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隧道溶洞处理
隧道溶洞处置方案
隧道溶洞处置方案1. 背景在城市基础建设中,隧道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隧道中的溶洞问题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地质灾害问题,一旦发生溶洞事故,将严重危及隧道的安全运行。
为了应对隧道中的溶洞问题,必须制定合理的处置方案,以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和通行。
2. 隧道溶洞特征隧道溶洞是很常见的隧道地质灾害,它是指在隧道施工或运行过程中,岩溶地质中的洞穴或裂缝被扩大或者坍塌,形成一个或多个进洞或断面洞穴,导致隧道结构破坏和失稳的一种灾害现象。
隧道溶洞通常呈现以下特征:•洞穴较大,通常超过5米;•洞穴的位置难以控制,可能存在在隧道顶部、侧面或底面;•洞穴的形态复杂,可能为单个洞穴或者交叉分支状;•洞穴所处地质环境较复杂,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规律。
3. 处置方案针对隧道中的溶洞问题,下面给出几种常见的处置方案:方案1:堵洞处理法堵洞处理法是指将隧道中的溶洞进行封堵。
常见的堵洞材料有钢筋混凝土、钢板桩、预制板、喷浆等,具体可根据洞体大小、位置、形态和壁岩地质条件而定。
方案2:加固处理法加固处理是指采用加固材料对隧道墙体进行加固修补,用以承受溶洞区域的荷载。
常见的加固材料有钢筋混凝土、钢材、钢板桩、预制板等。
方案3:隔离处理法隔离处理是指在隧道中的溶洞位置,设置隔离带或屏障以保证行车和施工的安全。
隔离带常采用深基坑或混凝土墙体,屏障则常采用钢板等材料。
方案4:拆除处理法拆除处理是指将隧道中的溶洞区域进行拆除,重新修建。
这种方案一般适用于洞体较小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拆除会影响隧道工程的进展,所以需谨慎考虑。
4. 测量监测针对隧道中的溶洞情况,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对于保障隧道安全至关重要。
而正确的监测数据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隧道灾害的基础和前提。
常见的监测方法有:•长时通分布式光纤测温•弹性波速检测•声波检测•激光扫描测量5. 总结隧道中的溶洞问题是个非常不容忽视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是隧道工程运行安全的头等大事。
合理科学开展隧道溶洞的处置方案以及积极有效的监测预警工作,全面保障隧道的正常安全通行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溶洞处理专项方案(三篇)
溶洞处理专项方案一、背景介绍溶洞是由地下溶蚀作用形成的地下空洞,是地质奇观和自然遗产。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的破坏,溶洞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和修复溶洞,制定____年溶洞处理专项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保护和修复溶洞,恢复其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2. 原则:(1)科学、合理、可行性原则;(2)生态优先原则;(3)综合治理原则。
三、溶洞处理方案1. 溶洞整治(1)修复受损的洞口、洞壁等部分,保护洞穴结构的完整性;(2)清理和处理溶洞内的垃圾和有害物质;(3)设置导览系统,引导游客游览同时避免对溶洞的破坏;(4)加强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 水环境治理(1)排除和处理溶洞内的污水、污泥等有害物质;(2)建立溶洞周边水体的监测网络,持续监测水质状况;(3)加强污水排放管控,要求溶洞周边的企业和居民合规排放;(4)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3. 土壤保护和修复(1)修复受污染的溶洞周边土壤,采用植物修复、土壤改良等技术手段;(2)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的管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3)制定土壤保护和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4. 植被恢复和生物保护(1)开展植被恢复工作,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2)保护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5. 整体管理和监测(1)建立溶洞管理机构,负责整个溶洞处理工作的规划、组织和管理;(2)开展定期巡查和监测工作,持续跟踪溶洞处理效果;(3)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溶洞处理能力。
四、实施措施1. 组建专业团队,包括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家;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时间节点;3. 落实专项资金,保障溶洞处理工作的顺利实施;4. 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公众对溶洞保护和修复的认识和支持;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
隧道溶洞处理技术与实施要点
隧道溶洞处理技术与实施要点摘要:修建隧道时经常遇到溶洞地质,在部分或全部结构的施工中,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尤为明显,不但会降低围岩的使用可靠性,而且会对施工产生负面影响,带来更大的困难和隐藏的安全风险。
确保岩溶断面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处理岩溶断面时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即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隧道溶洞处理技术与实施要点。
关键词:隧道;溶洞;处理;支护;地下水1.工程概况某隧道区进口处地面标高约为 717.927m,出口处海拔约 554.417m。
中间地段主要以中山为主,地形切割较浅,其中沟谷发育,海拔一般在 511.93~850.0m,隧道在此位于深切沟谷的小里程,埋深 152m。
隧道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均不发育,勘察、施工期间未见地表水和地下水。
溶洞充填物为黏土(含碎石、块石),可塑,掌子面无渗水现象。
隧道 DK313+350 ~ DK313+375 段洞身穿越地层为奥陶系中下统交界面,岩性为石灰岩,此段施工过程中遇一大型半填充干溶洞,溶腔纵向长度约 25m,横向最大宽度约 20m,溶洞顶板最高点在拱顶以上约 6 ~ 8m,溶洞底板最低点在隧底开挖轮廓以下 22m,顶板以下 9m 左右为空溶洞,9m 以下溶洞充填物为黏土(含碎石、块石),可塑,黏土(含碎石)承载力基本值 100kPa。
黏土(含块石)承载力基本值300kPa。
1.隧道溶洞的稳定分分析及处理原理1.溶洞自身稳定性分析1.现场勘察现场勘察发现,溶洞远离隧道方向的部分,溶洞围岩完整,表面较平整,弱风化,稳定性较好,推算该部分围岩在近百年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溶洞靠近隧道方向的部分,溶洞围岩呈层状,破碎,有裂隙发育,稳定性极差,受到爆破等振动时会引起坍塌,现场观察到的充填物是由近期爆破振动引起围岩塌落堆积而成。
2.溶洞围岩变形分析。
在测量隧道断面数据时每5m一环,每环布置7个围岩量测点,量测各点围岩在隧道下台阶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隧道工程溶洞处理方案
隧道工程溶洞处理方案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项目,其中涉及到许多地质问题。
在一些地质条件比较特殊的地区,隧道工程可能会遇到溶洞这样的地质隐患。
溶洞是指地下溶蚀作用形成的大型空洞,通常会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后期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前,必须对地质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溶洞处理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
一、溶洞的形成原因1.岩溶地质条件溶洞的形成通常与岩溶地质条件有关。
岩溶地质是一种特殊的地质形态,其特点是地下水侵蚀岩石,形成各种洞穴和地下水系。
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常见的溶洞形成原因包括溶蚀作用、地下水的沿缝穴流动、矽酸盐岩的溶蚀崩塌等。
因此,岩溶地质条件的地区往往会存在较多的溶洞。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也是导致溶洞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断裂带、褶皱带等构造复杂的地区,地下水侵蚀作用更容易发生,从而形成溶洞。
3.其他因素除了岩溶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外,一些人为因素也可能对溶洞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采矿、水泥生产、隧道掘进等地下工程活动也可能导致原本稳定的地下结构受到破坏,使得溶洞的形成速度加快。
二、溶洞对隧道工程的影响1.工程施工阶段在隧道工程的施工阶段,如果工程地区存在较多的溶洞,可能会对隧道的掘进和支护工程带来较大的困难。
因为溶洞的存在会导致地下结构的不稳定,增加隧道掘进的风险和难度。
同时,溶洞内部的地下水流动也可能对施工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
2.工程运营阶段在隧道工程的运营阶段,溶洞的存在也可能对隧道的安全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为溶洞内部的地下水流动会增加隧道的渗水量,从而增加了隧道临时排水及日常排水的难度。
此外,如果地下水流量过大,还可能对隧道的地质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威胁。
三、溶洞处理方案1.地质勘察和预测在进行隧道工程设计之前,必须对工程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充分的勘察和预测。
特别是对可能存在溶洞的地区,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以绘制详细的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隧道遇到溶洞处理的一般措施
隧道遇到溶洞处理的一般措施
当隧道遇到溶洞时,一般的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线路:在规划隧道线路时,要避免穿越溶洞区域,尽量选择固体地质构造稳定的区域。
2. 预测溶洞位置:通过地质勘探和探测技术,确定隧道所经过的区域是否存在溶洞,并推测其位置和规模。
3. 巩固溶洞区域:对于已知或发现的溶洞,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注浆、灌浆、加固管道等,以增加溶洞区域的稳定性。
4. 改变线路或设计:如果溶洞的规模较大或不易加固,可以考虑调整隧道线路,避开溶洞区域或尽量减少与溶洞的接触点。
5. 进行地质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溶洞区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地质处理措施,如加固钢支护、锚杆支护、预应力锚杆等,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加强监测:对于溶洞区域和隧道周边地区,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的预兆和影响,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处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来确定,以确保隧道的建设和运营安全。
隧道下溶洞整改方案探索
隧道下溶洞整改方案探索隧道下溶洞整改方案探索隧道下溶洞是指地下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较大的天然洞穴。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和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隧道工程的建设逐渐增多,也使隧道下溶洞的出现率逐年增加。
而隧道下溶洞的存在,既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也会给施工工程带来影响,因此如何对隧道下溶洞进行整改,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北京西四环南路隧道下溶洞整改工程为例,探索一种较为全面的整改方案。
该隧道下溶洞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天然溶洞,洞穴高度超过了4米,宽度超过了6米。
针对这样的情况,整个整改方案可以分为预处理、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预处理。
由于隧道下溶洞是一种天然现象,其洞顶以及洞壁内部都会存在残留的泥土或石块,整改前需要对其进行清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后面的处理铺平道路,保证整个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洞穴进行比较全面的测量,探测洞穴内的地下水位等信息。
第二阶段,进行处理。
处理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在保证隧道下溶洞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的地貌特征。
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填充和加固两个环节。
对于洞顶及其周围边缘,可采用滚筒压实法,先用最基础的设施为洞穴底部设立约束钢筋和防水帆布,再采用填塞方法,将与原先的材料相近的泥土和石块填进去。
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材料,使填充洞穴的材料和周边土地相似,最大程度地与周围材料融合统一。
对于洞壁及其周围边缘,可采用打绳网注浆法,即在洞口外部设立绳网,在绳网上进行注浆处理,将几种不同材料的浆料混合注入到绳网内部,进而渗透至洞壁内部,从而达到加固洞壁的目的。
该处理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隧道下溶洞的稳定性。
第三阶段,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治理效果,并消除隧道下溶洞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该阶段采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环保型,主要采用植被恢复、洞口包装等方式,减少隧道下溶洞对环境的影响;另一种是观光型,可以开发旅游资源,提升隧道下溶洞的价值和知名度。
【专业知识】在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专业知识】在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的处理措施是什么问:在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的处理措施是什么?答案:当隧道施工遇到岩溶危害时,可按岩溶对隧道的不同影响情况及施工条件,采取引流、跨越、加固、清除、注浆等不同措施或综合治理。
(1)隧道通过岩溶区,应查明溶洞分布范围和类型,岩层的完整稳定程度、填充物和地下水情况,据以确定施工方法。
(2)隧道穿过岩溶区,如岩层比较完整、稳定,溶洞已停止发育,有比较坚实的填充,且地下水量小,可采用探孔或物探等方法,探明地质情况。
如有变化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溶洞尚在发育或穿越暗河水囊等岩溶区时,则必须探明地下水量大小、水流方向等,先要解决施工中的排水问题,一般可采用平行导坑的施工方案,以超前钻探方法,向前掘进。
当出现大量涌水、流石流泥、崩坍落石等情况时,平导可作为泄水通道,正洞堵塞时也可利用平导在前方开辟掘进工作面,不致正洞停工。
(3)岩溶地段隧道常用处理溶洞的方法,有引、堵、越、绕四种。
①引排水:遇到暗河或溶洞有水流时,宜排不宜堵。
应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用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渲泄水流或开凿泄水洞将水排除洞外,或开凿泄水洞,将水排出洞外。
当岩溶水流的位置在隧道顶部或高于隧道顶部时,应在适当距离外,开凿引水斜洞(或引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底标高以下,再行引排。
当隧道设有平行导坑时,可将水引入平行导坑排出。
②堵填: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深边墙基础。
当隧道拱顶部有空溶洞时,可视溶洞的岩石破碎程度在溶洞顶部采用锚杆或锚喷网加固,必要时可考虑注浆加固并加设隧道护拱及拱顶回填进行处理。
③跨越: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可加深该侧的边墙基础通过。
隧道底部遇有较大溶洞并有流水时,可在隧道底部以下砌筑圬工支墙,支承隧道结构,并在支墙内套设涵管引排溶洞水。
隧道遇到溶洞处理的一般措施
隧道遇到溶洞处理的一般措施以隧道遇到溶洞处理的一般措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隧道是一种人工开凿的地下通道,用于解决交通运输中的难题。
然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溶洞,这给隧道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于隧道遇到溶洞的处理,需要采取一些一般措施来保障隧道的安全和稳定性。
当发现隧道内部出现溶洞时,需要立即停工,并进行详细的勘察。
勘察的目的是了解溶洞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信息,以便制定后续的处理方案。
勘察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勘察结果,可以根据溶洞的大小和位置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对于较小的溶洞,可以采取填充和加固的方法。
填充材料可以选择混凝土、砂浆等,填充的重点是要填满溶洞,确保隧道的结构完整和稳定。
加固的方法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包覆、钢板固定等方式,增加隧道的强度和刚度。
对于较大的溶洞,处理起来相对复杂。
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采用衬砌技术,即在溶洞周围设置一层混凝土墙壁,起到隔离和支撑的作用。
衬砌的厚度和强度需要根据溶洞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以确保衬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注浆技术,将浆液注入溶洞中,形成固化的填充物,增加隧道的整体强度。
除了以上的处理措施,还需要加强隧道的监测和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隧道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
隧道的管理也需要加强,定期检查隧道的状况,及时清理和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使用。
隧道遇到溶洞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溶洞的大小和位置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对于较小的溶洞,可以采取填充和加固的方法;对于较大的溶洞,可以采用衬砌和注浆等技术。
此外,还需要加强隧道的监测和管理,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应对隧道遇到溶洞的问题,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浅谈隧道溶洞的施工处治措施—王兴彬
浅谈隧道溶洞的施工处治措施隧一处九公司王兴彬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溶洞处理的几种方法以工程实例介绍富水溶洞处理。
可供类似洞溶处理时参考。
1.溶洞的成因溶洞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主要是石灰岩地层,在卡斯特水经过常年冰劈作用和酸碱反映作用而产生的沟槽、裂隙和穴洞,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的变迁,有些溶洞已干涸,但多数会因大气降水,经地表渗流,在降水期成为有水溶洞。
但大多数溶洞为富水溶洞。
2.溶洞的地质特征溶洞多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极为丰富,裂隙节理十分发育。
地下水管道比较畅通。
溶洞内大多数填塞泥、岩体溶蚀物,砾石等较松散的物质。
岩溶地区的溶洞一般不是单个,而是多处,甚至呈串珠状,相互贯通。
富水溶洞存在地下径流水、裂隙水,甚至与地表、暗河连通形成稳定或受大气降水而形成不稳定的地下水,岩溶地下水大多夹有泥砂,溶洞处的围岩,一般都较差,容易产生坍塌或开裂、剥落、同时随时间推移,会进一步溶蚀。
3.溶洞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当溶洞存在于隧道底部时,充填物松散且较厚,基底处理特别困难。
当溶洞位于隧道边墙时,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隧道,施工困难。
当溶洞位于隧道拱部时,岩质破碎,容易坍塌。
溶洞涌水都夹有大量泥砂、砾石,施工极为困难。
长期涌水,可能引起地表开裂、下沉,山体压力剧增,不仅施工困难,同时,对运营和环境都产生不良影响。
可以肯定,凡是在地下的某一部位发现有溶洞,那么,地表至溶洞的这一段高度范围内,地下水的流动是有通道的,因此,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凡是有地下结构范围内的溶洞,都要做必要的处理。
4.隧道遇到溶洞的处理措施4.1.分析溶洞的特征4.1.1.区域地质调查分析当隧道处于岩溶地区时,应对区域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针对地表溶洞出露情况,地表水(河流、溪流、湖泊、塘区)的分布,表面沟谷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其规模及与隧道位置关系。
4.1.2.地质资料分析根据设计文件隧址地质勘察、报告进行分析,初步研究隧道内溶洞及所处的位置、规模、水流、水流的补充来源、充填物的情况和围岩的稳定性。
隧道中溶洞的处理方案
隧道中溶洞处理方案:溶洞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地下溶蚀现象。
岩溶对隧道影响关键表现为是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降低隧道使用可靠度;季节性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原因;塌方冒顶是指隧道施工中,山体上部岩层自然塌落现象。
是隧道开挖施工后,原先平衡山体压力遭到破坏而造成。
所以,制订合理、科学、有效溶洞、塌方处理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地段很关键。
依据隧道施工溶洞、塌方处理情况,介绍相关处理方案。
一、处理方案选择标准。
(1)安全性。
确保施工安全和运行安全,围岩累计变形量小于10cm,衬砌完工后隧道不渗不漏。
(2)可操作性强。
要充足考虑现场机械装备情况和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并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
(3)灵活性好。
依据断面形状和尺寸,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方案,而不局限于一个固定模式,一旦一个方案不能实时或实时效果差时,能很好地转换为替换方案。
(4)含有可连续性。
需兼顾溶洞段前后施工方案不一样,能顺利地进行施工工艺、工序转换。
(5)经济性强。
即在确保安全、质量并不破坏环境条件下投入最节省。
(6)处理施工方案科学。
首先保留并加固坍塌体,预防坍方扩大,然后施做套拱和超前大管棚,确保正洞开挖施工安全;管棚施做完成后挖除坍塌体,进入隧道正常开挖、支护工序,并对隧道基底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溶洞段经过后,进行拱部坍腔回填处理。
二、处理方案1、拱部以上(上导洞)空溶洞,采取泵送C25混凝土护拱,护拱厚度2米,以加强护拱,上空腔部分做排水处理(设置多根Φ100mm双壁波纹管,波纹管长度依据现场溶洞位置确定)。
2、掌子面锥形空腔处理:空腔临空面处理采取厚10cm喷射C20混凝土封闭,腔内采取泵送C25混凝土回填,厚度2m,环向拱脚至拱腰采取Φ50×4小导管(长度4.5m),1.5m×1.5m梅花形部署,并注水泥浆(水泥浆按实际施工工程量确定)进行加固,空腔口采取工字钢纵向部署形成拱架,长度3m,间距20cm,其它采取吹沙回填密实,空腔做排水处理(设多根Φ116mm双壁波纹管,波纹管长度依据现场溶洞位置确定);3、洞顶原地表塌陷,形成大锥型坑洞,塌陷区在山谷冲沟,危及隧道安全。
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技术总结
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技术总结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技术总结溶洞为岩溶洞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
岩溶对隧道的影响主要是洞害、水害、洞穴充填物及坍塌·洞顶地表塌陷四个方面。
一、隧道溶洞类型分类由于地形的起伏,在低洼处易形成积水盆地。
地底可溶性岩层受水的化学和机械作用下,较易产生沟槽·裂缝和空洞等。
结合工程地质水文,根据施工需求,我们简单地按溶洞内填充物对施工的影响,将溶洞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溶洞为干涸洞穴,无填充物;②溶洞填充物为饱和水;③溶洞填充物为胶结稀泥;④.溶洞填充物为泥砂夹块石。
二、溶洞处理原则施工中,应严格遵循新奥法施工原理。
在溶洞处理过程中,坚持尽量保持溶洞围岩稳定性,做到轻扰动。
1.安全第一。
从初支到二衬,严格控制围岩累计变形量,防止突水突泥及塌方冒顶,衬砌完工后隧道不渗不漏。
2.可操作性强。
要充分考虑人员、机械的可操作性及方案的执行能力,并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
3.可选方案完备。
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案比选,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并预留备案。
4.经济性强。
在保证安全、质量并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的投入最优。
三、溶洞一般处理措施1.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预报可采用地质素描、物探、钻探、探洞相结合的综合地质探测手段,水平钻孔宜采用高效钻机钻探,以缩短钻探时间。
主要监控前方地质及水文情况。
2.隧道开挖及预支护。
根据隧道围岩变化及超前地质预报,当隧道开挖至接近断层破碎带·充填型溶洞等富水岩溶地段时,应严格控制安全距离,保障后方稳定。
溶洞段爆破开挖时,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每班打设超前小导管。
如前方地段水量很大,必要时需先采取限量排放、超前管棚、·注浆加固填充物、帷幕注浆等。
只有确保预支护完成后,才允许开挖。
控制好单次开挖长度,并严格控制单段起爆药量和总药量,控制爆破震动。
溶洞段可采取注浆预加固、堵水等措施,必要时采用长管棚加小导管等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摘要]319国道柘村隧道溶洞处理方法及效果。
[关键词]:隧道溶洞处理方法一、工程简介及溶洞现状柘村隧道是319国道萍莲段改建工程项目两座隧道之一,位于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柘村与莲花县六市探家坊之间交界处。
隧道全长760m,起止桩号为k1010+390~k1011+150,直线隧道。
隧道断面采用单心圆设计,净宽为10.8m,最大净高为7.42m,最大埋深168m,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路面宽9m。
隧道从出口往进口采取单口掘进施工,I、II、III类围岩采取上下长台阶开挖施工,IV、V类围岩采取全断面施工,二衬采用全段面整体衬砌。
施工到k1010+480附近时揭露出有较大的溶洞与隧道横穿。
该溶洞为充填性溶洞,无长流水,洞内水源主要为雨季地表塌陷区汇集水,填充物为粘土夹石或孤石。
地表相对位置靠线路右侧为古塌陷区,塌陷影响面积已有500m2左右,塌陷中心在溶洞揭露后3个月内坍塌成为深约3m,直径4m 的坍孔。
经过物探和地质钻探后揭露该溶洞继续向左右两侧延伸发展,溶洞下填充物物探显示深达70米以上,钻探于15m全为粘土填充物,但局部地方有石笋出露。
二、处理思路和方法根据溶洞现状,该溶洞洞体稳定,当地表采取注浆加固等防排水措施后,洞内充填物可维持现状,不会再出现流失。
当充填物不流失,隧底可以采取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两部份,一为两侧边墙墙底基础加固,二为行车板下基础加固。
边墙墙底基础加固采用桩基托梁的形式跨越溶洞,梁底桩基为高压旋喷桩,桩径为80cm,桩长为12m,每侧45根。
边墙托梁设计为20m长,1.4m×1.0m的C25钢筋混凝土矩型梁,梁两头搭在基岩上不小于50cm。
行车道板基础加固采用复合地基加承载板,并对板下换填石渣进行注浆充填的形式跨越溶洞。
复合地基旋喷桩桩径为120cm,桩长为9m,5排共60根。
行车板设计为18m长50c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板,板下换填石渣1m。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隧道建设已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隧道建设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溶洞问题,这给隧道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针对隧道溶洞问题的处理方案成为了一项热门话题。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隧道溶洞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隧道溶洞产生的原因。
隧道溶洞的形成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
在岩溶地区,地下水流通过溶蚀作用使地下岩石溶解,在持续的作用下,形成了空洞或溶洞。
当隧道建设穿越这些溶洞区域时,地下水活动会进一步加大,导致溶洞的扩大和塌陷。
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水质的污染等都可能对地下岩石造成侵蚀,从而加剧溶洞的形成。
针对隧道溶洞的处理方案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隧道勘察和设计阶段的地质调查工作。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下水动态以及已有溶洞分布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准确判断隧道所处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建设。
如果存在溶洞问题,可以在设计阶段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比如选择合适的隧道线路,避开溶洞区域,或者采用加固措施等,以减少溶洞对隧道建设造成的影响。
其次,对于已经出现的隧道溶洞,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些小规模的溶洞,可以通过填充材料等方式进行修复,保证隧道的安全使用。
对于规模较大的溶洞,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处理。
一种方法是注浆技术,通过注入固化材料,填充溶洞空洞,增加地下岩体的强度,来达到加固目的。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植树、种草,通过增强地表土壤的保护层,降低风化速度,减少地下水侵蚀,从而减缓溶洞的发展趋势。
此外,综合利用地下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此外,隧道溶洞的处理不仅要注重技术手段,还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考虑。
隧道建设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土方开挖和运输工作,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
因此,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方开挖、水土保持等工作,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隧道溶洞处理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编号:编号:_______二、编制时间:年月日三、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四、接收单位:接收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五、交底部位:隧道施工溶洞处理区域六、交底内容:1. 安全法规与标准:-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隧道施工安全法规、标准,严格执行隧道溶洞处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 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溶洞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2. 人员配备与培训:- 指派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溶洞处理工作。
- 对所有参与溶洞处理作业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溶洞探测与评估:- 在进行溶洞处理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溶洞探测,评估溶洞的规模、位置、地质结构等。
- 根据探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溶洞处理方案,确保处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溶洞处理方法:- 溶洞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注浆加固、锚杆支护、钢拱架支撑、喷射混凝土等。
- 根据溶洞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5. 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 溶洞处理区域应设置安全围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 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和防护网,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6. 临时设施与用电安全:- 临时设施应符合防火、防爆、防雷等安全要求。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必须符合国家《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 非电工人员严禁任意拉线接电,配电系统应有专职电工负责管理。
7.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溶洞处理过程中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医疗救护、设备救援等。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8. 记录与报告:- 溶洞处理过程中,应详细记录作业情况、安全措施、发现的问题等。
-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溶洞处理
⑹溶洞处理①溶洞处置的主要原则隧道遭遇到发展和衰亡阶段的岩溶中的大型溶洞、暗河时,通用原则为确保隧道的衬砌结构有足够的安全保证、在可预见期内洞穴的稳定性有保证、原有水流通道不会被阻断、方案比较经济适用。
②溶洞处理主要方式隧道过溶洞处置方式有内增设边墙梁及行车梁、托梁、支墩、悬壁梁承托纵梁、拱桥、加大隧道净空宽度跨度跨越岩溶或对隧道周边岩体进行封闭、注浆加固、支顶加固、加强衬砌等。
A、溶洞跨越处理当溶洞规模较大、溶洞内充填物松软,基础处理工程修建困难、耗资巨大,或者溶洞虽小但水流较大时,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相应的梁跨、板跨等形式跨越岩溶地段。
此方式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跨越,梁体采用抗侵蚀混凝土。
当隧道衬砌断面需要开挖围岩才能满足净空要求时,应先开挖围岩,再施工跨越结构,以确保安全,同时应注意不同受力结构间的断缝设置及连接措施设置。
B、封闭处理已停止发育的干溶洞,在考虑有效的过水通道后,可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堵塞、充填溶洞。
C、锚杆、钢管加固处理为防止洞穴岩壁或顶板坍塌,在清除松动岩石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锚杆或大钢管、钢轨加固岩体。
此时隧道衬砌应考虑抗冲击措施,一般是采用明洞衬砌,衬砌顶部设置回填体,其表面设置护面结构,回填体以上空间的溶洞洞壁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封闭支护;若溶洞较大,可设置横向钢轨横或设人字形钢轨栅架。
D、支顶处理当隧道穿过的溶洞由碎、块石及淤泥土充填,充填物的松散密实程度不一时,隧道底部应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清除底板下松散体,回填碎石,并在底板下加设钢筋混凝土桩进行支顶。
③岩溶水的处理原则对岩溶水的处理通常原则是以“通”为主,截、堵、排、防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
“通”是指尽量保持原有过水通道,不能因为隧道的修建发生大的变化:“截”是指截断原有地下水通道,改走其他通道:“堵”是封死相交的地下水通道:“排”是特指引入隧洞,通过排水沟排走:“防”是指防止地下水进入隧道即可。
溶洞处理
溶洞处理
在岩溶发育地段进行隧道开挖施工时,采用超前探测钻孔对溶洞发育规律进行探测预报,根据探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溶洞水的处理:以排为主,堵排结合。
隧道通过岩溶含水带时,对于超前探水孔中单孔流量>2L/S,或总流量的溶洞>10L/S,预留5~10m 岩盘进行注浆堵水。
对于富存岩溶水的岩溶,凡与上部岩层或地表有水力联系的,溶洞水无法在衬砌之前排干的,则采用全封闭衬砌;而与地表及溶洞外部岩层无水力联系的干溶洞或溶洞水囊,采用半封闭衬砌,并与墙背设置弹簧排水管,引水入中心排水沟。
对于断层破碎带的处理,根据我单位在赣州楚大高速公路九顶山隧道、大保高速公路大箐隧道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超前钻探,全封闭深孔注浆固结、堵水,大、小管棚相结合的超前支护施工方案,其要点如下:
(1)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在施工中打超前探孔探明前方地质及水文情况;
(2)按设计及施工需要采用大管棚与双液注浆结合加固围岩,开挖前视情况必要时增设小管棚预注浆;
(3)采用爆破法掘进时,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原则上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震动。
(4)采用分部开挖时,其下部开挖分左右两侧交替作业。
(5)断层地带的支护宁强勿弱,并经常检查加固。
(6)断层地带开挖后要立即喷射一层砼封闭岩面,并架设有足
够强度的钢架支撑,必要时增设钢架或按围岩降类处理。
(7)衬砌作业紧跟开挖面,衬砌断面尽量早闭合。
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中铁xxx局集团有限公司仰拱、仰拱填充施工专项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xxxxxxxxxxx铁路工程三分部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0二、施工准备 01、人员安排 02、设备机械配置 03、材料 0三、进洞测量 (1)1、平面控制 (1)2、高程控制 (1)四、工期目标 (1)1、1#溶洞处理工期安排 (1)2、2#溶洞处理工期安排 (2)五、溶洞施工方案 (2)1、溶洞概况 (2)2、施工程序 (2)3、钢管桩施工流程 (4)4、涵洞施工流程 (5)5、洞内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流程 (5)六、溶洞处理目的、处理原则 (6)1、处理目的 (6)2、处理原则及重点 (6)七、溶洞处理施工顺序及施工注意事项 (7)1、施工顺序 (7)2、施工注意事项 (8)八、应急处理措施 (8)九、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质量保证体系 (10)2、自检制度 (10)3、各阶段施工自检工作程序 (10)十、安全及环保要求 (11)十一、附图 (11)1、1#溶洞处理平面图 (11)2、2#溶洞处理平面图 (11)3、2#溶洞处理代表性断面图 (12)4、大管棚施工图 (12)5、衬砌断面图 (12)溶洞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xx隧道在里程:DIy2Kxx+xx~DIy2Kxx+xx范围内,隧道施工中揭示溶洞。
根据现场核对记录和溶洞补充勘察资料,隧道穿越区有两个较大溶洞范围。
溶洞范围分别为DIy2Kxx+xxx~+xxx线路左侧溶腔(DIy2Kxx+xxx线路右侧大坑与其相连);DIy2Kxx+xxx~+xxx线路右侧溶洞。
二、施工准备1、人员安排开挖工:15人;支护工:15人;机械司机:4人;钢筋工:10人;木工:6人;技术员:1人;技术负责人:1人;测量员:2人;专职质检员:2人;施工负责人:1人;施工员:3人。
2、设备机械配置管棚钻机:2台;挖掘机:1台;YT28型凿岩机:10把;侧卸式装载机:1台;潜孔钻机:5台;注浆机:2台;切割机:1台;钢筋弯曲机:1台;电焊机:4台;混凝土输送泵:1台;振捣棒:5把;湿喷机:2台;自卸式翻斗车:4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油山隧道K2+312~+332溶洞处理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桐油山双连拱隧道K2+312~+332溶洞处理方案及实施效果,总结了该溶洞处理的施工经验体会,可供今后类似情况下,予以借鉴、参考。
关键词:双连拱隧道溶洞处理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梁超前支护桐油山隧道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南二环路新建的一座双连拱隧道,隧道全长465m,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
隧道内轮廓采用直中(边)墙三心圆形式;开挖断面宽度为27.66m~28.56m,高度为8.22m~8.92m;三车道路面(两条机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路面净宽10.5m),单向分离式交通;中隔墙砼厚度为2m。
隧道地处碳酸盐岩地区,埋深10~140m,施工中多次遭遇溶洞。
其中,K2+312~+332处溶洞规模大,处理困难,对施工影响极大。
根据隧道开挖揭露的溶洞规模、地下水及充填物情况、空间分布形态、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溶洞自身的稳定性,综合采用超前支护、型钢支撑、隧底换填、钢筋砼梁(板)跨越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施工及结构安全,顺利地渡过了该溶洞段。
1.溶洞概况桐油山隧道K2+195~+365为浅埋段,拱顶覆盖层厚度约为10~20m。
覆盖层大部分为人工杂填土,拱顶岩层厚度约为0~1.5m,并已强风化成碎块状或砂屑。
该段为桐油山隧道施工的关键难点部位,采用三导洞法分部扩挖施工,为了构筑中隔墙,首先开挖施工中导洞。
中导洞宽为6m,高为5.15m(比正洞拱顶低3m),采用直边墙、圆弧拱断面,断面矢跨比为1/4(为了控制中隔墙顶部的超挖回填量,故采用较扁平的断面)。
中导洞开挖至K2+312,整个断面岩性由白云质灰岩突变为粘土,沿岩土分界面有小股状渗水(水量1逐渐变小并消失),导致顶板坍塌,坍腔高约2m。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随后调整了中导洞临时支护措施,拱部采用φ42钢管超前支护(长3m,纵向间隔2m布置一环,环向间距30cm),拱墙采用I18工字钢支撑(纵向间距50cm)、钢筋网(φ6、20cm×20cm、双层)、C20喷砼(厚20cm),断面矢跨比调整为1/3,继续开挖至K2+332,中导洞全断面岩性由粘土突变为白云质灰岩,安全顺利的渡过了粘土段。
右导洞开挖在K2+315~+330遇粘土地层,右导洞宽4.5m,高5.9m,采用直边墙半圆拱断面,临时支护采用Φ22四肢格栅钢支撑(间距50cm)、钢筋网(φ6、20cm×20cm、双层)、C20喷砼(厚20cm),拱部采用φ42钢管超前支护(长3m,纵向间隔2m布置一环,环向间距30cm)。
中导洞和右导洞开挖后,重新补作了地质钻探和调查,判定K2+312~+332段为原地勘报告未反映的一个大溶洞;该溶洞纵向宽达20m,横向贯通了整个隧道断面(横向长度在35m 以上),向上延伸至地表与人工杂填土地层连通,向下发育深度在15m以上;溶洞内全部充填含水饱和的软塑状砂粘土,地下水为地表雨水补给,水量较小。
该溶洞规模大,隧道洞周充填物软弱,覆盖层薄(厚度约为20m),地层压力大,成洞困难。
左洞开挖揭示,溶洞左侧(岩土分界面)基本沿左洞边墙开挖线发育,左边墙基底处溶洞纵向里程为K2+322~+336,溶洞在拱顶的出露里程为K2+327~+341.5。
溶洞分布情况详见附图一2.原设计施工方案原地勘报告指明,K2+312~+332段隧道全断面处于白云质灰岩地层内,为III类围岩浅埋段,按新奥法原理设计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
22.1.初期支护锚杆:Φ22全长粘结型砂浆锚杆,长为300cm,纵、环向间距为100cm×120cm,拱墙全断面布置;钢筋网:φ6,网格间距25cm×25cm,单层,拱部布置;C20喷砼:厚20cm;格栅钢支撑:Φ22四肢钢支撑,钢支撑横截面为20cm×12cm,纵向间距100cm;2.2.二次衬砌C25钢筋砼衬砌,厚45cm,主筋配置为Φ18@250,未设仰拱;2.3.存在问题K2+312~+332段隧道全断面位于软塑状粘土充填的溶洞内,地层软弱,围岩压力大(竖向、侧向),隧道底部松软,地基承载力低,成洞困难,按照原设计施工,不能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
钢筋格栅钢支撑刚度小,相对型钢钢支撑为柔性结构,必须与喷砼结合后方能承载,不能对围岩即时提供支护。
粘土充填物含水饱和,地层软弱,在地表渗水的作用下,极易坍塌,开挖很难成型,施工安全无保证。
隧底软弱,承载力低;岩土分界面发育不规则,与隧道轴线呈现斜交,分界面处地基软硬差异分明;围岩竖向、侧向压力大,衬砌结构未形成封闭环,衬砌内轮廓扁平且为直边墙结构,极易导致大沉陷开裂;特别是中隔墙,该部位同时承受左右隧拱圈荷载,压力大,施工过程中存在重复加载和偏压现象,受力状态复杂多变,更易出现沉陷导致二次衬砌结构开裂。
由于该段地质情况发生重大变异,原设计支护结构和施工方3案已不能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必须进行变更设计。
3.变更设计方案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结合工期要求,在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经多次研究比选,最终决定采用“小导管超前支护、型钢钢架支撑、二衬封闭成环、钢筋砼梁跨越”的处理方案。
详见附图四。
3.1.小导管超前支护为了防止掌子面坍塌、掉块,正洞拱部布置单层小导管超前支护;采用φ42×5无缝钢管,长4.5m;纵向间距2m布设一环(前后两环纵向搭接长度为2.5m),环向间距35cm;小导管仰角为5°~10°。
3.2.型钢钢支撑型钢钢支撑刚度很大,安设后,只要与围岩之间形成点状接触,便可立即发挥支护作用,特别适用于自稳时间短的软弱地层。
型钢钢支撑采用I18工字钢,纵向间距@50cm布置一榀,沿环向@100cm布置一根φ22纵向拉结筋,纵向拉筋与工字钢支撑焊接,保证钢支撑整体受力均匀,防止出现纵向倾覆;工字钢支撑采用分节加工预制,现场拼装;节与节之间通过10mm厚钢板和φ20螺栓连接。
3.3.钢筋网、喷砼采用φ6钢筋,拱墙全断面双层布置,网格间距25cm×25cm,钢筋网与工字钢支撑点焊固定;C20喷砼厚度采用25cm,保证喷砼可全部覆盖钢支撑并保持3~4cm的保护层厚度。
3.4.隧底处理该溶洞为软塑状粘土充填,隧底充填物深度在15m以上(补4充钻探孔深15m,仍未钻至基岩),基底软弱承载力低。
由于深度大、中(侧)导洞空间狭窄、工期紧,结合施工现场机具条件,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经多方案比选,采用浅层换填和钢筋砼跨越的措施,进行隧底处理。
3.4.1.隧底换填如附图四所示,隧底采用C25泵送片石砼换填,换填深度为2m。
泵送砼换填施工速度快,可及时封闭隧底基坑,避免长时间暴露而导致基底泥泞恶化。
通过隧底换填,既可增强隧底对钢筋砼梁的抗力作用,改善钢筋砼梁的受力状态,又可硬化封闭隧底,创造良好的施工场地条件。
3.4.2.钢筋砼梁跨越左右边墙及中隔墙基底沿隧道纵向各设置1根钢筋砼梁(简称边梁、中梁),整体跨越溶洞,避免因隧底承载力不足而导致结构破坏失稳。
⑴断面尺寸梁高均为100cm;边梁宽为130cm,中梁宽为290cm(与中墙基础同宽);钢筋砼梁的长度按照梁两端各与岩基搭接5m的原则确定,根据溶洞实际分布里程,确定左边梁的长度为24m (K2+317~+341),中梁及右边梁的长度为30m(K2+307~+337)。
⑵材料及配筋砼采用C25等级;钢筋采用I、II级。
钢筋砼梁按照承受均布荷载的弹性地基梁进行计算,验算截面强度,确定配筋。
如附图二所示,钢筋砼梁岩基段承受负弯矩,粘土段为正弯矩,岩土分界处正负弯矩均为最大值,中部弯矩值较小,剪力分布呈现出同样的形态。
5为了提高结构安全度,取最大弯矩和剪力值进行配筋计算,并采用对称、均布配筋。
中梁配筋为:纵向主筋为32Φ28(受拉、受压区对称配置,并沿纵向贯通,中间不弯起、不切断,共64根Φ28);腹筋采用6肢Φ18@240(腹筋沿纵向均布);纵向主筋较密,会影响砼的密实性和握裹性,设置横向架立钢筋,将纵向主筋分成2层布置。
边梁配筋如附图所示,纵向主筋为27Φ28(共54根),分为3层布置;腹筋采用4肢Φ20@200。
详见附图(二)。
⑶梁端岩基处理梁端岩基承受很大的竖向压力。
该处岩石受溶蚀影响,较为破碎。
如附图一所示,为提高梁端岩基的稳固性,采用水平状Φ22锚杆和竖向Φ42钢管注浆加固,以防岩基受压后沿竖向节理面、溶蚀面等软弱结构面产生劈裂。
3.5.二次衬砌按照实测埋深和实际地质条件,重新验算确定二衬结构参数,如附图四所示:3.5.1.二次衬砌采用65cmC25钢筋砼,拱墙主筋采用Φ22@200,并在边(中)墙基础配置纵向受力钢筋Φ28(边墙4根,中墙13根)。
3.5.2.增设C25钢筋砼仰拱,仰拱厚45cm,环向主筋为Φ22@200,纵向仍然配置受力钢筋Φ16@300,增强仰拱纵向承载能力。
4、施工方案该段为浅埋软弱不良地质段,施工按照“管超前、短进尺、支护紧跟、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步步为营,稳打稳扎,确保了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
4.1.施工工序6如附图三所示,该段采用三导洞分部扩挖施工,施工工序流程如下:4.2.隧道开挖(导洞及正洞拱部)隧道开挖必须在超前支护的保护下方可进行,开挖后立即初喷封闭,防止拱部掉块。
每循环开挖进尺为1m。
粘土段采用人工修边、挖掘机挖核心的方式开挖。
先沿开挖轮廓线开挖弧形导坑,保留核心土,以保证掌7子面的稳定,待初期支护封闭后方可开挖核心土。
超前支护小钢管采用YT-28凿岩机直接顶推,打入粘土地层,形成超前支护。
因超前支护以下的土体会自动坍落造成超挖,故应严格控制超前支护仰角,尽可能按水平方向施作;施工采用在工字钢支撑腹板按环向间距预先钻设φ50圆孔,钢支撑安装后,通过圆孔顶推超前小钢管,既控制了仰角,又保证了钢管位置的准确,同时,超前钢管搭在钢支撑上,形成可靠的支点,有利于充分发挥超前钢管的超前支护作用。
开挖左正洞拱部时,采用I18工字钢水平横撑支顶在中隔墙右侧,以免中墙在左洞拱部支护结构偏心荷载作用下,发生侧移或倾斜,从而导致已施作的支护结构开裂。
工字钢横撑在中墙顶的高度布置1排,纵向间距为100cm。
4.3.边(中)墙隧底换填中(侧)导洞通过溶洞段后,进行边(中)墙隧底换填。
隧底换填开挖极易导致导洞临时支护下沉失稳,事前采用φ42小导管注浆,对临时支护基脚进行锁固。
采用分段开挖施工,分段长度为3m,深度一次性挖到设计高程。
并立即采用锚、网、喷将临时支护基脚往下顺接,避免基脚悬空失稳。
随后进行下一段开挖,循环往复直至整段粘土隧底开挖完毕。
整段粘土隧底开挖完毕后,一次性浇筑该段C25泵送砼,浇筑8过程中,采用人工抛填片石,片石掺量为30%(体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