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论文

合集下载

冷战作文范文

冷战作文范文

冷战是20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国际关系领域中的重大事件之一。

它始于1947年,以美苏之间的对峙为主要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一个整体。

冷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二战胜利国的新秩序建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化:美国推行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而苏联实行共产主义的计划经济。

另一方面,则是双方之间的战略对峙和相互猜忌以及武器技术的发展。

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威胁自己的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出现了相对应的竞争。

这场冷战的对抗,形成了对立、坚定、牵制、较量、博弈等几种基本方式,在各自的战略思维、行动计划和军备战略中都有体现。

比如,美国实行遏制政策,阻止苏联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苏联则实施平衡战略,以打击美国为主要目标,在组建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冷战为人类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作为一个体系,它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和军事战略,还对国际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政治中,冷战的出现使得国际关系新世界体系中,形成强权国家的竞争态势,即美苏两强霸权模式。

由此产生的许多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互相制衡和对抗,对世界各国皆有其深远影响。

在军事领域,冷战时期的两强大国竞赛,导致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争不断升级,核武器的研制和扩张达到了惊人的规模,世界也陷入了核战争的可怕局面。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实施了以防御为基础的核武器政策,即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美国加强了自己的防御力量,同时又实行了打击战略,以打击苏联作为应对的手段。

而苏联则采取了威慑策略,通过核武器和其他武器的发展,来制约对方做出任何威胁行为。

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冷战也产生了许多影响。

在经济领域,冷战导致美苏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产业和经济体系,支持对双方进行聪明的挑衅和对抗。

由此造成的军事和经济上的支出,严重影响了各国的国内经济。

在文化方面,冷战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分别阵营化,殊不凡表现在美国和苏联两国的歌曲、电影和文学中。

论冷战及其影响

论冷战及其影响

论冷战及其影响摘要:冷战,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个既感陌生又觉得熟悉的词汇。

冷战,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博弈,没有战争的硝烟,却又显得异常激烈;没有战场,两国却处处争锋;没有真正的战斗,却有一方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冷战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几年,但是它的发生、经过、结果却令我们深思不已,它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依旧不容我们小视,学习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对这段史实有一个客观、正确的理解,让我们铭记历史、感恩历史,重新拥抱来之不易的和平。

与此同时,以大见小,从大国的博弈中了解到共处和合作的真谛。

关键词:起因斗争结果激烈影响合作目录1 冷战 (4)1.1 冷战的原因 (4)1.1.1 冷战的开始 (5)1.2.1 冷战的经过 (5)1.2.2 冷战的结束 (6)2 冷战造成的影响 (6)2.1 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6)2.1.1 冷战对前苏联的影响 (7)2.2.1 冷战对美国的影响 (7)2.2.2 冷战对中国的间接影响 (7)3 我对冷战的了解和认识 (7)论冷战及其影响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冷战的大幕又从砖瓦废墟上缓缓拉开。

美国和苏联——这一对超级大国,从共同对抗纳粹的威胁中解除出来后,就再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相处。

1 冷战冷战,顾名思义,是与直接交战的武器化战争而不同的一种战争,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采取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冷战。

1.1 冷战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因为战争的摧残而变得千疮百孔,虽然付出这样的代价,和平还是最终战胜了战争。

战争结束后,美国、苏联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导力量,双方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与为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主导权而展开角逐,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更是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但是双方担心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那样的严重后果,于是,冷战就应运而生了。

冷战时期的中国战略(政治论文)

冷战时期的中国战略(政治论文)

冷战时期的中国战略:“逆势而行”抑或“为势所迫”在冷战时期新中国曾有过四次对外战略的改变,从“一边倒”,到“两条线”,再到“一条线”,最后改变成“独立自主”。

自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之时,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已经全面展开。

从此一直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退出历史舞台这40多年的时间里,中华人民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施行了一系列的外交策略,来处理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无论是被迫而为还是主动应对,都使新中国的外交具有了十分丰富的内容。

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伊始,采取了完全倒向苏联的外交策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始,就与苏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多的革命经验都是参照苏联十月革命而形成的。

当时,列宁执政,苏联同样面对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能够伸出援手扶助中国共产党,已是非常难得。

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接触开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好多美国记者去延安对中共抗日进行报道,如埃德加.斯诺。

他们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传递给了美国。

我们可以从很多史料中看到,美国对中共是十分佩服和赏识的,可以说,双方交往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内战,迫使美国不得不做出选择,是扶蒋反共,还是中立而观,最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最终跟蒋介石走到了一起。

在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发生的紫石英号事件,使西方世界对中共的误会和敌视加深。

毛泽东在渡江战役胜利后,发表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不得不说是,对美国感情的决裂。

中国在建国后,可以采用的外交策略可能有如下几条:联苏抗美,联美抗苏,保持中立,我个人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够保持中立最好了,同苏联和美国建立友好的关系,努力发展国内生产,避免外部战争,恢复中国的元气。

无论是联美抗苏还是联苏抗美,无疑我们都被绑在战争之车上,时时刻刻都有爆发战争的可能。

但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选择了联苏抗美,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美国扶助蒋介石,大打内战,在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依旧承认它的地位,无视甚至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

冷战论文苏联论文:浅析冷战形成的原因[技巧]

冷战论文苏联论文:浅析冷战形成的原因[技巧]

冷战论文苏联论文:浅析冷战形成的原因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美苏由热战时的盟友转变为冷战时的对手,这一转变是由诸多因素和条件造成的。

它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又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抗争。

冷战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冷战;美国;苏联冷战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非武装进攻的敌对活动,以美苏对抗为核心。

开始于1947年3月,一直到雅尔塔体系的终结才告一段落。

冷战使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给美苏两国及其他许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局势带来重大影响,它阻止了国与国之间正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往来与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有人称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冷战的起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

苏联、美国等对冷战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意识形态的对立为冷战形成提供了土壤冷战深深根植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抗争。

意识形态的对立为冷战形成提供了土壤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也日益显露出来。

罗斯福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突出反映在对东欧的政策上。

表面上他主张在东欧实行民族自决,让当地人民选择自己的政府,实际上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使该地区非共产主义化,削弱社会主义的影响。

在杜鲁门统治时期,美对外政策中意识形态表现的更加明显,反苏、反共和推进美国社会制度的思想不仅溢于言表,并在具体政策中表现出来。

一方面努力抢占地盘,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如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建立类似美国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联合英、法、荷等资本主义国家,压制和消灭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及其它左翼力量,以各种方式支持当地保守势力,比如在中国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消灭共产党,在西欧努力以经济援助稳定当地政局,避免西欧共产党夺取政权。

不难看出,美国在这场冷战中,非常重视意识形态的因素,与苏联的争夺成了意识形态地盘的争夺。

历史学世界历史大学期末论文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及其影响

历史学世界历史大学期末论文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及其影响

历史学世界历史大学期末论文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及其影响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及其影响冷战是二战后国际体系中的一场长时间持续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

这场对抗主要发生在1947年至1991年之间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

对于国际关系学的学术研究来说,冷战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本文将就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及其影响进行探讨。

一、冷战的起因冷战是在二战胜利后,美苏两大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利益冲突逐渐加剧的情况下产生的。

一方面,苏联希望通过控制东欧国家的政府来确保自身安全,而美国则试图通过开展马歇尔计划等措施来确保欧洲的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美国反对苏联对欧洲事务的控制,并试图阻止苏联在其他地区的扩张。

这些对立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使得两大国开始形成对抗态势。

二、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主要是以美苏两国为核心的两极格局,也被称为“东西方对立”。

美国和苏联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对抗,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

两国之间的对抗态势也导致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被迫选择立场,并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主导的两大阵营,即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三、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在冷战时期,各国之间的国际关系主要体现为对抗和竞争。

美苏两大国在争夺地缘政治利益的同时,也试图通过影响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此外,两国通过军备竞赛、间谍活动、经济援助等手段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复杂的交锋。

除了美苏之间的对抗关系,其他国家之间也形成了新的对立与合作。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可谓错综复杂。

四、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冷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格局,也对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冷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使得两大超级大国在核武器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其次,冷战对世界各地的冲突和动荡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苏两国在一些地区的代理战争中支持不同的势力,给当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冷战的后果历史论文

冷战的后果历史论文

冷战的后果历史论文冷战是二战结束后发生的一场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主要由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

这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对抗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也对各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冷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和核武器的扩散。

美国和苏联在军事上的对抗导致了两国之间的巨额军费开支,使得其他国家也被迫加大军事开支来维护自身的安全。

双方对抗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代理战争,例如在朝鲜、越南和阿富汗等地的战争。

冷战时期,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冲突和动荡,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在意识形态上,冷战导致了两个阵营的对立,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一个阵营,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另一个阵营。

这种对立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分裂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的不稳定局势。

冷战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影响。

由于冷战对抗导致了国家间关系的紧张和不确定性,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冷战时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总的来说,冷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和代理战争,对世界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冷战的后果长期存在,并对全球的发展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冷战也导致了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为了缓解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许多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北约、华沙条约组织等,以及一系列国际协定和条约。

这些国际组织和协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范围内的紧张局势,并为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冷战的结束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变化。

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逐渐实现了民主化和市场化,全球也进入了一种新的多极化态势。

然而,冷战的阴影并未完全消失,一些影响仍在持续存在。

例如,一些冷战时期的遗留问题,如中东地区的冲突、朝鲜半岛问题等,至今依然没有根本解决。

此外,随着全球范围内恐怖主义等新威胁的出现,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全球范围内的和平与稳定。

冷战作文_精品范文

冷战作文_精品范文

冷战作文范文一:作文题目:我的了解与思考——冷战大家好,我是一个初中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我对于冷战的了解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冷战。

冷战,是指1947年到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用各种心理战、外交战和武力战来对抗的情况。

它以各种形式展开,例如情报局间的斗争、宣传战、直接武力对抗、间接战争比如韩战和越南战争等等。

这是一个漫长而极度紧张的时期。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我的思考。

第一,南北朝鲜的分别在双方那么紧张的情况下,韩国和朝鲜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冷战分裂。

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把朝鲜半岛翻译给苏联执政。

一年后,民族主义者朴正熙(Park Chung-hee)在首尔成立了亲美的韩国政府。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干预,并想在南韩执政。

这时,苏联政府采取了激烈的反应,促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朝鲜政权。

之后,韩国和朝鲜就变成了敌人,相互戒备着。

第二,双方的竞赛冷战的时期,美国和苏联一直在发生军备竞赛。

它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核武器试验,经常发生暴力人员冲突,造成长期的经济、政治压力在整个世界范围内。

除了军备上的竞争,两国也在政治经济上展开了大规模的角力。

他们竞争在在世界的同情,通过他们的代理战争可以获得全球主导权。

第三,双方的合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对抗,美国和苏联早年曾合作过呢!在1945年冬季,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雅尔塔(Yalta)进行会谈。

他们讨论了对华政策、对德政策和对日政策,以便将结束战争后所占领区域进行合理分配。

可是由于双方意见分歧,这次会议目前被认为是一场失败的会议。

在这次冷战中,很多国家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忧虑、刺激、紧张、压力和贫困等等。

我觉得,在当今的世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消除误解和世界不必要的忧虑和紧张。

有关冷战的历史小作文

有关冷战的历史小作文

有关冷战的历史小作文说起冷战,那可真是一段充满了紧张、对峙和各种明争暗斗的特殊历史时期。

在二战结束后的那些年,世界突然被划分成了两个阵营,就像是两个互不相让的大帮派。

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另一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两边谁也不服谁,互相瞪着眼,心里都在盘算着怎么压倒对方,可又不敢真的大打出手,于是就进入了冷战这个奇怪又紧张的阶段。

我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看到了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柏林墙,那堵象征着冷战割裂的墙。

这堵墙把柏林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墙的两边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当时我就特别好奇,这墙到底是怎么建起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堵墙?原来啊,随着战后美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德国也被分成了东德和西德。

柏林在东德境内,可又被分成了东柏林和西柏林。

为了阻止东德的人跑到西德去,苏联方面就建了这堵墙。

这墙可不是一般的墙,又高又厚,上面还拉着铁丝网,有士兵巡逻站岗。

那些想要翻墙过去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抓起来,甚至丢掉性命。

我还看到过一个故事,说有一家人就住在柏林墙边上。

有一天晚上,一个小男孩趁着夜色想要偷偷翻过墙去和在西德的亲戚见面。

他小心翼翼地爬上墙头,刚准备往下跳,就被巡逻的士兵发现了。

士兵大声呵斥,让他回去。

小男孩吓得哭了起来,可还是不愿意回去。

最后,士兵心软了,假装没看见,让小男孩跑掉了。

你看,在这冰冷的冷战氛围下,还是有人性的温暖存在。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军事上的竞争那叫一个激烈。

双方拼命地造原子弹、氢弹,发展各种先进的武器。

就好像在比谁的武器库里宝贝更多更厉害。

太空竞赛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苏联先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天,美国就着急了,非得要抢先让人登上月球。

这一场场的竞赛,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金钱。

那段时间,大家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担心会不会突然爆发核战争,世界末日会不会到来。

学校里经常会组织防空演习,教大家怎么在原子弹爆炸的时候保护自己。

有的人在家里挖了防空洞,储备了食物和水,就怕万一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就是指战后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事不能容忍的,它们妄图在这个地区重建亲西方的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人民的反对,于是东西方形成对峙之势,终于爆发了冷战,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政策的产物。

冷战的产生是复杂的,但也是必然的。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

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

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

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冷战时期,世界各地都不太平,都爆发着不同的战争,而战争各具特点:
一、当代局部战争的发展和类型
局部战争是在一定地区内,使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进行的战争。

二战结束以来,新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但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伏
彼起,一直没有停息过。

据统计,从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世界共发生过1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其中96%以上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第三世界地区,而欧洲则相对稳定,所占比例不到4%。

从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爆发的1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共产党和民族主义者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人民武装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战后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展,爆发了一系列以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主要目标的民族解放战争。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并不断赢得胜利。

这种战争冲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壮大了和平民主的力量,有利于国际局势的健康发展。

第二,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

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造成了地区的动荡。

被侵略国家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第三,霸权主义政策引起的战争。

主要有1968年苏联出兵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和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第四,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亚、非、拉国家独立以来,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纠纷,以及民族、宗教、政治、经济等诸多矛盾,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局部战
争和武装冲突。

70年代,这种战争占到该时期发生的各种类型局部战争总数的28.6%。

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第五,国内矛盾引起的国内战争。

它包括国内对抗阶级之间的战争以及国内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

上述五种局部战争的分类只是大体上而言,实际上有些战争具有交叉的特点,如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既是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反对美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印度支那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同争取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的;拉丁美洲国家反独裁的国内战争,大多同反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二、当代局部战争的特点
当代局部战争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作战目的的有限性。

20世纪上半叶,战争向着无限化方向发展走到了极限,进行战争的信条是:固守绝对的目的,使用绝对的手段,谋求绝对的胜利。

二战后,这一信条已失去意义,形成另一种原则,即战争主导一方一般不把完全占领交战国家的领土和威胁交战国家生存作为作战目的,而只持有限政治目的。

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局部战争是由于老殖民主义者继续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和美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引起的,它们在发动战争之初企图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或控制交战国家领土,只是在遭到对方沉重打击后,才被迫修改原来的政治目的。

第二,军事手段和范围的有限性。

军事手段的有限性是指对投入战争的军队数量和使用武器进行适当限制,一般只投入部分军队,不使用核武器,不轻易使用生物化学武器。

第三,战争状态的有限性。

二战前,交战国一旦正式交战便进入战争状态,双方一般要宣战和断绝外交及领事关系。

二战以后,交战国之间很少处于严格意义上的战争状态,不仅没有宣战的实例,完全断绝外交关系的例子也不多见,大部分战争是在保持外交和领事关系条件下进行的。

第四,高技术较量。

当代局部战争使用的常规武器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苏联、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都把局部战争做为新型武器的试验场,使当代战争越来越具有高科技性。

战争的高科技性导致战争的高消耗,高消耗又使战争不得不加快节奏,尽早结束
第五,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

当今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的联系空前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场局部战争都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跟其他国家有利害关系,特别是同超级大国及其盟友的利益密切相关。

超级大国的全球争霸战略像一条看不见的线贯穿于局部战争之中。

局部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往往不是由交战国之间来决定,而是由超级大国及其盟国来控制的
上述特点是从局部战争的总体而言的,集中反映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局部战争上。

由于战争类型的多样化以及参战国综合国力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战争、不同国家进行的战争,往往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
点。

如被压迫民族和国家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一般呈现出以弱胜强的战争特点。

这种战争多是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民众,采用游击战的形式,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战争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内战争,一般作战武器陈旧,持续时间长,多数局限在边境地段或局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