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昆虫形态特征的观察识别(精)

合集下载

昆虫识别

昆虫识别

1 食性和活动习性
蚊类成虫多在黄昏、夜间和黎明时取食,蝇类和虻类在白天取食 多数蚊类在交配前有群舞现象,在黄昏或黎明前后,大量雄蚊在离地 面2~3米空旷地、草丛、树林、建筑物附近,聚集飞舞。此时,雌蚊陆 续飞入雄蚊群寻找伴侣,将其携带出蚊群,在飞行中进行交配 双翅目幼虫与成虫的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 成虫多取食植物的汁液、花蜜和动物的血液等作为补充营养,少数种 类取食腐败物质和动物排泄物
食虫虻科
a. b. c. d. e. f. g. 又称盗虻科。 小至大形,多毛。头宽,有细颈,能活动。 头顶在两复眼间下凹,复眼发达,单眼3个。 触角3节,末节具端刺。 口器细长而坚硬,适于刺吸。翅大而长,足细长多刺,爪垫大,爪间突刚毛状。 腹部8节,细长,雄虫有明显的下生殖板,雌性有尖的伪产卵器。 幼虫长圆筒形,分节明显,各胸节有1对侧腹毛。成、幼虫均肉食性,捕食小形昆虫等。
此时此时雌蚊陆续飞入雄蚊群寻找伴侣续飞入雄蚊群寻找伴侣将其携带出蚊群将其携带出蚊群在飞行中进行交配在飞行中进行交配双翅目幼虫与成虫的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双翅目幼虫与成虫的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成虫多取食植物的汁液成虫多取食植物的汁液花蜜和动物的血液等作为补充营养花蜜和动物的血液等作为补充营养少数种少数种类取食腐败物质和动物排泄物类取食腐败物质和动物排泄物食性和活动习性食性和活动习性蝇类取食腐肉一般雌蚊交配后一般雌蚊交配后需多次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才能完成卵巢发育需多次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才能完成卵巢发育
2 变态类型和生活史
成虫的羽化有2种方式:直裂——成虫羽化时由蛹体的背面呈“T”字 形裂开;环裂——成虫羽化时由蛹的前端呈环状裂开。
生殖方式和繁殖力
绝大多数两性繁殖,一般为卵生,部分胎生,少数行孤雌生殖和幼 体生殖。双翅目昆虫发育快,繁殖力强,甚至很惊人。如在夏季,家 蝇6~10天即可完成卵到成虫的生长发育,成虫羽化后1~3天即可产 卵;一些寄蝇单雌可产卵6群中,有许多种类为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或检疫害虫,如 小麦吸浆虫、稻瘿蚊、地中海实蝇和美洲斑潜蝇等。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一)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一)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一)简述鉴定昆虫种类介绍在昆虫学中,鉴定昆虫种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特征、行为习性以及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鉴定昆虫的种类。

方法一:外部形态外部形态是鉴定昆虫种类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来确定其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部形态特征:•头部:观察昆虫的触角、口器的形状和长度;•躯干:注意昆虫的体长、体宽、颜色和纹路等特征;•翅膀:注意昆虫的翅膀形状、质地、斑纹和色彩等特征;•腿部:观察昆虫的腿的数量、结构、长度和形状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昆虫的种类。

方法二:解剖学解剖学是鉴定昆虫种类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昆虫的解剖学结构进行观察,我们可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来确定其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剖学方法:•显微镜下观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昆虫的组织结构,例如口器、触角、翅膀和生殖器官等;•鉴别特殊器官:观察昆虫的特殊器官,如雄性昆虫的生殖器官或雌性昆虫的卵巢结构等。

通过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内部结构,并进一步确认其种类。

方法三: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种类鉴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昆虫的DNA或RNA序列,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其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并分离出昆虫的DNA 或RNA序列;•DNA条形码:通过分析昆虫的指定区域的DNA序列,与已知种类的DNA库进行比对;•系统发育分析:利用不同种类昆虫DNA序列的差异性,绘制系统发育树以确定其分类关系。

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灵敏性,但需要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方法四:参考文献对于一些特殊的昆虫种类鉴定,我们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昆虫分类学文献来获取详细的鉴定方法和分类信息。

这些文献通常包括描述性的文字、图表和标本示意图等。

昆虫形态特征

昆虫形态特征

12
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
1.柄节 2.梗节 3.鞭节
精选ppt
13
触角类型
昆虫触角的各种类型图
1.刚毛状 2.丝状 3.串珠状 4.锯齿状 5.栉齿状
6.球杆状 7.羽毛状 8.鳃叶状 9.膝状 10.具芒状
精选ppt
14
刚毛状
丝状
串珠状
精选ppt
锯齿15状
栉齿状
鳃叶状
羽毛状
精选ppt
球杆16状
三种类型。
3、昆虫的体区分为三段,分别_____头__部_____、____胸__部____、____腹__部____。
4、昆虫的头部是____感__觉______和_____取__食_____的中心。
5、 口器是昆虫的_取__食___器官,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为__咀__嚼__式__ 口器和___刺__吸__式____口器两种类型。
包围,形成外骨骼;
精选ppt
2
精选ppt
3
(二)螨类的特征
无翅;
体微小;
一般有4对足;
体躯无明显分段。
精选ppt
4
二、昆虫头部及附器
精选ppt
5
一、正面:1.触角 2.颊 3.额 4.唇 5.上颚 6.上唇 7.头顶 8.复眼
二、侧面:1. 头顶 2.单眼 3.唇基 4.上颚 5.上唇6.后头 7.颊
精选ppt
24
其他口器类型




















精选ppt
25
一、填空

工作任务1-1昆虫形态特征识别2

工作任务1-1昆虫形态特征识别2

(3)其他类型:
如蝶蛾的虹吸式口器,蝇类的舐吸式口器, 蓟马的锉吸式口器。
鳞翅目成虫的虹吸式口器
1.头部侧面观 2.喙横切面
口器类型与化学防治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应使用触杀剂或胃毒剂进 行防治。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防治上应使用内吸剂、触 杀剂或熏蒸剂,胃毒剂一般无效。 虹吸式口器的害虫 ,只吸食暴露在植物表面 的液体,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防治上常用的 糖酒醋诱杀液,可诱杀地老虎等成虫。
壳虫。
昆虫的头式

前口式
后 口 式
下 口 式
(三)昆虫头部的附器
1.触角
① 功能:嗅觉、触觉、听觉。可觅食和寻
找配偶。
②触角基本构造
构造:柄节、梗节、鞭节三节,鞭节由许多亚节组成,其数目和形
状变化最大。
图1-4 昆虫触角的构造 1.柄节 2.梗节 3.鞭节
③触角的类型

丝状-蝗虫、天牛、螽斯 刚毛状-蜻蜓、蝉、叶蝉 念珠状-白蚁 锯齿状-叩头虫 球杆状-蝶类、蝶角蛉 锤状-瓢虫 栉齿状(梳状)-芫菁 (♂)、部分叩头虫 羽毛状-毒蛾 具芒状-蝇类 鳃片状-金龟子 环毛状-蚊(♂) 鞭状-天牛 膝状-蜜蜂
提问:右图中所示
的昆虫的触角的种
类名称及触角的基 短,呈三角形 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

面有一个槽,
里面藏着由上颚、下颚特化成的
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 物道和唾液道。 危害性:昆虫的这类口器能刺入 动植物的组织内吸取血液及细胞汁液, 危害植物后,在危害部位形成斑点, 引起畸形,如卷叶、虫瘿、瘤等。还 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课堂练习和讨论:

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口器还有 咀吸式口器(蜜蜂) 咀吸式口器(蜜蜂) 刮吸式口器(牛虻) 刮吸式口器(牛虻) 舐吸式口器(家蝇) 舐吸式口器(家蝇) 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 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在识别与防治害虫均有很大 的帮助. 的帮助. 我们可以根据口器类型,判断不同被害症状, 我们可以根据口器类型,判断不同被害症状,同时 也可根据被害症状,来确定是哪一类害虫, 也可根据被害症状,来确定是哪一类害虫,为我 们选择杀虫农药提供依据. 们选择杀虫农药提供依据.
昆虫的分类地位视频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
1.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 成虫整个体躯分头、 腹三部分; 成虫整个体躯分头 2.胸部具有三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两对翅; 胸部具有三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两对翅; 胸部具有三对分节的足 3.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 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外部形态上的变化, 及4.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 外部形态上的变化 即变态; 5.用气管呼吸;6.具外骨骼。 用气管呼吸; 具外骨骼 具外骨骼。 用气管呼吸
二、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运动器官主要包 括足和翅。
(二)触角 •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昆虫触角的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 形状因昆虫的种类和雌雄不同而多种多样, 形状因昆虫的种类和雌雄不同而多种多样, 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之一。 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之一。
• 基本结构 柄节、梗节、鞭节 柄节、梗节、
昆虫常见触角类型: 昆虫常见触角类型: A.刚毛状 刚毛状 B.丝状 丝状 C.念珠状 念珠状 D.锯齿状 锯齿状 E.栉齿状 栉齿状 F.羽毛状 羽毛状 G.膝状 膝状 H.具芒状 具芒状 I.环毛状 环毛状 J.球杆 球杆 K.锤状 锤状 L.鳃片状 鳃片状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识别常见的昆虫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项有趣的爱好。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识别方法。

1.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是最常用的昆虫识别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昆虫的颜色、大小、触角、触须、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昆虫的分类。

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如螳螂的前肢、蜻蜓的翅膀等,通过这些独特的特征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识别。

2.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有些昆虫的特征十分相似,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准确识别。

此时,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如复眼、触角、翅膀的纹理等,来区分不同的昆虫。

3.通过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识别:不同的昆虫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食性和栖息地等生活习性。

观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其捕食方式、筑巢行为等,可以帮助识别昆虫的科属。

4.借助昆虫分类手册:昆虫分类手册是昆虫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昆虫种类和详细的描述。

在识别昆虫过程中,可以借助分类手册对照昆虫的特征进行鉴定。

5.使用昆虫识别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昆虫识别类的应用程序也相继推出。

用户可以通过拍照或输入相关信息,应用程序会通过图像识别或数据库查询等技术手段来识别昆虫的品种。

6.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自身在昆虫识别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或者遇到了难以判别的昆虫种类,可以寻求专业昆虫学家或昆虫爱好者的帮助。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昆虫识别经验,能够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除了以上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昆虫的形态特征会随着其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识别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昆虫的生命周期。

此外,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识别。

综上所述,识别常见的昆虫需要观察其外部形态、细节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可以借助显微镜、昆虫分类手册、昆虫识别应用程序等工具进行鉴定,同时也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昆虫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昆虫识别

昆虫识别
双翅目可分为长角亚目、短 角亚目和环裂亚目共3个亚 目。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 我国已知约6000多种。
大蚊科
a. b. c. d. 体细长似蚊,中或大形。 头大,无单眼,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 栉齿状或锯齿状。 主要特征是中胸背板有一“V”形沟。 足细长,转节与腿节处常易折断。
蚊科
a. b. c. d. e.
食蚜蝇科
a. b. c. d. 体中型,有黄色斑纹似蜜蜂 头大复眼发达 前翅R与M间有一段游离的伪脉 多捕食性,食蚜虫。
寄蝇科
a. 体小至中型,粗壮多毛。 b. 中胸后盾片发达,露在小盾片外成移圆形突起。 c. 幼虫寄生性,对象为鳞翅目幼虫、蛹及其他虫体上。
花蝇科
a. 体小至中型,外形与蝇科相似,细长多毛,活泼。 b. 中胸背板有 一条完整的横缝,将背板分为前后2块,连同小盾片共3块。 c. 腋瓣大。 d. 幼虫白色至黄色。多腐食,少数植食,是重要的地下害虫。
实蝇科
a. 小至中型,常有黄、棕、橙、黑色。
b.
c. d.
头圆,球形。
复眼大,常有绿色光泽。 翅面常有褐色云雾状斑纹,Sc呈直角弯 向前缘,中室2个,臀室三角形,末端 呈锐角。 雌虫腹末产卵器细长。
e.
f.
幼虫植食性,危害果实、种子。
潜蝇科
a. b. c. d. e. 体微小至小型,黑色或黄色。 触角短,第3节呈球型。 前缘脉在Sc脉末端处常有缺刻。 中脉间有2个闭室(基室、中室),基室下方有1小臀室。 美洲斑潜蝇
3. 经济意义
在植食性类群中,有许多种类为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或检疫害虫,如 小麦吸浆虫、稻瘿蚊、地中海实蝇和美洲斑潜蝇等。
重要检疫害虫
3. 经济意义
在腐食性或尸食性类群中,有些是重要的医学昆虫,能传播多种疾病, 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传播的疾病有病毒类的脊髓灰质炎、传染性肝炎、 天花和红眼病等,衣原体的沙眼,螺旋体的雅司病,细菌类的伤寒、痢 疾、霍乱和肺结核等,原虫类的阿米巴痢疾和鞭毛虫的蛔虫和绦虫病等。

昆虫的形态特征 ppt课件

昆虫的形态特征 ppt课件
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生殖系统
2020/12/2
21
2.头部的附器 (1)触角
触角的基本构造(膝状)
2020/12/2
8
二、成虫外部形态构造及特征
(3)口器 咀嚼式口器
2020/12/2
9
二、成虫外部形态构造及特征
刺吸式口器
2020/12/2
10
二、成虫外部形态构造及特征
虹吸式口器
2020/12/2
11
二、成虫外部形态构造及特征
(二)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1.胸足(步行足 )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昆虫的识别
昆虫纲特征: 1.成虫体躯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多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 时还有1对尾须。 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器官及外部形态 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
16
四、幼虫形态特征及构造
鳞翅目天蛾科幼虫
2020/12/2
膜翅目叶蜂科幼虫
17
四、幼虫形态特征及构造
幼虫的体线
2020/12/2
幼虫的趾钩
18
四、幼虫形态特征及构造
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类型
多足型
2020/12/2
寡足型
无足型
19
五、蛹的形态特征
被蛹
2020/12/2
离蛹
围蛹
20
七、昆虫的内部器官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二章 园艺昆虫基础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特征

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章认识生物第1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所学到的生物进行归类3、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环境。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主要特征,大家还记得生物的基本特征共有那几点吗?学生:一共8点。

课件展示生物的特征。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同学们在校园漫步的时候是否有留意过我们的学校里面都有哪些生物呢?学生:有植物、有动物。

教师:同学们都是爱观察,爱生活的孩子呀。

我们语文课文当中曾经也学习过这样一篇描述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著名的作家鲁迅的之手。

大家知道是哪篇文章吗?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非常棒。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文章。

请学生阅读教材页“想一想,议一议”。

2、新课讲授教师:鲁迅的百草园里面都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哪位同学可以举手告诉我这个答案。

学生:植物:皂荚树、桑葚、菜、树、菜花、草。

动物:蝉、叫天子、油蛉、蟋蟀、黄蜂。

教师:这些动物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昆虫及其栖息环境蝉(树上)油蛉(泥墙根处)蟋蟑(泥墙根处)鸟类及其栖息环境:叫天子(云雀)(草丛中)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课件展示。

教师:鸟类的生活环境是哪?昆虫的生活环境呢?昆虫吃什么呢?学生:鸟类属于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属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有食草昆虫,也有食肉昆虫。

教师:如果给鲁迅的百草园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分类呢?学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分类,也可以按照食性分类。

教师:非常棒。

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百草园中各种各样的生物,接下来我们来尝试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里都有哪些生物。

提问:要了解学校里面有哪些生物,需要采取科学方法。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科学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观察法。

教师:没错,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昆虫记中昆虫的形态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昆虫记中昆虫的形态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昆虫记中昆虫的形态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昆虫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所创作的一部以昆虫为主角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致入微的描写闻名于世,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幻而真实的昆虫世界。

而昆虫们的形态特征也是这个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昆虫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形态独特的昆虫。

它们有着不同的身体结构、颜色和纹路,这使得它们能够在自然界中成功地适应各种环境。

昆虫的身体通常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首先是昆虫的头部,它是昆虫身体的最前端,承担着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知功能。

昆虫的眼睛有着不同的形状和构造,比如复眼和单眼等。

复眼像一个由许多小眼组成的凸起,可以提供广角视野,而单眼则是一个简单的凹坑,主要用于像鉴别和遮光等基本视觉功能。

另外,昆虫的触角和口器也是头部的显著特征。

触角能够感知物体的形状和触觉刺激,口器则用于取食、吮吸血液或花蜜等。

昆虫的胸部是连接头部和腹部的一段,主要负责昆虫的运动。

每个胸部都有三对关节的腿,昆虫通过腿的运动来行走、跳跃或攀爬等。

此外,昆虫的前胸部还有一对或两对翅膀,它们是昆虫最为独特的特征之一。

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膀的形状和构造各异,有的是狭长且透明的,有的则是鲜艳而有图案的。

翅膀使得昆虫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更好地觅食、繁殖和逃避天敌。

昆虫的腹部是昆虫身体的最后一部分,其中包含了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和呼吸器官等。

昆虫用腹部进行呼吸,通过一系列称为气孔的微小结构进行气体交换。

昆虫的腹部形状和颜色各异,有些昆虫的腹部带有鲜艳的斑点或花纹,起到了警示或伪装的作用。

此外,昆虫的腹部还有一些附属器官,如产卵管、刺等。

总而言之,昆虫的形态特征是它们适应环境和生存的重要工具。

昆虫记中描绘的各类昆虫形态丰富多样,同时也展示了昆虫们在世界中的不同角色和生活方式。

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了解,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这个神奇的昆虫世界。

实验三 昆虫的形态特征与分类1

实验三 昆虫的形态特征与分类1

双翅目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后翅为棒翅。
膜翅目 口器咀嚼式,前后翅均膜质。
将上述7目昆虫制作成双项式检索表:
1.口器咀嚼式………………………………………………………..2
检 索 表 的 制 作
口器吸收式………………………………………………………..4
2.前、后翅均为膜质………………………………………….膜翅目 前翅加厚,后翅膜质……………………………………………..3 3.前翅鞘质,翅脉不可见;前足非捕捉足………………….鞘翅目 前翅半透明(复翅),翅脉隐约可见;前足捕捉足…….螳螂目 4.前翅膜质,正常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双翅目 前、后翅均正常发达(后翅无退化现象)………………………5
3)触角的类型

触角的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可归纳成以下类型:
刚毛状:触角很短,基部1、2节较粗大,其余 各节突然缩小,细似刚毛。如蜻蜓、蝉等。
线状或丝状: 触角细长,圆筒形。除基部1、2 节较粗外,余节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 缩小。如蝗虫、蟋蟀及某些雌蛾等。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端部一角向一边突出似锯条。 如叩头虫,雌性绿豆象等甲虫。 双栉状或羽状:鞭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 如雄蚕蛾、毒蛾。
检 索 表 的 制 作
3(2)前翅加厚,后翅膜质
4(5)前翅鞘质,翅脉不可见;前足非捕捉足………………鞘翅目 5(4)前翅为复翅,翅脉隐约可见;前足捕捉足……………螳螂目
6(1)口器吸收式
7(8)前翅膜质,正常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双翅目 8(7)前、后翅均正常发达(后翅无退化现象) 9(10)前、后翅均鳞质,口器虹吸式……………………….鳞翅目 10(9)翅面上无鳞质覆盖物,口器刺吸式 11(12)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多具臭腺………..半翅目 12(11)前翅质地相同,多为膜质,部分种类具蜡腺………同翅目

工作任务1-1昆虫形态特征识别1昆虫特征及其近缘

工作任务1-1昆虫形态特征识别1昆虫特征及其近缘

昆虫的近缘动物——蛛形纲

蛛形纲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下的一纲, 也是该亚门下最大的一纲。包括蜘蛛、蝎和蜱 螨等。全世界已知约5万多种,绝大多数陆生, 仅少数螨类及一种蜘蛛为水栖。蛛形纲大部分 为肉食性。绝大多数的蜘蛛和所有蝎子有毒, 主要用作自卫及捕猎用途,大部物——唇足纲
原尾虫
弹跳虫
双尾虫
昆虫的近缘动物——甲壳纲

甲壳纲(jiaqiaogang)(Crustacea)无脊椎 动物,节肢动物门中的第3个大纲。种数仅次 于昆虫纲和蛛形纲。绝大多数水生,以海洋种 类较多。体分节,胸部有些体节同头部愈合, 形成头胸部,上被覆坚硬的头胸甲。每个体节 几乎都有1对附肢,且常保持原始的双枝形, 触角2对。用鳃呼吸。
昆虫特征及其近缘动物形态观察
2015年9月5日
一、昆虫纲的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一对复眼,通常还有2~3个 单眼; 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有三对分节的足,大部分种类 有两对翅;


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 一对尾须;
身体外层具坚韧的“外骨骼”

节肢动物门单枝动物亚门的多足纲的下属纲。 全世界记载约2800种。头部前侧缘有1对细长 的触角。口器由1对大颚和两对小颚组成。躯 干部的体节由4片几丁质板连接而成。侧板上 具有步足、气孔和几丁质化的小片。每一体节 有1对步足。
昆虫的近缘动物——重足纲

与唇足纲的主要区别是,其体节除前部3—4节 及末端1—2节外,其余各节均由2节合并而成, 所以多数体节具2对行动足。常见的如马陆等。
下节课提问:昆虫纲(成虫)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昆虫的近缘动物——内口纲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识别

2.丝状(线状)
●线状触角又叫丝状触角,细长, 呈圆筒形,除基节、梗节较粗 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 向端部渐细。
●线状触角是昆虫触角类型中最 为常见的类型。
3.棒状
●棒状触角又叫球 杆状触角,结构 与线状触角相似, 但近端部数节膨 大如棒
4 . 念珠状
●基节较长,梗节小, 鞭节由多个近似圆 球形、大小相近的 小节组成,形似一 串念珠
5、锤状
●似棒状,但触角 较短,鞭节端部 突然膨大,形似 锤状。
碟角蛉
6、栉齿状
●鞭节各亚节向一侧 显著突出,状如梳 栉
绿豆象雄虫
7 、 锯齿状
●鞭节近似3角型, 各亚节的端部呈 锯齿状向一边突 出
绿豆象雌虫
8、双栉状
●又叫羽状,鞭节 各节向两侧突出 呈细枝状,枝上 还可能有细毛, 触角状如鸟类的 羽毛或形似篦子
有益方面
法医:昆虫
有益方面
文化
有益方面
蝶翅画
一、昆虫的头部
●头部组成的6节
体节
触角前节 触角节 闰节 上颚节 下颚节 下唇节
神经节
前脑 中脑 后脑 上颚神经节 下颚神经节 下唇神经节
体腔囊
有时有 有 有 有 有 有
附肢
有时胚胎时有 触角 胚胎时有 上颚 下颚 下唇
一、昆虫的头部
●头壳表面上形成许多沟缝,从而将头壳划分成许多小区。
刚毛的放大
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 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洗衣粉等可提高杀虫效果; ● 具有高度脂溶性又有一定水溶性的杀虫剂,能顺利通过亲脂性的上表皮和
亲水性的内外表皮,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效果; ● 昆虫体壁在低龄期比老龄期薄,抗药性弱,刚蜕皮时,外表皮尚未形成,

1.1.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精品资源包

1.1.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精品资源包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简述观察的基本要求,初步学会制作观察记录表。

2.尝试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活环境,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准备校园内部分动植物的图片、观察记录表、笔、放大镜、尺子、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镇海林蛙和银杏叶的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动物和植物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图中的动物叫镇海林蛙,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图中的植物叫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原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

你们知道吗?镇海林蛙曾被认为是日本林蛙。

后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不论是在蛙的外部形态上还是在细胞核内部物质的特征上,镇海林蛙都与日本林蛙有较大区别,从而确定了它是不同于日本林蛙的新物种。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关于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去哪里寻找呢?【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柳枝上的蝉的图片,引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蝉的一段话。

法布尔曾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来进一步认识生物。

【教师活动】出示幼苗时期的韭菜和小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哪个是韭菜,哪个是小麦?同学们是依据什么特征区分的?【学生活动】思考,回答:一般情况下,韭菜叶要厚一些、光滑无毛,小麦叶上有细小的毛。

而且我们还可以采取“闻”的办法,韭菜叶有浓烈的独特气味,小麦的叶有淡淡的清香。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区分韭菜和小麦的过程中,就用到了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

要认识身边的生物,首先要从观察开始。

在我们周边的环境中到底有多少新奇有趣的生物呢?怎样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

新知探究一、观察【教师活动】什么是观察?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仔细察看”。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鳃叶状:鞭节端
部数节<3-7>延 展成薄片状迭合 在一起,状如鱼 鳃。如:金龟子。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向 一侧突出成三角形,整 个触角形似锯条。如: 叩头虫雄虫 。
肘状:柄节特别长,梗节
短小,鞭节由若干大小相 似的亚节组成,基部柄节 与鞭节之间呈膝状或肘状 弯曲。 如:胡蜂、象甲
刚毛状: :触角
短小,基部1-2节 稍粗,鞭节纤细, 类似刚毛。如:蝉、 蜻蜓
具芒状:触角短,一般三 节,端部一节膨大,其上 有一刚毛状构造,称为触 角芒,芒上有时有许多细 毛。如:蝇类
鞭状:触角各节 大致相同并呈圆 筒状,向端部逐 渐变细,如天牛。
丝状:触角各节大小相似,鞭 节各亚节大致相同,向端部逐渐 变细。如:蝗虫、椿象等。
四、完成实验报告 1、绘白蚁、天牛、蜜蜂的触角图 2、绘蝴蝶、蝽象、步甲(或金龟子)的前翅图。 3、绘蝼蛄前足、螳螂前足、蜜蜂后足的图。 4、观察所给昆虫,指出其足、触角和翅的类型。
二昆虫头部形态特征及附器观察1头部分区和昆虫口式的观察1以蝗虫为例找出额区唇基头顶颊区和后头2观察蝗虫步甲蝉的口式3昆虫口器的观察1咀嚼式口器以蝗虫为例观察其构造及各部分功能2刺吸式口器以蝉为例观察其构造特点以及与咀嚼式口器的区别3观察蝴蝶家蝇蜜蜂的口器并指出其类型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并掌握昆虫纲特征。 2、通过观察了解昆虫头部分区情况。 3、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口式 触角 口器 口式、触角 口器的构造和类型。 口式 触角、口器 4、通过观察了解昆虫单复眼的形态及着生位置。 5、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胸腹部 胸腹部形态特征。 胸腹部 6、通过观察掌握昆虫胸足 胸足的构造及类型。 胸足 7、通过观察掌握昆虫翅的构造及类型。 翅 二、试验材料 蝗虫、蝼蛄、金龟子、蜜蜂、龙虱、蝴蝶、螳螂、步甲、 蝽象、蜻蜓、苍蝇、蝉、天牛、大蚕蛾、家蝇、白蚁、 叩头虫、瓢虫等

昆虫的形态特征-技能训练手册讲课教案

昆虫的形态特征-技能训练手册讲课教案

植物保护基础NO2-1:农业昆虫识别-昆虫的形态特征技能训练1 昆虫形态特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熟悉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特征,认识各种附器及其类型;了解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和构造。

二、材料及用具蝗虫、蝼蛄、家蝇、蛾类、蝶类、蜜蜂、蝉、蝽、螳螂、龙虱、草蛉、金龟甲、步行虫、蚜虫、蓟马、象甲、白蚁等浸渍或针插标本,有关昆虫外部形态挂图;体视显微镜、放大镜、镊子、挑针等用具。

三、内容及操作步骤(一)昆虫体躯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蝗虫体躯,注意体外包被的外骨骼,体躯的分节情况和头、胸、腹3个体段的划分,触角、眼(复眼、单眼)、口器、足、翅及气门、听器、尾须、雌雄外生殖器等的着生位置和形态。

(二)昆虫触角的观察用体视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蜜蜂或象甲触角的柄节、梗节、鞭节的构造。

对比观察蝗虫、蝉、蛾类、蝶类、蝽、金龟甲、步行虫、蝇类、白蚁等的触角,辨识触角的不同类型。

(三)昆虫口器的观察1.观察蝗虫的咀嚼式口器,注意其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构造和特征。

2.观察蝉的刺吸式口器(喙),注意其外形特征。

3.观察步行虫、蝗虫、蝽象的口器着生位置,注意其头式的类型。

4.观察蛾蝶类虹吸式口器、蝇类舐吸式口器示范标本。

(四)昆虫足的观察观察蝗虫足的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的构造。

对比观察蝼蛄、螳螂的前足,蝗虫、蜜蜂、龙虱的后足,步行虫的足,以了解昆虫足的变化特点并辨别其类型。

(五)昆虫翅的观察观察蛾类前翅,了解昆虫翅的构造及分区。

对比观察蝗虫、蛾类、蜂类、蓟马类、草蛉类的前后翅,蝽类、金龟甲类的前翅,蝇类的后翅。

比较不同昆虫翅的类型在质地、形状上的变化特征。

(六)昆虫内部器官的观察观察蝗虫消化、神经、生殖系统和家蚕呼吸系统的示范标本。

四、考核标准五、实训报告1.昆虫的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在构造上有何区别?2.绘蜜蜂触角图,并列表说明所观察昆虫触角的类型。

3.绘昆虫足的基本构造图,并指出蝗虫后足,蝼蛄、螳螂、金龟甲前足各属何种类型?4.绘翅的模式图,标注其三边和三角,并列表说明所观察昆虫翅的类型。

直翅目昆虫

直翅目昆虫

直翅目
蝼蛄亚目 包括蝼蛄科和蚤蝼科,触角短丝状, 较身体短;前足特化为开掘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 基部,呈狭缝状;产卵器退化。
over
直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2.3 生活史
渐变态。若虫一般5~7龄,第3龄后出现翅芽。许多种类雄虫成 虫期能发音,以吸引雌虫交配,有的是有名的鸣虫。 多数在夏秋产卵,以卵越冬,翌年4~5月间孵化,6~7月间发 育为成虫。 某些蝗虫种类如在若虫期高密度群栖下,可形成群居型,并进行 远距离迁飞。
直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直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2.1 栖境
典型陆栖种类。螽蟖生活在树上,蝗虫生活在地面,蟋蟀生活在石头 或土块下,蝼蛄生活在土壤中。
直翅目
2 生物学特性
2.2 食性和活动习性 绝大多数种类植食性,尤喜食植物叶片。螽蟖科的 少数种类肉食性,取食其他昆虫和小动物。 蝗虫多在昼间活动;螽蟖、蟋蟀、蝼蛄多在夜间活 动,有较强的趋光性。
直翅目昆虫的头部特征直翅目直翅目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形态特征111111头部头部头部直翅目直翅目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形态特征1212胸部胸部前胸特别发达背板常向后和两侧扩展呈马鞍型盖住前胸特别发达背板常向后和两侧扩展呈马鞍型盖住侧板
昆虫纲:直翅目
Class Insect:Order Orthoptera
直翅目
1 形态特征
1.2 胸部
听器着生在腹部第1节背板两侧或前足胫节基部, 由鼓膜和鼓膜孔组成。
直翅目
1 形态特征
1.3 腹部 一般由11节组成;雌虫第8节或雄虫第9节腹板发 达,形成下生殖板。
蝗 虫 的 腹 部
直翅目
1 形态特征
1.3 腹部
蝗虫、螽蟖、蟋蟀的产卵器发达,凿状、刀状、剑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昆虫的特点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多的
一个类群,有100多万种, 约占地球动物种类的3/4。
其具有历史长、分布广、
种类多、数量大以及有翅 能飞、体小灵活、变态复 杂、食性多样、繁殖力惊 人、适应能力超强等特点, 是动物界中最繁盛的类群。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
1. 蛛形纲:蜘蛛、蝎子、蜱螨等。
蜘蛛
蝎子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叶螨
叶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危害樱花叶片的叶螨
叶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2. 甲壳纲:虾、蟹、鼠妇等。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危害花卉根系的鼠妇
有些种类为害虫,蚊子、 苍蝇是常见的卫生害虫,
取食叶片
刺蛾、蝼蛄、蚜虫、介壳
虫等,能够危害园林植物; 有些种类为益虫,如草蛉、
瓢虫能够捕食蚜虫,蜜蜂
能够酿蜜,家蚕可以吐丝 等。
刺激皮肤
刺蛾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家蚕与蜜蜂: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益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家蚕与蜜蜂: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益虫
海星
海参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5. 爬行小动物:蜥蜴等。
蜥蜴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常见昆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常见昆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一)昆虫的特征 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
动物门、昆虫纲。昆虫是 小型的节肢动物,身体分
为头、胸、腹3大体段,并
具有3对足、2对翅,腹部 具外生殖器与尾须,体表 具外骨骼。 仔细观察东亚飞蝗的体 躯,它具有如下特征。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及操作步骤】
一、昆虫特征及其相似动物形态 观察识别 害虫类别不同,其外部形态、生 活习性及防治措施也各有不同。 昆虫在古代泛指各类小动物,当 今人们常常将蝴蝶、蜻蜓、蜜蜂 、天牛、蜗牛、蛞蝓、蚯蚓、瓢 虫、蝉等小动物称为“虫子”, 实际它们当中有许多种类不是昆 虫。那么,何为昆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观察与识别 通过观察蚂蚁的
巢穴、蚜虫密集危 害的嫩梢、蜜蜂的 蜂巢、白粉虱危害
的叶片等,进一步
了解昆虫的特点。
白粉虱密集危害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调查与采集 通室外调查、采
集常见的苍蝇、蚊 子、椿象、蜜蜂、 瓢虫、草蛉、蚜虫、
介壳虫等昆虫,注
意区分益害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观察与思考 昆虫与哺乳动物(狗、
猫、牛、羊等)相比
较,其头部的附属器
官有何不同?昆虫没 有耳朵和鼻子,其听
觉与嗅觉功能由哪些
器官来完成? 昆虫头部附属器官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蝗虫的体躯构造图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蝗虫的体躯构造图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课件
鼠妇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3.唇足纲与重足纲:蜈蚣、马陆等。

蜈蚣
马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节肢动物门主要纲的区别
纲名
昆虫 纲 蛛形 纲 甲壳 纲 唇足 纲 重足 纲
体躯分段
头、胸、 腹 头胸、腹 头胸、腹 头、胴 头、胴
复眼 单眼
1对 无 1对 1对 1对 0-3 个 2-6 对 无 无 无
东亚飞蝗——示昆虫基本构造 1.触角 2.复眼 3.单眼 4.口器 5.前足 6.中足 7.后足 8.前翅 9.后翅 10.气门 11.尾须 12.产卵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观察与识别 取一头蝗虫成虫,观
察其体躯是否左右对
称?体躯是否分头、
胸、腹3大体段,各体
段有何附肢?
蝗虫体躯侧面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复习与思考
复习思考
※ 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有哪些?
这些害虫中哪些种类属于昆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 项目一 园林植物昆虫识别技术
※ 子项目1.1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识别 ※任务1.1.1 昆虫形态特征的观察识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一、任务目标与内容 二、教学资源 三、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四、教学内容与操作步骤 五、复习与思考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任务 内容
※ 熟悉昆虫的形态结构,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了解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的关系。
任务 目标
※ ※ ※ ※
结合实训室及校内外基地现场,查阅相关资料。 现场识别常发害虫,并采集标本并拍摄数码图片。 实训室内借助体视显微镜等观察昆虫外部与特征。 记载工作任务,并上交1份实训总结报告。
教学 资源
触角
1对 无 2对 1对 1对

3对 2-4对 至少5 对 每节1 对 每节2 对

2对或 0-1对 无 无 无 无
生活环境
陆生或 水生 陆生 水生、少 数陆生 陆生 陆生
代表种
蝗虫 蜘蛛 虾、蟹 蜈蚣 马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他类小动物有: 1. 环节动物:蚯蚓、蚂蝗等。
蚯蚓
蚂蝗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他类小动物有: 2. 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
蜗牛
蛞蝓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危害朱顶红花茎的蛞蝓
双线嗜粘液蛞蝓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3. 线形动物:蛔虫等。
蛔虫
蛔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4. 棘皮动物动物:海星、海参等。
※ 材料与器具:各类标本、显微镜、放大镜等。 ※ 参考资料:各类教学参考书、课件等。 ※ 教学场所:实训室、校内外基地,师生比为1:20。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操作 要点
※ 正确规范地使用体视显微镜等实训器具。 ※ 观察昆虫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注意 事项
※ ※ ※ ※
干制标本观察时容易破坏标本,应该谨慎操作。 野外进行幼虫观察时,应借助镊子等工具。 体视显微镜使用完毕,应及时规范收起。 对于疑难昆虫种类,应查阅资料并小组讨论。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白蜡虫:本是南方地区的经济昆虫,近年来在北方地区泛滥成 灾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苍蝇与蚊子:世界范围内著名的害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家蚕与蜜蜂: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益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观察与思考 取昆虫为什
么能成为地球 上最发达的动 物类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