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漫画学习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
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后河初中熊敏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单元目标:
1.了解多彩多姿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2.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

3.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识记本单元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教师用导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出示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

二、1.小组合作,扫清字词障碍;
读课文,用红笔勾画出字词表中出现的词语,以及自己把握不准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识记词语。

2.按要求出题
出题要求及分值:
给拼音写汉字(多音字、易读错音、涉及拼音规则的字音)(15个/15分)
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15个/15分)
选用(一)(二)中的4-5个词语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10分)
四字短语填空(10个/10分)
3.完成小组成员基础知识互测题,组长组织互判并检查订正改错。

三、作业
课后准备三篇课文的文学常识:作者,作品,写作背景。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课前预习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课前预习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资料一、预习提纲(一)熟读课文中的注释。

(二)完成预习练习题1、生字音lún yuè yùn chuán xǐng yú jǔ yòu论说愠传省逾矩有wǎng dài dān hào罔殆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gōng fú fū dǔ zāi肱夫匹夫笃志哉2、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三)熟读课文(四)分组朗读(女生读1、3、5、7、9章;男生读2、4、6、8、10章),思考、讨论:1、理解本课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找出其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时:按时。

习:温习。

之:代指学习的内容。

亦:也,也是。

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②传不习乎?(第二章)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四章)故:旧的知识。

知:得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得到新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章)而:却,表转折。

则:就。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十二章)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恳切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译: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联系自身实际,将自己最喜欢、受益最深的句子摘抄下来,写下其理由,与同学讨论交流。

①“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的学习、不断实践。

②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③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附预习单)一、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人与动物”主题选编四篇文章。

本单元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

边读边思考,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

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郑振铎的《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小说。

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反省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探究文章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比较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如果顺着作者写作的手法进行教学会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认为这篇文章最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理解文中“我”面对猫的亡失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其二是文本主旨即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为“比较”、“探究”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利用假设的情景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说——《猫》。

文中一共出现几只猫?【设计意图】《猫》是《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

当我们读过《猫》后,在潜意识里会把它当作记叙文或者散文。

这篇文章很多学生会把这篇文章看成散文,所以有必要交代一下文章的文体。

(二)整体感知给文中三只猫取名字,并完成下列表格。

(预习任务)来历性情地位结局1.以投影的形式展现1—2位学生填写的表格。

2.让学生交流猫的名字,以及命名的原因。

【设计意图】运用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总结三只小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梳理“我”及家人对它们的印象、感受,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三)比较探究1.对这三只猫文中“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对前面两只猫和第三只猫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小组讨论】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应该是有难度的,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假如芙蓉鸟事件发生在前面两只猫身上,会怎么样?”进而让学生理解“我”之爱猫,并非爱一切的猫,“我”完全是凭着感情用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 (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 (2)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 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
1.结合海伦· 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
“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深入体会作为盲聋 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 体验海伦· 凯勒的心理感受,从盲聋哑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 的生活世界。
— 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 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 培根
深层探究
1.课文文笔优美,感情饱满,反复阅读 体会能够帮助你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2.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 思。在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解读“再塑”
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 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 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 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 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 “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 “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 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 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 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 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 品奖。
张海迪
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 失去知觉 高位截 瘫…… 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 当代知名作家 翻 译家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 任何一座高峰。 — 荻更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 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接上文)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 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 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 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汉字学习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汉字学习
先学拼音?先学汉字?
汉字之痛与汉字之理:
历史视角下的识字教学
一利马窦《西字奇迹》
金尼阁带罗马字注音的汉字字汇《西儒耳目资》。 《圣经》,20C初十几种方言版。
1892年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切音新字厦腔)》
1900年王照《官话合声字母》
5、新时期文字工作
1980年,《语文现代化》:“方块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 ,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
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
1974年,《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的请求报告》。
1981年,钱伟长,发起成立了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 1982年,胡乔木:“文改工作处于低潮”、“文改会信誉低”、“后继
鲁迅《故事新编· 理水》中所骂的“鸟头先生”是谁? A.胡适 B. 陈西滢 C. 林语堂 D. 顾颉刚
哲人说“老而不死谓之贼。”我不愿意做贼,我这辈子还没偷过 别 人的东西。——沙叶新《沙叶新的鼻子》 (《论语》有“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 賊。”)
1、象形 许慎:“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咩—吠—鸣
歪—看—睡
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 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 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
——人课版第一册《识字二 4》
多吕昌炎双朋羽林品晶众森
——湘教版第四册《语文园地二》
形声字,真好记。 音形义,有联系。 声旁帮着读字音, 形旁帮着表字义。
加、减、换部首的迁移。 亭—停、座—坐、飘—漂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整体象形字

局部象形字

鹿


衬托象形字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苏诘辉p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苏诘辉p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 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 跳了下来吧…… ”
这段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 的情感?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个“也许”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被 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突出了疑问和无可奈何 的语气。也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 的心 理,充满了童趣。
热 爱 自 然
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 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 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 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 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 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 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 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 有用的人才。
捋思路
美丽的
碧绿、紫红 色: 高大、肥胖、 形: 臃肿、轻捷 长吟、低唱、弹琴 声: 又酸又甜 味: 迷人 景物
从 百 百 草 奇妙 草 园 神秘的 由赤练蛇 联想 美女蛇 故事 乐 园 趣 到 (乐园) (扫、露、支、撒、系、牵、 有趣 无 诱人的 捕鸟 看、拉、罩)(详写) 三 活动 穷 味 书 书屋环境: 清雅,感到新鲜 屋 三 教书先生: 方正、质朴、博学、 求知中 屋味 严而可亲可敬、 书 学习内容:脱离实际、单调枯燥 不乏乐趣 读书生活: 有趣、寻找读书外的乐趣
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 春末 的,蝉鸣在________ 盛夏 秋天 才叫; 花是________ ,蟋蟀到______ 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 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3、本段层次井然。比如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 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 的顺序。请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应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画题》教案
【课前热身】题1、观察左边的一则漫画:
1、描述画面内容
悬崖顶上,摆着一张会议桌和一把大交
椅,桌子上方白云朵朵,下方悬崖耸立,一
位领导坐在桌子一方的大交椅上正给属下
开会,围在桌子其他三方的十几个属下由于
没地方可立足,只能用双手攀着桌子边缘吊
在空中,显得很吃力。

为了发扬民主,领导
请属下们踊跃发言:“有不同意见的请举
手?!”
2、说说漫画的寓意:领导干部不民主,搞“一言堂”。

【解题示例】
题2、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①这幅漫画的创作是从哪则熟语获得启发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②它批评了现实中的什么现象?一些地方或部门的环保意识淡
薄,为了追求很小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重要的“环保”问题。

③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论。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评论
字数在40字左右。

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
经济效益,这会因小失大的。

我们应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
经济可持续发展。

题3、观看下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①请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

②你能说出漫画的讽刺意义么?
【当堂训练】
题4、观看右边漫画,回答问题:
(1)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为漫画拟一个能反映作品主题的标题(不
超过6字): 望而却(止)步、 望而生畏、 目瞪口呆、 狮子大开口……
(2)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某些公园景点,任意提高门票价格,仿佛门前的狮子张开血 盆大口,使游客望而却步。

题5、观看右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① 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

这是一幅题为“蒸了一锅馍,费了三堆柴”的漫画。

画面的中间是一个四方锅台,上面放着四个蒸屉,蒸屉上方冒着热气,蒸屉上自上而下写着“发展经济”四个大字。

锅台的灶口里燃烧着两棵树,树干上写 着“环境”二字。

② 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中考回眸】
题6、( 2007年浙江台州中考题)下面是一幅名为《“小祖宗”军训》的漫画,请你评一评它的名字好在
哪里: 这个名字中的“军训”概括了漫画的内容,
“小祖宗”反映了生活中长辈溺爱孩子的普遍现象,具 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附1:请用简明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
学校军训,烈日炎炎,一位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受 苦,费力地为他撑起一把遮阳的大伞,尽力为他送上 一片阴凉,而自己却累得满头大汗。

附2:请你简述这幅漫画的寓意
讽刺生活中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现象。

题7、(2010年河北中考试题)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

(3分)
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

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

(2分)
一本好书能给人有益的知识,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题8、(2009广西南宁中考试题)图文题: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2
我的孙子哟,这么热还军训,别晒坏了!
分,共4分)(1)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

(50字以内) 爸爸和妈妈(一对父母)相对而站,他们高高地举着一根横杆,并不停地催促孩子跳过去,孩子却因无法逾越而无奈地发呆(站在那儿)。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30字以内)
讽刺一些父母不顾孩子的能力(实际)而提出过高的要求。

题9、(2010南宁中考试题)综合题:最近,学校开展“预防灾害,沉着应对”的安全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见右上图)。

(1)[拟写宣传口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形成排比。

(2分)
沉着应对,让花季更美丽;居安思危,让生命更美好;未雨绸缪,让社会更和谐! (或:远离灾害,让家庭更温馨!/周密演练,让校园更安全!)
(2)[漫画评论]这幅漫画的创作是从哪则民间故事获得启发的?它批评了活动中出现的什么现象?请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论。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评论字数40字左右。

(4分)
民间故事:“三个和尚没水喝”。

批评的现象:部分同学认为安全演练与己无关,对安全演练采取消极态度。

评论:漠视安全演练是不对的。

安全工作关乎人命,演练是应对灾难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积极参与,防患于未然。

【课堂迁移】
题10、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

(1)请简要说明画面内容;(不超过30个字)
这是一幅题为“绿色家园”的招贴画,在一片树叶的中间有一
个地球,整个图面像一只眼睛。

(2)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

(不超过30个字).
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

(或:关注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家园。


题11、(2005湖北高考试题)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⑴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

作者是借此
讽刺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

⑵为漫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

大树的爱、爱与碍、如此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