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古栈道-傥骆道

合集下载

翻越秦岭山的六条古道

翻越秦岭山的六条古道

翻越秦岭山的六条古道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长江黄河流域分水岭,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就在秦岭的峪中劈山填石、架设栈道,从而开辟了许多条翻越秦岭的古道。

长安附近比较有名的6条古道从西向东依次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和武关道。

1、陈仓道陈仓道,以道路北端入山处为秦汉时陈仓县而得名;因秦岭北侧有散关扼控,又名散关道;此道开辟于先秦时期,秦末汉初已成为沟通关中与巴蜀的惯行路线,刘项相争时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由此道北伐关中。

唐代辟为驿道,逐渐替代其他栈道,成为长安通往巴蜀的主要驿道。

其经行路线大致为:自长安循陇关道西行,至凤翔折南至陈仓(今宝鸡东),西南行入秦岭至玉女潭,穿越散关翻越黄牛岭至黄花川,沿故道水行至凤县,入故道川,经马岭寨、两当县、固镇、河池县、长举县至兴州治所顺政县(今略阳县),复东南行经兴城关、分水岭后渡沮水至西县(今勉县西),折西南经百牢关至金牛县(今宁强县金牛镇),再沿金牛道入蜀或经褒城至汉中。

2褒斜道褒斜道系古代长安穿越秦岭通达陕南、四川的又一驿道。

因沿渭水支流斜水与汉水支流褒水两条河谷而行,北入口在眉县斜谷,南出口在汉中褒谷,故称褒斜道。

此道历史最为悠远,是秦汉时期咸阳、长安通往陕南、四川的主要驿路。

《史记》称关中南往巴蜀,“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

其经行路线大致为:自古长安经户县折西过周至、眉县,由斜谷口入秦岭,沿斜水东侧南行,经鹦鹉嘴、下寺湾,越老爷岭入桃川谷,西过灵丹庙、杜家坪,登五里坡,进入褒水上源之一的红岩河上游(今太白县城所在地嘴头镇),再折向西南行,经两河口、关山街、古迹街、西江口镇、孔雀台、马道镇、褒姒铺,穿石门或越七盘岭出褒谷口,经褒城到达汉中。

当年李白来往于秦蜀,走的就是这条险要栈道,所以他写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绝唱。

褒斜栈道到褒谷口时被迫停工,此时是东汉永平年间。

汉明帝闻讯后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商议,随后下诏采用“火焚水激”的物理方法在这里开凿一条长15米,高宽约4米的穿山隧洞,称为石门,这是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通车隧道。

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

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

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古代人们为了越过秦岭,开拓了不少道路,其中主要有嘉陵道(陈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丹灞道,这五条古道是连接关中到陇蜀的主要通道。

陈仓道(嘉陵道)首先是嘉陵道,嘉陵道又叫陈仓道,从陈仓(宝鸡)沿扦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主梁,又沿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今凤县)经褒城到南郑(汉中)从长安到汉中这条路最长但比较平坦,并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所以直至今日陈仓道交通依然十分频繁。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指的这条古道。

嘉陵道北段宝鸡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是一个很重要战略位置,以及交通枢纽。

位于陕西省宝鸡县南大散岭上。

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

散关当山川之会,扼西南、西北交通要道枢纽。

亦称崤谷。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通过。

大散关亦称散关,关中四关之一,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

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穿关而过,千年天堑变通途,一批旅游场馆业已兴建。

山岩上所留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字尚见。

大散关,亦称“散关”。

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

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

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遗址、范围为南起秦岭梁,北至二里关。

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

现在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

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是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

关中与四川盆地相隔着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蜀道也因此分为两段:北段为关中——秦岭——汉中,南段为汉中——大巴山——四川盆地。

秦岭横亘在中国大陆中部,东西绵延一千多公里,南北宽一二百公里,它犹如中国的一道脊梁,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

秦岭以北有富饶的关中平原,秦岭以南有富庶的汉中盆地,自古以来,两地人民相互往来,都要翻越险峻无比的大山,人们利用山中天然的河谷、地势开创了四条连接南北通古道,沿着这四条古道,演绎出一幕幕惊涛骇浪的历史故事。

自汉唐以来关中一直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因而由汉中盆地往北翻越秦岭进入关中盆地与长安的四条古道自西向东依次是:1、陈仓道2、褒斜道3、傥骆道4、子午道。

1、陈仓道——翻越秦岭四条古道中最西的一条陈仓道是翻越秦岭四条古道中最西的一条,又名故道,散关道。

北段从宝鸡陈仓县入山,翻越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抵达汉中,因为沿着故道水而行,所以被称为故道。

此道绕开了秦岭山势最陡峭的部分,路程也更为平坦。

但比其他三道要远很多,远约200里。

此道开辟于先秦时期,秦末汉初已成为沟通关中与巴蜀的惯行路线,刘邦北伐关中便走的是陈仓道,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把土地肥沃,易守难攻的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

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天下,韩信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

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古蜀栈道阅读答案(2011陕西中考语文阅读题)

古蜀栈道阅读答案(2011陕西中考语文阅读题)

古蜀栈道阅读答案(2011 陕西中考语文阅读题)古蜀栈道刘小方打开古旧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秦中自古帝王之都。

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南则巴蜀。

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

……然四塞。

”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关中地区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来自北边的吸引力巨大。

而北面呈东西向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成为南北相通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汉中以北的秦岭成为第二道屏障。

因此,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

所以,打通北边的交通线是蜀道的关键。

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 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

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 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 5 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200 多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

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 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

修筑者因地制宜,创造了标准式、石积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凹槽式和多层立柱平梁式等多种栈道形制。

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统治管理基础。

古代中原入蜀通道[先秦古栈道不经过朝天]

古代中原入蜀通道[先秦古栈道不经过朝天]

古代中原入蜀通道[先秦古栈道不经过朝天][先秦古栈道不经朝天峡。

先秦古栈道经朝天峡是今朝天个别人的扭曲说法]一,先秦以前1,先秦以前,蜀无铁业,无力设置阁道,大道仅有水道。

据《尚书·禹贡》记载:“华阳黑水惟梁州。

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西倾因桓而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即是说岷山、嶓冢山已能种植,沱江、潜水[今嘉陵江]已疏通,进贡可以顺着桓水[今岷江]经过潜水[今嘉陵江]和沔水,以陆行到渭水,再横渡黄河。

那么,具体线路是:桓水[今岷江] 以水行潜水[今嘉陵江]以水行沔水以陆行渭水以陆行黄河并横渡2,陆路皆是小路,未开发,不属官道,参见明代开发后的《苍溪:明代中原入蜀古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此不再述。

二,先秦到南北朝末1,水道同上。

2,阁道即栈道。

据《华阳国志·蜀志》在“石牛道”一词后注:“石牛道,指自今陕西眉县经斜谷、褒谷栈道入汉中,复自勉县而西,出阳平关[古阳安关]由山道抵白水关,然后,再沿白龙江河谷至广元老昭化,再溯清竹河西至沙溪坝,转而南,经剑阁道入剑门。

此即秦、汉至南北朝间由关中入蜀的主道。

此注与道光《昭化县志》在汉、晋驿道后所记载的内容完全吻合。

于是,有如下栈道线路:长安扶风斜谷城[今眉县] 太白姜窝子武关驿马道褒谷城汉中[今南郑] 勉县西阳平关[古阳安关] 经山道白水关沿白龙江昭化[土基坝,即古葭萌治地] 溯清竹河沙溪坝经剑阁道剑门普安梓潼马鸣阁巴西[绵阳] 成都但是,"白水关沿白龙江昭化[土基坝,即古葭萌治地"段因宝珠寺电站建设,白龙江水涨,淹没.今已不现。

可见,先秦古栈道绝不经过朝天峡。

三,唐、宋时期1,水道同上。

2,阁道即栈道。

据《华阳国志·蜀志》在“石牛道”一词后注:“南北朝后,自汉中入蜀之一段始改由宁羌州[今宁强县]越七盘关经朝天驿至广元、昭化。

” 。

此注与道光《昭化县志》在汉、晋驿道后所记载的内容完全吻合。

太白山三国古栈道介绍

太白山三国古栈道介绍

太白山三国古栈道介绍
太白山三国古栈道,又称太白鸟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部。

这段栈道全长1100米,凌空架设,蜿蜒于峭壁之上,远看犹如天梯。

据传,这段栈道建于三国鼎立时期,由刘备手下的“谋士”法正建议修建。

法正是今眉县金渠镇八练村人,他深知此地沟深林茂,因此建议刘备在此修筑栈道,作为褒斜栈道的辅助线路。

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了这段栈道,它在军事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白在《蜀道难》中的“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句诗,描绘的就是三国时代穿越秦岭古栈道的艰辛。

现在的太白山三国古栈道,是1997年在原古栈道遗址上重新修复的。

从莲花峰景区观光车换乘点下车进入,到泼墨山景区观光车换乘点止,因上行耗费体力,边走边观景约需1小时。

走上栈道,如同进入“百里画廊”,尤以老虎口段最为险要,仰看悬崖峭壁,俯视幽谷深邃,真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当地导游。

秦岭古栈道

秦岭古栈道

秦岭古栈道顾克美从小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时,就知道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高中学过历史知识后,便清楚早于大运河的历史景观是万里长城,早于万里长城的历史景观是中国古栈道。

从这样形象的比喻可知道,中国古栈道有着重大的历史研究与旅游文化价值。

长城的精神在于“围”和“堵”,以大围墙的姿态拒绝外人进入自己的“家园”,而古栈道的精神却恰恰相反,它象征着延伸、沟通和发展,有了解外面、走出去的内涵。

作为税收工作者,我想说的是,我们更应该研究与关注古栈道上曾经发生过的商业贸易与税收文化。

研究中国的古栈道,陕西秦岭古栈道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蜿蜒在秦岭山里的古栈道,比秦直道还悠久得多,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山区的“高速公路”雏形。

再看看穿越秦岭的几条主要高速公路,我们随处都可以发现秦岭古栈道的遗迹。

毕竟,当年选择修建古栈道的地方,也正是古人认为是交通便捷又容易通过的地方。

现在修建公速公路,自然更会对秦岭古栈道的遗迹进行研究与参照。

有位网友很有兴趣地问我,陕西秦岭古栈道上有没有收费站?有没有车匪路霸?过去的马和骡子要不要交附加税、驴马使用税等,都确实得有历史资料去佐证。

我坚持周六在秦岭里登山已经四年多。

在攀登秦岭过程中,秦岭古栈道遗迹自然会进入我的视野。

我从拍摄图片开始,先在博客中发出不少秦岭古栈道遗迹图片,不少网友发信息询问,那真的秦岭古栈道遗迹吗?我便能够清晰地告诉他们我所拍摄图片的地点与详细情况。

那悬崖上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石孔,在时光的流失中早已失去了作用,但仍在向后人们诉说着那段曾经的辉煌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我们揣度当年那些人与自然、自然与人历史关系。

我经常无声抚摩着古人支撑栈道的那些石孔,我真不敢想象,真的不知道前人是用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在如此险峻的山崖上,开凿出这么多条曲折的小径。

我们这些驴友,走在这条条小径上面,又会有怎样的想法?拍摄图片多了,我又会静下心来,寻找秦岭古栈道遗迹资料,反复阅读秦岭古栈道遗迹资料,专门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

【读通鉴】秦始皇的驰道、直道、甬道、复道、阁道,都是什么道?

【读通鉴】秦始皇的驰道、直道、甬道、复道、阁道,都是什么道?

【读通鉴】秦始皇的驰道、直道、甬道、复道、阁道,都是什么道?以前读史,当故事看,以为都明白了,这次读得相对认真一些,突然发现,许多以为自己明白的东西,全不清楚,比如,驰道是什么?直道是什么?复道、阁道、甬道是什么?这些可不是空洞的概念,它们在历史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哩。

先看几个例子:前220年,兴造甘泉宫(陕西省淳化县西北)前殿,修筑甬道连接咸阳,又以咸阳为中心筑驰道通往全国各地。

前212年,派蒙恬自云阳(陕西省淳化县)到九原(内蒙古包头),修筑直道,开山填谷,凡一千八百里,兴筑多年,不能完成。

修建阿房宫,其前殿(就是以前说过宽690米那个大殿)周围用木板搭起阁道,从阿房宫直抵南山(秦岭,两地航空距离四十公里)。

再筑复道,从阿房宫向北,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说说驰道秦朝交通建设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是修建驰道。

【大秦驰道】西汉人贾山记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一句一句看哈。

广五十步。

一步是六尺,一尺二十三厘米,就是说,路面的宽度达到69米,这可不是一般的宽啊,跟长安街有一拼,并行十二台卡车,一点问题没有。

三丈而树。

应指在驰道的中间,以树木隔出三丈宽(6.9米)的路面,这是专供皇上行车的御道,其他人、车不能使用。

厚筑其外。

指路基的构筑务必要求坚实,高于两侧,利于排水。

隐以金椎。

此处“隐”,应通“稳”,意思是说路面全部用金属工具夯击,形成硬面大道。

树以青松。

指道旁行道树主要选用松树。

驰,是快速行进的意思,驰道,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路面划分为三条,是最早的具有分隔带的多车道道路(皇帝的专道一,两边各一,故三条)。

秦时,以咸阳为中心,全部由如此宽阔的大路向全国辐射,交通网络已经非常发达。

如此浩繁的工程,谁来主抓呢?李斯在狱中向秦二世上书自陈,历数功绩有七项,其中第六项就是“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

可见这一交通建设工程是由丞相这样的高级官僚主持规划施工的,建设驰道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炫耀始皇帝的“得意”,呵呵。

《秦栈图》:中国千年古栈道之图

《秦栈图》:中国千年古栈道之图

《秦栈图》:中国千年古栈道之图◎ 刘家信秦栈,古称秦蜀古道,是当时穿越高山屏障、沟通陕川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通要道。

《秦栈图》是一幅表示古栈道的路线图,详尽注出了沿线驿站店铺及群山江河的一种专题图。

该图共涉及三条栈道,分别是陈仓道(由宝鸡经风县、留坝到汉中)、褒斜道(由留坝至汉中,与陈仓道一段共用)、金牛道(由汉中至四川,仅表示了陕西境内一段)。

秦岭山中的著名栈道栈道,又称阁道、复道、栈阁,或故道等,这是中国古代在秦岭、大巴山一带的悬崖陡壁上凿孔、架木桩,最后铺上木板而成的供人行及车辆通行的专用道路。

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临河一侧及拐弯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坠入河中。

为防止悬崖陡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还加盖顶棚,故称阁道。

秦蜀道是一项极为宏伟的巨大工程。

贯通秦岭天堑的多条栈道,实现了南北、东西的融合联通。

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曾被形象概括为“南舟北马、北雪南桃”和“南稻北粟”,促进了关中与巴蜀两个天府之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秦岭山中的著名栈道主要有五条(由西向东计):秦蜀道(北栈陈仓道、南栈金牛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蓝武道。

《秦栈图》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秦蜀道和褒斜道(南段)。

中国古栈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春秋、战国,兴于周、秦,盛于汉、唐。

《战国策·秦策》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颜师古注:“栈道,阁道也。

”工程浩大的栈道,盘曲群山,“飞梁架绝峻,栈道接危峦”。

据史料记载:在鼎盛时,栈道路面平阔,可行马车,五里一阁,十里一亭,500公里大栈,约有各类建筑6000余个,其势壮伟宏观。

仅以秦栈古道为例,其长度超过1000公里,规模可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媲美,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三绝”。

修筑栈道的历史作用,可谓极为深远,在中国历史上曾导致秦伐蜀、灭巴、亡楚的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创建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同时,秦朝的立国和亡国均与栈道工程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没有栈道就很难出现强汉盛唐的局面,可以说,栈道改变了中国历史命运的进程。

翻越秦岭的四条古道

翻越秦岭的四条古道

翻越秦岭的四条古道一、陈仓道(亦称故道)因道路北段起于陈仓县(今宝鸡市东代家湾),故名。

又因沿故道水(嘉陵江东源)而行,亦称故道。

大约兴起于殷周之际,秦于此道北段置故道县(今风州镇西北)。

陈仓道从益门镇入秦岭,沿清姜河南行,过大散关。

大散关为关中四关之一,位于今宝鸡市西南52里的大散岭上,是关中的西大门。

大散岭也就是今东峪口附近的秦岭分水岭,两山关控斗绝,形势险要,为入川必经之孔道。

今大散岭一带仍有古关隘遗址。

历史上的南北对立时期,控制这条孔道尤为重要。

因为大散关“扼南北交通,北不得此,无以启梁(汉中)益(四川),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

在南北战争中,双方都要争取控制大散关,占据有利地形以制胜对方。

大散关不仅两山夹峙,而且居南北道路的最高处,对南北两侧均有建瓴之势,兵家必争,形势使然。

陈仓道过大散关后经今东河桥、凤州镇、略阳县南入四川或东南经勉县入汉中。

刘邦还定三秦就是走的这条路,故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说。

这条道路经过的河谷比较宽畅,险段比较少,是秦岭诸通道中最易通行的一条,但线路较长,包括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平原的里程在内,其长度达1200里以上。

唐代后期兴起的连云栈道,使陈仓道南段改线,成为官驿大道。

连云栈道从凤州起,折向东南,经今留坝县至武关驿与褒斜道相接。

从唐代后期起,改线后的陈仓道,北段仍出大散关,南段则走汉晋褒斜道。

这条道路综合了陈仓、褒斜两条道路的优点,既缩短了线路,又平坦易行,故成为川陕之间的主要通道。

唐代后期所说的褒斜道,多指改线后的陈仓道。

元明清时代,这条道路是连接川陕和北京通往西南的主要官驿大道。

这条道路虽然线路较长,但平坦易行,历代战争中的激烈战斗场面无不发生在此道上。

二、褒斜道关中地区通往汉中、四川的交通干道之一,因沿斜水、褒水而行,故名。

大约兴起于殷周,作为干道则始于汉。

《史记·河渠书》说,“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

这条道路从今岐山县五丈原东侧的斜峪关入秦岭,沿斜水(今石头河)南行,越过老爷岭,向西折入桃川河,越过褒斜二水支流分水岭五里坡,进入褒水支流红岩河,经过太白县虢川塬,折向西南到达江口镇,再沿褒河入汉中。

蜀道

蜀道

关于蜀道古时的蜀道,狭义上讲就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四川、重庆)的道路。

但从广义上理解,则是大关中区域(包括甘肃天水)与四川盆地之间通行道路的总称。

古蜀道以汉中市为中心,分南北两部分,北部主要有五条,南部主要有四条。

北部(关中-汉中)从东到西五条蜀道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

此外,还有一条连通了陈仓道和褒斜道的短程栈道,名叫连云道。

南部(汉中-川渝)从东到西四条蜀道分别是:洋巴道、米仓道、金牛道、阴平道。

1、子午道路线:西安—子午镇—宁陕—洋县—汉中(因其正对长安城南,古人将正南北称之为子午,故名子午道。

三国时魏延就建议趁长安空虚之时,带五千精兵从子午道偷袭,若成功则关中即为蜀汉所有。

)2、傥骆道路线:周至—华阳镇—老县城—洋县—城固—汉中傥骆道全面疏通于三国时期,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是当时从长安通往汉中的古栈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

3、褒斜道路线:眉县—太白—留坝—汉中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汉中市大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县斜峪关口),贯穿褒斜二谷,故名褒斜道。

与其它几条北部的蜀道相比,褒斜道全程较短,较捷近,是开辟时间早、使用时间长的重要驿道,只有褒斜道废阻时才用其它道路。

西周时褒水流域有褒国,烽火戏诸侯中的褒姒就是经褒斜道进献给幽王的。

4、陈仓道路线:宝鸡(陈仓)—凤县—青泥岭—略阳—勉县—汉中陈仓道因道路北端入山处为秦汉时的陈仓县而得名。

它还有一个名字,因为沿着故道水所以被称为故道。

陈仓道在蜀道中最长,它绕开了秦岭山势最陡峭的部分,所以比较平坦,但相比于其他三道要远很多。

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陈仓,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区)。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5、祁山道路线:甘肃天水-祁山-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略阳“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

秦岭四大古道地图及攻略(图)

秦岭四大古道地图及攻略(图)

秦岭四大古道地图及攻略(图)
古代人们为了越过秦岭,开拓了不少道路,其中主要有嘉陵道(陈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丹灞道,这五条古道是连接关中到陇蜀的主要通道。

陈仓道(嘉陵道)
首先是嘉陵道,嘉陵道又叫陈仓道,从陈仓(宝鸡)沿扦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主梁,又沿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今凤县)经褒城到南郑(汉中)从长安到汉中这条路最长但比较平坦,并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所以直至今日陈仓道交通依然十分频繁。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指的这条古道。

嘉陵道北段
嘉陵道中段
嘉陵道南段
褒斜道
褒斜道是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
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汉中。

全长380公里。

唐天宝十五年,玄宗李隆基为多安史之乱,逃往四川,便是取褒斜道入蜀。

【图文】沿4条古道,10天自驾,纵横深度行走秦岭

【图文】沿4条古道,10天自驾,纵横深度行走秦岭

【图文】沿4条古道,10天自驾,纵横深度行走秦岭秦岭,东西延绵500多公里,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标志性分界线,融集了我国南方北方的地质、气候等自然奇观。

又因其地处中原进入巴蜀等南方地区的交通要冲,历朝历代在此修筑了众多栈道,要塞、古镇遍布大山深处,历史悠久,人文萃蔚,非常值得深度游览。

去年秋天,我一人一车,用时10天,自驾由西往东,沿褒斜——傥骆——子午——武关四条主要古栈道纵横穿越秦岭。

秦岭古道示图一、汉中——火烧店——紫柏山主要道路:316国道——244国道——武雪路——留张路路程:约120公里自汉中北行,至武关驿,这一段约70公里的244国道,和210省道重合,就是原来的褒斜古道。

在武关驿接继续北行的210省道,还是褒斜古道;接西北的316国道,便是著名的“暗度陈仓”的陈仓古道。

此段路线地处秦岭南麓,一路爬坡北行,沿途山道蜿蜒曲折,秦岭风光渐入佳境。

火烧店火烧店1.火烧店,被称为“秦岭最美小镇”,位于秦岭南麓的留坝县。

从汉中市出来,沿244国道北行约70公里,在武雪路口左转,车行8公里左右即到。

火烧店背靠紫柏山,月亮河、尚溪河穿镇子而过,依山傍水,植被茂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避暑的好地方。

镇子不大,秀气别致,环境清幽,抬头就可望见终日云雾缭绕的紫柏山。

走进镇子,古树繁花、小桥流水、田园农舍散布在山林间,处处显现着灵气。

镇子里有漂亮的民宿,还有“农耕文化体验园”、“稻草人公园”等景点。

2.张良庙。

就在紫柏山下,316国道旁。

张良与萧何、韩信合称“汉初三杰”,是汉朝开国功臣。

汉高帝刘邦即位不久,先后杀了韩信等功臣,张良急流勇退,来到紫柏山退隐修行。

现在的张良庙就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庙宇。

张良庙经过历代的重建、修葺,现在的张良庙是明清风格的古建筑。

古庙傍山依水,幽静肃穆,前后各有溪水环抱,周围是苍松紫柏,里面是古朴典雅的大殿、楼亭、楹联、摩崖、石碑等文物,集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

3.紫柏山,秦岭山脉的主要山峰之一,位于秦岭南麓的留坝县,距汉中约100公里。

简论褒斜栈道的形制与作用

简论褒斜栈道的形制与作用

木 板 。这 种 结 构 , 木 空 悬 , 无 依 靠 , 柱 边 比较 危 险 。从 下 往 上 看 有 人 在 空 中悬 腾 之 感 。 4阁 桥 式 。即 在 河 的 两 岸 之 间 架 桥 , 因此 前 段 路 易 走 , . 盖 而 后 段 则 对 岸 易 走 之 故 。但 一 般 军 事 上 不 会 繁 琐 至架 桥 换 岸 而行 , 较少 。 故 历 经 两 千 年 的 沧 海 桑 田 .昔 日褒 斜 道 的 飞 阁悬 栈 早 已灰 飞 烟 灭 。 而 褒 斜 道 尚有 的 历 历 栈 道孔 , 然 向世 人 展 示 了 当 时此 道 的繁 华 和 工 程 的 浩 大 。 据 陕 西 省 考 古 研 究 所 于 16 年 的调 92 查报告所述 : 自褒 城 起 , 褒 河 西 岸 北 行 , 褒 惠 渠水 坝 不 远 , 沿 过 开 始 发 现 古 栈 道遗 址 。 北 行3 米 至 石 门以 北横 跨 褒 河 的洋 再 千 灰 大 桥 处 , 有 栈 道 壁 :5 个 , ; 9 个 。 由石 门 以北 , 褒 共 f 6 柱f 0 又 L L 溯 谷北上 。 后在天心桥 、 先 褒姒 铺 、 年 桥 、 桥 铺 、 万 青 木龙 沟北 、 马 道 、 曲铺 和 公 路 1 8 米 、8 千 米 等 处 , 武 8千 14 皆发 现 栈 道 孔 迹 。 其 数 量 不 等 , 至 七 八 孔 , 孑 1 2 , 一 定 距 离 内 , 孔 保 持 多 间 L— 米 在 各 同 一 水平 线 上 。9 9 秋 . 姜 窝 子 到 斜 谷 口发 现 栈 道 孔 迹 2 17 年 在 2



简 论 褒 斜 栈 道 的 形 制 与 作 用
雷Hale Waihona Puke 武 军 ( 安市远东一 中, 西 陕西 西 安 700 ) 10 1

秦岭骆谷道——傥骆古道考古调查述略

秦岭骆谷道——傥骆古道考古调查述略

作者: 王艳朋[1];许国涛[2];高田[3];任茂[3]
作者机构: [1]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1 [2]周至县佛坪厅旧城文物管理所,陕西周至710406 [3]周至县哑柏文物管理所,陕西周至710406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18-2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 傥骆道 整体面貌 走向 保存情况
摘要:2016—2017年,佛坪厅考古调查队对傥骆古道进行了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明确了傥骆古道秦岭段主线的整体面貌、具体走向以及保存状况。

该道路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修建较为规整,现存栈道、碥道、桥梁、房址、碑刻等各类遗存123处,部分路段发现有不同时期的栈道和碥道,整个道路以兴隆岭为界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其中北段以栈道和桥梁为主,南段以碥道为主。

因古驿道而兴的汉水古镇——陕西省洋县华阳古镇研究

因古驿道而兴的汉水古镇——陕西省洋县华阳古镇研究

因古驿道而兴的汉水古镇——陕西省洋县华阳古镇研究张奕;闫斐【摘要】华阳因古道而兴,一度成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冲,政治重镇,直至明清时期古镇发展至鼎盛繁荣,最后形成一个典型的陕南集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忠实的记录着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进程该文以位于傥骆古道的华阳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现存的历史建筑的形成、现状、古镇形式以及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进行考察分析,总结了典型陕南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空间形态特色.【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5页(P151-155)【关键词】汉水流域;华阳古镇;傥骆古道;南北文化融合;历史建筑【作者】张奕;闫斐【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98.1华阳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北秦岭深处,距洋县76km、距汉中市126km。

被酉水河(为汉江支流)的干流东水河与支流西水河相夹,构成独特的船型地形(图1)。

华阳镇坐落于傥骆古道上。

古道从陕西省周至县,由北向南到达洋县直至汉中,总长约为240m。

华阳镇就在古镇出口处,因此古镇成为古道来往的中转集散之地,继而繁荣起来。

本文重点研究华阳古镇的街巷特色,建筑特点,分析其与傥骆古道历史文化的关系,揭示其地域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内涵和实质。

傥骆古道是秦汉时期沟通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及巴蜀地区的重要古道之一。

秦、蜀邻近地区的货物都通过这条道路运输。

因为频繁的商业流通和货物往来,从而带动了华阳镇的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

2.1 傥骆古道概况介绍傥骆古道始通于三国,全长240km,是当年所有栈道中连通关中和汉中最捷径的一条古道。

之所以名为傥骆道,是因为它起始于周至县西骆峪即骆谷,终点在汉水支流傥水谷即傥谷,在两地分别取一字,将此道命名为傥骆道(图2)。

(1)路线走向(表1)傥骆道的大致走向是:从长安开始向西南到达周至,经过骆谷口,途经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进入酉水上的华阳镇,由此处可分为出汉水支流傥水谷或沿酉水,出傥谷口到达汉中盆地两条路线。

蜀道难中的蜀道在哪个省具体地址在哪

蜀道难中的蜀道在哪个省具体地址在哪

蜀道难中的蜀道在哪个省具体地址在哪蜀道难中的蜀道在哪个省具体地址在哪引导语: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诗夸张而形象的表明的蜀道之难,李白的这首《蜀道难》可谓是千古名作,中小学生都学过这首诗,然而,读了这么久,你是不是也好奇,关于蜀道难中的蜀道,到底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具体叫什么名字呢?现在就让小编来科普一下吧!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春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肃入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范围内的道路,这是广义上的蜀道。

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的概念,即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在秦巴山区基本形成并沿袭着7条通道。

其中秦岭中有4条: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巴山中有3条: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

简析蜀道陕西与四川是我国西部两个地位重要而又相互毗邻的省份。

陕西乃大西北的门户,是历代建都的文武圣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四川地处大西南的要冲,是鱼米之乡的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物产丰富。

可在古代,两省却被险峻的秦岭和巍峨的巴山所隔阻,交通不便,经济和文化交流非常困难。

但我们的`祖先并不甘于“老死不相往来”,他们开山劈石,披荆斩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硬是在深山密林、千沟万壑中寻觅和开凿人间通路。

历经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两千多年的开拓沟通,在秦巴山区基本形成并沿袭着7条通道。

其中秦岭中有4条: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巴山中有3条: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古栈道-傥骆道傥骆道(TangLuoDao)傥骆道是古栈道名。

傥骆道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

傥骆道长约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连云栈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

至今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就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

1古道简介<divstyle="mso-element:para-border-div;border-top:none;border-left:solid #E0E0E0 1.0pt;border-bottom:solid #CCCCCC 1.0pt;border-right:solid#E0E0E0 1.0pt;mso-border-left-alt:solid #E0E0E0 .75pt;mso-border-bottom-alt:solid#CCCCCC .75pt;mso-border-right-alt:solid #E0E0E0 .75pt;padding:0cm 5.0pt 6.0pt5.0pt;background:white"> 傥骆道傥骆道又名党骆道,骆谷道,始通于三国,是穿越秦岭,连通关中与汉中最近捷的古道路.唐代德宗,僖宗避兵火,均经由此路至汉中,四川。

傥骆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以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古道全长约200公里。

傥骆道一线的栈道、栈桥、摩崖碑刻等遗存共发现50余处,主要分布于西骆河、黑河水,傥水等河谷,其架木或架石的栈孔多开凿于河流一侧的悬崖壁上下,个别地点的栈孔多达70余个。

栈孔以方形和圆为主,也有呈马蹄形、三角形的。

栈道的修造方式有平梁立柱式、千梁无柱形,依坡搭架式以及凹槽式。

傥骆道,因南口曰傥(在陕西洋县境内)北口曰骆(在陕西周至县境内),故名,又叫骆谷道,长约500华里。

在中国历史上穿越秦岭的诸条古栈道中,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是最便捷也最艰险的一条。

秦岭横亘中国中部,被称为华夏龙脉,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

大致而言,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其南就是长江流域了。

《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

” 古道穿越秦岭,艰险不言而喻,诗仙李太白有《蜀道难》叹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石梯石栈相钩连……”2地势险峻佛坪山里隐藏着一条有名的古道,叫傥骆道,是旧时入蜀的7条蜀道之一。

傥骆道北从陕西周至骆峪进秦岭,南由洋县傥水河谷出,至汉中,是褒斜道、文川道、子午道、金牛道、故道、连云栈道等蜀道中最近捷也是最险峻的一条道路。

傥骆道因为是北从周至骆峪进秦岭,南从洋县傥水河谷出到汉中,进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所以叫傥骆道,全长240公里,是当年所有栈道中长安往汉中方向最近、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

3历史背景关中通往陕南的六条古道示意图在三国时期,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对付曹魏的军事基地,征战进退,傥骆道是通北的首选道路。

中唐以后,傥骆道成为官道,官员任免,回京述职,多走此路,路上曾经遍布亭帐馆舍,以备军旅之用。

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

这条路线主要于军事活动。

正始二年(244),魏将曹爽出骆峪罚蜀。

甘露二年(257),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

唐代,傥骆道曾一繁荣,成为由长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沿途馆驿多达11处。

建安四川(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相传当年杨贵妃就是取道傥骆道,再沿汉江水路入长江到达扬州,最后飘洋过海去了东瀛。

4繁荣时期傥骆道远古以来由先民开辟一直是沟通南北的捷径,较多历史记载见于《三国志》,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

三国时期,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对付曹魏的军事基地,征战进退,傥骆道是通北的重要道路。

因这条道路山高谷深,人烟稀少,行程相对较短,且北指关中腹地,南抵汉中门户,便于藏兵、调兵和出奇兵,每到战争时期,古道上战事频繁,羽书飞驰。

有趣的是,虽然汉刘秀起兵征战过程中与傥骆道关系并不密切,且在正史中未见相关记载,但傥骆道上,尤其在南段,大部分的历史传说与他相关,如马道梁上有三块呈品字形分布,有一人多高的大石块叫支锅石,相传是因刘秀行军至此支锅造饭而得名;梁东侧有条细长弯曲的山脊叫蟒岭,相传是有条修炼成精的大蟒,在刘秀与王莽激战正酣时赶来助战,希望立功受封,获得正果。

刘秀虽然战事不利,但他是真命天子,封赏是有效力的。

可这位蟒妖能力有限,贻误战机,遭刘秀斥责,失望羞愧之下,盘桓曲蜷在此化作蟒岭。

兴隆岭以南最高的山叫汉王山,也因刘秀得名。

又有山民讲,汉王山是刘邦行军布阵的地方,等等,不一而足,大部分与刘氏宗室和龙蛇有关。

到了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关中陕南物资转运激增,商贾往来不绝,每条南北古路都经过大规模的整修,有关傥骆道的记载不绝于史书典籍,蔚为大观了。

唐代是傥骆道通行条件最为完备,商旅往来最为频繁的时期,有三十里一驿站,十里一邮亭之说。

唐高祖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朝廷征调民力整治疏通了傥骆道,在北口设置了骆谷关。

整个唐代,傥骆道作为官驿大道,尤为通畅。

公元784年唐德宗李适为了躲避朱泚兵变,经傥骆道逃难来到汉中。

德宗长女唐安公主时年23岁,因经受不了一路的艰难困苦,到洋县后不久暴病身亡,就地安葬在县城西40里的马畅镇。

德宗悲伤之极,虽在逃亡途中,仍以相应的规格埋葬公主,现公主坟被作为历史文物和旅游资源得以保护。

还有一种传说,安史之乱后,杨玉环并没有在马嵬坡被吊死,后来走傥骆道逃到了日本。

唐代以降,政治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关中的经济地位不复往昔,关东通往河南湖北的武关道,关西通往四川的陈仓道地位凸现,傥骆道不再整修,逐渐衰落。

到了近代,随着佛坪县城东迁到佛坪袁家庄,108国道(周城公路)开通,傥骆道已被废弃,再也见不到各色风尘仆仆的行旅了。

只留下了大量的神怪志异,还有无数的英雄伟绩和传奇故事在山民间口耳相传。

5自然风光傥骆古道的南端地处亚热带低地山区,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海拔2000米山区,年平均降水超过1000毫米。

即使气候变暖,暖冬持续,降水减少,这里的雨雪增减量也不是很大。

因而,秦岭南坡和大巴山区,成为汉水最为可靠的水源地。

在以往年份,虽然山上积雪没有今年这般厚,但仍覆盖高山地带,历经数月才消融,保障了山间河溪水流常年不断。

古道的北端,在秦岭北坡的骆峪中,虽然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但山谷中仍是草木葱茏,溪水奔流。

秦岭北坡的山势陡峭,与秀丽幽深的南坡比较起来,这里的景色更壮观一些。

和其他古栈道一样,傥骆道的绝大多数路程循河溪前行。

秦岭的河流多为南北走向,路修在河谷中,既有捷径之利,又有夷平之便。

但翻越山梁(分水岭)是必经路段。

古人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山间栈道绵延数里,但是遇到冰雪呢?在冬季若要翻越山梁,只能踏雪而行了。

傥骆道北起周至县的西骆峪口,南至洋县的四郎庙(氵党水河口),要翻越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梁依次为官岭梁、西老君岭,秦岭梁,财神岭,兴隆岭,大牛岭,马道梁共七道,其中长的超过20华里,短的也在5华里以上,冬季都是积雪重重,冰封难行。

傥骆道傥骆道中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梁有三条,分别是老君岭,财神岭和兴隆岭,都是秦岭山脉中赫赫有名的大山。

夏秋季节,这些山岭烟岚雾罩,霖雨连绵,河溪湍流如飞;冬春时分,寒风砭骨,冰凌垂路,积雪封山,通过难度可想而知。

古人有关傥骆道的吟咏不少,多为高山巨川、密林幽篁震撼心灵之作,也有对艰险旅程的慨叹。

写高寒积雪的如唐代元稹《南秦雪》诗云: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雪似尽,已惊岩下雪如尘。

写荒凉残破的如宋代文同《骆谷》诗云:龙蛇纵横虎豹乱,古栈朽裂深埋苔。

写军旅生活的如宋陆游诗:雪云不拥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

就在当今穿越傥骆古道,每个人都会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对自小生长在城市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绝对是一场视觉盛宴。

如果有足够的植物知识,就会与水青树,连香树、独叶草不期而遇,它们可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的孑遗物种。

假使不认识这些珍宝,漫山遍野灼灼似火的杜鹃花,两人合抱粗的巨树,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也够让人震惊;在中国中东部,秦岭是为数不多的能见到大群野兽的地方,傥骆古道上,见到的都是动物园的明星,见到的可能性非常大。

6骆口驿站骆口驿是傥骆道(也称骆谷道)上一个控扼北口的著名驿站。

最近,这座古代重要的交通邮驿和军事关隘的遗址,已被当地考古爱好者发现、发掘。

经专家认证,地址在今陕西省周至县骆峪乡骆峪村。

据《西安晚报》1999年12月26日报道,发现骆口驿址的是周至县考古爱好者王安泉。

已发现的驿城,城区7460平方米,北城有门,开在其中。

城中有200余间官房,分别为驿馆、客舍、货栈、兵营、邮亭、库房、马厩等。

屋中地面一律青砖铺墁,门前有明柱、回廊,街道以石条铺设。

北城门石门墩稍加雕凿,大门裹有铁页。

古城墙基宽8?5米,高10米,城墙顶宽约5米,外墙基由石条砌筑,上砌青砖,有垛口。

城砖、石条和门墩已被村民移走,城区垦为耕地。

出土时有许多五铢、开元和宋明清铜钱及个别银币,并有大量瓷、陶器残片,其地道和排水道尚待发掘。

傥骆道也称骆谷道,从长安去汉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骆水,入骆谷,称骆谷道;而汉中去长安,自洋州道兴县(今洋县)向北要先越傥水、入傥谷,故又称傥骆道。

《通典》载:“汉中去长安,取傥骆道,凡652里”,是当时从长安通往汉中的三条古栈道(另两条为子午道,褒斜道)中最近的一条。

三条道中,骆谷道开辟较晚,当开通于三国时,其余两条则分别开辟于西汉和东汉。

汉王(高祖刘邦)当年率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

《史记·高祖本纪》中所叙,指的就是子午道。

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开始修筑,首先开通了被高祖烧绝的子午栈道。

此道自长安、杜陵,入子午谷后,穿秦岭,迳至汉中,从而沟通了关中与巴蜀及西南的联系。

东汉永平年间(明帝刘庄)又开通了褒斜道,更密切了关中与巴蜀的联系。

傥骆道的开通当在三国时代。

三国时,蜀汉的北伐基地在汉中。

北伐,首先得修复、扩充秦蜀之间的道路交通。

据《三国会要》载:三国时秦蜀之间的通道大致有三谷四道。

三谷者,即汉中西北的褒谷、北骆谷、东北子午谷。

四道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及南栈金牛道。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邮驿松弛。

南宋初年,烽火连绵,金兵所到之处,大焚驿舍,铺兵逃散,邮驿中断,傥骆道随即废弃。

此后,秦南北驿路,再未启用傥骆道。

7历史考证杨贵妃与傥骆道白居易于周至做都尉时曾一度详细考察了杨贵妃之死,写下《长恨歌》,歌中描述“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等诗句证明杨贵妃沿傥骆道逃走,东渡日本安享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