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触角胸足及翅识别

合集下载

农业昆虫识别技术—农业昆虫主要类群的识别

农业昆虫识别技术—农业昆虫主要类群的识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小麦叶蜂
成虫
幼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2、 茎蜂科Cephidae
小型,体细长,腹部没有细腰。体多为 黑色;触角丝状;前胸略呈方形, 前翅翅 痣狭长;腹部侧扁,产卵管短,能收缩。 幼虫无胸足, 腹足退化成瘤状。腹末有尾 状突起。幼虫钻蛀茎干危害。如梨茎蜂。
梨茎蜂成虫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胡蜂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6、蜜蜂科Apidae
体黑色或褐色,生有密毛;前翅狭;前、中足胫节各有1端距;后足胫节无距, 为携粉足;腹 末具螯针。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中华蜜蜂
净角器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二、双翅目Diptera及主要科的识别 (一)双翅目的识别
形态特征: 1、体小至中型,头小; 2、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3、触角长短不一,有的具触角芒; 4、前翅一对,后翅特化成平衡棒。
成虫均在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多数种类对糖、酒、醋混合液表现有强的趋性。少数种类喙端锋利,能刺破成熟的 果实。绝大多数幼虫植食性,为害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钻入地下为害,咬断植株根茎、幼苗,如地老虎类;有的蛀茎或 蛀果为害,如棉铃);有的则暴露在寄主表面为害,如粘虫等.
小地老虎
大地老虎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广腰亚目: 腹部与胸广阔连接,不收缩;翅脉较多,后翅至少有3个基室; 产卵器锯状或管状。幼虫有胸足,多足型。植食性。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1、叶蜂科Tenthredinida
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翅有短粗的翅痣,有缘室2个;前足胫节有2端距;产卵器扁,锯 状。幼虫腹足6—8对,食叶为害。产卵于植物组织中。如小麦叶蜂、梨实蜂。

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分类

(1)鳃金龟亚科Melolonthinae
• 后足跗节一对爪大小相等, 均 2 分叉;

金龟 幼虫叫蛴螬grubs
• 成虫常夜间活动,危害作物、果树、林 木的叶、花或果实;幼虫取食幼根。 • 全世界已记载9000种,我国已知约500种, 有很多重要害虫。
•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
1、蝽科Pentatomidae :
体中-大型 触角多5节,少数4节,喙
4节;
单眼一对。中胸小盾片发
达,三角形。
前翅膜区上有多数纵脉,
从一基横脉上伸出。
菜蝽
岱蝽 Dalpada oculata
斑须蝽 Dolycoris baccarum
浩蝽 Okeanos quelpartensis
5、长蝽科 Lygaeoidea 小至中形,体狭长。
大多数种类植食性。
6、黾蝽科
体小型至大型,长形或椭圆形。背面多为暗色而无光泽。头 平伸,单眼无。触角4节,明显伸出。喙4节,粗壮,直,但 不紧贴于头部腹面。前胸背板极为发达,向后延伸,将中胸 背板全部遮盖,外观不能看见;在无翅类型中尤其如此。前 胸背板前端不具领圈。中胸小盾片不发达。中、后足极细长 向侧方伸开,腿节与胫节约等长
• 7.吉丁甲科Buprestidae

• 体形与叩头甲相似,但前胸后侧角 无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不凹入, 前胸腹板突扁平状,嵌入中胸腹板, 不能活动。体常有鲜艳的金属光泽。 触角锯齿状。
7、锹甲科(Lucanidae)
体多为黑色或褐色的大形甲虫,有光泽,体壁坚硬,头 大而强。触角膝状,11节,末端3节呈叶状。雄虫上颚特别 发达,而突出成鹿角状。跗节5节。以第5节最长。一般生 活在朽木或腐植质中。

昆虫学基本知识

昆虫学基本知识

瓢虫的卵 舞毒蛾的卵 日本球坚蚧的卵
卵的 构造
幼虫期 大量取食、积累营养、迅速增大,是危害盛期
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脱皮:幼虫发育期间每隔一定时间脱去旧表皮换上新表皮的 过程。
蜕:脱下的旧表皮
龄期:相邻两次脱皮的间隔期,初孵为1龄,每脱一次皮就 增大一龄,虫龄的计算公式为:虫龄=脱皮次数+1
类型:1.原足型:胸足和其他附肢只有几个突起―寄生蜂 2.多足型:3对胸、2-8对腹―蛾、叶蜂 3.寡足型:3对胸足、无腹足―金龟、标甲、叶甲 4.无足型:无胸足、无腹足―天牛、象甲、蚊、蝇
三、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变态:生长发育中,不仅体躯有所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

组织方面也发生明显变化,称变态。
变态类型:由于分化程度不同以及环境长期适应结果。
㈠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3个 虫态。其中包括:
1.渐变态:卵—幼虫—成虫。幼虫与成虫习性、形态、环 境相似,仅翅芽短,性器官未成熟的变态。
1.基本结构 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前附节。
2.基本类型 原是行走器官,由于适应生环境及方式不同变化
(1)步行足——步行虫。
(2)跳跃足——蝗虫(后)
(3)捕捉虫——螳螂(前)
(4)开掘足——蝼蛄(前)
(5)游泳足——龙虱
(6)抱握足——龙虱前足吸盘状
(7)携粉足——蜜蜂(后足)
(三)翅的构造和类型 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具翅,背侧板向外扩展而 来,对分布、求偶、觅食、避敌意义重大。 1.基本构造:有三边、三角、三褶、四区。
第二节 昆虫的繁殖发育和习性
一. 昆虫的生殖方式 二. 昆虫的发育 三. 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四. 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特点 五.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六. 休眠和滞育 七. 昆虫的习性及其与防治的关系

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六篇-昆虫的分类学(鞘翅目)

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六篇-昆虫的分类学(鞘翅目)

3.龙虱科Dytiscidae
水生,流线型,背腹面为弧形,体光滑,腹部可 见8节,后足为游泳足;下颚须短于触角;
(三)菌食亚目Myxophaga
4.球甲科Sphaerioidae
小型甲虫,触角棒状;前胸具背侧缝;后翅 具纵室,边缘具长缨毛,跗式3-3-3。
(四)多食亚目Polyphaga
5.水龟甲科Hydrophilidae
触角有各种类型:
多数11节,少数不为11节,,可有丝状, 棒状,锯齿状、栉齿状;念珠状、鳃叶 状、膝状等;复眼一般发达,突出,复 眼圆形,椭圆形,肾形,单眼大多种类 无,少数种类有, 口器多为咀嚼式,有些种类有吸吮功能 (主要因为在上颚内具沟槽)。
几个名词:
A、基节窝开式:基节窝后缘不全部被骨片环绕,仍 有一部分为膜质,称为~; 基节窝闭式:基节窝后缘若被骨片环绕,称为~;
(3) 鳃金龟亚科Melolonthinae
体色多暗淡,体型偏于园,触角8-10节, 鳃片三节;上唇外露骨化;各足2爪通常 相等;腹部气门位于腹板侧上方。
8.吉丁甲科Buprestidae
体瘦长,触角11节,能活动;前胸与中后胸连 接处无关节,不能自由活动,且有明显的凹陷, 侧面观有两个弧形;虫体多为绿色或蓝色,为 果树及林木害虫;
鞘翅目Coleoptera
该目是世界上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目,种 类约350000种,我国已知约7000种,多 数种类属于世界性分布,少数种类主要 分布于热带地区,至温带地区种类渐少, 本目许多种类是农林作物的重要害虫。
形态概述
体型由小到大,(0.5~18cm以上),体壁 坚硬,前翅鞘翅,后翅膜质,体色体型各 异,有同种异色;成幼虫口器多咀嚼式。 1.头部: 头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昆虫的分类-鞘翅目

昆虫的分类-鞘翅目




捕食小昆虫。 幼虫生活于土中隧道内,头在入口处,背钩防止捕食时被 拖出。 全世界约2000种,我国120余种,常见种有中华虎甲和杂 色虎甲等,均为捕食性。
中华虎甲
2、步甲科 Carabidae


特征: 1.体小至大型,色暗,具金 属光泽; 2.头前口式, 窄于前胸; 3.下颚无能动的齿; 4.触角位于上颚基部与复眼 之间; 5.鞘翅表面具纵沟或刻点行。 6.成虫后翅常退化,不能飞, 仅能在地面行走,故称为步甲。 7.幼虫为蛃型幼虫,黑色, 足长,活跃,第9节尾突发 达。
1.蛃型

体壁坚硬,胸足发达、5节,第9腹节有尾突。 行动活泼,捕食性,如肉食亚目、隐翅虫总科等。
2.金针虫型
体壁坚韧,胸足不太发达、4节。 不太活泼。植食性,生活于土壤内,叩头 甲科。

3.伪蠋型
体壁柔软,胸足不发达,4节,无腹足。 不活泼,食叶。见于叶甲、皮蠹等。

4.蛴螬型

8、金龟科Scarabaeidae

特征: 1.体粗壮,卵圆形或长形, 背凸; 2.触角鳃叶状,8~11节, 末端3或4节侧向膨大; 3.前足开掘式,跗节5节; 4.后足着生位置靠近中足, 远离腹末;腹末有1对气门在 鞘翅外; 5.爪有齿,大小相等。
金龟科习性差别大。 许多为粪食性或腐食性、尸食性等;其它 种类植食性,取食植物叶片、果实、和花 等,有些是草场或农作物的重要害虫。

16、瓢甲科Coccinellidae

特征: 1.身体半球形,头后部被前胸背板所覆盖; 2.触角棒状; 3.跗节为隐4节;第3节极短,第2节双瓣状。
龟 纹 瓢 虫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昆虫识别

昆虫识别
双翅目可分为长角亚目、短 角亚目和环裂亚目共3个亚 目。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 我国已知约6000多种。
大蚊科
a. b. c. d. 体细长似蚊,中或大形。 头大,无单眼,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 栉齿状或锯齿状。 主要特征是中胸背板有一“V”形沟。 足细长,转节与腿节处常易折断。
蚊科
a. b. c. d. e.
食蚜蝇科
a. b. c. d. 体中型,有黄色斑纹似蜜蜂 头大复眼发达 前翅R与M间有一段游离的伪脉 多捕食性,食蚜虫。
寄蝇科
a. 体小至中型,粗壮多毛。 b. 中胸后盾片发达,露在小盾片外成移圆形突起。 c. 幼虫寄生性,对象为鳞翅目幼虫、蛹及其他虫体上。
花蝇科
a. 体小至中型,外形与蝇科相似,细长多毛,活泼。 b. 中胸背板有 一条完整的横缝,将背板分为前后2块,连同小盾片共3块。 c. 腋瓣大。 d. 幼虫白色至黄色。多腐食,少数植食,是重要的地下害虫。
实蝇科
a. 小至中型,常有黄、棕、橙、黑色。
b.
c. d.
头圆,球形。
复眼大,常有绿色光泽。 翅面常有褐色云雾状斑纹,Sc呈直角弯 向前缘,中室2个,臀室三角形,末端 呈锐角。 雌虫腹末产卵器细长。
e.
f.
幼虫植食性,危害果实、种子。
潜蝇科
a. b. c. d. e. 体微小至小型,黑色或黄色。 触角短,第3节呈球型。 前缘脉在Sc脉末端处常有缺刻。 中脉间有2个闭室(基室、中室),基室下方有1小臀室。 美洲斑潜蝇
3. 经济意义
在植食性类群中,有许多种类为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或检疫害虫,如 小麦吸浆虫、稻瘿蚊、地中海实蝇和美洲斑潜蝇等。
重要检疫害虫
3. 经济意义
在腐食性或尸食性类群中,有些是重要的医学昆虫,能传播多种疾病, 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传播的疾病有病毒类的脊髓灰质炎、传染性肝炎、 天花和红眼病等,衣原体的沙眼,螺旋体的雅司病,细菌类的伤寒、痢 疾、霍乱和肺结核等,原虫类的阿米巴痢疾和鞭毛虫的蛔虫和绦虫病等。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鳞翅目蛾类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鳞翅目蛾类

4.刺蛾科Eucleidae
黄刺蛾 幼虫危 害状态
5.螟蛾科Pyraloidea
●具细长的足。喙基部有鳞片,触角丝状,有单眼,下颚须 及下唇须发达下唇须常突出,前翅近三角形。腹部第一节 有鼓膜器。后翅Sc+R1 与Rs 接近,平行或越过中室后有 一小段合并,是该科的鉴别特征。
5.螟蛾科Pyraloidea
13.夜蛾科Noctuidae
●幼虫通常粗壮,仅具原生 刚毛,常具4对腹足,但 有些种类第一二对腹足退 化,趾钩单序中带,幼虫 常在地下造土室化蛹。
13.夜蛾科Noctuidae
●夜蛾科是鳞翅目最大的一个 科,关于亚科的分法目前仍比 较混乱,常见可有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ibr.) ,多数幼 虫植食性,危害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钻入地下危害,咬断植株 根茎、幼苗,如地老虎类;有 的蛀茎或蛀果等危害,如棉铃 虫;有的则暴露在寄主表面危 害,如粘虫等。
●一般为大型蛾,身体粗壮, 前后两端较小,似梭型。 触角丝状,中部加粗,末 端形成1细钩,喙极长。
10.天蛾科Sphingoidea
●前翅狭长,外缘倾斜,后翅较小,一般鳞片厚而密。后翅 的Sc+RI和Rs平行且在靠近中室中部有1横脉相连。常具 翅缰和系缰钩。
10.天蛾科Sphingoidea
●幼虫大而粗壮,没有明显的毛。各腹节又分为6-8小环。 在第八腹节背面常有一个尾角,体侧常有斜纹1列,在地面
5.螟蛾科Pyraloidea 稻种卷叶螟
危害性状
●成虫有强的趋光性。 多危害禾本科植物, 少数危害桃、苹果、 梨等果树。
豆螟 蛾危 害性

玉米螟
危害状 态
6.尺蛾科Geometroidea

各个目昆虫鉴别

各个目昆虫鉴别

一、原尾目 Protura无翅昆虫,体极小,细长,淡白或黄色。

头锥形,口器内藏;触角退化,无单眼和复眼。

前足特别长,生有许多感觉器,跗节互节,单爪。

腹部12节,前3个腹节各有1对小型腹足(刺突),无尾须。

增节变态,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

二、弹尾目 Collembola微小型无翅昆虫,有发达的弹器,能跳跃。

口器缩入头内,适于咀嚼或吸食;触角丝状,4节,无复眼。

腹部6节,第一腹节有黏管。

无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

表变态,若虫形似成虫;成虫期继续蜕皮。

有孤雌生殖现象。

三、双尾目 Diplura 细长、淡色、无翅的小型昆虫。

触角长而多节;无单眼和复眼;咀嚼式口器,内藏于头部腹面的腔内;胸足发达,跗节1节;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1对显著的尾须,无中尾丝。

表变态。

若虫外形极似成虫。

成虫期仍蜕皮。

四、缨尾目 Thysanura 小到中型,无翅昆虫。

体狭长,背腹扁平,常多鳞片和毛。

触角长丝状,复眼分离,咀嚼式口器,上颚有前、后2个关节突与头部相连。

腹部11节,第7至第9腹节有成对刺突和泡囊,第11节具有1对缨状尾须和正中尾丝,长而多节,雌虫产卵器发达。

表变态。

成虫期仍蜕皮。

五、蜉蝣目 Ephemeroptera 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体小至中型,细长,体壁柔软。

复眼发达,单眼3个。

触角短,刚毛状;咀嚼式口器,但上、下颚退化,没有咀嚼能力。

翅膜质,翅脉网状,前翅很大、三角形;后翅退化,小于前翅;翅脉原始,多纵脉和横脉,休息时竖立在身体背面。

雄虫前足延长,用于在飞行中抓住雌虫。

腹部末端两侧着生1对长的丝状尾须,一些种类还有一根长的中尾丝。

原变态,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

成虫不取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多则几天。

雌虫产卵于水中。

稚虫常扁平,复眼和单眼发达;触角长,丝状。

腹部具气管鳃和丝状尾须三条。

具有亚成虫期是其独特的特征。

亚成虫形似成虫,但体表、翅、足具微毛,色暗,翅不透明或半透明,前足和尾须短,不如成虫活跃。

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 r o t u r 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 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无尾须,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增节变态二、弹尾目C o l l e m b o l 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无复眼无尾须类型昆虫,长在5m 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表变态三、双尾目D i p l u r 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 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小型无眼无翅;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 h y s a n u r a(衣鱼目Z y g e n t o m 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 p h e m e r i d 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

2.丝状(线状)
●线状触角又叫丝状触角,细长, 呈圆筒形,除基节、梗节较粗 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 向端部渐细。
●线状触角是昆虫触角类型中最 为常见的类型。
3.棒状
●棒状触角又叫球 杆状触角,结构 与线状触角相似, 但近端部数节膨 大如棒
4 . 念珠状
●基节较长,梗节小, 鞭节由多个近似圆 球形、大小相近的 小节组成,形似一 串念珠
5、锤状
●似棒状,但触角 较短,鞭节端部 突然膨大,形似 锤状。
碟角蛉
6、栉齿状
●鞭节各亚节向一侧 显著突出,状如梳 栉
绿豆象雄虫
7 、 锯齿状
●鞭节近似3角型, 各亚节的端部呈 锯齿状向一边突 出
绿豆象雌虫
8、双栉状
●又叫羽状,鞭节 各节向两侧突出 呈细枝状,枝上 还可能有细毛, 触角状如鸟类的 羽毛或形似篦子
有益方面
法医:昆虫
有益方面
文化
有益方面
蝶翅画
一、昆虫的头部
●头部组成的6节
体节
触角前节 触角节 闰节 上颚节 下颚节 下唇节
神经节
前脑 中脑 后脑 上颚神经节 下颚神经节 下唇神经节
体腔囊
有时有 有 有 有 有 有
附肢
有时胚胎时有 触角 胚胎时有 上颚 下颚 下唇
一、昆虫的头部
●头壳表面上形成许多沟缝,从而将头壳划分成许多小区。
刚毛的放大
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 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洗衣粉等可提高杀虫效果; ● 具有高度脂溶性又有一定水溶性的杀虫剂,能顺利通过亲脂性的上表皮和
亲水性的内外表皮,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效果; ● 昆虫体壁在低龄期比老龄期薄,抗药性弱,刚蜕皮时,外表皮尚未形成,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昆虫纲分类学)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昆虫纲分类学)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

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

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

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

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

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

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

项目一 任务1-1 昆虫外部形态识别技术

项目一  任务1-1  昆虫外部形态识别技术

课外作业 观察与识别 1. 观察蝗虫、白蚁、蚕蛾、蝉、金龟子、绿豆象 (♂)、叩头虫(♂)、蚊子(♂)、凤蝶、瓢虫、 蜜蜂、家蝇等昆虫的触角并说明各属哪种类型? 2.以小组为单位,取一蝗虫头部,用摄子、解剖 针等工具拨动并区分口器的各部分,观察各口器附肢 的相对位置,然后逐个取下各附肢放于培养皿,观察 他们的形状和质地。 3.取蝉一头,观察其口器的基本构造。 4.分取粉蝶、蓟马、家蝇和蜜蜂各一头,观察其 口器的构造特点。
卷叶(香蕉弄蝶为害状)
常见的种类有: 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 鞘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 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蛾等; 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 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
2.刺吸式口器
昆虫用以吸食动、 植物汁液的口器, 如蚜虫、蝉、蚧 壳虫、蝽象等的 口器。危害植物 时是借肌肉动作 将口针刺入组织 内,吸取汁液, 而喙留在植物体 外。
谢谢大家! 再 见!
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
蚣等。
蜘蛛
对蝎虾 子



蜈蚣

叶螨
(三)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
纲名 体躯分段 复眼 单眼 触角 足
翅 生活环境 代表种
昆虫纲 头、胸、 1对 0~3个 1对 3对 2对或 陆生或 蝗虫

0~1对 水生
蛛形纲 头胸、腹 无 2~6对 无 2~4对 无
陆生
蜘蛛
甲壳纲 头胸、腹 1对 唇足纲 头、胴 1对
昆虫除少数种类外,头部都有一对触角。一般
着生于额两侧。
1.触角的功能
2.触角的构造
3.触角的类型
昆虫触角的形状因昆虫的种类和雌雄不同
而多种多样。
1.刚毛状; 2.丝状; 3.念珠状; 4.锯齿状; 5.栉齿状; 6.羽毛状; 7.膝状; 8.具芒状; 9.环毛状; 10.球杆状; 11.锤状; 12.鳃片状;

昆虫学基础知识2 有翅膀详细介绍

昆虫学基础知识2 有翅膀详细介绍

胸部(thorax)是昆虫的第2体段,位于头部之后。

在胸部和头部之间有一膜质环,称为颈(cervicum),颈通常缩入前胸内。

在颈膜上具有一些小骨片,称为颈片(cervical sclerites),背、腹、侧区各有1对,其中以两侧的侧颈片(cervapleuron)最为多见和重要。

侧颈片由两片组成,互相顶接并呈一夹角。

侧颈片前端称为前侧颈片(cervepisternum),其前方与后头突支接;后端称为后侧颈片(cervepimeron),其后方与前胸的前侧片形成关节。

侧颈片上着生有起源于头部和胸部的肌肉,这些肌肉以及背腹纵肌的伸缩活动,可使头部前伸或后缩,及上下倾斜和左右活动。

第一节:胸节的构造胸部由3节组成,由前向后依次分别称为前胸(prothorax)、中胸(mesothorax)和后胸(metathoraX)。

每一胸节各具足1对,分别称为前足(fore leg)、中足(median leg)和后足 (hind leg)。

大多数昆虫在中、后胸上还各具有1对翅(wings),分别称为前翅(fore wings)和后翅(hind wings)。

中、后胸具翅,故又称为具翅胸节(pterothorax)。

无翅昆虫和全变态类的幼虫,胸部各节比较简单,各节大小、形状和构造都很相似。

在有翅昆虫中,胸部因要承受足和翅的强大肌肉的牵引力,所以各胸节常常高度骨化,形成发达的背板、腹板和侧板。

各胸节发达程度,与其上着生的翅和足的发达程度有关。

一、背板(tergum)大部分幼虫和较原始种类的成虫,其背板为一块完整的骨板,不再分片,因而称为原背板(nolum)。

前胸背板(pronotum)在各类昆虫中变异很大。

如蝗虫类的前胸背板呈马鞍形,两侧向下扩展,几乎盖住整个侧板。

但前胸不发达的昆虫,前胸背板通常仅仅是一狭条骨片。

具翅胸节的背板结构相似,由3条次生沟将背板分为几块骨片。

这3条次生沟是:1、前脊沟(antecostal sulcus) 由初生分节的节间褶发展而来,其内的前内脊发达,形成悬骨,是背纵肌着生的地方。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直翅目 Orthoptera巧记:后足善跳直翅目,前胸发达前翅复;雄鸣雌具产卵器,蝗虫螽斯油葫芦。

分类:1、蝗亚目:触角短,线状,一般在30节以下,听器位于第一股节两侧,产卵器短,瓣状(凿状)。

2、螽斯亚目:触角较体长,丝状,30节以上,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长。

3、蝼蛄亚目:触角短,线状(30节以上),念珠状前足开掘足,无听器或极退化,产卵器退化。

1、蝗亚目重要科介绍:⑴蝗科形态特征:触角较体短,丝状。

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盖住中胸。

跗节3—3—3,第一跗节腹面有3个垫状物,爪间有中垫。

雄虫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听器于腹部第一节两侧。

产卵器(雌)粗短,瓣状,凿状。

主要分类特征:①触角短于体长,30节以下。

②鼓膜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两侧,跗节通常3节。

③雌虫外产卵器瓣状。

⑵菱蝗科主要特征:前胸背板特别发达,向后延伸盖住腹部或超过腹部。

前翅退化鳞片状。

跗节2—2—3,爪间无中垫。

无听器发音器。

主要分类特征:①触角短于体长,30节以下。

②鼓膜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两侧,跗节2—2—3节。

③前胸背板发达,向后延伸覆盖腹。

⑶短角蝗科主要特征:触角短于前早间腿节,(如长,则后足第一跗节上侧细齿状,且无翅)。

两触角基间距略大于两侧单眼间距。

无腹听器。

2、螽斯亚目重要科介绍:⑴螽斯科主要特征:触角比体长,端部尖细;跗节4节;产卵器发达镰刀状;鼓膜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雄虫前翅基部相互摩擦发育。

多数种类为绿色,有的暗色,一般植食性,产卵在植物组织内。

一年一代。

以卵越冬。

主要分类特征:①触角长于体长,30节以上。

②鼓膜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跗节通常4节。

③雌虫外产卵器刀状。

⑵蟋蟀科主要特征:身体粗壮,色暗,触角比体长。

跗节3节,前足胫节具听器(外侧大于内机时)。

产卵器外露针状或剑状。

雄虫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

主要分类特征:①触角长于体长,30节以上。

②鼓膜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跗节通常3节。

③雌虫外产卵器剑状。

3、蝼蛄亚目重要科介绍:⑴蝼蛄科主要特征:体中一大形,黑色或暗色;触角比体短,但在30节以上;跗节2—3节,前足开掘足;前翅短后翅长;听器不发达位于前足胫节上,产卵器不发达。

一分钟读懂昆虫各种形态

一分钟读懂昆虫各种形态

一分钟读懂昆虫各种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

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一、昆虫的头式昆虫的头部根据口器着生的位置,可分为三种头式:1.下口式:口器向下,如蝗虫。

2.前口式:口器向前,如步甲。

3.后口式:口器向后倾斜,如蝉。

二、昆虫的触角昆虫的触角是感觉器官,主要是嗅觉器,常用以寻找食物和配偶,也有触觉和听觉。

触角是活动自如的分节附肢,着生在复眼前端的触角窝上。

1、触角的构造触角分三节:⑴柄节:第一节,粗而短;⑵梗节:第二节,小。

⑶鞭节:其余各节。

触角的类型较多,主要是由鞭节的变化引起的。

2.触角的类型三、昆虫的眼昆虫有复眼和单眼,少数无复眼和单眼。

1、复眼:昆虫的复眼是成虫和若虫所具有。

复眼是由许多单眼组成。

复眼是昆虫主要的视觉器官,可看到物体的形象,对取食、群集、繁殖和决定运动方向等起重要作用。

2、单眼:昆虫的成虫有0-3个单眼。

幼虫一般有4-6个侧单眼。

单眼只是辨别光线的强弱和距离的远近。

四、昆虫的口器1.咀嚼式口器为害状:缺刻、孔洞、钻蛀、潜叶、肿瘤等。

如蝗虫、甲虫、蛾蝶类幼虫等,均为咀嚼式口器。

2.吸收式口器1)刺吸式口器为害状:斑点、卷叶、腿绿、枯死、畸形等。

如蝉、蚜虫、蝽蟓等半翅目和同翅目昆虫都是这种口器。

2)虹吸式口器为非危害型口器。

是鳞翅目(蛾蝶)成虫所特有的口器。

3)挫吸式口器为害状为变色、斑点、畸形、皱缩、卷曲等。

是缨翅目蓟马类所特有的口器。

4)舐吸式口器为非危害型口器。

是高等蝇类所特有的口器类型。

看到这里终于明白了学生物的都是高材生要记住这些可真不容易啊昆虫的胸部昆虫的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

各胸节侧下方着生一对胸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在中胸和后胸的背侧面各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因此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一、胸部的一般构造二、胸部的附器1.昆虫的足2.昆虫的翅昆虫的腹部腹部内有消化、排泄、呼吸和生殖等器官系统。

因此,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