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就美国新国防战略报告发表讲话(全文)

合集下载

东莞沙田虎门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20142030

东莞沙田虎门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20142030

东莞市沙田虎门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2014-2030)文本委托单位:东莞市沙田镇人民政府东莞市虎门港管理委员会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〇一五年八月项目名称:东莞市沙田虎门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2014-2030)委托单位:东莞市沙田镇人民政府东莞市虎门港管理委员会规划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单位资质:国家发改委工咨甲22320070005号环境保护部国环评甲字第2801号编制单位法人代表:吴国增(所长/研究员)技术指导:温勇(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杜建伟(高级工程师,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项赟(助理研究员,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项目组主要成员:1. 杜建伟(硕士、高级工程师)2. 项赟(硕士、助理研究员)3. 张明杨(博士、工程师)4. 雷伟香(硕士、工程师)5. 郭慧鑫(硕士、工程师)6. 杨丽丽(硕士、工程师)7. 任秀文(博士、高级工程师)8. 吴仁人(博士、高级工程师)9. 李铭珊(工程师)10、王云(研究生)目录一、区域概况 (1)(一)地理位置 (1)(二)地质地貌 (1)(三)气候水文 (1)(四)行政区划 (2)(五)人口状况 (2)(六)资源利用状况 (2)(七)经济概况 (3)二、生态环境现状与压力分析 (4)(一)水环境问题突出 (4)1、水环境质量现状 (4)2、水污染源现状与预测 (4)3、存在的主要问题 (8)(二)大气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9)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9)2、大气污染源现状与预测 (10)3、存在的主要问题 (15)(三)生态安全体系有待完善 (16)1、生态环境现状 (16)2、存在的主要问题 (16)(四)噪声污染严重 (18)1、功能区噪声监测现状 (18)2、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现状 (18)3、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现状 (19)(五)固废处理存在环境风险 (19)1、固体废物来源与管理情况 (19)2、固废产生量预测 (22)3、存在的主要问题 (24)(六)辐射环境污染防治 (25)1、辐射来源及现状 (25)2、环境辐射管理控制方案 (26)3、核辐射管理对策及建议 (26)4、建立核与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体系 (26)(七)资源压力日益凸显 (27)1、土地资源现状与压力 (27)2、水资源现状与压力 (28)3、能源消耗情况 (28)三、规划的目标及指标 (30)(一)总体目标 (30)(二)分阶段规划目标 (30)(三)规划重点 (31)四、环境功能区划与容量总量分析 (34)(一)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总量控制 (34)1、水环境功能区划 (34)2、水质目标 (34)3、水环境容量与污染总量减排 (35)(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与总量控制 (35)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35)2、大气环境容量 (36)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36)(三)声环境功能区划 (37)1、声环境功能区划 (37)2、区划说明 (37)(四)生态功能区划与分级控制 (38)1、生态功能区划 (38)2、生态分级控制区划分 (40)五、主要任务与行动计划 (42)(一)水环境保护规划 (42)1、目标 (42)2、主要任务 (42)3、行动计划 (44)(二)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45)1、目标 (45)2、主要任务 (45)3、行动计划 (68)(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3)1、目标 (73)2、主要任务 (73)3、行动计划 (77)(四)声环境保护规划 (81)1、目标 (81)2、主要任务 (82)3、行动计划 (87)(五)固废管理规划 (89)1、目标 (89)2、主要任务 (90)3、行动计划 (94)(六)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97)1、目标 (97)2、主要任务 (97)3、行动计划 (105)(七)规划实施期环境监测 (108)1、环境监测目的 (108)2、环境监测方案 (108)六、重点工程实施计划及管理 (110)(一)重点工程 (110)(二)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 (111)1. 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原则与步骤 (111)2. 重点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职责 (111)(三)可达性分析 (111)七、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113)(一)组织保障 (113)1、建立长效的组织机构 (113)2、明确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 (113)3、加强规划实施的合作协调 (113)(二)制度保障 (114)1、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114)2、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114)3、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114)(三)资金保障 (115)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115)2、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115)(四)技术保障 (115)1、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 (115)2、建立环境信息网络 (115)(五)能力保障 (116)1、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116)2、环境执法和监理能力建设 (116)3、环保机构与环境宣教能力建设 (117)(六)社会保障 (117)1、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117)2、强化宣传,全民参与,营造创建氛围 (117)附表1 沙田镇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规划 (119)附表2 沙田虎门港大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规划 (122)附表3 声环境保护重点工程规划 (125)附表4 固体废物整治重点工程规划 (126)表附5 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工程 (127)附表6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131)一、区域概况(一)地理位置沙田镇、虎门港位于东莞市西南部,东江南支流出海口与狮子洋交汇处,西面濒临狮子洋,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水相望;东面与厚街镇、虎门镇毗邻;北面与麻涌镇、红梅镇、道滘镇以河为界;南面接虎门港威远岛。

2010奥巴马政府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文[修订]

2010奥巴马政府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文[修订]

《 》 ,2, “多” “ ” 奥 ”” 。

2010 年 5 月 27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上任以来的首份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下简称《战略报告》)。

与前任相比,奥巴马摒弃了布什所坚持的“单边主义,而将“多边主义”定为外交政策的基轴。

另外,从总体来看,奥巴马对中美关系的预期还比较乐观,报告中“欢迎中国成为负责任的领导角色”的说法,与布什政府 2002 年的《战略报告》中“美国绝不接受某个敌对超级大国的崛起” 形成对比。

称个人会严重威胁美国安全美国《华盛顿邮报》5 月 27 日报道,布什政府于 2002 年公布其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 告》时,以“美国在世界上拥有空前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影响力”开篇;006 年的报告则强调“美国正在战争之中” 阐述布什政府以反恐战争为核心的战略。

而奥巴马的《战略报告》则在开篇强调“为赢取胜利,我们必须面对真实的世界”这反映出竞选时热情的理想主义在与冰冷的国际现实发生碰撞后,奥巴马更趋向务实。

新《战略报告》说,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不再是恐怖主义的单一威胁;反恐也不再是国家安 全战略制定的依据。

奥巴马政府甚至摈弃了“反恐战争”一词,称当前美国所进行的“冲突”是同基地组织及其附庸进行的,绝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战争。

奥巴马政府认为美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是多样的,新《战略报告》还特别强调,在美国本土受到暴力极端主义思想蛊惑的个人,已经成为美国安全所面临的严重威胁。

如果说“单边主义”一词概括了布什时期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特点,那么, 边主义”和 “责任共享”就体现了奥巴马战略的精髓。

新世纪重担不能只落在美国人的肩头,我们的对手非常乐意看到我们因过分扩张而令力量衰竭。

奥巴马在《战略报告》的前言中写道。

国务卿希拉里在解释新《战略报告》时强调,美国对全世界的领导需要与新老伙伴一起,在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世界中共同应对挑战。

我们并非不再强大,只是转变运用美国力量的方式,从直接运用变为间接运用,而这需要耐心和伙伴。

浅析美国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浅析美国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2010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re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 熊长论[1] 章志萍[2]
作者机构: [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洛阳471003 [2]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2-8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美国 奥巴马 《国家安全战略》
摘要:美国2010版《国家安全战略》是奥巴马上台以来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从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该报告在军事战略、反恐战略和对华战略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该报告以美国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弱化布什时代的"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战略,追求外交、军事与安全的结合。

报告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在新的战略形势下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调整的新动向。

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解读

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解读
马的 新 战 略 不 再 是 广 泛 的 “ 怖 主 义” 恐 ,
战略》 序 言 开 篇便 写道 : 我 们 生活 在一 什 20 “ 02年 9月的 美国 国 家安 全 战略 报 告 个 普 遍 发生 变化 的 时代 。 几 十 年 来 , 自
中 几乎 没有 涉及 非 传 统 安 全 问题 。 而 在
统 安 全 问题 的挑 战 , 而不 再 是 大 国 间 的
推 动经 济 增 长和 扭 转 财 政 状 况作 为 国 家
安 全 的优 先任 务 。此 外 , 气候 变化 、 清 洁 能源 、 全球 贫 困以 及教 育科 技 等 全球
发展 议题 也 被 纳 入 影 响 美 国国 家安 全 的
美国法律 ,每一届新政府都要 向 国会提
交 “ 家安 全战略 报告 ” 国 。该 报告 主 要 关
注 国 家安 全威 胁 并提 出解 决 方 案 。这 是 奥 巴 马上 台 1 个 月后 首次 发 表 国 家安 全 6
战 略 报 告 。 美 国前 总 统 布 什 在 其 8 任 年 期 内分别 于 20 年 和 20 年 发布 了 “ 02 06 国
什时期的 “ 先发制人” 到如今 “ 接触合作”
的转 变。
美军 ,阿富汗 6 7日 阿 富汗 战争 历时整整 1 4 月 0 个月 .超过越 南战争成为美 国历史上最漫 长战争。
新安全观下新战略
战略 报 告 ” 与布 什政 府 最 大的 区别还 是 在 新 的安 全观 念上 。 奥 巴 马 亲 自署名 的 美 国 《 家安 全 国
气候 变化 、 能 源安 全 等一 系列 全球 性 挑 在 所 难 免。 战 , 美 国必 须 运 用 “ 力 ”— — 平 衡 ≯实

奥巴马政府安全战略调整评析

奥巴马政府安全战略调整评析

外交评论2011年第2期143奥巴马政府安全战略调整评析甘钧先申根焕摘要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对美国的安全战略逐步做出调整,主要包括重视国际制度、修复联盟体系、重新评估大国关系、重视外交手段的使用、提倡无核安全等方面,其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美国实力,重振美国霸权。

奥巴马政府的安全战略调整具有内在矛盾性,如在加强对话的同时强化美国价值观;在重视外交手段的同时为武力使用留下很大空间;在尊重国际组织的同时坚持保留美国自由行动的权力。

奥巴马政府的新安全战略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中国可以利用美国重估大国关系的机会发展更为友善的中美关系。

但从现实中来看,由于美国始终坚持全球霸权战略,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所带来的安全效应仍未完全显现出来,使中美关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安全战略中美关系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持续负面影响,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被迫调整安全战略。

其安全战略调整主要围绕如何恢复美国实力、继续领导世界而展开,主要涉及美国的盟友关系、美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美国外交方式的转变等。

2009年5月,又发布5网络空间政策评估6,认为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受到网络攻击的巨大威胁,并提出维护美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议;同年9月,又发布5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6,要求对全球各地的威胁提供战略情报和预警,并要求情报界提供更广泛、更高质量的情报分析产品;2010年2月的5四年防务评估报告6继续针对中国崛起提出防范措施,并在军事上试图建立/全球快速打击0体系;2010年4月的5核态势评估6将全球主要的核威胁定位于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2010年5月的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则从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0外交中脱离出来,转而寻求接触与合作。

据此,美国自2010年8月先后与越南、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2011年4月参与对利比亚*甘钧先,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讲师(杭州310058);申根焕,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6级韩国籍144外交评论2011年第2期的军事干预,将其安全战略调整付诸行动。

解密《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完整内容

解密《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完整内容

解密《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内容一份完整的关于CNCI的说明奥巴马政府2010年3月2日对前总统布什制定的一份美国网络防御战略,即《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的部分内容进行解密。

白宫互联网安全协调官霍华德‧斯密特对该计划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具体描述,他表示,这一解密是兑现奥巴马总统有关执政透明的承诺。

CNCI包括了许多互助性的提议,以实现下面3个重要目标,进而保护美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最终将在州、地方和部族政府以及私营领域合作者〕内部创建和增强对网络漏洞、威胁和事件的共享态势感知能力和对减少当前漏洞及防止入侵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而建立一个防御线以抵御当前面临的威胁;供给链的安全,进而实现应对全方位威胁的防御能力;3.通过扩大网络教育、协调和重新定位整个联邦政府内的研发工作,以及致力于明确和制定相关战略,以阻止敌对和恶意的网络空间行动等措施,进而稳固未来的网络空间环境安全。

该计划共列出了12项提议,具体内容如下:1.将现有的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合并成单一的、接入“可信任互联网连接”的政府网络。

由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牵头的“可信互联网连接计划”〔TIC〕将合并美国联邦政府部门网站的外部接入点,包括美国联邦政府网络与外部互联网的连接。

这一合并将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网络提供一个共同的安全解决方案,包括推动减少外部接入口、建立安全基线的能力、为遵守安全规则的相关机构提供验证等。

系统,称为“爱因斯坦2计划”。

当未经授权的用户试图进入联邦政府部门的网络时,入侵监测系统将会发出预警,这将成为保护美国政府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在部署建设基于签名的传感器入侵监测繫统,这种传感器通过对进入联邦政府的网络流量进行监测,能够发现未经授权进入美国联邦政府网络的潜在恶意活动。

在对技术进行投资的同时,该计划还提出加大对网络人员专业基础培训的投入,以满足完成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扩展任务的需要。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意图、技术重点及实现途径(精华版)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意图、技术重点及实现途径(精华版)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意图、技术重点及实现途径美国永远也不愿将美军派遣到一场“公平”对称战斗中,第三次“抵消战略”要“改变竞技规则”,以使美军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技术优势。

——美国军事战略界的共识“抵消战略”是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界创造的术语,是指用技术优势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或用突破性技术提供的新能力抵消对手现有的优势军事能力。

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出台了三次“抵消战略”,每次都是在战争结束初期国力相对下降,大国挑战加剧的背景下提出,旨在谋求以技术创新以支撑并拉大美国军事优势,是保持优势并消耗对手的长期竞争战略。

一、第一次“抵消战略”(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出台背景:1950年代美国动用了除原子弹外的当时所有现代化武器,但只与中朝打个平手。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认为朝鲜战略证明杜鲁门时期的“对称反应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的失败。

随着美面临财政危机和苏联威胁,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年制订新的国家安全政策,提出以核技术优势抵消苏军常规兵力数量优势的“新面貌”战略。

其中,大规模报复战略即是“新面貌”美国安全政策的核心。

战略意图:“威慑对手使其因惧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不敢采取行动。

”森豪威尔认为:世界上没有任务东西是共产党人甘愿冒失去克里姆林宫而非常渴望取得的。

实现途径:面对苏联在中欧具有压倒性的常规军事优势,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利用美国在核技术、轰炸机和远程导弹领域内的优势地位来抵消苏联的优势。

美军利用自己的核技术优势,在核军事革命中抵消了华约集团的常规军力数量优势。

但随着苏联掌握了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美苏实现核均势,第一次“抵消战略”失去了作用。

1960年森豪威尔表示,“对核战争的依赖越多,遏制有限战争或制止其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希望也越渺茫。

”基辛格在其《核武器与外外交政策》一书中指出,美苏核力量均衡,使得双方对于全面战略的恐惧必须是相互的。

二、第二次抵消战略(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台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越战后的困境,特别是苏联的常规军力优势以及当时美苏核均势,美国开始转向精确制导武器以谋求新的优势,提出以精确打击技术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抵消战略”。

TWaver入门指南中文版,帮助文档

TWaver入门指南中文版,帮助文档
修改记录
版本编号 日期 备注
1.0 1.1 1.2 1.3 1.3.1
2004 年 1 月 2004 年 9 月 2005 年 7 月 2005 年 10 月 2005 年 12 月
SERVA TWaver™ � 快速入门指南
目 录
简介......................................................................................................................................................................... 1 ........................................................................................................................................... 2 安装和使用 TWAVER TWAVER........................................................................................................................................... ...........................................................................................................................................2 前期准备..................................................

试析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调整

试析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调整

试析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调整谭宏庆[内容提要]奥巴马政府上任不到百天就对美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包括宣布奥巴马版的伊拉克撤军计划,推出阿富汗新战略,提出 无核世界”主张,有条件地放弃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并大幅调整2010年度国防预算,等等㊂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调整的核心目的是改善美国国际形象,集中力量反恐,缓和与一些大国的紧张关系㊂奥巴马此举在国际上受到一定欢迎,但在国内面临较大阻力,未来充满变数㊂[关键词]美国 奥巴马 军事战略[作者介绍]谭宏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国外交㊁军事及中美关系研究㊂ 奥巴马入主白宫以后,对美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决心与布什路线决裂的崭新形象㊂相对而言,其内政方面的调整步履蹒跚,外交㊁军事战略方面调整的步子则大得多㊂奥巴马上任不到百日,美在军事战略上就打出了一套带有浓重奥氏色彩的组合拳㊂由于美国在全球的独特地位,其军事战略的任何调整都会牵动各国神经,格外引人注目㊂一、主要调整措施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㊂一是从伊拉克部分撤军㊁推出阿富汗新战略㊂伊拉克战争不得人心,成为共和党政府的软肋㊂奥巴马在竞选时就承诺要从伊撤军㊂2009年2月27日,奥巴马正式宣布了一个为期18个月的撤军时间表;3月27日他又正式推出新的阿富汗战略㊂新战略的总目标是 破坏㊁瓦解和击溃”那里的 基地”组织,以确保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安全㊂其主要内容包括:(1)大幅增兵,将驻阿美军的总兵力增至6万人,再加上3.2万人的盟国军队,整个北约在阿驻军将超过9万人㊂(2)将巴基斯坦纳入新战略框架㊂奥巴马呼吁国会在未来5年将对巴的直接援助增加到每年15亿美元,帮助巴建立学校㊁医院㊁道路,发展当地经济,以争取民心,铲除恐怖分子在巴的避难所,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㊂(3)对对手进行分化瓦解,区别对待㊂美国在新战略中将塔利班分为温和派和极端派,对于温和派寻求和解,而对死硬分子则继续实行 肉体消灭”㊂(4)谋求国际合作㊂奥巴马计划与联合国共同筹建一个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触小组”,成员包括俄㊁中㊁印㊁伊朗等国㊂①二是提出 无核世界”主张㊂2009年4月5日,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场演讲中声称,美国将寻求销毁世界上所有的核武器,争取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㊂他在演讲中还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要求美参议院批准1999年被国会拒绝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寻求强化‘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一年内召开一个关于世界核安全的全球首脑会议,以及尽快与俄罗斯谈判达成‘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㊂②这一主张实际上在2008年奥巴1①②Obama’s Strategy for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March 2009,/publication/18952/.Obama Prague Speech On Nuclear Weapons:Full Text”, Huffington Post,April5,2009.马的竞选纲领中就已提出,只不过当时的听众是美国选民,现在则隆重向全球推出㊂在奥巴马之前,美国前政要基辛格㊁舒尔茨㊁佩里㊁纳恩等人也曾联名呼吁建立 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但美国最高领导人明确表示要在全世界全面消除核武器这还是第一次,而且美国还表示要为此率先行动,因此立即引起世界关注㊂三是有条件放弃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与俄罗斯重启‘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㊂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是小布什任内提出的计划,也一直是美俄争执的焦点,更是美俄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㊂美新政府上台后,副总统拜登在2009年2月赴欧洲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时,就曾向俄外长表示将会对导弹防御系统计划重新评估㊂拜登虽未明确承诺什么,但为该计划留出了修改余地㊂到了3月初,‘纽约时报“披露奥巴马已致信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同对方 用伊朗做一笔交易”,只要俄能劝说伊朗放弃开发远程导弹系统与核武器,那么美将停止在东欧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㊂4月1日赴伦敦参加G20金融峰会的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举行双边会晤,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立即开始就‘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新协议进行磋商,争取在今年8月达成协议,年底前通过各自议会的批准㊂四是大幅调整2010年度军事预算,削减针对中㊁俄等大国的尖端军事项目预算,相应增加预算以满足在伊拉克㊁阿富汗战场的需求㊂4月6日,美国防部长盖茨正式对外宣布2010年国防预算㊂新预算建议停产美军现役最先进的F22战斗机,削减多年来饱受争议的导弹防御系统费用,以及耗资1600亿美元的陆军 未来作战系统”㊂这些武器通常被认为是威慑中㊁俄等国的关键项目㊂美新预算同时建议相应增加对伊拉克㊁阿富汗战场投入,加速生产相对廉价的F35战斗机,增加20亿美元用于购置监视和侦察装备,包括购买50架 捕食者”无人飞机㊂这类武器被认为最适于用来打击藏匿在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㊂盖茨还建议增加资金用于装备追捕恐怖分子的特种部队㊂①二、调整特点及原因分析奥巴马政府的上述军事战略调整,有三大特点值得注意㊂第一,美军事战略调整充分体现奥巴马㊁希拉里等人的 巧实力”外交理念㊂从美国的阿富汗新战略可以看出,奥巴马更侧重 综合手段”和 多边主义”,而 无核世界”的主张㊁愿意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让步等,都与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强硬路线存在本质差别㊂再联系到奥巴马在外交领域的其他行动,如愿意与伊朗坐下来谈判㊁部分解除对古巴的制裁㊁与查韦斯握手等,都能看到其 巧实力”理念的影子㊂第二,美军事战略调整是盖茨 平衡战略”的具体落实㊂ 平衡战略”最早出现在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在2009年首期‘外交“杂志上盖茨又发表专文系统论述,其核心就是强调 平衡”是美军转型的新目标,也是国防战略的关键;认为目前应对恐怖主义的 不规则战争”已位居常规战争准备之上,成为美军转型的重中之重㊂美军加大对 不规则战争”的关注,并非要放弃对常规战争准备的追求,而是要具备 全频谱”作战能力,但由于美国防务资源有限,必然会有轻重缓急之分㊂美国不能指望通过增加防务预算从而什么都做㊁什么都买来消灭国家安全面临的危险㊂②对照盖茨的文章和2010年的美国军事预算,就会发现后者几乎就是前者的 实施细则”㊂第三,美军事战略调整目标收缩有限,对美军保持在全球的绝对优势地位没有实质性影响㊂抛开抽象的理念㊁战略,仅从具体内容来看,此次调整是自 9㊃11”以来美国军事战略首次方向性转变㊂小布什时期,一度热衷于促进 民主与人权”,认为民主改造和推广西方价值观可以有效铲除恐怖主义根源,事实证明这条路行不通㊂新战略基本不怎么强调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国的民主改造,只以实现局势相对稳定为目的,这是政治目标的收缩;以某种方式停止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 暂缓”一些针对中㊁俄等大国的项目,改变过去摊子太大㊁处处树敌的局面,这是军事目标的收缩㊂但这种收缩幅度极2①②Robert Gates, Defense Budget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speeches/speech.aspx?speechid=1341.Robert M.Gates, A Balanced Strategy”,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2009,p.28.为有限,不会对美军 伤筋动骨”㊂从军费上看,美军费并未缩减,只是增加幅度有所下降①㊁军事项目结构有所调整㊂美军事预算仍然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0%左右,美绝对军事优势仍将维持相当长时期,这使美在危机年代可以暂时控制军费增幅,一旦局势有变,美可随时再做出调整㊂另有分析认为,奥巴马之所以提出 无核世界”主张,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核武器对于局部战争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基本上没有多大作用,反而成为美国的一个负担㊂2008年的两起事故暴露出美国在核武库管理上的安全漏洞,而维持庞大核武库的安全性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美国推动世界防扩散也毫无帮助㊂其二是美国的常规武器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已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现有条件下美国使用先进常规武器技术足以对付绝大多数威胁㊂奥巴马政府此次军事战略调整并非出于 新官上任三把火”,为调整而调整,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㊁国内背景和原因㊂首先是维护霸权的需要㊂小布什时期,由于奉行强硬的单边主义路线,在伊拉克㊁气候变暖㊁核扩散㊁停止核试验等诸多问题上的立场都导致美国日益孤立㊂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因缺乏正义性,不仅在国际社会遭到强烈谴责,在国内也遭遇日益高涨的反战声浪㊂而美军长期陷入伊战泥潭无法脱身,这对自里根时期以来战无不胜㊁自认为已摆脱越战后遗症的美军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㊂伊战不仅重创了美国道德形象,也重创了美国的军事声望㊂美国在困境中陷得越深,越不利于美国的实力地位㊂例如美国单边主义四处碰壁这几年,也正是 金砖四国”㊁ 北京共识”影响日渐扩大的几年㊂因此重建美国形象㊁谋求国际合作,尽早从战略困境中脱身,是美国外交的当务之急㊂其次是经济复苏的需要㊂美国经济自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陷入衰退,经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而陷入全面衰退之中,美GDP继2008年第四季度下降6.3%后,2009年第一季度又下降6.1%㊂②奥巴马政府连续出台了近8000亿美元的美国历史上 规模最大的经济振兴方案”和赤字达1.8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2008年GDP的14%)的最庞大的预算,但还没有见到明显效果㊂因连年的巨额贸易赤字,美朝野已普遍有危机感㊂美国情报机构出台报告认为,经济安全成为目前美国最大威胁,反恐等退居其次㊂另一方面, 9㊃11事件”后至今美反恐战争的军费总支出近1万亿美元(伊拉克战场每月军费支出120亿美元,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每天开销300万美元),而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㊁部署更像一个无底洞,并且迄今为止仍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㊂任何国家的军事战略都得服从该国的总体战略,美国也不例外,因此目前的军事战略调整是美国唯一的选择㊂此外,调整军事战略也是维护奥巴马政治声望的需要㊂目前的军事战略调整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内政治因素驱动,基本是在一一落实2008年奥巴马的竞选纲领,其中固然是受客观环境逼迫,也有奥巴马向选民兑现承诺的因素㊂奥巴马高举 变革”的旗帜胜选,入主白宫后只有大刀阔斧地变革,才能对热情的选民有交代㊂三、评估与展望目前为止,奥巴马新政府的军事战略调整已受到较多积极评价㊂美国多家媒体如CNN㊁NBC㊁‘华盛顿邮报“等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百日施政的满意度均在60%以上㊂国际舆论对奥巴马摒弃小布什的单边主义路线大多也持欢迎态度㊂从伊拉克撤军㊁集中力量反恐,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就涉及大国部分的调整而言,至少有助于缓和与中俄等大国的关系,特别是有助于减少大国之间的战略猜疑㊂但也必须指出,奥巴马目前的调整并未触动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㊂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维护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根本目标不会变,防止其他大国挑战美国霸权的目标也不会变㊂奥巴马所属的民主党,在历史上对外用兵㊁参战的记录一点都不比共和党少㊂一战时的威尔逊㊁二战时的罗斯福㊁朝鲜战3①②美国2008年军费预算约为4816亿美元,2009年约为5168亿美元,增长约7%;盖茨宣布的2010年预算约为5340亿美元,只比2009增加约3.3%㊂2008㊁2009年预算参见 Financial Summary Ta⁃bles Fiscal Year2008”㊁ Financial Summary Tables Fiscal Year2009”, /comptroller/defbudget.Gross Domestic Product:First Quarter2009(Advance)”,ht⁃tp:///newsreleases/national/gdp/gdpnewsrelease.htm.争时的杜鲁门㊁越战早期的肯尼迪,以及1990年代出兵波黑及前南斯拉夫的克林顿,都是民主党人㊂一般认为,民主党有理想主义的 使命感”,倘要以武力解决矛盾或实践 理想”,民主党也是毫不手软㊂①从冷战后的实践来看,美军最善打高科技 不接触战争”,这也是民主党一贯的用兵方针,小布什背离了这一方针才使美军深陷泥潭㊂现在奥巴马政府显然想要把军事路线调整到美军熟悉的套路上去,其他国家对此不宜过于乐观㊂再从调整本身来看,这次调整能走多远,是战略性的还是策略性的还存在一定变数,未来如何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㊂国际上,奥巴马的一些主张未必行得通㊂例如, 无核世界”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 空想”,以美国绝对优势的常规军力,无核化就等于在解除别国的武装㊂且不说很多国家仍然认为核武器是自身安全最有效的保障 早几年曾经很引人注目的 利比亚模式”并没有其他国家跟进效仿,即使世界有核国都愿意坐下来谈,整个谈判过程也将极其漫长㊂在导弹防御系统上,俄是否接受美方的要价㊁是否有能力说服伊朗还很难说㊂而奥巴马宣称,只要伊朗仍然构成真正的威胁,他将继续推动在中欧地区部署这项有争议的导弹防御系统㊂此外,奥巴马想与俄做交易,不顾及相关国家的感受,这一方式本身就很容易引起争议㊂因此媒体曝光后,奥巴马旋即否认曾经向俄提出过交换条件㊂再就阿富汗新战略来说,能否见成效还取决于很多因素㊂阿富汗是著名的 帝国坟场”,这块骨头之 超难啃”举世皆知㊂美军在阿作战多年,依靠高科技武器能轻易赢得战斗,但却伤及大量无辜平民,把民心推向塔利班一边㊂美国的增兵计划和今后的军事行动有赖于周边国家的支持,特别是需要周边国家提供后勤补给通道,但阿周边国家未必都随美国的指挥棒转㊂新战略提出要在阿㊁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百姓安居乐业,以此来消除恐怖主义的土壤,但这项措施没有长期努力难以见效㊂而美国反恐的最终目标是本土安全,只要军事打击能保证恐怖分子没有能力对美本土实施袭击,那么美是否有意愿长期为别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花钱令人怀疑㊂因此有舆论认为美增兵阿富汗的目的只是为了将来局势稍稍稳定就体面地撤退㊂在美国国内,奥巴马的调整引发舆论强烈反弹,面临强大阻力㊂例如,有批评者认为奥巴马的伊拉克撤军计划与小布什的计划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重新包装了一下,用了一些好听的名词而已㊂奥巴马在竞选时承诺16个月内撤军,现在宣布的计划延长到了18个月㊂虽然撤军的大方向不会变,但美军方早就扬言, 撤军计划的执行将视情况而定”㊂再如 无核世界”的主张,据媒体报道美国军方就不太认同㊂国防部正在起草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国防部官员称,这份报告的重点是评估防止核武使用及核扩散的近期目标和可操作性,强调美国将继续保持具备核威慑能力的核武储备㊂美联社说,整个报告没有为奥巴马的无核化呼吁制订相应计划㊂②遭反弹最激烈的当属新军事预算㊂赞同者认为,削减预算符合新的地缘政治和财政现实,是在 重塑美军”;反对者则公开批评这是 在解除美国军备”㊁ 背叛驻外美军”,美国不应该只顾眼前利益 而损失了应对未来伊朗㊁朝鲜,甚至中㊁俄对美国利益潜在威胁所需的常规能力”㊂部分军工集团因订单被削减而损失惨重,因而称盖茨宣布新预算案那天 是军工企业血淋淋的一天”㊂在一些军工企业较集中的州,如佐治亚㊁俄克拉荷马等,反弹尤其剧烈,因为削减军工项目意味着失业率上升,这在当前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犹如雪上加霜㊂因此,新预算案在国会注定会受到强烈阻挠,不加任何修改就通过的可能性很低,最终可能会以各种方式恢复一部分被削减项目㊂从历史上看,美战后历次重大战略调整,都会激起既得利益集团强烈不满,它们往往施展各种手段,试图影响未来政策走向㊂军工利益集团尤其得罪不起㊂这决定了带有强烈党派色彩的美军事战略调整很难长期化㊂一党政府调整过头,下次另一党政府往往强力扳回㊂里根对卡特㊁克林顿对老布什㊁小布4①②奥巴马上台百日,内政走路蹒跚外交牙牙得分”,‘明报“, 2009年4月19日㊂五角大楼不回应奥巴马无核说”,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09-04/25/content_11251980.htm.什对克林顿都是如此㊂即使在同一届政府任内,如果遭遇强大反对声浪,中途改弦更张也不无可能㊂此外,历史上奉行对外强硬战略的美国总统,后世评价往往高于推行 缓和路线”的总统㊂例如,卡特因对苏过于软弱而被称为战后 最差总统”之一;里根的政策因大幅调整卡特路线㊁对苏强硬而被称为 里根革命”㊂奥巴马上台后修正布什外交的一系列举措已被某些人视为过于软弱,有可能成为 卡特第二”㊂还有评论说,奥巴马频频向 敌国”示好,很像导致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 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得太远”①㊂年初奥巴马的救市政策已得罪一大批金融利益集团㊁汽车巨头,救市计划至今未见明显成效,如军事战略调整再得罪大批军工利益集团㊁保守势力,这番调整能走多远还难以断言㊂此外,从奥巴马的经历看,他以参议员的身份平步青云,没有按部就班地通过逐级历练,对行政系统的习惯㊁规则㊁运作方式显然缺乏足够了解,更谈不上对军事领域有多少了解,在军中还缺乏足够的威望㊂2009年1月份美国‘军事时报“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有高达六成的现役美军官兵对奥巴马成为美军总司令感到怀疑和悲观㊂‘陆军时报“评论说,奥巴马要想得到美军官兵的尊敬和认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㊂②奥巴马善走 大众路线”,他现在的调整是以背后的高民意支持率为后盾,与美国传统的上层精英路线还不是很契合㊂他的新背景㊁新面孔固然能带来一些新气象,但能走多远㊁美国上流精英阶层还能容忍多久殊难逆料㊂○5①② Gorbachev:the Model for the Obama Doctrine”,21April2009,.Brendan McGarry, 2008Military Times Poll:Wary about Obama”,Jan.7,2009, /news /2008/12/military_poll_main_122908/.。

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低于1400字)

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低于1400字)

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低于1400字)摘要:2008年美国的发达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经济严重衰退,而亚太国家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之源;2009年11月,刚刚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构想,简称“重返亚太”,又称“亚太战略再平衡”。

随即,美国围绕这一战略构想,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的,有目的的外交和军事行动和安排,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暗中默许或让其盟友:日本、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有领土或历史遗留问题的国家,制造事端,阻碍中国的和平崛起。

关键词:美国;亚太;影响一、美国重返亚太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在 2012 年 6 月 3 日闭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 2020 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把 60% 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2009 年至今,奥巴马政府高调推出“重返亚太”的口号,目标是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亚太地区”,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2009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曼谷宣布“美国归来”,拉开美国重返东亚的大幕,随后美国同东盟签订了《东南亚和平友好条约》; 11月,奥巴马在东京宣布自己是首位“心系太平洋”的总统,紧接着首届美国—东盟峰会召开。

2010 年,美国首次进入东亚峰会。

从 2012 年 7 月 8 日开始,希拉里·克林顿接连访问了包括日本、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在内的亚洲多个国家,其中老挝是美国国务卿 57 年来首次到访。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亚太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崛起。

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努力建构亚太新格局对中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其中遏制与防范的成分不言而喻。

希拉里·克林顿在其《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认为,中国在这个区域战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美国亚太“新伙伴中最引人瞩目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有史以来必须管理的最具挑战性和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

2014奥巴马西点军校演讲全文:美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盛

2014奥巴马西点军校演讲全文:美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盛

奥巴马西点军校演讲全文:美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盛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28日面对西点军校毕业生演讲。

他认为,美国的国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盛,“全世界都期待美国出手相助”,“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而且至今仍然如此。

这是上一个世纪的现实,也将是下一个世纪的现实。

”奥巴马将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视为自己的底线,并表示“我们如果不领导世界,谁来领导?”当面对国际舆论时他说,“为了保护我国人民、我们的国土、我们的生活方式,美国永远不需要征求别人的许可”,“我对美国例外论深信不疑。

”奥巴马认为,“美国对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超出了理想主义的范畴”,“民主政权”这个最亲密的朋友能成为美国产品的市场。

在中国南海问题上,他表示“我们正在这个过程中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支持”。

最后,他勉励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们:“为了让美国领导世界,你们要竭尽所能。

”以下为奥巴马演讲全文谢谢,非常感谢。

感谢卡斯伦将军的介绍。

特雷纳将军(General Trainor)、克拉克将军(General Clarke)、全体西点军校的教职员们,你们是这个光荣学府的杰出管理者,也是美军新晋军官的杰出导师。

奥巴马西点军校演讲全文:美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盛5月28日,奥巴马在西点军校演讲我要向陆军部长麦格修将军(General McHugh)和奥迪耶诺将军(General Odierno)表示感谢,同样要感谢的还有参议员杰克•里德(Senator Jack Reed),他今天也在这,他也是一名自豪的西点人。

2014届毕业生们,祝你们再续西点军魂的传奇。

你们当中出了首届女指挥官小组:艾琳•莫尔丁(Erin Mauldin)和奥斯汀•波洛夫(Austen Boroff)。

加拉•格拉文(Calla Glavin),你获得了罗德奖学金,而乔希•荷贝克(Josh Herbeck)则证明西点军校的命中率在三分线上也不差(乔希•荷贝克是一名篮球球员-译者注)。

(笑声)这是你们在西点最后的几个小时,我想对整个年级说,身为总司令,我在此赦免那些因为小错被关禁闭的学员们。

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誓词全文

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誓词全文

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誓词全文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1月21日在国会山发表其第二任期就职演讲。

奥巴马在演讲中追溯美国民主传统和宪法精神,通过阐述就业、医保、移民、财政、同性恋及气候变化威胁等多项议题与现实有力契合。

奥巴马强调,伟大国家的塑造必须依赖每个美国人的力量,而非少数人的成功,并强调国家团结的重要性。

奥巴马提及这代美国人从建国之父那里继承的精神还没有完成实践,现在的美国人需要继续努力,实现生存、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利。

以下为奥巴马就职演说全文:谢谢,非常感谢大家。

拜登副总统、首席大法官先生、国会议员们、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公民们。

每一次我们集会庆祝总统就职都是在见证美国宪法的持久力量。

我们都是在肯定美国民主的承诺。

我们重申,将这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我们的肤色,也不是我们信仰的教条,更不是我们名字的来源。

让我们与众不同,让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是我们对于一种理念的恪守。

200多年前,这一理念在一篇宣言中被清晰阐述:“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今天,我们继续着这一未竟的征程,架起这些理念与我们时代现实之间的桥梁。

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即便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它们也从来不会自动生效。

因为虽然自由是上帝赋予的礼物,但仍需要世间的子民去捍卫。

1776年,美国的爱国先驱们不是只为了推翻国王的暴政而战,也不是为赢得少数人的特权,建立暴民的统治。

先驱们留给我们一个共和国,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他们委托每一代美国人捍卫我们的建国信条。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我们做到了。

从奴役的血腥枷锁和刀剑的血光厮杀中我们懂得了,建立在自由与平等原则之上的联邦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们赢得了新生,誓言共同前进。

我们共同努力,建立起现代的经济体系。

架设铁路与高速公路,加速了旅行和商业交流。

建立学校与大学,培训我们的工人。

我们一起发现,自由市场的繁荣只能建立在保障竞争与公平竞争的原则之上。

美国2010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浅析

美国2010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浅析




黄成军
汪长传

要: 文章分析 了奥 巴马政府 的首份《 国家安全战略 报告》 该报告对 ,
美 国 当前 所 处 的 战略 环境 、 面 临 的威 胁 、 期 望 实现 的 战 略 目标 及 具 体 战 所 所
略手段做 了清晰的阐述 。 作为美 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最高纲领 性文件 , 该报告 将对 美国的 国防 、 外交 、 安全等政 策产 生重要影 响, 同布什政 府 时期 的两份
次贷危机并席卷全球 的金融危机 ,不仅严重影 响 了世 界经 济 ,也 严 重 削弱 了美 国 的实力 和 信
心 。奥 巴马上 台后 一 直 寻求 带 领美 国走 出经 济
低迷 , 实现复苏。然而应对经济危机 , 绝非美 国 国之力 能力 挽狂 澜 ,需要 全世 界 各 国 的精 诚

合作 。小布 什 政府 时期 的 “ 边 主 义 ” 单 显然 是 不
市场 国家在 应 对全 球 挑 战 中 的重要 作 用 。在 美 国实 力相 对 下 降 , 、 中 印等 国实力 日渐增 强 的必 然趋 势 下 , 国 已无法 维 系 以往 的“ 边 ” 略 , 美 单 策 尤 其 是应 对 国际经 济 危机 、 全球 气候 变 化 、 核 朝 危 机 和反 恐 等 问题 ,美 国更 需要 其 他 大 国 的积 极 参 与与 合作 。
最后 是 新 兴 大 国实力 的不 断提 升 。近年 来
发展 中国家和新 兴市场 国家经 济实力显 著增
强 ,国际地 位 日益提 升 。特 别是 金 融 危机 爆 发
后 ,发展 中国家和新兴市场 国家显示出相对较 强的抗冲击能力 , 并率先实现复苏 , 让包括美 国 在 内 的发达 国家更 加认 识 到发展 中 国家 和新 兴

亚太再平衡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于亚太地区所部署的以经济和军事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地缘战略。

该战略始于由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1年所提出的“美国太平洋世纪”构想(American Pacific Century)。

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就GDP总量而言,当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与亚太地区国家经贸往来也逐渐显现出日益密切的趋势,甚至出现了这样一个言论,即: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正在下滑。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转向亚洲”也就是后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尽管该战略所列出的方针大多数是针对美国与亚太盟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关系而制定的,但实际上该战略所指向的最主要目标是应对中国的崛起。

奥巴马政府在战略中强调美国需要和中国构建建设性的双边关系,并积极开展两国在全球公共问题治理方面的合作。

这样一种对于中美关系的界定固然没有显现出美国政策对华的对抗性,但实际上就再平衡战略的整体布局来看,美国对于中国的遏制政策倾向的轮廓也基本显现出来。

譬如该战略强调,美国应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军事安全合作与部署,建立无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利用安全同盟体系和国际多边机制来制约中国在亚太地区事务参与的影响力。

Obama at 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Obama at 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奥巴马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上致辞Jul 27, 2009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首次会议于7月2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幕,美国总统奥巴马致辞。

以下是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于当日发布的奥巴马总统开幕词全文,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翻译。

(全文开始)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2009年7月27日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的讲话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东部夏令时9时35分谢谢各位。

早上好。

能够在此欢迎你们前来参加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会议,我深感荣幸。

这是推动两国积极、建设性、全面关系的极其重要的步骤。

胡锦涛主席同我一样致力于为增进两国的共同利益而开展持续对话,我对此感到高兴。

胡主席和我都认为两国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很重要。

当然,作为一位新任总统和篮球迷,我从姚明说过的话中受到启示,他说:“无论你是新队员还是老队员,你都需要时间相互适应。

”通过我们已经举行的建设性会晤和这项对话,我深信我们能够达到姚明提出的标准。

Obama at 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Jul 27, 2009Dialogue is essential step in advancing positive, comprehensive relations(Begin transcript)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July 27, 2009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THE 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Washington, D.C.9:35 A.M. EDTTHE PRESIDENT: Thank you. Good morning. It is a great honor to welcome you to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is is an essential step in advancing a positive, constructive, and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countries. I'm pleased that President Hu shares my commitment to a sustained dialogue to enhance our shared interests.President Hu and I both felt that it was important to get our relationship off to a good start. Of course, as a new President and also as a basketball fan, I have learned from the words of Yao Ming, who said, "No matter whether you are new or an old team member, you need time to adjust to one another." Well, through the constructive meetings that we've already had, and through this dialogue, I'm confident that we will meet Yao's standard.我来介绍一下将共同主持这一对话的美中两国卓越的领导人。

孟祥青:最应该有忧患意识的国家是中国

孟祥青:最应该有忧患意识的国家是中国

孟祥青:最应该有忧患意识的国家是中国孟祥青,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执教30年,他密切关注国际风云变幻,胸怀强烈忧患,忠诚履行使命,在课堂、在媒体上倾情为国家安全鼓与呼,一次次为我们撞响了忧患意识的警钟。

“中国管辖面积最大的城市是哪一个?”这是孟祥青在外出讲学中的一次提问。

“上海!”“北京!”“武汉!”……“三沙市!”这时,孟祥青轻点鼠标,大屏幕闪现出南中国海地图,揭开了谜底。

伴随着他的讲述,海洋意识、海权意识深深烙在每个听课者的心中。

“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邻国最多?”由南海地图换至中国版图,孟祥青再次发问。

“中国!”这一次没等台下回答,孟祥青率先亮出答案,并给出这样一组数据:中国的周边国家有22个;世界上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8个,4个在中国周边;在中国周边还有不少潜在的军事冲突热点……眼中形势胸中策。

孟祥青大声疾呼:“和平不等于安全。

最应该有忧患意识的国家就是中国,最应该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中国军队。

我们常说居安思危,现在居危更要思危。

”居危思危!讲学在听众心中引起震荡、引发共鸣,也让孟祥青愈发坚定了一个信念:军事学者,不能关起门来做象牙塔里的教书先生,必须关注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

孟祥青还把国防安全讲台拓展到军营、党政机关、院校和研究机构,成为许多单位竞相邀请的知名学者。

某省上午邀请孟祥青作报告,下午就召开议军会。

省委书记开诚布公说:“省军区提出的防空指挥系统建设一直议而不决,这回我们认识统一了,马上办!”在中央电视台“讲武堂”“今日关注”等栏目,孟祥青拥有大量“粉丝”。

在涉及大国关系、地区热点、周边冲突等重大问题时,他的解读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发出,启发人们对国家安全形势正确认知。

多年来,孟祥青养成了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工作任务多么繁重,每天早上他都要浏览一个小时网页,晚上睡觉前必看一个小时的专业书籍。

早在2004年,孟祥青就敏锐地察觉到,国际局势风起云涌,非传统安全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军事斗争在非传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为此,他以《军事斗争手段在非传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为题申请了学校年度课题,获得翌年国防大学“十大创新观点奖”,他也成为全军最早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课题的学者之一。

奥巴马卸任告别演讲完整原文中英对照(2)

奥巴马卸任告别演讲完整原文中英对照(2)

奥巴马卸任告别演讲完整原文中英对照(2)恐怖袭击过去八年中,没有任何一个境外恐怖主义组织成功地在美国本土上计划并执行一次恐怖袭击。

尽管美国发生了本土滋生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包括波士顿马拉松炸弹袭击以及圣博娜迪诺袭击事件。

对于那些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反恐工作人员,担任你们的指挥官是我一辈子的荣耀。

我反对任何歧视美国穆斯林群体的行为。

我们需要更加警惕,但是不需要害怕ISIL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杀害更多无辜的人民。

如果我们在斗争中坚守美国宪法和核心精神,他们就无法战胜美国。

俄罗斯或者中国等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除非我们自己放弃这种影响力,变成一个只会欺负周边小国的大国。

不论我们属于哪一个党派,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致力于重建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我们的民主宪法是一项杰出的成就,也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但是这仅仅是一张纸,宪法本身不具备任何力量。

宪法的力量是我们美国人民通过参与选举、做出决议赋予的。

......奥巴马告别演讲英文原文It’s good to be home. My fellow Americans, Michelle and I have been so touched by all the well-wishes we’ve received over the past few weeks. But tonight it’s my turn to say thanks. Whether we’ve seen eye-to-eye or rarely agreed at all, my conversations with you, the American people – in living rooms and schools; at farms and on factory floors; at diners and on distant outposts –are what have kept me honest, kept me inspired, and kept me going. Every day, I learned from you. You made me a better President, and you made me a better man.I first came to Chicago when I was in my early twenties, still trying to figure out who I was; still searching for a purpose to mylife. It was in neighborhoods not far from here where I began working with church groups in the shadows of closed steel mills. It was on these streets where I witnessed the power of faith, and the quiet dignity of working people in the face of struggle and loss. This is where I learned that change only happens when ordinary people get involved, get engaged, and come together to demand it.After eight years as your President, I still believe that. And it’s not just my belief. It’s the beating heart of our American idea – our bold experiment in self-government.It’s the convi ction that we are all created equal, endowed by ou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among them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It’s the insistence that these rights, while self-evident, have never been self-executing; that We, the People, through the instrument of our democracy, can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This is the great gift our Founders gave us. The freedom to chase our individual dreams through our sweat, toil, and imagination – and the imperative to strive together as well, to achieve a greater good.For 240 years, our nation’s call to citizenship has given work and purpose to each new generation. It’s what led patriots to choose republic over tyranny, pioneers to trek west, slaves to brave that makeshift railroad to freedom. It’s what pulled immigrants and refugees across oceans and the Rio Grande, pushed women to reach for the ballot, powered workers to organize. It’s why GIs gave their lives at Omaha Beach and Iwo Jima; Iraq and Afghanistan –and why men and women from Selma to Stonewall were prepared to give theirs as well.So that’s what we mean when we say America is exceptional.Not that our nation has been flawless from the start, but that we have shown the capacity to change, and make life better for those who follow.Yes, our progress has been uneven. The work of democracy has always been hard, contentious and sometimes bloody. For every two steps forward, it often feels we take one step back. But the long sweep of America has been defined by forward motion, a constant widening of our founding creed to embrace all, and not just some.If I had told you eight years ago that America would reverse a great recession, reboot our auto industry, and unleash the longest stretch of job creation in our history…if I had told you that we would open up a new chapter with the Cuban people, shut down Iran’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without firing a shot, and take out the mastermind of 9/11…if I had told you that we would win marriage equality, and secure the right to health insurance for another 20 million of our fellow citizens – you might have said our sights were set a little too high.But that’s what we did. That’s what you did. You were the change. You answered people’s hopes, and because of you, by almost every measure, America is a better, stronger place than it was when we started.In ten days, the world will witness a hallmark of our democracy: the peaceful transfer of power from one freely-elected president to the next. I committed to President-Elect Trump that my administration would ensure the smoothest possible transition, just as President Bush did for me. Because it’s up to all of us to make sure our government can help us meet the many challenges we still face.We have what we need to do so. After all, we remain thewealthiest, most powerful, and most respected nation on Earth. Our youth and drive, our diversity and openness, our boundless capacity for risk and reinvention mean that the future should be ours.But that potential will be realized only if our democracy works. Only if our politics reflects the decency of the our people. Only if all of us, regardless of our party affiliation or particular interest, help restore the sense of common purpose that we so badly need right now.That’s what I want to focus on tonight – the state of our democracy.Understand, democracy does not require uniformity. Our founders quarreled and compromised, and expected us to do the same. But they knew that democracy does require a basic sense of solidarity – the idea that for all our outward differences, we are all in this together; that we rise or fall as one.There have been moments throughout our history that threatened to rupture that solidarity.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has been one of those times. A shrinking world, growing inequality; demographic change and the specter of terrorism –these forces haven’t just tested our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but our democracy as well. And how we meet these challenges to our democracy will determine our ability to educate our kids, and create good jobs, and protect our homeland.In other words, it will determine our future.Our democracy won’t work without a sense that everyone has economic opportunity. Today, the economy is growing again; wages, incomes, home values, and retirement accounts are rising again; poverty is falling again. The wealthy are paying a fairer share of taxes even as the stock market shatters records. Theunemployment rate is near a ten-year low. The uninsured rate has never, ever been lower. Health care costs are rising at the slowest rate in fifty years. And if anyone can put together a plan that is demonstrably better than the improvements we’ve made to our health care system – that covers as many people at less cost – I will publicly support it.That, after all, is why we serve –to make people’s lives better, not worse.But for all the real progress we’ve made, we know it’s not enough. Our economy doesn’t work as well or grow as fast when a few prosper at the expense of a growing middle class. But stark inequality is also corrosive to our democratic principles. While the top one percent has amassed a bigger share of wealth and income, too many families, in inner cities and rural counties, have been left behind – the laid-off factory worker; the waitress and health care worker who struggle to pay the bills – convinced that the game is fixed against them, that their government only serves the interests of the powerful – a recipe for more cynicism and polarization in our politics.There are no quick fixes to this long-term trend. I agree that our trade should be fair and not just free. But the next wave of economic dislocation won’t come from overseas. It will come from the relentless pace of automation that makes many good, middle-class jobs obsolete.And so we must forge a new social compact – to guarantee all our kids the education they need; to give workers the power to unionize for better wages; to update the social safety net to reflect the way we live now and make more reforms to the tax code so corporations and individuals who reap the most from the new economy don’t avoid their obligations to the countrythat’s made their success possible. We can argue about how to best achieve these goals. But we can’t be complacent about the goals themselves. For if we don’t create opport unity for all people, the disaffection and division that has stalled our progress will only sharpen in years to come.There’s a second threat to our democracy – one as old as our nation itself. After my election, there was talk of a post-racial America. Such a vision, however well-intended, was never realistic. For race remains a potent and often divisive force in our society. I’ve lived long enough to know that race relations are better than they were ten, or twenty, or thirty years ago – you can see it not just in statistics, but in the attitudes of young Americans across the political spectrum.But we’re not where we need to be. All of us have more work to do. After all, if every economic issue is framed as a struggle between a hardworking white middle class and undeserving minorities, then workers of all shades will be left fighting for scraps while the wealthy withdraw further into their private enclaves. If we decline to invest in the children of immigrants, just because they don’t look like us, we dimi nish the prospects of our own children – because those brown kids will represent a larger share of America’s workforce. And our economy doesn’t have to be a zero-sum game. Last year, incomes rose for all races, all age groups, for men and for women.Going forward, we must uphold laws against discrimination –in hiring, in housing, in education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at’s what our Constitution and highest ideals require. But laws alone won’t be enough. Hearts must change. If our democracy is to work in this increasingly diverse nation, each one of us must try to heed the advice of one of the great charactersin American fiction, Atticus Finch, who said “You never really understand a person until you consider things from his point of view…until you climb into his skin and walk around in it.”For blacks and other minorities, it means tying our own struggles for justice to the challenges that a lot of people in this country face –the refugee, the immigrant, the rural poor, the transgender American, and also the middle-aged white man who from the outside may seem like he’s got all the advantages, but who’s seen his world upended by economic,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For white Americans, it means acknowledging that the effects of slavery and Jim Crow didn’t suddenly vanish in the ‘60s; that when minority groups voice discontent, they’re not just engaging in reverse racism or practicing political correctness; that when they wage peaceful protest, they’re not demanding special treatment, but the equal treatment our Founders promised.。

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

2011年12月时事政治(12月国内/国际时事)2011年12月1日,新华社报道,《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发布。

2011年12月1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行业企业间差距、城乡间差距、地区差距、高管和普通职工差距,四方面工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

2011年12月1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重庆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但不是问题群体,不要刻意区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以免给他们造成过多的心理负担;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要就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

2011年12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证实,反垄断局已收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要求中止反垄断调查的申请,正按照反垄断法审理。

2011年12月2日至3日,拉美和加勒比全部33个独立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举行会议,宣告首个没有美国和加拿大参加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拉共体”)正式成立。

2011年12月4日,伊朗军方表示,伊军击落了一架RQ170无人侦察机,而该无人机“仅有轻微损伤”。

此后,美国军方一直否认伊朗“击落”该机的可能性,并对飞机型号闪烁其词,但对技术外泄却明确表示非常担忧。

2011年12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

规划提出,到2015年,药品生产100%符合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2011年1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全文),全面介绍了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情况。

2011年12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披露的财务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各级红十字会共募集款物41.98亿元,投入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款物以及人道主义救助款物,占90%以上。

美国总统任期内的国 防政策分析

美国总统任期内的国 防政策分析

美国总统任期内的国防政策分析美国作为全球军事强国,其总统在任期内的国防政策对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总统在面对不同的国内外形势时,会制定出各具特色的国防政策。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任总统的国防政策都有着独特的侧重点和目标。

例如,比尔·克林顿时期,美国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外交手段和经济合作来维护国家利益。

这一时期,美国的国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军事力量的“预防性”和“灵活性”,以应对新出现的安全威胁,如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

乔治·W·布什任内,“9·11”事件的发生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国防战略方向。

反恐成为了美国国防政策的核心任务,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投入了大量的军事资源。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国防开支大幅增加,军事力量的部署和运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贝拉克·奥巴马执政期间,试图对美国的国防政策进行调整和转型。

一方面,他努力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泥潭中逐步撤出美军,减少军事介入的规模;另一方面,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军事合作。

唐纳德·特朗普上台后,强调“美国优先”原则,对国防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他要求其他盟友增加在国防上的投入,减轻美国的负担。

同时,大力发展美国的军事力量,包括扩充核武库等。

而到了约瑟夫·拜登时期,其国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奥巴马时期的一些思路,同时也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调整。

例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将其与国防安全联系起来,强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从这些总统的国防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共性和变化。

共性在于,美国始终致力于保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优势,以维护其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

变化则体现在,不同总统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自身的政治理念,对国防政策的重点和手段进行了调整。

这些国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美国自身和国际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巴马就美国新国防战略报告发表讲话(全文)
北京时间1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防部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起举行了记者会,并在会上公布了一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

奥巴马就此进行的演讲全文如下:
大家早上好。

美利坚合众国是全球现有的捍卫自由与安全的最强劲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力量在训练、领导力和武器装备上均属全球最佳。

而我作为三军总司令,将继续传承这一传统。

现在站在这个讲台上的所有人、确切说是每一个人,都对我们的每一名战士、海员、空军人员、海军陆战队员和海岸警卫队人员怀有极强的责任感,上述这些人为了国家不惜置生命安危而不顾。

然而,我们却没能给予他们一个目标明确的战略方案,而这种方案会阐明只有在绝对有必要时他们才会被派至危难之地;会向他们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装备和支持;还将确保他们及其家人受到悉心的照料,直至他们凯旋而归。

而这正是我们庄严的义务。

在过去3年里,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我们继续对军备施以史无前例的投入,这包括我们的军队及其作战能力、军属以及老兵。

而得益于他们的卓越贡献,我们已结束了伊拉克战争、捣毁了基地组织高层,让本-拉登绳之以法,并将恐怖主义网络送上不归之路。

我们已在阿富汗取得重要进展,该国已开始进入过渡期,阿富汗人也因此得以更多地承担起保护自己国家的重任。

在盟友和伙伴的支持下,我们一起保护了利比亚人民,并帮助他们终结了卡扎菲政权的统治。

如今,我们历经十年的战争行将结束。

三年前,我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驻扎有18万军队。

今天,我们已将驻军数量减半。

随着向阿富汗政府移交权力过程的持续,我们更多的军队将归国。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加强了与盟友的联系,结成了许多新伙伴关系,并已成为保护普世权力和人类尊严的重要力量之一。

简言之,我们成功捍卫了我们的国家,勇于与敌人血战到底,且降低了受难美国人的人数,我们还恢复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这一切均使我们更安全、更强大。

这是每个美国人的功绩,尤其是那些身着美国军装的美国人,他们理应为此感到骄傲。

上述辉煌已使我们国家再度步入一个过渡期。

即使我们的军队依然在阿富汗奋战,战争的潮汐已然消退;即使我们的军队依然在今天的战斗中保有优势,我们仍有机会且有责任向前展望,以打造适应于未来的强劲部队。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重振国内经济命脉,而这也是我们领先全球的基础。

这首先就包括理顺财政支出。

为达到这一目标,2011年,国会在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群策群力下通过了预算控制法案,减少联邦支出,包括国防预算开支。

我一直坚持认为,我们在做些事情时必须怀有一种责任感,而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士兵的安危都命系于此。

这也正是我为何呼吁进行全方位国防评估的原因,即在全球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明确我们的战略利益,确立我们的国防重要任务以及在未来十年的预算开支。

因为我们军队的规模、结构以及国防预算都必须依靠这一战略来驱动,而非其他因素。

此外,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教训,因为我们已无法承受再重复过去犯过的错误,比如二战和越战后,我们的军备力量对未来世事变化的准备严重不足。

作为三军总司令,我绝不会让这种错误再度发生。

只要有我在,就绝不会。

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开始,一个智慧的且具有战略性的优先安排。

国防部今天公布的新战略即是由此而来。

我想感谢国防部长帕内塔和邓普西将军,他们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卓越的领导力。

我还想感谢军中秘书、官员、战斗指挥官以及国防部其他领导所作出的贡献,无论他们来自军方还是民间,不论是现役、预备役还是警卫队成员。

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常碰面,一道提出棘手的问题,反驳原先得出的假设,并由此作出艰难抉择。

我们今天聚于此地,将找到一个能确保我们国家的安全,并使我们军队保持全球领先的策略。

这份报告同样得益于我手下国家安全顾问团队的贡献,还有来自国务院、国土安全部、老兵事务部以及各情报机构的鼎力支持。

而这是极为关键的,因为直面当前这些挑战,不仅需要依靠军队或仅依靠美国本身,更需要积聚我们国家的所有力量,并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共同努力。

因此,我将让帕内塔和邓普西具体介绍此战略报告的细节,而我想强调的是,我个人亲身参与并指导了这份报告制定的全过程。

尽管战争潮汐已消退,但这份战略所要解答的问题是,十年战争过后我们需要怎样的军队?如今,我们很幸运地处在从强大变为更强大的轨迹上。

正如我在澳大利亚所表述的那样,我们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预算减少不能以削弱关键地区力量为代价。

我们将继续投资于我们的重要伙伴和盟友,尤其是北约。

时间已无数次证明,特别是最近的利比亚行动尤为明显,多方军力合作可大幅增加战力。

此外,我们将继续保持警惕,特别是对于中东地区。

我们不能将眼光局限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及结束利用军力参与长期国家建设的政策,我们将能用更小规模的常规地面部队保卫国家安全。

我们将继续摆脱冷战时期过时的体系,从而能在未来所需的战力方面投入更多,包括情报、侦查和巡逻、反恐、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在敌人想阻止我们进入的环境中进行作战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军事策略应有所倾斜。

但是,全世界都应知道,美国将继续保持其军事优越性,通过灵活弹性的策略应对不可预知的全方位威胁。

我们将继续对军队战士充满信心,确保我们的军队能获得成功所需的装备和战力,关注受到创伤士兵的心理健康以及军人家属的福利。

随着更多老兵回归平民生活,我们
将努力确保老兵们获得悉心照顾和各种津贴,并提供给他们所要的且理应获得的就业机会。

虽然今天是我们公布国防战略的日子,但我想用一个有关国防预算的词来结束这次演讲。

这份国防战略的细节将在未来数周予以宣布,一些人或许会质疑该战略资金削减力度过大,还有人会称削减力度过小,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牢记艾森豪威尔总统说过的一段话:“每一项提议都应须放在一个宽泛全面的格局内去考虑,这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国家项目中找到平衡。

”十年战争过去了,当我们正重聚国内外各方力量时,现在正是恢复这种平衡的时候。

我认为所有美国人都应牢记,过去十年里,自9-11事件后我们的国防预算就大幅剧增。

而在今后十年里,国防预算的增速虽将有所减缓,但实际上它仍在增长,因为我们肩负全球性的责任,世界需要我们引领。

而且事实上,本届政府的国防预算将比布什政府末期要多。

我坚信一点,并且相信美国人民也会理解,有了持续庞大的国防预算,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并确保国家安全。

这个预算字可能比排在我们之后的大约十个国家的国防预算总和还多。

这里我想再次感谢帕内塔和邓普西、所有站在这个讲台上的国防部官员,以及今天未能出席的人员,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我们军队的每一名士兵,无论男女,他们都极力为美国献上自己的一切,而他们也理应从美国获得最好的回报。

最后,我想感谢你们所有人对我们共同目标作出的贡献,即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强大和安全,确保我们的军队依然全球领先!
下面,我将把话筒交给帕内塔和邓普西,他们将进一步对该战略进行解释,并接受大家的提问。

非常感谢你们,我知道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这么演讲。

这房间(气氛)真不错。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