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2)

合集下载

八年级综合实践教学教案(3篇)

八年级综合实践教学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增强对社区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社区基本情况调查。

2. 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社区调查。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调查问卷、社区地图、调查报告模板等。

2. 学生准备:分组,每组准备一个调查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调查主题,如社区环境、社区设施、社区文化等。

二、社区调查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制定调查计划。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团队合作与沟通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调查结果。

2.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调查成果,其他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撰写调查报告1.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2. 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报告,包括报告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

3. 学生互评报告,提出修改意见。

五、展示与交流1.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分享调查成果。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实践活动。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本次实践活动,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与沟通方面的表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调查报告整理成册,作为班级资料。

2. 学生可以将调查成果向社区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走进社区,了解社会”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目的,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

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完整版范例

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完整版范例

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光的折射现象》详细内容:介绍光的折射定义、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透镜、光纤等。

2. 章节二:《简单电路的搭建》详细内容: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及简单的电路搭建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掌握简单电路的搭建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简单电路的搭建方法。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电路元件的认识及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纤演示器、透镜、电路元件(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光纤演示器、透镜、电路元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纤通信的原理,引入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

2. 新课内容:(1)光的折射现象:讲解光的折射定义、原理,展示光纤演示器,让学生观察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应用:介绍透镜、光纤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3)简单电路的搭建: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演示简单电路的搭建方法。

3. 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用光纤演示器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学生分组,每组搭建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4. 例题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和简单电路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光的折射现象和简单电路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定义、原理应用:透镜、光纤等2. 简单电路的搭建电路元件搭建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画出简单电路的示意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应用:透镜、光纤等。

(2)简单电路示意图略,工作原理:电池提供电压,导线传输电流,小灯泡发光。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_全(2)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_全(2)

春天里的植物(三课时)第一课时(6)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内容: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收集秋天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

活动方式:分组调查、访问、收集并记录。

活动过程:1、调查、访问前的准备。

(1)仔细观察校园里、自己家里或市场上春天的植物。

(2)明确向谁调查或访问。

可以向学校老师、同学、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调查。

(3)注意调查、访问时要有礼貌。

2、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

3、互相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7)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活动内容: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个人最喜欢的秋天的植物。

活动方式:交流、汇报、讨论、展示。

活动过程:1、小组汇报,把自己的调查、观察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展示:自己最喜欢的春天(植物、风景)。

3、讨论:我们校园里春天的植物有什么特点第三课时(8)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能运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技能装扮自己的学校。

活动内容:我当春天校园美容师活动方式:讨论、设计、展示活动过程:1、根据你对春天植物的了解,你认为,我们校园里应种植或摆放什么样的植物,更具有观赏性?更能美化校园?请你当一回春天校园的美容师,进行美化设计。

2、展示。

3、评价。

春天里的问题(两课时)活动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内容:提出自己对于春天产生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它活动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9)活动过程:1、分小组提出自己组的问题2、分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评选最值得期待问题、最有价值问题、最有创意问题第二课时(10)活动过程:1、展示分小组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成果2、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附:1、春天的天空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北极星为什么能在夜晚为我们指示方向?白天星星到哪儿去了?太阳是最亮的星星吗?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地球里面有什么?2、春天在花园里第一个知道春天来临的是谁?为什么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植物为什么要开花?在有香味的花中哪种颜色的最多?花有什么用处?昆虫冬眠后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蜂类为什么在春天里筑巢?蜜蜂找到花蜜时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伙伴?蜜蜂怎样把采来的花粉带回家?怎样区别蝴蝶和蛾子?玉兰花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3、春天在果园里无花果开花吗?樱花与梅花的花瓣有什么区别?燕子每年冬去春来,它是怎样找回家的?“燕窝”就是家燕筑的巢吗?为什么鸟大都在春夏季节产卵?杜鹃怎样孵小宝宝?瓢虫的背壳很鲜艳,它是怎样躲避敌人的?壁虎为什么不会从墙上掉下来?春天雨后,为什么会一下子长出许多蘑菇来?人们为什么总在春天养蚕?4、春天在农田里春天,地面上为什么会有一些小土堆?春天,菜园里为什么会有许多菜粉蝶?萝卜有时为什么会出现空心?蜗牛从哪儿找到它的“小房子”?在谁把小草种到屋顶上去的?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会飞?为什么蛇要在春天“换衣服”?蛇为什么常常伸出舌头来?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骡子是马生的还是驴生的?5、春天在丛林里为什么植物的叶子大都是绿色的?植物的茎是什么样子的?春天,杨树上为什么挂着许多“毛毛虫”?白桦树的树干上为什么有一只只“大眼睛”?孔雀为什么常在春天开屏?猴子和猩猩有什么区别?大熊猫生的孩子是小熊猫吗?鸟窝就是鸟的家吗?斑马为什么总喜欢和长颈鹿在一起?老虎为什么常常抓大树?6、春天在水里翠鸟把家建在哪儿?蝌蚪是谁的宝宝?河马爱吃什么?春夏的晚上,为什么海龟会爬到海滩上来?海龟是怎样孵蛋的?鄂鱼吃东西时为什么会流眼泪?小海马是怎样出生的?海星是怎样捕食的?刺豚有什么样的自卫本领?蓝鲸为什么每年春天要去南极?春天的畅想(两课时)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最新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最新版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教材第二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

(2)讲解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

(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 实践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究。

(2)学生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

2. 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普场馆、参加科技竞赛等,拓宽科学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辽宁地方课程教案初中

辽宁地方课程教案初中

辽宁地方课程教案初中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辽宁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2. 沈阳故宫的建筑特点3. 沈阳故宫的文化价值4. 辽宁地方文化探究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沈阳故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辽宁地方文化了解多少?今天我们将走进沈阳故宫,探究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如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价值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教师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沈阳故宫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参观沈阳故宫,实地感受其建筑特点和文化氛围。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沈阳故宫进行现场解说。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谁能简要概括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辽宁其他地方的文化特色,如大连的海洋文化、锦州的古化石文化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辽宁地方文化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教师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3.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点评,总结课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环保手工制作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制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2) 讲解:教师讲解环保手工制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二、活动主题:社区服务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关爱社区、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社区服务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中学生如何参与社区服务。

(2) 讲解:教师讲解社区服务的意义,以及如何组织社区服务活动。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社区服务计划,并进行实施。

(4) 总结:学生分享社区服务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活动主题:户外徒步活动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热爱户外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户外徒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户外徒步的好处。

(2) 讲解:教师讲解户外徒步的安全知识,以及如何准备徒步活动。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户外徒步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学生分享徒步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活动主题:科普知识讲座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科普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普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科普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教师讲解科普知识讲座的内容,以及如何获取科普知识。

(3) 实践:学生参加科普知识讲座,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学生分享科普知识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活动主题:传统文化体验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农村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农村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农村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农村的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农村问题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农村经济现状调查2.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3. 农村环境保护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农村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农村经济现状调查(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村庄进行调查。

2. 调查内容: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来源、农村消费水平等。

3. 学生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记录在调查表上。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组织一项农村文化活动。

2. 活动内容:举办文艺演出、开展体育比赛、举办知识讲座等。

3. 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宣传等。

四、农村环境保护(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保护主题进行调查。

2. 调查内容:农村环境污染源、环保意识、环保设施等。

3. 学生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记录在调查表上。

第二课时:一、成果展示(20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包括数据、图片、视频等。

2. 其他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二、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农村经济、文化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2. 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今后继续关注农村问题的决心。

教学评价:1. 学生调查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提出的建议。

3. 学生对农村问题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变化。

初中地方实践课教案

初中地方实践课教案

初中地方实践课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普及2. 环保实践活动3. 社会实践调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看法。

二、环保知识普及(15分钟)1. 教师讲解环保知识,包括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减少碳排放等。

2. 学生互动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三、环保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布置环保实践活动任务,如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海报、设计节约用水用电标语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3.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一、社会实践调查(10分钟)1. 教师布置社会实践调查任务,如调查学校附近的垃圾分类情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对社会实践调查的认真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环保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调查,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要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调查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技巧,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我的笔筒一、教学目标1、情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2、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制作笔筒的方法。

学会泥条的衔接方法及笔筒各种部位的制作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形状笔筒关键部位的制作方法。

难点:不同形状笔筒关键部位泥条的衔接。

三、课前准备1、学校设一个陶艺室,按照陶艺制作工艺,分为学生操作室、准备室、烧窑室。

学生操作室内设展柜6个,学生工作台24张,制陶工具24套;;准备室内设拉坯机4台,和泥机1台,磨采由机1台,工作台2张,展柜6个;烧窑室内设窑炉1台,作品准备架2个,喷泵1台。

2、教师所需器材有:白板、录音机、图片、成品笔筒、石膏模子、电吹风、脱模剂、转盘、陶泥、制陶工具。

学生所需工具:陶泥、转盘、泥浆子、制陶工具喷壶、刷子、工作服、抹布。

3、学生操作室贴有《陶艺室学生管理制度》、《陶艺专业学生操作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使学生一进操作室便一目了然,如何使用工具及机器,如何评价自己的操作成绩。

五、板书设计第三类转折型第二类圆底型二、演示制作难点三、学生实践操作四、作品展评评出:五个最佳制作奖五个最佳创作奖插花艺术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知识:花名、花语、插花的工具、插花方法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

教学重点:插花的艺术性教学难点:插花的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鲜花、人造花、干花、剪刀、花泥、花器等.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鲜花。

同学们喜欢吗?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看一看鲜花装点的城市、居室。

欣赏录像:鲜花不但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净化了空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居室一种高雅的礼品。

鲜花有这么大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鲜花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呢,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插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插花。

二、新授:1、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在世界上两种插花形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

2、请大家欣赏插花作品。

大家所看到的是实用性插花,也叫礼仪插花,还有一种是商业插花。

3、花语:人们爱花、赏花,把花人格化,所产生了一种花的语言叫花语。

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常见花的花语,现在请说一说你所你了解的话语。

学生说:玫瑰:纯洁的爱情,在希醋神话中,爱神为了救它的情人急速奔跑,手,腿被玫瑰花的刺划破了,鲜血滴在花辨上,白色变成了红色,红玫瑰成了爱情的象征。

百合:纯洁、庄严、事业顺利,象征吉祥如意。

我国取其百合的寓意,意为百年好合。

康乃馨:象征母爱、慈爱、健康、层层叠叠忧如母亲对儿女绵绵不断的爱护和关怀。

向日葵:憧憬、光辉、敬慕。

教师:了解了花语,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4、我们来认识一下插花的工具材料:利刀、剪刀、花泥等。

花泥:是一种化学制品,它吸水性强,可以保持水分的供给。

按花材的性质分为鲜花、绢花和干花。

我们常见的种类是鲜花和绢花。

它们的插花方法:⑶确定花插的形状或大小,也叫打底。

⑷根据造型选用确定插入焦点花材,要选择鲜艳、富有神采形状的花材。

我选当前盛开的鲜花。

另外要意高低的搭配,要具有合谐性。

⑸添充花插的空间,使线条和焦点和谐融为一体。

我选用康乃馨和玫瑰,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师:下一步应添入什么呢?生:一些配草、配叶,除有衬托作用外还可起到遮盖的作用。

师:大家说的很好,最后还要加一些装饰性花材,如满天星等。

你喜欢教师的插花吗?相信大家一定很想试一试。

5、演示插花步骤:⑴立意构思: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先要确定意图。

并且要确定插花类型:瓶花、手把花或是花篮等。

我要做一个盆花,送给我的好朋友,愿我们的友谊更深。

⑵根据需要确定插花的造型:扇形、三角形、圆形或任意形状。

我以扇形为例。

6、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小组制作插花:3—5人都可以,人数不限。

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的花想送给谁或想摆放在哪里?你们想选择什么花材?在大家插花之前,请给作品起出名字,请大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进行你们的创作吧。

7、作品展评:请大家把作品放到前面。

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请说一下你的创意吧。

三、小结: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插花,不是单纯的花草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它是融艺术、生活与一体的艺术活动。

同学们通过花与草的构筑一定会将我们的生活创造的更加美满富有情调.课后记: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相架的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

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 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一)确定设计要求 1、提问:①生活中你喜欢拍照吗?那么你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保存相片呢?②如果有一个精美的相架,不仅可以珍藏你美丽的相片,还可以点缀美好的生活,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式样的相架?这个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2、通过欣赏作品分析思考:教师提供多种式样相架或图片,组织学生欣赏,观察这些相架的材料特点和造型特点,分析思考它们的优缺点。

3、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独立或寻找合作伙伴,填写“初步设想”的表格。

说明:问题内容的选择最好是引导而不是要去难倒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每一个问题都充满好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提出设计要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收集相关资料。

(二)收集分析资料1、收集资料①组织学生在课前上网浏览,参观买相架的文具店,各组根据自己提出的设计要求,搜集有关资料(教师提示以下查找范围)。

(1)木制相架和其他材料的相架比较,有哪些独特之处?(2)各种造型木制相架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3)过去和现在在人们心目中木制相架的作用。

(4)目前市场较常见的木制相架有何特点?②布置学生单独或寻找合作伙伴,到商场或照相馆去了解更多有关相架功能及材料的情况。

2、分析资料(1)要求学生能将所搜集的资料(文字资料和图案资料等)进行下载。

并相互交流。

(2)各组根据搜集的资料,用制定表格或文字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寻求最适合自己“初步设想”的有价值资料。

3、分析材料制作相架可用各种材料,如木料、塑料、金属等,本单元做的相架所用的材料为木料。

在分析材料时,教师要重点介绍常见木料的特征、用途以及木料的接合方式。

(三)学习构思方案1、观察思考学生观察教材中P15页“简易笔筒的草图”,并思考、讨论:简易笔筒草图应怎样构思?有哪些注意点?造型和材料有哪些特点?2、尝试构思方案:①从笔筒的设计迁移到相架的设计,提示学生从相架外观造型、尺寸大小、功能结构、材料选用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②引发学生对各自的初步设想进行再构思,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如何运用这些木制材料特点创作作品进行思考。

③通过实物投影仪交流“我的初步设想”表格,指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开展讨论。

(四)相架设计表达1、设计草图①学生独立或者寻找合作伙伴设计样稿,学习用草图表达相架的设计意图。

②运用实物投影仪对设计图进行展示和表达。

2、完善设计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交流,表达各自的设计意图,相互指出草图设计的合理性、新颖性以及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获得好的创意进行“再设计”。

说明:让学生观察教具实物,分析它们的特点,探讨在构思设计方面的方法、关键,为后面的设计构思做准备。

教师在学生确定构思中,可适当给予一些提示,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亮点,并及时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导,让学生顺利地找准设计创作的入口。

创新是从设计开始的,学生通过活动,把最初的“初步设想”提升为“设计方案”,学会了用绘制草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通过交流,进行再设计,确定最后的方案(五)技能体验1、平面图和结构图画法(1)认识平面图和结构图对照相架实物,认真观察,参考课本上P15页简易笔筒草图,了解草图的画法。

(2)对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表达。

(3)教师示范操作(六)修改相架设计1、讨论相架的工艺过程,使学生对操作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熟悉设制作的一般顺序。

制作相架所需要的材料和用途。

2、引导学生修改相架设计草图,并提请学生注意以下一些问题:①相架的成角度粘合:框架外框和框条的拼角有交叉拼接、直角拼接和45度拼接等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②拼接45度角时,划线工具可用量角器、角尺固定角、正方形的对角线等等,哪种方法合适就用哪种;③相架的“框架槽”,在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框架槽的深度与框架背板的厚度要求,如果框背板的厚度大于或小于框架外框与框条所形成的厚度,那么把照片放入相架内,都显得不合适。

由于框架外框与框条不是同一块木料,在拼接时要考虑到交叉拼接,这样拼角粘合才有牢度;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导,实现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多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要求学生在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他人的学习,强化合作意识,创设一种多边活动的互动氛围。

(六)交流评价1、自评:请同学们设计好的相架草图和工艺流程,看看是否合适,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在展示和欣赏作品设计图的同时,向大家介绍所设计的相架的特点及功能,交流设计的经验和感受。

2、互评:组织学生对被展示的作品设计草图分别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实用性、合理性、新颖性以及尚可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实用、具有特色的改进意见或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