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书信中的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书信中的教育思想
荣正通
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最初来源于他的求学经历,经过了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检验。他晚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研究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心得,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他对教育的论述除见于专著和论文外,更多地散见于讲话、通信和谈话之中。本文着重分析钱学森书信中的教育思想。
大成智慧教育是“全才与专才、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他说培养创新人才要走培养通才的道路,这不是说不重视专业的训练,而是在通才的基础上发展专业。1993年10月7日,他提出了大成智慧硕士的标准:“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这样的人是全才,大约只需一个星期的学习和锻炼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不同的专业。这是全与专的辩证统一。”钱学森很重视专才,对文艺人才的培养有过专门的论述。他认为在小学阶段就该选拔出文艺特长生,送进专门学校接受全面和系统的教育。
钱学森一贯推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曾在信中精辟地指出:“聪明来自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他认为,文艺人不懂点科学技术,科技工作者没有一点文艺修养,就难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都会影响工作。钱学森因此提议北京大学的文科学生应该学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1988年11月15日,他在信中坦言:“我主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员懂点文艺,以避免机械唯物论。你们这些社会科学者、文艺人也要懂得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避免唯心主义。我们要互相学习!”1989年1月25日,钱学森再次指出,人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既不能是死心眼的所谓“科学家”,也不能是没有科学世界观的所谓“艺术家”。科学与文学艺术是相通的。
钱学森始终强调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他认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主张培养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他认为课上听讲和课后练习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解题时的思考能够深化学习。1984年2月13日,钱学森在信中指出:“读书和实践相贯通,才能掌握书中真意。”1993年1月4日和1999年5月6日,他两次在信中批评“重课堂讲解、轻课后练习”的灌输式教学,认为学生做适量的练习可以锻炼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钱学森就是用这样的观点来研究大成智慧教育的。他认为,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名人学者都是全才。第三次产业革命导致科学、技术、社科、文艺的分化,出现了专才。第四次产业革命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以加州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理工结合的大学教育。第五次产业革命后西方出现了兼理、工、社科的博士。中国未来的大成智慧硕士将是全和专的辩证统一。1996
年5月15日,钱学森在信中明确指出:“大成智慧教育是21世纪第五次产业革命的结果。”他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革命联系起来,充分考虑科技发展的水平。
钱学森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创新、严谨、民主的科学精神。他在信中说过,“一方面我们应该让年轻人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尊重科学的严肃性。”“在学术讨论中,应讲学术民主,平等讨论,不分长幼!”钱学森还希望实现高校自主招生、自主教学。1992年10月22日,他在写给国务委员李铁映的信中建议:“高等院校要独立自主地办教育,国家只宏观调控,不直接干预。不规定专业,不规定教学计划,更不规定具体教学内容,由学校自己定。全国可以统一高考,但录取标准由各高等院校自定。”1995年1月4日,钱学森在信中指出,教什么课应由学校自己,通过教授们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决定。现在,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自主招生,部分实现了钱学森的设想。
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深邃而独特,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的大部分内容经过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供稿者:钱学森图书馆荣正通
201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