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济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模拟训练试题
2021年高三生物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三生物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3、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 B. 进行mRNA的合成C. 存在血红蛋白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4、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溶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 B. 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 D. 甲=乙,主动运输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1.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值、分化为浆细胞;2.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6、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7、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8、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9、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2021年高三上学期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2.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消化3.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5.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6.某人要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7.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8.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9.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10.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A.体重增加 B.嗜睡C.耗氧量下降D.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11.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1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14.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1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16.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17.如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1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21.下列关于人体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2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4.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25.如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26.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27.如图所示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A.A B.B C.C D.D28.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如图所示为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a B.b C.c D.d29.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30.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xx——xx年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word 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分析: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并非只有神经调节.解答:解:A、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B、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正确;C、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C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及细胞内液等成分的判断,涉及到内环境各种成分的转化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难度不大.2.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消化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1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解答:解: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A错误;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C、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检测、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1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解答:解:A、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A选项正确;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故B选项正确;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故C选项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4.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1分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故A选项错误;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故B选项正确;C、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故C选项正确;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故D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5.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1分析:解决本题需掌握: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解答:解: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故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B错误;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故C错误;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结构以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某人要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1分析: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脊髓中分灰质和白质,白质在外,连接传入神经和大脑;灰质在内,连接传出神经.解答:解:“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没问题.“下肢运动障碍”,说明效应器是下肢肌肉,而伤在腰部,下肢肌肉未损伤,说明效应器没损伤.冲动从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后,先进入白质,再传到大脑,这样就会有感觉,然后经信号处理后经灰质传出到达效应器,如果受伤的地方在灰质,则会出现有感觉无效应的现象,所以神经中枢可能受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其次采用排除法,根据题干信息“有感觉”、“下肢运动障碍”排除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效应器,再进一步选出正确的答案,有一定难度,也属于易错题.7.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考点:反射的过程.1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条件反射题,人看到酸梅时,酸梅的色泽、形态大小等特征,刺激人的视网膜,让人知道是酸梅,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并分泌会大量唾液.解答:解:A、感知酸梅,形成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B、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所以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C、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发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中枢神经,C错误;D、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8.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分析:根据题意,图中①表示由脊髓传向大脑皮层的神经上的一点.④表示由脊髓向下传的神经上的一点,②表示传入神经上的一点,③表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运动的部位是效应器,根据“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推测兴奋可以传到大脑皮层,而不能传到手部肌肉.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这表明神经冲动能传到大脑皮层,但不能传到手部肌肉即效应器,所以,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传出神经.图中只有③表示的是在传出神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神经传导的有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和找到题干中的题眼“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9.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1分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解答:解:A、根据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说明神经纤维处相当于突触前膜,肌肉处相当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故A 正确;B、刺激①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双向传导,因此肌肉可以收缩,电流可以发生偏转,故B正确;C、刺激②处,肌肉收缩,但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导,则电流计不会有变化,故C错误;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故D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时考查《稳态与环境》中的兴奋传导方向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10.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A.体重增加 B.嗜睡C.耗氧量下降D.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考点:动物激素的应用.1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因此,给成年的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表现出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出现的症状,如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促进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连续对实验动物饲喂甲状腺激素,必然导致耗氧量增加,体内物质分解过多而体重下降,A错误;B、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而不会出现嗜睡现象,B错误;C、连续对实验动物饲喂甲状腺激素,必然导致耗氧量增加,C错误;D、长期的高耗氧代谢会导致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的下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并推测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小鼠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解答:解:A、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可受神经的直接支配,肾上腺属于效应器,A错误;B、胰岛素是蛋白质,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B正确;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C正确;D、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是拮抗作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5分;21-30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 1.家兔的黑毛对褐毛是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 B.杂种黑毛兔 C.褐毛兔 D.长毛兔2.关于人体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胰岛素等各种激素分子的基本单位B.酪氨酸缺乏是人患白化病的根本原因C.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D.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与基因的功能无关3.下图显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P一定是离子 , 物质Q一定是小分子B.提高温度会一定会加快 P、Q的运输速度C.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消耗能量D.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4.下图是生命活动的最常用的直接的能源物质的结构式,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①是腺嘌呤B.②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③是ADP,其高能磷酸键非常容易断裂D.④是ATP,人体细胞中主要在线粒体内合成5.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髙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髙6.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B.CO2浓度在100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C.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D.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7.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于人体来说,只有A、B二项生命活动是有积极意义的B.生物体细胞分化的遗传学基础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在动物体内F到E过程的细胞信号主要来自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D.正常细胞发生了D过程,细胞中发生的变化可能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8.某种生物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1 B.1:2 C.1:3 D.0:49.下列各组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是()A.人的神经元、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 B.人的初级精母细胞、男性肝细胞C.人的肝细胞、男性成熟的红细胞 D.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人的第一极体10.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某种豌豆 A 杂交,所得的种子中黄色圆粒有 281 粒,黄色皱粒有 270 粒,绿色圆粒有 95 粒,绿色皱粒有90 粒,则该豌豆 A 自交的后代基因型种类数为()A.2 B.9 C.6 D.311.某DNA分子中,碱基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若其中一条单链中,含胞嘧啶24%,则该链的互补链中,胞嘧啶占( )A.12% B.24% C.26% D.34%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蕴藏在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B.r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称作密码子C.t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叫做反密码子D.终止密码子位于DNA上,起到终止转录的作用13.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C.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需要利用R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若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可能原因是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14.下面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A.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D.甲细胞产生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15.下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1、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同源部分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16.如果细菌控制产生某种“毒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突变造成的结果使其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变化如下:基因突变前: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基因突变后: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为一个碱基腺嘌呤替换为鸟嘌呤B.突变基因为一个碱基胞嘧啶替换为胸腺嘧啶C.突变基因为一个碱基鸟嘌呤替换为腺嘌呤D.突变基因为一个碱基的增减17.下图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2021年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4小题)1.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后期细胞生命活动减弱B.产生酒精的同时也有CO生成,所以发酵过程中需拧松瓶盖放气2C.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下降,同时营养物质减少,种群数量下降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细胞中即无法合成ATP2.如图是草莓酒制作的步骤.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灭菌处理B.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C.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D.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含量3.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B.产生酒精的同时也有CO生成2C.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4.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和过程①、③总是同时进行B.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连续过程中要保持温度恒定D.可利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的产生5.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6.苹果醋的制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不会对发酵产物产生明显的影响B.过程①和过程②常用的微生物相同C.过程①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过程②D.整个制作过程需在无菌、无氧的环境中进行7.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C.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8.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A.氧气、糖源充足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D.氧气、糖源都缺少9.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A.将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B.将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D.将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10.在酿制果醋的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需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后密封B.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发酵效果最好C.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而酿制成果醋D.醋酸菌对氧气特别敏感,仅在深层发酵时缺氧影响代谢活动11.下列关于塑料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提高果酒的产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B.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污染C.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每天需适时拧松或打开瓶盖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1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果酒和果醋发酵的原理不同,前者是无氧呼吸,后者为有氧呼吸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进行消毒C.利用果酒发酵的产物及装置进行果醋发酵时,只需改变一下温度即可D.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前者为真核生物,后者为原核生物13.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使用的菌种均为原核细胞B.发酵原材料均需高温高压灭菌C.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均会降低D.发酵过程中都需要密闭发酵罐14.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B.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C.葡萄先冲洗,再去除枝梗D.将盛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5.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16.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相同,代谢类型也相同B.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C.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17.可用于检验果酒发酵产物的是()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②碱性重铬酸钾溶液③澄清石灰水④斐林试剂.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D.①③④18.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C.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为了提高果酒和果醋的产出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19.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B.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C.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20.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如和②发生需要无氧环境B.过程①②③都有A TP产生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2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要密闭,而制作果醋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进行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2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的菌种在遗传时都能遵循盂德尔的遗传定律B.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果醋发酵高C.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糖分解成醋酸D.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23.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B.④过程是生产果醋的唯一途径C.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D.随着②过程的进行,发酵液密度逐渐减小24.在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可以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在下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酵母菌呼吸时产生CO2使pH下降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二.解答题(共6小题)25.如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分析并回答:(1)在果汁加工过程中可添加酶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2)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由色变为色,说明产生了酒精.(3)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化菌种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其方法是;培养温度控制在摄氏度范围内.(4)在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乙醛,再将其变为醋酸.26.我省静宁县盛产苹果,为发展地方经济,需要修建一个大型的苹果酒加工厂.拟设计苹果酒的生产流程主要为:加料_接种﹣通气培养一密封发酵.(1)需要选用的发酵菌种是.加入发酵罐的苹果泥要进行;并在条件下产生酒精.在生产过程中还需定期对发酵液采用的方法进行观察计数,以了解发酵情形.(2)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的新鲜苹果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大量的酵母菌在与杂菌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果酒中的,从而淘汰掉杂菌.检验酒精常用的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酒精和反应,显示灰绿色.(3)为了提高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酶处理原材料,发酵时温度一般控制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果汁中不再有,说明发酵基本完成.27.某班同学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其简要流程如下:(1)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的方法是.(2)分离酵母菌应使用培养基,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法,若想使这些酵母细胞能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想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法.(4)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将菌液保存.(5)另一个班的同学用葡萄制做的果酒酒味醇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果酒带有明显的酸味,请分析出现酸味的原因.28.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提取(填“橘皮精油”、“玫瑰精油”或“胡萝卜素”).(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樱桃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冲洗之(填“前”或“后”)进行的;为了提高樱桃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量的酶.(4)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樱桃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和.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溶液来鉴定.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29.图甲、图乙和图丙是生物技术实践中的实验装置图和生产工艺流程简图,请回答:(1)在生物技术实践中,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提取(填“橘皮精油”、“玫瑰精油”或“胡萝卜素”).(2)图乙是生产果酒的发酵装置图,果酒的发酵利用的是菌.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原因是.(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图丙中A过程是.为了提高樱桃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量的酶.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溶液来鉴定.30.苹果醋具有营养丰富,增强机体免疫力,护肤养肝等多种功效,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如图1,请分析回答:(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天后,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来检验.(2)利用苹果酒制作苹果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过程乙中使用的醋酸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图2操作是分离纯化过程中利用法进行接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下列哪几项(填序号).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4)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的方法.(5)某同学尝试自己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江苏省赣榆区赣榆一中xx——xx年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word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4小题)1.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后期细胞生命活动减弱B.产生酒精的同时也有CO2生成,所以发酵过程中需拧松瓶盖放气C.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下降,同时营养物质减少,种群数量下降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细胞中即无法合成ATP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1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解答:解:A、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会毒害酵母菌,导致细胞代谢减弱,A正确;B、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导致pH值发生改变,不适宜酵母菌生存,所以发酵过程中需拧松瓶盖放气,B正确;C、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需要消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使营养物质减少,很难维持大量酵母菌的代谢需要,C正确;D、酒精发酵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及其特点,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如图是草莓酒制作的步骤.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灭菌处理B.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C.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D.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含量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1分析:操作过程:(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草莓,榨汁前先将草莓进行冲洗.(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①将草莓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草莓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解答:解:A、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冲洗,不能进行灭菌,否则会杀死草莓上的野生酵母菌,A错误;B、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B正确;C、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随着发酵的进行,由于营养物质逐渐减少等原因,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速率减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随之减少,因此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C正确;D、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草莓酒制作流程图,考查果酒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及其类型,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B.产生酒精的同时也有CO2生成C.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1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解答:解: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A正确;BC、酒精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pH值发生改变,不适宜酵母菌生存,B正确,C正确;D、酒精发酵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及其特点,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4.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和过程①、③总是同时进行B.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连续过程中要保持温度恒定D.可利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的产生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1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分析题图: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解答:解:A、在无氧环境中,酵母菌只能进行过程①②,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酵母菌只进行过程①③,A错误;B、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需用氧气的参与,过程④表示果醋发酵,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该果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B正确;C、过程③所需的最适温度为18~25℃,过程④所需的最适温度为30~35℃,因此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连续过程中不能保持温度恒定,C错误;D、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发生在场所及条件等知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1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解答:解:A、酒精发酵过程中,开始时,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加快,后来保持相对稳定,最后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错误;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掌握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苹果醋的制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不会对发酵产物产生明显的影响B.过程①和过程②常用的微生物相同C.过程①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过程②D.整个制作过程需在无菌、无氧的环境中进行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1分析:果酒制作与果醋制作的比较: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酵母菌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醋酸菌有氧呼吸时由于没有线粒体,发生在细胞膜上.解答:解:A、发酵时间会对发酵产物产生明显的影响,A错误;B、过程①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过程②常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B错误;C、过程①所需的最适温度是18~25℃,过程②所需的最适温度是30~35℃,C正确;D、整个制作过程需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但果酒制作时需要控制无氧环境,果醋制作时需要控制有氧环境,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果酒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7.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C.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1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解答:解:A、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的空间,防止发酵液溢出,A错误;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放出CO2,而不能打开瓶盖,否则容易引起杂菌污染,B错误;C、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35℃,C错误;D、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A.氧气、糖源充足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2021年整理)高三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3)
(完整)高三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三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三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3)的全部内容。
1.蘑菇必须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蘑菇细胞中不可能有()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细胞器2.2005年7月18日《齐鲁晚报》报道: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在山东省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鱼种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的甜味,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 )A.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C.八个物种D.八个种群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下面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N元素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B.为人类研制的注射用全营养液不能含蛋白质C.植物吸收的NH4+或NO3-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D.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基因相同,但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同4.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
肽酶P 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肽链一定由五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两条肽链C.肽酶P可以催化1处的化学键断裂D.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一个5.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6.下列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的物质是( )A.呼吸酶B.唾液淀粉酶C.转氨酶D.NADP+31.(6分)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
2021年高三上学期入学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入学生物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1分)(xx秋•兴庆区校级期末)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探索经过了()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C.分析→假设→实验→验证D.实验→分析→假设→结论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测交实验验证,得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孟德尔假说﹣演绎法是通过杂交和自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对杂交和自交作出合理解释,演绎是假设测交实验的正确,再通过测交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假说演绎过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1分)(xx•庄浪县校级四模)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在毛桃植株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是()A.毛桃B.光桃C.概率为毛桃D.概率为光桃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本题涉及到植物个体发育问题,果实是子房发育成的,只有母本的遗传物质,因此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为毛桃.解答:解:由于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所以在毛桃植株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受精卵为杂合体,子代的表现型为果实表面光滑.但由于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是通过有丝分裂,在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其只有母本的遗传物质,所以为毛桃.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植物个体发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3.(1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的原因是()①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②原核生物无完善的细胞器③原核生物内无染色体存在④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⑤孟德尔时期还未发现原核生物⑥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A.①③④B.③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⑤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据此答题.解答:解:由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而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主要进行无性生殖,且原核生物内无染色体存在,所以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内容及使用范围,明确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4.(1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假说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发现F2都是3:1的分离比;揭示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 l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最终得出结论.解答:解:A、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是在孟德尔观察到有关自然现象的时提出了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解释,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相关解释,如测交就是在F1自交的基础上,发现性状分离比为3:1后提出了假设,然后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A正确;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决定遗传因子决定的,B错误;C、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C错误;D、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能解释连锁交换,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1分)(xx春•嘉兴期末)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 aBb B.A abb C.a aBb D.a 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从题图看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的比值为3:3:1:1.采用逐对分析法:白色:黄色=3:1,则亲本是Aa×Aa;盘状:球状=1:1,则亲本是Bb×bb;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利用逐对分析法分析:(1)白色和黄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白色比黄色为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基因型均为Aa;(2)盘状和球状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盘状比球状为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设计巧妙,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6.(1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加倍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果蝇体细胞有16条染色单体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解答:解: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得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变为0,B错误;C、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1分)(xx春•临河区校级期末)等位基因中,不同基因控制着不同性状(如豌豆中,基因D 控制高茎,基因d控制矮茎),这是因为()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不同B.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个体发育过程不同考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解答:解:等位基因中,不同基因控制着不同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根本原因是由于二者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本质及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是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8.(1分)(xx•白下区校级三模)基因型为Aa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AA、aa、A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A.①②③B.③③②C.②②②D.②③④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解答:解: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基因a和a的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A和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减数分裂过基因的分离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同基因随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9.(1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果蝇的受精卵有8条染色体,其中4条来自母本,4条来自父本.当受精卵发育成成虫,成虫又开始产生配子时,下面关于其中一个配子中染色体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不可能全来自父方或母方B.一定是2条来自父本,2条来自母本C.配子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D.配子中只有性染色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果蝇的受精卵中的8条染色体有4条来自母本,4条来自父本,构成4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配子中染色体可能全来自父方或母方,A错误;B、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配子中染色体可能是2条来自父本,2条来自母本,但不是绝对的,B错误;C、由于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配子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C正确;D、果蝇受精卵中的8条染色体有6条是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所以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1条性染色体和3条常染色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分)(xx•浦东新区一模)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应是()A.18+XY B.18+YY C.9+X或9+Y D.18+XX或18+YY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双子叶植物大麻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则染色体组成18+XY.解答:解: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花药中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9+X 或9+Y,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幼苗,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加倍,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18+XX/18+YY.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成和秋水仙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1分)(xx秋•海淀区期末)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亲本子代灰雌性×黄雄性全是灰色黄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A.灰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B.黄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C.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本题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判断伴性遗传方式的题目,伴性遗传的概念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与性别相连.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灰雌性×黄雄性→全是灰色,说明灰色是显性;黄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说明果蝇的这种体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灰雌性×黄雄性→全是灰色,说明灰色是显性,黄色是隐性;黄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黄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A错误;B、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黄色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B错误;C、由A项分析可知,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C正确;D、由A项分析可知,黄色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伴X的隐性遗传,根据后代的表现型推测遗传方式,对与伴性遗传最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解题的方法总结是:先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显隐性,然后再根据后代中不同性别间的表现型差别判断基因的位置.12.(1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仅考虑染色体上的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 为例):结构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减数分裂间期2n 0→4n2n→4n减Ⅰ前、中期2n 4n 4n后期2n 4n 4n末期2n→n4n→2n4n→2n减Ⅱ前、中期n 2n 2n后期n→2n2n→02n末期2n→n0 2n→n 解答:解:A、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精细胞的2倍,DNA含量是精细胞的4倍,A错误;B、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与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同,但两者的DNA含量相同,B错误;C、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卵细胞的两倍,C错误;D、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4N;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时染色体数为N,DNA数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DNA 数为2N,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和DNA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1分)(xx•历下区校级模拟)如图的4个家系,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D.家系丙中,女儿一定是杂合子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甲图中,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乙图无法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但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根据丙图无法确定丙病的遗传方式;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解答:解:A、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但丁是显性遗传病,不可患有色盲,故A错误;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甲是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乙病的遗传方式虽然不确定,但肯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丙和丁家系都有可能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故B正确;C、无论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都是1/4,故C错误;D、丙的遗传方式不确定,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所以女儿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系谱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各种遗传病额遗传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4.(1分)(xx秋•丰台区期末)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因为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还可以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1分)(xx•永春县校级模拟)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此细胞()A.是次级卵母细胞,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B.含同源染色体2对、染色单体4个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产生的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两条染色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该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解答:解:A、是次级卵母细胞,但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汇总等位基因分离,无法判断该生物的基因型,A错误;B、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C、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产生的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两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卵细胞的形成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判断该细胞的名称及子细胞的情况,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6.(1分)(xx•青浦区一模)在信使RNA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而成的()A.氢键B.﹣脱氧核糖﹣磷酸基﹣脱氧核糖﹣C.﹣核糖﹣磷酸基﹣核糖﹣D.﹣磷酸基﹣核糖﹣磷酸基﹣考点:R 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分析:本题是考查RNA的组成与结构,回忆RNA的基本单位和连接方式,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RNA是由四种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核糖核苷酸链,核苷酸之间解答:解:RNA是由四种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核糖核苷酸链,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是一个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与另一个核糖核苷酸的核糖脱去1分子水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因此在信使RNA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间是通过﹣核糖﹣磷酸基﹣核糖﹣连接.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RNA的组成和结构,对于RNA的组成单位、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画出由几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RNA链的简图,一目了然.17.(1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如图是生物mRNA合成过程图,请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所示的节段①正处于解旋状态,与之有关的酶是DNA聚合酶B.图中②上有密码子C.合成②过程中涉及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T与A、G与C、C与GD.图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生物mRNA合成过程图,其中①表示正在恢复双链结构的RNA;②表示转录形成的mRNA;③表示RNA聚合酶;④表示正在解旋的DNA分子.解答:解:A、R所示的节段①正处于解旋状态,与之有关的酶是RNA聚合酶,A错误;B、图中②为mRNA,其上有密码子,B正确;C、合成②过程中涉及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U、T与A、G与C、C与G,C错误;D、图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DNA→RNA,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生物mRNA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条件、场所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1分)(xx•汕头二模)已知一信使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12个,那么转录该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G和T的数目以及该信使RNA经“翻译”而合成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的最大数目分别是()A.12和30 B.30和29 C.18和10 D.30和9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D NA中碱基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2倍,即60个;DNA中C和T之和占其DNA碱基总数的,即30个.信使RNA上连续的三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则多肽链中氨基酸为10个,而脱去的水分子=氨基酸个数﹣肽链的条数=10﹣1=9.解答:解:由信使RNA的A+C=12,可知信使RNA的U+G=18,DNA模板链的T+G=12,A+C=18;DNA非模板链的T+G=18.所以这段DNA分子的G和T为30.又因信使RNA的30个碱基最多含10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翻译成肽链后应脱9分子水.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信使RNA与DNA模板链以及DNA双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和碱基数目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易错题.19.(1分)(xx春•资阳期末)治疗艾滋病(致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推测AZT抑制该病毒繁殖的机制是()A.抑制艾滋病毒RNA的转录B.抑制艾滋病毒RNA的逆转录C.抑制艾滋病毒遗传信息的翻译D.抑制艾滋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中心法则的内容,回忆中心法则的内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由题意知,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由于药物AZT的分子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而治疗艾滋病,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因此药物AZT 可能是通过抑制RNA的逆转录过程抑制艾滋病毒的复制.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所学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分析题干信息,并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合理推理获取结论的能力.20.(1分)(xx春•伊春区校级期末)从理论上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B.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C.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山西省高三理综模拟考试生物试卷(附含答案解析)
山西省高三理综模拟考试生物试卷(附含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
下列对该实验现象分析错误..的是()A.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中没有生物膜的更新B.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D.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可作用于猫体内多个细胞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中的不一定都在核糖体合成B.酶应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保存C.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一般不变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异性强,效率高3.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
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
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需要消耗ATPC.突触后膜一般由轴突膜和细胞体的膜构成D.静息状态时无K+进入听毛细胞4.科研工作者为研究不同生根剂对紫叶紫薇扞插的影响,用2种生根剂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处理扞插枝条,生根效果如图所示(注:生根率=生根的扞插条数/全部扞插枝条数×100%)。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随着浓度的增大,NAA促进生根的效果逐渐增强B.清水组属于对照组,该组中也有部分插条生根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根剂的种类、生根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D.浓度为200mg·L-1,处理时间为3h时,ABT促进生根的效果较好5.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大气中的碳主要是CO2,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山西省永济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永济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容易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基因重组B.单倍体育种产生的植株高度不育但抗病性较强C.单倍体育种也会涉及杂交技术和多倍体诱导技术D.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形豌豆,需通过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绿色圆形豌豆2.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且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甲、乙两试管果蝇,甲试管的果蝇全为灰身,乙试管的果蝇有灰身和黑身,甲、乙试管中的果蝇具有连续的亲子代关系,但是不知道谁是亲代,谁是子代。
下列条件可以作为乙试管的果蝇为亲代,甲试管的果蝇为子代的判断依据的是()①甲试管的灰身果蝇有纯合子和杂合子②乙试管的灰身果蝇全部为纯合子③乙试管的黑身果蝇全为雌性或全为雄性④乙试管的灰身果蝇既有雌性也有雄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在一个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用该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
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D.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4.某科研人员利用郫县豆瓣酱为材料筛选高产蛋白酶的霉菌,下列利用平板划线法筛选该菌株的做法正确的是()A.在每次划线前后都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接种霉菌后的培养基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C.筛选用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D.对筛选的菌株斗数时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5.隐球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当隐球菌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细胞内,进一步感染组织和器官而危及生命。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24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24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识别等功能B.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能分解细胞自身的结构C.核糖体是细跑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其形成都与核仁有关D.细胞骨架与真核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人体细胞适应氧气变化的分子机制,在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IF)会增加,激活相关基因表达促进红细胞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缺氧条件下,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增加红细胞数量B.氧气含量低时,HIF可能会被保护而不会被降解C.若细胞中的HIF被抑制可便该细胞中氧气含量增加D.在红细胞的细胞核内可完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3.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磷酸腺苷可用于DNA的合成B.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结合同一底物4.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
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第三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第三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
若用ɑ-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完成过程①需要ATP、核糖核苷酸和酶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B.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线粒体的RNA聚合酶是由线粒体DNA基因指导合成的D.ɑ-鹅膏蕈碱抑制图中①过程,线粒体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参考答案:C2.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反应在叶绿体内的囊状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B.光反应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暗反应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源自于光合作用的产物D.玉米叶片中参与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参考答案:B3.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 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形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参考答案:C4. 下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若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Ⅰ可表示生长素对该植物茎的作用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生长素浓度近地侧为c对应的浓度,则远地侧可能为d对应的浓度C.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对应的浓度,则背光侧可能为b对应的浓度D.若植株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a对应的浓度,则同一枝条侧芽可能为b对应的浓度参考答案:D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020-2021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第三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第三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活在沙漠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A.差异很大B.有些差异C.大体相同D.没有一定标准参考答案:C2. 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核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B.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核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完全相同C. 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D. 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参考答案:B3. 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应该是A.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B.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多C.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 D.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参考答案:B4.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重组DNA分子过程在细胞内进行B.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对其进行切割C.DNA连接酶能够连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断开的化学键D.重组DNA分子上的抗性基因可用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参考答案:C5. 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则甲、乙细胞()A.均可存在于动物卵巢中B.均有3对同源染色体C.染色单体数分别为12、0 D.均在发生基因重组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只能存在于动物精巢中,A错误;B、甲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甲细胞中有12条染色单体,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不含染色单体,C正确;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甲细胞能发生基因重组,乙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6. 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有26%,腺嘌呤有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A.18%、26%B.28%、22%C.26%、18%D.44%、8%参考答案:B7.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2021年山西省运城市永济首阳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1年山西省运城市永济首阳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克隆羊”“试管羊”“转基因羊”的说法合理的是A.在培育过程中,都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B.它们的遗传物质都只自一个亲本C.它们是通过相同的生殖方式获得的D.它们在形成过程中,一般都有卵细胞参与参考答案:D2. 将长势相同的三盆麦苗分别置于密闭的透明钟罩内,如图所示。
若干天后从各装置中的麦苗取得同样质量的叶片,脱绿后研磨得等量滤液,分别置于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同时在三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此时三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A.甲蓝色、乙蓝色、丙蓝色B.甲浅砖红色、乙浅砖红色、丙深砖红色C.甲砖红色、乙砖红色、砖砖红色D.甲深砖红色、乙较深砖红色、丙浅砖红色参考答案:A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过程时需要水浴加热,在没有水浴加热之前各试管均表现原有的颜色,即蓝色。
3. 下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说法正确的是()A.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③为疏水端,④为亲水端B. 细胞癌变时,细胞表面发生变化,①减少使细胞的黏着性降低C. 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①、②、⑤的种类和数量完全相同D. 性激素、甘油等小分子物质从A侧运输到B侧需要有②或⑤参与参考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为细胞膜结构图,①表示糖蛋白,②⑤表示蛋白质,③④分别表示磷脂亲水头部和疏水的尾部,A侧面为细胞膜的外侧,B为内侧。
【详解】A、磷脂由亲水的③头部和疏水的④尾部构成,A错误;B、癌细胞的表现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①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正确;C、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故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C错误;D、性激素、甘油从A侧运输到B侧(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②或⑤的参与,D错误。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温暖房间,走到寒冷的室外环境时,下列对其身体内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只能是垂体细胞D.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参考答案:B2. 甲至丁为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D.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参考答案:B3.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孟德尔在研究生物遗传的规律时,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B. 摩尔根在寻找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C. 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D. 赫尔希和蔡斯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参考答案:B孟德尔在研究生物遗传的规律时,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A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4. 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参考答案:C5. 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A. 间期B. 前期C. 中期 D. 后期参考答案:答案:C6.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隐性)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A.2个,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 B.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C.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D.2个,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参考答案:A7. 下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1)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段(2)该植物在a和h时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3)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4)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完全相同(5)若c、f时刻的光合速率相等,则该植物呼吸速率为c时刻大于f时刻(6)该植物处于生长时期A. (1)(3)B. (2)(4)C. (1)(5)D. (2)(6)参考答案:8. 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B.氢键的数目C.的比值D.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参考答案:D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遗传信息不同的实质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解答:解:A、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等位基因中的碱基对序列不同,A错误;B、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引起氢键数目改变,B错误;C、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的的比值会不同,C错误;D、不同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因此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脱氧核苷酸的种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9.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C.群落演替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参考答案:A10. 图示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代谢途径,有关叙述中正碗的是A.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中都含有与合成ATP有关的酶B.植物叶肉细胞白天进行①②过程,夜间班行③④过程C.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D.过程①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②中C02固定和C5的还原参考答案:CA错误,叶绿体内膜不含有合成ATP有关的酶;B错误,植物叶肉细胞白天进行①②过程,同时进行③④过程;C正确,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D错误,过程①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②中的C3还原,CO2固定不消耗ATP。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呈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此基因。
已知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
如果杂合子宽叶雌株(X B X b)同窄叶雄株(X b Y)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A.1/2为宽叶雄株,1/2为窄叶雄株B.1/2为宽叶雌株,1/2为窄叶雌株C.1/2为宽叶雄株,1/2为宽叶雌株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各1/4参考答案:A略2. 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④的单体是葡萄糖参考答案:D3. 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甲、乙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甲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无关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乙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参考答案:C【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2有活性的细胞中a、b、c分别是O、C、H;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图1中A、B化合物分别是水、蛋白质;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表示蛋白质;细胞中的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无机盐、脂质、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糖类.【解答】解:A、所以A、B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即O,A正确;B、A表示蛋白质,其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b是C,B正确;C、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有关,C错误;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乙化合物为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不同细胞内化合物的含量以及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题目难度不大.4. 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参考答案:B5. 人体中, 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的 K+比细胞外部的 K+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 K+的浓度高 30 倍。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王村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王村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参考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所以D不正确。
2. 适当提高温度、加FeCl3和过氧化氢酶都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下列各项分组中,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所遵循的原理相同的是( )A.提高温度、加FeCl3B.提高温度、加过氧化氢酶C.加FeCl3和过氧化氢酶D.提高温度、加FeCl3和过氧化氢酶参考答案:C升高温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原理是给反应物提供能量;加FeCl3和过氧化氢酶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3. 提倡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C.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其中ab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阶段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bc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略有升高,说明该段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且开始出现无氧呼吸;cd段氧气消耗速率不变,但血液中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说明该段无氧呼吸加强.【解答】解:A、ab段乳酸含量没有增加,说明此时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c段和cd段中既有氧气的消耗,也有乳酸的产生,说明这两个阶段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等于O2消耗量,B错误;C、由图可知,运动强度大于c后,血液中的乳酸水平快速上升,因此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C正确;D、无氧呼吸过程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者乳酸中未被释放出来,D错误.故选:C.4.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功能的是()A.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B. 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C. 具有生物催化功能D. 参与核糖体的组成参考答案: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A项错误;某些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B项正确;部分RNA具有催化功能,C项正确;rRNA参与参与核糖体的组成,D项正确。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第三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第三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活动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参考答案:B2. 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参考答案:C【考点】种间关系.【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解答】解: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根瘤菌和豆科植株,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N肥,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根瘤菌不能独立生活,A正确;B、蛔虫和人、菟丝子和植物都属于寄生关系,其中蛔虫和菟丝子等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宿主中人属于异养生物,植物是自养生物,B正确;C、竞争在种间普遍存在,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C错误;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和植物(羊和草)、动物和动物(狼和羊)之间,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理解互利共生、寄生和捕食的关系,属于中档题.3. 2004年4月和7月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医院先后两次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治愈了一名糖尿病女性患者。
该女性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一段时间内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A.尿糖和胰岛素B.胰岛素和脱过敏药C.血糖和免疫抑制剂D.血糖和胰岛素参考答案:C4. 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它们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一个病毒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而多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不是一个生命系统D.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参考答案:C5. 如下图为“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济中学2021—2021度高三第一学期开学模拟训练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分单双链DNA、单双链RNA四种核酸可以依据碱基比率和种类判定B.双链DNA分子中碱基G、C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C.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不是DNAD.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在夜间,该细胞内ATP合成停止B. 若图乙是具有分泌功能的免疫细胞,则分泌物一定是抗体C. 图丙生物可能属消费者,其遗传物质一定是环状DNAD. 图丁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该细胞内含有叶绿体3.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质量百分比)中,因水的含量多,故O的含量最多,H次之C.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D.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哺乳动物的血钙太低,会出现肌无力症状4.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麦芽糖、蔗糖、纤维素、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C.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糖类、脂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5.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C. 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D. 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6.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上可以生成水也可以分解水B.生物膜与能量转换有关C.流动镶嵌模型可以用电镜观察验证D.生物膜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7.有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Notch”的蛋白质,它能快速修复受损的脑细胞。
下列有关该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合成蛋白质时尚的脱水缩合过程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B.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有C、G、A、T、UC. 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R基可能有多种D. 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8.下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①过程表明细胞识别的特异性,生物膜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方式进行信息传递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改变。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过程D.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下降,酶活性减弱9.下表关于人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序号物质化学组成作用机理A 激素蛋白质或脂肪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调节生命活动B 酶蛋白质或RNA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催化物质分解A. AB. BC. CD. D10.下列实验操作会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A. 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B. 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做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 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②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生成麦芽糖③糖类物质不含N和P ④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⑤健康人的尿液、胃液、汗液、唾液4种液体样本,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⑥精原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其化学成分也不断更新⑦乳酸菌、大肠杆菌都含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但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四项B.五项C.六项D.七项1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人琼脂块的效率B.还原糖组织样液加人斐林试剂后呈无色,在加热后变成砖红色沉淀C.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使DNA呈现红色,使RNA 呈现绿色、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酒精的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13.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后期的DNA分子数目和染色体数目都是前期的两倍B.在整个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酶C.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分裂末期赤道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细胞壁14.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两次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15.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B.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原材料的根本来源C.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D.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出现的原因16.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 D.DNA、蛋白质17.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18.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19.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20.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21.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22.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23.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4.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25.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26.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27.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8.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刺激效应器就不会作出反应B.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C.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一个神经元就可完成29.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两个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两个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两个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两个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全部能量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8分)如图是某同学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的两类细胞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Ⅰ细胞是 细胞,该细胞并不适合用于制备细胞膜,原因是 。
(2)下列所示的生化反应中,在图中⑥和⑩两种细胞器内都不能发生的是(填序号)①CO 2→葡萄糖 ②葡萄糖→CO 2 ③[H]+O 2→H 2O④H 2O → 高三生物试题(第6页,共8页)[H]+O2⑤氨基酸→蛋白质⑥DNA→mRNA ⑦ADP+Pi+能量→ATP ⑧RNA→RNA(3)图中Ⅱ细胞的边界是⑧,而不是⑪,因为⑧具有性,而⑪不具有该特点。
在该种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