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 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 我国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①信不信教的自由
②信哪种宗教的自由 ③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④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 既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三、 弘扬科学精神
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 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 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由于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 容等精神的影响,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 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 关系。
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共青团员 能不 能信仰宗教?
特点不同
作用不同
本质不同 政策不同
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1、正常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宗教信仰 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
有整套的教义、教规 没有教义、教规和 有一定的制度 制度 有正式的组织和活动 没有正式组织和活 场所 动场所 受国家法律保护 起破坏作用,要制 止和取缔
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1 绝不允许境外任何宗教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 我国宗教事务。 • 2 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宗教交往,增进 与各国人民及宗教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维护 世界各平作出贡献。 • 3 坚持抵御并揭露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 政治和思想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三 弘扬科学精神
(1)原因: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项 重要任务
① 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
在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中,祖先崇拜成 为社会意识、礼仪制度。历代皇帝都设 置祖先灵位,定期祭司。汉族普通百姓 长期以来家家供奉祖先牌位,设置家族 祠堂,以表达对祖先灵魂的尊崇。港台 大户人家至今也置设供奉祖先牌位。
总之,远古宗教反映了远古人类对自然 和人类自身问题的模糊认识,也说明了 远古人类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它是人 类文பைடு நூலகம்的最初精髓之一,也是后来宗教 发展的基础,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影 响极大。正是信仰,伴随人类艰难曲折 的成长历程并推动人类不断发展至今。 人类不能没有信仰。
宗教也是国际共同文化,是人类共同的 精神文明的向导。它对人类各个方面尤其是精神文化方面产
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类发展史上,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 与宗教有密切联系:步入道观寺庙,你会为宗教雕塑艺术
所折服,会为壁画和书法艺术而赞叹不已,会从和尚、尼姑们的生活方式和虔 诚的祷告中得到解脱;致力哲学、科技(炼丹与化学)、艺术、建筑等的研究, 你会发现宗教当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值得继承和借鉴的元素。毋庸置疑,宗教 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物及自然现象都可能成为远古人类的崇拜对象,其实质是远古人类认为自然物 及自然现象具有灵魂、意志、超人力量等,从而将之神化。而今,人们面对某 自然物烧香叩头,即属于自然神崇拜。
人们崇拜自然神的行为方式有:跪叩、 歌舞、绘画、雕塑等,并以食物、金钱 供奉,甚至杀人杀生畜。
典型的自然神崇拜:
太阳神崇拜:自远古,直至夏、商、周 三代,先民都很崇拜太阳。原始陶器上 有太阳或太阳神图案,各种典籍上有人 们对太阳神崇拜的记载。《后羿射日》神话传说:十
不少人认为,宗教是迷信,是对神秘物 的盲目信仰和盲目崇拜。而对于艺术史、 文学史、哲学史及科技史之类的研究者 们来说,宗教则是一种文化现象。 事实上,宗教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对人民和政治的影响
宗教对生活和政治的影响摘要宗教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人信仰的所在,精神的寄托。
宗教指引着人们生活的方向,影响着国家政治的局势。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尤以基督教为最,基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宗教在美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对美国政治产生巨大影响,以美国为例,更能形象地表述宗教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而中国自古以来以儒家为主流思想,偏采各家所长,历史悠久,深入人心,更能有力地诠释宗教对生活乃至心态的影响。
关键词宗教信仰影响生活政治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产物,源于真宗教现象,产生于原始宗教以前,可以说是现今卯知人类意识活动最早的形态之一。
而同时,宗教的形式也由最初的多神教发展到如今的一神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便是当今社会一神教的重要代表。
宗教——文化的一种,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岁月的轮回,已经深入到人的骨髓与血液之中,渗入日常的行为,观念,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西方的近代文明和近代科学就是在基督教的神学背景和襁褓之中诞生的。
而中国文化的发展虽然没有这么强有力的宗教背景,但以儒家为核心的宗法性宗教在中国历史乃至现在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方人的口头禅“God bless you”和我们的哭爹喊娘,呼天唤地都是宗教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
正如救世主“耶稣”是基督教的代表,欧洲人常说的“天堂”和“地狱”来源于伊斯兰教;而我们常谈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这些娓娓道来的话语都是宗教传播的结果。
宗教带给我们的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中的信仰外,更多的则是一种观念,自由、平等、仁爱、宽容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纵观三大宗教的起源,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便是三大宗教皆是在社会处于极度黑暗动荡之中产生的。
显而易见,在人经历无数次失败,不幸之后,感到悲伤、沮丧、颓废、甚至失去一切希望之时,就是人最无助的时刻,只有坚强地度过这一阶段,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正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样。
认识宗教教案ppt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道教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以道家思想为 基础,融合了民间信仰和方术。道教主张 通过修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从而获得 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等超自然能力。道教 的实践包括炼丹、符箓、斋醮等仪式,对 中国古代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 深远影响。
其他宗教
总结词
除了上述主要宗教外,世界各地还存在着众多其他宗教信仰。
详细描述
这些宗教信仰包括琐罗亚斯德教的拜火教、巴哈伊教的巴哈伊教等。这些宗教 虽然信徒数量较少,但在各自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03
宗教在社会与文化中支持
宗教信仰为个人提供精神支持和 安慰,帮助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
困难。
道德指引
宗教信仰通常包含一套道德准则, 为个人提供行为和决策的指引。
认识宗教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宗教的定义与特性 • 世界主要宗教概览 • 宗教在社会与文化中的角色 • 宗教的现代挑战与未来展望 • 如何正确看待宗教
01
宗教的定义与特性
宗教的定义
01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 类在面对未知和探索生命意义的 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寄托 和信仰体系。
社区归属感
宗教组织为信徒提供一个社区归属 感,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互助。
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社会秩序与稳定
宗教信仰有助于维护社会 秩序和稳定,通过提供道 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约束 个人行为。
社会分层与冲突
不同宗教信仰可能导致社 会分层和冲突,需要寻求 宗教间的和谐共处。
文化传承与创新
宗教信仰在传承和创新文 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影 响艺术、文学、音乐等领 域的发展。
印度教论文——精选推荐
印度教特点浅析内容概要: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是人们的一种思想信仰,从广义上说,当然它也是一种风俗习惯。
它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最初的原始图腾崇拜、万物有灵等原始宗教的形式,到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宗教无时不浸润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一点在印度尤为明显。
历史悠久、内容庞杂的印度宗教早已深深地渗透到了印度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等各个领域之中,因此,我们在研究、了解近现代印度的各种问题时,随时都可能遇到与宗教有关的内容。
本文试从历史与社会角度对印度教特点、哲学基础及其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印度教种姓制度多神论梵我合一一、扑朔迷离的“宗教王国”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素有“宗教王国”之美称。
时至今日,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笃信宗教,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像一双无形的手,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假如你来到印度,就会发现,不管是在城镇,还是乡村,从几岁、十几岁的孩童,到几十岁的老翁,他们与你交谈之前,一定会先问你:“信什么教?”若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时,许多人都会感到惊奇,不可思议。
人们对宗教的虔诚也实在令人敬佩。
出行的人,不管有无急事,若遇到一座神庙,便会停下来,转身跨进庙门,祷祝片刻之后,才继续朝前赶路,前边再遇到一座庙,又会不厌其烦地重复一番。
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庙内或乡村路旁的庙中,总有不少信徒赤脚盘腿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听祭司讲述各种神话故事。
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再找到一个国家像印度这样如此长期地笼罩在浓重的宗教氛围中。
据印度政府1981 年调查,印度人口的99.36%是当今印度七大宗教的忠实信徒。
这些宗教按教徒多少依次为: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和帕西(旧译袄教或拜火教)。
此外,还有些印度人皈依了犹太教,一些部族民则在信奉着原始的萨满教。
在信徒眼里,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因而这块神秘的大陆上,几乎处处有神池,户户有神龛。
第一章宗教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概要
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 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 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 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 死后祖先不相认。
古代宗教
•古代宗教产生的原因
反对等级(争取平等) 反抗压迫(追求自由) 反对战乱(渴望稳定)
•古代宗教的发展及原因
人民寻求心理寄托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古代宗教的作用
洗涤、平衡、满足人的心灵 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润滑剂
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 全国会议暨“科学发 展观与宗教研究”学 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赣州宗教团体踊跃 捐款捐物 帮助受灾 群众渡难关
想一想:
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否意味 着宗教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宗教虽然
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宗教仍然是人们对 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仍然是 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说,社会主义条 件下,宗教的本质依然没变。
信仰
神“安拉”(真主) 释迦牟尼(创始 及其旨意 人) 古兰经 佛经
基本经典 当代流行 地方
亚洲、非洲、西欧、 亚洲 北美
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 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 的世界观。
宗教所崇拜和信仰的对象都是虚假的,不 存在的。宗教所幻想、虚构的一切材料来 源于现实世界,只不过作了歪曲的反映。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 ,他说: 假如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长满 羽毛的。
一、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2、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 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3、当代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宗教 产生时间 公元1世纪 产生地点 亚洲西部 上帝、耶稣 信仰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阿拉伯半岛 神“安拉” (真主) 古兰经 基本经典 圣 经 大的教派 天主教、东 逊尼派、 正教、新教 什叶派 流行区域 全世界 教徒人数 约15.7亿人 亚洲、非洲、 西欧、北美 约8.51亿人 佛教 公元前6-5世纪 古印度 释迦牟尼 (创始人) 佛 经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亚 洲 约3.05亿人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我对宗教的认识提要:一、宗教意识和宗教是怎样产生的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原因和社会根源三、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关系(共性与差别)正文:宗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着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其中又有庙堂、法器、偶像、圣物等实体存在)、宗教活动、个人的宗教行为等一系列内涵。
但是,宗教意识却是产生宗教的思想根源。
如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存在宗教意识,宗教就无从产生。
然而,宗教意识并不是人类最早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之一。
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
比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地泽、风云雨雪,为什么如此运行人们的狩猎,为什么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采集活动,为什么有时收获多,有时收获少人本身,为什么有生、老、病、死,活人为什么有思维能力,人死后的思维能力——“灵性”到哪里去了动物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动物也有“灵性”吗植物也会开花结果,生长死亡,植物也有“灵性”吗那么自然万物呢如此等等。
对于这类问题,在没有科学知识的那个时代,都很难用经验知识进行回答。
可是,人们又迫切地希望知道它们的原因,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那些事项。
于是作出这样的推理:既然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告诉人们,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那么,发生在这类结果之前的一切现象也都可以成为原因。
因此,人们就用幻想的思维形式构建了一系列因果联系的链条。
对超现实的神灵王国的崇拜和祈求,构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
这种宗教意识是对正在分化为等级社会的“世俗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这个分化过程的辩护。
至于宗教本身,我们前面提到的它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个人宗教行为等,当时还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合并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继承了以往的巫术行为,并在新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神灵们的崇拜和祈求的内容。
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控,积极引导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
弘扬科学精神
宗教的消极影响
宗教的民间性,难以全面掌握 宗教中蕴含着不安定因素 宗教和科学精神的对立 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
三、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
(二)、独立自主办教会的原则
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宗教团 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已经成为我国宗教界办教的 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是指在政治上、 经济上和教会事务管理上,由中国信徒独立自 主自办,不受境外势力的利用和支配,而不是 指当信当行的教义教规。新中国成立初期,境 外势力利用天主教反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激起 我国天主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强烈义愤,天主 教界有识之士由此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 运动,并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 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 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 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 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 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 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 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 指南,党的全部理论、思想和行动都是建立在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这个 基础上,才谈得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才谈得上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实践。由此,也就决定了党员不能赞同唯心主 义、不能信仰宗教成为中国共产党一项基本的 思想和组织原则,而这一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 都为我们党所强调,并明确写在党的重要文件 中。
2024年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案一、导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无神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案旨在通过对无神论的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产物。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宗教的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条件。
在私有制社会中,宗教往往成为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同时也是被压迫阶级寻求精神慰藉和心灵寄托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认为,宗教是一种虚幻的、颠倒的世界观。
它把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望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和神秘的存在,从而阻碍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深入认识和改造。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强调,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批判的精神,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三、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理解无神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宗教现象和社会现实。
3.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深入认识和改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基本观点: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宗教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条件,宗教的虚幻性和颠倒性。
2.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对宗教现象的分析和评价,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改造。
五、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第一章宗教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概要
1、认识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和我国流行的五大宗教;
2、正确认识宗教的产生与存在,正确认识我国 的宗教状况; 3、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能理解宗 教在文化艺术上的表现。
重点: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难点: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
国家,宗教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本质没有改变。
西 安 大 清 真 寺
伊 斯 兰 教
——
西安八仙庵 ——道教
宝 鸡 法 门 寺
佛 教 ——
藏传佛教
印度佛教 胜地
洛阳龙门 大佛
河南鲁山 大佛
北京 —— 西什库教堂
哈尔滨基督教—— 南岗教堂
一、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1、宗教的起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自然根源: (产生的根源)—自然压迫. 宗教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 和知识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在强大的 自然力面前产生的认识上的错觉。 社会根源:(存在和发展的根源)—社会压迫阶 级的压迫和剥削
天主教、东正 教、新教
全世界 约19.9亿人
逊尼派、什叶 派
亚洲、非洲、 西欧、北美 约11.54亿人
大乘佛教、小 乘佛教
亚洲 约3.28亿人
伊斯兰教《古兰 经 》 第 三 章 172 节规定:“他 (真主)只禁止 你们吃自死物、 血液、猪肉以及 诵非安拉之各而 宰之物”“猪乃 不洁、厌物之 物”。
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 全国会议暨“科学发 展观与宗教研究”学 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赣州宗教团体踊跃 捐款捐物 帮助受灾 群众渡难关
想一想:
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否意味 着宗教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宗教虽然
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宗教仍然是人们对 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仍然是 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说,社会主义条 件下,宗教的本质依然没变。
大学生宗教知识5个问题
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以往一切宗教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马克 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基础上。其基本内容包含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两个方面。一是从 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分 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论述了宗教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马克思 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 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 式。”(恩格斯在《反社林论》)认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的最深刻的根 源是社会根源,在阶级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剥削阶 级所利用,成为其麻醉人们精神的工具,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能起 到积极作用。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二是表明了工人阶 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 强调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对立的,不能让宗教思想影响和侵 蚀党的肌体,反对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认为宗教对国家来讲是私 人的事情,但对工人阶级政党来说就不是私事的原则。解决宗教问题 要服从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总任务,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要彻底实现 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同时也提出了要向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 行无神论教育 。
3、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 本政策
⑴ 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 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 ⑵ 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⑶ 要宣传无神论,但不能简单地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要坚 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⑷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和 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⑸ 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 题,要严格区分、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⑹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宗教对外友好交往,抵御境外敌对 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允许境外任何宗教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⑺ 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要支持他们加强自身建设,自主开 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⑻爱国宗教界人士是团结信教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要有计划、有组织地 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 ⑼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树立公民意识,把 爱国与爱教结合起来,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⑽所有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都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
浅论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浅论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世界宗教多种多样,目前广为流传,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创始人释加牟尼,基本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
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得到成佛为最终目的。
目前信徒约2.4亿人,主要流传在亚洲,如日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和中国(喇嘛教也属佛教,圣地在拉萨)。
基督教于公元一、二世纪开始流传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东部、巴勒斯坦一带。
信仰上帝创始并管理世界,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降世成人,救赎人类。
目前信徒约10亿人。
主要流传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各国。
内部又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较小的派别。
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冈,主要信徒分布于南欧、美洲各国;正教(或称东正教)信徒以苏联、东欧为主;新教(也称“基督教”)以北欧、北美、大洋洲为主。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初,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建。
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的“前定”,并信仰“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
目前信徒约6亿人。
主要流传在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
圣地是麦加和麦地那。
宗教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甚大。
有些国家宗教地位十分重要,例如,有的国家政教合一(伊朗是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朗总统是没有实权的,实际的权力在宗教领袖那里。
关键是军权和革命卫队的指挥权和国家安全机构的控制权在宗教领袖那里。
宗教领袖由专门机构推举,终身任职,所以是最顽固最保守的势力。
总统实际是受宗教领袖的制约。
如果总统比较开明,比如过去的阿塔米,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如果总统比较顽固保守,比如现在的内贾德。
就放任他在前台表演。
万一砸了还有宗教领袖维持。
宗教领袖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影响总统选举。
中国古代宗教
• • • • •
• • • •
三大崇拜 天地、祖先、君师 1、天地 泰山封禅 始于远古无怀氏时期,史书记载第一位是 秦始皇 庙祭、郊祭 2、祖先 3、君师 历代帝王、孔子、关公
褒成宣尼公 汉平帝 • 文宣王 唐玄宗 • 元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 宋 • 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 •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清 • 关羽 • 宋代 “忠惠公” • 明万历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 圣帝君” • 清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 显然,这是认为心有佛性,顿悟成佛的意 境。弘忍认为他才是禅宗的真正继承人, 但弘忍的大弟子神秀,本是预定的法嗣, 弘忍怕别人害他并引起争夺法衣的内乱, 所以在晚上悄悄把衣铱传给惠能,并让他 连夜逃往南方,于是禅宗分为南北两派。 后来,惠能的大弟子神会冒险到北方,夺 得了正宗的地位,以后,所谓禅宗,就是 惠能的“顿悟派”。唐“安史之乱”后, 又经唐武宗的“会昌”反佛,唐初盛极一 时的佛教各派,如天台、法相、华严等宗, 都渐渐衰落了,只有禅宗盛行起来。禅宗 的形成是印度佛教转变为中国佛教的一个 显著标志。
基督教 基督教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出现奴隶制罗马 帝国 在唐代传入中国
景教,经陆路从波斯传入
东正教(十七世纪中期)、新教(鸦片战争开始)
伊斯兰教
人类与社会课后作业辅导4
第七章宗教、民俗与社会生活一、填空题1、宗教产生和发展一般经历了自然宗教、古典宗教和现代宗教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2、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人类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只是发展到新人阶段之后,才出现了宗教的萌芽。
3、自然宗教是人类处于恶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自然界的沉重压迫之下,将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4、古典宗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出现,社会分工的扩大和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则是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5、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6、民俗指的是文化积淀,他是在社会中“约定成俗”的。
7、使用工具获得产品的习惯、社会生活的习惯、语言交流的习惯的形成,是个体习俗化的三个主要方面。
8、在社会生活中,民俗提供了人们所要遵守的一般性的行动规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加以控制。
9、节庆民俗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历史积淀。
10、游艺民俗的范围很广,包括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竞技、民间工艺美术等。
他的最大特征是娱乐性。
11、衣、食、住、行等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既满足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交互作用,就造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较大差异。
二、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A)。
A.崇拜自然B. 崇拜偶像C. 崇拜神灵D. 崇拜祖先2、古典宗教产生的更本原因是(C)A.阶级的出现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人类抽象思维力的提高3、世界三大宗教是(D)。
A.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B.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C.神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C.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名词解释1、自然宗教:P188 自然宗教是人类处于恶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自然界的沉重压迫之下,将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宗教信仰的当代反思
宗教信仰的当代反思【摘要】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站在当代的角度对宗教信仰的本质及内涵进行探讨反思。
【关键词】宗教信仰;当代;超越理性宗教信仰,是指人们信奉某个宗教,对超自然的神灵、神学理论和宗教教义的认同和崇拜,同时,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绝对依附的态度对该宗教全身心皈依。
这种认同感、崇拜感体现在宗教的仪式、活动中,并指导、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
宗教信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一、宗教信仰是对超自然和超人间的神秘力量的皈依和崇拜宗教信仰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又是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一种独特形态,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不是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它是在一定的环节过程中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是人们超乎自身异化表现的一种意识形态。
在原始时代,人们没有办法脱离自然的压迫,于是把自然力量上升为神的帮助,由此产生了宗教。
在阶级对抗的文明社会,宗教信仰的对象开始发生转变,人们将平常生活中的社会力量异化,将其想像成超乎人间的力量,然后就形成了神学宗教。
所谓的“万能之神”,究竟是是原始时代的自然力量?还是文明社会的社会力量?这两者均不是,而是人们将其本质加以神化,并付诸于自然和社会,形成脱离实际的人,将人的实质与自然和社会融合,演化为一种超自然和超人间的神秘力量。
因此,恩格斯以反映论的角度揭露宗教的本质:“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二、宗教信仰的基础不在理性而在意志启蒙哲学家康德通过对理性的批判阐明了宗教信仰的超越理性的本质,于是,宗教信仰就变成了一种实践理性在道德规范上的价值诉求。
因此,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家试图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宗教信仰的种种努力都被康德斥之为理性主义的独断论,不能成立。
康德以后,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则通过对宗教经验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宗教信仰的意志本质。
我对宗教问题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
我对宗教问题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我对宗教问题的初步认识与心得体会》引言:宗教是人类的精神文化现象之一,它贯穿与人类的历史与文明,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群体认同和社会秩序的支撑。
从探讨宗教起源、发展和影响的角度出发,人们能够深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理解。
一、宗教的基本概念宗教一般被理解为一个由信仰、实践和社区构成的一套复杂体系。
它广泛涉及对超自然力量或神圣事物的敬畏和崇拜,这些力量或实体往往被人们赋予创造、指导或审判的权威。
二、宗教的多样性全球各地有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包括但不限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每个宗教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教义、仪轨和实践方式。
它们或信奉单一的神祇,或强调多种神灵及超越性的宇宙法则。
三、宗教的历史演变宗教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发展,不断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交互作用,展现出动态的发展特征。
古时代的宗教信仰往往与早期社会的巫术和神话紧密相连,现代宗教则往往融合了哲学、伦理和科学的元素,显示出更为复杂和综合的结构。
四、宗教的社会作用1. 道德教化:宗教往往提供一套完整的道德标准,教导人们区分善恶、规范行为,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 心理慰藉: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困境时,宗教提供安慰和战胜逆境的信念。
3. 社会团结:宗教品牌为个体提供共同的身份和社群,促进跨家族的团结以及社会凝聚力。
4. 文化保存:通过仪式、节日和传统,宗教显著保存和传递文化价值与知识。
五、对宗教的现代挑战和适应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宗教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世俗化、科学与宗教间的对话、全球化的影响等因素。
宗教团体和信仰者也在努力适应变化,接受科学知识,创新传播宗教教义的方式,同时也寻求宗教信仰与现代社会的兼容与和谐共存。
结论:宗教问题复杂多面,它反映了一个社群的精神需求、文化遗产和社会结构。
正确理解宗教,需要客观、周全和细致地考察宗教的多维度本质,尊重个体与群体的差异,进行明智且充满同理心的交流。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当然首先要了解何为宗教,何为社会。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宗教的学科是宗教学。
而社会一词并没有太正式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由于社会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般具有相同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
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
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
那么宗教与社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宗教由来已久,从14世纪开始至今,宗教在历史的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就拿欧洲的宗教改革来说吧!这是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产阶级对罗马教皇的神权统治日益不满,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关于宗教的重要论述及四个关系
关于宗教的重要论述及四个关系
关于宗教的重要论述包括:
1.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虚幻反映。
2. 宗教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它可以使人断恶修善,惩恶扬善。
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中国宗教事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处理宗教关系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 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2. 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3. 社会与宗教的关系;
4. 中国与外国宗教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是一种文化
——读高三政治第四课第二节有感“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这是高中三年级政治书对宗教给出的定义。
作为一名在读高三的学生,我的任务是把这段黑体字背熟、理解,不应该在进行什么评论了。
然而,我却妄图凭着自己对宗教的一知半解对这段话阐述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说我对政治书这一框题的内容很是不屑一顾,理由就是我认为书上所说有误,或说太笼统。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话不错,它是由人所创,是人类意识的反映,但却不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因为它并不像镜花水月那么虚幻,更不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如果一定要按书上所说,那么我就不禁要问一问:什么是宗教?书中的“宗教”范围有多大?什么样的组织才算宗教?
书中认为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等等是宗教,那我们不放一个一个地讨论一下。
先说说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吧。
政治书上认为道教就是巫术和求长生的神仙方术,这种理解恐怕太狭隘了,据我所知,道教所供奉的太上老君就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老师级人物。
当时中国百家争鸣,道家和儒家、法家、墨家等
同为一派学说,为何道家算是一种宗教而儒家不算?无非儒家的信徒可以做官罢了,而道家修行的道士仅仅是修自身,没有齐家、治国和平天下那样的野心罢了。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并非修道成仙。
如此看来,同样都是一种文化,为何道家是宗教,就是唯心,而儒家却不是宗教,反而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最需要的精神文明?难道董仲舒的那些废话真的把中国人都蒙骗了么?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其教义也不是让人忍受现世苦难,来世享福,释迦牟尼作为一位伟大的印度思想家绝不会教唆世人这些歪理邪说的,如此理解佛教教义简直是对佛教的侮辱!佛教中却是提到过极乐世界,西方净土,可是稍作深入研究之人不难发现,所谓的极乐世界与我们追求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一模一样的,这就说明了一点,圣贤的思想是殊途同归的,释迦牟尼和马克思差者几千年,而且一个在印度一个在德国,不可能商量好吧?再者,大乘佛教与基督教都要求信徒去无选择地爱其他人,当然这个爱并非情爱,而是以一颗仁慈的心去包容、宽恕别人,佛教讲是发菩提心去普度众生,基督教则是认为世人皆兄弟,都是上帝的子民,这种思想与墨家的“兼爱”好像看不出什么区别,反正都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嘛!为什么墨家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而不是宗教?它是唯心的么?它对社会有害么?它对现代一些见利忘义的人不是一种心灵上的净化么?
基督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是基督教的传入是中国见到了近代西欧的文明,若是没有基督教的传入,恐怕中国人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还认为世界是天圆地方呢!难道它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了?有人会说,宗教都要立庙,比如白马寺、真武观、米兰大教堂和清真寺,都是这些宗教活动的场所,耗费人力财力,对社会还没什么用。
试问儒家不立庙么?无非儒家的庙古时叫“书院”,里面教授的是四书五经,供奉的是孔孟、董仲舒罢了,有什么区别么?
更不可理喻的是书中认为所谓的雷公电母,风神雨神,竟是宗教产物,简直可笑,据我所知这些所谓的神仙我只在《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神话小说里见到过,我不记得《道德经》、《瑜伽论》、《圣经》或是《可兰经》中提到过刮风下雨还要有神。
恐怕只有那些不懂科学的文人们才想得出什么雷公电母吧。
我认为我们现代人不应该把这些所谓的宗教当成宗教,它们是一种文化,不管是印度的释迦牟尼、欧洲的耶稣、中国的老子,甚至德国的马克思,他们都是人类中富有智慧的优秀的思想家,后人对他们的思想结晶应该是怀着崇拜、敬仰的态度去学习,取其精华为己所用,而不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歪曲,随意评头论足,更不能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
其实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规定什么是宗教,什么是文化
呢?为什么不能打破这种世俗的看法,不管是什么,只要有利于整个社会,有利于人类发展,有利于个人进步,就是好的。
先人的思想肯定不会太容易理解,但我们后人可以慢慢学习,不要歪曲它们,不理解是允许的,但妄加评论,胡言乱语,未免误人子弟,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