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古人计数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古人计数的方法。
2. 数的概念。
3. 计数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人计数的方法,数的概念。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概念,掌握计数工具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棒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
2. 新课内容: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
介绍计数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计数工具。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计数工具进行计数,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人计数的方法,交流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古人计数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人计数的方法。
2. 数的概念。
3. 计数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有关古人计数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清晰,突出重点知识。
作业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上面的教案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因为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古人计数(第1课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古人计数(第1课时)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古人计数(第1课时)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古人计数。
我们将通过学习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了解和掌握数数的基本技巧。
教材的章节为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3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理解数的顺序,并能够用数来表示物品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并能够用数来表示物品的数量。
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数的顺序,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小物品,如小石头、小木棍等,以及一些画有物品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孩子们带来一些小物品,如小石头、小木棍等,让他们自己数一数,看看有多少个。
2. 讲解数数的方法:我会向孩子们介绍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如用手指、用小石子等,并演示如何用这些方法进行数数。
4. 示例讲解:我会用一些示例题目,如“我有3个小石头,你给我几个小石头,我们就可以一起数数了?”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数的顺序和运用。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数数,并用数来表示出物品的数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数数的方法用手指用小石子2. 数的顺序从1开始,一直数到要求的数3. 用数表示物品的数量物品 + 物品 = 总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用手指或小石子,自己数一数,看看有多少个,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孩子的数数结果,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如果你数了5个小石头,那么答案就是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教学的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用所学的方法去数一数身边的物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让孩子们带来小物品进行数数的实践操作,这对于他们理解数的顺序和运用数来表示物品的数量至关重要。
《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
2.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古人计数法进行计数。
教学重点
1.掌握竖杠计数法的基本规律;
2.能够将古人计数法应用到实际计数问题中。
教学难点
1.辨认单位的不同;
2.熟练掌握古人计数法的基本记数方法。
教学准备
1.竖杠计数法记数卡片;
2.部分小玩具等计数物品。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老师介绍此节课的主题《古人计数》以及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2.利用竖杠计数法记数卡片,让学生数数,并了解顺序和特点。
讲解(15分钟)
1.让学生自己用手摆出1~10的古人计数法;
2.了解各种古人计数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强化古人计数法的基础记法。
练习(15分钟)
1.利用竖杠计数法记数卡片,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数练习;
2.利用数字卡片、积木等进行计数练习。
运用(15分钟)
1.将古人计数法应用到实际计数问题中,例如:用古人计数法计算10个糖果需要几个皮球的数量;
2.让学生思考并且进行计算。
总结(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本来以为学生难以掌握,但是学生们却出乎意料的好奇,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互动等形式,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古人计数法的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让他们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_(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1)一. 教材分析《7.1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进行计数的。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例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数工具——算盘。
学生还将学习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计数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很系统和深入。
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因此,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进行计数的,知道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方法。
2.让学生了解算盘的结构,学会算盘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以及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算盘的使用方法,以及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古代计数工具和算盘,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数方法和使用算盘进行运算的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加深对算盘的认识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和实物,如石子和结绳。
2.准备算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3.设计相关的学习游戏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计数工具,他们是怎样进行计数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古代的计数方法,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并展示算盘的结构和用法。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计数方法和算盘的使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七单元《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教案(1)
《古人计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
2.会用小棒和计数器直观的表示10-20的数,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技术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教法与学法:创设情境与组织操作相结合。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模型,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导入:古时候,有一位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你们想知道牧羊人管理羊群的小妙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环节一:摆一摆,数一数学生解读情境图:牧羊人用石子表示小羊,利用了以前学过的知识—一一对应。
师:今天,我们利用小棒来代替小羊来帮助牧羊人数出他到底饲养了多少只小羊?教师在黑板上摆一只羊,学生就摆一根小棒。
(教师贴小羊,找一位同学上来跟老师一起做)以此类推。
请同学们说一说:(1)一共有多少只羊?(2)明确比10多1的数是11过渡:这样一个一个数,对于有些大的数来说就有些麻烦了,有一个聪明人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环节二:捆一捆,认一认1.(课件出示10根小棒)通过捆小棒明确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师板书10个一,1个十)2.介绍计数器,初步建立数位概念。
教师介绍并演示: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10,让孩子初步了解十进制的“满十进一”。
(教师板贴计数器)教师标出10这个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明确,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3.现在请学生们分别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表示出11(教师巡视指导)(1)11用小棒怎么表示出来的?(1个十和1个一是11,教师贴小棒)(2)找一位同学上前来拨一拨,注意强调先拨十位再拨个位。
(教师板贴计数器)询问:在计数器上的两个珠子都是1,那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十位上的1表示的是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的是1个一)(3)同学们,你们能通过刚刚的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列出数学算式吗?(板书:10+1=11)过渡:看大家表现的真好!老师想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我来说,你来做。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古人是如何计数的,感受数学的发展历程。
2. 通过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算盘计数等。
2. 了解数学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古人是如何计数的,感受数学的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计数方法的特点和用途。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
2. 准备一些实际的计数工具,如算盘、结绳等,以便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人计数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古人是怎么用它们来计数的呢?”2. 新课: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算盘计数等,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计数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计数方法进行计算,例如,用石子计数来计算5+3。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一下我国古代还有哪些其他的计数方法,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会发明这些计数方法?2. 学生分享: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我今天学会了什么,有何收获?2. 同伴评价:你认为他/她今天表现得怎么样?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古人计数的方法是否理解掌握?3.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九、课后作业:1. 调查我国古代的其他计数方法,下节课分享。
2. 练习使用古人计数方法进行计算。
十、教学延伸:1. 开展“数学文化周”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了解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计数的。
2. 使学生能尝试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简单的计数。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能尝试用物品进行简单的计数。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尝试用不同的物品进行计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石头、小木棍等物品。
2. 学生准备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石头、小木棍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古人是如何用这些物品进行计数的。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尝试进行简单的计数。
4. 交流分享: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计数方法,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人计数的方法,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的计数方法,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学生对古人计数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数知识。
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八、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古人计数方法外,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计数。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计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
3. 教师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计数方法,并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教学巩固:1. 教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后观察到的生活中的计数方法。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计数游戏,巩固他们对计数方法的理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一)》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盘的起源、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古代的计数工具。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智慧,同时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启蒙阶段,对于古代的计数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算盘这样的传统工具可能比较好奇,可以利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算盘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算盘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
2.让学生掌握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的起源和发展,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2.难点:算盘的灵活运用,古代计数方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生动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算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算盘。
2.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讲解和演示。
3.准备一些实际的计算题目,用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是怎么计数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算盘。
2.呈现(10分钟)讲解算盘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算盘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算盘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巩固他们对算盘的认识。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算盘谜语和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算盘的认识。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古人计数和现代计数的异同。
3.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古人计数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主要围绕古人计数展开教学,具体内容包括:1.古人计数的概念和方法2.古人计数和现代计数的异同3.实际问题中的古人计数应用2.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与现代计数的异同。
2.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与现代计数的区别。
2.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人计数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古人计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导入(5分钟)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较多的古代计数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人计数的兴趣。
2. 讲授(25分钟)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点强调古人计数的基本特点以及和现代计数的区别。
3. 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古人计数活动。
老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较为复杂的计数问题,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组内竞赛。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4. 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古人计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如:古代商人如何计算货物数量?古代建筑师如何量取土地的大小?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人计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度的评估:包括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能够团队合作、配合老师完成活动等方面。
2.学生表现的评估:包括学生是否理解古人计数的概念和方法、是否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等方面。
3.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于这次课程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本次课程通过讲授、活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了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北师大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结绳计数法在实际中的应特别强调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古人计数的基本概念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课后,我需要布置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将数学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
4.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学难点与重点(北师大版)
1.教学重点
-理解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等,并能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数活动。
-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符号,能够正确进行数数和识数。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人计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数的情况?”比如,数玩具、数水果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计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古人计数》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对古人计数方法的兴趣明显,他们对于结绳计数、刻痕计数这些古老的方法感到新奇。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计数经验,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盘的使用和数码的读写。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计数方法的特色,同时也能够掌握基本的算盘使用技巧和数码读写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计数和算术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算盘的使用和数码的读写可能还很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以及数码的读写规则。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知道算盘的使用和数码的读写规则。
2.能够熟练地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算盘的使用方法。
2.数码的读写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通过练习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算盘,每个学生一把。
2.准备数码卡片,每个学生一张。
3.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者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引入算盘的使用和数码的读写。
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拨动算珠,如何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
同时,讲解数码的读写规则,包括数码的顺序和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
同时,让学生练习数码的读写,包括单个数码的读写和多个数码的读写。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算盘接力赛,看哪组用算盘计算得最快;数码拼图,看谁能够最快地拼出正确的数码。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古人计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古人计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了解五行计数法和十二生肖计数法。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熟练运用五行计数法和十二生肖计数法。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人计数法的特点,难点在于数字与图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特殊的计数方法。
3. 教学内容和过程3.1 教学内容1.古人计数的概念和方法。
2.五行计数法和十二生肖计数法的介绍。
3.示例演练和练习。
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5分钟)教师询问学生古人计数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简单介绍。
3.2.2 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和相应的图形,并请学生猜测古人怎么数。
然后演示用五行计数法和十二生肖计数法如何计数。
3.2.3 示范演练(2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来演示五行计数法和十二生肖计数法的使用。
让学生自己尝试计数,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和比较。
3.2.4 引导练习(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小组内的学生分别使用五行计数法和十二生肖计数法来计数。
然后请一个小组展示和比较,自己找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3.2.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请学生对古人计数法的特点、应用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和反思,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种计数方法。
4. 教学评估4.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发言和表现。
4.2 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古人计数法解决简单计数问题,并要求学生来到班前讲解自己用古人计数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5. 教学反思和改进本次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启发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既能够自主探索、互相学习,又能够在合理的组织下共同完成任务。
但是,由于计数问题的难度不太一致,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跟上进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1)一. 教材分析《7.1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通过认识算筹和算盘,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古代计数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国历史中的发展。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计数方法?这些计数方法有什么好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代的计数方法,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的计数方法,认识算筹和算盘,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国历史中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算筹和算盘,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2.学生能够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算筹、算盘实物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算筹和算盘。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算筹和算盘的来历、使用方法,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算筹和算盘的计数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询问学生:“你们发现算筹和算盘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计数的?”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筹和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算筹和算盘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算筹和算盘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掌握数的顺序,培养学生数感以及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和计数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系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数的顺序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知道数的顺序。
2.培养学生数感以及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数的顺序。
2.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古人计数的图片、数数的动画等。
2.学具:小棒、圆片等。
3.计数顺序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人计数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呢?2. 呈现(10分钟)展示数的顺序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你们能看出数的顺序吗?从1到10,数字是怎么变化的?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小棒或圆片按照数的顺序进行摆放,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问:你们能用小棒或圆片表示出数的顺序吗?4. 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计数顺序表,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问:你们能独立完成计数顺序表吗?遇到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
5. 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提问:你们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吗?比如:我有3个苹果,你给我一些苹果,使得苹果的总数是10个。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人计数的方法,谁能来说说数的顺序是怎么样的?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计数顺序表,并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1~10各数,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的读写并不困难,但是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尤其是理解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把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二、教学目标1.会认、读、写11~20 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认、读、写11~20 各数。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出示情境图)老师动画展示,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生:古人是用石头计数的。
师:对,古人是用石子记录事物的数量。
你能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只羊吗?生:我们可以用小棒代表羊,数一数。
师:注意1根小棒代表1只羊,要一一对应地计数。
(数到10,电脑演示10只,第11只打问号)师:比10多1是多少呢?生:11。
(学生联系生活日常)师:所以图中一共有多少只羊?生:一共有11只羊。
师:你还能继续往下数吗?在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心理,从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出发,来创设“数到10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这样的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数位。
师: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计数器,你知道怎么用吗?师:计数器右边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生: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这里的“个位”和“十位”都是数位。
师:你知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老师启发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器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师:个位有几个珠子?生:3个。
师:个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一,3个珠子表示几个1?生:表示3个一。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让学生理解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人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方法。
2. 学习数的产生,理解数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
难点:理解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石头、小木棍等物品。
2.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石头、小木棍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数的产生。
5. 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古人是如何用其他物品进行计数的。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石头、小木棍等物品,古人还可以用什么进行计数。
七、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古人计数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古人计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试。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改进。
十、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古代文明的计数方法。
2.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现代计数方法与古代计数方法的异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教学目标中,要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认、读、写11~20个各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难点: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视频教学法。
学法:观察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具)等。
教学过程(按时,附板书)创新发展一.激思数数(两种顺序)2微视频(手不够用了,用石头或者树枝来表示)3在古人的人群中,有一位牧羊小姑娘,她每天都要数数她的小羊,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动画三个)4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用石头来记录羊的只数的?(生:出来一只羊就摆一块小石头)评价:你观察的可真仔细。
二.启思牧羊姑娘很快的摆出了这么多石头。
(你能一眼看出来牧羊姑娘有多少只小羊吗?)其实,牧羊小姑娘很聪明,当每摆够十块小石头的时候,就用一块大石头来代替。
(PPT:大石头和剩下的一块小石头一起下来)。
这是一个十,比十多一是11。
2那这么多小石头,你能一眼看出有多少块吗?(强化一个十)我们来用用牧羊姑娘的方法,我们用一块大石头代替十个小石头,再用一块大石头代替十块小石头,现在你能一眼看出这代表多少块小石头吗?(20)这是一个十,这也是一个十,合起来是两个十。
评价:牧羊姑娘的方法真好。
3第二天牧羊姑娘又来数她的小羊了,你们想帮她数一数吗?(想)我们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羊,在桌面上摆一摆,帮她记录羊的只数。
看谁摆的又快又整齐?我想请一位坐姿端正,听讲认真的同学在黑板上摆一摆准备好了吗?(好了)(表扬谁,谁准备好了)牧羊姑娘要开始放羊了!(一只,又来一只,再来一只。
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初步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11~20,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正确地读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数的组成和10以内数与11~20各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初步建立数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数11~20,会读、会写。
2. 了解数的组成,知道10以内数与11~20各数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读、会写11~20各数,知道各数的大小顺序。
难点:了解数的组成,知道10以内数与11~20各数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小棒、课件。
学具:小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初步感知数的概念。
2. 探究与发现(1)引导学生观察小棒,发现10以内数与11~20各数之间的联系。
(2)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3)教师点评,总结规律。
3. 深化理解(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11~20各数。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的组成。
(3)教师点评,强调数的组成。
4. 实践操作(1)分发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数的顺序。
(2)同桌互相交换小棒,检查对方是否按顺序排列。
(3)教师点评,强调数的顺序。
5. 游戏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猜数”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定数量的物品,学生猜出相应的数,猜对者得一分。
(3)评选出游戏得分最高的学生,给予表扬。
6.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的组成、顺序。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受。
(3)教师点评,强调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古人计数2. 课题:认识11~20各数3. 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 数的顺序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6.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完成《古人计数》练习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教案古人计数(1)(精品文档)
古人计数(1)【教学内容】古人计数【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建立数位概念一、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一)数小棒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1)现在是几根小棒?(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三、快速拨数(一)师生互练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二)生生互练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四、对口令.(一)师生互对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二)生生互对五、填、读尺子上的数(一)出示图片:写一写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二)教师提问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六、找一找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七、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古人计数10+1=11 10+9=19 10+10=20【教学反思】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会到数学方面探索乐趣。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活动一:自主学习
仔细观察课本74页主题图
在远古时代,为了记下动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计数或结绳记数。体现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小结:体现了()对应。
活动二:捆小棒
1、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2、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活动四:读尺子上的数比大小
活动五:完成练一练1至5题
拓展训练
当堂达标
独自完成课本7
预习先行
预习课本第77页搭积木中的内容。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活动三:介绍计数器及数位并拨数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古人计数
课题
古人计数
学习目标
1、感受到数学在实践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的产生。
2、了解计算方法的发展。
3、体会到数学方面探索乐趣。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数的发展史。
2、数的产生。
学习资源
小棒、小石子、计数器。
导学流程
活动过程
检查预习
说一说你在主题图中观察到了什么?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
1、感受到数学在实践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