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平邑县流峪镇政府唐晓华一、新农村建设1、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
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同时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搞得不城不乡。
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营造一个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显的尤为重要。
许多城里人,包括不少公务员,总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部门、农村和农民的事,有点茫然和漠视。
而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兄弟来说,蓝图虽已画出,前景十分诱人,却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感觉,形成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责任的共识。
2、用地和资金近几年来看,很多农民群体冲突问题,大部分集中在土地问题上,关键是在征地问题上,围绕土地出让金分配的冲突,有的已经酿成了恶性事件,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何做好一手抓经济发展保障用地,一手抓严格土地执法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全面推进集中居住地建设中,土地利用规划目前尚未调整,跨组调整承包田问题难以解决。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对基础设施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资金。
很多农民习惯于原有的生活、习惯于就近耕种、习惯于原有的居住模式和风俗,不愿意进区集中居住。
从基层的实践看,目前农民集中居住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土地征地难,按照国家土地补偿有关规定,农民在失地以后理应得到相应的赔偿,但补偿款从何而来?二是土地浪费现象较多。
农民进入集中居住点以后,老宅基地不能够及时复垦还原,新老房子重叠,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三是土地与农民生息不相衔接。
新的规划点有的距离农民老宅基地一、二公里,农民生产生活极不方便。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一、新农村建设、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不能呆板教条、搞一刀切。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河道的整治。
作为城市延伸的城关村和作为城市补充的城郊村和远离城市的远城村,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
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同时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搞得不城不乡。
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营造一个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显的尤为重要。
许多城里人,包括不少公务员,总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部门、农村和农民的事,有点茫然和漠视。
而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兄弟来说,蓝图虽已画出,前景十分诱人,却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感觉,形成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责任的共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各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谋划意识。
建设新农村,不能够短打算,而要长远谋划。
二是亲民意识。
不能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要确实从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不包办代替,不层层加码压指标,不相互攀比搞速度,否则,就不是造福群众。
三是责任意识。
从紧迫的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防止盲目蛮干,急于求成。
四是全面意识。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各项内容紧密相联,因此要完整地予以把握。
、用地和资金年来看,很多农民群体冲突问题,集中在土地问题上,关键是在征地问题上,围绕土地出让金分配的冲突,有的已经酿成了恶性事件,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何做好一手抓经济发展保障用地,一手抓严格土地执法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精选文档】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一、新农村建设1、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不能呆板教条、搞一刀切。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河道的整治。
作为城市延伸的城关村和作为城市补充的城郊村和远离城市的远城村,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
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同时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搞得不城不乡。
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营造一个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显的尤为重要。
许多城里人,包括不少公务员,总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部门、农村和农民的事,有点茫然和漠视。
而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兄弟来说,蓝图虽已画出,前景十分诱人,却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感觉,形成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责任的共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各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谋划意识。
建设新农村,不能够短打算,而要长远谋划。
二是亲民意识。
不能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要确实从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不包办代替,不层层加码压指标,不相互攀比搞速度,否则,就不是造福群众。
三是责任意识。
从紧迫的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防止盲目蛮干,急于求成。
四是全面意识。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各项内容紧密相联,因此要完整地予以把握。
2、用地和资金2005年来看,很多农民群体冲突问题,60%集中在土地问题上,关键是在征地问题上,围绕土地出让金分配的冲突,有的已经酿成了恶性事件,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何做好一手抓经济发展保障用地,一手抓严格土地执法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理论问题(5篇)
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理论问题(5篇)第一篇: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理论问题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1、新农村建设问题。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房屋的整治。
作为城郊乡,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应该以提高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意义,以不断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来定位新农村建设。
2、医疗保障问题。
农村医疗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相对滞后,目前实行的医疗保障低水平比较低,而医药费用近几年来大幅度上涨,参保人员的医保费还经不起几次感冒。
还是存在有些人有病也看不起的问题。
3、食品安全。
有毒有害食品、“三无食品”、变质劣质食品屡禁不止,社会和群众反响很大。
4、养老问题。
养老是农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农村养老制度不完善、投保难,再加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多数农民对养老院这种社会化养老方式不太认同。
5、住房问题。
房价一直居高不下,造成低收入群体、刚就业大学生和创业人员住房困难。
第二篇: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对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思考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思考作为一名从事乡镇工作的党员干部,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在具体工作中,经常深入调研,倾听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下面我就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描述如下:一、医疗是农民首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医疗方面,农民反映最突出的是费用问题。
医药费用近几年来大幅度上涨,参保人员的医保费还经不起几次感冒。
特别是农民在生了大病以后不能负担高昂的医药费,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新型合作医疗的推进难以取得农民群众的配合,原因在于外出流动人口的增多及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使广大农民对此心存疑虑。
二、农民希望加大治理环境污染执法力度农民对生活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越来越重视。
而农村环境保护监督几乎是一片空白,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致使在农村的企业大多不重视环保工作,再加上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导致到处是垃圾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领导管理技能)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广大干部最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华池县王咀子乡人民政府王毅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经过最基层的实践及充分的调研,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新农村建设问题:1、认识上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新村庄建设。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河道的整治。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
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决定的。
同时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2、土地上的问题。
很多农民群体冲突问题,60%集中在土地征用问题上,围绕土地出让金分配的冲突,有的已经酿成了恶性事件,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何做好一手抓经济发展保障用地,一手抓严格土地执法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同时从基层的实践看,目前农民集中居住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土地征地难,按照国家土地补偿有关规定,农民在失地以后理应得到相应的赔偿,但补偿款从何而来?二是土地浪费现象较多。
农民进入集中居住点以后,老宅基地不能够及时复垦还原,新老房子重叠,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三是土地与农民生息不相衔接。
新的规划点有的距离农民老宅基地一、二公里,农民生产生活极不方便。
四是新的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难以落实,这是新农村建设最大的瓶颈制约。
3、农村环境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农村环境进行了大力整治,但农民保护、爱护环境的意识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形成,从而目前农村庄前屋后“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
再加上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
4、农民增收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物价与收入的匹配
目前,我国人均收入较低反而物价相对较高的趋势愈加明显,在南通地区也普遍存在。
物价上升到居高不下的态势,直接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物价高位使很多城镇就业及生活群体增加不可估量的压力,进而产生物价与收入不匹配等社会矛盾。
物价高位在近几年已经常态化。
在高位的物价面前,中低收入群体不得不勒紧腰带,减少各种开支应对生存与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低收入群体面临的生存压力依然很大。
一般这些群体一辈子都不可能买到一套自己感觉宽裕的住房。
居住房价高位,南通的居住房价与2000年相比上涨了数倍,而上班族群体相比于2000年增加的收入与房价增长的部分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其他方面,车票价、工作餐、菜、米、面、肉均比2000年上涨了很多。
如不能有效控制物价上涨,不但不能解决民生凸显问题,还会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指数。
物价高位是民生凸显的核心问题,只有牢牢抓住物价这个环节,把抑制物价上涨作为头等大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对涉及民生衣、食、住、行方面应该从不同程度上进行限价,使这些基本民生生存的物价与中低的收入水平相匹配,才能更好地维护大多数群体的利益,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淄博市蔬菜办公室按照市委党校通知要求,深入基层,对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与部分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了交流座谈。
根据掌握的情况,关注面最广、关注点最高的是加工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其次是新农村建设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品(含农产品,下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尤其是生食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营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生产销售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食品,如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鸭蛋、毒生姜、毒韭菜、地沟油饭菜以及过期食品等,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生产者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蔬菜、苹果等农产品产量,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者虽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但未达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上市,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二是生产过程中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养殖场为了提高瘦肉率,在猪、羊饲料中添加了瘦肉精;为了改变鸭蛋蛋黄的颜色,在鸭饲料中添加苏丹红。
又如,生产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面粉里添加滑石粉;使用地沟油炒菜;在牛奶中加水后再添加三聚氰胺,以确保检测牛奶蛋白质含量时符合相关指标要求。
三是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2、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
一是由于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造成产品二次污染,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一、新农村建设1、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不能呆板教条、搞一刀切。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河道的整治。
作为城市延伸的城关村和作为城市补充的城郊村和远离城市的远城村,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
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同时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搞得不城不乡。
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营造一个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显的尤为重要。
许多城里人,包括不少公务员,总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部门、农村和农民的事,有点茫然和漠视。
而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兄弟来说,蓝图虽已画出,前景十分诱人,却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感觉,形成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责任的共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各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谋划意识。
建设新农村,不能够短打算,而要长远谋划。
二是亲民意识。
不能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要确实从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不包办代替,不层层加码压指标,不相互攀比搞速度,否则,就不是造福群众。
三是责任意识。
从紧迫的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防止盲目蛮干,急于求成。
四是全面意识。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各项内容紧密相联,因此要完整地予以把握。
2、用地和资金2005年来看,很多农民群体冲突问题,60%集中在土地问题上,关键是在征地问题上,围绕土地出让金分配的冲突,有的已经酿成了恶性事件,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何做好一手抓经济发展保障用地,一手抓严格土地执法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最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一个在乡镇工作十多年的干部,经过最基层的实践锻炼及充分的调研,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生活方面1、关心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活质量问题。
我们的干部们呼声最高的便是渴望提高工资待遇,呼吁改善生活,增加个人收入。
这些年,房价、物价等飞涨,人民币逐年贬值,通货膨胀严重,但干部工资却不增加,超出了干部的能力所限,特别是年轻同志,从事工作时间短,积蓄少,靠个人微薄的工资根本买不起房,目前没有政策改变这种现状。
关于生活质量问题,虽有所提高,但仍然只停留在满足日常生活基本面上,至于外出休闲旅游、从事个人业余爱好、或进行一定的财产性投资都是个别人所为。
再者,与发达地区比,相同的职业、相同的职务、相同的级别,我们的工资和待遇却少很多。
2、关心子女升学就业问题。
干部们在个人日常生活和与同事交往中,谈论最多的是子女的教育、升学及就业问题,孩子的未来就是他们的未来,为了孩子他们倾尽所有---人力、财力、精力。
在乡镇工作,干部们一周只有在双休日在家,其它时间都待在乡镇,他们常常抱怨由于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或是为了孩子而影响了工作,工作和孩子的天平各有倾斜,能使之平衡者为数不多。
为子女开支在家庭开支中最为庞大,这给仅享受固定薪金的干部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3、关心自身的身心健康问题。
干部自身的身心健康情况越来越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他们普遍地认为,健康是工作的本钱,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
他们寄希望于组织多给干部职工创造一些健身娱乐的条件,寄希望于领导能给他们营造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并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爱护和理解支持,与他们建立真诚的交流沟通平台。
一旦生理或心理健康出问题,势必会影响工作,同时医疗费用支出的不可预测性和无保障性,更将增加干部职工的不安全感。
二、在工作方面4、关心个人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的问题。
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1、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与国民收入提高不成比例。
国家经济发展与全体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
多年来,国家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多用在投资上,以致各地政府过于追求政绩、投资过热,民生问题的解决与之不相称。
特别是环境污染和公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如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发生。
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快容易体现,目前我国GDP总量已达世界第四,今年还将有一个大增长,中央一再提出由投资、出口带动向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防止投资过热,但效果甚微。
一个重要症结,就是没能科学地考量各地官员的政绩,目前,一些地方的发展依赖性大,经济发展存在一定风险。
各地政府应做到既关心国运,又关心民生,既关注量的增加,更关心质的提高。
这个质体现在民生改善、社会建设以及提高干部群众的工资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
2、政府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定位与腐败现象令人关注。
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当前结构性的腐败中,政府与民争利是一个问题。
政府的职能体现在公益性、服务型,转变政府职能的理念已提出多年,但有的政府部门受利益的驱动,为了本部门利益最大化,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如一些省市城市的拆迁,动用国家机器、专政工具,表面上严格执法,实则损害了党和国家形象。
政府权力疏于监督,干部人事方面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也很严重。
一些地方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有些消极腐败现象从潜规则变成了显规则。
关于权力监督的问题理论上虽有突破,但实践中难以操作或疏于执行。
党内唯书、唯上、唯官现象依然严重,一些领导不能真正采纳基层干部的意见。
对于官员个人腐败,人人痛恨,但对于公共权力腐败,却缺少制约和监督的力度。
3、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人关心的热门话题。
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已超出环保职能部门的责任范围,人民群众从对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工业噪音、工业污水的排放等事件中意识到高排放、高污染的危害,对喝不上干净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吃不上放心食物忧心忡忡。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一、新农村建设1、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不能呆板教条、搞一刀切。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河道的整治。
作为城市延伸的城关村和作为城市补充的城郊村和远离城市的远城村,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
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同时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搞得不城不乡。
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营造一个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显的尤为重要。
许多城里人,包括不少公务员,总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部门、农村和农民的事,有点茫然和漠视。
而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兄弟来说,蓝图虽已画出,前景十分诱人,却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感觉,形成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责任的共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各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谋划意识。
建设新农村,不能够短打算,而要长远谋划。
二是亲民意识。
不能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要确实从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不包办代替,不层层加码压指标,不相互攀比搞速度,否则,就不是造福群众。
三是责任意识。
从紧迫的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防止盲目蛮干,急于求成。
四是全面意识。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各项内容紧密相联,因此要完整地予以把握。
2、用地和资金2005年来看,很多农民群体冲突问题,60%集中在土地问题上,关键是在征地问题上,围绕土地出让金分配的冲突,有的已经酿成了恶性事件,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何做好一手抓经济发展保障用地,一手抓严格土地执法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及急需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经过最基层的实践及充分的调研,当前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新村庄建设。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河道的整治。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
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决定的。
同时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2、土地流转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广阔农村出了一件大事,从五十年代初组织互助合作组、初期农业合作社开始的土地集中经营,三十多年后,一夜之间,突然全部分划到户,实行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
面对这场暴风骤雨,难怪当时不有人惊呼:“集体化道路走了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可实践证明,这场“由合到分”的伟大土地革命,成功了!这是农村改革的前奏,这也导致了农村以后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成功。
从此,中国农民告别了缺衣少食的日子,逐步走向了温饱、而小康的生活。
时序又过了三十年,中国农村,特别是我们处于城乡结合部的郧县城关镇,鼓励和提倡开展农村土地集中经营,大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这仿佛又形成了当年似的合作组织,又变回到了集体耕作。
农民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当前农村留守的“3860”人员,外出打工不行,心里没底,开始担心土地流转后去向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高标准,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应当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
3、农民增收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农民增收致富面临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崇阳经济开发区谢凌侯按照市委党校通知要求,深入部门、企业,对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目前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6,远远超过了欧洲福利主义国家0.30—0.35的水平,也已高过了美、日等发达国家0.35—0.40的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垄断经营、财政制度缺陷、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
一是县域内部个别行业、部门之间分配差距突出。
主要是金融、保险、通讯等垄断行业收入较高,是我县干部职工的3-10倍。
这些部门与行业与我县干部职工收入分配差距十分明显,且有不断扩大的态势。
二是相邻县市区之间干部职工工资待遇差距较大。
近年来,崇阳县虽然相对加大了财政投入,逐步提高干部职工工资待遇,但与相邻的咸安、赤壁、嘉鱼等县市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干部职工月人均工资低于这3个县市区1000元以上。
工资待遇的差距,挫伤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也有一定影响。
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收入差距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为提高群众收入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就业,使更多劳动者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的保障性收入。
加强企业经营者与普通职工间的收入关系调整,探索建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和方法,增加职工收入渠道。
加强税收调节,做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规范分配秩序,控制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二、就业难问题2010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9106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为2.7,新增就业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布局中所占的比例为5:15:20。
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最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最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一个在乡镇工作十多年的干部,经过最基层的实践锻炼及充分的调研,我认为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
一、当前农民增收的基本状况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增长点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纯收入,二是工资性收入,三是转移性收入。
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增长乏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二、目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一是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一是农业生产一般仍是以种植业为主,在种植业中又大多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较少。
这种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导致农民增收的渠道十分狭窄。
二是农产品的供需结构不合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农产品需求的层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我国农产品中一般性品种多,名优产品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三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
目前农村地区平均每个农户的土地经营面积都较小,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制约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是农产品价格低。
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免除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等措施来刺激粮食生产,但伴随着继之而来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使得政府给农民的“好处”很快就会被迅速上涨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抵消”了,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仍然十分低下。
若再扣除农民种田的劳动力成本,几乎很难再有过多的剩余。
而且,由于农产品生产上的供需脱节,农产品旺季上市时又常常出现“卖难”现象,甚至有可能导致农民血本无归。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
一是发展不平衡。
除为数不多的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比较好外,大多数地区还缺乏龙头带动。
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理论问题
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1、新农村建设问题。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房屋的整治。
作为城郊乡,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应该以提高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意义,以不断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来定位新农村建设。
2、医疗保障问题。
农村医疗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相对滞后,目前实行的医疗保障低水平比较低,而医药费用近几年来大幅度上涨,参保人员的医保费还经不起几次感冒。
还是存在有些人有病也看不起的问题。
3、食品安全。
有毒有害食品、“三无食品”、变质劣质食品屡禁不止,社会和群众反响很大。
4、养老问题。
养老是农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农村养老制度不完善、投保难,再加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多数农民对养老院这种社会化养老方式不太认同。
5、住房问题。
房价一直居高不下,造成低收入群体、刚就业大学生和创业人员住房困难。
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最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一、牧民增收目前,牧业和牧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合作在政府的引导下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合作社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已建的合作社发展的数量和水平,与蓬勃发展的特色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要求,与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尚处在低层次(与以前传统的粗放式放牧相同),入社牧户开展共同经营活动少、效益低。
建成的专业合作社章程制度不健全,部分牧民专业合作社靠领办人个人能力经营运作,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职能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专业合作社懂经营、善管理人才少,缺乏技术能力和合作理念。
牧民合作意识淡薄,“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有的合作组织已经名存实亡。
还有个别注册专合作组织的意图不纯,成立合作社的出发点主要是希望得到国家扶持,而不是带动入社牧户干事业、谋效益。
2、牧村和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一是牧业生产一般仍是以畜牧业为主,这种单一的牧业生产结构导致牧民增收的渠道十分狭窄。
二是牧产品的供需结构不合理。
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3、畜产品收购价格低。
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刺激畜牧业,但伴随着继之而来的各种牧业生产资料的涨价,使得政府给牧民的“好处”很快就会被迅速上涨的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抵消”了,加之自身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牧业生产的利益仍然十分低下。
若再扣除牧民的劳动力成本,几乎很难再有过多的剩余。
而且,由于畜产品生产上的供需脱节,畜产品旺季上市集中常常出现“卖难”现象,甚至有可能导致牧民血本无归。
4、牧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
除为数不多的地区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比较好外,大多数地区还缺乏龙头带动。
二、医疗卫生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牧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一、新农村建设1、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不能呆板教条、搞一刀切。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河道的整治。
作为城市延伸的城关村和作为城市补充的城郊村和远离城市的远城村,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
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同时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搞得不城不乡。
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营造一个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显的尤为重要。
许多城里人,包括不少公务员,总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部门、农村和农民的事,有点茫然和漠视。
而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兄弟来说,蓝图虽已画出,前景十分诱人,却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感觉,形成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责任的共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各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谋划意识。
建设新农村,不能够短打算,而要长远谋划。
二是亲民意识。
不能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要确实从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不包办代替,不层层加码压指标,不相互攀比搞速度,否则,就不是造福群众。
三是责任意识。
从紧迫的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防止盲目蛮干,急于求成。
四是全面意识。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各项内容紧密相联,因此要完整地予以把握。
2、用地和资金2005年来看,很多农民群体冲突问题,60%集中在土地问题上,关键是在征地问题上,围绕土地出让金分配的冲突,有的已经酿成了恶性事件,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何做好一手抓经济发展保障用地,一手抓严格土地执法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干部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干部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农村建设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不能呆板教条、搞一刀切。
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河道的整治。
作为城市延伸的城关村和作为城市补充的城郊村和远离城市的远城村,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
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
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同时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搞得不城不乡。
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营造一个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显的尤为重要。
许多城里人,包括不少公务员,总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部门、农村和农民的事,有点茫然和漠视。
而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兄弟来说,蓝图虽已画出,前景十分诱人,却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感觉,形成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责任的共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各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谋划意识。
建设新农村,不能够短打算,而要长远谋划。
二是亲民意识。
不能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要确实从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不包办代替,不层层加码压指标,不相互攀比搞速度,否则,就不是造福群众。
三是责任意识。
从紧迫的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防止盲目蛮干,急于求成。
四是全面意识。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各项内容紧密相联,因此要完整地予以把握。
用地和资金2005年来看,很多农民群体冲突问题,60%集中在土地问题上,关键是在征地问题上,围绕土地出让金分配的冲突,有的已经酿成了恶性事件,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何做好一手抓经济发展保障用地,一手抓严格土地执法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1、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与国民收入提高不成比例。
国家经济发展与全体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
多年来,国家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多用在投资上,以致各地政府过于追求政绩、投资过热,民生问题的解决与之不相称。
特别是环境污染和公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如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发生。
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快容易体现,目前我国GDP总量已达世界第四,今年还将有一个大增长,中央一再提出由投资、出口带动向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防止投资过热,但效果甚微。
一个重要症结,就是没能科学地考量各地官员的政绩,目前,一些地方的发展依赖性大,经济发展存在一定风险。
各地政府应做到既关心国运,又关心民生,既关注量的增加,更关心质的提高。
这个质体现在民生改善、社会建设以及提高干部群众的工资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
2、政府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定位与腐败现象令人关注。
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当前结构性的腐败中,政府与民争利是一个问题。
政府的职能体现在公益性、服务型,转变政府职能的理念已提出多年,但有的政府部门受利益的驱动,为了本部门利益最大化,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如一些省市城市的拆迁,动用国家机器、专政工具,表面上严格执法,实则损害了党和国家形象。
政府权力疏于监督,干部人事方面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也很严重。
一些地方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有些消极腐败现象从潜规则变成了显规则。
关于权力监督的问题理论上虽有突破,但实践中难以操作或疏于执行。
党内唯书、唯上、唯官现象依然严重,一些领导不能真正采纳基层干部的意见。
对于官员个人腐败,人人痛恨,但对于公共权力腐败,却缺少制约和监督的力度。
3、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人关心的热门话题。
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已超出环保职能部门的责任范围,人民群众从对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工业噪音、工业污水的排放等事件中意识到高排放、高污染的危害,对喝不上干净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吃不上放心食物忧心忡忡。
干部群众热烈拥护中央环保节能减排政策举措,反映了民心所向、国运所系。
目前环保部门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困难。
一些职能部门工作消极,主管部门多,相互扯皮,权责不清,难以发挥整体功能和作用。
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方面规划多、措施实,在环境保护方面却说的多,做的少,大多是到环境问题严重爆发时才亡羊补牢。
不少干部群众呼吁,一方面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一方面对限制生态开发的地区应给予生态补偿。
4、国有制企业(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下岗职工(包括提前离退休职工、工龄买断职工)社保、医疗保险问题积重难返。
这些企业职工在原来工作时候国家没有实行社保、医保政策,现在单位不存在了,有的即使存在,也无力支付其相应资金,目前难以进社保和医保的笼子,许多职工本人也无钱支付。
这类人群目前怎样享受医保和社保的政策,享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凡工业城市下岗职工较多的单位对此一筹莫展,成为一大难题。
5、城市基层社区的职责与权力严重不符。
一些基层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条件不好、设施不齐、甚至有的无办公场所。
有的地处城区的社区居委会,面临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的影响,办公场所一再迁移,有的居委会经费过少(一年5万元)既要用来发放工资,还要处理日常事务,却承担计划生育、安全检查、安排就业、医保社保、民事协调和孤寡老人、五保户的生活、治病和丧葬等大量事务,责任重,职权弱,难以发挥建设和谐社区的核心基础作用。
一些地区重视新农村中的村级组织建设,却忽视了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建设,长期下去,一些社区机构职能弱化、工作条件较差,制约了城市管理职能发挥,也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6、教育与就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十七大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
近年来教育产业化现象以及收费过多过杂,群众普遍对子女教育支付能力不足、经济收入承受不起。
大学毕业的就业也十分困难,就业率低下,有的高校统计的就业率不够真实。
就业过程中,单位招聘录用程序不规范,有的单位录用中只认关系和金钱。
目前群众认为送子女读大学,反而找不到工作,思想道德却退化了,不如不去读,致使社会上和广大学子中出现一种新的“读书无用”思潮。
7、民生和衣食住行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如住房、就医等问题。
住房制度改革后,房价却越来越高,工薪阶层买商品房有困难,有的权力部门领导干部却一人占有多套房。
政府为了支持房产开发、强行征地拆迁,失地居民和农民补助太少,不足买房。
廉租房又供不应求,还有以建廉租房为名,征地拆迁后,又转包给房产开发商,名为廉租房,实际价格与商品房价格一样,老百姓得不到实惠。
就医问题依然严重,药品生产价格虚高、不透明,医药代理实为变相行贿,医生拿回扣开高价药、重复开药、开无用药现象普遍,使群众看不起病,不敢到大医院看病,社区医务室建设喊的多,落实少。
希望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1、激发动力———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实践证明,参学主体的积极性是保证完成培训任务和提高培训质量首要问题。
所谓学习积极性,就是学员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努力程度,是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学习有积极性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或精神面貌。
当前,在干部学习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一些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为什么学”的问题似清非清,表现在对理论学习“冷漠”,缺乏内在的动力,这不但直接影响到党校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导致学习效果差。
要使这一问题根本好转,我们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多层次、多方位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满足参学者的内在需求,充分调动参学者的积极性。
具体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必须在纠正不良学风上下功夫。
目前,学风不良的主要表现是“不学、浅学、空学、歪学、假学、死学”。
“不学”就是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忱,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浅学”就是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下功夫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空学”就是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纸上谈兵;“歪学”就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曲解科学理论和上级精神;“假学”就是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死学”就是只唯书不唯实,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以上表现反映了干部学习培训中的“无所谓”、“差不多”、“怕吃苦”等不良思想倾向,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学习考核制度和约束监督机制,把学习作为干部考察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领导述职时要“述学”,群众评议时要“评学”,组织考核干部时要“考学”,逐步形成端正学风的科学机制,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必须在端正学习动机上下功夫。
领导干部学习不是做给别人看,也不是为了给自己装潢门面,更不是为了寻章摘句,显示知识渊博,而是为着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为着丰富自己和做好工作,为着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以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最终目的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素质能力,做好领导工作。
有了这样的学习动机,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把学习培训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
三是必须在完善学习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动力。
因此,必须严格干部的岗前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制度,把干部学习培训与提拔使用挂钩,在干部选拔、人才使用等方面充分体现量才录用、择优选拔,使参加学习培训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建立抓落实的组织考核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调训制度,强化学中监管,使受训学员“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同时,严格党校理论学习的考核制度,把学习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教学管理要体现特殊性,如试行学分制等,充分运用奖惩机制,激发积极的学习行为。
二、创新内容———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创新是干部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的活力所在。
创新内容的主要办法是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布局,这实际上是一个对培训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内容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定位的问题。
首先,定位要准。
学员需要什么,这始终是困扰各级干部培训机构甚至各类教育机构的大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各类培训机构应提供什么和“市场分工”。
党校要下决心剥离那些与新形势、新目标不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剥离那些属于学历教育、一般技能、时事新闻的内容,立足“精品专卖”,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重点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定位要新。
要巩固党校理论阵地的优势地位,就要在不断创新中把握前沿理论,占据理论传播的制高点,探讨、解答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理论问题。
一方面,着眼于体现当代世界经济、法制、科技、军事、思潮等前沿问题的教学;着眼于对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的教学;着眼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教学,从根本上促进干部队伍执政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回答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定位在关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上。
党员干部对理论培训“冷漠”的主要原因是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满足学习需要最好的途径就是研究与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用简洁的修辞表达复杂的关系,用人们熟悉的事例论证不熟悉的规律,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理论的熏陶、智慧的启迪、知识的积累,这样就会增强理论学习的魅力,才能征服人心、塑造灵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党的理论学习之树常开常青。
再次,定位要实。
与单纯的知识课不同,党校的课程重在分析、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干部群众在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通过来党校学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选取那些与实际联系紧密实用的东西作为培训内容,使学习理论知识与培训业务技能相结合、传授实用技术与明确政策任务相结合,用丰富实效的培训内容激发干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最后,定位要活。
要贴近实际、贴近对象。
一要通俗化。
把科学的理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强调对理论精髓实质和重要学术观点的把握。
二要具体化。
注重以事说理,以理通事,通过阐述观点、介绍经验、分析问题等直观形式,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三要形象化。
体现“理论、知识、能力、党性”的素质要求和清新朴实、生动活泼、形象鲜活的原则,使人感到可听可信、入脑入耳,学有所获。
三、改进方法———解决好“怎样学”的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参训学员实践经验丰富,也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党校讲课要有科研含量,有一定深度和新意,能给学员以思路与启发,要坚持以师为本,通过教师的高水平授课、理论功底、育人热情和知识能量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