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像处理综述
图像处理技术综述
![图像处理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ad28d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7.png)
图像处理技术综述图像处理是指对数字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的一系列技术。
其目的是识别、理解和改善图像的质量、更好地表示图像中的信息。
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对图像进行增强、去燥、去模糊、变形、特征提取等操作,使得图像可以被更好地利用。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医学、航空航天、军事、计算机视觉、娱乐等诸多领域。
下面将简要介绍图像处理技术的几个关键方面。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一种通过对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来提高其质量的技术。
增强可以包括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或色彩饱和度,或应用锐化技术。
增强可以明显提高图像的质量,以便于人类或计算机视觉系统更好地分析图像。
图像去燥图像去燥是通过对图像进行滤波以减少噪声的技术。
噪声可能是由于图像传感器、图像采集过程或图像处理造成的。
去噪可以提高图像质量,使得信息更加清晰。
图像去模糊是通过计算从模糊的图像中恢复尽可能多的信息的技术。
模糊可能是由于摄像机移动、光照不足、散焦模糊等造成的。
去模糊可以使得模糊的图像清晰化,以便于人类或计算机视觉系统更好地分析图像。
图像变形图像变形是一种改变图像形状、大小、方向等的技术。
变形技术可以用于图像增强、建模、图像贴合等应用中。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从图像中提取关键信息的技术。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对象形状、边缘、纹理、颜色等。
经过特征提取处理的图像可以更好地用于对象检测、跟踪、分类等应用。
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
总之,图像处理技术在很多应用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人类社会进步都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综述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15043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e.png)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综述生物医学工程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是一门结合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的跨学科领域,其目标是开发新的技术和解决医学问题。
图像处理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学专业人士分析和解释医学图像数据,从而改善诊断、监控和治疗过程。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针对医学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医学图像数据主要包括CT扫描、MRI扫描、X光成像、超声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图像数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但由于其复杂性和噪音等因素,需要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预处理和分析。
预处理是图像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主要通过去除图像中的噪音、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校正图像的畸变等方式来提高图像的质量。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边缘检测、直方图均衡化等。
滤波可以去除图像中的高频噪音,例如使用中值滤波器可以减少图像中的椒盐噪声。
边缘检测可以帮助医学专业人士找到图像中的物体边缘,从而更好地理解图像的结构。
直方图均衡化能够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使图像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图像分割是生物医学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其目标是将图像中的目标区域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边缘检测等。
阈值分割是将图像中灰度值超过或低于某个阈值的像素分类到不同的区域,从而实现目标分割。
区域生长是从一个种子点开始,逐步生长出与种子点相连的像素,直至满足预定义的停止条件。
边缘检测可以找到图像中物体的边缘,帮助医学专业人士更好地分割图像。
除了预处理和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提取也是生物医学工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图像特征是从图像中提取的可区分目标的属性或特性,可以帮助医学专业人士区分不同的组织或病变。
常见的图像特征包括形状、纹理、颜色等。
形状特征描述了物体的几何形状,例如面积、周长、圆度等。
纹理特征描述了物体的细节信息,例如灰度共生矩阵、Gabor滤波器等。
颜色特征描述了物体的颜色属性,可以通过颜色直方图、颜色矩本等方式进行提取。
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综述
![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0e3ca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1.png)
原理: 分裂合并的思想将图像先看成一个区域,然后区域不断被 分裂为四个矩形区域,直到每个区域内部都是相似的。研究重 点是分裂和合并规划的设计。
缺点: 分裂技术破坏区域边界。
example
• 在想要分割的部分选择一个或者多个种子 • 相邻像素就会以某种算法进行检测 • 将符合检测条件的像素加入到区域中 • 逐渐生长为满足约束条件的目标区域
途径: 先用基于区域的分裂合并方法分割图像,然后用边界信息对区 域间的轮廓进行优化;先在梯度幅值图像中检测屋脊点和波谷点, 通 过最大梯度路径连接奇异点获得初始图像分割,然后采用区域合并技 术获得最终结果等
其它分割方法
基于模糊理论:图像分割问题是典型的结构不良问题,而模糊集理论具 有描述不良问题的能力。基于模糊理论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模糊阈值 分割方法、模糊聚类分割方法和模糊连接度分割方法等。
优点:实现简单,对不同类灰度值或其他特征相差很大 时,能有效分 割。常做医学图像的预处理。
缺点: 不适应多通道和特征值相差不大的图像;对噪声和灰度不均匀 很敏感;阈值选取困难。
直方图
• 图像区域由灰度值区分开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
阈值:
选择灰度值作为阈值
g m in和g m a x
遍历整幅图像检测像素是否在此区域内
分类: 形变模型包括形变轮廓(deformable contour) 模型(又称 snake或active contour ),三维形变表面(deformable surface )模型。
形变轮廓模型: 使轮廓曲线在外能和内能的作用下向物体边 缘靠近,外力推动轮廓运动,而内力保持轮廓的光滑性。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
ct图像处理及三维重建的综述
![ct图像处理及三维重建的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14ad1052d380eb62946d84.png)
李健,杨冬茹等. CT扫描结合Mimics三维成像软件对上 扫描结合Mimics [9]李健,杨冬茹等. CT扫描结合Mimics三维成像软件对上 颌第二磨牙的三维重建[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8, 颌第二磨牙的三维重建[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22 [J].
(5):550-553 ):550550
Sarti, Gori, [14]Alessandro Sarti,Roberto Gori,Claudio Lamberti. A Physieally based model to Simulate maxillo faeial surgery from 3D CT images [J]. Systems,1999,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1999,15. [15]赵惠军 王波.基于MRI的盆底组织结构三维重建[J]. 赵惠军, MRI的盆底组织结构三维重建 [15]赵惠军, 王波.基于MRI的盆底组织结构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4):1317):1317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4):1317-1318. [16]巩磊 傅戈雁. 巩磊, [16]巩磊,傅戈雁.快速成型与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在医学 中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 新技术新工艺, ):67 67中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06, (3):67-69. [17]游素兰 黄远亮.应用M 游素兰, ics软件建立下颌无牙颌 [17]游素兰,黄远亮.应用M im ics软件建立下颌无牙颌 三维有限元模型[J].口腔医学研究,2008,24( ):381 [J].口腔医学研究 381三维有限元模型[J].口腔医学研究,2008,24(4):381383 [18]黄磊 白光辉.多层螺旋CT 黄磊, [18]黄磊,白光辉.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在先天性支气管 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 [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 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38
医学图像处理中的特征提取方法综述
![医学图像处理中的特征提取方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3e9af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a.png)
医学图像处理中的特征提取方法综述医学图像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特征提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负责将原始图像转化为具有可计算特性的数据,以便于后续步骤的分析和处理。
本文将对当前常用的医学图像处理中的特征提取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述。
1. 矩阵特征矩阵特征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将多维的医学图像转换为一个矩阵形式,然后利用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特征提取。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提取医学图像中的全局和局部信息,但是在处理高维矩阵时会遇到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
2. 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特征是一种常用的局部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可以提取医学图像中灰度值相邻的像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提取到医学图像中的纹理和形状信息,但是在处理过程中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对图像质量的要求较高。
3. 小波变换特征小波变换是一种频率域分解方法,能够将图像转换为频域表示,提取医学图像中的局部特征。
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处理噪声干扰,具有局部性和多分辨率的优点。
但是,该方法只能提取医学图像中的纹理信息,不能提取其他形状等特征。
4. 傅里叶变换特征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基于频率的分析方法,可以将医学图像转换为频域表示,提取图像中的全局特征。
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在处理局部特征时表现不佳,很难提取医学图像中的纹理信息。
5. 边缘检测特征边缘检测是一种将医学图像中图像边缘提取出来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取医学图像中的轮廓和形状信息。
边缘检测方法包括Sobel算子、Canny算子、Laplacian算子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噪声干扰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对于不同的医学图像,需要选择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以获取更为准确的特征信息。
同时,多种特征提取方法的综合应用也会提高医学图像处理的效果。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a25ba4779563c1ec5da71ee.png)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墨南-初夏 2010-07-24 23:51:56医学图像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成像机理的医学影像。
广泛使用的医学成像模式主要分为X射线成像 (X—CT)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 (NMI)和超声波成像(UI) 这四类。
(1)x射线成像:传统x射线成像基于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密度不同。
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不同形成x射线影像。
(例如人体中骨组织密度最大,在图像上呈白影,肺是软组织并且含有气体,密度最低,在照片上的图像通常是黑影。
)常用于对人体骨骼和内脏器官的疾病或损伤进行诊断和定位。
现代的x射线断层成像(x—cT) 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是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其速度已经快到可以对心脏实现动态成像。
其缺点是医生要在病人接收剂量和片厚之间进行折衷选择,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的还需进一步提高。
(2)核磁共振成像(MIR) 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才进入市场,这种成像设备具有在任意方向上的多切片成像、多参数和多核素成像、可实现整个空问的真三维数据采集、结构和功能成像,无放射性等优点。
目前MRI的功能成像(fMRI) 是MIR设备应用的前沿领域,广泛应用于大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并为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提供功能信息。
MRI 受到世人的广泛重视,其技术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
(3)核医学成像(NMI ) ,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和正电子断层成像(PET) 为主,其基本原理是向人体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使带有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子进入人体内要成像的脏器或组织通过测量其在人体内的分布来成像。
NMI不仅可以提供静态图像,而且可提供动态图像。
(4)超声波成像(Ultrasonic Imaging ) ,属于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平面成像的功能为主,加上血液流动的彩色杜普勒超声成像功能在内,在市场上已经广泛使用。
超声成像的缺点是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
图像处理技术综述
![图像处理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b0e713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1.png)
图像处理技术综述图像处理技术是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种技术,用于改善或增强图像的质量、可视性、信息含量或拟合特定需求。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图像处理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军事、安全监控、遥感、交通、广告等领域。
一、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1、获取图像首先需要获得图像,其方式很多。
例如,用专业摄像机或手机或扫描仪捕获图像。
另外,从互联网或其他共享资源中获取的图像也可以作为处理对象。
2、预处理图像在采集到图像数据后,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这主要是为了去除噪声和畸变,以便更好地处理图像数据。
一些常见的操作包括滤波、均衡化、归一化和旋转等。
3、分割图像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区域,通过分析这些区域来获取有用的信息。
分割可以基于颜色、亮度、纹理、图像特征、形状等进行。
4、提取特征提取图像中的特征是使用智能算法和其他技术来描述图像中重要的信息。
这些特征可以是纹理、边缘、角点或其他模式,并且可以用来判断图片是否满足特定要求。
5、抽取结构信息对于一些需要对图像进行量化和分析的应用,可以从图像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结构信息。
应用某些算法,通过获取的特征和结构信息来分析图像。
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识别物体、建立模型、人机交互等等。
图像滤波是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主要用于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常见的滤波方法有平均滤波、高斯滤波、中值滤波等。
图像增强技术是指通过算法将低质量的图像improved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例如提高对比度、清晰度、亮度等。
图像压缩是将数字图像压缩到尽可能小的空间,使其更容易存储和传输。
最常用的压缩方式是JPEG和PNG。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对应相应的特征,这些部分组成面向目标识别和跟踪的区域。
常用而有效的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分水岭算法等。
特征提取是将图像中的信息抽象化作为特定可识别模式。
从图像中提取特征通常需要使用泛函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
6、目标识别目标识别即在图像中找到和辨识特定目标,它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医疗图像识别、移动机器人、军事目标等重要领域。
多层次医学图像配准与分割技术综述
![多层次医学图像配准与分割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0c909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7.png)
多层次医学图像配准与分割技术综述一、引言医学图像处理是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医学诊断、手术规划、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医学图像配准与分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随着医学图像采集技术和存储设备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医学图像数据,使得多层次医学图像配准与分割技术的研究成为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方向。
本综述将介绍多层次医学图像配准与分割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多层次医学图像配准技术1. 刚性配准技术对于同一患者所得到的多个医学图像,在进行医疗诊断分析时需要将不同图像上的相应结构对齐,这就需要配准技术。
刚性配准属于传统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
刚性包括平移、旋转、缩放三个自由度,即3*3矩阵,可以保持原有图像图像的形状不变。
常用的刚性配准方法有基于特征点的配准、基于灰度直方图的配准和基于归一化互相关系数的配准等。
2. 非刚性配准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非刚性配准技术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相比于刚性配准,非刚性配准有更高的自由度,能够更好的解决医学图像形变出现的问题。
非刚性配准技术涵盖了形变模型配准、基于图像弹性力学的配准和基于变形网格模型的配准等。
三、多层次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多层次医学图像分割技术是指将医学图像划分成一系列像素或区域的过程,其中,每个像素或区域可以被赋予一个特定的标记。
精确的分割结果对于医学图像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常用的多层次医学图像分割技术有如下几种:1. 基于像素的分割技术基于像素的方法最早应用于医学图像分割。
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每个像素与周围像素的差异性,将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实现图像的分割。
像素为基础的方法有阈值分割、区域生长、边界检测等。
2. 基于边缘的分割技术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也很早被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领域。
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将边缘与背景之间判别出来。
它不但可以处理二维图像,而且还可以处理三维体积数据。
基于边缘的方法包括边缘检测、轮廓检测和基于水平卷积的分割方法等。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综述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b4dd13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6.png)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综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医疗诊断、医学研究等领域,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综述目前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医学图像采集技术还十分落后,各种医学图像仍然采用传统的X光片、CT扫描片等方式进行记录,处理与分析十分困难。
在此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1963年,美国科学家L. P. Clarke首次提出了数字图像处理的概念。
随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开始研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微电子芯片的出现为数字图像的处理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使得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分类与应用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涵盖广泛,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等多个方向,其中的一些技术应用也逐渐走向成熟。
1. 一维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心电信号和脑电信号处理等方面。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处理出心电波形或脑电波形,以分析患者的心脏与脑部状况。
此外,在医学诊断中,一些肺部疾病可通过呼吸道成像进行一维数据分析。
2. 二维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常用于医学影像检测和分析,如图像减噪、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医学图像的自动化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出重要的特征和信息,以支持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3. 三维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病灶、血管、神经以及其他人体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
这种技术可将大量医学图像信息重组成三维的立体模型,以便医生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病灶、血管、神经的形态、分布等信息,更加精准的进行手术设计和治疗。
三、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与重要性。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综述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5cbc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0.png)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综述一、背景介绍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将医学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展示的一种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就已经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如今已成为医学领域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分类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预处理、分割、配准、重建、识别与分析等几个方面。
下面将一一进行介绍。
1. 预处理预处理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预处理主要是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精度。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增强、去噪等。
滤波是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滤波方法较多,如均值滤波、高斯滤波、中值滤波等。
而图像增强则是对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色彩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增强图像的信息内容。
常见的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Wiener滤波等。
2. 分割分割是指对医学图像中代表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像素进行区分,以便对不同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分析和诊断。
常见的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方法等。
阈值分割是指在图像中设定阈值,将像素根据其灰度值的高低分为不同的区域。
而区域生长方法则是根据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将图像分为多个区域。
3. 配准配准是指将不同的医学图像进行对齐,以实现不同图像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常见的配准方法包括刚体变换、非刚体变换、弹性变形等。
刚体变换是指通过旋转、平移、缩放等变换方式,将不同图像进行对齐。
而非刚体变换和弹性变形则更适合对不同形状、尺寸差异较大的图像进行对齐。
4. 重建重建是指将2D的医学图像转化为3D的模型,以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诊断。
常见的重建方法包括层次重建、投影重建等。
层次重建是通过对2D图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重叠拼接,将其重建为3D模型。
而投影重建则是通过CT等技术,将多个2D图像进行堆叠并投影,最终重建为3D模型。
5. 识别和分析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对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和分析。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CT和MRI图像的3D重建与分割技术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CT和MRI图像的3D重建与分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f11c51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d.png)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CT和MRI图像的3D重建与分割技术在现代医学诊断中,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成像设备(如CT和MRI)获取的大量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患者疾病的详细信息,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的支持。
其中,CT和MRI图像的3D重建与分割技术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两个关键环节。
下面,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综述CT和MRI图像的3D重建与分割技术。
技术原理3D重建技术是指将一系列二维图像数据通过一定的算法处理,从而还原成完整的三维模型。
而CT和MRI图像的3D重建主要是通过体素(voxel)的形式来完成的。
体素是三维空间(x、y、z)中的一个像素点,在体素极度密集的情况下,所构成的形状就趋近于真实的物体,可以达到较为真实的3D重建效果。
而3D分割技术,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义:将三维图像数据进行分离,实现对不同组织、不同器官、不同病变区域的有针对性的处理和分析。
在医学诊断中,正确、精准的分割技术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治疗的负担。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3D分割技术也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领域。
应用场景那么,在实际的医学诊断中,CT和MRI图像的3D重建与分割技术究竟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呢?俯视全图,观察整体结构。
在医学图像处理中,仅能识别单张图片只能了解一部分结构,而通过多张CT和MRI图像,可以将一个器官或组织等的完整结构进行重建。
其中,3D重建技术能够快速准确重建三维模型,并依照组织器官分割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出图像结构的全貌。
指引精细区域,精准定位病灶。
在医学诊断中,CT和MRI图像的3D分割技术能够将患病组织和健康组织分隔开,帮忙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病灶,促进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落实。
再者,对于某些难以定位的病灶,3D分割技术能够将其清晰可见,并辅以医生对其周围环境的分析,达到如实、精准、科学的治疗效果。
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发展综述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发展综述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847f9d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8.png)
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发展综述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一、引言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包括图像获取、处理、分析和诊断等环节,涉及到医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
本文将对医学图像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与分析。
二、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发展历程1.数字影像技术的出现1960年代,计算机科学和数字电子学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影像技术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数字影像技术能够将医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实现了高质量、高灵敏度、高可重复性的医学图像处理。
2.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的研究1980年代至1990年代,医学影像处理和分析的算法研究进入繁荣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区域的方法、基于纹理的方法、基于特征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影像重建、边缘检测、分割、特征提取、分类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3.深度学习的兴起2010年代,深度学习的兴起对医学图像分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主学习和提取医学影像的复杂特征,具有极高的识别准确度和自适应性。
在医学影像诊断、病变分析、肿瘤早期检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医学图像分析技术未来研究方向1.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单一影像技术对医学诊断的含义有限,多模态影像的结合可以增加图像信息的全面性,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多模态医学影像的融合方法和算法的研发上。
2.精准医疗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精准医疗的核心是建立与个体匹配的模型,通过医学影像的分析和处理,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3.高性能计算随着病例数量不断增加、医学影像的数据量不断增加,传统计算机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需求。
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引入将能够实现医学影像的快速处理和分析,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确和快速的支持。
4.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医学图像分析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医学图像处理中的注意力机制研究综述
![医学图像处理中的注意力机制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7f6a21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8.png)
感谢观看
综述
1、注意力机制在医学图像处理 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模拟人类视觉注意力的机制,通过赋予图像不同区域不同 的度,以实现对输入信息的有序处理。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注意力机制被广泛应 用于病灶检测、图像分割、疾病分类等任务。
(1)病灶检测:注意力机制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图像中的微小异常区域, 从而提高病灶检测的准确率。例如,Guo等人3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 学习模型,用于在X线胸片中检测肺结节。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肺结节检测 方面的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有显著提高。
引言
医学图像处理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医学诊断、治疗 以及病理分析等多个方面。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卷积神经网络(CNN) 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注意力机制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一种重 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性能和识别准确率。本次演示将重点注意力机制在 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阐述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医学图像处理中的注意力机制 研究综述
01 摘要
03 综述
目录
02 引言
摘要
医学图像处理是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而注意力机制的引入为该 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本次演示旨在综述医学图像处理中注意力机制的研究现状,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本次演示将介绍注意力机制在医学图 像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不同的注意力机制,总结研究成果及不足, 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医学图像处理,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X 线图像,磁共振图像
他注意力机制以CNN为基础,通过计算输入图像与外部信息之间的关系来生 成注意力权重。他注意力机制可以进一步分为硬注意力和软注意力两种类型。硬 注意力机制将输入图像与外部信息进行直接比较,为每个像素生成一个固定的01之间的注意力权重。而软注意力机制则通过概率分布形式计算输入图像与外部 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生成注意力权重。
医学图像重建与分割技术综述
![医学图像重建与分割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70621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3.png)
医学图像重建与分割技术综述摘要:医学图像重建与分割技术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医学图像的广泛应用,提高医学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已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综述医学图像重建与分割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医学图像重建与分割技术是通过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图像信息以辅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这项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精确治疗和手术导航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图像重建技术医学图像重建技术是通过对原始医学图像的处理和计算,生成更高品质、更准确的图像。
目前常见的医学图像重建技术包括经典的滤波算法、基于模型的重建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
滤波算法主要通过去噪和平滑处理,消除医学图像中的噪声和伪影,提高图像的质量。
基于模型的重建算法通常使用数学模型描述医学图像中的物理过程,再通过反演等方法获得原始图像的估计。
深度学习算法则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医学图像进行重建,由于其能够学习到更高级别的特征表示,往往能够获得更准确的重建结果。
三、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医学图像分割技术是将医学图像中不同的组织结构或病变区域准确地定位和分割出来。
这对于病灶的定量评估和治疗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包括基于阈值的分割、区域生长算法、边缘检测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
基于阈值的分割算法是最简单和常用的分割方法,通过设定像素灰度值的阈值将图像分成不同区域。
区域生长算法则是通过设置种子点开始,从种子点出发,根据一定准则不断生长区域直到满足停止准则。
边缘检测算法主要通过检测图像中的边缘来实现分割。
深度学习算法则是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使其能够自动学习医学图像中的特征和结构,实现准确的分割。
四、医学图像重建与分割技术的应用医学图像重建与分割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重建技术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图像信息,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规划。
医疗影像处理综述
![医疗影像处理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0c756feaeaad1f346933f21.png)
-23-
医学图像的复原方法
图像复原方法:
退化函数估计:运动矩阵H的估计,噪声(n)的估计。
图像去噪:可以使用空间域或频率域滤波器实现。因为不同原因产生的 噪音的分布是不同,可以通过分析图片中噪音的分布得到产生这些噪音 的参数,然后进行逆运算进行图像复原。 逆滤波:有约束的最小二乘法容易通过计算机的简单程序实现,对图像 进行逆滤波来实现反卷积的方法方便快捷,无需循环或迭代,直接可以 得到反卷积结果。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
二0一四年十月
-1-
目录
1. 2. 3. 4. 医学图像处理背景 医学图像预处理 医学图像去噪 医学图像复原
5.
6. 7. 8. 9.
医学图像分割
医学图像识别 医学图像配准 医学图像的拼接 医学图像在临床的应用
10.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
-2-
医学图像处理背景
医学图像处理是一门综合了数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影像学等多个学科的 交叉科学,是利用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对由 不同的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图像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处理和加工的技术。医 学图像处理的对象主要是X射线图像,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 图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图像,超声(Ultrasonic)图像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图像和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等。
10.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
-20-
医学图像的退化与复原
医学图像的退化
图像在形成、记录、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由于成像系统、记录设备 、传输介质和处理方法的不完善,从而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
图像处理技术综述
![图像处理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32801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a.png)
图像处理技术综述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摄影、图像识别、医学影像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对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基本概念、常见方法及应用领域。
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获取、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编码、图像分割和图像识别等几个方面。
图像获取是指从物理世界中获取图像的过程。
常见的图像获取设备包括摄像机和扫描仪。
摄像机通过感光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采样和量化等过程得到数字图像。
扫描仪则通过扫描物体获得图像。
图像获取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图像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图像增强是指通过一系列处理方法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
常见的图像增强方法有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和锐化等。
直方图均衡化通过调整图像的像素灰度分布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滤波方法通过去除噪声和平滑图像来增强细节。
锐化方法通过增强图像的边缘和细节来使图像更加清晰。
图像恢复是指通过一系列处理方法恢复损坏或失真的图像。
常见的图像恢复方法有去模糊和去噪声等。
去模糊方法通过估计图像模糊模型来恢复被模糊的图像。
去噪声的方法通过滤波等处理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从而使图像更加清晰。
图像编码是指将图像数据通过编码压缩算法转换为更小的数据量。
常见的图像编码方法有无损编码和有损编码等。
无损编码方法通过保留所有图像信息来实现压缩,如Huffman和LZW编码。
有损编码方法通过牺牲一定的图像信息来实现更高的压缩率,如JPEG和MPEG编码。
图像分割是指将图像分割为多个子区域的过程。
图像分割可以将图像中的目标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为后续的图像分析和处理提供基础。
常见的图像分割方法有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和区域生长等。
图像识别是指根据图像的特征对图像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过程。
图像识别常用于物体识别、人脸识别和文字识别等领域。
图像识别主要依靠特征提取和分类器来实现。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SIFT、SURF和HOG等。
常见的分类器有SVM、KNN和神经网络等。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综述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e259c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5.png)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综述近年来,随着医疗领域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成为无法替代的临床诊断工具之一。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在影像采集、存储、传输和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医疗影像处理技术进行综述,介绍其相关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一、医疗影像处理技术概述医疗影像处理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图像处理算法来获取、分析和处理医学影像的过程。
医学影像是通过各种成像设备如X射线、CT、MRI等获取的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可视化呈现。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图像重建、增强、分割、配准和识别等多个步骤,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诊断依据。
二、医疗影像处理技术应用领域1. 诊断与辅助医疗影像处理技术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手段和辅助工具。
通过图像分割和配准技术,可以在影像中检测病灶、测量和分析病灶的大小和形状,并提供更准确的定量结果。
此外,医学影像处理还可以用于辅助诊断,例如通过图像纹理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等。
2. 手术规划与导航医疗影像处理技术在手术规划和导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患者的医学影像与实际手术中获得的影像进行配准,医生可以实时导航手术器械并进行准确定位。
这种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并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精确度。
3. 研究与教学医疗影像处理技术在医学研究和教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医学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研究人员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特征、探索新的诊断指标,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支持。
此外,医学影像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教学,通过对影像的数字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工具。
三、医疗影像处理技术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在医疗影像处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训练大量的医疗影像数据,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学习特征,并预测患者的疾病风险、诊断结果等。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应用正在日益广泛,有望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工具。
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医学图像分割算法综述
![医学图像分割算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0168e6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4.png)
医学图像分割算法综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医学图像分割算法是将图像中的信息分离为不同的区域的过程,可用于亚像素级别的图像分析和诊断,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处理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图像分割算法,包括:阈值分割算法、区域生长算法、边缘检测算法、水平线算法、聚类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
1. 阈值分割算法阈值分割算法是医学图像分割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它将图像像素按其灰度级别分为两部分。
如果像素的灰度值高于特定的阈值,则将其分配给一个分割类别,否则分配给另一个分割类别。
阈值可以手动或自动设置。
手动设置阈值通常可以得到较好的分割结果,自动设置阈值则需要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如直方图均衡化和变换,以使其更适合自动阈值选择算法。
2. 区域生长算法区域生长算法基于像素之间相似性的概念,在开始的时候选定一个种子点,它被包括在一个区域中。
然后,算法在种子点周围的像素上进行迭代,在迭代过程中,对于那些与种子点相似的像素,将它们添加到该区域中。
该算法对于像素数量较少的图像比较有效,但对于包含许多较小的目标的图像较差,因为在这些情况下,算法容易陷入误判。
3. 边缘检测算法边缘检测算法采用像素点在灰度空间中的梯度和目标周围的反差来检测图像的边缘。
梯度表示像素值发生变化的方向和速率,既可以用于检测目标的轮廓,也可以用于检测目标内部。
边缘检测算法对于图像中有大量的灰度变化和边缘的情况效果比较好,但对于像素变化不明显的图像效果较差。
4. 水平线算法水平线算法基于连续像素的行为,可以用于检测相邻像素之间的物体或组织。
算法从顶部或底部的一个像素开始,检测到一个物体或组织的边界。
然后,该算法继续扫描相邻像素,以便检测到相同的物体或组织。
该算法适用于平滑的轮廓和渐变变化的图像,但不适用于存在复杂形状的图像。
5. 聚类算法聚类算法通过对相似像素进行分类,将图像分割成若干个区域。
这些像素通常具有相似的物理或几何属性,如颜色,亮度和形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墨南-初夏2010-07-24 23:51:56医学图像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成像机理的医学影像。
广泛使用的医学成像模式主要分为X射线成像(X—CT)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NMI)和超声波成像(UI) 这四类。
(1)x射线成像:传统x射线成像基于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密度不同。
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不同形成x射线影像。
(例如人体中骨组织密度最大,在图像上呈白影,肺是软组织并且含有气体,密度最低,在照片上的图像通常是黑影。
)常用于对人体骨骼和内脏器官的疾病或损伤进行诊断和定位。
现代的x射线断层成像(x—cT) 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是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其速度已经快到可以对心脏实现动态成像。
其缺点是医生要在病人接收剂量和片厚之间进行折衷选择,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的还需进一步提高。
(2)核磁共振成像(MIR) 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才进入市场,这种成像设备具有在任意方向上的多切片成像、多参数和多核素成像、可实现整个空问的真三维数据采集、结构和功能成像,无放射性等优点。
目前MRI的功能成像(fMRI) 是MIR设备应用的前沿领域,广泛应用于大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并为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提供功能信息。
MRI 受到世人的广泛重视,其技术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
(3)核医学成像(NMI ) ,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和正电子断层成像(PET) 为主,其基本原理是向人体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使带有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子进入人体内要成像的脏器或组织通过测量其在人体内的分布来成像。
NMI不仅可以提供静态图像,而且可提供动态图像。
(4)超声波成像(Ultrasonic Imaging ) ,属于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平面成像的功能为主,加上血液流动的彩色杜普勒超声成像功能在内,在市场上已经广泛使用。
超声成像的缺点是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
但是,它的动态实时成像能力是别的成像模式不可代替的在目前的影像医疗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一组二维切片图象去发现病变体.这往往需要借助医生的经验来判定。
至于准确地确定病变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及与周围生物组织的空间关系,仅通过观察二维切片图象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二维切片图象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现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分割提取,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可以辅助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
从而大大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医疗教学、手术规划、手术仿真及各种医学研究中也能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很多方面。
本文主要从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以及纹理分析技术方面进行介绍。
1. 医学图像分割:由于人体的组织器官不均匀、器官蠕动等造成医学图像一般具有噪声、病变组织边缘模糊等特点,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目的就是将图像中感兴趣的区域清楚的提取出来,从而为定量、定性分析提供基础,同时它也是三维可视化的基础。
分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三维重建后模型的精确性。
医学图像分割就是一个根据区域间的相似或不同把图像分割成若干区域的过程。
目前,主要以各种细胞,组织与器官的图像作为处理的对象。
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有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界的分割方法和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
基于区域的算法依赖于图像的空间域局部特征,如灰度,纹理及其它象素统计特性的均匀性等。
基于边界的算法主要是利用梯度信息确定目标的边界。
结合特定的理论工具。
基于阈值的算法,要选取多个图像灰度取值范围内的阈值,再将图像中各个像素与阈值比较,依据比较的结果将图像划分为互不交叉重叠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其它新兴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全新的图像分割技术。
如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基于模糊理论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基于模型的snake模型f 动态轮廓模型) 、组合优化模型,以及基于三维可视化系统的Fast Marching算法和Watershed变换的医学图象分割方法等。
虽然不断有新的分割方法被提出。
但结果不是很理想。
目前研究的热点是一种基于知识的分割方法.即通过某种手段将一些先验的知识导入分割过程中,从而约束计算机的分割过程,使得分割结果控制在我们所能认识的范围内而不至于太离谱。
比如在肝内部肿块与正常肝灰度值差别很大时。
不至于将肿块与正常肝看成2个独立的组织。
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具有如下显著特点:现有任何一种单独的图像分割算法都难以对一般图像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要更加注重多种分割算法的有效结合:由于人体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系统性。
虽然已有研究通过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区分出所需的器官、组织或找到病变区的方法脚,但目前现成的软件包一般无法完成全自动的分割.尚需要解剖学方面的人工干预f 4 1 。
在目前无法完全由计算机来完成图像分割任务的情况下,人机交互式分割方法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新的分割方法的研究主要以自动、精确、快速、自适应和鲁棒性等几个方向作为研究目标。
经典分割技术与现代分割技术的综合利用(集成技术)是今后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发展方向。
2.图像配准。
如何使多次成像或多种成像设备的信息得到综合利用,弥补信息不完整、部分信息不准确或不确定引起的缺陷,使临床的诊断治疗、放疗定位、计划设计、外科手术和疗效评估更准确,已成为医学图像处理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医学图像配准是通过寻找某种空间变换,使两幅图像的对应点达到空间位置和解剖结构上的完全一致。
要求配准的结构能使两幅图像上所有的解剖点,或至少是所有具有诊断意义以及手术区域的点都达到匹配。
目前医学图像配准方法有基于外部特征的图像配准(有框架) 和基于图像内部特征的图像配准(无框架) 两种方法。
后者由于其无创性和可回溯性,已成为配准算法的研究中心。
基于互信息的弹性形变模型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互信息是统计两个随机变量相关性的测度,以互信息作为两幅图像相似性测度进行配准基于如下原理:当两幅基于共同的解剖结构的图像达到最佳配准时,它们对应的图像特征的互信息应为最大。
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的前提,是公认难度较大的图像处理技术,也是决定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
近年来国外在图像配准方面研究很多,如几何矩的配准、利用图像的相关系数、样条插值等多项式变换对图像进行配准。
国内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算法:对于两幅图像共同来估计其正反变换的一种新的图像配准方法,称为一致图像配准方法;采用金字塔式分割,进行多栅格和多分辨率的图像配准,称为金字塔式多层次图像配准方法;为了提高CT、MR I、PEC多模态医学图像的三维配准、融合的精度,还可以采用基于互信息的方法。
不同的医学图像提供了相关脏器的不同信息,图像融合的潜力在于综合处理应用这些成像设备所得信息以获得新的有助于临床诊断的信息。
利用可视化软件,对多种模态的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可以准确地确定病变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以及它与周围生物组织之间的空问关系,从而及时高效地诊断疾病,也可以用在手术计划的制定、病理变化的跟踪、治疗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在放疗中,利用MR图像勾勒画出肿瘤的轮廓线,也就是描述肿瘤的大小;利用CT图像计算出放射剂量的大小以及剂量的分布,以便修正治疗方案。
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对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的了解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CT与MR图像的融合为外科手术提供有利的佐证,甚至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生长发育过程及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契机。
在CT成像中,由于骨组织对x线有较大的吸收系数,很敏感而在MR成像中,骨组织含有较低的质子密度,所以MR对骨组织和钙化点信号较弱,融合后的图像对病变的定性、定位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不同医学成像设备的成像机理不同,其图像质量、空间与时间特性有很大差别。
因此,实现医学图像的融合、图像数据转换、图像数据相关、图像数据库和数据理解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2. 图像融合。
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多幅图像问的冗余数据的处理来提高图像的可读性.对多幅图像间的互补信息的处理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因为不同的医学影像设备获取的影像反映了不同侧重点的信息:功能图像(SPECT、PET等)分辨率较差,但它提供的脏器功能代谢和血液流动信息是解剖图像所不能替代的;解剖图像(CT、MRI、B超等) 以较高的分辨率提供了脏器的解剖形态信息,其中CT有利于更致密的组织的探测,而MRI能够提供软组织的更多信息。
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把有价值的生理功能信息与精确的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资料。
融合图像的创建分为图像数据的融合与融合图像的显示两部分来完成。
目前,图像数据融合主要有以像素为基础的方法和以图像特征为基础的方法。
前者是对图像进行逐点处理。
把两幅图像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加权求和、灰度取大或者灰度取小等操作。
算法比较简单,不过实现效果和效率都相对较差.融合后图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模糊。
以图像像素为基础的融合法模型后者要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目标分割等处理,用到的算法原理复杂,但是实现效果却比较理想。
图像融合的步骤一般为:①将源图像分别变换至一定变换域上;②在变换域上设计一定特征选择规则;③根据选取的规则在变换域上刨建融合图像;④逆变换重建融合图像。
⑤融合图像的显示。
融合图像的显示常用的方法有伪彩色显示法、断层显示法和三维显示法等。
伪彩色显示一般以某个图像为基准用灰度色阶显示,将另一幅图像叠加在基准图像上,用彩色色阶显示。
断层显示法常用于某些特定图像。
可以将融合后的三维数据以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断层图像同步地显示。
便于观察者进行诊断。
三维显示法是将融合后数据以三维图像的形式显示,使观察者可更直观地观察病灶的空问解剖位置。
这在外科手术设计和放疗计划制定中有重要意义。
目前,医学图像融合技术中还存在较多困难与不足。
首先,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有效的广义融合模型尚未形成。
以致现有的技术方法还只是针对具体病症、具体问题发挥作用,通用性相对较弱。
研究的图像以CT、MRI、核医学图像为主,超声等成本较低的图像研究较少,且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脑、肿瘤成像等;其次由于成像系统的成像原理的差异,其图像采集方式、格式以及图像的大小、质量、空间与时间特性等差异大,因此研究稳定且精度较高的全自动医学图像配准与融合方法是图像融合技术的难点之一;最后,缺乏能够客观评价不同融合方法融合效果优劣的标准,通常用目测的方法比较融合效果。
有时还需要利用到医生的经验。
3纹理分析。
一般认为图像的纹理特征描述物体表面灰度或颜色的变化,这种变化与物体自身属性有关,是某种纹理基元的重复。
Sldansky早在1978年给出了一个较为适合于医学图像的纹理定义:“如果图像的一系列固有的统计特性或其它的特性是稳定的、缓慢变化的或者是近似周期的,那么则认为图像的区域具有不变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