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朝圣
大师作品分析——朗香教堂

朗光 香与 影 教的 梦 堂幻
教 堂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的创作 风格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 秘主义。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 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几立在群山环 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 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 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人们赞赏与否,都得承 认勒.柯布西耶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 —— 分析
来设计这座建筑运用抽象的特征来表达对“个性”和“象征”的追求。乍看之 下人们无法识别它究竟是何建筑,因为它的形体着实难以形容。在宗教徒看来, 教堂是人与上帝对话之处,故设计师将教堂作一个听觉器官似的东西,以便上帝 能听到教徒的祈祷。可见,此教堂本身即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柯布西耶还在教 堂的各部分运用了许多特殊的象征手法,如向上翻起的大屋顶象征指向苍天;沉 闭的房屋暗示它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墙体倾斜,大小形状各异的窗洞,室内光 线暗淡神秘,墙面弯曲、屋顶下垂等,都易使精神上本不稳定的宗教失去衡量大 小、方向、及水平竖直标准,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宗教信仰。 在创作朗香时,动笔之前勒氏便试图深入了解天主教的仪式及活动,深 讨关于宗教艺术的方方面面,查阅各种信息。之后他去现场 看查,并在山头上 画了些简单速写,那时他便已有想法,他说他要把朗香搞成一个“视觉领域的听 觉器件”,这可以说是勒氏设计朗香的一个别开生面的巧妙立意。
细节
勒·柯布西耶
勒· 柯布西耶于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 瑞士小镇 Chaux- des-Fonds,查尔 斯· 艾都阿德· 吉纳瑞特 (Charles· Edouard Jeanneret)是他出生 时的姓名。 1920年,在他还是一名艺 术家的初期,他就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即 将从事建筑而非严肃的艺术,因此,他 更名为勒· 柯布西耶。尽管他从未接受 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过 很多专家的影响。最初影响他的是著名 的建筑大师奥古斯特· 贝瑞(Auguste Perret),并教会他如何使用钢筋混凝 土。 1910年,他又受到与他一起工作 的建筑大师彼得· 贝伦斯(Peter Behrens)的影响。然而,对他最大的 影响来自他经常的旅行,同时他还从所 从事的立体油画和着色等工作中得到相 当多的启示。
设计与文化——杉浦康平

设计与⽂化——杉浦康平杉浦康平,平⾯设计⼤师、书籍设计家、教育家、神户艺术⼯科⼤学教授。
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并多次策划构成有关亚洲⽂化的展览会、⾳乐会和书籍设计,以其独特的⽅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对新⼀代创作者影响甚⼤。
被誉为⽇本设计界的巨⼈,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的建筑师。
主要著作主要著作有:《来⾃维加阿尔的报道》、《亚洲的宇宙观》、《曼陀罗的世界》、《眼球中的曼陀罗》、《⽤⽴体看星星》、《⽇本形、亚洲形》、《⽂字的宇宙》、《⽂字的节⽇》、《圆相的艺术⼯学》,1996年NHK电视台教育节⽬播放的《形状诞⽣》是综合了杉浦先⽣的创作原理⽽编成的,1997年出版发⾏。
《视觉传达》(讲谈社)《亚洲的宇宙+曼荼罗》(讲谈社)《变幻的众神=亚洲的假⾯具》(⽇本放送出版协会)《⽂字的宇宙》(写研)《⽴体看星星》(福星馆书店)《亚洲的宇宙观》(讲谈社)《花与壶、丰穰与再⽣的宇宙轴》(私家版)《花宇宙=⽣命树》(NHK事业)《⽂字的祝祭》(写研)《⽇本的造型.亚洲的造型》(三省堂)《造型诞⽣》(NHK出版)等《吞下宇宙》(讲谈社)《叩响宇宙》(⼯作社)《亚洲之书·⽂字·设计》(Trans Art)《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Trans Art)杉浦康平书籍设计作品简析杉浦康平的书籍装帧设计⼀直⾛在世界的前沿,在⽇本他被誉为平⾯设计界的巨⼈,现代书籍艺术设计的先⾏者。
[3]在他现今的所有平⾯设计作品中,⽆⼀例外地体现着他所理解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专业出⽣的他,在对于每本书或每本杂志的设计时,都像是在对⼀个⽴体空间进⾏剖析和设计。
就如他的名⾔“⼀本书不是停滞某⼀凝固时间的静⽌⽣命,⽽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命的元素。
” [4](P.108)在对事物的观察上,他更是极具创意地提出了“五感世界” 注1的理念,指出设计并不是单⼀的视觉问题,⽽是⼈全⾝⼼的感觉的创造活动。
[5]他更是将⾃⼰的⼯作室命名为“Plus Eyes”,即“复眼”。
西泽立卫——没有束缚的飘逸建筑打造者

西泽立卫,1966年生于东京都,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
1987年,妹岛和世离开了工作了6年的伊东丰雄事务所,自立门户。
偶尔回去拜访伊东丰雄的过程中,妹岛和世慢慢认识了新来伊东丰雄事务所的西泽立卫。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初,西泽选择了追随妹岛,并于1995年西泽与妹岛和世共同成立SANAA,1996年完成了两人的第一个作品。
在这之后,他们先后拿下了许多国际大奖,他们的荣誉起点是1998年的日本建筑学会奖,到了2004年两人则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并在2010年两人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除了SANAA 之外,西泽立卫和妹岛和世都有各自独立的工作室,带领着各自进行的项目。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室中能独扛大旗,在合作项目中又能相互配合。
在讨论中,他们一个思维感性飘逸,一个维持理性分析,使得他们的作品建筑在创新之余又不显得过于取巧。
正是这样平等而辩证的合作模式,他们成为了不可代替的黄金组合。
其中,西泽立卫与妹岛和世默契配合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
细致、直观、轻盈、简洁是西泽立卫的建筑设计风格。
他的建筑通常显得异常纯粹、朴实而轻薄。
他的作品多以简约的形态空间的流动感以及与环境巧妙融合为特色,无不体现了西泽立卫在建筑上的实验精神,以及他对另类都会生活模式的兴趣。
——没有束缚的飘逸建筑打造者文/王萱西泽立卫庭院的空间,这也是西泽立卫最喜爱的设计特色。
沿着走廊而建的四个日式庭院清幽静谧,让宾客engawa空间和楼梯设计向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传统住宅建筑致敬俯瞰项目概览大屋顶自然地延续了公园内的有机景观整座美术馆空无一物,既无传世名画,也无新锐精品,每年却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朝圣。
原本灰白的、冰冷的、封闭的水泥空间,在自然的温润下,变得和顺且柔软。
项目概览。
虔诚的朝圣物与岚·设计收藏酒店一期

22在物与岚·设计收藏酒店(Hylla Vin⁃tage Hotel )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业主方、运营方与设计方一直在不断碰撞与推敲,究竟,我们想呈现的是间怎样的酒店?抑或它就是自然生长的,放弃设计的,但却是舒适而质感的。
观堂设计于2018年初承接该项目。
当时,这是一片建到半途停工的纳西仿古建筑群,原计划想走传统的旅游模式。
新业主接手,一切从头来过。
这片土地曾是木氏土司一族的发源地和隐居地,是曾经统治丽江400多年的纳西王族的祖宅地。
我们希望呈现的酒店是精致的、现代的、细心的,但它首先应该是服从环境、融于其中的。
尊重环境,不违背自然,是设计的首要出发点,力求用质朴的语言去表达,不用炫技的方式去呈现,努力尝试放弃设计的设计。
原建筑群的入口,自南往北进入,左右是2栋对称的纳西仿古楼房,入口正中为3个门洞牌坊,一览无余且过于直白。
设计中,调整了进入酒店的动线,在东南方向增设车辆落客区。
客人初到酒店,在此停车下马,服务人员协助卸下行李,三四步缓台阶上到平台,稍做休憩;然后移步换景,经过两三道长廊逐渐安静下来,旅途的疲惫和尘埃慢慢消除,度假的心境开始溢出,充满期待地进入酒店。
正式遇见酒店前,会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悬挂着黑色金属帘。
透过若隐若现的帘子能看见亮着灯光的房屋,那是疗愈室和VIP 室。
走廊尽头是酒店的接待大厅,感应门缓缓打开,玉龙雪山就这样呈现眼前,猝不及防。
而原建筑群在大厅与雪山之间建有2栋楼房,高度刚好将雪山遮挡得严严实实。
为了营造“开门见山”的震撼效果,为了让客人更完美地体验雪山,设计过程中与业主方反复权衡与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拆除了原有的2栋建筑,让空间于自然,力求更纯粹的呈现。
拆除那2栋遮挡视线的房屋后,在原处设计了一片水景,从中庭反观酒店,能在水中望见建筑的倒影,相映成趣。
大厅顶部矩阵排列的灯具装置,其灵感来自茶马古道的马帮铃铛。
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弧度曲线,300盏灯逐一悬挂,远远地与玉龙雪山相呼应,更像一场虔诚的朝圣。
英国景观设计师杰弗里

英国景观设计师杰弗里·杰里科的设计语言作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杰弗里·杰里科(1900—1996)被认为是英国景观设计学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英国景观学会的生命和灵魂(迈克·唐宁)”。
杰里科既受到欧洲古典园林的熏陶,又接受了很多现代主义的思想,擅长运用水景、长步道等设计要素,潜意识和哲学思想在他的设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192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出版到1992年完成美国亚特兰大历史花园(Allanta History Gardens),杰里科的设计生涯几乎跨越70年的时间,完成了100多个项目。
基于对世界园林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杰里科创作了很多经典的设计和著作,是一位严谨又富有创造力、个人风格强烈又颇具人情味的设计大师。
杰弗里·杰里科出生于英国伦敦,1918年来到伦敦的建筑协会学校学习建筑学,在此受到古典设计的熏陶。
1924年,杰里科与其学友谢菲尔德(Jock Shepherd)合作,进行了长达5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研究和测绘工作,并出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当时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著作。
1928—1933年杰里科在建筑协会任教。
1931年杰里科成立景观设计咨询公司,正式开始景观设计生涯。
杰里科的规划设计实践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1927—1960年),主要工程有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和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第2阶段(1960—1980年),此阶段他的设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设计语言和设计哲学。
第3阶段(1980—1996年)杰里科的作品更加成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方案,莎顿庄园(Sutto n Place)、穆迪历史花园(Moody History Garden)和亚特兰大历史花园都完成于此阶段[1]。
1杰里科的设计要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深入了解,给予了杰里科古典园林的丰富营养。
勒科布西耶

计平面。
建 筑 思 想
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 以1929年的萨伏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 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 上;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 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 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 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 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 的象征。
代 表 作 品
朗香教堂,从1950年5月到11月是形成具体方案的第一阶段。现在发现 的最早的一张草图作于1950年6月6日,画有两条向外张开凹曲线,一 条朝南像是接纳信徒,教堂大门即在这一面,另一条朝东,面对在空 场上参加露天仪式的信众。北面和西面两条直线,与曲线围合成教堂 的内部空间。另一幅画在速写本上的草图显示两样东西。一是东立面。 上面有鼓鼓地挑出的屋檐,檐下是露天仪式中唱诗班的位置,右面有 一根柱子,柱子上有神父的讲经台。这个东立面布置得如同露天剧场 的台口。 朗香教堂最重大的宗教活动是一年两次信徒进山朝拜圣母像 的传统活动,人数过万,宗教仪式和中世纪传下来的宗教剧 演出就在东面露天进行。草图只有寥寥数笔,但已给出了教 堂东立面的基本形象。这一幅草图上另画着一个上圆下方的 窗子形象,大概是想到教堂塔顶可能的窗形。此后,其他一 些草图进一步明确教堂的平面形状,北、西两道直墙的端头 分别向内卷进,形成三个半分隔的小祷告室,它们的上部突 出屋顶,成为朗香教堂的三个高塔。有一张草图勾出教堂东、 南两面的透视效果。整个教堂的体形渐渐周全了。然后把初 步方案图送给天主教宗教艺术事务委员会审查。
勒·科布西耶
( )
存 在 着 一 种 新 的 精 神
具使命感的设计师--陈绍华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论和评价陈绍华,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尽管有太多的媒体都曾经采访和报道过他,但是,这个平和练达而任性率真、言谈幽默却又沉着冷静、激情四溢的前西安才子、现在的中国设计大家都是我们难以把握和评论的。
但是作为一个坦诚而率真的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无疑会流露和体现他的思想与品性。
“虽已知天命,仍童心未泯,爱胡思乱想,盼上苍开天,好另辟蹊径。
恶陈规陋习,鄙视功利,与世无争。
喜孤独,亦交挚友,做事求完美。
”这是陈绍华对自己评价中的一部分,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最早的设计作品中《绿,来自您的手》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个为他带来最初荣誉和鲜花的作品是在他人生充满远大理想却又生活充满艰辛的青年时代创作的,其清新柔美、充满朝气的设计无疑是他完美的理想主义与“另辟蹊径”的探索精神的最初体现。
在当时工农兵统治一切的宣传画潮流中开新风气之先河,一时成为各地竟相模仿的对象。
而他真正的设计历程是深圳开始。
在1992年,经过四年探索和积累的陈绍华已经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平面设计师之一,当时他已经创办了很有名气的陈绍华工作室。
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单纯的学术创作和商业利润追求之中,对平面设计的理想信念促使他和当时的先行者王序、王粤飞等人一起发起和举办了后来成为传奇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这个展览后来成为追溯中国平面设计历史的圣火点燃之举。
而陈绍华在展览中携带深厚文化传统却以时代气息呈现的海报作品令所有的海内外观者叹服,为他赢得荣誉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海报以及后来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邮票》都是这个风格的强烈体现,绚烂的色彩、简练而创新的传统图案无不体现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神韵。
是次展览,他成为中国平面设计的杰出代表之一。
之后几年里,深圳的平面设计因为陈绍华和王序、王粤飞、韩家英等许多著名设计师以及嘉美设计公司、国企公司等等势力的推动,设计行业和设计师都欣欣向荣,深圳设计力量颇有和香港分庭抗礼的气象和信心,各地设计师更是频繁朝圣,往返于各地与深圳之间。
伦佐.皮亚诺

外观
• 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 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 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 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 工厂”之称。
整座建筑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 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 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 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除音乐和声 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 中在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 米的巨大空间。它的每一层面积都有 7500平方米,整座建筑上下均衡,占 地1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 重72吨的钢梁构成桁架,由28根圆形 钢管柱支承
奔驰设计中心
皮亚诺成名之作: 蓬皮杜艺术中心 位于巴黎,中心区,距卢 浮宫和巴黎圣母院各约 1000米,拉丁区北侧、 塞纳河右岸
蓬皮杜,法国总统的名字 命名 由伦佐· 皮亚诺和理查 德· 罗杰斯(英国)合作 设计完成 两人都是路易斯· 康的徒 弟
77年建成,当时的皮亚诺和罗杰斯 都是30多岁
两人都是高技派的代表人物,崇尚各 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 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 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 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 物。 皮亚诺善于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 着特殊的敏感
6.碎片大厦
7碎片大厦
每一寸表皮都 是由向内倾斜的玻璃,最后组成 一个玻璃金字塔。他可以反射光 线,改变天空的变化模式。可以 让建筑形式根据天气和季节的不 同而发生改变。
8.瑞士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
“布尔诺火山”商业艺术 中心
赛· 托姆布莱美术馆
热 那 亚 地 铁 站
PadroPio 朝 圣 教 堂
建筑设计思想及风格
• 皮亚诺在做每个设计之前会有很细致的调查和研究相关的资料。 • 在做设计的过程中。他用心灵来猜测入住这个建筑物的各种各样的 人将会接受这个建筑物的心情、期望值,他们能在建筑物里做些什 么?什么样的特征环境将能吸引这些人来做他们愿意做的事?什么 样的设计才能适合于激发他们,并使他们感到舒适,人性化的考虑 每一个空间。 • 他不跟随任何形式或者是理论的潮流。也不局限于个人的风格,坚 持用模型组织成物体的完整尺度的形态来进行模仿,这就为审美判 断和其后的感官策略提供了精确性。 • 对他来说,技术和科学同样重要。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恰恰我们 很多设计师比较欠缺的,也是我们值得去借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是懂生产的人的天下;九十年代物产丰富,是懂销售的人的天下;00年 代商品流通旺盛和财富迅速暴涨,是商业模式创立者和精明的财务者的世界;下一个十年乃至 三十年将是设计师的天下。因为他们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改变或支持了用户行为。在未来的 商业生态发展中,企业中首席开发官Chief Development Officer(CDO)和设计总监这样的 职位将越来越重要,也将主导未来产业的发展。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选择的重要性不在于你的方向,而是选择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所选择的 方向。挫折和迷茫可以压跨一个设计师,也可以让一个设计师更加的坚强,只有诚者立事,天 道方能自成,蹒跚学步,也终成跑者。
我佩服那些选择设计行业的人,设计是非常辛苦的行业,也是 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这也许正是许多人喜欢的原因。它不 是一个能让你发家致富的最佳选择,你可能需要花五年的时间 深化专业的深度,花五年的时间扩展跨专业的广度,然后再花 五年的时间沉淀自己的理论架构和设计思维,然而这三步还需 要你能耐得住事业前路中迷茫的无助、金钱的诱惑、独善其身 的寂寞,以及拼命的用的设计人生铺垫道 路的基石,用内心的强大一笔一画为自己的设计信仰书写历史 的痕迹。也许你永远不会像柳冠中老师成为中国工业设计理论 的带头人,不会像深泽直人用无意识设计影响全世界,但你用 坚忍的追寻设计的梦想,用努力积聚力量,你将成为一个有社 会价值并且受到市场认可的设计“师”。
(二)设计修心
养鱼者在于赏心、静坐者在于正心、远行者在于净心。精心栽培者,修 剪的不单是枝叶,还有修心。而修炼设计技艺的设计师,也不仅是提高手上 工具的运用水平,设计本身是创新的行为,是造物造美的行为,设计师就像 是造物主的使者,行使造物的权力。 追求设计之梦的道路充满荆棘,它需要你具备多种优良素质,才能迎接 各种挑战。走上这条路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与你一同前行,但是,就 如战场冲锋路上,有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在枪雨弹林中离你远去,当你走得更 远时,也许就你一人独秀在寂寞里,你要学会忍耐这种寂寞,并一如既往的 追寻你选择的信仰。
我在不久前参加了郑州一个国家知识产业园的开园仪式,也谛听了多位专家和设 计公司高管的演讲。应放天老师的设计产品与公司孵化的演讲、嘉兰图设计公司 王永才分享设计产业化的教训和体会、浪尖公司的罗成关于设计与模具产业结合 的设计发展、上海木马设计丁伟的设计立县的商业模式、杭州飞鱼设计的余飚的 设计投资。听完后感触颇多,便向当时的演讲嘉宾请教“咨询行业中无论是国际 上的麦肯锡、波士顿、埃森哲,还是国内的北大纵横、新华信、锡恩、深远顾问 等公司,其服务价值都普遍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国际也有像青蛙(frog)IDEO 这样的设计公司。但国内设计公司大部分都陷入了价格竞争当中,设计服务深层 次的东西缺乏传承和延伸发展,目前以这几家为代表的设计公司都去做产业做投 资了,那谁来深度挖掘设计的本质,推进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总结,为后 一辈工业设计师提供完善的选择保障呢?”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该行业的设计师们,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的学习,设计行 业的未来发展也缺乏良性的行业生态平衡,这也正是每一位设计师的机会和挑战, 尽一位中国设计师的职责。正如柳冠中老师说的:“今天我要和年轻的工业设计 后辈们说,我们将来不可能都围绕商业模式,都去做商人,总要有人着眼国家未 来。如果一个民族都看着脚底下,没有人仰望星空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传到我们手里我们不可以只看眼前,只看到权 力只看到金钱,必定要有人看到未来”。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临摹只是画图抄袭,创新需要你有颗开放亢奋的心,随时的去 接纳新鲜的、时尚的信息,并且拥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创新还需要你有一颗包容 的心去接触各行各业、技能特异、性格百怪的人,聆听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思考方 式。工业设计除了创新的精神还需要多元化的整合力,创新能力是你的纵向思维的深度, 整合力就是横向思维的广度,横向思维需要你兼容和储蓄各行业和各工种的知识,不要 认为手绘有多么活里活现,建模有多么神速美观,动画有多么炫丽酷毙,就是设计大师。 设计本质不在这种修饰的外在表现,而是设计本身能实现社会价值、用户价值与企业的 价值,当然在解决本质的问题后,修饰的“美”也是一项展现内在很重要的手段,不过 仅仅是手段而已。 设计既然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就不是作家在深夜写作、歌星在台上高歌,这不是一 个人的舞台,好的设计需要团队的力量来取胜,不要认为一人独秀就可以让你光耀全身, 那些内心只有自己的人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倡导持续创新、合作无间的团队一 起为好作品问世付出努力,当然合作的过程会有质疑、争论、认可,最后达成一致。团 队要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才能做到资源共享,交流协作,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塑造设计的灵魂
设计的社会价值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设计文明与设计伦理,我记得大约在十 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探亲,注意到香港的住宅和商业地产的设计一定会有弱势群体的 使用设计,比如电梯的盲文,老弱的楼梯扶手和轮椅道。往后的这十年里,每到一个 城市都会关注这个问题,比如公交的上车下车、产品的使用人群、特别在高楼按电梯 时关于盲文的问题,很遗憾,没有经统计,初略估算不到10%会有盲文的设计。 社会的物质文明取决于工业文明和设计文明的结合以及精神文明的主导,一个社会 的文明与发达程度,不取决于它的GDP有多高,摩天大厦有多高,而是社会有没有给 予弱势群体生命平等的条件。 设计师是推进物质文明重要的践行者,一个真正有灵魂 的设计师首先是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对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平等对待,设计 不应该只为富人潮人强人美人做设计,应该多关注穷人老人残人疯人,这才是设计师 存在的理由、价值和对物质文明的理解,设计文明除了人群平等的观念还有工业产品 的本身。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表示: “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 要。”面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城市化浪潮,中国如何在传统 和现实之间踩好钢丝?中国应该用怎样的城市化实践,为世界文明 的发展提供答卷?29日,记者对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的 王澍教授进行了专访。农民工“砌石头”里有真正的“中国味道” 记者:当下,很多人忧心“中国的城市模样在被外国人重新塑 造”,还有些人认为中国只能从事“平庸的批量生产”,无法在文 化创意领域和西方竞争。您多年来浸淫于传统国学,没喝过一滴洋 墨水,所有的设计作品也都在中国,最终却获得了世界的肯定,您 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 王澍:现代建筑学来自西方,大批建筑师向西方学习取经,很 多城市大兴土木,到处涌现“高新奇特”的建筑。实际上,中国曾 经有很优秀的建筑营造传统,在皖南山区里,至今还能看到遗存下 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 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而今天,这些传统工艺只在农村尚有 保留。比如农民工“砌石头”,被不少人视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 言。而我认为,这些农民工是传统营造工艺的大师,他们砌出来的 一小段石墙,放在美国都可以称得上是文化遗产。我在设计中国美 术学院象山校区时,大量启用传统的手工建造活动,从各地回收了 600万片旧砖瓦,让农民工展现“砌石头”的精湛手艺。许多国际著 名建筑师看到这样的建筑非常激动,认为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味 道”。
文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 记者:面临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我国的城市建 设中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王澍:作为拥有悠久城建史的中国,其传统营造工 艺历经千年依然具有生命力,这是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 最需要珍惜、挖掘和发扬的地方。传统延承所带来的文 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构成了城市的核心 竞争力。那些简单模仿欧美的城市建设是没有生命的。 但是,现在中国传统营造体系已受到严重破坏。不 少地方城市保护的思路以“是不是文物或名人故居”为 标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 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 化的根基。 比如,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建筑其实是高度理性 的产物。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不少 “土房子”,显示出秦汉以来建筑脉络的延续,就属于 很重要的“城市记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 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 城市的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与“落后”的比较,而 应该是“文化的差异”。城市之竞争力来自于创造“有 差异性文化”的能力。来源人民日报)
现代工业设计在中国起步较晚,国家真正重视工业设计也就近十年的事情,工业设计教 育也是在近五六年初具体系和规模,且中国的工业设计理论体系更是缺乏市场基础,教育 理论体系的完善还需要各界汇智成池,为未来的设计师提供方向的指导和实践的验证。工 业设计从广义上理解,它涉及的专业和行业非常广泛,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机械设计等。狭义上的工业设计一般是 指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的层面上实际也需要很多的跨行业学科的认识和很强的整合能力, 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外观画图层面,这就需要设计师有强烈追求设计深度和跨行业学科广度 的欲望和毅力。 如果设计师想从工业设计领域快速的获得金钱财富,在社会环境普遍对设计价值认可 偏低的情况下,是比较困难的,有许多设计师刚毕业就想设计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在中国 第一批工业设计公司起来之前,也许还有无序竞争的机会,但中国目前除嘉兰图、洛可可、 浪尖、飞鱼、木马等一线的设计公司外,还有许多小有名气的地方性设计公司,即便目前 整个设计行业已经初步得到制造型企业的认可,但设计的价值本身就被低估,具有规模的 设计公司设计价格低廉,陷入了设计画图的工厂作坊式的低价值竞争中,致使设计行业得 不到价值性的发展。低价值的竞争带来的就是低质量的设计,没有了深度思维和深度研究 的好设计,继之市场产品就缺乏核心竞争力,设计师也在这种低层面的竞争业态中生存, 设计公司失去方向,设计师更没有方向。
设计师是一群走在朝圣路上的人
(一)选择设计是选择一种人生的姿态
“建筑界诺奖”得主:向世界表达我们的 文化自信
王澍与他的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于北京时间2月28日揭晓,49岁的中国建筑师 王澍获得了这一被称为“建筑学界诺贝尔奖”的全球建筑领域最高 荣誉。这也是中国建筑师首次问鼎这一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