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国外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英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英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 )2 世 纪 7 一 8 年 代 —— 强 调 军 转 民 技 二 O O 0 术 、开 发军 民两用 技术 、强 调技 术 的扩散作 用
回顾
( )第 二次 世 界 大 战 后 至2 世 纪 7 年代 — — 一 0 O 以 国防研 究为 主 的时代 二 次世 界大 战后 一直 到2 世纪7 年 代 ,英 国主 0 O 要研究力量集中于体现其 国力尊严的原子能工业 、
二是 调整 民 口和军 口科技 投资方 向 ,在政 府投 入 的 研究 与 开 发经 费 中 ,16 年 度 民用投 人 占3.% , 91 62

是 私有化 ,许 多 国立 研究 机构 被卖 给 了对 口
的 民问研 究基 金会 。基金 会 的特点是 经 费来 源 多样
化 ,重视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 , 基金会能够为其 支 持 的研 究机 构提 供 比较 严 的监督 。科研机 构 的 民 营化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管理压力 ,另一方面在一

政 策研 究 ・
英 国政府促进 科技成 果转化 的主要政策 与措施
王 仲 成
( 中国科 学技 术 交流 中心 ,北京 104 ) 005
摘 要 : 国—直 是最具创新 实力的世界 领导型 国家。 英 但其在 工业化完成后, 由于政 府政 篆等诸 多因素, 科 学技 术成果未 能有效地应 用于社会 和经济生产, 致使技 术创新 落后于美国、 日本、 国等发达 国家。然而 德
战后尤其是 从2世 纪9年代开始 , 国历届政府 都十分关注科技 与经 济两者之 间的结合。 O o 英 本文以从 二战 后为起 点, 详细地分析 了 国历届政 府在科技 成果转化 方面的主要 思路和措 施 , 英 其中一个重要 的规律 就 是政 府在技 术创新复杂链 条中的定位 , 到有所为, 做 有所不为。 府的主要作 用是提供在技术转化过 程中 政 所必须的, 而市场机制所无法提供的功能和服 务, 府应发挥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 政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案为促进科技成果在、国家自主创新示区(以下简称“自创区”)转移转化,提高技术源头供给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依据《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设立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树立“四棒接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思维,着力打通“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及功能验证——工业化生产”四个接力环节,重点解决第三棒缺位或接力不足的问题,全力推动一批短中期见效、带动力强的重大科技成果在自创区落地转化。

到2022年,培育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0个,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机构40家,培养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至少100名,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建成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区。

二、建设容(一)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转化平台1.科技成果征集。

开发“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系统”,科易网、科技大市场等省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企业需求、科技项目、科技专家等数据库,积极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征集科技成果,鼓励各类用户在网络系统实名注册,登记科技成果,逐步将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科技资源纳入系统。

2.科技成果筛选。

建设自创区科技创新专家智库,建立科技成果筛选机制,对已征集的科技成果进行分类、评价、筛选,遴选出成熟度高、适于转化、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定期发布优秀科技成果和技术推广目录,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创业者等在区进行投资转化。

3.科技成果交易。

广泛开展创新论坛、科博会、科交会、项目路演等交流对接活动,为成果“提供方”和“需求方”实地对接提供沟通平台。

建立科技成果专业化、市场化定价机制,指导科技成果所有方以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协议出让、股权投资等方式进行技术成果交易。

4.科技成果落地。

将完成交易的科技成果列入跟踪培育对象,对完成实验室研究阶段的项目,引导投资转化方进入自创区孵化器;对完成中试熟化阶段的项目,引导其进入企业加速器或直接落地产业园,培育和扶持科技成果在区就地转化。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办法汇总与借鉴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办法汇总与借鉴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办法汇总与借鉴三、国外科技成果转化办法3.1 各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的做法3.1.1 美国美国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收益都位居世界前列,大学技术向产业界的转移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高新技术出现和快速增长的关键。

依据美国1980年的《拜杜法案》,关于各高校对其开发的科技成果拥有知识产权的规定,美国各高校均自行制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来明确高校与其教师之间就知识产权产生的利益关系,规定知识产权的归属、保护及管理等问题。

这些管理规定作为学校规章,教师进入学校后必须遵守。

美国各高校的管理规定,均对教师所可能产生的创造发明的归属做出了明确细致的界定。

这些规定具有以下特点:(1)职务发明的范围扩大化,只要是利用高校资源或是属于其研究范围内的创造发明其专利权均归学校享有;(2)给予发明人及与发明相关的各主体(即参与具体发明的团队、院系)丰厚的报酬。

斯坦福大学在保证培育人才的质量和科学水平领先地位的前提下,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明确规定大学的科技成果统一由大学的技术转化中心来实施转化工作, 而创造该成果的教职员工随着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可以长期为企业提供顾问价值性的服务, 或者担任独立董事提供价值性的服务, 该服务以一般不超过5年为限。

但是创造该科技成果人员不得到企业里兼任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技术官等有职位的工作, 否则学校将会劝其退出教师的职位。

斯坦福大学技术转化中心创建于1970年,至今已经有累计超过 6000项发明的公布, 其中有超过 2200个发明得到市场的良好反应, 技术转化中心执行了超过2600项发明转化, 当中有接近1 500项转化的发明得到市场的良好认可。

斯坦福大学有很多的著名发明, 从好的方面分析, 转化中心已经产生了将近$ 1 0. 3 亿的累积总转让收入。

其中有超过$ 8 . 9 4 亿留在了斯坦福和发明者,技术转化中心已经为研究激励基金提供了$ 37 00万。

国外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及启示作者:刘国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0期科研成果只有转化成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形成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为了提升本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主要发达国家都采取了诸如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政府为创新成果创造市场需求等多种措施推进,其中许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一、国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一)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市场需求充足的市场需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为了支持本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美国等国家每年都为其提供一定份额的市场需求,以此调动中小企业创新积极性,有效降低政府采购成本。

小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经营、迅速的市场反映,能够对新威胁、新技术、新能力的出现和发展快速做出反应,从而更快速地向市场推出产品;并且,在当前财政紧张条件下,小企业的参与也有利于促进竞争、降低采办成本。

(二)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结成联盟共同研发科研成果要想实现转化前提是该项科技成果具有产业化的潜力,企业作为生产主体,相对科研机构更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需求,但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借助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为其解决技术难题。

为此,部分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结成联盟共同研发。

如德国通过政策引导,推进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结成密切合作的“创新伙伴”,共同制定创新计划,承担相应的创新项目,从而使政界、科技界和经济界实现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搭建企业界和科技界之间的桥梁,推进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一方面促使科研单位积极为企业创新服务,使其保持旺盛的创新热情。

因此,科研机构选择科研项目,首先想到的是必须为将来的产业化服务。

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和开发的整个过程,深入了解这一成果形成过程的设计思路、工程结构和工艺方法等全部细节,也为它的产业化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更有信心发展这一创新产品。

(三)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为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提升科研与产业的合作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要通过简化政府拨款程序、资金拨付向重在科研与产业合作的项目倾斜,出台鼓励科研人员与产业之间合作的新政,并为其提供总额1.27亿澳元资金支持。

论文投稿----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现状

论文投稿----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现状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现状郭强1闫诚2韩晶3裘慧4杨斌5(1.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1;2.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福州350001;3.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北京100026;4.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杭州310016;5.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综述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研究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探讨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现状分析;对策措施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提出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抓手,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主线,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更是成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工作。

1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1.1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现状[1] [2]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多年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始终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我国相继出台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形成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基本框架。

伴随着国家在科研院所改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技术交易市场、创新型企业试点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深入推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局面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应用比例较高,但成果实现产业化比例较低。

2012年全国共登记应用技术成果43234项,其中稳定应用的成果比例达到84.29%;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试用的成果比例分别为7.15%和3.40%;未应用的成果比例为4.92%;另有0.24%的成果应用后停用。

国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相关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国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相关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国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相关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国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相关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邵庆国/河南省开封市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475002 摘要: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相关做法,提出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值得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借鉴的若干方面。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经验借鉴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使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还应看到,在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尤其是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目前的确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既困扰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 左右。

正因为如此,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提升效益就将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重要任务之一。

国外一些国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做法,对我国是否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呢? 一、国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相关做法 1.美国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美国建立了隶属于美国商务部小企业管理局的小企业发展中心(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中小企业信息中心以及多建在大学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小企业发展中心得到政府和各方面高度重视和支持,它被明确为非营利性机构,运行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其他收入。

目前已形成庞大的全国性网络,成为促进美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力量。

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SBIR(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am)支持企业的发展。

项目的具体实施由联邦政府各部委负责,各参与部委要拿出每年研发经费的2.5%作为SBIR 项目经费支持小企业创新研究。

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现状分析

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现状分析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6]戈兴成.共享经济背景下农村物流体系建设[J].物流科技,2018,41(9):82-84.[7]曾倩琳.融合视角下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成长的协同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7(1):51-55.[8]曹 园.共享经济下天津鲜活农产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J].中国储运,2018(9):97-100.[9]许 评,仲伟来,王闻环.镇江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407-6409.[10]明 惠.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村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6):67,103.[11]彭晓辉.我国农村第三方物流网络资源整合路径及运营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82-84.柏宗春,孟 洪,李梦涵,等.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现状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2):302-306.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2.059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现状分析柏宗春1,孟 洪2,李梦涵2,蔡彦虹2(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人事处,江苏南京210014;2.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021) 摘要: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要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笔者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梳理了包括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以色列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模式及经验,总结了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从优化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和熟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完善创新创业、兼职兼薪制度、强化政策落实、加强数据分析和战略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政策建议。

国外国防科技成果推广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国防科技成果推广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专装备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对促进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互动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双向转移,提高新型装备的研制、生产水平,增强现役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促进科技成果向战斗力和保障力转化,推动装备建设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军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国外国防科技成果推广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周 静 曾 昊军民融合战略是随着国家科技、经济、军事的发展需求逐渐提出来的。

相对而言,国外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完善成熟,国家工业基础较为扎实、科技力量雄厚。

为了降低高技术武器的研制风险和开发成本,有效发挥国防高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军民融合的思想,并积极开展先进科技成果的双向转移工作。

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国外国防科技成果推广基本概况与我国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相对应,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一般称为技术转移。

为促进民用先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装备作战能力、促进先进军用技术和成果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这些国家建立了完善的技术转移管理体制,实施了各类技术转移计划,采用了各种技术转移模式,促进各类科技成果的双向转移,取得了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一是采取不同的技术转移管理体制。

从管理责任主体看,世界主要国家技术转移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集中与分散结合型管理体制;第二类是以英国、法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国防部集管型管理体制;第三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协会依托型管理体制。

二是实施多样的技术转移计划。

技术转移计划是世界主要国家国防部对技术转移工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如美国联合能力技术演示、英国卓越之塔倡议等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这些计划都有专门机构负责、有专项经费支持,有效地保证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是应用多种的技术转移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为顺利实施各类技术转移计划,采用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签订专利使用权转让协定、技术转移信息平台推介和技术转移中介组织推介等技术转移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趋势及经验启示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趋势及经验启示
方式 。
2 国 外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的 发 展 趋 势
以及 农 民增 收 致富 的 需要 。 为此 , 鉴 国外农 业 科技 推 广 的 借
先 进 经验 , 一 步 完善 我 国农 业科 技 推 广体 系具 有 重要 的 进 实践 意 义 。
1 国 外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体 系 的 主 要 模 式
11 以政府 部 门为基础 的农 业科 技推 广体 系 . 以政 府部 门 为基 础 的农 业科 技推 广体 系 的机 构 隶属 政
府 农 业部 门 领 导 。 业 部 下属 推 广 局 或推 广 站 ( 心 ) 责 农 中 负
组 织 实施 全 国 的农 业 科技 推 广 工 作 。 各级 地 方政 府 在 农 业
组织 体 系是 当今 农 业科 技 推广 组织 体 系 的主流 阁 政 府 在农 , 业 科技 推 广的职 能将 在 有偿服 务 开展 后被逐 渐 弱化 。 22 政 府财 力支 持是 推 广经 费的 主要 来源 . 世界 上 许 多 国家 通 过 立 法 , 立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事业 和 确
摘 要 总结 了国外农业 科技 推 广体 系的 主要模 式 , 分析 了国外农 业科技 推 广的 发展 趋 势 , 借鉴 国外先 进 经验 的基 础 上 , 出 了进 一 在 提 步加 强和 完善我 国农 业科技 推 广体 系的对策 , 以供 参考 。
关 键 词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体 系 ; 式 ; 展 趋 势 ; 验 启 示 模 发 经 中图分 类号 F2 . 3 43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7 92 1 )105 —2 0 7 5 3 (0 1 0 — 3 6 0
农村 经济 学
现பைடு நூலகம்代农 业科 技

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与借鉴

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与借鉴

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与借鉴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法国、荷兰和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异同,这些国家都有强有力的政府扶持、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和发达的科技与教育。

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思路,就是要确立国家主导的模式体系、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提高产学研结合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水平。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借鉴;国内外比较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之间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诸方面都需要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也是我国农业科技赶超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力量。

因此,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指从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性研究到成果的中试,到市场(生产第一线)的整个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许多学者将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按照世界农业发达国家采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我们可以把这些基本的模式划分为五种类型:首先是美国的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第二是荷兰、法国的合作社为主的社区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第三是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使用的农民协会形式;第四类是以色列等国家的举国体制;第五类是澳大利亚等国使用的混合型体制。

多年来,我国形成了传统的研官学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当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企业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都在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因此,研究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对我国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确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几个主要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比较一般而言,农业科技成果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公益的农业科技成果,这类公益性产品注定这些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不会产生多大效益和利润,因此,没有企业或组织主动承担这些成果的转化,而农户或农场也不愿意花较多的钱用于购买这些产品和技术来改善生产条件,针对这类科技成果需要建立国家级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从农业科研的研发到中试再到转化,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第二类是能够见到效益的品种和技术,如优良种子,获得保护的专利、品种保护权等,针对这类农业科技成果,需要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作后盾,需要强大的现代化企业来运作;第三类是具有公益性特点的市场化产品,这种成果纯粹是由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利用国家提供的科研项目产生,在转化中社会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比如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需要的科技成果都具备这种特点。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内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需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从科技成果的孵化、技术转移、技术服务、产业化等多个环节,具体如下:
1.科技成果的孵化
科技成果的孵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步。

该环节应注重发现、培育和引进优秀的科技成果,从而为后续的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是将科技成果进行有效推广和应用的重要环节。

该环节应注重促进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和转让,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以便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3.技术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第三个环节是技术服务。

该环节应注重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包括技术咨询、技术应用、技术培训等方面,为产业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4.产业化
最后一个环节是产业化,即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

该环节应注重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包括技术加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从而提升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效果。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对于促进科技成果的应
用和推广至关重要,需要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和推进。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既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

在不断改进科技转化体系的基础上,高校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在于促进科技创新、构建产业体系、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

科技成果的转化包括知识产权的评估、技术转让、产品研发、产业化推广等环节。

通过不断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激发科研成果的创造和转化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创新和应用。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构建与瓶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包括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中介机构、技术转移体系、科技服务平台等方面。

其中,科技管理制度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保障,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链接,技术转移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科技服务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涉及多个环节,要想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必须全面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瓶颈和挑战。

其中,科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科技中介平台重复、技术转移平台不稳定、科技服务平台缺乏互动等问题限制了高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因此,要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技术转移、科技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创新科技合作模式,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达成产学研合作共赢。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优化路径1.有序推进科技管理制度建设在科技管理方面,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技管理制度,并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优化和完善制度。

高校可以通过科技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科研工作的协调性和质量,增强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支持。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摘要: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的新形势下,各国为都在努力探索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与途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笔者分别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转化机制;绩效评价Abstract: 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closely linked to the new situation, all countries are explor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virtuous circle, to enh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is researc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Key words: Achie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formation model;Transformation mechanism;Performance evaluation一、引言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进步、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80%,英、法、德等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都达到了50%以上。

国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案例

国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案例

国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国外那些超厉害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案例。

你知道吗,就像苹果公司把他们的创新科技转化成了那人人追捧的iPhone 一样!在德国,有个超牛的例子。

有一家做高端机械制造的公司,
他们研发出了一种超级精密的加工技术,这技术就像是给制造业开了个外挂!原本在其他地方可能只是个理论或者实验室里的宝贝,可在德国,他们迅速就把这技术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

那生产出来的零件,哇,精准得让人惊叹!你说神奇不神奇?
还有美国的硅谷呀,那简直就是科技魔法的诞生地!有那么一家初创公司,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就像给智能世界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他们可没闲着,马上就和各大企业合作,把这算法用在了各种智能设备上。

嘿,这就直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更智能了!这难道不酷吗?
在日本,也有类似的精彩故事。

一家电子企业研究出了一种超级节能的显示技术,这可不得了。

他们立刻把它运用到电视、电脑显示屏等产品中,不仅让产品更省电,画面还更清晰呢!这不就像是给视觉体验来了一次大升级嘛。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啥?说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那可太重要啦!它能让那些神奇的发明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利器呀!咱真该多学学人家,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们身边开花结果,那我们的生活不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了嘛!
观点结论:国外这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案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从中汲取经验,加快我们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9.15•【文号】国发〔2017〕44号•【施行日期】2017.09.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7年9月15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持续产生,推动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并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生态系统。

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成果持续产出,技术市场有序发展,技术交易日趋活跃,但也面临技术转移链条不畅、人才队伍不强、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系统设计,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技术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全面提升科技供给与转移扩散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为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强技术供需对接,优化要素配置,完善政策环境,发挥技术转移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汇报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汇报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汇报近年来,国外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备受关注。

作为国内科技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国外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以便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其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此,我将对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

首先,国外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逐年攀升,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值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国外政府和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国外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较为完善,也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多样化。

国外不仅在技术转让、产业化合作等传统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还在科技金融、科技孵化器等新兴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例如,美国的硅谷地区就是一个集聚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公司的地方,这种集聚效应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国外也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

另外,国外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国外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成果的投入和转化力度。

其次,国外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注重市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此外,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一批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孵化和培育环境。

总的来说,国外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对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的研究和学习,不断改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市场,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技 成果 转化 体 系的 良性运 转
美 国极其 重视对 科 技人 才 的培 养 , 鼓 励 科研 人 员 进行研究工作 , 同时设立各种奖项 , 进 一步激励科 研 人 员 和科技 中介人员 及 机构进 行 科技 成果 转 化 , 还有 对 失败 者宽 容 的鼓励 政策 并继 续 给予 资 金支 持 , 这为 科 技成果 转 化 营造 了 良好 氛 围 。 2 启示 与建 议 基于美 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的成功经验 , 建 议青岛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 以强化 , 努力推动科技 成果 的转 化应 用 。
非营利机构 和小型企业为 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成 果 申请 专 利 , 拥 有 知 识 产权 , 并 通过 技 术 转让 而商 业 化。 ( 2 ) 完 善成 果转 化 收入 分配 制度 , 充 分发挥 科研 人 员的积极性。 像《 联邦技术转移法》 就明确规定 了专利 权的使用费收入归各实验室所有 ; 发 明人有权分享专 利授权许可的收入等。( 3 ) 明确技术转移为联邦政府 的一项 职 责 。《 史 蒂文森 一 怀 德勒技 术 创新法 》 明确 了 政 府 机构 在联邦 实 验室 技术 成果 转化 中的责 任 , 并要 求 各 联 邦 实 验室 成 立 专 门 的技 术 转 移服 务 职 能 机构 负责下属实验室科研及成果转化。( 4 ) 支持企业技术 创新。 美国政府颁布了《 小企业创新发展法》 等支持中 小企 业 技术 创新 的法 律 。 ( 5 ) 鼓励 大 学 、 科研 机构 和企 业 的合作。《 拜杜法案} { 1 2 5 9 1 号总统令》 《 小企业研 发加强法》 等 明确规定促进企业与大学等非营利组织
保驾护航 。 其次美 国的科技 中介机构 能提供非 常专 业 和 全 面 的服 务 , 几 乎 涵盖 了搭 建 信息 平 台 、 风险 投 资、 知识 产权 服务等科 技成果 转化过 程 中的所 有环节 , 保证了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得到专业而有效的服务。 1 _ 3 美 国科技 成 果 转化 的 成功 很 大程 度 上得 益 于完 善 的科技 成果 转化投 资机制 美 国 的科 技成 果 转 化 除 了稳 定 持 续 的 科研 投 入 及各种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为其提供支持 , 风投公 司、 纳斯 达克 市 场和完 善 的金融 服 务体 系 也是 成果 转 化 必不 可少 的资金 来 源 。 1 . 4 高层 次人才培养计划及激励措施保 障了美国科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比较与研究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比较与研究

研究与探讨Academic Research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支持科研院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比较与研究丁 帅1 许 强2(1.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 100081;2.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 100744)概 要:总结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系统地分析其技术转移模式、转化平台搭建和运营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做法及特点,归纳与总结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之处,并探索从政府监督引导、产学研介合作、成立专业机构、注重长远效益等方面给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转化平台;转移模式中图分类号:G301;G311;G321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Summarize the typical cas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practi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echnology transfer mode, trans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summarize its innovatio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explor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 and cooperation,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and focusing on long-term benefits.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transformationplatform; transfer mode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三部曲”。

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

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

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1. 绪论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技术转移作为加快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重视。

在当前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建立健全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追求。

本文将探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方案,旨在提供对我国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支持。

2. 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意义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技术水平、促进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技术转移能够缩短技术创新到实际应用的时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使科技创新成果可以更快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其次,技术转移可以促进技术合作与交流,借助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可以获取来自全球的技术资源,提升国内的技术水平。

最后,技术转移能够加强产学研用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

3. 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技术转移的支持力度。

政策可以包括财税扶持、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措施等方面。

例如,建立技术转移基金,提供财务支持给予企业在技术转移领域的投资和创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回报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转移的积极性。

(2)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国家技术转移工作。

这些机构应具备专业的人才和强大的资源接入能力,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转移服务。

此外,还应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对接和交流。

(3)人才培养加强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培训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对技术转移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出一批熟悉技术与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的技术转移服务。

(4)信息共享搭建全国技术转移信息平台,促进技术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各个转移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信息,方便技术资源的匹配和对接。

此外,还可以建立技术转移数据库,整合各类技术信息,提供全面、准确的技术转移参考。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科技成果越来越丰富,科技成果的转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变为实用性的技术、产品、服务和文化成果并推广应用的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建设就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流程。

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

2. 建立科技成果评估制度,加强对科技成果的评估和预测。

科技成果评估可以帮助科技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科技成果的市场前景,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参考。

3. 加强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

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建设中,应该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的侵权和失窃。

4.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和审核工作。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和审核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应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和审核机制,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5.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应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支持和保障。

通过以上几点的建设,可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经济效益,
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主要的推动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和速度的竞争。

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研究了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体系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

1 立法先行确保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制定科技政策和颁布科技法律,以国家意志干预和促进高新技术的工业应用是一种国际性趋势。

美国最早以宪法形式对科学技术进步作出规定,对世界各国的科技立法起到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美国政府在1790年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促进发明成果的推广应用;1980年通过《技术创新法》,强调采取多方面的经济立法手段加速技术应用;《1980年政府专利政策法》、《1980年专利与商标法修正案》取消国家对同联邦政府订立合同的学术部门和小企业技术发明所有权、允许学术部门和企业制定适合本单位情况的专利转让措施;《联邦技术转移法》进一步为科技创新主体积极推广应用联邦实验室的科技成果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法国在1985年制定了《科学技术振兴法》,规定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是国家的优先项目,重点课题是推动企业的研究发展以及技术革新向中小企业转让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

2 明确政府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定职责
许多国家都专门通过立法成立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

日本早在1961年5月就颁布了《新技术开发事业团法》,规定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团的设立目的在于开发推广科技成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流向企业界。

英国的国家技术集团、法国的国家科研促进会、澳大利亚的国家技术集团等都是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职能部门。

政府职能部门的组成人员也从原来主要是政府科技官员改变为官、产、学、研的人员组合。

美国《技术创新法》要求政府部门推动联邦政府支持的高新技术向地方政府和企业转移,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到联邦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中。

欧盟等国由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转化计划,协调企业界和科技界共同行动,实现成果转化。

对于一般项目和领域,政府给予税收减免,对于重点发展的特殊领域则直接给予扶持。

3 建立健全鼓励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制度
单纯地增加科技投入,并不必然能增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即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以较少的科技投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一方面是得益于日本通产省资助的产业合作,另一方面是20世纪70年代起制定的《联合研究制度》、《研究交流促进法》等为科技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美国1984年通过《国家研究法案》放宽了反托拉斯法对相互竞争企业建立合作研究与开发风险机构的约束;1986年颁布“联邦技术转移法案”,授权联邦科研机构与州政府及企业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不仅鼓励国内各层次科研力量的合作,还鼓励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

法国1999年正式颁布施行《技术创新和科研法》,旨在加强科技界与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发展公共科研部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该法还为科技人员自由流动提供保障,允许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工作。

4 依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西方发达国家强调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重视科技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

利用产业政策法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政策有时直接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法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在日本的产业政策法中,值得注意的是各种产业振兴法和促进法。

从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先后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法》、《电子工业振兴法》、《飞机工业振兴法》等产业政策法,体现了国家对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合理引导、宏观调控和各种优惠政策,使相关领域成熟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应用。

美国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避免科技与经济、企业实际需要相互脱节,根据《技术创新法》设立了联邦技术利用中心,收集企业需要的科技情报,提供给各科研机构或者联邦实验室,要求他们在科研项目开始就制定与企业合作的目标,签订与企业合作的计划,以保证研究开发成果能最终应用到产业部门,使科技创新成果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5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法律保障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介于科研阶段和生产阶段之间且风险较大,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不足。

所以,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求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机制成为各国的共识。

美国1950年制定的《国家科学基金法》保证了R&D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1988年制定的《贸易和竞争法》鼓励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同实施“先进技术计划”,为企业或者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体提供启动资金,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工作。

英国政府于1981年制定了《贷款投资担保计划》,规定私人银行机构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总金额的80%由政府担保。

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团对持有先进技术,但风险较大和难于产业化的项目提供5年期的无息贷款,成功者偿还,失败者可以不偿还。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利润高等特点,决定了其资金需求难以从常规的商业渠道获得,经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是为高科技风险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美国分别于1978年、1981年颁布《收入法》和《经济恢复税法》,规定风险投资额的60%免征税,其余40%减半征税,并将风险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从49%调低至20%;法国1985年颁布的一项法案中规定,风险投资公司免税数额最多可达到收益的1/3;新加坡政府则规定,风险投资在最初的5~10年内完全免税。

此外,许多国家建立起了高技术风险投资机制以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如美国有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过风险投资的资助。

6 实行税收优惠法律制度
对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税收优惠是各国政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法律手段之一。

各国的税收优惠一般以间接优惠的形式为主,同时辅之以直接优惠。

直接优惠主要有减免所得税、采用低税率等。

美国从1962年起,对公司投资的新设备在正式交付使用后给予税收减免,对公司应用新技术设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日本实行“个人研究奖金免税制度”和“技术出口所得特别减税制度”。

间接优惠通常包括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税转贷等。

如美国对开发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实行快速折旧,折旧年限率3年,为所有设备中折旧年限最短的;俄罗斯的《税务法典》对科研机构实行税转贷制度,即根据俄罗斯财政部的规定允许科研机构将利润税转为贷款,也可根据俄罗斯各联邦主体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将部分地方税收转为贷款,但是科研机构必须在进行科学研究或者试验设计工作,以及进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创新活动时才能享受税转贷。

7 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市场化运作与企业化经营
美国对进入小企业创新研究的项目到第三阶段企业不再给予任何资助,企业自找风险投资及其他私人资金来源。

芬兰科学园也全部实行公司运作机制。

不少国家的政府还规定,企业的项目必须寻找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伙伴才能得到资助,而大学、研究所的项目也必须有企业作为伙伴才能得到支持。

这种重视产学研结合的资助机制,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8 把中小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生力军
美国是把小企业发展作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力量,通过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本为加速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如设立了创造性技术研究开发辅助金制度,从资金上支持中小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同时对研究开发型中小企业实施特别的税赋政策,减免法人税和所得税,企业因技术开发造成亏损,可转移到下一年度结算等等;芬兰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大多是考虑如何是使中小企业更多受益,大企业通过与政府资助的大学和研究所合作,通过与富有创新力的中小企业合作或进行战略性兼并,能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实力。

9 扶持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服务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通过加工、整理、传播知识和信息,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建立起紧密联系,连结了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和市场,为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性服务。

欧美国家政府都积极扶持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从经营主体上看,主要有政府、公共和私人三个层面,分别面向不同的领域和服务对象,满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实业
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中介需求。

由于科技中介服务整体上还是相对新兴的行业,获利性不大,致使民间私人盈利性中介服务机构不能一下子发展起来。

为此,各国政府都扶持发展了公共科技中介机构,作为国家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基本力量,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美国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既有官方组织又有半官方性质的联盟和协会组织以及民营的私人机构,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小企业发展中心被明确为非盈利性机构,运行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其他收入,形成了庞大的全国性网络,成为促进美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力量,得到政府和各方面高度重视和支持。

德国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政府决策中介机构,能为政府部门提出新兴技术和行业发展方向和前景,对某些重要课题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将科研部门的成果向企业推广转让;另一类是为了将科技部门和大学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向企业推广,即以技术转让为主的中介机构;第三类是纯盈利性中介机构。

注:作者为科技成果纵横杂志社郭晓岩辽宁省科技厅科技统计中心邵武杰沈阳大学姜昕。

《中国科技成果》2007年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