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③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③](https://img.taocdn.com/s3/m/697239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6.png)
课题17: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标要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考向瞭望】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判断与应用。
【知识梳理】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 2、O 2、甘油、乙醇等。
2、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二)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K +、Na +、Ca 2+、氨基酸等。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明生物膜结构特征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四)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但不属于跨膜运输。
二、三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图例比较三、主动运输的意义:在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主动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使细胞能主动地从外界吸收被选择的物质,供生命活动利用。
同样,细胞也能利用主动运输把新陈代谢产物排出细胞外。
总之,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摄取、积累物质以及不断排出代谢废物,从而维持细胞组成成分的动态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一)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二)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1、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载体数量。
(三)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1)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生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2)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2、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四)影响物质运输速度的曲线分析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1)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其动力是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物质浓度的增大,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2)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协助,在物质浓度较低时,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运输速率也逐渐增大,到达一定物质浓度时,由于受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bed37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4f.png)
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自由扩散高→低. 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水,气体小分子,脂溶性有机小分子,脂肪酸,胆固醇,性激素,维D)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如蛋白质,体现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高中生物学习方法回归课本最重要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多想几个为什么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
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1:物质的跨膜运输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11:物质的跨膜运输](https://img.taocdn.com/s3/m/5e0a9e60cc22bcd127ff0cca.png)
物质的跨膜运输一、基础知识必备1、渗透作用概念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渗透系统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体系(A和B)以及两者间的半透膜组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实例(2)大分子、颗粒性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二、通关秘籍1、半透膜两侧溶液间的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进行双向运动,我们观测出的只是由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双向运动的差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是10%的蔗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故水分子由10%的蔗糖溶液一侧向10%的葡萄糖溶液一侧移动。
3、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4、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
(2)是否逆浓度梯度转运:只要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
(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判断。
对点训练1.在等渗溶液中,动物细胞不表现吸水或失水现象,但一直有水分子进出()【解析】在等渗溶液中,动物细胞没有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此时,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正确。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解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正确。
3.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一定正在发生吸水()【解析】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不一定正在发生吸水,因为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错误。
4.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都需要通过囊泡进行运输()【解析】并非细胞内所有的大分子都需要通过囊泡运输,如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错误。
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
![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https://img.taocdn.com/s3/m/1d4d7db3783e0912a3162a3e.png)
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纲要求]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Ⅱ(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2.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特点一、回归教材、梳理知识考点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教材P631. 展示教材上资料分析的例子,通过提问的方式梳理知识问题一:水稻培养液中里的Ca2+和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答案:水稻吸收水分和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和Mg2+较少总结: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结构基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问题二: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
这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农业生产问题展示资料: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血液中碘的质量浓度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说明:物质运输有的顺相对含量梯度,有的逆相对含量梯度——-引入新课-探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二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 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讲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概念,根据概念来讲解他们运输的特点2. 再展示图巩固:考向一:识图判断运输方式[思维深化]1.依图解判定物质跨膜运输方式3. 展示有关胞吞胞吐的教材内容。
讲解概念.非跨膜运输:胞吞、胞吐 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提问:胞吐、胞吐的一定是大分子吗?大分子通过膜一定是胞吞胞吐吗? 讲解特例:神经递质是小分子通过胞吐的方式:RNA 进出核膜是通过核孔:4,通过连线讲解:考向二 熟记各种运输方式的实例考查特点、实例[连线]5,通过提问讲解易错点例子:葡糖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不同例子;钾离子钠离子进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画图讲解: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散:静息电位恢复后:钠钾泵:吸钾排钠——主动运输精炼1;(2018●全国卷II)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人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Na 离子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人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2.(2019●安徽定远重点中学一模)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1和细胞2的过程示意图。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be736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7.png)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不需要
不消耗
氧气、二氧 化碳等通过 细胞膜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需要消耗
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 通过小肠上皮细 胞膜;离子通过 细胞膜等
三、胞吞和胞吐
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运输,是通过胞吞 和胞吐作用来实现的。 胞吞: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 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胞吐: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 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运
运
输
输
速
速率率源自浓度差耗氧量运 输 速 率
细 胞 内 浓
度
(细胞外浓度)
浓度差
时间
思考! 上面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
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
一、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 白的扩散。
1、自由扩散:
特征:
1. 顺浓度梯度运输 2. 不需要载体蛋白 3. 不需要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
特征:
1. 顺浓度梯度运输 2. 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3. 不需要消耗能量
二、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 浓度的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 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 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 做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特征:
1. 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2. 需要载体蛋白
3. 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4fb0947524de518964b7dc3.png)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程内容核心素养——提考能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科学思维构建渗透作用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模型科学探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社会责任解决农业、食品问题,关注人体健康1.渗透作用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①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②原理③现象a.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1.影响渗透作用液面变化因素的模型分析半透膜表面积的大小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在浓度B=C>A,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的表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半透膜的水量越多,液面变化越明显2.成熟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模型的比较项目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图解基本条件半透膜、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水扩散总趋势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3.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1)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离子中,水稻主要吸收SiO4-4,番茄主要吸收Mg2+、Ca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22904c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8.png)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出入细胞的B.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C.协助扩散、胞吐均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ATPD.抑制细胞的呼吸对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影响解析:选D 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通常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胞吐需要消耗ATP;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细胞失水引起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抑制细胞呼吸对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影响。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会看到紫色大液泡几乎充满整个细胞B.该实验为自身对照实验,不能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C.必须要用高倍物镜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D.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液泡的紫色逐渐加深解析:选C 第一次观察时洋葱鳞片叶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所以会看到紫色大液泡几乎充满整个细胞;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用低倍物镜就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第二次观察时植物细胞已发生质壁分离,随着质壁分离程度加大,可以观察到液泡的紫色逐渐加深。
3.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解析:选D 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也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和蔗糖酶,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 值将增大;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液面不再升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跨膜运输方式一轮复习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跨膜运输方式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53f0a69524de518974b7d75.png)
的位置 大小
蔗糖 溶液
变小
原生质层 基本 脱离细胞壁 不变
逐渐恢复 原生质层恢 基本
清水 原来大小 复原来位置 不变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应用
• 说明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 • 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 • 测定细胞液的浓度 •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不需要
不消耗
氧气、水、 二氧化碳等 通过细胞膜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通过 红细胞
需要
需要消耗
葡萄糖、氨基酸 通过小肠上皮细 胞膜;离子通过 细胞膜等
四、大分子的跨膜运输
胞吞和胞吐
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运输,是通过内吞和外 排作用来实现的。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a .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b.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参与 c.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3).实例: O2,CO2,乙醇,甘油,胆固醇,尿素
协助扩散
(2).特点: (3).实例:
a.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b.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c.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渗透现象演示实验
实 验 现 象
Next
渗透作用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称 为渗透作用
※条件
半透膜 这层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高考生物复习必备考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高考生物复习必备考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57ac643968011ca30091b8.png)
高考生物复习必备考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物质通过简单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下面是高考生物复习必备考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方式浓度载体能量举例意义被动运输简单扩散高→低× × 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易化扩散高→低√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方法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高考生物复习必备考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c826dc67ec102de3bd8978.png)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2019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
识点
物质跨膜运输指一些脂溶性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
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以下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复习生物有帮助。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⑴19世纪末,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⑵2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⑶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⑷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⑸1959年,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⑹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1、基本内容:
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思考:胞吞、胞吐是否属于跨膜运输?消耗能量是否一定是主动运输?
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但不属于跨膜运输。
不一定,胞吞、胞吐也需要消耗能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生物网预祝广大考生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7cff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b.png)
目录
• 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比较 •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分析
01
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 念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物质跨膜运输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对内外环境中的物质进行选择、转运和交换 的过程,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谢谢观看
水分子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
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是被动运输的一种方式,以顺浓度梯度进 行运输。
胞吞胞吐方式的实例分析
大肠杆菌的入侵
当大肠杆菌侵入宿主细胞时,它会通过 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内部,利用宿主细胞 的资源进行繁殖和扩散。
VS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小泡释放 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传递神经信号。
物质跨膜运输的分类
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 ,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简单扩 散和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包括原发性主 动运输和继发性主动运输。
02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主动运输实例
钠离子主动运输
钠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差较大,细 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其运入细胞 内,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
总结词
主动运输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的正 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并消耗ATP提供 的能量。例如,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葡萄 糖,就需要消耗ATP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其运 输到细胞内。
详细描述
主动运输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物质浓度,维持细胞 内环境的稳定。例如,当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过 高时,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将多余的钾离子排 出细胞外,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备考202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共65张PPT)
![【备考202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89c640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d.png)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膜 细胞质
①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2)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细胞 失水皱缩
③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水分子进出平衡
3.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
全透性
小
原生质层 细胞质
(2)实验步骤及现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生质层
低倍显微镜
。
提示 K+、NO3-都可转运到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吸水而发生 自动复原
易错辨析 基于对渗透作用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玻璃纸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
(× ) (2)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浓度。( × ) (3)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改变
道蛋白结合
(5)影响因素
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
。
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和转运蛋白的数量 。
2.主动运输
逆 载体蛋白
需要
低
高
载体蛋白
能量
主动运输 代谢废物
对细胞有害
3.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1)概念 ①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细胞膜上的 蛋白质 结 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 小囊 ,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 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 囊泡 ,进入细胞内部。 ②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 囊泡 ,囊泡移动到
【备考202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素养目标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渗透作用原理 (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半透膜 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 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 具有 浓度差 。 (3)渗透的方向: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 高 的一侧向相对含量 低 的一侧 渗透。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dab73f5f0e7cd1842536f1.png)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题型一、物质运输方式一、考查形式选择题或填空题二、典型例题1.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答案 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A项不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相对较多,B项正确;可从图中直接得出:细胞内浓度无论大于或小于细胞外浓度,细胞均能吸收离子,C项不正确;D项中曲线m~n段和a~b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态,是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引起的,而不是抑制了细胞的吸收,D项不正确。
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表示________方式,B表示________方式,C表示________方式,D表示_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影响B方式运输速率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与C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新人教版
![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36a20550e2524de4187e02.png)
答案 A 解析 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载体蛋白将离子转运到细胞外,以减小 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防止细胞渗透吸水涨破,A项正确;植物细胞在低浓度溶 液中会发生渗透吸水,但是由于细胞壁的支撑作用,吸水到一定程度后达到 平衡,但此时细胞外溶液浓度仍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B项错误;原生生物生 活在低渗溶液中,会通过收缩泡将多余的水排到细胞外,若将原生生物置于 高于其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降低,C项错误;动物细 胞和原生生物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均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而植物细胞 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D项错误。
()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可知,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且甲、乙两组溶液 的质量浓度相等,故甲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乙糖溶液,即甲糖溶液的 渗透压小于乙糖溶液。甲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升高,说明叶细胞吸收了甲糖 溶液中的水分,A项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变,则说明乙糖溶 液和叶细胞的水分进出达到平衡,B项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 降低,则说明乙糖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叶肉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 离,C项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升高,则说明乙糖溶液的浓度低 于细胞液浓度,叶细胞吸水,但由于甲糖溶液的渗透压低于乙糖溶液,故叶 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小于甲组,D项错误。
长度变短,细胞只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 都进入了细胞,进入的方式一样吗?
提示 不一样。尿素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而K+、N O3-进入细胞的方式 是主动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在任何细胞中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包括甘油、脂肪酸、苯、脂溶性维生素、O2等。
由于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磷脂,并形成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这些物质就能直接穿过脂双层而进出细胞。
当然,它们是进还是出,则完全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差:若细胞外浓度高就进入细胞,若细胞内浓度高就流出细胞,动力都是来自浓度差。
由此可见,这些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扩散的最终结果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外保持平衡,若不能保持平衡就会一直扩散下去。
(马上点标题下“博莱学习资讯”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二、非脂溶性的极性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膜蛋白以不同的方式进出细胞
1.水等分子量很小的极性小分子物质通过特殊通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膜。
水、二氧化碳、乙醇、尿素等极性小分子不溶于脂,因而不能像脂溶性物质那样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它们却是典型的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膜的物质。
那么它们是怎样进行自由扩散的呢?目前弄得比较清楚的是水的自由扩散过程。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细胞的膜蛋白中有一类具有通道
作用的蛋白质,叫做通道蛋白,在通道蛋白中又有一种是专门提供给水进出细胞的,叫水的通道,这种水的通道的典型特征是具有特定大小的孔径,这种孔径可以保证水的通过,但其他物质却不能通过,并且这种水的通道是始终开放着的,所以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只要存在浓度差,就会由高浓度一侧穿过该通道进入低浓度一侧,使细胞两侧的水分子浓度保持平衡。
这类物质的自由扩散和脂溶性物质的自由扩散的主要区别表现在途径上:一个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一个是通过通道蛋白。
2.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分子量较大的极性小分子通过载体以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出入细胞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颗粒因为是极性分子,不溶于脂,同时细胞膜上又缺乏相应的通道蛋白,所以它们既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脂双层,也不能像水那样通过通道来进行自由扩散。
但细胞膜上有能分别与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载体蛋白,这种载体蛋白能通过与相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相应物质的跨膜运输。
这种跨膜运输当把所运输的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时,不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但若是把所运输的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时,则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
例如,人体消化道内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因浓度一般低于消化道上皮细胞,所以它们吸收到人体内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而红细胞等组织
细胞因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浓度低于它们所处的内环境,所以吸收的方式一般是协助扩散。
有人为了探究小肠上皮细胞是否一定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将小肠上皮细胞分别放在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溶液中,通过观察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来确定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结果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在外界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时,耗氧量明显低于外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时的耗氧量。
而放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小肠上皮细胞,开始耗氧相对较慢,但随着细胞外的葡萄糖不断被吸收,在某一时刻,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会突然增加。
耗氧量增加其实是细胞消耗ATP增加的表现,所以上述实验证明了小肠上皮细胞既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
具体哪种方式则是取决于细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差。
3.Na+、K+、Ca2+等带电离子通过通道和载体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方式出入细胞
Na+、K+、Ca2+等带电离子因为带有电荷,显然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能进行自由扩散,事实上不同的离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方式出入细胞。
有些离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
细胞膜上通道蛋白除了前面提到的水通道之外,还有一些门通道,如Na+通道、K+通道等。
这些门通道同样具有专一性,如Na+通道只能让Na+通过,K+通道只让K+通过。
但与水通道不同的地方是:水通道是连续开放的,水
分子只要在通道两侧有浓度差存在,就会穿过通道;门通道的开放是不连续的,只有在特定条件刺激下,门通道被瞬时打开,相应的粒子才能穿过通道,并且是由高浓度一侧流到低浓度一侧,可见此时的穿越方式应属于自由扩散。
典型的例子是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时,细胞的膜电位会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外高浓度Na+通过Na+通道的瞬时打开自由扩散到细胞内的结果。
不过离子通道的开启时间是极短的,一般在几毫秒后,通道关闭,这种自由扩散就会停止,所以Na+、K+不能通过这些门通道的自由扩散而使细胞内外的Na+、K+离子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