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体系和规章制度
公司诚信管理规章制度
公司诚信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的诚信建设,维护公司的良好经营环境,树立公司的良好企业形象,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是公司诚信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诚实守信第二条公司要求员工在工作中保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进行欺骗、造假等不诚信行为。
第三条员工应按照公司的规定,如实填写各类工作报告、表格等相关文件,不得捏造、篡改、隐藏信息。
第四条员工不得利用公司的资源和职权谋取私利,不得利用公司的名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五条员工应当遵守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的约定,保持对公司及合作伙伴的信用,不得违约或者恶意破坏合同约定的权益。
第三章保密义务第六条公司要求员工对于公司的商业秘密、客户资料及其他保密信息,均应严守保密义务,不得泄露或者私自使用。
第七条员工不得盗取、窃取、非法获取公司的保密信息,不得擅自传播公司的机密文件、数据等信息。
第八条员工应当妥善保管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得将相关信息外泄,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传递给他人。
第四章诚信行为第九条员工应当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不得从事损害公司利益和行业形象的行为。
第十条员工应当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客户、供应商等进行商务往来,不得误导、欺骗对方。
第十一条员工应当尊重竞争对手,不得进行诋毁、抹黑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第十二条员工应当积极参与公司的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活动,不得利用公司的名义从事违反公德的行为。
第五章违纪处理第十三条对于违反公司诚信管理制度的员工,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具体处罚措施和程序将在专门的违纪处理程序中详细规定。
第十四条对于严重违反诚信管理制度的员工,公司有权采取开除、追究法律责任等措施,保护公司的利益和声誉。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员工应当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对于规章制度中未涉及的行为,应当参照诚信原则进行判断。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诚信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通过内部网络和内部通知的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
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管理制度概述信用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公司内部信用管理和行为的制度,其目的是确保公司员工不会在工作中涉及到违法或不道德的行为,并保障公司对外交际时的诚信形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和企业运营。
基本要求公司内每个员工必须:1.遵循合法合规的标准,确保公司的行为符合所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要求。
2.态度正确,尽职尽责,保证公司及其客户的合法合规运营。
3.诚实、谨慎、规范客户交流,遵循公司的职责范围、海量机组和合同要求,不得进行不良行为,包括不恰当的言辞、行为或者违纪、违法行为。
4.确保个人和公司的信用信息真实可靠,不得伪造、篡改、删除、隐瞒或者篡改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安全。
相关流程信用记录公司内部将维护员工的信用管理记录。
每位员工的记录包括他们的一些个人信息,例如:姓名、服务年限、部门、责任范围等等,同时还包括该员工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细节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关于其行为或表现的记录。
信用修改一些员工可能存在过失或偶发行为,这样会使公司内部的信用评估系统发出警报。
如有员工信用评估出现问题,公司将通过记录和相关的数据来寻找问题并让问题得到解决。
员工信用评估存在严重问题的时候,相关的纠正措施将被审核并启动。
信用维护公司将确保员工行为的最大化可靠性。
这将包括推述所有员工的个人文化,加强培训和技能提高,以及为所有员工带来更高质量的工作场所。
公司也将提供足够和公平的机会,随时监测并推述所有员工的工作绩效。
相关措施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将维护和在线记录员工信用管理记录。
所有员工的数据都将被存储,并将存储所有著名历史的行为、疑问和解决方式。
公司的所有高端监控器也将被在线记录以检测到任何违规行为。
员工调查所有员工信用管理信息将得到调查,包涵但不限于视讯访谈、电子邮件、电话和来访。
公司将在情况需要的情况下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员工信用管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违规监测当出现受到措施的情况时,公司内部将进行违规行为监测。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一、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 信用管理制度的作用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用来管理和规范信用行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借助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加强对外部和内部信用风险的监控和管控,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信用形象和声誉,增强企业与各方合作伙伴的信任度,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2. 信用管理制度的意义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信用风险,避免因信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升企业的信用品质和竞争力。
此外,信用管理制度也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1. 信用政策和目标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确定信用政策和目标。
公司需要明确自己的信用管理理念和目标,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和方针,明确信用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为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
2. 信用管理组织和责任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管理组织是信用管理制度的基础。
公司应该设立信用管理工作机构或委员会,明确各部门的信用管理职责和权限,制定信用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和程序,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信用管理体系。
3. 信用评估和监控信用评估是企业信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客户信用额度和信用额度的重要依据。
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经济实力等情况,使用各种评估方法和工具进行客户信用评估,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不断监控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信用额度。
4. 信用管理流程和控制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流程和控制制度是保证信用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
企业可以制定信用审批、合同签订、收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流程和控制措施,保证信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有效避免各种信用风险。
5. 信用政策宣传和培训信用政策宣传和培训是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公司应当通过不同途径向员工传达信用政策和要求,培训员工的信用管理意识和能力,提高员工对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信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规章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一)为增强公司员工的信用观念,提高信用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要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建立公司信用文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要从加强内部信用建设入手,通过加快公司改革步伐,增强内部信用管理责任制;强化公司外部的资信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信用约束机制,来规范公司信用,构筑公司信用基础。
第二条抓好公司质量信用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标准化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推进标准化服务,开展争创名牌企业活动,全面推进我公司的质量信用建设。
第三条进一步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企业的纳税信用。
第四条以增强信用意识为重点,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宣传以诚实守信为行为准则的诚信理念和道德情操,倡导“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氛围,为公司的健全发展营造和谐信任的环境,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良好氛围。
第五条建立“四不”承诺公约,把“不逃避债务、不违反合同、不逃税骗税、不做假帐伪帐”作为公司基本的经营守则。
第六条建立公司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从建立公司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入手,通过强化事前管理——客户资信控制,事中管理——合同管理与客户投诉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应收帐款及售后服务监控,从而全过程地控制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信用风险。
第七条会员信用的收集与记录:从政府公报、奖惩公告、媒体报道、会员反馈等渠道,收集会员单位诚信信息,包括会员注册信息,资格信息,商业信誉信息等,按行业分类记录整理。
第八条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单位,我们将优先选为推荐企业,帮助其宣传并促成很多贸易机会。
第九条健全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客户投诉管理、信守合同、依法足额纳税。
第十条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帐外设帐,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范围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范围一、引言企业诚信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合法合规遵循商业道德、秉持诚信守信的行为准则。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了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诚信管理体系的框架,有利于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诚信和声誉。
本文将重点探讨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及其意义。
二、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1.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诚信管理的政策、目标和责任,规范员工行为,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2. 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管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诚信宣传与教育培训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也包括诚信宣传与教育培训。
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诚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员工的诚信意识和教育,提升整体员工素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社会形象。
4. 信用评估与管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还包括信用评估与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估机制,规范信用记录管理,维护诚信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信用度和可信度。
5. 社会责任履行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也涵盖社会责任履行。
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员工福祉,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并纳入诚信管理体系认证范围。
三、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意义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消费者、客户和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信用管理制度的
信用管理制度的信用政策是企业制定信用管理制度的基础,是企业规范和管理内部信用行为的指导方针。
在信用政策中,企业需要明确信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明确信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流程,规定信用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设定信用额度的管理要求,明确信用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
信用政策要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体系相一致,确保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信用评估信用评估是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判断,以确定其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
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企业需要收集和分析客户的信用信息,包括客户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通过信用评估,企业可以对客户的信用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后续的信用额度设定和信用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三、信用额度设定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信用评估结果,为客户设定的最大授信额度。
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因素,设定不同的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确保授信额度与客户的实际情况相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促进业务发展。
四、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是企业在与客户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违约风险、欺诈风险、市场风险等。
为了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信用管理流程、定期进行信用检查和审查、及时调整信用额度等。
通过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企业可以降低风险损失,提高信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五、信用监督信用监督是企业对信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信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和有效实施。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信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责任部门和监督流程,定期对信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信用监督是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信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规范和管理内部信用行为的重要制度,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一、总则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提高自身的信用管理能力,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标准、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
为保障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企业信用管理政策本制度贯彻企业诚信经营宗旨,坚持公平交易、诚实守信、客户至上、奉献社会的原则,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三、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1. 企业应建立以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为主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2. 企业应设立信用管理机构,该机构应独立于销售和财务部门,以保障信用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 企业应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实施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对信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客户资信管理制度1. 企业应对客户进行必要的信用调查,收集和整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客户档案。
2. 企业应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将其分为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信用政策。
3. 企业应定期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对出现信用问题的客户及时采取措施。
五、内部授信管理制度1. 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授信政策。
2. 企业应对授信业务进行严格审批,确保授信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3. 企业应对授信业务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授信业务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六、应收账款管理制度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管理。
2. 企业应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清查,对逾期应收账款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追讨。
3.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坏账核销制度,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及时核销。
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1. 企业应建立客户信息保密制度,确保客户信息不被泄露。
2. 企业应对信用管理过程中获取的客户信息进行保密,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3. 企业应定期对信用管理信息进行备份,防止信息丢失。
八、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与应对1. 企业应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进行及时预警。
2. 企业应对出现的信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包括风险分散、风险规避、风险控制等。
信用体系工作制度范本
信用体系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信用体系,是指以信用信息为基础,通过信用评价、信用监督、信用激励和信用惩戒等手段,对各类主体信用状况进行规范和约束的体系。
第三条信用体系建设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公正公开、共建共享、激励约束、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六条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信用服务行业创新发展,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
二、信用信息管理第七条信用信息是指用以判断和评价信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包括个人信用信息和企业信用信息。
第八条信用信息采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九条信用信息采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采集规范,明确信用信息的采集范围、采集方式和采集渠道。
第十条信用信息归档应当真实、完整、准确,不得篡改、删除、虚构。
第十一条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滥用信用信息。
第十二条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提供规范,明确信用信息的提供范围、提供方式和提供对象。
第十三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用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共享。
三、信用评价第十四条信用评价是对信用状况进行量化或者等级评定的活动。
第十五条信用评价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第十六条信用评价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建立健全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公开评价标准和方法。
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哪些方面
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哪些方面信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信用行为、提升信用评价及监管水平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信用管理制度的主要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信用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信用评估体系信用评估体系是信用管理制度的核心之一。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评估机制,可以对个体、组织或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估。
常见的信用评估指标包括信用历史、信用额度、信用违约记录等。
基于这些指标,可以对相关主体进行信用等级划分,从而实现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2.信用信息公示为了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信用管理制度应包括信用信息公示的方面。
公示平台可以提供个体、组织或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对信用评级结果等进行公开。
公示的信用信息包括信用等级、信用历史、评估结果等,旨在通过信息透明,增加主体之间的交流互信,推动信用行为的规范化。
3.信用修复与奖惩机制信用管理制度还应涵盖信用修复与奖惩机制。
对于信用不良的个体、组织或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信用修复措施,通过参与信用培训、修正不良信用记录等方式,促使其逐步恢复良好信用。
另一方面,对于信用良好的主体,应给予相关奖励,激励其保持良好的信用行为,如信用额度提升、信用评级升级等。
4.信用监管与执法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信用监管与执法机制。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信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违反信用约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建立信用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主体进行严厉的惩罚,以确保信用约束的有效性。
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监管,保证其评估行为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5.信用教育与宣传信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信用教育与宣传的方面。
通过开展信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信用管理制度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对信用建设的重要性的认知。
此外,信用教育也应在各个教育阶段进行推广,培养公民信用意识、诚信价值观,从而实现信用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是一种规范和管理企业信用行为的制度。
该制度由企业制定和实施,旨在促使企业诚信经营、履行合同、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企业信用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信用政策:明确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以及企业对信用行为的政策、标准和要求。
2.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客观、科学、公正的信用评估体系,对企业、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相关方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信用风险管理: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措施,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
4.信用监控和预警:建立信用监控机制,定期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出现的信用问题。
5.信用培训和教育:开展信用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和素质,促使员工诚实守信、遵守规章制度。
6.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和行为,进行奖励或处罚。
7.信用信息管理: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和管理与企业信用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
8.信用合作与沟通: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相关方建立信用合作关系,开展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通过建立和实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提高信用意识,改善信用行为,增强企业信用实力,获得市场和社会的信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1950-2015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标准
31950-2015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标准0.1总则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
广义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诚信体系策划、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并由有关机构推进落实,而且还要对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考核和持续改进。
狭义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指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和转移的管理技术、业务操作及相关的制度安排。
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并进行内部审核,可以促进诚信制度和诚信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生产经营观念,履行社会责任,并将此观念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着重以企业的自身诚信水平提升为关注焦点,通过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识别诚信要素,强化诚信自律,不断提高满足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要求的能力,来获得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而达到持续提高企业的诚信管理水平的目的。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分析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以及自身满足要求的能力,并做出必要的承诺;识别、预警、防范、控制与处置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失信风险、诚信危机和失信行为,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满足这种要求和承诺,帮助企业持续提升诚信水平。
由于企业经营特点各异,企业文化千差万别,因此,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会千篇一律。
企业在构建诚信管理体系时,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各个特点,考虑诚信体系建设的各个要素,同时合理处理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规划诚信管理体系。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本标准旨在帮助各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建立运行有效的诚信管理体系。
通过诚信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帮助企业平衡和协调处理社会关系,担当社会责任, 进而实现持续提高企业诚信水平的目标。
统一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结构、技术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评定企业满足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以及企业自身要求的能力。
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规范企业信用行为,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信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信用评估、信用评级、信用风险控制、信用信息管理等。
第三条企业信用管理应以预防风险、促进发展为导向,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实现信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四条企业应遵循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动态管理、保密安全的原则,开展信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信用评估与评级第五条企业应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各方进行信用评估。
信用评估应包括资信背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方面。
第六条企业应根据信用评估结果,对各方进行信用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
信用评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
第七条企业应定期进行信用评估与评级,对发生重大信用风险的企业应及时调整信用评级。
第三章信用风险控制第八条企业应建立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
第九条企业应对信用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一)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信用较差的企业采取限制性措施;(二)设立信用担保机制,对高风险业务进行担保;(三)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四)对信用风险较大的业务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第四章信用信息管理第十条企业应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各类信用信息。
第十一条企业应确保信用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更新。
第十二条企业应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对敏感信息采取保密措施。
第十三条企业可与其他企业、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开展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信用管理的有效性。
第五章信用培训与宣传第十四条企业应开展信用培训与宣传活动,提高员工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信用文化。
第十五条企业应定期组织信用管理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信用知识培训。
第十六条企业可通过内部刊物、海报、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共4篇)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第一篇):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对自身信用状况的维护、提升和风险管理,确保企业信用价值的持续增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信用管理涉及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信用风险识别、信用评估、信用监控等多个环节。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1.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2.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3. 规避信用风险,保障企业安全企业信用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信用风险,避免因客户违约等原因导致的企业损失。
通过信用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户信用状况,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4. 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要求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维护企业信用。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1. 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信用政策、信用评估、信用监控等工作。
2. 制定信用政策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明确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信用审批流程等。
3. 建立信用评估体系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4. 加强信用监控与预警企业应加强对客户信用的监控,及时发现潜在信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预警和应对。
5. 培育信用文化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第二篇):信用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实践四、信用管理流程的优化1. 精细化信用调查在信用管理流程中,企业应注重信用调查的精细化。
这不仅包括对客户基本信息的收集,还应涵盖对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行业地位、历史信用记录等多方面的深入了解。
通过精细化调查,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信用评估基础。
2. 动态信用评估信用评估不应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企业应根据市场和客户情况的变化,定期更新信用评估结果,确保信用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个性化信用政策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和业务类型,企业应制定个性化的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可以定义为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旨在规范企业信用行为、提升信用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用评估体系:建立信用评估指标和评分模型,根据企业的信用历史、经营实绩、财务状况等因素对企业进行评估,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2. 信用记录管理:建立和维护企业的信用档案,记录企业的信用信息。
包括企业的信用评级、信用指标、信用违规记录等。
3. 信用承诺和担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并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同时提供担保或保证,以确保信用的实现。
4. 信用宣传和宣告:企业应积极宣传自身的信用状况和信用成果,借此建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
5. 信用监督与惩戒:对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监督,发现信用违规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罚款、降低信用等级等。
6. 信用修复与恢复:对于信用不良的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信用修复和恢复,比如改进管理、整顿内部制度、加强对外承诺等。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对企业信用行为的管理和约束,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市场形象,促进
企业健康发展,增强经济社会的信任和稳定性。
同时,该制度也有助于消费者有效利用信用信息,选择合作伙伴,并为政府监管提供参考。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管理机制,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一、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信用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是保障企业诚实守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评估指标和权重,包括财务指标、市场声誉、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其次,要确定评估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客户投诉分析等。
最后,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并及时更新。
二、信用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企业诚实守信经营,在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估。
这包括对内部员工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以及对外部合作伙伴的信用评估。
对于内部员工,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员工遵守诚信原则。
对于外部合作伙伴,可以通过收集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
同时,还可以建立行业信用联盟,共同监督行业内企业的诚信经营。
三、信用管理机制的优化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来保障企业诚实守信经营。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权责关系和流程。
其次,在合同管理方面要做到明确约定、履约监督和违约惩罚。
此外,在市场准入、项目评审等方面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失信行为。
四、信息化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企业信用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
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数据收集与分析效率,并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
例如,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个人与企业的风险等级,并为金融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信息化技术也为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监督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共赢。
五、企业信用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尽管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范文(2篇)
公司信用管理制度范文尊敬的员工们: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司的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我们决定引入公司信用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公司内部管理体系。
特此向全体员工发出以下公司信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公司信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明确规定公司员工对内和对外所应遵守的信用原则、行为准则和管理要求,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确保公司各项业务运作的正常进行。
二、信用原则1. 诚实守信:员工应诚实、真实地对待工作中的信息,对公司和他人的信任进行维护和保护。
2. 承担责任:员工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履行在工作上的承诺与责任。
3. 公平竞争:员工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守公平竞争规则,不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尊重市场规律。
4. 保密不泄露:员工应严守公司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不得泄露、盗用或滥用相关信息。
5. 主动沟通:员工应主动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和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协商。
三、信用行为准则1. 公司员工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公司各项业务操作规定,不得违反行业规范和商业道德。
2. 公司员工应尊重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不得故意损害他们的利益,积极协助客户和合作伙伴解决问题。
3. 公司员工在与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合作时,应真实、准确地提供信息,不得提供虚假材料和虚假承诺。
4. 公司员工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信用培训和活动,提高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
5. 公司员工应善待公司内部员工,在合作中诚信守约,互相尊重和支持。
四、责任与管理1. 公司将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明确信用管理者的职责和权力,保障公司的信用管理工作有效运行。
2. 公司将建立信用档案,对员工的信用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估,将其作为员工晋升、奖惩、薪酬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3. 公司将加强信用监督和内部控制,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
4. 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信用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
企业信用合规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合规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合规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商业信誉,规范企业行为,防范信用风险,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企业信用合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
1. 企业信用政策:明确企业信用理念、目标和原则,规范企业行为。
2. 信用合规责任:明确信用合规管理的负责人和责任部门,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3. 信用合规流程:制定信用风险评估、信用审批、信用监控等信用合规流程,确保企业行为符合相关规定。
4. 信用合规培训:组织员工信用合规培训,提高员工对信用合规的认识和理解。
5. 信用合规监督与检查:建立信用合规监督与检查机制,定期检查企业是否遵守信用合规管理制度。
6. 信用合规纠纷解决:制定信用合规纠纷解决机制,处理信用合规纠纷,确保权益的维护。
7. 信用合规风险防控:建立信用合规风险评估、预警、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信用风险。
企业信用合规管理制度能够提升企业信用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也能够规范企业行为,减少信用风险,避免信用危机的发生。
公司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公司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公司信用信息管理制度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规范信用信息的收集、处理、共享和使用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制度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机构设定:公司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者指定负责人,负责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
该部门或负责人的职责包括制定信用信息管理政策、监督执行、定期审查更新制度等。
二、信息收集与记录:公司需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信息收集流程,确保从供应商、客户以及其他相关方获取的信用信息真实可靠。
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应当及时录入公司的信用信息系统,并做好归档备份。
三、信息处理与评估:对收集来的信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评估其对公司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信用策略,如授信额度、账期调整等。
四、信息共享与保密: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公司内部相关部门之间应当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以便协同工作,共同应对信用风险。
同时,对于敏感的信用信息,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防止信息泄露给无关第三方。
五、信息更新与监控:信用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公司需要定期更新信息,并对外部信用环境变化保持敏感。
通过建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信用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六、违规处理与纠正:一旦发现信用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同时,不断完善制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七、培训与宣传:公司应对员工进行信用信息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
通过宣传活动,增强全体员工对信用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
八、法律法规遵循:在信用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公司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企业商业秘密,确保信用管理的合法性。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而对企业自身以及相关方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
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定义、目的、原则、要素和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定义信用管理制度体系是指企业为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系统、有序、可操作、可追溯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方法,统一对内外各类信用相关管理问题进行管理、决策和执行。
三、目的1. 提高经营效率。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信用评估和控制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使得企业在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合作方的沟通、合作和决策过程中更加规范、高效。
2. 降低信用风险。
通过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与各类合作方之间的信用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信用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
3. 提高企业形象。
良好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和市场声誉,增强合作方对企业的信任感,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建立在公平、公正、合法的基础上,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杜绝歧视和不公平竞争的现象。
2. 风险管理原则。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应该以降低风险为核心目标,合理对各类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预案。
3. 透明度原则。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建立透明、可追溯的管理机制,对各类信用相关事宜和决策过程进行公开和记录,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公信度。
4. 合规合法原则。
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应该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持一致,遵循合规合法的原则,保证企业的信用管理活动合法有效。
五、要素1. 组织结构要素。
包括信用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管理职责划分等内容,确保信用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运作和管理。
2. 流程制度要素。
包括信用评估、信用审核、信用监控、信用处置等流程制度,确保信用管理活动有序、规范进行。
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范本
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施工企业的信用管理行为,提高企业信用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企业,并对施工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
第三条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守法经营、质量第一、诚信服务的原则,不得恶意串通、扰乱市场秩序,违反合同、损害消费者利益。
第四条施工企业应当注重信用建设,树立企业良好信誉,不得违法违规经营,妨碍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章信用体系第五条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信用评价、信用记录、信用宣传等相关内容。
第六条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申报资格、项目承包、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合同履行等方面的信用记录管理。
第七条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分,根据信用评分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并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第八条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信用记录的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对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行汇总和管理,并对违规违法企业进行记录和预警。
第九条施工企业应当通过宣传推广等方式提升企业的信用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
第十条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社会信用建设,支持和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第三章信用管理责任第十一条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立专门负责信用管理的人员,明确管理责任和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企业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负责,包括信用评价、信用记录、信用宣传等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
第十四条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和规范,确保信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章信用管理措施第十五条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信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管理师介绍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梗概目录1.信用管理师是指使用信用管理技术与方法从事企业和消费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
主要工作容1、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2、制定企业信用制度与信用政策;3、在交易前期,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评估,确定信用额度及放账期;4、在交易中期,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转移风险保障企业债权;5、在交易后期,对发生的逾期账款进行追收;6、运用信用管理专业技术及专业的征信数据库防风险,并开拓市场。
2.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参考样本(目录)一、法律法规学习制度二、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三、法人授权委托及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四、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五、客户授信与年审评价制度六、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制度七、应收账款与商账追收管理制度八、失信行为责任追究制度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制度参考样本(目录)一、法律法规学习制度及“法人委托书”管理制度二、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三、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四、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五、客户授信与年审评价制度六、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制度七、应收账款与商账追收管理制度八、失信行为责任追究制度说明:样本供企业制订信用(合同)管理制度时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细化,但基本要点应当具有。
信用评估时,要考核制度制订和执行的具体情况,并以此确定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水平。
企业上报《省企业信用评估信息表》的同时,上报本公司制订的制度。
评估时要仔细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
A法律法规学习制度及“法人委托书”管理制度一、法律法规学习制度1、定期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制订学法的容、时间安排计划表,组织人员学习,并做好每次学习记录。
2、厂长、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带头参加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
信用(合同)管理人员、销售、供应、财务等部门业务人员必须经过合同法规的系统培训和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专、兼职信用(合同)管理员还必须取得信用(合同)管理员培训合格证书。
3、公司分管信用(合同)工作的负责人,部门分管信用(合同)负责人及信用(合同)管理员定期组织活动,结合信用(合同)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新法规,解决新问题。
组织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并做好书面记录。
二、“法人委托书”管理制度(一)、被授予“法人委托书”者的条件1、必须是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确需签订合同,并具有经济工作经验的有关人员。
2、必须经过《中华人民国合同法》培训,考试合格,并经工作业绩审查合格者。
3、能够遵纪守法,执行好国家各项法令、法规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
(二)、“法人委托书”的申请程序1、凡申请持证者,先由申请部门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参加《合同法》培训人员登记表”。
2、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申请持证者参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合同法》培训班,并参加考试。
3、考试合格后,申请部门按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要求填写“法人委托书申请审批表”,并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审查,再经公司人事部门和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公司法定代表人批准,签章颁发授权证书。
(三)、“法人委托书”的管理1、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法人委托书”的申请审核、证件办理,变更、注销登记、遗失声明和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并为公司归口管理部门。
2、本公司颁发的签订合同的“法人委托书”,采用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印制的“法人委托书”文本,在有效期限可连续使用,但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3、凡不持有“法人委托书”因特殊情况需对外签约者,由所在部门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法定代表人批准,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具体办理一事一委托的临时“法人委托证明”事宜;未取得“法人委托书”及“法人委托证明”的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对外签订合同。
4、凡持有“法人委托书”对外签订合同者,必须严格遵守本公司制定的信用(合同)管理规定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做好合同台帐记录,以备考查。
5、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办理变更或核准注销手续:◆“法人委托书”授权容变更;◆证件有效期届满,不再续展;◆持证人因工作变动,不再对外签约;◆持证人因调离本公司、退休或死亡;◆持证人因违反本公司管理制度,情节严重需撤消“持证人”资格;◆持证人擅自涂改授权容、转借和弄虚作假撤消“持证人”资格。
6、经颁发的“法人委托书”如有遗失,持证人应书面向本部门领导报告,并将本部门批示意见送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向法定代表人或信用(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后,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7、凡核准注销人员的“法人委托书”证件,由所在部门负责收回交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统一处理。
(四)、责任1、各部门应加强对持证人的教育和管理,凡发现严重违反本公司有关制度规定签约或利用证件进行活动,以及失职、渎职等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者,应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注销证件。
2、持证人必须严格按授权围和授权权限在有效期签订合同,如因超越授权围和授权权限发生的纠纷,其经济及法律责任由持证人承担。
B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公司部设立专门的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公司副总为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的分管领导,任命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经理,有专职(或兼职)的信用(合同)管理工作人员。
一、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职能:1.组织宣传、贯彻合同法律法规条例,培训信用(合同)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
3.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4.客户授信管理:进行客户信用审批,跟踪客户,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统计分析。
5.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平均持有水平,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账龄,随时将潜在的不良账款进行技术处理,防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
6.商账处理: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和一支工作高效的追账队伍,及时制定对逾期应收账款处理的方案,并组织有效的追账。
7.利用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销售部门开拓市场。
二、岗位责任制度:1、法定代表人的主要职责:●加强信用管理工作,支持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开展工作,解决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授权委托合同承办人员对外签订合同;●对本公司合同承办人员进行考核、奖惩;●定期了解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2、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组织信用管理研讨会、案例评析会;●制定、修订本公司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实施信用管理工作的考核;●统一办理授权委托书,严格管理本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制止公司或个人利用合同进行活动;●日常监督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防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建立标准的催账程序;●汇总、分析客户信用数据,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协调与供销、财务、技术等部门的关系。
3、信用(合同)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协助合同承办人员依法签订合同,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审查合同,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合同出现,保管好合同专用章。
●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纠纷。
●登记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统计、归档工作,汇总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情况。
●发现不符和法律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公司副总报告。
●参加对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定期向信用(合同)管理负责人汇报信用管理情况。
●负责客户档案管理与服务。
●参与商账追收。
●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搞好信用管理工作。
4、供销部门的主要职责●依法签订、变更、解除本部门的合同。
●严格审查本部门所签订的合同,重大合同提交有关方面会审。
●对所签合同,认真执行,并定期自查合同履行情况。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与其它各有关部门联系,发生问题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信用(合同)管理员通报。
●本部门合同的登记、统计、归档工作。
●参加本部门合同纠纷的处理。
●配合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做好信用(合同)管理工作。
5、财务、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加强与供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合同履行中的应收应付情况。
●做好与合同有关的应收应付款项的统计、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解决合同履行中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
●依法签订、变更、解决技术合同。
●本部门合同的登记、统计和归档工作。
●配合企业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做好信用(合同)管理工作。
三、信用(合同)管理员考核与奖励1、考核围:本公司专职或兼职信用(合同)管理员。
2、考评时间公司每年年终组织一次考核评审活动,在对各有关部门信用(合同)管理工作检查基础上进行考核。
4、考核部门:信用(合同)管理机构为公司信用(合同)管理员的考核评审工作的管理机构。
获奖由考核部门根据考核容进行考核评审后报法定代表人批准。
取消资格的审批程序由考核部门将及考核依据报法定代表人批准。
5、奖惩方法信用(合同)管理员的奖励等级设三等:即先进、优胜和表扬;获奖者以精神鼓励为主,并分别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
◆获先进从考核总分在95分以上者中产生;◆获优胜从考核总分在90~95分者中产生;◆获表扬从考核总分在80~90分者中产生;信用(合同)管理员的惩处方法:◆凡考核总分首次达不到60分者,由部门分别给予教育、帮助和扣发奖金;◆凡考核总分两次达不到60分者,取消信用(合同)管理员资格;◆凡利用合同从事违纪活动者,取消信用(合同)管理员资格并按情节轻重,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C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合同签订前实行评审制度。
合同评审机构设在信用(合同)管理机构部,组成人员包括主管副总、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信用(合同)管理员、合同承办人、供销、财务部门负责人等。
一、合同评审程序1、合同承办人将合同草本及相关资料交信用(合同)管理员初审;2、信用(合同)管理员填写合同评审表中初审记录交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批,签署审批意见。
3、特殊/重大合同,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会审,信用(合同)管理员汇总各部门会审意见后交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报主管副总批准实施。
4、信用(合同)管理员将合同评审表归入该合同档案。
二、评审容1、签订合同前必须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对法人必须审查原件或者盖有工商行政管理局复印专用章的公司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副本复印件。
◆对非法人经济组织,应当审查其是否按法律规定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对分支机构或是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设立的经营单位,除审查其经营围外,还应同时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主体资格。
◆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应调查清楚其地位和性质、公司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法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国籍及公司或组织注册地。
2、签订合同前需要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