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2. 教学难点: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发现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杂交水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发现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袁隆平先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地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种植过程。
2. 邀请农业科学家或袁隆平先生的同事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科研精神。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感受其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2.学习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袁隆平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其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四)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五)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袁隆平的科普宣传方案。
2.各组展示宣传方案,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作业布置2.学生收集有关杂交水稻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有了深入了解。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袁隆平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之一:袁隆平生平事迹的详细理解对话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开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的吗?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挑战?”2.教学重点之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对话设计:“谁能告诉我,杂交水稻的推广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之一: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对话设计:“我们常说创新是科研的灵魂,那么袁隆平先生在研究杂交水稻时有哪些创新之处呢?”2.教学难点之二:袁隆平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对话设计:“在研究的道路上,袁隆平先生遭遇过很多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教学过程补充:(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教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以杂交水稻之父为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3. 培养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3. 杂交水稻的种植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
难点,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培养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有什么优势?2.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15分钟)。
通过课件、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让学生了解他是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国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3. 学习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是通过人工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具有高产、抗病、抗逆的新品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4. 学习杂交水稻的种植和发展(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杂交水稻的种植和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思考,杂交水稻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未来的农业科技发展方向是什么?5. 案例分析(2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杂交水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对中国农业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让学生了解了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培养了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杂交水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认识。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学习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3.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2. 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视频材料;3. 教材或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杂交水稻吗?谁知道它的创始人是谁?2. 介绍袁隆平院士,引发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兴趣。
二、袁隆平生平介绍(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的出生背景和学业经历;2. 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艰辛历程。
三、杂交水稻的原理(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原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人工杂交,产生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2. 解释杂交水稻的优势:提高产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
四、杂交水稻的技术(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培育技术:人工杂交、种子繁殖、选育优良品种等;2. 引导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和管理要点。
五、袁隆平的贡献(5分钟)1. 总结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提高我国粮食产量、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等;2. 强调袁隆平对我国和世界农业的巨大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对农业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合教材和阅读材料,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
六、杂交水稻的种植与推广(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选择适宜的土地、播种时间、水肥管理等;2. 介绍杂交水稻在我国的推广情况及其对粮食产量的贡献。
七、杂交水稻的现状与挑战(10分钟)1. 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现状: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2. 讨论杂交水稻面临的挑战:病虫害、气候变化、种子质量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他在农业领域的杰出贡献。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兴趣。
1.2 教学重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对杂交水稻的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1.3 教学难点: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对杂交水稻的贡献。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1.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用于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对杂交水稻的贡献。
准备问题讨论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索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袁隆平先生的生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他在农业领域的杰出贡献。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兴趣。
2.2 教学重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
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3 教学难点: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用于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经历。
准备问题讨论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第三章:杂交水稻的发现与研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和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兴趣。
3.2 教学重点:介绍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和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3.3 教学难点:理解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和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和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
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成就。
强调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性和对全球农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二章:袁隆平先生的生平2.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职业发展。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
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包括教育背景和科研工作。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袁隆平先生的了解。
第三章:杂交水稻的发现3.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突破。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释杂交水稻的概念和原理。
讲述袁隆平先生在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突破。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第四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4.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推广情况。
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兴趣。
4.2 教学内容讲述杂交水稻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介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推广情况和全球影响。
4.3 教学方法通过观看纪录片和小组讨论,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第五章:袁隆平先生的影响和遗产5.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在农业领域的贡献和对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5.2 教学内容讲述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对农业的影响。
强调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让学生表达对袁隆平先生的敬仰之情。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第六章: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和要求。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和创新;2.掌握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和种植技术;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介绍;2.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3.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4.杂交水稻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询问学生对杂交水稻的了解程度,并探讨粮食安全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文献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袁隆平的生平经历、所在的科研机构以及他对杂交水稻的贡献和创新。
3.学习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20分钟)教师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包括杂交优势、基因型和表型、自交系、雄性不育系和种子繁殖等概念。
4.学习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3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杂交水稻的种植现场,详细介绍杂交水稻的选种、育种、栽培、管理等技术要点,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杂交水稻的种植过程。
5.杂交水稻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作用(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杂交水稻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增产、节约土地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好处,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杂交水稻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6.总结和展望(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展望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
四、教学手段:1.图片、文献和PPT等多媒体资料;2.实地参观和亲自动手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包括对教师问题的回答、小组讨论的积极参与程度等;2.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课堂讨论的问题回答、知识点的准确记忆等;3.学生实践操作的评价:包括对种植技术要点的实际运用情况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教学设计的教材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该教材主要以袁隆平科技园为背景,介绍了袁隆平先生的成长经历、科研成果以及杂交水稻的意义和优势。
本教材适用于初中生素质教育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成长历程和科研成果,掌握杂交水稻的概念、意义和优势。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中生应当培养科学探究的思想和习惯,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事物间的关系,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3. 价值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袁隆平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勤奋好学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个人修养和爱国意识。
三、教学过程1. 预热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2. 导入环节请学生查找有关杂交水稻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让学生自主了解杂交水稻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杂交水稻。
3. 操作实验环节请学生进行“杂交水稻生长时间的观察实验”,即:将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种在同一个盆中,在相同的环境下观察生长情况,比较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时间,让学生发现杂交水稻在生长时间上的显著优势。
4. 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讲解杂交水稻的概念、意义和优势,介绍袁隆平先生的成长历程和科研成果,让学生对杂交水稻和袁隆平有更深刻的认识。
5. 分组探究环节请学生分组探究杂交水稻在地理环境上的适应性,比较不同地区对杂交水稻的推广效果,让学生理解杂交水稻的推广问题和挑战。
6. 总结反馈环节通过互动答题、小组演讲等方式,要求学生总结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反馈个人的感受和收获,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主要通过学生上课表现、实验结果、小组探究和总结反馈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袁隆平杂交水稻教学设计
袁隆平杂交水稻教学设计袁隆平是中国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水稻杂交技术革命性地提高了稻谷产量,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教学设计旨在向学生介绍水稻杂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份关于袁隆平杂交水稻教学设计的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水稻杂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了解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创新和对粮食安全的贡献。
3. 掌握如何进行水稻杂交实验。
教学材料:1. 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水稻杂交技术的原理、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创新和应用。
2. 实验材料: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种子,玻璃棒(或者手套),玻璃管,热水浴。
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 利用幻灯片演示介绍水稻杂交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 向学生解释为什么水稻杂交技术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2. 讲解水稻杂交技术的原理(10分钟):- 使用幻灯片解释水稻的自交和杂交,以及为什么杂交水稻具有更高的产量。
- 解释袁隆平如何运用水稻杂交技术创造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3. 介绍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创新(10分钟):- 使用幻灯片演示展示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特点和创新。
- 解释袁隆平杂交水稻在中国和全球的应用情况。
4. 进行水稻杂交实验(30分钟):- 分发实验材料给学生,并解释实验步骤。
- 演示如何进行水稻杂交实验。
-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确保他们理解并掌握水稻杂交的方法。
5. 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 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 解释实验结果意味着什么,并讨论杂交水稻的潜力。
6. 讨论和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水稻杂交技术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 帮助学生理解袁隆平杂交水稻对中国和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
7. 总结(5分钟):- 简要回顾所学内容,强调水稻杂交技术的重要性和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创新性。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关于水稻杂交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后的一则科学小故事。
教材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加深对培育新品种的了解,以突破学习的难点。
教材提到在悠悠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在培育动植物优良品种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水稻,家猪的培育,特别提到了我国杰出育种专家袁隆平和他的超级杂交水稻。
教材在“科学家的故事”中详细介绍了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这是让学生了解育种专家的艰辛工作及其突出贡献的良好素材,同时渗透科学精神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但是对袁隆平的具体贡献和事迹不了解,要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师也要提供资料和视频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教学目标】
1.袁隆平的生平简介和科学贡献。
2.掌握杂交水稻及其原理。
3.让学生了解育种专家的艰辛工作及其突出贡献,渗透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
袁隆平的突出贡献及艰辛育种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水稻
一、袁隆平的生平简介
二、杂交水稻
1、方法;杂交育种
2、原理:基因重组
三、袁隆平的贡献。
全国高中生物优质课一等奖《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质基因对遗传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杂交水稻的培育方法,理解杂交水稻的安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育种专家的艰辛工作及其突出贡献的良好素材,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的教育。
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杂交水稻培育的方法,了解杂种优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认识细胞质基因对遗传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课件、视频教学过程导入:咱们中国有这么一位老人为了让更多的人吃饱,每天都在水稻田搞研究,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做出了对国家和世界重大贡献的。
是谁?学生:袁隆平师:袁老先生有曾经做了个禾下乘凉梦。
PPT展示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内容师:那杂交水稻最近有哪些进展?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水稻去镉技术展示PPT:水稻去镉技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可以敲除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
该技术将有助于改善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
稻米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强(播放杂交水稻去镉技术视频)水稻自身拥有的某些独特基因,使水稻米粒吸收土壤中某些金属离子的能力较强。
比如:稻米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种。
所以镉污染在水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土壤的好坏关系着食用大米的品质。
镉主要用于电池、染料或塑胶的稳定剂,它比其它重金属更容易被农作物所吸附。
当工厂随意排污、当我们乱扔废电池时,土壤中的许多重金属含量会逐渐升高,形成污染。
稻米市场上,镉超标的现象普遍存在,但南方市场上稻米的镉污染比北方更严重。
镉在人体富集可引起慢性中毒从1931年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县“痛痛病”镉中毒事件,到2005年“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从2009年湖南浏阳市镇头镇“长沙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到2012年,广西龙江河拉浪段“重金属镉超标”污染等等,可以看到镉事件层出不穷,危害极大,令人痛心。
镉对水体的污染危害极大。
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极容易造成重金属元素富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
2. 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追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引出袁隆平先生的贡献。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4.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创新点和贡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培养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追求。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热爱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追求科学真理的态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的培养情况。
3. 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袁隆平先生的纪录片,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袁隆平无私奉献、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袁隆平的研究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和播放一段关于杂交水稻种植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兴趣。
2. 介绍袁隆平:讲解袁隆平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他的家庭、教育经历和科研道路。
3. 讲解杂交水稻:介绍杂交水稻的原理、优点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4. 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通过分析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他的科研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袁隆平的贡献和科研精神。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如何将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杂交水稻研究和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3. 安排学生参观农业科技展览或实地考察杂交水稻种植基地,增强学生对农业科技的认识和兴趣。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概述《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是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
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杂交水稻之父;2、大致说出杂交水稻培育的过程;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能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杂交水稻研究过程的艰辛及应对态度。
教学难点:1、如何保持和开发创新思维。
四、课的类型新授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人口调查表》出示课题杂交水稻课前调查水稻家庭成员的常见性状,投影仪展示调查表学生自主解说。
复习遗传引入新课,让生物学知识走入生活。
二、自主探究,生成新知活动一:水稻的多样性明确变异概念板书学生所列举变异现象,结合概念列举生活中的变异现象。
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结合变异的概念举例,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二:自主探究,杂交水稻的诞生先分析学生举出的例子,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请学生代表分享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集优良性状于一身结合生活举例(分成两组,彼此举例,分析)明确任务,使得自主学习顺利进行体验自主探究乐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合作有竞争。
活动三:研究的意义,分析有利变异不利变异。
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总结变异的意义,总结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 掌握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 学会欣赏科学家为人民谋福祉的崇高精神。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袁隆平的研究成果;2. 运用比较法,分析杂交水稻的优势和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2. 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 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及成果。
三、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2. 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素材;2.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袁隆平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包括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优势。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杂交水稻的意义和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其他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学生比较袁隆平与其他科学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袁隆平科学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水稻试验田,亲身感受杂交水稻的生长过程;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杂交水稻的技术和应用;3.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袁隆平的纪录片;3. 杂交水稻的相关资料;4. 农业专家讲座视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国家科学家成就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成长经历。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播放袁隆平先生的介绍视频。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袁隆平先生的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杂交水稻的发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袁隆平先生发现杂交水稻的过程。
2. 引导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优势和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
3. 观看相关视频,展示杂交水稻的优势和重要性。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杂交水稻的认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杂交水稻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科研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尊敬。
【教学内容】1. 介绍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研究成果。
2. 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研精神和态度。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就。
3. 观看相关视频,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科研精神和态度。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袁隆平先生的尊敬之情。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尊敬之情。
第四章: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应用情况。
2. 培养学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杂交水稻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情况。
2. 引导学生了解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的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目标:1.了解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和贡献。
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杂交水稻的介绍和基本原理。
2.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研究成果。
3.学生小组讨论袁隆平先生的贡献。
4.学生设计杂交水稻实验,并进行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简单介绍杂交水稻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杂交水稻的产量高于传统水稻?二、学习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20分钟)1.分组向学生讲解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杂交水稻与传统水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研究成果(30分钟)1.向学生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研究背景。
2.以PPT形式展示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及其影响。
3.学生自主阅读袁隆平先生相关的论文或文章。
四、小组讨论袁隆平先生的贡献(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贡献和影响。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并分享讨论结果。
五、学生设计杂交水稻实验(30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杂交水稻的原理和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水稻实验。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与全班分享。
六、课堂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杂交水稻的产量高于传统水稻?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研究有何贡献?2.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
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学生设计实验和实验结果的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评估学生对杂交水稻和袁隆平先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PPT: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杂交水稻研究成果。
2.袁隆平先生的相关论文或文章。
3.杂交水稻相关的图表和数据。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调研和了解杂交水稻在中国和全球的应用和影响。
交杂水稻之父 袁隆平教案
交杂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教案标题:交杂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成就,认识他在交杂水稻领域的重要地位。
2. 掌握交杂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习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内容和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交杂水稻了解多少?你们知道袁隆平是谁吗?”2. 通过讨论和分享,了解学生对交杂水稻和袁隆平的认知。
知识讲解:3. 介绍袁隆平的背景和成就,包括他在交杂水稻领域的突出贡献。
4. 解释交杂水稻的概念和原理,包括杂交优势和杂种稻的特点。
实践活动:5.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并根据袁隆平的科研方法和创新精神,设计一个实验计划。
6.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计划,包括研究目的、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7. 全班讨论:学生就各组的实验计划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拓展活动:8. 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与交杂水稻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袁隆平的科研论文,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9.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展开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交杂水稻和袁隆平的理解。
总结和评价:10.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袁隆平的重要地位和他对交杂水稻领域的贡献。
11. 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袁隆平的形象和交杂水稻的实际情况。
- 科普文章或袁隆平的科研论文,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教学评估:- 学生的小组实验计划和展示,评价他们对袁隆平科研方法和创新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学生的阅读任务和读后感,评价他们对交杂水稻和袁隆平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案扩展:-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座谈会,进一步拓宽学生对交杂水稻和袁隆平的了解。
- 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参观交杂水稻实验基地或相关科研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交杂水稻的实际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学
设计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课型:活动性学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科学家袁隆平的图片、故事,人生经历等资料,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故事和事迹了解袁隆平,使学生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美好情感。
2、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1.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利用阅读故事书、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等多种方法查找有关袁隆平的资料,并按照教育经历、科研之路,水稻知识、主要贡献、个人荣誉五个方面进行分类。
四、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1、师:展示两张照片,并让学生指出图片中的农作物的名称--水稻
2、师:提到水稻,你们能想到哪位科学家?--袁隆平
3、师:展示关于袁隆平的照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二)讲授新课
1、主要贡献
师:同学们,上节课布置给你们的课后作业你们有没有完成啊?
生:完成了
师:真棒!上节课我布置的作业是让你们课后查阅关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摘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进行整理。
生:拿出资料。
师:袁隆平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具体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
师:非常好,说的比较全面,接下来老师对袁隆平作出的贡献进行归纳整理。
(1)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亩产突破1000公斤。
(2)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6-2005,全国累计种植面积约3.4亿公顷, 增产稻谷4.5亿多吨。
(3)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个人荣誉
师:袁隆平一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奖项,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摘录的相关内容。
生:........
师:接下来老师对袁隆平的个人荣誉进行归纳整理。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0月,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2001年2月19日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10 获世界粮食奖
2004年年底,袁隆平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3月当选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4-0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3、教育经历
师: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体会到了袁隆平有多么伟大?那么他是怎样成为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呢?这跟他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不断钻研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袁隆平的教育经历。
(1936.8-1938.7),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书。
(1938.8-1939.1),在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
(1939.8-1942.7),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读书。
(1942.8-1943.1),在重庆复兴初级中学读书。
(1943.2-1944.1),在重庆赣江中学读书。
(1944.2-1946.5),在重庆博学中学读书。
(1946.8-1948.1),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
(1947年)暑假,读高中一年级时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
1949.08—1953.08 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
1950年11月至1953年7月,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续读3年至毕业。
师:在中国处在抗日战争的动荡年代,袁隆平接受了完整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并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接受了四年大学教育,这为他以后从事水稻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同学们,你们如果以后想成为科学家,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是必须的,现代对科学家的学历要求已经提高到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水平,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4、科研之路
在成为科学家的道路上仅仅接受完整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科研过程中持之以恒、敢于创新。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袁隆平的科研之路。
师:这里有一段关于袁隆平的文章,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优美和自信的声音?(课件展示)
生:......
师:读的很好,普通话也很标准,请坐。
师:通过这片文章,我们可以取得哪些信息?
预设1:袁隆平有社会责任感
预设2:杂交水稻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
预设3:研究杂交水稻意义重大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从这片文章中我们能得到袁隆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杂交水稻具有重大意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杂交水稻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
要解决杂交水稻这个大难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杂交育种?水稻的杂交育种难在哪里。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2)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交种子
探究:怎样解决水稻杂交育种这个难题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发挥你们的创造力,说说你们的方法---- 放飞想象的翅膀!
生:......
师:同学们经过了思考和讨论得出了自己的方法,非常好,那么袁隆平他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呢?(课件展示,介绍袁隆平的方法)
师:袁隆平的三系法具有创新性,他创新的方法是成功的一方面,但离不开艰苦的努力,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袁隆平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株的(课件展示)。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生:.......
师: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要懂得成功离不开艰苦的努力,离不开永不放弃的精神。
5、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感悟。
接下来请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感悟。
生:......
师:老师也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是需要完整的知识储备,二是大胆想象,三是独立的思考能力,四是勤奋执着的精神。
你们以后不一定成为一位科学家,但不论在什么行业,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这些品质。
6、袁隆平的梦想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袁隆平的两个梦想“我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
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
希望同学们也能确立自己的梦想,努力追求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板书设计: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一:主要贡献
二:个人荣誉
三:教育经历
四:科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