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育思想探索与实践
钱学森系统工程创新教育思想的实践及启示——纪念钱学森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四十周年
第42卷第1期2019年3月高等教育研究学报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42,No.1Mar.2019收稿日期:2019-01-25作者简介:谭跃进(1958-),男,湖南长沙人。
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工程管理研究。
钱学森系统工程创新教育思想的实践及启示———纪念钱学森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四十周年谭跃进,郭波(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本文结合钱学森创办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专业的实践,对钱学森系统工程创新教育思想进行了案例研究,并探讨了它对当前大学“新时代、新管理”学科建设的启示和认识。
关键词:钱学森;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新管科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74(2019)01-0013-04Practice of Qian Xuesen ’s Innovative Education Thoughts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ts Revelation :Commemoration of 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OrganizationalManagement Technology —Systems Engineering by Qian XuesenTAN Yue-jin ,GUO Bo(Colleg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innovative education thoughts of systems engineering by Qian Xuesen ,who was the founder of the disciplin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i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how these thoughts may shed ligh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discipline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Key words :Qian Xueshen ;system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ew management science2018年9月27日是钱学森在《文汇报》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1]署名文章40周年的纪念日。
身为科学家的教育家钱学森先生——学习
理与工 的结合 .科学 与技术 的结合 。
2 为 了达 成 上 述 培 养 目标 ,他 使 课 .
钱 学 森 先 生 为 学 生 们 解 惑 答疑 。
出一 院士的格局 。此 外 ,在近代 力学系 程 设 置 有 利 于 学 生 打 好 坚 实 而 又 宽 厚 的 的毕业 生中 ,还涌现 了九位将军 ,其中 基础 ,既包含较深厚 的科 学理论方面 的 有少将 ,有 中将 ,他 们大多在 国防科 技 基础 ,也包 含如工程 制图 、材料 力学 、 战线 工作。这样 的结 果 .不能不说 与钱 机械原理 等必要 的工程 设计方面 的基础 生除了在教学 内容和课程设 置上用心 良 学森先 生的培养教育 ,与他的教育 思想 他认 为 ,科学技术 的发展不可避免地 苦 、精心 设计之外 ,非 常重要 的一个 举 和教育 实践有极大 的关系 。这一人 才培 将会是 多学科的相互 交叉与渗透 。如果 措 .就是安排和聘请一流 的、顶尖级的 养 成 绩 的得 来 ,绝 非偶 然 。 基础薄 弱或过于单一 .将 严重影响科技 科 学 家 为学 生们 授 课 。对 于 基础 课 教 学 习、研究和弘 扬钱 学森先生 的教 人员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 力 ,以及根据工 学 .也 是这样。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 , 育思想 与教育实践 ,既具理论意义 ,又 作需要跨 越学科界限 开展 工作的能力 , 钱 学森 先生在全系大会上宣 布任课 教师 对创新型 人才的培养 以及 开创未来 .有 进而将 阻碍 科学的发展 与技术创新 。他 名单 时 ,他 那踌躇满志和兴奋 的神情 。 重大的现实意义 。 曾形象地 比喻 。我们 的知识 结构应 当像 他高 声地说 : 我把科学院 的大炮都 给
张 瑜 , 中 国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教 授 。
立足课程创新,培养创新人才——钱学森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2 9 月 ・ 3影 0 o . 2 上
中 ,对于学校应该 设立哪些 系和专业 ,开 设哪些 课
程 ,甚 至请谁来 开课 ,他都提 出 了 自己的意见 和建 议 。科 大成立后 , 他又积极筹 建力学 和力学丁程 系 , 并 确定该系设立 高速空气 动力学 、 高温同体力学 、 化
学 流体力 学 、 土及 岩石力 学 4 个专业 。他还亲 自给授《 火箭技术导 论》 。我
们 的孩子随着 年龄 的增长 , 知识 的增 加 , 想象力 却在 逐渐减退 , 造性思维 能力 逐渐降低 , 创 这往往缘 于我
们的培养模式 和我们 的课 程难 以让 学生产生思 维的
灵动。
突出发展学 生综合能力 。钱老一直认 为 , 就课程创新 而言 ,笔者认 为学校应从 如下 三个 体 验过程 , “ 科学 创新 的思想 火花 是从不 同领域 的大跨 度联 想 方面着手。 。“ 二 而终 于逻辑思 是创 造性地实施 国家课程 。广大教 师要 在教 激 活的” 科学] 作是源于形象思维 , 。孩子 的兴趣 和潜 能是多种 多样 的, 跨学科 领域 学过程 中创 造性地处 理教材 、有效 开发利 用课程资 维 ”
一
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 。 三是 开发一批结 构合理 、 内容新颖 、 可供学生选 然 而在课程实施 过程 中 ,许 多学生参 与实践 的 激发学 生的奇思妙 想 , 围家 使 机会并不 多 ,教师在教 授新知 的时候往往 忽视学生 择的创新 型精品课 程 , 源、 根据具体情境实施教学 , 挖掘其 中的创新元素 。 创新思维的培养 。究其原 因, 主要是一些教师 以本 为 课 程计划 中预 留的校本课 程成为孩子 自由探究 的土 本, 不能 自觉吸纳最新 的学科领域 知识 , 乏对课程 壤 。 缺 在科 大期 间 ,钱 老十分关 心学生 的业 余科技 活 进行二度开发 的能力 。 亲 当学 让 我们看看钱 老是怎么做 的 。他要求 近代力 学 动 , 自指导力学 系学生火 箭研制小 组的工作 , 加 他非常 系的老师不要按 照 以前 的课 本教 ,要按 力学发展 的 生 自己设 计 、 工小火箭取 得初步 成果之后 , 还为小火 箭的进一 步发展 明确 了方 向 , 他认 为 最新 内容讲 , 把最 现代 的知识传授 给学生。他还果断 高兴 , 这 地根据学情 调整课程计 划。 当他发 现同学们 的数理 学 生搞人 丁降雨 和消除冰雹小火箭 比较好 。后来 , 基 础还不 够扎 实时 ,就选用 了冯 ・ 门和 比奥写 的 个研究 小组 的研究成果 引起 了轰 动 ,连 中央气 象 台 卡 就类似于我们 《 工程 中的数 学方法 》 书作 为一 门课 程 , 外还增 都来订制小火箭 。这个 业余科 技活动 , 一 另 现在课改 中的校本选修 课程和社团活动 。 每个 人都有创 新 的可 能 ,让我们携 手追 寻钱 老 二是认 真开设 好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让学生从 为创新人 才的培养贡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 自身 生活和社会 生活 中发现 问题 ,学 习运用解决 问 的足迹 , ( 作者单位 : 长沙市开福 区教研室 ) 题 的科学方法 ,经历多样化 的实践学 习方式 和实践 补 了高等数学课 。
钱学森教育案例:培养创新精神,成就未来科技
钱学森教育案例:培养创新精神,成就未来科技。
一、钱学森的教育思想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是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
同时,他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认为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此外,他还注重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提倡多语言学习和国际交流。
二、以贡献导向的教学模式钱学森主张以贡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学校应该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进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开展创新研究。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的实际应用,真正地服务社会。
这一教学模式凸显了实用性和社会参与性,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钱学森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采用了多种方法。
1.开展科研竞赛钱学森开展了许多的科研竞赛,鼓励学生参与。
这些科研竞赛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钱学森认为,科研竞赛能够让学生了解各种现代科技的应用,吸收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素质水平。
2.激发学生的兴趣钱学森注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他认为,科学是一门充满创造力的学科,只有对科学充满热爱和热情,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考,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科技文化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秘。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钱学森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自主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积极寻找学习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新探索。
因此,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自学材料和指导,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四、国际化教育钱学森主张国际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国际科技的前沿和发展方向。
他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科技都各具特色,学生应该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技术的交流和融合,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广泛和深刻。
因此,他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和研究合作,让学生了解国际科技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
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钱学森(1911年-2022年),中国著名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的杰出贡献和卓越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和科学教育领域。
本文将对钱学森的精神思想进行汇报,包括他的人生态度、科学精神、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一、人生态度钱学森一辈子坚守着“报效祖国,奉献人民”的信念,他始终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
他在长期的科研和教育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勇于面对难点和挑战。
他曾经说过:“我所追求的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这种事业是无穷尽的,我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事业的追求。
二、科学精神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是他一辈子的追求。
他始终坚持科学精神,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勇于创新和探索。
他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无穷尽的追求,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对未知的一次突破。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科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三、教育理念钱学森向来致力于科学教育的推广和培养优秀的科学人材。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曾经说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实用的人材。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期望。
四、对航天事业的贡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参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并担任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职务。
他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精神思想和科学精神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对社会的影响钱学森的精神思想和科学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追求和奉献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和青年人,激发了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教育理念和培养人材的经验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珍贵的借鉴和启示。
《钱学森》教学案例设计
钱学森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践行科学报国理念,还积极倡 导并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01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钱学森在科研工作中展现出极强的自强不息精神,不断攀登科技高峰,
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关注学生需求
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 心,关注学生的需求 和兴趣。未来教育应 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特 长,为他们提供多样 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
THANKS
实践与创新
钱学森强调实践与创 新的重要性。未来教 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 项目和实践活动,培 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
创新精神。
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 越来越重要。未来教 育应该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引进国外优 质教育资源,提高学 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
化交流能力。
提倡创新教育
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重视跨学科学习
钱学森倡导跨学科学习,认为不同 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与成果
创立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将控制论应用于工程领域,为我国的航天 事业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非常注重团队合作,认为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攻克科技难题。他的
这种合作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
03
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钱学森在科研工作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他的这
种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作者:周哲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03期“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间是大国教育与人才之问,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
这个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思考“钱学森之问”,让我想到了一个企业家的故事:美国有一个厂长叫罗哥,面对日本人的竞争,他的企业状况每况愈下。
罗哥苦苦思索,究竟怎么做,才能提高竞争力。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哥碰到了物理学家钟纳,向他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他绞尽脑汁,用尽办法,甚至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机器人,但仍然没有让自己的企业起死回生。
没想到钟纳提了一个在他看来是违反常规的外行问题:“机器人真的提高了你们的生产力吗?”“当然,使用了机器人后,生产效率平均超过百分之九十,每个零件的平均成本也大幅下降。
”钟纳不以为然,又问:“说实话,你的存货直线上升,对不对?”这话问到了罗哥的痛处。
他知道:虽然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但仓库里积压的存货越来越多。
钟纳的话让罗哥思考:我到底在干什么?办工厂,显然不是为了把仓库填满。
那么是为了什么?——为了销售赚钱,赚钱才是目标。
假如公司不赚钱,那么工厂的各项工作都变得一文不值。
不能赚钱的行动就是没有生产力的行动。
有了这次彻悟之后,罗哥的企业终于起死回生了。
言归正传。
我在这里以这个案例来思考我们的教育问题。
罗哥认识到:假如公司不赚钱,那么工厂的各项工作都变得一文不值。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为社会接受,为国家做出贡献,那么,即使高考录取率再高,这又有什么意义?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变得一文不值。
这个说法可能许多人不能接受,但现实是很残酷的,大到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自己培养出一个诺贝尔获奖者,小到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实。
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
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精神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钱学森的精神思想,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追求卓越1.1 勤奋学习:钱学森一生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1.2 自我要求严格: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追求卓越。
1.3 持之以恒:钱学森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坚持不懈,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和执着。
二、创新精神2.1 不断探索:钱学森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勇于挑战科学难题。
2.2 敢于冒险:他敢于冒险尝试新的思路和方向,不畏失败,勇于创新。
2.3 开拓创新:钱学森提倡开放思维,鼓励团队成员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推动科技创新。
三、团队合作3.1 尊重他人:钱学森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倡导团队合作精神。
3.2 共同目标:他倡导团队成员共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激励团队成员团结合作。
3.3 分工合作:钱学森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实现团队合作的最大效益。
四、勇于担当4.1 敢于负责:钱学森在工作中敢于担当责任,勇于承担风险和挑战。
4.2 勇于创新:他勇于创新,不畏困难,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
4.3 坚持原则:钱学森坚持原则,不为外部压力所动摇,始终保持对事业的忠诚和坚定。
五、永不止步5.1 持续学习:钱学森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5.2 不断创新:他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于现状。
5.3 传承精神:钱学森的精神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不断前行,永不止步。
总结来说,钱学森的精神思想包括追求卓越、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勇于担当和永不止步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学习钱学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作者:盛懿汪长明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9年第10期[摘要]从历史演进逻辑看,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
理论维度上,开创系统工程中国学派,将系统工程由工程系统工程拓展为社会系统工程,并纳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实践维度上,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钱学森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时代价值的具体呈现。
[关键词]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价值[中图分类号] N9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9)10-0043-03钱学森是我国著名战略科学家和思想家。
钱学森不但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也为推广和宣传系统工程、创建系统工程中国学派、提升系统工程理论成果社会化服务功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脱胎于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成功实践与理论总结,并在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指向,为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思想助力,与党中央治国理政强调系统思维、统筹规划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高度契合。
一、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诞生錢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的形成、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开创与改革开放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联。
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萌芽于他旅美期间参与火箭导弹研制,形成于他回国后对系统工程尤其是航天系统工程的探索与实践,成熟于改革开放初期,并在20世纪后期得到继续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伴随着思想解放和“科学的春天”来临,1978年9月27日,退出国防科研领导岗位不久的钱学森和他的学术同仁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广阔的战略视野,结合自身长期从事航天科研一线工作的经历及中国航天的成功实践,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1]一文,以期解决组织管理效率不高、社会生产力低下、国家建设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等制约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方面,还包括他在教学方法和理念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围绕钱学森的教学反思展开讨论,以期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和启示。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钱学森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钱学森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钱学森认为,团队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和推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因此,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钱学森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二、教学方法与实践钱学森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 问题导向教学:钱学森提倡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他常常给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研究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钱学森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他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他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钱学森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他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交流,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他常常组织小组讨论、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钱学森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钱学森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
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引言概述: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钱学森的精神思想,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他的思想精神。
一、追求卓越1.1 钱学森一生追求卓越,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1.2 他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3 他倡导学习和创新,鼓励年轻科技人员勇攀科学高峰。
二、坚持不懈2.1 钱学森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2.2 他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从不退缩,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念。
2.3 他的坚持不懈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创新精神3.1 钱学森倡导创新精神,提倡科学家要不断探索和突破。
3.2 他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推动了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3.3 他的创新精神影响了无数科技工作者,激发了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情和动力。
四、勇于担当4.1 钱学森是一位勇于担当的科学家,他在国家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4.2 他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4.3 他的勇于担当精神激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让他们更加自信和坚定地投身科学事业。
五、服务国家5.1 钱学森始终将服务国家和人民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5.2 他在科研和教育领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3 他的为国家服务的精神感染了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让他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事业。
结语:钱学森的精神思想是中国科技事业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他的思想精神,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钱学森的精神思想,让他的光辉事迹永远闪耀在中国科技史上。
浅论钱学森的道德实践与德育思想
浅论钱学森的道德实践与德育思想2009年10月31日,著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院士不幸逝世。
钱老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老的逝世,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科学界的缺憾。
斯人已逝,其芳仍存。
钱老不仅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有着丰富的思想。
关于钱老思想的研究,学术界已有集大成之作。
作者不揣鄙陋,以井底之见,对钱老的道德实践与德育观念做粗浅探讨,意在发掘钱老优秀思想遗产,勉励今人;亦以此小文对钱老聊表悼念。
一、服务国民的目标观钱学森曾说过:“我自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整整20年。
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
”归国后,钱学森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以身作则,殚精竭虑,努力工作,实现着自己的目标。
他的这种目标观,在教育思想和活动中有明显的体现。
钱学森曾就读办学思想十分先进的北师大附中。
他后来确认1/ 9了北师大附中的教育对他日后的成长有重大影响,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他说:“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也是与中小学老师的教育分不开的!”1947年,钱学森回国完婚后重新回到美国学习工作,但其在美国的老师冯·卡门以及其他同事很快发现,钱学森夫妇并不像许多人那样注意攒钱,看来没有长期居住的打算。
金钱、地位、声誉并不能打动钱学森回国报效的心。
1950年,现为西北交通大学教授的罗时钧当时正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由钱学森指导做博士论文。
罗时钧每周都要去钱学森的办公室答疑。
答疑中,钱学森和他谈起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得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在钱学森的影响和引导下,罗时钧的学业还没结束,就提前回国了。
许多在美国留学或工作的中国人,那时候尽管对新中国了解甚少,但当他们得知在美国有优厚待遇和一定地位的钱学森已经决定回国时,也纷纷表示准备抛弃在这里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服务。
钱学森书信的教育思想研究
钱学森书信的教育思想研究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巨匠,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留下的书信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钱学森的教育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
他认为,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在书信中,他多次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已有的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指出,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权威,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
钱老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他深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
在他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科交叉,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钱学森还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书信中,他强调教育不能脱离实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
他主张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方法上,钱学森提倡启发式教育。
他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认为这样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他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钱学森对教育质量的关注也在他的书信中得以体现。
他认为,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
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钱学森先生是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不可磨灭。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钱学森先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分析。
首先,钱学森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干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上,他时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钱学森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认为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在他的教学中,他时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匡助,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钱学森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他的教学中,他鼓励学生思量、探索和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他时常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钱学森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索和学习知识。
在他的教学中,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觅答案,并鼓励他们独立思量和解决问题。
他时常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思量能力的人材。
综上所述,钱学森先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他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钱学森先生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发扬钱学森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材做出贡献。
张瑜:钱学森先生改变和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
张瑜:钱学森先生改变和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学习,研究,弘扬钱学森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第一届毕业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张瑜在纪念我们敬爱的系主任和恩师,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钱学森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我想主要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为线索,探讨如何学习、研究、弘扬钱学森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问题,并以此缅怀和纪念钱学森先生。
一、引言钱学森先生不仅是一位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教育家。
钱学森先生是发起和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成员之一,是以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先生为主任委员的、科大建校筹备委员会的十位委员之一。
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全科学院办校,研究所与系结合)办校方针的形成中,在担任近代力学系(原名力学和力学工程系)首任系主任并确定近代力学系办学方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而亲自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研制小火箭等开创性的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曾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对全国教育界都很具影响力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基础课”[1],“近代力学的内容和任务”[2]等指导性文章。
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指导下,在郭沫若、钱学森、华罗庚、严济慈等著名科学家的鼎力运筹下,一所以尖端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填补我国科技空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主要目标,实行理工结合的新型大学,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组建成功了。
这堪称世界科学史与教育史中的一个奇迹。
五十余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多方面的骨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钱学森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为例:在中国科大五万多名本科毕业生中,涌现了五十多位中科院和工程院的院士。
这种千人出一院士的比例在我国高校中列名第一,且遥遥领先。
钱学森的教育思想
钱学森的教育思想自2011年9月22日我应邀在中国科大作第一场报告以来,近三年来我已在全国作了201场报告。
题目是:《身为科学家的教育家钱学森》《百人一院士,千人九将军》《钱学森先生引领的成才之路》《钱学森先生改变和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等。
我已经年过七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事情要从3年前说起。
2011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的母校中国科大为此举办了一系列报告会。
我作为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又是当年在钱学森先生指导下从事小火箭研制活动的积极分子,是应邀返校讲座的几位报告人之一。
当时我的讲演稿仅仅为在中国科大作这个场报告而准备的,前后用了8个月的时间。
没有想到,更没有计划过会作第二场或多场报告。
后来有这么多高校和单位约我演讲,是我始料不及的。
这说明钱学森先生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
他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几乎家喻户晓,但作为一位有突出建树的出色教育家,他的思想、实践、付出和成果并不被很多人所知晓。
人们怀着敬意和求知的热情希望了解和学习他这方面的精神与事迹,以获得启迪。
因为讲稿的最后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着重介绍了钱老的高贵品德与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相关感人事迹,这个报告也被很多高校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列入约请计划。
所以,邀我讲座的高校远不但是航空航天方面的院校、理工科院校和一些综合性大学,还包括师范、农林、医科、民族、财经政法、外语以至艺术类院校等。
它还被很多省(市)如山东、山西、湖北、广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共青团委的学校部列为落实团中央发起的“与信仰对话”活动的内容而加以组织。
绝大部分人都是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讲钱学森先生的,而我从教育家的角度向大家介绍钱学森先生,这是因为钱学森先生不但是创办中国科大的主要成员,还亲自担任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实际主持近代力学系的工作8年(1958~1965)以上。
在他主持近代力学系工作期间入学的学生有8届,共一千人。
钱学森教育教案:以科技创新引导未来教育
钱学森教育教案:以科技创新引导未来教育以科技创新引导未来教育钱学森教育教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珍贵物品,它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导师钱学森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思考总结出来的教育教案。
在这份教案中,钱学森将其对于教学的心得和理解,以及对于未来教育的思考,全面地呈现出来。
教案准确地指出了以科技创新引导未来教育的方向,更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份教案。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钱学森的教学法十分独特,他的重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根本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他创新了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计,强调贴近实践、强化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所长,避免了教育的浪费。
此外,钱学森还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媒体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他强调需要加强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价值观的引领钱学森在教育实践中十分注重价值观的引领,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不仅是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正确的价值观灌输到学生的心中,让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他强调教育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出发,鼓励学生培养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自尊和他人尊重,强调创新和协作的意识。
同时,钱学森也鼓励学生要勇于拥抱变化,积极面对挑战,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而这正是以科技创新引导未来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科技创新的引领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是无可置疑的。
在教育教案中,他不仅强调了科技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更表达出了对于科技创新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未来展望。
有关纪念钱学森的社会实践报告_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有关纪念钱学森的社会实践报告_学生社会实践总结一、调研背景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的航天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我们学校决定组织一次以钱学森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研究钱学森的事迹,激励学生们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并进一步深入了解科学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二、实践内容1. 拜访钱学森故居我们首先去了钱学森故居,这是了解钱学森生平的重要途径。
在钱学森故居的陈列馆里,我们看到了他的个人生活照片、工作场景、研究成果以及他的著作。
通过这些展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钱学森先生的艰辛奋斗和科学成就。
在陈列馆的导游的讲解下,我们还了解到了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他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
2. 参观科技展览馆为了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研究成果,我们去了当地的科技展览馆。
在展览馆里,我们看到了众多与航天科技相关的实物模型和展板介绍,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在我们也发现了钱学森在我国航天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通过对展品的观看和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钱学森先生的科学成就和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3. 专题讲座和座谈会为了进一步学习钱学森的思想和科技成果,我们组织了一场专题讲座和座谈会。
在讲座上,我们请来了专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向我们介绍了钱学森的科学贡献和成就,讲述了钱学森对于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影响。
在座谈会上,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分享了对钱学森先生的深刻理解,并思考了如何把钱学森的精神传承下去。
4. 制作纪念品为了将钱学森先生的精神传播出去,我们还制作了一些纪念品。
我们设计了纪念章和纪念明信片,上面印有钱学森的形象和名言。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纪念品的分发,让更多人了解钱学森的事迹,激励更多青年人投身于科学事业。
三、实践收获通过这次纪念钱学森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事业和丰硕成果。
学习钱学森教育创新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钱学森教育创新思想心得体会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著名航天科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亚于他在科技领域的成就。
他提出了不少创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现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了解了钱学森先生的教育创新思想后,我深深地被他那种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所感染,从而产生了以下的心得和体会。
钱学森提倡育人为本钱学森先生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为了单纯地追求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应该是更加全面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培养。
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钱学森看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钱学森注重课程创新钱学森先生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注重课程创新,这也是他教育创新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课程教学应该紧贴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重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他强调课程应该包括更加全面和实用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他还强调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引入新的科技和思想成果,更新现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
钱学森推崇顶尖学府钱学森先生非常推崇顶尖学府,认为好的学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钱学森曾在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等知名的高等学府学习和工作,深受这些学府的教育和熏陶。
他认为,优秀的学府充满了各种机会和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在这样的学府里,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成果,可以结交到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可以参加各种实践和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钱学森强调教育创业钱学森先生非常关注教育创业,在他看来,教育创业是教育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
他认为,教育创业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流动,增加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钱学森实践教案: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科技进步
钱学森实践教案: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科技进步。
钱学森是中国的航天事业之父,也是我国科学界的传奇人物之一。
他在教育上也颇有心得,他提出了以下的思路:教学理论要紧密结合实践,要将教学与生产或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进步,对未来的人生有更深刻的预见。
他本人的实践教案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体现。
1964年9月,钱学森应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王淦昌之邀,来到该校任教。
当时,他面对的是一批在政治运动中落后、学术基础薄弱的新生,情况很严峻。
为提高课程的实效性,钱学森决定召开一次学生科技节,让学生们能够结合科技实践来“走出课堂”。
在科技节上,学生们通过展示他们在机械、电子、化工等领域中所做出的东西,来展现自己的成果。
其中就包括许多在教室里无法体验到的高科技产品,如小型氢氧燃料电池、小型核反应堆、变频器等等。
钱学森亲自参与了科技节的评审,他看到了非常有创意的科技产品,很多甚至在当时的水平之上,这使他深受鼓舞。
除了让学生感受到高科技产物的魅力之外,科技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在该校教育体系中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项目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是在课堂讲解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去自主研究、自主设计,并亲自动手实践。
这是与传统教育方式“书本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完全不同的一种探究方式。
在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们不仅在科技节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而且可以感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深刻理解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汲取新的知识、新的思路。
这也正是钱老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即“紧密结合实践”。
这次科技节的成功并没有让钱学森就此满足,他反而更加坚信这种教育方式的可行性,最终通过推广得以延续。
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案例,成为了我们今天教育创新的好样本。
那么,这个实践教案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有什么启示呢?教育应该与时俱进。
钱学森更早地意识到了科技对社会的重大影响,而他在教育创新中主张的“凡事从实际出发,注重主观实践的创新”也正是符合了我们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美国的名牌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加州理工学院去读研究生是照例许可,不必再经过考试。…但现在
好像变了,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到美国,有的要经过考试,再补课, 才能进美国的研究生班!
以上我从小学教育讲起,一直讲到大学,到研究生,到中年教师们, 描述了一幅令人担心的情景。这是虚构的吗?虽然我但愿错了,可 我放心不下呀!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疑精神 教师要了解学科的历史,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所教学科的前沿进展 教师要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2014-6-6
23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白川英树》清华访谈录
“对不起,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能够 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我能够确信的是,我对
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 2014-6-6 14 碍因素又是什么?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近代教育的落后,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落后
中国的近代教育体制是从西方输入的。钱学森先生不但有 爱国的热情, 也有在美国著名大学学习和任教的经历,对 先进教育理念有切身的体会。
2014-6-6 34
涟波
cm 0.23m / s
m 0.017m
0.23 m/s 是深水中涟波可能出现的最低波速,这时的波长是0.017m ,该极值是重力和表面张力相互制约的结果。波长小于该极值呈现 毛细波的特性,大于该极值呈现重力波的特性,速度均大于0.23 m/s
2014-6-6 35
2014-6-6
选自《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2011
钱学森先生与近代力学系学生座谈教育改革
朱克勤,点滴往事的追忆,见《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清华 大学出版社 2011
2014-6-6 12
2. “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
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
2014-6-6
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2011)
7
1. 钱学森对新中国教育的贡献
2. “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
3.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2014-6-6
8
1. 钱学森对新中国教育的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近代力学系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 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
2014-6-6
9
(1) 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近代力学系
2014-6-6 39
分数维和分形几何
Cantor ternary set
Koch snowflake
Sierpinski triangle
ln2 Ds 0.6309 ln3
ln4 Ds 1.2619 ln3
ln3 Ds 1.5850 ln2
专题报告:物理十大经典实验的启示
科大旧址,现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接见了我们全体获奖的中学 生。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时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件事。 一件事是,华罗庚先生将自己一本数学书的手稿送给了当年数学竞 赛的状元唐守文(他是高三的学生,一等奖的唯一获得者,后来本
科就读于北大数学力学系)。第二件事是,正是那次座谈会,我得
知了著名力学大师钱学森先生在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任系主任,这 促使我下定了进入该系求学的决心。
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
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 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 2014-6-6 13 莱布尼茨《中国近况》
“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李希霍芬(1833 -1905)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 都江堰(约BC25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赵州桥(公元595-605),主拱净跨37.02米,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为 国际土木工程史的第12个里程碑。
屈原 (BC340-BC278)的《天问》是 《楚辞》中的一篇长诗,对天文、 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 了170多个问题。
26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向先贤屈原学习, 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
2014-6-6
2
2014-6-6
3
北京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事迹宣讲团清华大学报告会 (2011) 2014-6-6 4
1987年东京大学的一次讲演 封建私塾: 家有三斗粮, 不当孩子王。
现代教育: 学校承担着继承人类智慧结晶,传
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
私塾和书院未能进化和变革,中国近代教育
体系是从西方输入的。
北京
但是,您知道吗?同是西北地区的沙漠,沙子的颗粒大小却是不 同的。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这些砂粒进行了分选?那就和我们 高一年级的野外考察去走一趟西北,一探究竟吧。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
ln2 Ds 1 ln2
ln4 Ds 2 ln2
ln8 Ds 3 ln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钱学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2014-6-6 17
钱学森之问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
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
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
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
尖帅才的。
钱学森
(人民日报2009.11.5)
2014-6-6
30
2014-6-6
31
2014-6-6
32
Tucker, VA (1969). Wave-making by whirligig beetles (Gyrinidae). 2014-6-6 33 Science 166, 897-899. (豉甲科甲虫)
Lee, A. Segel, Mathematics Applied to Continuum Mechanics,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1977, New York
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年青人的好奇心 2014-6-6 25 便逐渐减退甚至消失。创造力也随之消失 。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 2014-6-6
钱学森教育思想探索与实践
朱克勤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2012.3.20
2014-6-6 1
2003年获清华大学SRT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2003年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 2004年获清华大学博士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05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 2005年获英国皇家学会fellowship 2006年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2007年主讲的“高等流体力学”当选首批研究生精品课 2008年获清华大学SRT优秀指导教师特等奖 2008年获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2008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年获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2010年获清华大学SRT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2010年 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2011年 获北京市高校育人标兵称号 2000-2010年先后九次获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
于大自然非常感兴趣。”
“学生应该富有创造性,他们应该对于任何事情都抱有臵疑的精神
,孩子们应该对于一切事物抱有好奇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2014-6-6
24
兴趣的出发点是好奇心,是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新奇感和兴奋感,是 求知欲的具体表现。 好奇心是人类最优秀的天性之一,是潜在的创造力.在儿童时代,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学龄前儿童提出的问题最多。他 们见到外面的任何一件新鲜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被移植到北方后,由于北方的土壤和气候环境与南方不同,桔树生
长出来的果实都是干瘪的。 在中国,大学和科学院是从西方学习和移植过来的,始于清
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在它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必定受到中国长期
封建社会形成并沿袭的文化背景的影响。长期占据中国书院的四书 不加以注意,完全可能出现“南桔北枳”的现象。
朱克勤,钱学森之问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于1958年,钱学森是十人筹备委员会的成员, 并任近代力学系主任长达20年。
2014-6-6
10
从中学时期起,我就对钱学森先生杰出的学术成就和传奇经 历极为敬仰。1962年,作为北京80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我参加了 北京市数学竞赛。当时著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任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数学系主任。记得在竞赛结束后,华罗庚先生在玉泉路(中国
“老小孩”型的教师才不会培养出“小老头”型的学生
2014-6-6 28
聚精会神
课后讨论
科学大师费曼给学生上课
2014-6-6 29
好奇心的例子
M Prakash, D Qué ré , J W M Bush, Surface tension transport of prey by feeding shorebirds: the capillary ratchet, Science 320 16 May 2008, 931-934
2014-6-6
15
钱学森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关于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