅游吸引力营造的基本原则和建设主体是什么?2)RBD的概念及类型。
3)主题公园的概念和类型。
4)影响主题公园的布局因素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1、考核内容:5)旅游容量的研究进展6)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7)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8)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2、考核要求1)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2)理解:旅游环境容量在国内外研究概况。
3)掌握:旅游容量的概念和旅游容量的测定;旅游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3、本章思考题1)在旅游实践中,你是否感觉到了旅游容量问题存在?是哪些因素造成的?2)试测定一个旅游点的旅游环境容量。
3)简要说明旅游报和与超载的基本类型。
第九章旅游交通1、考核内容:1)旅游与交通的关系2)旅游交通的特点3)主要旅游交通方式及其发展趋势4)现代特种旅游交通的工具2、考核要求1)了解: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2)理解:旅游交通的网络结构及其各层交通方式组合特征。
3)掌握:特种旅游交通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与使用环境。
3、本章思考题1)以一次长距离旅游为例阐述旅游交通网络的结构。
2)试述交通运输和价格的关系。
3)旅游交通运输又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第十章旅游区划1、考核内容:9)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10)中国旅游资源区划11)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12)中国旅游地理区划13)中国旅游文化区划2、考核要求1)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区划2)理解: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3)掌握: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3、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旅游区?旅游区有哪些特性?2)旅游区划应遵循那些原则?第十一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考核内容:14)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15)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16)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17)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2、考核要求1)了解: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2)理解: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3)掌握: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3、本章思考题1)旅游业有什么经济特性?这些特性对旅游开发的意义怎样?2)旅游与环境又哪几种关系?3)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有那些消极影响?只举例说明。
第十二章旅游规划1、考核内容: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2)旅游规划的层次和内容及旅游规划规划的组成要素3)旅游规划的程序4)旅游线路的类型及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原则。
2、考核要求1)了解:旅游规划的程序。
2)理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3)掌握:旅游线路的类型及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原则、旅游规划的层次和内容及旅游规划规划的组成要素。
3、本章思考题1)试述旅游规划的层次与内容。
2)旅游规划有哪些内容要素?3)区域旅游发展分为哪几种类型?举例阐述区域旅游发展类型的其发展旅游业的战略。
三、命题要求1、命题内容要求:《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和与本课程有关的常识、基础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考核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准。
2、命题的覆盖面、难易度、题型结构等要求覆盖:试题覆盖该学期教学的所有章节内容,既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知识、技能、最新成果的了解掌握情况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难易度:了解40%,理解40%,综合应用20%。
部分掌握好、速度快的学生在1小时30分钟左右能完成答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作完。
题型:试卷试题类型可能有:1)单项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难度适宜:命题难易适度,一般基本题约占50%,综合试题约占30%-35%,难度较大的试题约占15%-20%,既不会出偏题怪题,也不仅局限书本范围。
四、考核方法及用时考核方法:笔试考试用时:2小时五、课程考核成绩构成本门课程采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由上课考勤、作业、课堂表现三部分构成。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主要参考书目保继刚编著.旅游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杨震之编著.旅游资源开发学. 修订版.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余敦旺主编.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一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