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应该知道的15个历史典故
孩子应该知道的50个中国历史典故

孩子应该知道的50个中国历史典故1. 炎黄子孙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三个较大的氏族部落,分别是黄帝,炎帝,和蚩尤。
黄帝打败炎帝部落,炎帝投降,炎黄部落合并。
后来炎黄部落一起打败了蚩尤,蚩尤的臣民也融入炎黄部落里面,炎黄部落的子孙就世世代代地繁衍下来。
我们便开始把炎帝黄帝奉为始祖,以炎黄子孙自居。
2. 大禹治水续炎黄之后,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领袖,他们分别是尧,舜,和禹。
尧舜之时,洪水滔天,禹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
大禹常年在外与百姓共同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此舜晚年把首领位置禅让给禹以表彰他的治水之功。
3. 商汤灭夏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夏朝。
夏朝末代国君桀是一个暴君,他骄奢淫逸,暴虐无道,对百姓和所属部落进行残酷压榨,引起很多诸侯国的憎恨与反感。
汤在商丘积蓄粮草,训练军队,在鸣条打败夏军并一举灭掉夏朝,建立商朝。
4. 武王伐纣商纣王沉湎酒色,横征暴敛,与夏桀并称“桀纣”。
周武王姬发联合各族部落一起讨伐纣王,于牧野打败殷商,纣王自焚于鹿台。
商朝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稿京(今陕西西安)。
5.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一妃子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虽然她生得如花似玉,性格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周幽王从来没有见她笑过。
周幽王想尽一切办法但都无济于事,最后幽王悬赏求计,谁能逗笑褒姒,赏金千两,故“千金博一笑”。
有一大臣名叫虢石父提议让幽王平白无故点燃烽火台以逗褒姒一笑。
昏庸的幽王依计行事,各方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是犬戎进攻,纷纷带兵前来勤王。
当诸侯看到幽王和褒姒只是放烟火取乐,个个怀怨而回。
褒姒见千军万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禁嫣然一笑。
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又多点了几次烽火,但诸侯渐渐就不来了。
后来犬戎真的进攻稿京,周幽王连忙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援,没有一个诸侯前来勤王。
不久犬戎攻破稿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并帮助周王室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自此周王在诸侯国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乱战的春秋战国开始了。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或重要事件相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1. 高山流水:出自唐代音乐家董庭谐的名篇,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高山流水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成为形容音乐技艺高超的典故。
2. 桃李满天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形容门徒出类拔萃,为人称道。
3.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外物》篇,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剑滑入水中,他却错误地认为剑仍在船上,一再寻找的故事。
4. 鸿毛泰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鸿毛泰山,不足与偕也。
”形容不相配的事物之间的差距。
5.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 纸上谈兵:形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7. 杯弓蛇影:出自晋代张华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指因胆小而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形容人仍然沉迷于过去的经验,不愿去发展自己。
9. 刮骨疗毒: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治疗疾病必须除掉病根。
10.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投、追求相同目标的人们。
11. 瓜田李下:比喻做事不慎重,给人以可疑之处。
12. 悬梁刺股:指为学习刻苦努力,不辞辛劳。
13. 三顾茅庐:形容对人才的重视和坚持,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三次的典故。
14. 卧薪尝胆:形容坚决报复敌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15. 妄自菲薄:形容自卑、自贱。
16.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不恰当,反而弄巧成拙。
17. 刍荛之见:指零碎的见解,不能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18. 金口木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15个历史典故

15个历史典故1. 南柯一梦南柯一梦,出自唐代文学家姚合的《南柯记》,形成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典故。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官员奉命前往南柯山寻找丢失的玉玺,却在路途中被酒鬼所迷惑,最终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搜寻只是一场梦幻。
这个故事被形容为一个人在追求虚假的荣华富贵,最终忘记真正的目标和价值。
2. 滴水穿石滴水穿石出自《战国策》中的故事,形容毫不间断的努力能够取得惊人的成就。
一个滴水的力量长期作用于一块石头上,最终可以让石头磨损。
3.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也是一个流传至今的典故。
故事讲述的是孟母为了让其子孟子能够学习到优良的教育,多次迁居。
这件事告诉人们,教育之重要,父母的关注和付出可以让孩子的未来更加光明。
4. 别有用心别有用心,是一个形容人的意图截然不同于表象的行为。
这个词语的典故出自《列子》中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智者通过举筷子的形式,指出一个人的真实意图,提醒人们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5. 坐井观天坐井观天出自《庄子》中的故事。
原意是指一个人把自己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无法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认识。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开阔的思想和见识。
6. 望洋兴叹望洋兴叹出自元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古今谭概》。
这个典故形容一个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却无能为力,感到很沮丧和无望。
7.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形容一个弱者在借助强者的声威来吓唬他人,以此来获得权势、地位和收益。
8. 一叶知秋一叶知秋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原意是指一片叶子的颜色变化,可以预示着整个秋季的气象和氛围变化。
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通过一点细节,可以看出整个事物的走向和结果。
9.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出自《庄子》的故事。
讲述的是一个人已经画好了蛇,却还要加上蛇的足部,因为他认为这样更好看。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必要的行动,会让事物变得更加糟糕。
10. 前怕狼后怕虎前怕狼后怕虎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多种责难或威胁时,表现出的胆小和退缩。
11. 横眉冷对千夫指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形容一个人面对众人的质问和指责,依然保持从容和冷静。
40个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40个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
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何为'永结秦晋之好'为什么说“问鼎中原”“桃李满天下”又出自什么典故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辅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之交。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赢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的权利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公,武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典故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更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古代智慧的光芒。
1.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刘备出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
刘备身居茅庐,诸葛亮三次上门拜访,最终说服刘备出山,成就了后来的三国时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努力不懈,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2. 望梅止渴。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蒲松龄的人,他在路上口渴得不行,看到一颗梅子树,就忍不住想吃梅子解渴。
然而,当他走到梅树下,发现梅子还没有成熟。
他不得不望着梅子,心想着梅子的酸甜,竟然觉得自己的口渴减轻了许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的感觉。
3. 愚公移山。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决心挖山,终于感动了上天,上天派神仙来帮他,把山给挪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4.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直到找到一所适合孟子学习的地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
5. 指鹿为马。
秦始皇时期,有一个宰相叫赵高,他为了谋权夺利,故意颠倒黑白,把鹿说成马,以此来欺骗人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正直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
6.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在划船的时候,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水里,他就用刀在船上刻了记号,准备回头再捞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不要一味地墨守成规。
7. 狐假虎威。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最后被认出真面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张声势是不可取的,真诚和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它们不仅仅是古代的传说,更是历史的见证,智慧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理,启发着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1、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2、坐观成败汉武帝晚年,对佞臣江充非常宠爱。
江充非常歹毒,总想铲除异己,被他杀戮的无辜之人竟多达数万。
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视察,江充居然对太子不怀好意,想诬告东宫中埋有诅咒皇帝的木人,借机害死太子。
太子实在不能忍受,率领军队把江充杀了。
江充的同党急忙向汉武帝禀告,并说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赶下台去。
武帝信以为真,派丞相刘屈统领军队,去捉拿太子。
太子见丞相带兵来捉他,就进行抵抗。
双方打了好几天,最后,太子吃了败仗,逃到湖县,终于被人杀死。
太子发兵对抗丞相时,没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号,用的是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镇守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中,给他兵符,要他发兵对抗丞相。
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动人马相助,而是紧闭营寨不出,坐观事态的发展。
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的双方谁能获胜。
汉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后,觉得任安没有发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没有帮助太子之意,就没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曾经遭到任安鞭打,怀恨在心,就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说:“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锐军队。
”这一下,任安坐观太子与皇帝成败的态度,便昭然若揭。
汉武帝勃然大怒,说道:“任安的资历相当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见战争发生,却脚踏两只船,想依附得胜的一方。
15个历史常识小故事

15个历史常识小故事1. 青铜器的发现与应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
青铜器的发现与应用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在古代非常精湛,不仅被用作礼器和陪葬品,还是古代社会中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历史文化,也为后世的冶炼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2.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礼”与“仁”,他认为通过修养自己、认真行事并尊重他人,可以实现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萧何与汉武帝的友谊:萧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汉武帝刘邦的亲信宰相。
萧何对汉武帝的贡献非常大,他参与了许多国家政治和军事决策,并帮助汉武帝建立了强大的汉朝。
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因此而不断加深,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友谊之一。
4.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被尊称为贞观之治。
在唐朝贞观年间,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并且开启了长达300年的盛世。
5. 马可·波罗与中国的交流: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探险家和旅行家,他在13世纪时访问了中国元朝,并在中国生活了数十年。
他的见闻和经历被记录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波罗的旅行不仅促进了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丰富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6. 秦始皇与统一六国:秦始皇秦始皇帝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君主,也是秦朝的奠基者。
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战和政治手段,成功地统一了当时分裂的中国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导读: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常见的历史典故吗,下面为你介绍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历史典故故事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吧!1.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解救濒临灭亡的蜀汉,三次前去拜访荆州名士刘备。
刘备初次见到诸葛亮时,他的才华和胸怀就深深地打动了刘备,从而成为了他的重要谋士,最终一起建立了蜀汉。
2.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居,是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她的母爱和对孩子的教育重视,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3. 韩信点兵。
韩信在战争中,面对敌方的强大兵力,他巧妙地利用了点兵的策略,让敌方产生了恐慌,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4. 白蛇传。
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它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美好而纯洁的。
5. 狄青抗金。
狄青是宋朝的名将,他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6. 孙膑兵法。
孙膑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他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兵法,被后人称为“孙子兵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军事智慧和战略谋划对战争的重要性。
7. 诸葛亮的空城计。
诸葛亮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利用了空城计,成功地迷惑了敌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8. 鲁班造船。
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工匠人,他在制造船只方面有着非凡的技艺,被后人称为“鲁班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技艺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9. 岳飞抗金。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抗金名将,他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0. 铁杵磨成针。
这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二十条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古代史常识

二十条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古代史常识1.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骜不驯”便出于此人。
汤,又名“成汤”取得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掉夏建立了商。
“网开一面”最初反映的就是汤的仁慈。
2“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3.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
勾践成霸业后,尊范蠡为上将军。
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携西施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4.将相和: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应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后,便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5.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xiàn)”,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6.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
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7.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
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典故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些典故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 20 个古代典故的世界。
1、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诸侯们见烽火燃起,纷纷率兵赶来救驾,却发现这只是一场玩笑。
后来,犬戎真的攻打过来,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却不再相信,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随意戏弄他人,否则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导致严重的后果。
2、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战败后,被吴国俘虏。
在吴国期间,他受尽屈辱,但始终不忘复国之志。
回到越国后,他睡在柴草上,每天品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一举灭掉了吴国。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忍辱负重,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3、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茅庐拜访。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决定出山,帮助刘备成就帝业。
这个典故体现了求贤若渴的精神,以及真诚待人的重要性。
4、完璧归赵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秦国带回赵国。
他在秦国大殿上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成功保护了赵国的国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强敌要勇敢机智,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机。
5、负荆请罪廉颇因为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而心怀不满,蔺相如却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他计较。
廉颇得知后,感到十分惭愧,便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两人成为了刎颈之交。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6、纸上谈兵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在长平之战中,他按照兵书上的理论指挥作战,结果导致赵军大败。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不能空谈理论,要注重实践,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7、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为了报效国家,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他们的勤奋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
小学生需知的40个中国历史典故

小学生需知的40个中国历史典故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里面有一些历史典故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例如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叫做“炎黄子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小学生需知的40个中国历史典故,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小学生需知的中国历史典故【一】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辅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之交。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赢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的权利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公,武王阖闾,越王勾践。
十五个著名地历史典故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一、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
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
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
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
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二、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三、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四、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历史是一座厚重的文化殿堂,留下了许多典故让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典故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智慧和道德的象征。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1. 夸父逐日夸父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英勇的猎人,他非常傲慢自负,曾经追逐太阳,结果因过度疲劳而死去。
这个典故告诉了人们虽然追求梦想很重要,但也不能放弃对自身能力的理性评估。
2.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记载山川地理和神话传说的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描述了许多神奇的山川和奇异的生物。
这部古籍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3. 曹操与诸葛亮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聪明、机智而且善于用兵。
而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才智过人,被誉为“卧龙”。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智谋在中国史书上被广泛讲述,成为了聪明才智的象征。
4. 李白醉酒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喜欢饮酒。
他的诗歌常常描绘了醉后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被后世誉为“诗仙”。
5.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三国时期效力于刘备。
他以身经百战、武勇过人而闻名,所以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于他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6. 赵云单骑救主赵云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他勇猛善战,武艺高强。
在赤壁之战中,他曾一人穿越敌阵,奋不顾身地救出了刘备,被尊称为“龙的传人”。
7.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一则教育故事。
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以期望他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8. 范蠡与西施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谋士,非常聪明机智。
西施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被誉为“四大美女”之一。
范蠡因了解西施的美丽,而借机帮助越国建立了强大的实力。
这个典故展示了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
9. 孔子与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
他的弟子们认真学习他的思想,传承其道德伦理观念,并广为传播。
经典历史典故28则

经典历史典故28则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典故。
这些典故不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还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精神风貌。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精彩纷呈的历史典故。
1、烽火戏诸侯西周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诸侯们见烽火燃起,以为有外敌入侵,纷纷率兵赶来救驾。
然而,当他们赶到时,却发现这只是周幽王的一场闹剧。
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
但后来犬戎真的入侵,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诸侯们却不再相信,最终西周灭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失信于人必将自食恶果。
2、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这警示我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更为关键。
3、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却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廉颇听到这话,感到十分惭愧,于是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
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知错能改的勇气和宽容大度的胸怀。
4、卧薪尝胆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他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激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这个典故体现了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
5、三顾茅庐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住的茅庐拜访他。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出山相助,最终帮助刘备成就了帝业。
它展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6、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每天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后来祖逖成为了一名将领,为收复失地作出了贡献。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丰富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还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智慧和启示。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历史典故,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
一、子牙三尺又何妨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周本纪》。
相传周朝有一位名叫燃灯古佐的大臣,他才华横溢,深得周文王赏识。
有一次,燃灯求学于射圣子牙,子牙看出燃灯的才华非凡,对他说:“三尺之童又何妨?”这句话意味着人的才华应该以实际表现为准,而不应被年龄所限制,年龄不是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被别人的眼光所束缚。
二、刻舟求剑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
相传有一位叫庄子的哲学家,他的一个朋友游到一座河边,不小心将剑掉入了河中。
朋友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下记号,想要以船的位置来记忆剑的位置。
庄子笑着说:“你以为剑还在船上吗?在水底,你的刻舟求剑是无用的。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生中有时候我们会固守一些已经过时的观念或者行为方式,而不愿意改变。
三、殊途同归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列御寇》。
相传古代有两个人分别从山东和山西两地去往楚地,他们在路上相遇并一同迈出了上山的脚步。
但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一个沿着空旷的草原走,另一个则沿着陡峭的山岩攀爬。
最终,他们都到达了山脚下。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但最终都能达到成功。
四、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出自《列子·汤问》。
相传有一个叫愚公的老翁,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挡住了他通往家门口的路。
愚公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尽管周围的人嘲笑他无知的决定。
但是愚公坚持不懈,最终得到了神仙的帮助,成功搬走了两座大山。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五、管鲍之交这个典故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相传管仲和鲍叔是春秋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管仲和鲍叔互相帮助,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发展。
25个经典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25个经典的历史典故1、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2、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暴殄天物(商王)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
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人应该知道的15个历史典故
导读:国人应该知道的15个历史典故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
正值户外雪
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
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
典见《昭明太子集。
陶靖传》
8、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
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
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
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9、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0、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
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11、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
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
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
典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
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
”典见《李太白集》
13、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
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
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
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15、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
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
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
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
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
但钱缪见
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
乃可相见。
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国人应该知道的15个历史典故】
1.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典故
2.那些我们必须知道的历史典故「精选」
3.「历史典故」
4.15个国人应知应会历史典故
5.历史典故汇总
6.凤城历史典故
7.历史典故精选
8.精选历史典故
上文是关于国人应该知道的15个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