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中期评估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评判医改成效的标准

评判医改成效的标准

评判医改成效的标准医改是指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保障人民健康。

评判医改成效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改成效的标准之一是医疗服务的普及程度。

普及程度主要包括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

医改后,是否有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是否有更多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是否有更多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得到医疗服务覆盖,这些都是评判医改成效的重要指标。

其次,医改成效的标准还包括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疗服务的质量主要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设施、医务人员素质等方面。

医疗服务的效率主要包括就医流程是否简化、医疗费用是否合理、医疗服务是否及时等方面。

评判医改成效,需要考察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否得到提升,病人就医是否更加便利和舒心。

另外,医改成效的标准还包括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保制度的完善。

医疗费用的控制主要包括医药费用、检查费用、住院费用等方面。

医保制度的完善主要包括医保覆盖范围、报销比例、支付方式等方面。

评判医改成效,需要考察医疗费用是否得到控制,医保制度是否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是否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最后,医改成效的标准还包括医疗卫生体制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体制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监管机制等方面。

服务水平方面主要包括医疗服务态度、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医疗服务投诉处理等方面。

评判医改成效,需要考察医疗卫生体制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否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是否满意。

综上所述,评判医改成效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全面考察医改对医疗服务的普及程度、质量和效率、医疗费用控制和医保制度完善、医疗卫生体制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影响。

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医改成效,才能更好地指导医改工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体系

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体系

附件1: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体系(医疗机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执行标准扣分理由得分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12分)优化诊室布局(4分)诊室和检查室布局(2分)2有门诊病种分析报告和相应的门诊管理制度,且落实,得基础分1.5分,实行二级分诊得满分;门诊病种分析报告包含分析目的、方法、结果(分时段的病种数量排序等)及应对措施挂号、缴费窗口布局(2分)2有门诊病人流量和楼层诊室分析报告得基础分1分。

在此基础上,每层设置挂号缴费窗口得1分;部分层面设置挂号缴费窗口得0.5分;仅大厅设有挂号缴费窗口不得分保持环境整洁(3分)就诊区域卫生情况(1分)1有巡查、维护措施记录的得基础分0.5分;检查当日评分0.5分,检查区域发现1处垃圾扣0.1分,扣完为止卫生间卫生情况(1分)1卫生间清洁、无味、防滑得0.6分;满足清洁/无味/防滑任何两项得0.4分;满足清洁/无味/防滑任何一项得0.2分;检查当日评分0.4分,发现一处便池不能使用扣0.1分,扣完为止禁烟落实情况(1分)1有禁烟标示得0.5分。

另外0.5分中,专家实际走访就诊区域,未查到烟蒂或吸烟情况得满分,每查到1处烟蒂或吸烟情况扣0.1分,直至扣完为止设置醒目标识(2分)标识情况(1分)1就诊区域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得1分,设置其中一种得0.5分,两种均未设置不得分安全警示情况 (1分)1 就诊区域设置放射源等安全警示得1分,未设置不得分提供便民设施(3分)便民及无障碍设施情况(2分) 2为患者提供自助预约/挂号/查询,饮水/应急电话,轮椅/推车,纸/笔等便民设施,满足1项得0.5分放射防护情况(1分) 1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得满分,仅提供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得0.5分 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9分)扩大预约比例(4分) 预约诊疗率 (4分)4提供上周所有开诊日的预约诊疗率,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50%得满分4分、低于5%不得分,介于5%-50%按等比例得分;预约诊疗率=预约诊疗人次/总诊疗人次 推进双向转诊(3分) 双向转诊情况(1分)1有双向转诊协议且落实得满分;有协议未落实或有落实未有协议的得0.6分;未有协议未落实不得分预约诊疗情况(2分)2 具有且执行“预约优先”制度得基础分1.2分,具有不执行或不具有但执行得基础分0.8分,不具有不执行不得基础分。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6.3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公共服务等予以及时足额补助
查阅文件、医院财务报表、财政部门报表
每完成一项得2分,未完成得0分。
汪道杰
财务科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11分)
17. 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等办法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参与度,降低药品价格情况
9.2 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与建设标准符合规划
查阅文件、了解情况
9.1完成得1分,9.2完成得2分;未完成得0分。
(二)管理体制(11分)
10. 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情况
10.1县级公立医院具备用人自主权
10.2县级公立医院具备内部收入分配权
了解最近一次中层干部选聘及医院收入分配情况
财务科
14. 建立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成本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情况
14.1(各级财政针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补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医院增加的收入)/药品零差率后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100%+当地政策文件中规定的医院自我消化的比例
查阅文件及医院财务数据
≥100%得5分,≥90%-<100%得2分,否则得0分(此项对每个县级医院分别计算得分,取平均数为最终得分)
了解情况
1.1、1.2每完成一项得2分,1.3完成得1分;未完成得0分。
2.制订政策文件情况
2.1所在省(区、市)编制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行动计划
2.2所在省(区、市)对各项改革任务明确了牵头部门和时间进度
2.3所在省(区、市)制订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关配套文件
查阅文件
2.1、2.3每完成一项得1分,2.2完成得3分;未完成得0分。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精品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精品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精品结构指标是评价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指标,包括医护人员的数量、专业水平、设备和设施的完备程度等。

这些指标能够初步反映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如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护士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病患的需求,设备和设施是否能够支持医疗过程等。

过程指标是评价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环节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病患等待时间、医疗流程的规范性、医疗文档的完整性等。

通过评价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医疗机构在临床实践中的效率、规范性和安全性。

结果指标是评价医疗服务结果的指标,包括疗效、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

这些指标最直接地反映了医疗质量的水平。

疗效指标可以通过病患的治愈率、康复率等来评估,满意度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来获取,而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也能够反映医疗质量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评估医疗机构的综合质量。

定量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对指标的计算和统计分析来得出评价结果,例如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满意度平均值、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

定性评价方法则主要通过专家评审、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相对客观的评价。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广泛应用在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中。

它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能够为患者提供选择医疗机构的依据,增强他们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和满意度。

总之,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它由结构、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构成,能够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综合质量水平。

该指标体系的应用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质量管理的依据,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和满意度。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医疗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

以下是关于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一些建议。

首先,在考核指标的制定上,应考虑到兼顾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三个主体的利益。

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应该以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为重点进行考核。

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医务人员的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情况、技术能力等因素,以此来评估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此外,还应考虑到医生的患者满意度和职业道德,以确保医务人员提供的服务是高质量的、符合伦理规范的。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举行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激励医务人员的学习和进步。

其次,患者是医疗服务的接受者,如何满足患者的需求是考核指标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量化患者满意度,包括就诊等待时间、就医环境、医疗费用、医患沟通等方面来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

此外,还可以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

最后,社会是医疗服务的背景,有着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普遍关注。

因此,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对医疗服务的社会评价。

可以通过患者就诊时的消费体验、医疗纠纷的处理等方面综合考核医疗服务对社会的贡献。

同时,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评估机构,对医疗服务进行第三方评估。

这个机构可以由政府、专业机构、患者代表等多方共同组成,对医疗服务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考核。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行动计划的依据,并向公众公布,让社会各方面有机会参与医疗服务的改进。

最后,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处罚机制。

对于表现优秀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可以给予奖励,包括荣誉、奖金等,以鼓励他们继续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而对于不合格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取消执业许可证、限制从业等,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考核指标是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它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了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持续改进。

本文将探讨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构建方法。

一、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衡量质量的标准和依据。

它有助于评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并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提高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形成压力下的规范行为。

同时,指标体系也为患者提供了参考,让他们更好地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1.明确评价目标:在构建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例如,可以从医疗安全、医疗效果、医疗效益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收集数据:在构建指标体系之前,需要收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临床记录、质量管理报表、医患沟通记录、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多个渠道。

数据的收集应该准确可靠,并与评价目标相一致。

3.制定指标:在收集到数据之后,需要根据评价目标,制定适合的评价指标。

指标应该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可操作性,能够反映医疗质量的关键方面。

同时,指标之间应该具有协同性,能够形成整体评价结果。

4.权重赋值:为了对不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需要为每个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

权重的赋值可以通过专家评分、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

赋予合理的权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医疗质量的综合水平。

5.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评价指标和权重,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或者得分,用于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改进工作。

结语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明确评价目标、收集数据、制定指标、权重赋值和综合评价,可以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质量评价结果。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医药卫生体制的绩效评价是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旨在分析和评价措施是否取得预期的成效,进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具之一,通过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对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

1.医疗服务可及性指标:评估措施对医疗服务的普及和可及性的影响。

包括卫生机构覆盖率、卫生资源配置合理性、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等指标。

2.医疗质量指标:评估措施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包括医疗纠纷率、意外事故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3.医疗费用指标:评估措施对医疗费用水平和结构的影响。

包括人均卫生费用、医疗保健支出占比、药品费用占比等指标。

4.医疗保障指标:评估措施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善和健全程度。

包括医保覆盖率、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医保报销比例等指标。

5.医疗创新指标:评估措施对医疗技术创新和医疗科研水平的影响。

包括科研经费投入比例、创新成果转化率、医疗科技进步水平等指标。

6.卫生人力资源指标:评估措施对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培养的影响。

包括医生和护士人数与人口比例、卫生人员培养体系建设情况等指标。

7.健康状况指标:评估措施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

包括平均寿命、儿童死亡率、主要疾病发病率等指标。

在具体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可以参考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要涵盖医药卫生体制的各个方面,确保评价的全面性。

2.可比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衡量方法要一致,以便对不同措施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对照。

3.可操作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要能够量化、衡量和监测,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客观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要客观、客观、可量化,避免主观性和个人偏见的影响。

5.实用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要符合实际需求,有助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具体选择绩效评价指标时,可以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要结合具体国情和背景,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评分方法)

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评分方法)

XX市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基本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情况:包括医院参与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重大活动医疗保障,承担政府部署的对口支援任务的落实情况。

1.执行落实有力有效的,可加分。

2.推诿任务或执行不力的,可减分。

(二)医院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受到卫健委、市政府、市卫健局等部门的表彰及媒体广泛的宣传报道,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可酌情加分。

(三)发生重大不良社会影响事件情况:包括医院发生严重生产安全事故、医疗安全事故、商业贿赂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负面事件,可酌情减分。

1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其目标是提高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效率与质量。

为了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该指标体系应涵盖医院管理、医疗服务、药品管理、医保制度等多个方面。

其中,医院管理方面的指标包括医院质量、医院效率、医疗安全等方面的评价;医疗服务方面的指标包括医疗质量、医疗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药品管理方面的指标包括药品质量、药品价格、药品安全等方面的评价;医保制度方面的指标包括医疗保障覆盖面、医疗保障质量、医保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评价。

此外,针对特定的地区、人群、疾病等情况,还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

比如,对于农村地区,应设置健康教育、基层医疗、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对于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应设置特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对于慢性病、传染病等特定疾病,应设置疾病预防、治疗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总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设计,以便实现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方位、科学合理的评估。

- 1 -。

“十二五”医改中期评估相关指标

“十二五”医改中期评估相关指标
悬水小岛的人口估算 指标2:根据关于印发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规财发[2009]98号)判定 指标3:县级部门已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识制度改革文件(请提供文号),且 已重新核编核岗后,人员通过竞聘上岗并签订聘用合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 生室)
“十二五”医改中期评估相关指标(数据截止到2013年底)
1 各单位名 称 2 3 4 5 政府对乡 村医生平 均补助金 额 15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点的家 基层医疗卫 一般诊疗 基层医疗 庭比例 生机构实行 费收入占 卫生机构 人员聘用制 医疗收入 偏远村庄悬水 15分钟能到达 达标率 度 的比例 小岛的人口 比例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及评分细则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及评分细则
7
辖区内开展按病种付费的公立医院数占公立医院总数的比例≥73.74%(2018年全省平均值)的,得2分。<73.74%(2018年全省平均值)的,较上年提高的,得1分;较上年持平或下降的不得分。
2
医疗服务月报
8
辖区内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37.0%(2018年全国平均值)的,得10分。<37.0%,每下降0.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5
全国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
辖区内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90.5%(2018年全国平均值)的,得5分;<90.5%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5分为止。
5
辖区内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93.0%(2018年全国平均值)的,得5分;<93.0%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5分为止。
5
总分:100分。满分:100分。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及评分细则(县市)
序号
指标
分值
数据来源
得分
1
辖区内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28.9%(2018年全国平均值),得15分;<28.9%,每降低0.1个百分点得0.5分,扣完为止。
15
卫生健康财务年报
2
辖区内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不含药品收入)≤107.7元(2018年全国平均值),得15分。>107.7元,增加0.1元,扣0.3分,扣完为止。
15
卫生健康财务年报
3
辖区内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23.34元(全省平均值),得15分。>23.34元,增加0.1元,扣0.3分,扣完为止。
15
卫生健康财务年报
4
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53.1%的(2018年全国平均值),得15分。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53.1%的(2018年全国平均值),较上年提高每提高0.1个百分点得0.5分,最高得10分。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53.1%的,较上年下降的,不得分。

医疗质量绩效评价与指标体系

医疗质量绩效评价与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确定
确定评价维度
根据医疗质量绩效评价的 目的和要求,确定医疗质 量、服务效率、患者满意 度等评价维度。
确定评价指标
在每个评价维度下选择具 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 比较性的评价指标,明确 评价标准和方法。
分配权重
根据各评价指标对评价目 标的影响程度,合理分配 权重,确保评价结果的客 观性和公正性。
医疗费用合理性
衡量医疗服务的价格是否合理 ,患者负担是否过重。
医疗管理指标
医疗资源配置
评估医疗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能否满足患 者的需求。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评估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 否有效预防医疗事故。
医疗流程优化
衡量医疗流程是否高效、顺畅,减少不必要 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医疗信息化水平
衡量医疗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水平,提 高医疗服务效率。
评价结果与激励机制脱节
评价结果未能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有效挂钩,导致医 务人员缺乏提高医疗质量的积极性。
PART 06
医疗质量绩效评价案例分 析
REPORTING
某医院医疗质量绩效评价案例
案例概述
某医院为提高医疗质量,实施了医疗质量绩效评价,通过 制定一系列评价指标,对医疗过程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评 估。
评价方法
国际上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数据收集 、现场调查、患者反馈等,同时还会 借助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客观公正 的评价。
评价指标
国际上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患者满意 度、诊断准确率、治疗成功率、感染 率、死亡率等,同时还会考虑医疗机 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流程。
实施效果
国际上医疗质量绩效评价的实施效果 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了 患者就医体验,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 诉。

2019年度市直公立医院医改考核指标体系

2019年度市直公立医院医改考核指标体系
定量
考核
10
医保目录外卫生材料占比(医院填报)
定量
考核
10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指标性质
指标用途
分值
精细管理
医院章程
章程制定符合要求
定性
考核
10
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明确
定性
考核
10
组织力量
明确医改工作职能科(处)室
定性
考核
5
配备专兼职医改工作人员
定性
考核
5
及时研究部署医改相关工作
定性
考核
5
人才培养
医院接受其他医院(尤其是对口支援医院、
定量
考核
20
建立短缺药品预警储备机制
定量
考核
10
按病种付费病种数(医院填报)
定量
监测
2
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定量
考核
10
改革方向
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医院填报)
定量
监测
2
下转患者人次数(门急诊、住院)(医院填报)
定量
监测
2
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成效
定量
考核
5
惠民政策
医保目录外药品占比(医院填报)
定量
考核
20
住院次均费用增幅(系统提取)
定量
考核
30
住陆军次均药品费用增幅(系统提取)
定量
考核
20
满意度
门诊患者满意度(系统提取)
定量
考核
20
住院患者满意度(系统提取)
定量
考核
20
医务人员满意度(系统提取)
定量

医疗保健系统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估

医疗保健系统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估

医疗保健系统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估一、引言医疗保健是一个国家的重要领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和民生。

近年来,全球各国的医疗保健系统都在不断的改革中。

然而,如何评估这些政策的效果却一直是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对医疗保健系统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

二、医疗保健系统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估指标1. 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医院、社区卫生站、医生等。

改革政策的效果应该通过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来衡量。

医院资源的利用率高意味着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正在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健康。

社区卫生站和医生的利用率高则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2. 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指数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指数反映了改革政策是否能够消除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差距、消除贫富差距。

指数越高说明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得越公平,人民的健康保障能够更好地实现。

3. 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作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可以反映出改革政策的实际效果。

通过调查,政府和医疗机构可以了解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认同程度和改革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

4. 疾病群体的治疗和康复情况医疗健康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因此疾病群体的治疗和康复情况是政策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治疗和康复效果反映了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状况。

三、医疗保健系统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估实例1. 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针对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问题,改革可以通过扩大医疗卫生资源的覆盖面、改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来解决。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推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使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人民的健康保障实现了更好的保障。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全国统计年鉴》,2016年中国全国医院床位数达到744.1万张,卫生人员总数达到900.5万人,居民人均问诊率达到3.08次,社区卫生站服务人员数量达到28962人,社区卫生站数量达到23320个,各项指标均取得了大幅度提升。

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医疗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民裙众的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评估医疗保障的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保障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出发,探讨医疗保障的高质量发展。

一、医疗保障的发展背景1. 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建立基本医保制度、实施大病保险、推进医改等。

2. 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

特别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二、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裙众的健康权益医疗保障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裙众的身体健康和医疗权益。

只有保障了人民裙众的健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 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医疗保障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只有保障了人民裙众的医疗权益,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

三、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 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是评估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指标。

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制度的普及情况,以及参保人口的覆盖率等。

2. 医疗保障保障水平医疗保障的保障水平是评估医疗保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包括医疗保障基金的筹集情况、医疗保障待遇的发放情况等。

3. 医疗保障服务质量医疗保障的服务质量是评估医疗保障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包括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施设备等。

4. 医疗保障管理效率医疗保障的管理效率是评估医疗保障的最后一个重要指标。

包括医疗保障基金的使用效率、医疗保障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等。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指标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指标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指标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建设健康中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为了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和监管,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持续改进。

一、健康服务可及性指标1.基本医疗设施覆盖率:衡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布情况和服务范围,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2.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反映医疗资源供给的充足程度,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必要的住院治疗。

3.人均专业人员数:用于评估医务人员的供给情况,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行政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平均距离:衡量医疗资源的分布是否合理,减少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二、健康服务质量指标1.医疗技术水平:衡量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包括医生的临床技术、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等。

2.治疗效果评估:评估医疗服务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包括术后感染率、康复情况等。

3.服务态度和满意度:评估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患者的满意度。

三、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指标1.医疗资源利用率:即医院床位、手术台和诊疗设备的使用率,反映医院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2.医院门诊候诊时间和住院排队时间:评估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程度,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医院病床周转率:衡量医院病床的使用效率,提高病案的排查率,减少长期占用床位的情况。

四、健康服务安全指标1.医疗事故发生率:评估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医院职业暴露和职业伤害发生率:评估医务人员的劳动保护情况,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健康服务满意度指标1.患者就诊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和听取患者意见评估医疗服务质量。

2.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满意度:评估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对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六、健康服务公平性指标1.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平均水平:评估医疗服务的经济可承受性,避免高额医疗费用对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

2.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经济可达性:提供适应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特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北京启动医改效果评估 提出26项核心指标体系

北京启动医改效果评估 提出26项核心指标体系

北京启动医改效果评估提出26项核心指标体系
佚名
【期刊名称】《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医药费用即时结算覆盖率、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次均费用………这些数据将由医院逐一填写,并以此评估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期效果。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医改办了解到,北京市医改中期评估已经启动。

为保证这次评估能取得客观、全面、科学的反映医改情况,这次评估围绕《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提出了26项核心指标体系,
【总页数】2页(P45-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官员提出医改“一三三”医改思路 [J], 李小天
2.影响力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媒介核心竞争力简析--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学术演讲 [J], 曹鹏
3.王培安副主任出席重庆市综合医改试点启动暨2016年医改工作会议 [J],
4.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北京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细则(试行)》的通知 [J], ;;
5.北京市核心区低碳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夏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核心指标体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2011年1月27日一、目的建立实用、有效的核心指标体系,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进展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有益经验进行推广,找出执行中的不足并予以改进。

二、指标选取的原则第一,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中心。

紧紧围绕《实施方案》的核心改革任务和关键改革措施展开,反映改革措施与产出结果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关系,并对下一步推进工作起到促进和导向作用。

第二,以过程监测和短期产出评估为重点。

侧重于医改方案实施的过程监测和短期产出评估。

过程监测主要围绕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强医改政策执行能力建设等近期工作展开。

短期产出评估,侧重于群众得实惠、体制机制建设和满意度测量。

第三,以指标数据的可获得为基础。

指标数据应利于开展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具有通用性,并且要易于采集,立足于基线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上。

三、核心指标体系(一)改革进展(侧重于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情况)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1)三项基本医保制度参加率指标意义:体现扩大医保覆盖面的工作进展和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

计算公式:三项基本医保参加率1=(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加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加人数+新农合参加人数)/区域内常住人口2数或户籍人口数×100%注:同时分别计算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或城镇居民参保率和农村居民参保率。

数据来源: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新农合)部门报表(2)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1 如累加超过100%,按100%计,并要详细说明原因。

2 统计数据来源:统计局指标意义:体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大病”的保障水平和疾病经济风险分担程度。

计算公式:①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当年参合人员实际报销的住院费用/当年参合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3×100%;②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当年参保人员实际报销的住院费用/当年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100%;③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当年参保人员实际报销的住院费用/当年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100%。

数据来源:统筹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报表(3)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比例指标意义:体现门诊统筹4的工作进展和参保人群受益面情况。

计算公式:①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比例=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的地区数/新农合统筹地区总数×100%;3 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指符合报销目录内的住院总费用。

4 判定标准:出台门诊统筹相关文件,并已实施。

②城镇居民医保实行门诊统筹比例=城镇居民医保实行门诊统筹的地区数/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总数×100%。

数据来源:省级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表(4)医疗救助率指标意义:反映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进展。

计算公式:医疗救助率=医疗救助总人次/户籍人口数×100%数据来源:省级民政部门报表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指标意义:反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展情况。

计算公式: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的县(区)数/区域内县(区)总数×100%;数据来源:省级卫生、发展改革部门报表(6)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指标意义:反映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医生处方行为和医疗成本控制的情况。

计算公式:基本药物使用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含5判断标准:实现了省级招标、统一配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

中药饮片)、省级增补药物销售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总额×100%数据来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抽样调查(7)基本药物实际零售价格下降率指标意义:体现实施“零差率”等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运行情况。

计算公式:数据来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抽样调查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达标率指标意义: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网络建设情况。

计算公式:①县级医院达标率=拥有一所及以上二甲县级医院的县(区)数/辖区内县(区)数×100%;②乡镇卫生院达标率=拥有一所及以上达标卫生院的乡6 此处包括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判定依据:《关于印发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规财[2009]98号)% 100⨯-=∑∑∑机构机构机构前)基于销售量的价格(之前)基于销售量的价格(之后)基于销售量的价格(之率基于销售量的价格变化镇数/辖区内乡镇数×100%;③村卫生室达标率=拥有达标村卫生室数/辖区内应建村卫生室数×100%;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达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辖区内应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100%;⑤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率=拥有达标社区卫生服务站数/辖区内应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数×100%。

数据来源:省级(县级)卫生、中医药、发展改革部门(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比例指标意义:反映城市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情况和人事制度改革成效。

计算公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比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总数+乡镇卫生院人员总数)×100%数据来源:县级卫生、中医药部门报表(同时请提供乡村医生数)(10)千人口全科医师数指标意义:体现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情况。

计算公式:千人口全科医师数=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区域内常住人口数×1000数据来源:省级(县级)卫生、中医药部门报表(1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比例指标意义: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

计算公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比例=实行综合改革7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数据来源:省(县)级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表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率指标意义:反映各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计算公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率=全部开展9类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县(区、市)/辖区内县(区、市)总数×100% 注:重点考核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高血压管理率、糖尿病管理率三个指标。

数据来源:省(县)级卫生部门报表(13)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任务平均完成率指标意义:反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工作进展情况。

计算公式:7 判断标准:县级部门已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文件(包括人事制度、绩效工资改革、补偿机制改革,请提供文号和文件电子版),且已开始实施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平均完成率=∑(各类公共卫生服务专项任务完成率)/实施项目数数据来源:省级卫生部门报表(14)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际水平指标意义:反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实际水平和公共财政投入的及时到位情况。

计算公式: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际水平=中央、省级、市级、县级财政按照人头给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际到位金额/同期辖区内常住人口;数据来源:各级卫生、财政部门报表5、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暂不列量化指标,拟做专题的定性评估。

请省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省级及国家级试点城市改革的基本情况、初步成效、困难与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与建议等情况的文字报告。

6、加强医改执行能力建设(15)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比例指标意义:反映政府对医改的重视程度和医改经费投入的落实情况。

计算公式: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比例=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财政总支出×100%数据来源:各级财政部门(16)地方落实医改配套资金情况指标意义:反映地方政府对医改的重视程度和医改新增投入的落实情况。

统计口径:省级及以下财政用于落实医改五项重点改革的资金投入情况数据来源: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省级及以下财政,用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的资金投入情况)(17)基层人员医改政策培训率指标意义:反映加强对基层医改执行人员进行政策解读的工作力度。

计算公式:①县级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培训率=接受培训8的县(区、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数/县(区、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总数×100%;②县级医改办主任培训率=接受培训9的县(区、市)医改办主任人数/县(区、市)医改办主任总数×100%;8 判定标准:参加省级医改办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关于集中开展县级及县以下基层人员医改培训的意见》(医改办函[2010]11号)9 判断标准:参加省级医改办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关于集中开展县级及县以下基层人员医改培训的意见》(医改办函[2010]11号)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把手”培训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把手”中接受培训10的人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④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率=参加培训11的基层医务人员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总数×100%。

数据来源:省(县)级发展改革、卫生部门报表(二)改革成效(侧重于老百姓得实惠和体制机制建设)1、老百姓得实惠(18)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覆盖率指标含义:反映参保人员看病报销的方便程度。

计算公式:①新农合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率=新农合实现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的统筹地区12数/新农合统筹地区总数×100%;②城镇居民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率=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的统筹地区12数/城镇居10 判断标准:参加省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关于集中开展县级及县以下基层人员医改培训的意见》(医改办函[2010]11号)11 判断标准: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其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机构内部交流学习时间不少于4天。

《关于集中开展县级及县以下基层人员医改培训的意见》(医改办函[2010]11号)12 判定标准:统筹地区内,参保人群中住院实现就医时只支付个人部分。

民医保统筹地区总数×100%;③城镇职工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率=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的统筹地区6数/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地区总数×100%;数据来源:省级(统筹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报表(1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门诊次均费用指标含义:反映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门诊费用的减轻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