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公式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公式好啦,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咱先来说说这二年级数学里的分米和毫米,这俩小家伙可有意思啦!分米和毫米,就像是两个性格不太一样的小伙伴。
分米呢,相对来说比较大方,毫米就显得有点“小气”。
不过它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可都有着自己重要的角色。
咱们先看看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公式。
1 分米等于 10 厘米,1 厘米又等于 10 毫米,所以 1 分米就等于 100 毫米。
这就好像是一个接力赛,分米把自己的任务传递给厘米,厘米再传递给毫米,一环扣一环,可不能出错哟!给大家讲个我在课堂上的小趣事。
有一次上课,我问同学们:“如果一根铅笔长 5 分米,那换算成毫米是多少呀?”这时候,有个小家伙特别积极,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就让他回答。
结果他大声说:“500 毫米!”我笑着问他:“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呀?”他一脸骄傲地说:“老师您说 1 分米等于 100 毫米,那 5 分米不就是 5 个 100 毫米嘛,所以就是500 毫米。
”我当时就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夸他真聪明!在实际生活中,分米和毫米也常常出现呢。
比如说,咱们去买衣服,裁缝师傅量尺寸的时候,可能就会用到分米和毫米。
要是做一件很精细的小饰品,那毫米可就派上大用场啦。
再比如,咱们家里的书桌,它的长度可能就是几分米。
而像一些小零件,像手表里的小螺丝,那可能就得用毫米来衡量它的大小。
同学们在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公式时,可别死记硬背,要多结合实际的东西去理解。
比如说,拿一把尺子,上面有厘米,也有毫米,多看看,多量量,这样就能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啦。
总之,这分米和毫米的公式虽然简单,但是用处可大着呢!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这样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同学们都能和这两个小伙伴成为好朋友,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长度单位,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比如知道测量身高、物品长度等。
但是他们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更是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4.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尺、测量工具、卡片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长度不同的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长度单位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卡片上。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3.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尺子、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和厘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米和毫米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同时,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例如,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将20厘米换算成分米,将5分米换算成毫米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3-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3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正确地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3.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米尺、毫米尺、测量物体(如书本、铅笔等)2. 学具:学生自备分米尺、毫米尺、测量物体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3. 演示:通过演示分米尺和毫米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4. 练习:让学生使用分米尺和毫米尺进行实际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3苏教版2. 板书内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换算关系和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我通过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测量基础,对厘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对长度测量的精确度把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本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教育教学实践:二年级认识分米和毫米课程教案
Introduction教育教学实践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在小学教育中,外语、科学、社会、历史等很多课程都有实践探究的环节。
其中,二年级的认识分米和毫米课程教案也是很有趣的一门必修课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并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Background Knowledge在介绍二年级认识分米和毫米课程教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背景知识。
分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之一,它等于一米的千分之一。
毫米也是长度的度量单位之一,它等于一米的千分之一百。
在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中,认识分米和毫米是很重要的,并且这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度量单位之一。
Objectives在二年级期间,孩子们需要学会认识分米和毫米并且了解它们的转换关系。
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Teaching Strategies1.观察法在二年级的课程中,观察法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将几个毫米和几个分米的尺子并排放置在墙上或黑板前,让孩子们观察尺子上的度量单位,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差异。
借助观察能力的锻炼,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分米和毫米,同时还能够巩固与之相关的其他度量单位。
2.模拟法在教学实践中,模拟法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策略。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毫米和分米长的纸条,然后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些纸条,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和手工技巧制作一些长短不一的小绳子,并进行量度,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两个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3.实验法实验法也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分米和毫米长的毛细管、带刻度的量瓶、计数器等,并让孩子们肆意探究;孩子们通过实验自己的思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差异,而且,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节公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两种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认知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可能还比较模糊,换算关系也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他们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长度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米和毫米。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长度单位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4.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制作小桌布,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自主探究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分米和毫米复习 苏教版 (共17张PPT)
子1分米,手指宽1厘米,小蚂蚁1毫米。 在某盛地有 一少月量份水的的降盘水里量放是一48个毫蒜米瓣,儿二。月份的降水量比一月份增加了37毫米。
某(地米一 和月厘份米的是降10水0、量分是米48毫毫米米是,1二00月、份米的和降毫水米量是比10一00月)份—增—加变了小3加7毫0、米变。大去0。 答回:顾蓝 一丝下带,最我长们,已黄经丝学带些最了短哪。些内容?
2.在( )里填合适的单位。
米
毫米
分米
厘米
3.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0厘米=( 1 )分米 10分米=( 1 )米 100厘米=( 1 )米
4.在○里填“>”“<”或“=”。
3厘米 <○ 3分米 5毫米 ○< 4厘米 7毫米 <○ 1分米 1米 ○> 9分米
1在米盛=有10少分量米水的1分盘米里=放10一厘个米蒜瓣儿。 长(度米单 和位厘间米的是关10系0、要分理米清毫楚米。是100、米和毫米是1000)——变小加0、变大去0。
• (米和厘米是100、分米毫米是100、米和毫米 1哪米根=丝10带分最米长?1分哪米根=最10短厘?米(口答)
1米00=01÷01分0米0=101分1米×=1100=厘10米(厘米)=1(分米)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长度单位间的关系要理清楚。 2.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
谢谢
巩固练习
米第、5单分元米分、1米厘.与米毫用、米毫米复手。习课分件 别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
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一只蚂蚁先向东爬5分米,再向西爬4分米; 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蒜叶的生长情况。 哪根丝带最长?哪根最短?(口答) 哪根丝带最长?哪根最短?(口答)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某地一月份的降水量是48毫米,二月份的降水量比一月份增加了37毫米。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米、分米、厘米、毫米。 他们1小时走的路程都接近4000。 他们1小时走的路程都接近4000。 他们1小时走的米数都接近几千? 1分米=( )厘米 10分米=( )米 答:蓝丝带最长,黄丝带最短。 1厘米=( )毫米 10厘米=( )分米 红丝带长2分米,黄丝带长18厘米,蓝丝带长2分米1厘米。 又向东爬7分米,再向西爬3分米,然后停下来。 1000÷100=10 1×10=10(厘米)=1(分米) 答:蓝丝带最长,黄丝带最短。 (米和厘米是100、分米毫米是100、米和毫米是1000)——变小加0、变大去0。 要在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书包 ,哪种长度的钉子比较合适?在□里画“√” 。
分米和毫米的应用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分米和毫米单位进行计算;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分米和毫米单位。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和区别;2. 通过练习能够掌握使用分米和毫米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将毫米和分米进行转换;2. 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分米和毫米单位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1. 在课前准备教具,包括比较尺、量角器等;2. 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 采用趣味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4. 设计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回忆和巩固此前所学内容。
T: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听说过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呢?这两个单位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
S1:老师,我知道! 分米是比厘米长,比一米短的一种长度单位。
而毫米是比厘米短的,比一分米还要短的单位。
T:非常棒!小朋友们已经理解了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和区别。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算。
Step2. 讲解T:同学们,我们通过比较尺可以知道,长度是由多个小单位组成的。
我们来模拟一下,我用比较尺测量了这根笔,是12厘米长。
却要将它转换成毫米,应该怎么办。
(S2 拿出自己的比较尺并表演)S2:老师,将12厘米乘以10就可以得出它的毫米长度了。
T:对,很好。
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看看你们是否掌握了如何计算分米和毫米。
T:题目:卡片的长度是45毫米,将其转换为分米。
S3:45毫米等于4.5分米。
T:非常棒!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只需要在单位之间转换即可。
通过实际实践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灵活地理解分米和毫米两个单位。
Step3. 操练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使用,配合教材安排练习时间,帮助学生进行综合的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1. 将450毫米转换为分米。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2.毫米的认识:通过观察直尺上的刻度,使学生了解1厘米等于10毫米的关系,学会用毫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长度单位换算:让学生掌握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分米和毫米,使学生能够准确测量物体长度,并在生活中运用长度单位。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通过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提高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交流、表达观点,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需要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巩固。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相当顺利。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环节也表现出色。但我觉得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可以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案 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3.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课前准备:学生尺一把、米尺一把,相关的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谁愿意告诉大家的?来跟老师比一比,长到老师胸膛那么高了。
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小结: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我们身上也有,比如说一拃,你的一拃大约是多少?一庹呢?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照,就能估测出物体的长短。
2.师:课前小朋友们估测了老师的身高,用到了哪两个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我们一起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1厘米呢?小朋友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二、思索探究(一)认识毫米。
1. 引入。
师:考考你们,测量楼房的高度一般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数学书的长度呢?(追问:为什么用厘米而不用米做单位呢?)那数学书的厚度呢?生1:厘米。
生2:毫米。
(追问:为什么你要用毫米做单位呢?)师: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小棒,它的长度是——1厘米,课前我们已经量过。
现在请大家就用这根一厘米长的小棒去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测量结果是多少?这本书的厚度不到(大约)1厘米。
师:如果要更精确的知道它的厚度,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板书课题:毫米),你跟数学家想得一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米,用符号mm表示(板书课题:(mm))。
2. 先学作业:(1)指一指:直尺上的1毫米。
(2)比一比:多长是1毫米?(3)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3.学前预判:由于上学期孩子已有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学习基础,对直尺上1毫米的找都能找到,但由于1毫米实在太短,比划上有些困难。
长度教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年级下册长度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性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能将不同长度单位相互转换。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长度概念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取信息并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将分米和毫米相互转换。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将分米和毫米相互转换。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游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并向学生介绍物品的长度单位,逐渐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情景教学: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游戏教学:卡片配对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不同长度的物品,要求学生通过对物品长度的估算将其归入分米或毫米分类的卡片中。
学生将卡片配对并贴到黑板上。
4.讲解知识点:向学生详细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向学生演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
5.练习:教师出题,要求学生将分米单位转换为毫米单位或毫米单位转换为分米单位。
6.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七、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1.通过课堂练习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和相互转换。
2.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游戏操作、完成任务等。
3.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联系中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实物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能熟练将不同的长度单位相互转换,为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打下了基础。
(完整)二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
三.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课本27页例题,28-29页想想做做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具准备:
学生尺、明信片
第二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课本3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
小推车。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知识点及习题
【导语】数学与我们的⽣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认识到现实⽣活中蕴涵着⼤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活中有着⼴泛的应⽤,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数学的信⼼等。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知识点】1分⽶=10厘⽶ 1⽶=10分⽶ 1⽶=100厘⽶分⽶可以⽤dm表⽰毫⽶可以⽤mm表⽰1、相邻的长度单位进率是102、1⽶=10分⽶; 1分⽶=10厘⽶; 1厘⽶=10毫⽶3、1⽶=10分⽶=100厘⽶=1000毫⽶4、现在学习的长度单位按从⼤到⼩排,依次是:⽶ > 分⽶ > 厘⽶ > 毫⽶5、相邻的长度单位转化时:⼤单位变⼩单位,末尾添0;⼩单位变⼤单位,末尾去0。
如:2厘⽶=20毫⽶;30分⽶=3⽶如果是相隔的单位转换,隔⼀个添⼀个0(或去⼀个0)。
如:3分⽶=300毫⽶;500厘⽶=5⽶6、1⽶⼤约是两臂侧平举的距离;1分⽶⼤约是⼀柞的长度;1厘⽶⼤约是拇指指甲盖的⼤⼩;1毫⽶⼤约是10张纸的厚度。
【练习题】1、⼩明的⾝⾼是1( )30( )2、1枚硬币的厚度⼤约是1( )3、马路两旁每隔10( )有⼀棵⼤树4、⼩红⾛⼀步长约60( )5、学校操场长200( )6、课桌宽5( )7、⼀个⼤树⾼18( )8、⼀枝铅笔长18( )9、⼀台冰箱⾼18( )【参考答案】1、⼩明的⾝⾼是1( ⽶ )30( 厘⽶ )2、1枚硬币的厚度⼤约是1( 毫⽶ )3、马路两旁每隔10( ⽶ )有⼀棵⼤树4、⼩红⾛⼀步长约60( 毫⽶ )5、学校操场长200( ⽶ )6、课桌宽5( 分⽶ )7、⼀个⼤树⾼18( ⽶ )8、⼀枝铅笔长18( 厘⽶ )9、⼀台冰箱⾼18( 分⽶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第 1 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例1、例2,第54页“想想做做”第1~4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测量、观察、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思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的含义,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PPT课件、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观察直尺,导入新课出示直尺,提问:谁能说一说直尺上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是1厘米?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是2厘米?5厘米?10厘米?多少厘米是1米?指出: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本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其他的长度单位。
二、活动探究,建立表象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认识分米)(1)出示一个文具盒的直观图,图上标出长“20厘米”、宽“10厘米”。
提问:从这个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引导并板书:厘米)(2)提出要求: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0,想一想,从刻度0到刻度10一共有多少厘米?追问: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启发: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分米?你是怎样想的?(揭示并板书:1分米=10厘米)(3)提问:你能用直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先想一想,再画一画。
学生操作、讨论、交流。
(4)让学生从身边找出一些大约1分米长的物体。
(5)组织学生讨论: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1米等于多少分米?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验证。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2。
(认识毫米)(1)提出要求: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并把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
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各个长度单位。
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再教学毫米,最后教学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1?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活动体会。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
(1)在引出单位时产生鲜明的第一印象。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教材在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分米和毫米,力求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
在引出分米时,出示了一个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的文具盒,告诉学生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这样引出新的单位分米,能让学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长、宽各多少,除了用厘米作单位还能用分米作单位,同时还知道1分米比1厘米大(10厘米才是1分米)。
在引出毫米时,用直尺量数学书的厚,发现不到1厘米。
比1厘米小的长度怎样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2)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
直尺是度量长度的工具,尺上的刻度比较准确。
因此,通过看直尺上的1分米和1毫米能让学生准确地感知它们的实际长度。
在看直尺上的1分米时,教材承接前面的“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的上面用红线括出10厘米长的一段,并注上1分米,便于学生观察。
还要求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再次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在看直尺上的1毫米时,教材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在教材的指点下感知1毫米是很短的。
(3)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
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准确,但往往不牢固,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淡忘。
二年级数学下册17.认识分米和毫米
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 宽大约10厘米。
10厘米是1分米, 20厘米是2分米。 分米可以用 字母“dm”表示。
1
1
在直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
1分米
1分米=( 10 )厘米
你能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
2
1 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1分米。
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 1米=( 10 )分米
讲台的宽 ( )分米 ( )分米( )厘米
10
微米是比毫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 1毫米等于1000微 米。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00微米。
11
从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 看看厚度大约是多少。
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1毫米。
6
1.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35)毫米
(28)毫米
7
2.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40
30
40
8
3.
量一量课桌和板凳的
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各接近几分米。
9
4.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估计
实际
数学书的宽 ( )厘米 ( )厘米( )毫米
3
2
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你有什么发现?
数学书的厚度 不到1厘米。
在直尺上数, 是6个小格。
4
2 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 可以用字母“mm”表示。
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 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1厘米=( 10 )毫米
5
2
5角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大 约是1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