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知识点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围绕着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展开,探讨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一、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始于公元前21世纪,终于公元前16世纪。
夏朝境内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城镇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夏朝政治制度采用宗族制度和“三公九卿”的官制,以贵族来掌权。
夏朝的文学、音乐、舞蹈等文化方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
除此之外,夏朝还出现了健全的社会风气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黄河文明的基础也初步奠定。
二、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在夏朝灭亡后,商朝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之后历时约800年。
商朝在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方面均实现了重大的发展。
商朝采用了中央集权制度,通过设置各级官职来巩固统治。
在经济方面,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强了地方上对农民的剥削,但也出现了青铜文化、农具生产、商业交流等现象。
商朝还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新篇章,如商代的甲骨文、商代青铜器等。
三、西周西周主要由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其间发生了西周中期、晚期、东周三个时期。
西周在经济方面相较于商朝有了显著的进步,开始逐渐形成了以周天子为中心,以诸侯、士和百姓为主要成员的宗法等级制度。
在政治制度方面,西周实施宗法制度来维护统治,周天子主要通过特殊的仪式来巩固皇权。
在文化方面,西周出现了周礼、周易等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四、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始于公元前722年,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的中国被分为七零八落的小国家。
在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百家争鸣,虽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分裂的一段时期,但也是中国哲学、文化、科技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政治制度方面,诸侯相互纷争,采用了外交谋略、争夺资源等手段来竞争。
在经济方面,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方面,有名的诸如《孙子兵法》等一系列兵法、哲学经典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基石。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
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第一章秦汉帝国
- 法家思想:以法律为中心,重视法治,代表人物为李斯。
- 战国时期的变局:列举了战国七雄,并简要介绍了秦国崛起的背景和过程。
- 一统天下的始末:分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和影响,以及秦朝的衰落原因。
第二章希腊罗马的文明
- 古希腊城邦:讲解了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各类政治制度。
- 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以及古希腊的科学成就。
- 古罗马帝国:概述了古罗马帝国的建立、扩张和衰落的历史过程。
- 古罗马法的影响:介绍了古罗马法的特点和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民族大迁徙与北欧海盗
- 民族大迁徙的背景:分析了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包括汉族与契丹族之间的关系。
- 北欧海盗的活动:介绍了北欧海盗对欧洲的影响,包括维京人的扩张和海上掠夺活动。
- 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讲解了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包括封建制度和封建等级。
- 典型封建国家的比较:对比了英法德等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制度。
第四章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的创立:讲解了的创立和基本教义,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介绍了阿拉伯帝国从麦加开始的扩张和征服,以及对所征服地区的统治和文化影响。
- 阿拉伯文化的传播:概述了阿拉伯文化在科学、哲学、医学等领域的繁荣和传播。
以上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详细内容请参阅教材。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必修二的历史课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要想要记牢历史知识,首先知道有哪些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思想文化的繁荣以及秦汉时代的统一与变革。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在这一时期,诸侯国日益强大,中央政权逐渐衰落,形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相继兴起。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繁荣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们要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的过程。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措施,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筑长城等,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统一和变革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要了解汉朝的兴起和发展。
汉高祖刘邦在经过长期的战争和斗争之后,最终建立了汉朝,实现了统一。
在汉朝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汉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科举制度、设立郡县制度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他们的贡献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总结梳理
典例精析
【答案】示例: 论题:科技的进步促进钟表的发展。 阐述: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们的计时工具普遍为日晷,依靠自然现象来作判断。文 艺复兴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钟表的精确度提高,但价格昂贵,钟表并未普及。 随着工业 革命的进行,工业化生产使钟表价格下降,钟表逐渐得到普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利用原子 物理学原理,钟表精确度大大提高。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出现,功能增 多。 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钟表的演变,使钟表得以普及,精确度提高,功能增多。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特点。根据题干信息,“修理过唧筒”的瓦特最终制成了“万能蒸汽机 ”,说明其发明创造源于劳动实践,故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劳动实践,没有体现科学理论,排除B 项;C项错在“取决于”,工厂主的资助是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条件,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劳动实践 ,排除;D项错在“各阶层”,题干只涉及瓦特和工厂主,排除。
单元总结梳理
模块 导航
重点知识梳理
01
古代中国农耕经发展的特点、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02
典例解析
典例精析
例1 [全国Ⅰ2020·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 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 形成,主要是因为( B )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典例精析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高收入国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减少是因为高收 入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是对农业的忽视,故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最高,其次是工业,农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少,没有实现各产业均衡发展,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 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没有实现平衡发展,如高收入国家农业 比重太低,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 都是农业和工业的比例减少,服务业的比例增加,表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故D项正确。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含义:又叫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影响。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①核心特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②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结合。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内容和影响。
(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
(2)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内容①中央官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②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③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④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影响①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影响后世。
②消极: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5.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分工及其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必修二的历史要怎么学才有效呢?其实必修二的历史知识是需要串连起来记忆的,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都是比较密切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新航路的开辟(航路、影响)(1)1405-1433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2)1487-1488葡萄牙迪亚士,非洲好望角(3)1492意大利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发现美洲新大陆(4)1497-1498葡萄牙达伽马从欧洲到印度(5)1519-1522葡萄牙麦哲伦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第一次环球航行二、荷兰、英国的殖民活动(1)荷兰的殖民扩张:①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②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2)英国的殖民活动(日不落帝国):①手段: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黑奴贸易②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③影响: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1)通过贸易和掠夺,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活动中,美洲的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跨大西洋黑奴贸易开始。
(4)欧洲人用美洲的金银购买亚洲的商品,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
四、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①棉纺织业: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织机②冶金业:焦煤炼铁法;采矿业:蒸汽抽水机、安全灯③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碎石路、铁路、汽轮④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①标志: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技术、化学材料、炼钢技术②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③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④交通运输:内燃机、汽车、飞机⑤化学领域: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油漆⑥动力:电的发明和使用⑦影响: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五、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开始形成: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2)初步形成: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4)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5)影响: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拉美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_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真题演练
1.(2017·11月浙江选考)《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 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 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这反映了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
√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
1234 56
D.②③④
解析 答案
5.(2016·4月浙江选考)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 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 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 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选修3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
重点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实质是以
一个阴 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
谋 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法
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两个集
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四大盟国:中国、美国、英国、苏联 (2)四大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 洋战场、北非战场 (3)四个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 四个 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四 (4)四个重要文件:《大西洋宪章》(1941年,
2.不同点 (1)具体背景: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 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新社会主义国家。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和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都与苏联有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内部也存在 尖锐矛盾,德、意、日打着反对布尔什维主义旗号,英、法、美企图 “祸水东引”而实行绥靖政策,苏联希望“祸水西引”中立自保。 (2)战争目的:一战时交战双方的主要目的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 料产地;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 法西斯制度,并制造一系列暴行。故二战使世界人民面临着生存问题。
高二历史必修二的知识单元总结要点
高二历史必修二的学问单元总结要点历史属于文科性质,那么背书是前提条件,中学历史复习大事年表大家要细致背背,把时间和历史事务依次都记好了,能用故事的方法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既记得快又记得牢。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二的学问单元总结要点,盼望大家能够宠爱!高二历史必修二的学问单元总结要点1秦始皇中国古代精彩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统一六国,完毕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开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格局,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心集权国家的根本疆域。
4、接受一系列稳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开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抗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
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宏大象征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开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开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
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确定。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迷信法家,刑法严酷,滥用民力,这些说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暴君。
正是由于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唐太宗中国古代精彩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心集权。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养精蓄锐政策③法律上:慎用刑法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⑤民族关系上:接受民族同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和限制⑥对外关系上:接受踊跃友好的开放政策和对外来文化接受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中外经济文化沟通。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开展,文化旺盛,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根底,并对世界文明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在历史必修二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是由周朝建立的,通过分封土地给诸侯来建立地方政权。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君主赐予土地给诸侯,而诸侯则向君主效忠和纳贡。
这种封建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了千余年,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形成了一个高度分封的封建体系。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封建制度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和变革。
封建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君主和贵族的神圣私有财产,农民则以耕种土地为生。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水利工程和耕作工具的改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支持。
与此同时,商业经济也在古代中国逐渐发展起来。
商人通过商业贸易和手工制作产品获取利润,商业活动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兴起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潮。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孝道、忠诚和仁爱等伦理道德观念,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建构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道家思想则注重自然和自由的境界,倡导追求内心的平和和身心的自在。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相互对立和交融,为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秦代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秦始皇嬴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中央集权和实现国家的统一。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将土地收归国有,实行郡县制和县官制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他实行标准化的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加强了对经济和文化的统一管理。
秦代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秦汉政权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从高中开始,我们学习历史就要讲究知识的总结,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就要总结单元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主要经营方式: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P10②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③官营手工业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制作工艺水平高,但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 P11④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叶后超过官营占主导)(2)工官和匠户:P11①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叫做工官。
②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
他们在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定期服役。
(3)古代纺织业的发展:P12①新石器时代:萌芽,原料最初麻、葛,出现育蚕和丝织技术②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③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④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工艺,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4)古代冶金业的发展:P13①商周:以青铜器为代表。
西周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代表权力秩序。
②春秋战国:铁器、炼钢、淬火工艺③汉代:用煤炭做燃料,水力鼓风的水排④南北朝:灌钢法⑤北宋:有用煤冶铁的明确记载(5)古代陶瓷业的发展:P15①原始时代:彩陶和黑陶②商中期:原始青瓷③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出土青瓷器④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青邢白、景德镇和大邑白瓷、唐三彩釉下彩绘⑤清代:粉彩瓷器⑥唐宋以来:多名窑、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高中历史必修二必备单元知识一、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单元主题概述本单元主要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包括不同朝代的更迭、重要事件的发生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关键知识点1.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建立-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
- 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 汉朝的兴衰- 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 王莽篡汉与东汉的建立。
- 汉朝的衰落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3.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变革-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
- 唐朝的开疆拓土与贞观之治。
- 唐朝的文化繁荣,如唐诗的兴盛。
4. 宋元明清的变迁- 宋朝的商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 元朝的民族融合与对外交流。
- 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与西方列强的冲击。
5. 近代中国的挑战与应对-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尝试。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与土地革命。
-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三、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 汉武帝:汉朝的杰出皇帝,开疆拓土,推动了汉朝的繁荣。
- 唐太宗:唐朝的开国皇帝之一,贞观之治的缔造者。
- 孙中山:近代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历史事件的影响- 统一与分裂的循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各朝代的文化成就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反抗。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五、历史教训与启示- 统一与稳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 开放包容促进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 改革创新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
- 民族独立与自强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2篇)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____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二 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
1. ( 2012年福建文综, 21) 如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 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 其中包括( )
A. 奴隶贸易的兴起 B.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 内燃机的应用 D. 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 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1841年至 1870年英国部 分经济数据的变化。这时英国已率先完成工业革 命, 成为世界工厂, 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而奴隶贸易 兴起于新航路开辟后, 内燃机和垄断组织出现于 19 世纪末, 皆不在此范围内, 故 A 、C 、D 三项错误。 答案为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20世 纪初) 电力和内燃机 电力、电器、化学、 石油、汽车、飞机 等工业兴起, 钢铁工 业得以技术改进; 开 始由轻工业转化为 以重工业为主导, 欧 美主要国家实现工 业化
工业 结构
项目 工业 布局 巨 大 影 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8 世纪中期~19 世纪中期) 工厂由分散走向 集中 大机器工业代替 工场手工业; 工 厂制度成为普遍 的生产组织形 式, 中小企业占 多数, 规模小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8 世纪中期~19 世纪中期) 殖 民掠夺 促进资 本原始积累 英 国海外 市场扩 大, 成为最大的殖 民帝国 英 国圈地 运动提 供劳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20世纪 初)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 张, 积累了资金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 张, 扩大了海外市场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 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 纪 70 年代~20 世纪初) 电气时代 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 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 权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 度上放弃自由竞争的 信条
项目 资本 Biblioteka 义 制度 社会 结构 殖民 扩张 世界 市场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知识提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精编知识体系)【单元课程标准】 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2.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3.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一)耕作工具的变化1.材质: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石器工具(1)特点:质地坚硬,更耐用。
(2)时期:1)旧石器时代:打击为主;2)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
(3)工序:选料、打击、磨光、钻孔。
3.青铜工具(1)起源:西亚、北非。
(2)中国的青铜农具1)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出现小件青铜器。
2)特点:青铜农具数量有限。
①原因:a.青铜产量低且珍贵;b.青铜的坚韧度不好。
②作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4.铁器工具(1)出现与传播: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北非和欧洲。
(2)特点: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3)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1)推广及其意义①推广:战国时在农业生产中推广。
②意义:使得人民耕作、拓荒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2)发展:南北朝时出现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5.耕作工具进步的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时 空 坐 标生史产系,拓展:刀耕火种与铁犁牛耕1(1)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刀耕火种(靠天吃饭无作为)、夏商周石器锄耕(开始主动参与)、春秋战国铁力牛耕(利用畜力解放自己)。
(2)例子:三人一牛→二人一牛→一人一牛==>生产力提高,逐渐解放人力。
(3)常见工具1)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石斧、石刀。
2)翻土工具:石耜(sì)、石铲、石锄、骨耜、木耜、蚌铲。
注意点: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导言高中历史必修二课程涵盖了从古至今,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本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学生从宏观上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进程的主要线索,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
在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推动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历史的脉络,更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现实社会,为未来的人生规划和社会发展提供思考和启示。
对于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和解析各个主要的历史阶段和特点。
1. 阐述历史必修二的重要性及其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
历史必修二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阻力,认识到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责任和使命。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历史必修二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必修二,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高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必修二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作为高中历史的核心课程之一,历史必修二的学习是其他历史课程的基础。
它也与语文、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知识支撑。
历史必修二的学习在高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 本文的主旨和目的。
本文的主旨和目的在于对高中历史必修二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本文还将结合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和阐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和学习任务。
通过本文的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可以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学科的内涵和外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学习总结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1)生产力方面: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结果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方面:两者都推动了社会的极大进步,引起阶级关系、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2.不同点
典例分析(2018·天津卷,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
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抓关键: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
第二步:逐项分析
答案 D
题型解读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反映”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体现”多用于结论型选择题。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选择题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概括历史事件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
变式训练
1.(2015·全国Ⅱ卷,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考点】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题点】世界各地间联系的加强
答案 D
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中所述变化,故D项正确。
2.(2015·海南单科,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
1900年达到8 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1年德国统一,到1900年专利授予数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