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
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精选14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精选14篇)六年级《螳螂捕蝉》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螳螂捕蝉)认读“螳螂”两字后齐读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个古代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了国王攻打邻国的事。
那么,“螳螂捕蝉”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能国说服国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2、检查下列词语的理解:“不堪设想、乘虚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1)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3)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
指名说,集体讨论。
乘虚而入:趁着空隙或趁人没有防备时进入。
不堪设想:堪:能够。
不能想像将会再成怎样坏的结局。
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3、针对前面对课文质疑的几个问题,指名发言,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写这个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写经过、结果的是哪些自然段。
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组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起因(1):吴王决定要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
经过(2-11):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结果(12):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分段熟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导书写生字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篇2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学习古诗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因此在课上先讲述了学期古诗文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生疏。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篇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语文2.课时:两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第十课:螳螂捕蝉教学方面: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1.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了解、复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始末。
2.知道少年如何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吴王放弃攻打楚国,了解故事与现实的联系。
3.学习少年勇敢、机智的品质和吴王的知错能改。
重点:了解故事,弄清少年如何通过故事劝服吴王放弃攻楚。
难点:了解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代表现实中的何方,弄清利害关系。
课前准备:有关历史资料,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掌握。
(出示词语1)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学生读词)二、学习课文:1.导入: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他呀,可是一意孤行,还下了死命令,说谁去劝他,他就处死谁。
命令一下,大臣们可都不敢作声了。
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向吴王讲了一个故事,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听完了请你们也讲讲这个故事。
2.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请你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如果记不好,可以参考刚才的词语。
(出示词语2,学生讲故事。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通用4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教学设计(通用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螳螂捕蝉教学设计(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教材简解: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
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领学生以读促学,以读促思,让学生在反复的文本诵读中,探究、感悟、交流、积累、体验,从而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设计思路:1、面向全体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学,用反复的、逐层深入的读的指导和训练中,串联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2、创设情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努力建设和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背景师:公元前475年——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虽然这个时期距今天很久远,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却可以常常接触到表现战国时期内容的故事或成语。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职业规划、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areer planning, insight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螳螂捕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螳螂捕蝉》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3.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态保护。
4.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表达、交流。
(二)教学设想
2.学生现场写作,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生物,进行描写练习。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课文理解、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收获。
2.教师强调观察、表达、合作等能力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讨论,共同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4.观察实践,写作训练
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如花草、昆虫等,并进行现场写作。教师提供写作指导,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作业评价:
a.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b.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c.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作业反馈:
a.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并进行写作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教学设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3.教师强调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对《螳螂捕蝉》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含义、特点及表达方式;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俗语,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利令智昏”等;掌握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技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能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培养学生运用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只螳螂和一只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学习《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一起来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优秀6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优秀6篇)《螳螂捕蝉》教学案篇一【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预习学案】1.我会读趁虚而入不堪设想固执毫不介意禀报自由自在螳螂恍然大悟诸侯 2.我会填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讲的是一位少年以的故事,告诫吴王并使吴王打消了的念头。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自由自在恍然大悟4.我质疑通过对这篇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下来。
【导学案】(一)交流预习,质疑促学1.组长带头,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小组展示3.交流质疑,互帮互助(二)读议结合,合作探究1.同样是劝说,为什么大臣们失败了而少年成功了?2.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3.少年通过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拓展延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也不少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吗?板书设计:少年智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王明理吴王攻楚诸侯国在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危险【课堂检测】1.照样子写词语。
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八字成语)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仔细读读这两段话,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什么?2.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各是怎样的呢?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螳螂捕蝉》ppt课件《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这一课时,我参照薛特的教学设计,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本着简单、务实的原则,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拟二课时)1、由课题引出学生字“螳螂”“侯”“堪”“奖”,通过范写提醒、描红、临写把字写正确、美观;通过同学友情提醒,区分形近字,知生字“侯”“堪”的字义,准确运用。
2、读课题,知课题是一个成语的前半部分,板书后半部分(黄雀在后)。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螳螂捕蝉》的故事情节。
2.学习掌握《螳螂捕蝉》中的生字词和句子,能够正确朗读和书写。
3.能够理解《螳螂捕蝉》中的寓意,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哲理。
4.应用课文中的知识,发散思维,增强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和趣味性。
教学重点1.掌握《螳螂捕蝉》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2.能够理解《螳螂捕蝉》中的寓意。
3.应用课文中的知识,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1.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老师放映一段视频,介绍螳螂捕蝉的故事。
2.老师导入课文:“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它描写了一只螳螂在追逐一只蝉的过程中,蝉因贪玩自乱阵脚,被螳螂捉住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习过程1.老师展示生字词和拼音,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进行生字词和句子的默写,老师在黑板上逐一讲解。
3.老师让学生朗读整篇文章,注意语音语调。
4.老师解读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和目光短浅是一种自取灭亡的行为,要时刻谨记自己的处境和生存环境,不要贪图一时的小利,而失去了更大的机会和未来。
”5.老师组织学生发散思维:“以你的方式表达这个寓意和世界观。
”6.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7.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思考结果。
总结回顾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老师发放相应的练习材料,寓教于乐,巩固知识点。
3.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做出改进措施。
课堂作业1.完成相应的练习材料。
2.思考课文带给你的启示和人生感悟,并写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想。
教学资源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2.教学视频3.黑板、彩笔4.练习材料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视频和词汇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关键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通过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哲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了生活智慧。
最后通过讲解练习材料,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
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1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螳螂捕蝉。
你以前听过这个成语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说你的理解。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个寓言故事有关。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要将它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
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总结: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3、少年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是别有深意的——(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
)大臣与少年都劝说吴王,比较一下。
出示结果对比。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为何结果相差如此之大?4、可是,纵观全文,少年与吴王的对话中有没有提到关于楚国的事呢?只是说了个故事,只字未提楚国之事,却令固执的吴王改变了主意,这个故事太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到少年所说的故事,再轻声读一读。
2、这就是少年讲的故事。
(出示)指名读。
3、学习故事。
A自读课文,能理清里面的关系吗?作图:露水蝉螳螂黄雀少年B蝉、螳螂、黄雀有什么共同之处?(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却都不知道身后的祸患)这几种动物都十分警惕,为什么都没发觉身后隐伏的祸患呢?——“一心”,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供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读读故事,你一定能揣测出它们当时的想法。
出示:望着眼前的(),蝉心想:螳螂黄雀——是啊,我们不难体会到正因为急于获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们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即将到来的危险。
谁能读出它们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理解并背诵本篇课文。
2.能够运用课文语言描述环境和人物形象。
3.能够通过课文了解螳螂的特征及其捕食习性,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4.能够通过课后阅读拓展,深化对螳螂的认识。
教学重点:1.掌握文本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2.把握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思维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2.学生如何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3.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小动物,培养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螳螂的外观特征和捕食方式,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讲解课文:通过逐渐增加阅读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课文的含义和语言特色,并加以讲解说明。
3.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4.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相互讨论,搜集资料,表达彼此的理解及看法,并互相评价。
5.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口头类作业、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6.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野外观察等方式自主探究与螳螂相关的知识,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腾讯课堂等远程教学平台。
3.图片、视频、小动物标本等教学资料。
4.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螳螂的外观特征和捕食方式。
2.让学生阅读螳螂的基本知识,提出问题,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考。
3.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感受螳螂的生存环境。
通过提问孩子的感受,引导学生对阅读主题进行解读,引起学生对螳螂的关注。
二、讲解课文1.听取学生的见解,讲解课文的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读取篇章中重要的句子和段落,解读其中的头绪和主题,体验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篇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劝诫吴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忽略身后隐患危险的做法,从而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本文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联系课文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恍然大悟”、“固执”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借助字词典学习生字词,熟读小故事。
2、教师制作PPT教学课件。
【课前游戏】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师的姓和动物有关,那么,我来考考大家:你们都知道哪些含有动物的成语呢?【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动物有关系(板书:螳螂捕蝉),请同学们读课题。
螳螂捕蝉也是一个成语,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几个字——(生:黄雀在后)2、完整地说。
(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二、初读感知,把握大意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默读问题)2、好,哪位同学结合投影上的提示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提示)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3、谁讲的故事?讲给谁听?目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少年、吴王)三、角色体验,读文明理(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1、哪位同学能快速地把课文中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找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螳螂捕蝉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9篇螳螂捕蝉 1一、教材分析《螳螂捕蝉》是一种嵌套结构的课文,即大故事里还套着一个小故事。
它讲述了一个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说服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故事,说明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
特殊的文本结构给教者带来挑战:两个故事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关系。
为此,我深入钻研文本,从学生最近发展区考虑起,将本篇课文进行了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螳螂捕蝉”的寓意;第二,吴王从寓言中明白的现实意义;第三,通过吴王前后的态度对比,分析少年的人物形象。
如何把握教材,上好这篇课文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文本。
语文犹如人文宇宙中承载生命讯息的一艘小船,教师能在文本背后这个意义世界走得远些,学生就能跟得远些。
语文课程作为母语教学,其设置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它是要培养具有我们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精神的人。
因此,我仔细阅读了这篇课文,发现嵌套的两个故事之中蕴藏着人类社会交往的交际法则(在当时是君臣之间的交往法则)。
吴王乃一国之君,且独断固执,少年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具有谋略意义上的劝说呢?这是一个难点。
当我把文章再延伸至现实生活时,不难发现,它有利于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与别人沟通交流,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教育性的学科。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是它的基本特点。
因此,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确定综合的目标体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
纵观六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不太高,技能技巧也有待进一步训练。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课题,抓住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掌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含义。
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
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六班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急的,北师大版六班级语文上册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而明白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及少年讲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逍遥自在"、"茅塞顿开"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前预备:写有词语的黑板,光盘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1、今日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鱼目混珠掩耳盗铃自相冲突拔苗助长4、板书课题,今日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这那么寓言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状况1、出示词语,读,正音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可思议乘虚而入侍奉固执茅塞顿开逍遥自在诸侯得奖2、理解词语意思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开心的事记在心里。
不可思议: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急的方向进展。
祸害:祸事;灾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进展、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预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解并描述"螳螂捕蝉",奇妙地劝告吴王。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新词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拟定小标题。
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1、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成语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比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成语你能接一接吗?2、你也能说吗?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一、解析课题,质疑激趣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
出示课题《螳螂捕蝉》的图片和文字图。
(字理析字词:螳螂、捕、蝉) 2、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3。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篇寓言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它到底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划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3)遇到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指名认读后齐读。
(2)文章中还有什么字不会读的吗?(3)读了这些词语,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用上其中的词语来说说吗?3、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呢?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四字小标题来概括出来。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来板书:(固执攻楚巧妙劝说打消念头)谁能用自己的话具体来说说这件事讲了什么?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品“不堪设想”,明后果危险1、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不堪设想”这个词语。
谁能读一读呢?读到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呢?2、是什么不堪设想呢?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找看,是哪句呢?读句子: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优秀9篇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及其寓意。
2.能初步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文化内涵等。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阅读、表达、合作、思考等。
二、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
2.探究文化内涵,理解成语寓意。
3.识别句子结构中的修辞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阅读故事,深刻理解其中人物和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丰富语言,准确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材: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3.准备相应的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1.师生问候,介绍今天的故事《螳螂捕蝉》。
2.让学生先看一遍故事内容,尽可能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3.询问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2.讲授(35分钟)1.老师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人物性格和行为特点。
2.引导学生寻找故事表述中的修辞和语言特色。
3.让学生阅读一遍故事,整理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语言特色和修辞。
4.解释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含义,讲解寓意。
5.老师和学生共同解析故事的文化内涵。
3.合作探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不同理解和印象。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讲述故事,并且其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故事的文化内涵及成语寓意。
4.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展示他们小组内的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
2.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下一节课预习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1.阅读课本上相关文学作品,并在作业本上做好阅读笔记。
2.可以在家自己回忆、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在授课前深入了解相关故事文学作品,提前准备相应的教材和教案,以充分准备好教学过程。
2.教师需要注重带领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可以通过语文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挖掘能力。
《螳螂捕蝉》优秀教案
《螳螂捕蝉》优秀教案《螳螂捕蝉》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课件养教训练点:1、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2、注重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教学流程:一、动画引入1、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所以今天特地送大家一份礼物——动画片,请欣赏。
(展示课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2、提问:你能从画面中找到一个成语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师:“螳螂捕蝉”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它,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二、巧妙入文,探究感悟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叙述画面故事的段落。
(1)指名读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找出故事中的角色——故事中写了三种小动物,你能从故事中体会到“蝉、螳螂、黄雀”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谁能再用简短的话说说。
师依据回答板书:蝉———螳螂———黄雀捕啄(2)角色体验:每位同学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一个角色,你就是蝉、螳螂或黄雀,找出描写你这个角色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想好后说一说。
(3)交流各自的体验(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师:在美丽的王宫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儿们,快来说说你当时的想法和心情a蝉生:我爬得很高,这里很安全,我可以美美地喝露水了。
生:这露水真甜,这是我这些天来最好的早餐,我太高兴了!结合回答理解“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师:让我们把蝉的悠闲与自由自在读出来。
六年级上册《螳螂捕蝉》教案(精选15篇)
六年级上册《螳螂捕蝉》教案(精选15篇)六年级上册《螳螂捕蝉》篇1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脯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着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相互混战的场面)师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读后分小组讨论(1)吴王准备出兵打败楚国,为什么遭到大臣的反对?(2)少年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吴王的?(3)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3、逐步讲解问题:(1)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2)吴王想到了后果吗?为什么?(他一心思想攻打楚国,称霸)(3)吴王听了大臣们的话吗?他怎么做的?(4)有感情读吴王的话(5)齐读这一段问题二:(一)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服吴王问题三:(先不讲)(三)过渡:吴王很固执,而且下了死命令,为什么少年一个“螳螂捕蝉”的事就能打动吴王的心呢?(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1.课件出示“螳螂捕蝉”2.问“蝉怎样?螳螂怎样?黄雀怎样?”3.比较句子4.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露水蝉喝着露水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螳螂要捕蝉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黄雀正要啄食螳螂5.蝉、螳螂和黄雀有什么相同?(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更隐伏着病患呢!)6.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身后的陷患各是什么?这跟吴国攻打楚国有什么联系吗?(吴国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7.吴王明白了这一点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吴王恍然大悟,“你讲得太有道理了”8.少年正是用这个故事巧妙地说服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他为了向吴王说故事,做了哪些事?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
学设计(1)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新词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拟定小标题。
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课前谈话: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1、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成语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比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成语
你能接一接吗?
2、你也能说吗?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一、解析课题,质疑激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
出示课题《螳螂捕蝉》的图片和文字图。
(字理析字词:螳螂、捕、蝉)
2.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
3.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篇寓言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它到底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划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3)遇到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指名认读后齐读。
(2)文章中还有什么字不会读的吗?
(3)读了这些词语,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用上其中的词语来说说吗?
3.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呢?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四字小标题来概括出来。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来板书:(固执攻楚巧妙劝说打消念头)
谁能用自己的话具体来说说这件事讲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品“不堪设想”,明后果危险
1.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不堪设想”这个词语。
谁能读一读呢?读到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呢?
2.是什么不堪设想呢?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找看,是哪句呢?读句子: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1)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字是——“侯”。
看到这个“侯”字,你
想到了哪个字? (字理析字:候、侯)
生自由谈。
用什么方法来区分这两个字?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古文字是怎么写的。
3.在中国古代,进入春秋时期以后,基本为混战时期,诸侯国实力不均,春秋五霸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当时的形式。
4.其他的诸侯国乘虚而入的后果怎么样?
(事情的后果很危险,很难想象。
)
所以“不堪设想”的意思就是不能想象、很难想象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
5.想到不堪设想的后果,该有多少人去反对啊!可是吴王还是——固执攻楚。
(二)品“恍然大悟”,识少年机智
1.过渡:后来仗打起来了吗?(没有)
什么原因呢?(因为吴王听了少年的话后恍然大悟。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恍然大悟)。
它是什么意思?聪明的你们可能知道了。
如果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字理,相信你们印象更深。
2.文中谁恍然大悟了呢?(吴王)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让他恍然大悟啊?(少年)
3.这少年就这么轻松地一劝说,就能够让吴王打消念头,你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啊?能够用什么词语来夸夸他吗?(板书:机智勇敢)
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呢?生交流。
生甲:“少年连露水打湿他的衣裳和鞋子,也不在意。
还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师相机提问:少年为什么在那转来转去?还连续转三个早晨?)
师:从这里可以感觉少年劝说吴王的决心很大,是个顾大局的人。
连续转三个早晨就是为了引起吴王对他的关注。
他只是一个侍奉吴王的下人,这样吴王才能注意到他啊!这个办法想得真好、真聪明!
生乙:他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
妙在他说“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这样,就把吴王给吸引过来了。
因为既然是挺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听,吴王当然不会例外的。
师:少年故意卖个关子,把吴王的好奇心给调起来。
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
生丙:“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少年确实是足智多谋。
他表面上说是打鸟,好像很悠闲的样子,我觉得这是他故意不让吴王发现他劝说的用意,因为前面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别人来劝他。
师:不动声色、晓之以理
生丁:说故事巧。
师:故事从头到尾都没讲到攻打楚国有危险,但是却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真是妙,智慧啊!
师:还你发现了什么?你找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戊:少年善于观察。
有耐心。
不是直接劝说吴王……
是少年的——巧妙劝说让吴王恍然大悟的啊!
(三)品“死命令”,解吴王固执
1.过渡: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吴王呢?我们可以从两句话中去了解他。
这两句话都有一个“死”字,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它们。
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2.这两个“死”的意思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看“死”的古文字是怎么样的就明白了。
(字理析字:死)
生自由答这两句话中“死”的意思。
(1)失去生命;(2)不可更改。
3.由此可见吴王真的很固执!(板书:固执)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专横暴君顽固暴躁……)
我们来练读这两句,读出这样的感受。
指名读。
指导:在表现吴王的专横时,要注意哪个字呢?(处死死命令)
4.谁敢劝谏谁就——死!这个时候,一个少年却巧妙劝说了吴王,更突出了他的——(勇敢爱国)(板书:勇敢)这就是大智慧、大爱啊!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