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的形成规律和中期铁矿石需求和价格走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认识铁矿石价格的形成规律以及中期铁矿石需求和价格走势

刘海民

1理性认识铁矿石价格形成规律

我国钢铁生产原料首当其冲的是铁矿石。铁矿石连年涨价及钢铁行业在矿石价格谈判中连连失利,已成社会各界众说纷纭甚至群情激愤的话题。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均价(CIF)128.39美元/吨,比2009年的79.87美元/吨上涨60.75%,结果我国进口铁矿石6.2亿吨,比2009年减少1.46%,进口总额却增加了58.4%。2010年与2005年相比,进口矿石增长1.25倍,进口金额却增加了3.3倍。今年上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又提高44.3%。

对这种现象,国内舆论基本上被阴谋论、悲情论所左右。所谓“阴谋论”,即将国际铁矿石市场连年涨价归结于三大矿石垄断商利用其高度垄断地位操纵矿石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持有矿企股份较高的日本钢铁由于可以从矿石涨价中分得一杯羹,屡屡率先接受高幅度涨价,陷我国钢铁业于不利境地。所谓“悲情论”,即垄断商矿石生产成本如何低,如何赚得盆满钵满还不停地涨价,钢铁行业本来已经十分微薄的利润仍不断向矿山转移。在这些认识指导下,对内“整顿流通秩序”,对外集中谈判、取得“话语权”、达成有利于我们的“中国价格”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解决矿石问题的主要策略体系。然而顺着这种思路走下去,几年过去了,非但没能把价格谈下来,连“长协”定价模式都破了产。

认真反思,主要教训是没有从供求关系角度去认识铁矿石价格的变化。根据全球生铁、直接还原铁产量变化分析,2010年全球约消耗成品铁矿石16.9亿吨[1],比2000年的9.6亿吨增加了7.3亿吨,其中99%是在中国增加的。

表1 生铁产量和中国比例

数据来源:世界钢协(WSA)

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规律,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有颇为相近的论述。资源性产品的生产条件即资源禀赋差异很大,从而利用不同资源的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差异也相当大。在一定时期,人们总是优先利用能使其生产成本最低的优等资源,然后随着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较次等的资源依次得到利用。在一定供求平衡点上,均衡价格由利用最劣等资源从而最高的经济成本决定。换言之,此时利用最劣等资源的产品生产者应能获得所有成本补偿,否则他会退出生产,造成供求失衡,价格仍会回归到使他能够补偿成本的水平。利用最劣资源条件生产产品能够获得成本补偿的市场均衡价格,势必让利用最优等资源的生产者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来源于资源禀赋,也称为“级差收益”。

具体到铁矿石,利用澳大利亚、巴西那样的品位高、开采容易、运输便利的铁矿资源,铁矿石成本很低,但这种资源是有限的。否则,如果单靠增加投资就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无限地增加供给,矿石价格便不可能大幅度涨价,资源禀赋差的资源(例如我国的低品位矿石和埋藏深的铁矿石)便不会得到利用。一个证据是2008年末直至2009年5月,我国进口矿石到岸价徘徊在80美元/吨折合500元人民币左右,使我国不少铁矿山因亏损停产,国产铁矿石原矿产量同比下降。

当然,如果生产成本低廉(例如澳大利亚某矿商每吨铁矿石离岸成本只有二三十美元)且有能力增产的垄断矿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串通限产或限制对中国发货,确实会抬高矿石价格。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或推测,我们应该对此警惕。但是,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垄断矿商实施了这种行为。即使存在这种情况,我们所能采取的对策也有限。

现在,进口铁矿石价格“双轨制”基本并轨,季度定价越来越向市场现货价靠拢,取之于中国青岛港的“普氏指数”已成为全球铁矿石价格的标杆。如果换一种思路看问题,铁矿石定价“话语权”已经掌握在我国手中。行使“话语权”的主要手段,就是开源、节流,改变供求格局,从而间接影响进口矿石价格。所谓“开源”,一方面加大到国外开矿的力度,广开采购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快国内矿山的勘探与开发,包括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尽可能地降低边际产品的税费从而降低劣等资源的经济可采边界。所谓“节流”,一方面限制不必要的钢铁产品出口,也可以考虑从有矿国家适当进口一部分钢坯,另一方面要通过更新设计标准等措施尽快普及高强钢、耐腐蚀钢的应用,以大量节省钢材。

2中期铁矿石需求和价格走势判断

影响未来铁矿石价格走势的因素:

供给方面,高启的矿价和成倍的利润势必刺激现有铁矿山增产和新矿山的建设。由于生产成

本最高、支撑市场价格的铁矿石是在中国,因此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家提高矿石生产税费(包括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租赁税、碳税等),只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矿石生产成本从而使其暴利略有降低,不会构成涨价的因素。

需求方面,世界经济局势前景未卜,估计至少不大可能出现2008年危机前的繁荣局面。过去十年,世界矿石需求增长靠中国,而中国一是未来经济增长趋缓,二是钢消费趋近峰值升速放慢,三是经过若干年钢铁高消费后,废钢逐渐增加将部分替代矿石。从下面图形看,铁钢比呈下降趋势,废钢替代效应逐渐显现[2]。

图 1 2000-2010年铁钢比变化

经测算,2005—2010年我国生铁产量增长比粗钢产量增长慢0.8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这种趋势将能持续下去。换言之,我国铁矿石需求增长将慢于粗钢增长,到“十二五”末铁钢比降低到90%或者稍高一点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他们都有自己的铁矿石供应来源。

近期一些业内机构和专家预计2014年前铁矿石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2014年才能到达拐点。而我们认为供求拐点或许已经临近。从今年以来进口铁矿石走势看,几个月来大体上在高位盘整而上涨乏力,说明价格上涨已是强弩之末。虽不排除因突发事件,例如经常影响国外三大矿山的水灾、工人罢工等,会造成短暂的短缺和价格上扬,但已没有支撑矿价上涨的系统性基础。

未来几年铁矿石价格会不会因供求拐点出现而发生暴跌?我们认为也不大可能。原因是促使矿石供求达到拐点的新增供给,大都需要在铁路、港口方面投入巨额资本;我国新探明资源埋藏深,品位较低需要选矿;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型钢铁企业自有矿山的精矿粉制造成本已达到甚至超过了100美元/吨(不含期间费用和增值税)。因此,矿石供求拐点到来后矿价会有所降低,但不可能降低到100美元/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