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推进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首 先是资源约束的巨大压力。18年到20 年是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 90 00 时期, 胜利的完成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为支持 GP D 翻两番, 、 电力- 石油、 钢铁、 煤炭消费和货运周转总量分别翻j21、 '. 7
一
、
从世界广大殖 民掠夺能源、 原材料 , 倾销其产品完成 的。是以资源 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且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对劳
动力的排挤造成了大量的失业。
二、 信息化为加速工业化进程带来了重大机遇
当前信息化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同时为我国加速工业
回顾建 国以来我 国工业化基本上走的也是一条资源驱动 的 化进程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l 在2 道路 。 0 2 世纪5 年代我国集 中力量进行了燃料 、 0 动力 、 机械 、 、 世纪初期发展 中国家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军工 就必须 以信息化带 有色金属和化学工业等资源消耗大的重工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 , 动工业化, 这既是时代 的要求, 也是发 中国家现实 国情决定的。世 我国不断进行工业结构调整 ,九五” “ 也提出经济体制 与增长方式 界经济正在呈现全球化 、 市场化 、 一体 化 、 网络化 、 和信息化的趋 的两个转变 , 工业保持 了持续高速度的增长 , 但是仍然没有从根 势。这种趋势的主导因素和形成基础在于信息化。因为经济全球 本上走出粗放型增长的道路 。 化、 市场化 、一体化和网络化的形成需要先进的高速度 、 、 大容量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共享性表现为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有多人占有五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来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信息产业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波动微波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上,习近平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①。
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之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坦荡之路,它是经过万千磨难,流血牺牲,千淘万漉才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
1.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之路,可以以新中国的成立为时间点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
自鸦片战争始,中国工业化问题实际上是与中国的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成为当时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
而没有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前提条件,工业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有待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在全中国境内的实现”②。
这里,毛泽东明确的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奋斗目标,就要首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要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得以巩固,就要争取在中国实现工业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而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尽磨难,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虽然在旧的社会秩序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这仅是在历史大潮中的被动的一个适应和最低程度的反映,与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相去甚远,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不可能实现和完成工业化而进入现代发达国家的。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具备了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提条件,这片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古老土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征程。
我们可以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工业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49至1978年可视为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1979年至今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阶段。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编辑)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可编辑)《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2?贵州黔东南)17.写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说的深渊。
(2012?四川资阳)34.(14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动力。
酷爱历史的李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后,整理出以下历史图片。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1)图一所示重要历史人物是谁?(1分)指出图二所示伟人在图三所示刊物的发刊词中阐发的核心思想。
(1分)在图一、图二所示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人,简评他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
(4分)康有为(1分);三民主义(三大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1分)。
评价: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它还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促使社会习俗发生变化;但是,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3)略(4)你认为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什么?(1分)中华民族的复兴(意思相近均可,1分)。
?(2012?新疆)1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据此写出图?、图?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图???戊戌变法;图???辛亥革命(2)请任选其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做出评价。
(2分)示例:洋务运动:它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尽管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工业化是欠发达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于安康"十一五"发展中的工业化问题工业化是欠发达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安康“十一五”的发展,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唱响工业化主旋律,走安康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工业化市委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关于安康“十一五”发展的三个重要判断,即是:①“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我市做大做强“药水游”三大产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②我市经济落后的实质是工业落后,加快发展的根本在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③要进一步强化工业意识,创造工业发展环境,加大工业发展力度。
这三个重要判断,基于对安康“十一五”发展的基础条件、历史机遇、困难矛盾和基本走向趋势的客观准确把握,实际上吹响了全面推进安康工业化的进军号角。
但要真正切实有效地推进安康工业化进程,必须首先从认识和理念上解决一个基本层面的问题,即如何看待安康发展中的工业化。
1、工业化不是中国的发明,也不是某些理论家的主观臆造,而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自然历史进程,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发展实践和经验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纵观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大都经历了工业化这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英、法、德、美、日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花费了100到200多年的时间。
东亚和欧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达到了高收入国家水平。
继日本实现工业化之后,“亚洲四小龙”形成了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模式,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我国建国后,几乎靠白手起家,用50年左右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所走过的路程,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化时期),创造了工业化进程的奇迹。
正如《中国发展经济学概论》(何炼成主编,李忠民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一书所指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未经工业化而成为发达的;而落后国家都无一不是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发展中的工业化之路如何走

发展中的工业化之路如何走在当今世界,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工业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抉择。
那么,发展中的工业化之路究竟应该如何走呢?首先,要明确发展工业化的目标和战略。
工业化不能盲目进行,必须有清晰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可能是建立一个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体系;短期目标则可以是提升某个特定产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等。
同时,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
比如,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围绕资源开发和深加工来构建工业体系;对于技术实力较强的地区,可以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技术创新是推动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这就需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
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则要成为创新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
再者,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至关重要。
单一的产业结构往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因此要构建多元化、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一方面,要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人才是工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仅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一线工人,还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专家和创新人才。
因此,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设,培养适应工业化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
一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大批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的工人;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
历史史观举例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 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 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 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 展的主要力量。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典型例析: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 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 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 明成果?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 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 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 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其研究 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 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 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 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 会演进的历史。主要观点包括①在阶级社会里,两大 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 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 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 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②按照这一理论框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 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 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 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③革命史观虽然 是以革命为基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但不能把中 国近代史仅仅看作是一场革命史,更不是“以农民战 争为主线”。
发展中如何实现工业化

发展中如何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和规划。
一个清晰、科学的工业化发展目标和规划是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基础。
这需要对自身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比如,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将资源开发和加工作为工业化的重点;而对于科技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则可以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规划要具有前瞻性,能够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能够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便捷的交通网络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稳定的能源供应能保障工厂的正常运转;高效的通信设施则有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市场拓展。
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大型发电厂和变电站,铺设高速宽带网络等。
技术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和企业都应当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比如,我国的高铁技术就是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领先水平。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通过产业集群,企业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分工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例如,在一些地区形成的汽车产业集群、电子产业集群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工业的发展。
注重环境保护也是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工业的发展。
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和监管,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比如,建设污水处理厂、废气处理设施等,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中考历史 知识专题探究二 中外近代化探索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俄国面临着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材料中“三个原则”产生的积极影响。 问题: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发展,使国家出现经济危机。积极影响:为 农奴获得解放提供了可能,缓解了俄国国内阶级矛盾。
(2)材料二中的“殖产兴业政策”是哪次改革中提出来的?根据材料二, 指出日本能够实行诸多筹集资金途径的原因,并概括“殖产兴业”对日 本的作用。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原因:政府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作用:促进了日 本经济发展,使日本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统的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解体,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 ①经济近代化:由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②政治近代化: 含义 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③思想的近代化:学 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和政治制度
经济工 洋务运动——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洋务派以“自强”“求 主要 业化 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筹 内容 (经济 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
(3)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支撑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 略者的斗争。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 的成功。
角度二:原因类 2.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国封建势力的腐朽。 (2)西方列强的入侵。 (3)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他们”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他们”的活动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 教的统治地位,使人民受到科学与民主的洗礼,对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 传和铺垫作用;思想解放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
自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类型的道路:一是资本主义工业化,二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途径。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毛泽东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为改变上述状况,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方针政策?又是怎样实施的?
(4)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了怎样的失误?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的国民经济年增长率超过10%,经济发展速度名列世界前茅。
到80年代,它们的经济发展增长率仍然一直保持近9%,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并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5)新加坡、韩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6)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折射。
请依据相关知识回答1——4题
1、“舍生取义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的这两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打通丝绸之路B、义净浮海到天竺研究佛学
C、高僧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2、明末思想家李贽指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他主要反对
A、封建君主的文化高压政策B、封建统治者的闭关政策
C、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理学D、形神分离的佛教观点
3、一部“满是辛酸泪”的巨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该著作的思想核心是
A、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B、揭露科举制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
C、赞美英雄好汉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D、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4、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适于生存。
”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
C、社会进化论观点D、“师夷制夷”主张
民族问题与国家统一紧密相连。
据此回答5——8题
5、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南方的管辖,其中在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的皇帝是
A、秦始皇B、秦二世C、汉高祖D、汉武帝
6、唐朝至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能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有①唐太宗时北方各族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②吐蕃与唐朝会盟,表示“患难相恤,暴掠不作”③元朝建立僧官制度,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支持中央政府④清朝漠
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谱写多民族国家光辉篇章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7、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经济,促进边疆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央设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其中最早设立的省级自治区是
A、内蒙古B、新疆C、广西D、西藏
8、下列事件与民族问题相关的是
①美国南北战争②慕尼黑阴谋③两伊战争④苏联解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中法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两国的历史发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据此回答9——12题
9、法国大革命
①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④由于反法联盟的干涉而失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国民革命运动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被称为“大革命运动”的相同依据是
A、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B、对本国和周边国家产生广泛影响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彻底摧毁了本国封建主义
11、中法建交的1964年
A、法国已经是欧共体的成员国B、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千人大会
C、中国成功研制结晶牛胰岛素D、中国国民经济已经逐步恢复和发展
12、中法两国历史与现实的相同点不包括
A、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两次封建帝制复辟B、都是联合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都遭到过邻国的法西斯侵略D、都反对美国在冷战后建立“单级世界”
高三周周考答题纸历史部分
37、
(1)概括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途径。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取得了哪些成就?
(3)、为改变上述状况,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方针政策?又是怎样实施的?
(4)、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了怎样的失误?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加坡、韩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6)、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考号班级姓名分数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