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研究院_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_季松磊

合集下载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及发展对策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及发展对策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及发展对策熊季霞李洁朱佩枫卜胜娟摘要: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有成果转让、合作开发、人才培养、共建实体、科技园区、校企联盟、战略联盟七种模式。

科技园模式、校企联盟和战略联盟是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

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符合江苏省产业发展需求,应大力发展;对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应运用官产学研合作模式;要积极发展与江苏省产业发展重点相契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推进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应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与规范科技中介体系;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支持;强化税收优惠政策,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区域经济,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模式,对策一、引言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是优势资源整合的一种先进模式,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产学研合作提升到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攻坚战的高度,这是新时期产学研合作的战略定位,也是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实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江苏省与全国知名科教单位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活动蓬勃开展。

江苏省企业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国内重点的科教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江苏省各级政府与全国知名科教单位已签订全面合作协议315项,成立各类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等工作机构253个,每年政府投入的产学研专项经费超过14亿元;全省企业已与国内941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实施各类产学研项目20000余项。

江苏省已建立综合集成的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高校院所与地方共建大学科技园和研究院、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共1800多个。

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动机、渠道和形式的实证研究

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动机、渠道和形式的实证研究

T E C } 钉 0 L 0 G Y 技 术 应 用
值 。从模 型做 出的数据可以得到 : 公司内部研发部 门的人数和研发 部门中博士人数 占 研发部门人数 比重两个变量对公司是 否会与外界进行合 作产生正的影 响 ,而公 司员工总数 和公 司是否会对研发
部 门的激励强度并不 能很好 的解释企业选择信息交流途 径的原 因。但是企业对研发部 门激励强度此单 一解释 变 量的z 值很高从 一方面证 明了当企业将 主要精力放在 内 部研发 时会相对忽略与外部 的信息交流。 此模型较好地证 明:企业选 择购买 以及 出售专利技
要来 源 ,另 一方 面 ,高校 和研究 机构 主要 进行 的是 基 础研究 ,对 于涉及具体技术层 面上 的研究则较少投入 。 本文主要通过深圳市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进行科学 的抽 样调查 ,基 于获得 的数据分 析来说 明产学研技术创新联 盟 目前的现状 和有待改进的方面和方 向,并为提 出针对
机构进行合作 时 ,d i 赋值 为l ,没有与研究机构 的合作
时 ,赋值为0 。
要性如何?本文第二 步分析的重点在 于交流渠道或者说
途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 3 :企业 同高校 、科研 机构之间进行交流获得
由于被解 释变量是虚 拟变量 ,惯 用的R 2 就失去 了
的最 主要 的可感知的利益是什么?合作 的利益是第 三步
行。
在第一阶段 和第二 阶段我们利用He c k ma n 两阶段模 型 ,此模 型用来帮助我们分离影响选择过程 的因素并减
少选择误差 。
2 . 1解 释企 业与 高校科 研 院所 的合 作 动机 。我们
使 用P r o b i t 模 型 :D i = F Di B+£ i 。其 中[ 1 J ,F d i 是公 司 和研 究机构 之 间交 流 的驱动 力 的解 释变量 向量 ,它包

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

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

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作者:张少华来源:《唯实》2015年第10期至2014年底,江苏各级地方政府、科技园区等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或特色支柱产业,累计引进国内一流科教单位(大型央企)或海外创新团队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300个。

总的看来,这类机构具备了相当的体量规模,已经成为江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如何推动其加强体制机制和内涵建设、实现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的需要,是江苏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同时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内容,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一、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的成功经验从本质上讲,江苏各级各地与高校院所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都属于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现选择同类型的德国弗朗霍夫学会、中国台湾工研院、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中国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几个著名的机构做一简要的介绍。

德国弗朗霍夫学会。

成立于1949年,为独立的法人团体,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下设80多个研究所,致力于应用研究领域的技术开发,为中小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合同式科研服务,以改进技术能力和生产工艺,主要涉及信息、通信、生命科学、微电子、表面技术、光子、制造和材料等八个研究领域。

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引进,旧有制造技术和生产流程的改进,各种形式的与技术相关的咨询等。

各个研究所是研发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设立于各地的大学之中,在大学中选聘各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担任所长和技术骨干,负责研究所的研发工作,其中有40%的员工为高校在读博士和硕士。

中国台湾工研院。

成立于1973年,由原分散在各处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与金属工业研究所合并而成,是中国台湾最大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工研院以“产业科技研发、知识型服务、技术衍生价值”为业务方向,通过创新研发、人才培育、智权加值、衍生公司、育成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移转等过程,对台湾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力推动了台湾产业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了科技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产业研究院是一种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它结合学术界的研究力量,与企业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对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问题与挑战的深入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战略指导。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即探讨如何优化和提升产业研究院的运作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1.组织模式:产业研究院的组织模式应具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灵活性体现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弱化层级关系,提高决策效率。

可持续性则要求研究院能够建立自己的长期发展机制,确保研究力量和资源的稳定供给。

2.人才模式:人才是产业研究院的核心资源,应该注重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员。

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他们的力量进行研究项目的开展。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并提供良好的晋升和发展空间。

3.项目模式:产业研究院应根据需求和资源分配情况,制定具体的研究项目。

项目应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项目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避免流于表面、自欺欺人的研究成果。

4.资源模式:产业研究院应注重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利用。

除了注重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还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此外,应建立科学的项目评审和资源管理机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5.输出模式:产业研究院应注重研究成果的输出和转化。

通过发布研究报告、组织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向政府和企业分享研究成果,提供政策建议和商业智库支持。

同时,还要积极开发产业化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总结起来,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需要关注组织、人才、项目、资源和输出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合理配置和运作,产业研究院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需要与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各方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新型研究院组织模式探讨

新型研究院组织模式探讨

新型研究院组织模式探讨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研究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型研究院的组织模式是研究院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探讨了新型研究院组织模式。

研究院是以科学研究为主导,集科研、开发、创新、人才培养等多重职责于一体的研发机构。

研究院的组织模式在实践中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学术型研究院:以学术研究为主,强调学术领域和学科建设。

2.应用型研究院:以技术研发和应用为主,强调市场营销和商业化运作。

3.创新型研究院:以技术创新为主,强调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

以上三种研究院的组织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

二、新型研究院的特点新型研究院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研发机构,以高科技为发展方向,结合了产学研三方面的资源优势,致力于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新型研究院的特点如下:1.敏锐的市场嗅觉:新型研究院对市场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为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

2.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新型研究院打破了传统研究机构的封闭性,创造出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允许员工在自由的氛围下进行自主创新。

3.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新型研究院始终处于科技的前沿,拥有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开发出高价值的科技产品和服务。

4.多样化的合作方式:新型研究院注重多元合作,通过合作创新和交流合作等方式,与行业领先企业和高校共同探索新兴技术和应用,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1.开放源码模式:通过开源软件和共享知识的方式,激发员工自主创新的潜力,鼓励员工积极分享自己的创新成果,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

2.联合研究模式:研究院可以与其他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建立联合研究的关系,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优化技术结构,提高研发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3.人才交流模式:研究院可以通过人才交流、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增强人才储备和整体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4.产学研合作模式:将产学研三方面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

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
拓展产学研结合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产学研结合的合作领域将进 一步拓展,从传统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等新兴产业拓展。
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深度
产学研结合将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加强高校和科研机 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研发项目,推动技术 创新。
技术研发
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共同完成 技术创新任务。
需求分析
对合作各方的需求进行分析, 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
合作协议签订
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权 利和义务。
技术成果转化
将研发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 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合作机制的优化与持续改进
合作机制的优化
01
根据合作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不断优化合作机制,提高合作
产业技术培训
研究机构为产业界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 竞争力。
案例三:某地区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制定产业规划
地区政府联合高校和研究机构制定产业规划,明确重点发展领域 和方向。
技术创新引领
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发展。
优化产业链
通过产学研合作,优化产业链布局,提高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 续发展能力。
扩大产学研结合的广度
产学研结合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涉及更多的地区和领 域,推动各地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技术创新将成为合作机制的核心动力
01 02
加强技术研发合作
产学研结合将更加注重技术研发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技 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共同开 展技术研发和创新。
产学研结合技术 创新合作机制

产学研融合合作模式

产学研融合合作模式

产学研融合合作模式简介产学研融合合作模式是指通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的合作,实现知识转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目标。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合作模式产学研融合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是指企业与高等院校间的合作关系。

企业向高校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高校则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支持服务。

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也能为高校提供实践环境和资源支持。

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是指企业与高等院校间的合作关系。

企业向高校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高校则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支持服务。

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也能为高校提供实践环境和资源支持。

2. 学研合作: 学研合作是指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分享研究成果,推动科研领域的发展。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学研合作: 学研合作是指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分享研究成果,推动科研领域的发展。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3. 研产合作: 研产合作是指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推动产品研发。

企业也能为科研机构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研产合作: 研产合作是指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推动产品研发。

企业也能为科研机构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优势和挑战产学研融合合作模式有以下优势:- 优势一: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效益。

- 优势二:提供实践环境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和就业机会。

产学研合作-合作模式分析

产学研合作-合作模式分析

产学研合作-合作模式分析背景产学研合作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合作模式分析1. 技术合作: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常见模式是基于技术的合作。

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和应用新技术。

通过技术合作,企业能够获取前沿科技支持,研究机构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场景,实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

技术合作: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常见模式是基于技术的合作。

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和应用新技术。

通过技术合作,企业能够获取前沿科技支持,研究机构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场景,实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

2. 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模式中的人才培养与交流是一种有益的方式。

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和研究人员,促进双方之间的经验和知识交流。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供实践机会,也能够帮助企业招聘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模式中的人才培养与交流是一种有益的方式。

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和研究人员,促进双方之间的经验和知识交流。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供实践机会,也能够帮助企业招聘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3. 共同研究项目:双方可以共同发起和开展研究项目,共同投入资源和资金,合作完成一项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研究。

通过共同研究项目,产学研三方能够共享科技成果,加速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

共同研究项目:双方可以共同发起和开展研究项目,共同投入资源和资金,合作完成一项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研究。

通过共同研究项目,产学研三方能够共享科技成果,加速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

4. 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产学研合作的目的之一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技术的应用和市场化,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产学研合作的目的之一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涵特征、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研究

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涵特征、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研究

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涵特征、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研究温兴琦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顺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事物。

自产生以来,尽管学术界和实践界都对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了较为密切的关注与探索,但由于学科视角和关注层次的差异,加之产业技术研究院自身的发展演化,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概念内涵、功能特征、类型划分等尚未形成统一观点。

对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清晰界定,厘清其发展演进的基本历程和内在逻辑,并对其主要功能作用机制及主要类型进行深入阐释,建立起基本分析框架和理论基点,有利于从理论上丰富和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同时对于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涵界定自产业技术研究院产生以来,学术界和实践界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涵界定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也产生了较多的争论。

以下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关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比较,介绍关于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以呈现本领域现有研究进展的概貌。

一、国外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涵界定从国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尽管国外鲜有出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提法,但类似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这类机构却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就已出现。

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产业实验室或工业实验室,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德国的化学工业领域,后来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是发达国家重要的科技体制创新的产物。

从一百多年来的发展来看,产业实验室对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工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极其显著,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创新引擎。

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来源。

如果说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成果转化的历史的话,产业实验室则无疑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1。

在Anders Granberg于1981年最早明确提出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logy)的概念以后,V.Krishnan和Saurabh Gupta进一步在产品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平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特定范围内的所有产品(核心产品及其产品线中的产品、扩展产品和衍生产品)共同采用的基本技术构架,构筑产品平台的最低技术标准”。

产学研科研项目

产学研科研项目

产学研科研项目
产学研科研项目是一种将产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相结合的合作模式,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以下是一个产学研科研项目的示例:
项目名称:智能农业物联网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项目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智能农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项目旨在研发一种智能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

项目目标:
1. 研发智能农业物联网系统,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关键技术。

2. 实现对土壤水分、养分、气象等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精准灌溉、施肥和植保。

3. 建立农业生产数据中心,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4. 开展试点应用,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项目实施:
1. 成立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的产学研联合研发团队。

2. 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包括传感器研发、数据传输与处理、模型建立等。

3. 在试验田中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4. 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和性能。

5. 进行试点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区域进行系统部署和应用。

项目预期成果:
1. 开发出一套智能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

2. 建立农业生产数据中心,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3. 通过试点应用,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智能农业的推广提供参考。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整合产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智能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1.研究合作模式研究合作是最基本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共同解决产业问题。

这种模式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非常重要。

2.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企业提供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形式,将学生引入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企业可以借助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培养符合其需求的人才。

3.技术转化模式技术转化是将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

通过产学研结合,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可以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4.产业研究院模式产业研究院是企业与学术机构或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的研究机构,专注于其中一产业的研究和创新。

通过产业研究院,企业可以获得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5.创新基地模式创新基地是指企业与学术机构或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的研发和创新基地。

企业可以将研发团队安置在学术机构或研究机构内部,与研究人员密切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6.技术中心模式7.产业联盟模式产业联盟是由多个企业、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合作组织,目的是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知识来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

产业联盟可以通过共同研发项目、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广等方式,实现产业协同和资源整合。

总之,产学研结合的七种主要模式为研究合作、人才培养、技术转化、产业研究院、创新基地、技术中心和产业联盟。

这些模式有助于促进产业创新和发展,提升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xx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方案

xx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方案

附件3
XX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总体情况。

(二)拟解决的技术需求。

(三)国内外拟解决技术需求发展现状。

(四)企业对研究中心(院)资金投入情况(包括已投入和拟投入)。

二、合作高校院所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依托院系或技术团队情况。

(三)拟攻关领域现有科研基础(包括仪器设备、人才团队、创新基地、已取得成果等情况)。

(四)拟攻关领域现有成果转化情况(包括近三年在拟攻关领域技术合同签订和实际到账情况、与企业横向合作情况、孵化企业情况等)。

三、合作项目及预期成果
(一)合作项目情况(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二)预期产出情况(包括项目完成达到的技术交易额、实际到账额、预计企业实现产值、新增税收等能反映成果产业化实
际成效的相关指标)。

四、研究中心(院)运行情况
(一)组织架构情况
(二)运行管理制度
五、双方保障措施
(一)企业保障措施。

(二)高校、科研院所保障措施。

产研协同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新探索

产研协同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新探索

产研协同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新探索作者:孙喜毕亚雷来源:《开放导报》2021年第03期[摘要]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和公共研发体系在应对当前国际竞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暴露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创新链过度分工问题,使各创新主体脱节。

定位于工业研究院的新型科研机构,在创新组织和成果转化中正在逐渐显露出独特的优势,成为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科学技术为枢纽、以产业协同为触媒的“渡船模式”,通过协同创新克服科研与产业之间的缺失环节,成为贯通创新链、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有效路径之一。

[关键词] 产业协同创新创新链整体效能新型科研机构[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1)03-0095-10[作者简介] 孙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业创新与科技政策;毕亚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企合作与创新发展处处长,研究方向:通信与电子系统、机器人、医疗器械。

一、我国应用目标导向型研究面临的主要难题近年来,国际关系、全球贸易、公共卫生等各领域重大挑战层出不穷。

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和公共研发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暴露出明显短板,比如“卡脖子”等问题。

我国创新系统设计与建设中有重分工、轻整合的传统。

长期以来,不同创新主体分工定位明确,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的创新链上各管一段。

这种分工模式一旦有紧急需求时,无法实现上下游快速对接,各创新主体相脱节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为了联结上下游、贯通创新链,政策设计者识别出很多“桥梁”,甚至不同部委会为同一段“桥梁”设置不同名目的专门机构。

久而久之,创新链分工越来越细,各管一段的创新主体越来越多,全链条协调与治理的难度反而越来越大:研发与生产“两张皮”,无法充分发挥效力。

解决分工过细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是诉诸于“分工”的反面,即整合,以特定形式打通创新链各个环节。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精选全文完整版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产业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的一般目的: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以下是对目前国内已有的产业研究院情况的调研和梳理;通过对已成立的研究院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的学习,将有效指导我校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和发展;一、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1、简介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批示,由佟星副省长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亲自倡导,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牵头组织下,由广东省内有关从事物流行业和投资业务的企业、物流研究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的社会组织;研究院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实用,兼顾市场,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既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订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又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支持,在国内物流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显着增强我省物流业的研究、技术推广以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广东省民政厅;本单位的业务指导单位是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接受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接受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和管理;2.组织架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研究院日常政务工作,协助院领导处理日常事务;负责会议组织、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保密、保卫、档案管理、信访、督办、行政后勤等工作;组织建立业务信息系统,承担统计、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负责宣传报道工作;负责学院机关基建及装备购置等管理工作;研究规划部:负责物流专家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物流专家管理办法,组织、协调专家开展物流课题研究;结合专家意见对研究院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意见;财务部:负责研究院的开支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工作;员工的各种报销工作,以及各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日常财务核算的账务处理;积极配合研究院其他部门的工作,做好后勤保障;负责会议通知的下发工作,上报院材料及文档的归类整理等相关工作;完成办公室主管、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业务拓展部:负责承接物流研究课题、物流项目咨询、物流培训项目的业务以及跟进各项目的实施、验收和收款等工作;策划宣传部:负责研究院的日常宣传推广、方案撰写和各种物料制作,以及研究院组织的各种活动、会议、展会的组织和实施;信息服务部:负责研究院网站的设计、更新和维护,物流行业资讯、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收集,以及研究院各会员单位的服务工作;3.主要业务范围:一接受政府部门委托,承担广东省重大物流研究课题,制定广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广东省物流发展年度报告;二接受有关部门和企业委托,承接物流园区、港口码头工程技术规划和设计,接受企业物流技术改造、物流项目规划的认证和咨询服务;三参与物流行业标准的制订与修订,协助省经贸委进行“物流业高新企业” 认定和“物流龙头企业”考评工作,宣传和推广物流行业最新装备、信息技术成果;四组织和协调国内外物流专家学者,举办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物流学术讨论会、报告会,推广交流物流先进经验和成果,促进物流经济理论和管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加强我省和国内其他地区包括港、澳、台以及国外的物流合作和学术交流;五编辑出版物流行业刊物、建立物流资讯网站,搜集国内外物流资讯、法律法规、资料论文以及专业书籍,整理并分析出行业发展的各项数据,建立物流行业交流平台,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资讯服务;六整合广东省内物流培训和教育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物流行业管理和研究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我省物流学术理论研究水平和能力;4.组织管理制度第一条本单位设理事会,其成员为 5人;理事会是本单位的决策机构;理事由举办者、出资者、职工代表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及业务主管单位推选产生,理事的最终人选需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批;理事每届任期 3 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第二条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一修改章程;二业务活动计划;三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四增加开办资金的方案;五本单位的分立、合并或终止;六聘任或者解聘本单位监事、院长、常务副院长和其提名聘任或者解聘的本单位副院长及财务负责人;七罢免、增补理事;八提名、选举、聘任及罢免法人代表;九内部机构的设置;十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十一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第三条理事会每年召开 2次会议;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召开理事会会议:一理事长认为必要时;二1/3以上理事联名提议时;第四条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以全体理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或罢免;第五条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长不能行使职权时,由理事长指定的副理事长代其行使职权;第六条召开理事会会议,应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并于会议召开10日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一并通知全体理事;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理事代为出席理事会,委托书必须载明授权范围;第七条理事会会议须有业务主管单位参加,且应有1/2以上的理事出席方可举行;理事会会议实行1人1票制;理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理事的过半数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实施;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全体理事的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一章程的修改;二本单位的分立、合并或终止;第八条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会议的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本单位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理事会记录由理事长指定的人员存档保管;第九条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三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第十条本单位法人代表由理事会推荐、选举,并由研究院聘任,若法人代表连续两年未能完成工作目标或出现其他不适宜继续担任法人代表的事项,理事会可召开理事会会议对其工作进行审核并罢免;法人代表对理事会负责,并行使下列职权:一主持单位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的决议;二组织实施单位年度业务活动计划;三拟订单位内部机构设置的方案;四拟订内部管理制度;五提请聘任或解聘本单位副职和财务负责人;六聘任或解聘内设机构负责人;本单位院长、常务副院长列席理事会会议;第十一条本单位设监事1人;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第十二条监事由理事会从举办者、出资者、本单位从业人员或业务主管理单位的人员中推荐或选举产生;本单位理事、院长、法人代表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第十三条监事行使下列职权:一检查本单位财务;二对本单位理事、院长、法人代表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三当本单位理事、院长、法人代表的行为损害本单位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二、上海物流研究院1.简介上海物流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是上海市政府和复旦大学共建的一个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成的开放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创新理论方法和关键应用技术的研究及推广;上海物流研究院是复旦大学服务上海的重要抓手,也是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将依托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金融、贸易、统计学、经济学、法律和通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努力建设成一个进行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前沿理论和创新技术研究的基地、推动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产学研"平台,为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大型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高端的咨询和培训服务;努力建设成一个国内技术领先,世界上有影响的物流和供应链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努力建成上海市和国家级物流和供应链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并通过物流研究院创新性研究工作,带动和提升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建设;2.业务范围一课题研究二项目咨询三高端培训四学术交流,举办论坛和专题研讨会;五国际合作六编辑学刊与简报3.人员组成一院长:徐以泛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系主任二院务委员会主任:刘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新生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林尚立复旦大学副校长副主任:于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产性服务处处长刘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陆雄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徐以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系主任成员:何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产性服务处副处长郭笑捷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助理刘季平复旦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刘承功复旦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龚新高复旦大学科技处处长杨志刚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郑立荣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闵昊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刘士国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医事法研究中心主任张晖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黄丽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叶耀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秘书长:葛宏波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三研究人员研究院兼职教授2名、专职研究人员4名、实验室人员1名;4.研究热点一高端物流二城市配送与快递三物流金融四低碳物流三、北京中文协物流研究院1.简介北京中交协物流研究院是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01年6月成立;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根据政府委托,进行中国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研究;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研究;物流企业的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咨询;物流人才培训;参与组织编写“中国物流发展报告”;研究院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教授任院长;研究院的科技力量主要由国内知名的物流专家、计算机软件专家以及有高等学历的中青年科研队伍组成;研究院还设有一个从事物流工作多年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并聘请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作为研究院顾问;2.业务范围一根据政府委托,进行全国的和区域性的物流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技术经济政策的研究,向政府提供咨询建议;二根据委托进行重大物流建设项目的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三为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提供战略、规划、经营等方面的咨询,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效率与效益;四组织物流服务方案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及相关参数的研究,以及运输地理信息地理数据库的建设与开发,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五参与和研究物流技术装备与设施,以及物流作业行为的标准化工作;六研究和促进中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推广;七组织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的培训;八参与组织编写年度“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兰皮书工作;九推动国内外物流界的交流与合作;3.研究力量一自有科技力量一批硕士以上学历的中青年科技队伍;一批具有丰富研究咨询经验的老专家和学者;二社会科技力量高等院校的专家和学者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三国外专家和学者4.近期工作一承担国家计委委托的“2001一2020年中国物流发展战略研究”;二承担国家计委委托的“2001一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三承担国家经贸委委托的“中国物流发展政策研究”;四开展“物流服务方案设计决策支持系统及相关参数的研究”项目;五一些地区和企业委托的物流与运输发展战略、规划与方案的研究、咨询工作;六作为中国集装箱控股公司的长期顾问单位,承担中国集装箱控股公司的物流发展规划、物流服务设计方案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设计项目和物流人才培训工作;七参与组织编写“中国物流发展报告”的工作;四、云南财经大学物流研究所1.简介云南财经大学物流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3月,是云南省第一个专业物流研究机构,依托云南财经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学科、云南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首批研究生省培养联合创新基地物流管理硕士点与云南物流产业集团联合和物流工程硕士点、物流管理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物流工程本科以及自考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独立本科,被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授权为中国物流师培训云南中心和国际注册采购师云南培训中心、中国物流产学研基地;2.主要成员一所长:李严锋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院长二副所长:冉文学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副院长窦志武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副院长金桂根现代物流创新实验中心主任研究所拥有教授6名,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五、中远物流大连海事大学物流研究院1.简介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和大连海事大学合作成立的中远物流大连海事大学物流研究院,依托管理、物流、经济、信息、法学等学科,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设备、物流系统规划与评价、现代物流管理及物流信息化等方面向中远物流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使物流研究院成为双方共同研究国际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物流操作平台的基地、做大做强综合性的运输服务体系的基地、培养物流及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大连海事大学在国际交通运输管理方面有着雄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人才、技术优势,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践能力,拥有一大批物流研究专家,共同组建“物流研究院”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仅会使双方受益,也必将会对中国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六、福州大学物流研究院1.简介福州大学物流研究院的成立是福建省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工作,把物流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举措;福州大学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和离散数学等学科群体优势,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成立了全省首家物流研究院;物流研究院成立后, 福州大学与贝立达物流咨询公司签署了贝立达——福州大学合作意向书,采用“政——产——学——研”新型合作模式,构建高水平、跨学科、开放式的现代物流教学科研平台,积极为我省和我国物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贡献;七、湖南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1.简介湖南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是由一批从事运输工程、物流工程,交通工程,信息工程等的资深博导、教授、博士、出国留学人员和硕博士研究生等组成;该所与德国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院合作成立有湖南大学中德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中心,与国内外相关政府、着名运输物流研究所、物流园区、内港与海港、运输物流企业等有着广泛的合作与联系;研究所研究学科隶属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2.研究领域一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仓储与配送物流、绿色物流、企业物流系统等战略开发与规划,运营与管理及评价,诊断与方案设计,咨询与培训等;二区域经济与交通区位分析、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战略开发、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区域运输业规划包括客货运站场规划、客运线网规划等与管理评价等, 交通组织规划及评价、诊断与方案设计,咨询与培训等等;三智能交通运输物联网研究与开发、咨询与培训等,涉及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交通运输业务和交通运输公众服务中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一体化管理,基于物联网相关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标示、采集、传输、发布、信息资源挖掘与服务等关联产业和上述的行业运用;四供应链战略开发与规划、供应链中心化与非中心化多级库存控制策略、供应链协调模式与运作管理、供应链信任与风险管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评价等;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管理:包括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本旨、核心价值与发展趋势研究,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概念模型与业务模式优化设计研究,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风险与信用管理研究;六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等领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咨询与培训等;八、临沂大学现代物流研究所1.简介临沂大学现代物流研究所创建于2011年8月,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的号召,以及在临沂大学“为沂蒙服务”办学宗旨的指引下由临沂大学成立科研机构;现代物流研究所由国内物流科研机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知名物流企业等物流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进行决策管理,目前由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专家教授组成的委员会,为中心制定战略目标、规划研究方向、建立管理模式;现代物流研究所面向临沂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解决临沂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政府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制定物流发展战略、物流流程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服务等为首要任务,同时培养造就一支科研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科研队伍;2.组织架构一专家委员会二研究室1、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室2、物流信息系统研究室3、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研究室4、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研究室5、电子商务研究室三实验室物流虚拟仿真技术实验室3.研究领域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二物流信息系统三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四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五电子商务研究4.科研力量临沂大学现代物流研究所现有从事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运筹学应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虚拟仿真等方向的专、兼职科研人员20多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4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九、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1.简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依托浙江大学的人才优势和科研基础,专注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科研工作,为政府及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研究所投资150多万元,建设了先进的物流实验室,拥有立体化仓库、电子标签分拣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水平搬运机械、零售超市等硬件设备和大规模微观交通仿真软件Paramics Enternprise、日本乐龙公司自动化仓储仿真软件、供应链仿真软件Anylogic 以及Flexsim CT 港口仿真软件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仿真软件,形成了物流实验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的多功能综合教学实践基地;2.研究力量研究所正式在编人员10名,其中教授及博导一名,副教授2名,博士以上5名;3.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有:港口物流战略规划、港口物流仿真、供应链服务外包、自由港发展、工程物流、智能交通及运筹学OR应用、企业物流信息化、储运配送计划与优化,车队调度与监控、仓储管理系统、需求预测、物流品牌战略与评估、大规模微观交通仿真、供应链管理与系统设计、自动化物流中心设计、物流系统仿真、物流标准化及相关法规等研究;4.近期成果近三年来,完成省市及企业委托课题30多项,获得业界好评;2007年研究所与宁波市物流协会及其相关企业联合共建宁波市物流人才实训基地,为当地企业培养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物流人才;同时研究所承接宁波市官方的物流门户网站——宁波现代物流网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简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研究院以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为重点,以引领产业发展和服务企业创新为根本,组织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和集成攻关,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先行先试,建成需求引导、多元共建、统分结合、体系开放、接轨国际、水平一流的新型研发组织,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先导中心、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研究院以构建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基本方向,坚持课题来自市场需求,成果交由市场检验,绩效通过市场评估,财政支持由市场决定,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创新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突出两大功能把服务中小企业和突破产业共性技术问题作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功能;开展合同科研、技术转移、国际交流等专业化服务,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和开放性研究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面向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创新科研组织机制,加强分工协作和统筹推进,集中突破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引领产业向高端前端攀升;引导三类资源。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1.横向协作模式:横向协作模式是指产业和学术界在特定领域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和开展研发项目。

在这种模式下,产业和学术界的合作通常是项目性的,双方通过共同承担研发项目的风险和成本来实现利益共享。

2.纵向协作模式:纵向协作模式是指产业与学术界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和技术转移。

在这种模式下,产业企业通常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研发项目、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活动。

3.孵化器模式:孵化器是指专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科技创业服务的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场地、设备、资金和专业指导等支持。

在孵化器模式下,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帮助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和产业化。

4.联合研究机构模式:联合研究机构是由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建立的独立实体,旨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

联合研究机构通常由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出资建立,共同挑选研究项目、共享研究成果。

5.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模式: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是由产业企业设立的技术研发机构,旨在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吸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才,实现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

6.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相关产业企业、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组成的组织,旨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联盟成员可以通过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共同研发、共享市场信息等方式,实现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

7.产学研基地模式:产学研基地是指由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建立的科技创新平台,旨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在产学研基地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在基地内建立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实现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化。

总之,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

它为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协议书

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协议书

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协议书甲方:[甲方全称]地址:[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甲方法定代表人姓名]乙方:[乙方全称]地址:[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乙方法定代表人姓名]鉴于:1. 甲方是一家专注于[甲方领域]的研究机构,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技术积累。

2. 乙方是一家专注于[乙方领域]的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和资金实力。

3. 双方希望在产业技术研究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共建协议:第一条合作目的双方旨在通过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双方资源,促进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条合作内容1. 双方共同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由甲方负责日常管理和技术研究工作,乙方负责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

2. 研究院将围绕[具体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 双方将共同制定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确保研究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条权利与义务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a) 负责研究院的日常管理和技术研究工作。

(b) 确保研究院的研究活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c) 定期向乙方报告研究院的工作进展和研究成果。

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a) 负责提供研究院所需的资金支持。

(b) 协助甲方进行市场推广和产品应用。

(c) 参与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的制定。

第四条知识产权1. 研究院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2. 双方应共同制定知识产权的管理、使用和保护措施。

3. 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在进行商业化运作前,双方应共同商定商业化策略。

第五条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合作期限为[具体年限]年。

第六条争议解决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七条协议的变更和终止1. 本协议的任何变更和补充,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2. 任何一方在合作期限届满前提前终止本协议,应至少提前[具体天数]天书面通知对方,并说明理由。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1.研究院联盟模式:大型企业或研究机构联合成立研究院,通过集结各类研发资源和资金,共同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研究院将主要的产学研力量集中在一起,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和成果,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2.企业研发中心与高校合作模式:企业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研究和开发,并进行技术转让和人才培养。

通过与高校合作,企业能够获得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先进的科研设施,高校也能得到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和实践经验,实现共赢。

3.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模式: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研发和技术转移。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改进科研课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企业与高校合作,能够获得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先进的技术研发成果,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4.科技园区模式:科技园区是由政府主导和扶持建设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技园区通过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吸引科技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入驻,并提供科研与开发、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的支持。

科技园区既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也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与产业合作的机会和条件。

5.产学研合作基地模式:政府在地方或区域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基地通过整合产业和学术资源,组织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技术与市场的对接和互动。

基地还可以提供政策、资金、人才和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以上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同的环境和需求下,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四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报告

四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报告

附件2四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报告(参考提纲)名称:依托单位:填报时间:年月日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情况(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产业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技术市场需求分析,国内同行单位的技术水平及实力比较,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等。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概况介绍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整体情况,重点描述现有基础条件和技术优势(例如:相关的技术研究开发情况;成果、专利、获奖情况;人员队伍状况;基础设施设备、科研平台建设情况;经济状况;组织管理等)。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及科技服务运行情况自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孵化,行业公共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三、产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建设情况(一)管理体制1、利益相关者界定。

界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依托单位、共建单位之间的关系。

保障产业技术研究院独立运行的措施和制度。

2、组织架构。

如:协调领导小组、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院长(执行)、专家咨询委员会等。

3、职能部门。

如:产权管理部、项目管理部、财务部、公共服务部、行政事业部等。

1、牵头单位与共建单位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模式和利益协调机制2、管理决策机制3、监督协调机制4、开放服务机制5、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6、资金来源、使用及收益分配机制四、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一)经费投入(单位:万元)(单位:万元)五、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单位简介六、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单位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
术在某种程度上属公共产品和服务, 如果完全由盈 利性企业来承担则必然出现 / 市场失效 0; 同时, 产
1. 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的内涵
业技术研究院提供的共性技术具有商业性和市场
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是产学研合作研发实体 性, 完全由政府部门实施则又必然由于管理方式和

模式的发展, 它是以市场为导向, 产业化为目标, 致 机制的不适应而出现 / 政府失效 0。因此, 产业技
86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争取政府的 参与、协同 和投入。发达 国家经验表 引导之外, 直接的资金投入也是必需的。 明,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除了法律保障、政策
表 1 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优缺 点比较
合作模式
优点
缺点
技术转让
出让的技术较为完整成熟, 受让方风险较小, 见效快, 契约关系清晰
导, 使分院成为在政府支持和资助下的产学研合作 科研研发实体。分院独立市场化运作, 总院以对分 院的各项投入为基础建立对分院的管理, 并在分院 实现稳定盈利后适当回收部分投入, 逐步实现自我 资金循环。
2. 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的功能定位 目前我国企业科研能力普遍不足, 大学及科研 机构的科研目标又与面向市场的产业技术创新需 求有一定偏离, 因此, 产业技术研究院应以产学研 紧密结合为基础, 整合区域科技资源, 致力于共性 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引进吸收和研究
其次, 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求, 建立新 型有效的合作组织机制, 建立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 合作, 建立面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所需的产学 研合作平台, 有效解决政府失效、市场失效、研发失 效等问题。 3个失效问题已成为困扰产学研合作 组织模式发展的一组矛 盾体, 如何 设计有效的组 织、机制, 在矛盾中寻得平衡点, 是组织模式创新的 基础。
才集聚、产业引领。产业技术研究院应定位于区域 的特定优势和重点产业领域, 依托并整合区域科研 实力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共建产业科技 支撑平台和开放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集聚产业领 域优秀技术研发人才, 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关键 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引进吸收和研究开发, 为产 业发展提供最核心的技术支撑, 尤其是为中小型高 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服务, 由此提高企 业自主创新能力, 引领产业升级、调整与技术创新,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 利用共性技术、关键性 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的成果, 引领孵化新兴产业。
第 9卷 第 3期 2010年 9月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
季松磊1 , 朱跃钊2 , 汪 霄1
( 1. 南京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 南京工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 0009; 210009 )
摘 要: 目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主要有 7种, 且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为适应产业技术重大 创新的需求, 应该重点发展 / 组建研发实体 0等高级模式。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种新型产学研合作实体 模式, 在政府的政策支撑和引导下, 通过合作科研股份制, 有效解决了政府失效、市场失效、研发失效等问 题。
资金、房屋、土地使用权、设备等。政府投入也决定 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存在一定的政府属性, 而不是以 盈利为目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产业共性技
开发, 促使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 并创造经济价值。 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 / 两个平台、一 个集聚、一个 引领 0, 即产业科技支撑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人
87
/ 产业技术研究院 0: 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
企业制度不完善, 市 场运作 能力不 强, 技 术和人 才 优势难以转为经营管理优势, 学校干预较大
对企业技术、资金要求较高, 需 在合作组织、合作 制 度等方面达成合意
战略关系较难结成, 容易在 联盟 外形成 技术垄 断, 政府资助亦对外部企业有失公平
组建研发实体
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增加学研方经济收益, 权责关系明晰, 合作关系稳定, 利于持续创新和知识积累, 政府作用明显
再次, 以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基础, 妥 善解决产学研合作中动力机制、信任机制、激励机 制、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等问题。与此同时, 要积极
* =收稿日期 >2010- 05 - 07 =作者简介 >季松磊 ( 1984 - ) , 男, 江苏南通人, 南京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项目管理、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 > 南京市软科学研究项目 ( 200902024)
委托研究
能反映企业技术需求, 契约关系清晰, 权责分明
联合研发
凝聚产学研各方力量, 利于企业加强与学研方交流合作,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也使学研方的研究更贴近企业需求
校 ( 院所 ) 办科技 有技术和人才优势, 扩大成果转化途径, 实现创收
共建科研基地 产学研战略联盟
联合产学研各方优势, 使科研贴近市场需求, 合作关系较 稳定, 技术创新可持续, 利于知识积累和培养人才
综观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由 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价值取 向、基础条 件、自身优势有所不同,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及 其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 并保持不断发展变化的态 势。在实践中, 并不存在一种最优的产学研合作创 新模式, 却存在着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参与者 多重利益关系、参与者资源禀赋等较为符合和匹配 的多 样化组 织模式, 这 些组织 模式各 具特 点 [ 1] 。 目前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主要包括技术转让、委 托研究、联合研发、校 ( 院所 )办科技、共建科研基地、 产学研战略联盟、组建研发实体等 7种 (见表 1)。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市场观念淡薄等障碍。产业 院。政府通过总院对分院实体进行资助、协调与引
技术研究院是 / 工业技术研究院 0内 涵的延伸, 其 目标不只是零散技术的研发, 而是基于整个产业链 进行跨学科的产业技术整合研发, 针对完整产品及 成套技术开发创新, 并且更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产业技术研究院应由政府牵头, 相关企业、高 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共建, 以产业技术 的研发及转 化、新兴产业的引领为目标。作为政府积极引导产 学研合作创新的一种组织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在 一定程度上肩负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 级以及引领新兴产业的重任, 政府的政策保障和有 效投入是其建立和运行的基础。政府投入可以是
战略性合作, 集聚产学研优势, 促成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 新, 降低单个企业研发成本和技术实力要求
一次性, 注重短期效益, 合作关 系短暂, 缺乏持续 创 新, 政府作用有限
合作周期短, 技术创 新难以 持续, 容 易存 在信息 不 对称, 政府作用有限
合作关系基于课题, 团队易解 散, 难以持续创新, 不 利于知识积累和合作的深入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水平不高, 合作模式与机制
落后是关键问题之一。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初级 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提 高作用有限。因此, 亟须发展创新适应企业和产业 发展需求的合作模式与机制, 提高产学研合作的紧 密程度、有效性和持续性。
首先, 重点发展 / 组建研发实体 0等高级模式。 该模式能整合各方资源优势, 明晰产权关系, 使高 校 (科研机构 ) 的研究内容与方向更接近市场, 有 利于科研成果经济价值的实现, 有利于企业持续获 得研发所需技术和知识供给, 促进企业持续性的技 术创新, 还有利于打破产学研间相对封闭的状态, 推动人员流动。
三、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下 政府的支撑与引导策略
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的提出虽然是产学研各 方的内在需求, 但是其建立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和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产业、科技政策来保障和 促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立与发展, 这是政府在国 家创新体系中起到推动者、协调者、引导者作用的 具体体现。
1. 加强科技立法, 完善法律法规 尽管我国内地也制定了国家和地方性的法律 法规, 如 5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法 6等, 但是与发达地 区相比还远远不够。台湾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取 得的成功, 是以当地出台的 / 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 条例 0为基础的。因此, 必须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产 业技术研究院的法律地位、性质、定位、组织与管理 等, 使政府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投资与管理有法可 依, 有章可循。应借鉴美国的 5国家合作研究法 6, 制定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法律, 规范合作研 究中不同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指导在知识产 权和利益分配中出现纠纷的处理, 引导和鼓励不同 主体开展合作研究, 为合作研究提供法律保障。 2. 制定针对性的财税优惠政策 财政和税收政策是政府支持研发活动开展的 重要手段, 政府应制定一些具体的针对产业技术研 究院的财政税收政策, 鼓励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研 究的开展。如: 制定引进产业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 才的政策; 制定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 不仅对技术 转移免税, 也对以股权形式奖励给科研人员的科技
达成股权、组织、财务 等共识难, 组建成 本较高, 易 出现研发失效、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等问题*
* 注: / 研发失效 0指科研需求和技术发展观念屈服于经济利益, 不利于科研发展; / 市场失效 0指企业风险意识强, 在产业关键共性技 术重大 创新中投入有限, 无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 政府失效 0指由政府建立运作的实 体虽具备产业共 性关键技术创 新的要素, 却存在 机制体 制不活之障, 不适应市场竞争。
88
机制、竞争性的资金下拨机制以及竞争性的事业编 制。首先, 分院的设置应符合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如产业方向、依托单位资质等, 并制定合理的绩效 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对分院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 果决定分院的续存或撤销。其次, 总院每年对分院 的经费资助额与分院上年度通过竞争取得的各类 研发合同收入挂钩, 以此激励分院努力提高管理和 科研水平, 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 2 ] 。再次, 分 院对科研人员实行竞争性事业编制, 分院科研人员 一般为聘用制, 但工作满若干年并取得重大科研成 果的, 可由总院给予产业技术研究院事业编制, 吸 引并激励高层次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