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国及欧盟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演变与启示

合集下载

福利国家的发展演变教程文件

福利国家的发展演变教程文件

全球化对福利国家的冲击
• 税收的资金来源萎缩→政府公共支出减 少→福利水平下降
• 德国,1995年资本公司的纳税款与上一 个10年相比,几乎减少了40%,德国股 份公司的税收在全国税收收入中所占的 份额由1960年的9.5%降到1998年的 3.8%
• 资本流动刺激了人员的跨国流动
• 大量劳动岗位的外移,福利国家内部劳 动就业机会的大量减少
• 社会政策起源与扩张应归功于代议政治 中社会力量的运作。分三个次模型:
• 简单民主模式:认为正式的民主结构, 大众选举参与,或者选举竞争导致社会 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 批评:选民并非如想象中理性,也不见 得有清楚的偏好;选举中的政治承诺未 必被实现;同样高度民主制度的社会, 并不保证都有相近的社会福利发展,美 国
铁血宰相 俾斯麦
福利国家的发展
• 1941年 贝弗里奇报告
• 报告从英国现实出发,指出贫困、疾病、愚昧、 肮脏和懒惰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 人民生活的五大障碍,并据此提出政府要统一 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 入再分配的建议。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 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
东亚的福利模式
• 以台湾、日本 、韩国 为代表的东亚国家 不同于 Esping 的三种模式, 被称为「家户式福利国家」 Oikonomic Welfare State
特点
• 经济成长优于福利分配 • 家庭在福利提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福利分配在有限的,低的福利支出中,其又
集中于某些特定的人口群体
冲向谷底的竞赛 Race To The Bottom
• 70、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改革为代表的 新保守主义的福利制度改革
• 三个方向 •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 由普遍性福利向选择性福利转变; • 政府从社会福利领域"淡出",提供福利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现状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现状与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现状一.中小企业的界定科学合理的界定中小企业,其目的是为了把握不同企业的规模结构,了解不同规模企业情况,为制定和扶持政策提供依据。

因为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是创业就业的主渠道和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的主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现状是其规模较小,往往又是市场竞争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扶持。

由于经济发展的情况不同,世界各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具体确认标准和方法也不相同,一般都是选用雇员人数、营业额、资产总额中的一项或几项来划分中小企业。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把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及营业额不足500万美元的企业称为小企业。

日本的中小企业则是指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的工矿企业、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3000万日元以下的商业批发企业以及从业人数在50人以下及资本金在1000万以下的零售和服务企业。

然而欧盟则规定雇员在500人以下,固定净资产在75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才称为中小企业。

在社会认同和制定扶持政策的实践中,各界人士对中小企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除国家确认为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人或家庭经济组织等。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等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发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工业企业按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划分为四类: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

由于这套企业规模确认标准行政色彩较重,而且划分对象只局限于工业企业,相对比较单一。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专门为中小企业政策服务的企业规模确认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基本上可以成为当前普遍使用的标准。

基于内外生机制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基于内外生机制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小 企业 划分 标 准 都 有所 变 动 , 欧盟 在 综 合 宏 微 观 因 素 的基 础上 每 4年做 一 次 变 动 , 美 国依 据企 业 年 营 业 总额 等指 标 在 7年 左 右调整 划 分 区 间。 多数 国家
与经济体依据企业的规模划分类别 , 如美 国、 加拿大
等 国主要考 虑产 品 的市场 占有 率 划分 企 业种 类 。我 国企业 的划 分 经 历 了 三 次 官 方 层 面 的 较 大 改 动 , 2 0 1 1年最新 的 调 整 在 综 合 考 虑 企 业 规 模 和 市 场 份 额 等 因素后 新加 入 了微 型企业 的标 准并 扩 大 其适 用 范 围 。同时 , 各 大商 业 银 行 根 据 相 关 的业 务 活 动 状 况也 存 在不 同 的划分 标准 。


引 言
和米 勒 ( Mi l l e r , 1 9 5 8 ) 的 MM 理 论认 为¨ , 在 不 考 虑
公 司所 得税 且企 业经 营 风险相 同 而只有 资 本结 构 不 小微 企业 的概念 尚 处 于不 断发 展 和 完善 之 中 , 同时 , 公 司的资 本 结 构 与公 司 的市 场 价 值 无 关 即不 存在 最 优 资 本 结 构。J e n s e n( 1 9 7 6)和 M e c k l i n g ( 1 9 7 6 ) 发 现 随着企 业 负 债 率 的上 升 , 破 产 率 快 速增 加, 应 在企业 价 值 最 大化 和债 务 比例 带 来 的成 本 之 间选 择 平衡 点 , 确 定 最佳 融 资结 构 。约 瑟 夫 ・ 斯 蒂
业 的平 均存 活率 只 有 3 . 5年 , 而小 微企业只有 2 . 9 年, 周 期性 的经 济 波 动 对 小微 企业 的 生存 有 着 最 直 接影 响 。小微企 业 在资金 、 人才 、 规模 等 方 面具 有 天 然劣 势 , 抗 风 险能力 不 足 , 进 而导致 经 营运作 的不稳 定性 加剧 , 容 易诱 发破产 风 险 , 这 也是 其 被排 除 在 多 数金 融机 构融 资边 界范 围之 外 的重要 原 因之一 。 ( 2 ) 管 理水 平 低 下 。绝 大 多 数小 微 企 业 未 建 立 起完 善 的现代 企 业 法 人 治 理结 构 , 企 业 经 营 者 集 董 事长、 总经理 、 监事、 出资人 于一 身 , 普遍 存 在 家族 式 管理 , 家 长制 的独 断专 权现 象严 重 , 缺乏 制衡 与约 束

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思考

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思考

而前者 目前也在 为国际会计准则委 和资产总额在 4 0 0 0万元 以上等条件 ,否 7 %左右 的城镇就业 岗位也 是由中小企 关注。 5
1S ) 业提供 的。就工业来看 。 截至 20 年底 , 员会 (A S 和国际审计 与鉴 证准则委员 则视为小型企业。 04 I A B 提供定期 的建设性意见 , 以确 三、 制定中小企 业会计准则的原则 我国共有 中小 工业企业 2 . 7 3万家,全部 会 (A S )
维普资讯
巾- 电 —■ 骶 ■ ■. △ 哿
删 衄
制 定 中 小 企 业 计 则 思 考 会 I Z 准
口文 / 汪 健
十一 五” 计划宏伟 目 们身上的准则的重负。 目 将 前针对所有 企 20 0 6年 2月 1 5日财政 部在京举 行 展不但是实现我 国 “ 也是保持 国民经济持续快 业 的一套单一 的公认会计 原则概念改 为 会计 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 ,发布了 3 项 标的客观要求 , 9 速发展 和社会稳定 、 大就业 、 扩 完善社会 两套公 认会计原则——太 企业会计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和 4 8项注册会计 师审计准 则。新的企业会计 准则 体系 自 20 0 7年 1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 月 1日 在上市公 司范 围内施行 。近年 起


他们也都认 同会计业 为 :营业额相对较小,年总收入低于 5 0 0 党的“ 十五大 ” 以来 , 为促进包括非公 指南的支持 。同时 。 的一项重大挑战 , 就是使 对财 务信 息和鉴 万美元。 型特征有 :1所有者经 营;2 典 () () 有制 中小企业在 内的所有 中小企业的持
么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 要么执行小企业会 专家组 对中小企业财务 报告制定 了法令

我国中小企业的外贸现状分析(doc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外贸现状分析(doc 21)

第一章我国中小企业的外贸状况分析1.1中小企业概述1.1.1 中小企业的概念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并不是统一的,各国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小企业的定义也是有所变动的。

从各国“中小企业”的概念来说,既有从“量”的角度来定义的,也有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确定的。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1.1.2中小企业的经济意义中小企业在如下三个方面被广泛认同:首先,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载体,在现代经济中,大型企业在向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通常会用更多的先进设备来取代劳动力,体现在从业人员规模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型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就一直持续减少,而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则一直比较稳定,中小企业是社会主要的就业人员载体。

其次,中小企业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者,这点不仅体现在创新意识上,同时也体现在创新的资金使用效率上。

最后,中小企业在促进国际贸易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很显然,中小企业现代经济的作用远远不止本文所提及的这几个方面,中小企业也是经济社会提供的竞争也是推动社会公平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1.1.3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在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作了如下说明:“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1】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在统计上,2003年统计局设管司发布了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主要从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个指标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规模进行了界定。

1.2 我国中小企业外贸状况分析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始于80年代初期,当时每年的进出口总值在400亿美元左右,而当时的外贸经营权主要是掌握在大型国有企业手中,中小企业想要自营出口是件很困难的事。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划型标准研究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划型标准研究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划型标准研究杨春;蔡翔【摘要】界定小微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地域、行业、界定主体权威、创业动机、界定标准发展性等原则,必须考虑质性指标,而不应该只单单考虑定量指标。

本研究对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小微企业界定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把微型企业界定为“由贫困家庭或贫困者拥有与经营的、员工不超过7人的企业”,并认为界定微型企业时应该考虑企业业主、技术含量、企业所属行业等因素。

我国最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具有扩大的适用范围、新增了微型企业划型以及指标选取更加灵活和注重行业属性等特点,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最新划型标准还存在划型标准过高、微型企业可以单独划型以及企业划型界定主体过于严格统一和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Defini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need to consider geography, industry, authority,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 defining principles, and consider the qualitative indicators, not only consider only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n this basis, Defini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of some countries or regions are comparative analyze. The micro-enterprise is defined as a company what owned by poor families or poor and manage, employees not exceeding sevens. And owners, technical content, and other factors as industry proper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defini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Features of latest chines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expanded the industry scope, a new type of micro-enterprises type, flexible index and industry property. However, latest chines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standard too high, micro-enterprises can be classified individually, and agency classification lack of flexibility.【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产业结构;企业经济【作者】杨春;蔡翔【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6.3在现代经济中小微企业占据着企业的大多数,表现出了顽强生命力[1]。

【doc】美、日、欧盟等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

【doc】美、日、欧盟等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

美、日、欧盟等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美,日,欧盟等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厦共启示工商管理理论论坛美,日,欧盟等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口林汉川魏中奇126一我国即将制定中国第一部有关中小企业的根本太法——《中小企业促进法》,迫切需要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将对中小企业发展得较好的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台湾省最新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进行比较,并详细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以期以我国台理确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有所裨益.一,美,日,欧盟及台湾省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美,日,欧盟和台湾省中小企业界最新界定标准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对表l中美国,日本,欧盟和台湾省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的比较,可以发现他们当前采用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都有各自特征,现分析如下.美国当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简单明了.目前在美国有关中小企业的定义中,一般使用一种比较简单的划分方法,即雇工人数不超过500人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这种简单明了的界定标准有利于在各个不同的部门形成统一认识,协调行动.但也有其缺点,它不能反映不同行业的不同特征,也限制了政府制定政策时的灵活空间.因而实践中有些部门有可能采取相应变通措施,如规定服务业中雇工人数不超过100人的企业为中小企业以符合服务业的行业特征,有时采用.一个企业只要在其行业内不占统治地位就是中小企业"这样的定性界定标准以增加政策的灵活性等.日本当前中小企业界标准具有两个特征,分行业制定界定标准和采用复台界定标准.不同的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技术特征各异,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对此应有所体现.日本对制造业等行业,批发业,零售业和服务业分别制定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比如从业人员标准在以上行业中分别为300人以下,100人以下,50人以下和100人以下,这样就考虑了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较为合理.日本中小企业界表1是,日,歇盟和台湾省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一览表最新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美国雇工人数不超过500人日本制造业等: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本额3亿日元以下批发业:从业人员i00人以下或资本额l亿日元以下零售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额5000万日元以下服务业:从业人员i00人以下或资本额5000万日元以下致盈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下并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埃居.或者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2700万埃居,并且不被一个或几个太企业持有25%以上的股权.其中:雇员少于50人,年产值不超过700万埃居.或者资产年度负债总帮不超过500万埃居并且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为小企业§育者制造业:经常雇员人数在200人以下或资本额在8000万元新台币以下矿业与土石开采业:经常雇员人数在200人以下或资本额在8000万元新台币以下服务业:经常雇员人数在50人以下或营业额在l亿万元新台币以下资料来源:美国国会:'美国小企业法',2001年版;日本中小企业厅'日本中小企业白皮书',2000年版,Activitiesin~avourofSMEsandthecrahs~ctoT(EuropeanCommision,1998PP15).及于宗先,王金利着:'台湾中小企业成长'(台湾中国经济企业研究所,2000定标准的另一个特征是采用了复合标年版)等资料编制而成.*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贷助项目子课题,批准号为79930400本文得蓟国务院发展中心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小洪研究员的指导与帮助,在此对他表示衷心感谢.准,即从业人员和资本额的复合,而且符合任一个条件的企业便可视为中小企业,这样就增加了政府制定政策时的伸缩余地.日本这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尽管不如美国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简单明了,但更能反映经济现实,又增加了政府的灵活性,因而应该是更为合理的做法.欧盟当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具有3个特征,即复合性,将小型企业界定标准单独列出和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企业的法人地位.欧盟当前中小企业界标准的复合性特征不同于日本中小企界标准的相应特征.日本规定凡符合从业人员条件或资本额条件之一的便可界定为中小企业;欧盟则规定凡符合雇员人数250人以下并且产值不超过4000万埃居"或"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2700万埃居并且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股权"条件之一的为中小企业,同时每一个条件其实又都是两个次级条件的复合,并且需同时具备两个次级条件.这样看来,欧盟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复合性尽管增加了政策伸缩空间,但由于受同时具备两个次级条件限制,其灵活性要小于日本的做法.欧盟当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第二个特征是将小型企业界定标准单独列出,这样就可以制定专门针对小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政策的选择空间.欧盟当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第三个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企业的法人地位,体现在"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上股权"和"有独立法人地位",这样就将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排除在中小企业行列之外.台湾省当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总体上说与日本相应界定标准的特征接近,都是具有分行业特征和复合性特征.台湾省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中对行业的划分与日本不同,日本采用的是"制造业等行业,批发业,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四分法,而台湾省采用的是"制造业,矿业与土石开采业和服务业"的三分法,比较而言,日本的划分方法更为合理一些.就复台性而言,日本各行业的复合标准都是从业人员和资本额的复合,台湾略有不同,制造业和矿业与土石开采业采用了经常雇员人数和资本额的复台,服务业则采用了经常雇员人数和营业额的复合.总体而言,美国,日本,欧盟和台湾省的最新《管理世界》(月刊)2002年第1期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各有特色,但也都有不足之处.通过比较可知日本和台湾省的做法更值得我国大陆借鉴.二,美,日,欧盟及台湾省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美,日,欧盟及台湾省当前所采用的界定标准都有其各自的成固,对这些形成过程和成固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这些国家或地区为何采用当前的界定标准,也可帮助我们科学地借鉴其成功之处,从而为中国大陆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1美国最新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美国当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形成过程如表2所示.可见,美国1953年颁布的《小企业法》规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为"私人所有,独立经营并且在所经营的行业中不占支配性地位".这一定义没有定量指标,使得操作起来任意性太大.后来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规定资产额在1000万美以下或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这一数量指标较为明确,但资产额这一数量指标在实施中存在以下障碍:(1)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式中小企业,企业资产与家庭财产难区分; (2)无形资产进入总资产的情况下,评估的技术可操作性差;(3)资产总额常随企业经营环境,负债状况和销售难易等因素而起伏不定;(4)信息不对表2走国当前中草薜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彤成过程袁阶段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第一阶段1953年《小企业法》规定为:私人所有,独立经崔并且在所经营领域中不占支配性地位第二阶段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最初定义资产额在1000万美以下或从业人员在500人下第三阶段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修改后的定义雇工人数在500人下或营业额在500美元以下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符合下列条件中两项(或上):(1)企业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2)企业的资本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提供的:(3)企业产品的销售范围主要在当地;(4)与同行业的太企业相比规模较小口:雇工人数500人以下资料来源根据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所译:《美国小企业洼》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美国法典商业贸易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袁美娟:《世界小企业的发展与借鉴》王津^民出版社,1994年版和美国国会:《美国小企业法》,2001年版等资料编制而成.——127——美,目,欧盟等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震共启示工商管理理论论坛锘i造业等批发业零售业服务业1999年从业人员300^从业人员100人从业人员5O人以从业人员100人下或资本额3以下或资本额1下或资本额5000以下或资本额亿日元下亿日元以下万日元以下5000万日元以下1963年业J\员300k从业人员1O0人从业人员50人以从业人员50人以以F或资本额1以下或资本额下或资本额1000下或资本额1000亿日元下3000万日元以万日元以下万日元以下1950年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本额1000万日元以下1946年从业人员200人以下1940年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注:(1)表中制造业等牺盖矿业建筑业,电气,燃气,供热,东遭业运输,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和不动产业等;(2)表中批发业中包括饮食业.(3)从业人员包括经常性雇员,十人业主.有薪管理者,无薪的家旗暇工等但不包括企业各分所,分社与分店的职员.资料来源:表中l940l946,1950年数据取自日本官方法规,1963,l999年敷据取自(小企业基本告》《中小企业白皮括》和其他官方法规文件.称条件下,一些业主为使自己的企业加入中小企业行列获得优惠条件而可能隐瞒其资产量,而事实上这些企业不应在中小企业之列.出于以上原因I,J,企业管理局对原来的界定标准作了修订,规定雇员人数在500人以下或营业额不足500美元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营业额指标尽管比资产额指标更易于获得,但仍然要受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与小企业局界定标准并存的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的标准,即凡符台以下四项指标中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这四项指标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理,企业的资本是由一个或几个人提供的,企业产品的销售范围主要在当地以及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和经济发展委员会的界定标准不尽一致,有时会引起混乱,于是美国便形成了目前比较一致的单一界定标准,即规定雇工人数不超过500人的企业为中小企业.2.I:1本最新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日本当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形成过程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la本政府早在1940年就对中小企业有了简单明确的规定,即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平均从业人员增加,于是1946年ILl本将从业人员标准提高到200人以下.由于单一界定标准限制政府政策活动空间,1950年开始la本采用从业人员和资本额复合标准,并且将从业人员提高到300人以下.1950年界定标准比以前界定标准有所进步,但仍没有考虑不同行业的不特征,于是一128—1963年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开始分行业制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对行业划分采用了"制造业等行业,批发业,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四分法.与1950年界定标准相比,1963年标准又是一个质的飞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1963年标准仍需进一步调整.1999年标准(沿用至今)对各行业的资本额标准都有较大提高,从业人员标准基本未变(只是服务业由50人以下调高到100人以下),这是因为日本企业平均资本额大大增加,而平均从业人员变动不大(服务业除外)所致.3.欧盟最新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欧盟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过程和表4所示.欧盟前身欧共体1989年对欧洲中小企业界袁4欧盟(噩其成员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演变过程表珩段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第一阶段1989年欧共体对中小企业界定为企业职工人(欧共体)数在500人以内,固定资产值不超过7500万埃居,被大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比重低于1/3第二阶段德国:工业部门中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营业(各成员额在1亿马克下,批发业中职工^数在200国各自人以下,营业额在200万马克下,零售业中职为政)工人数在100人以下,营业额在200万马克以下,手工业中职工人数在5O人以下,营业额在200万马克以下.法国雇用职工9人以下为特小企业.1O~49人为小企业,50~499人为中型企业.意太利唐用职工100人下为小企业,100--499人为中型企业西班牙职工人数在l0人以下为微型企业,lO~49人为小企业,50~249人为中型企业荷兰雇员人数在150人以下为中小企业第三阶段1996年欧盟委员会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l~9 人的为非常小的企业,l0~49人的为小企业.50~249人为中型企业.幕四阶段1998年欧盟委员会界定标准为:企业雇员^数(当前)在250人以内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埃居,或者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2700万埃居且不被1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上股权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资料来埠根据欧共体企业政策文件:《斯亲西斯报告》,1989年版;罗虹波,戒殿新主编《眺盟中小企业与巾一欧合作》,t国经济出版社,2(101年版,EnterprisesinEurope(EuropeanCommls~ sion,FourthReport.1996)&Activitiesinm…,oSSMEs口ndthe…sector(EuropeancommissionI998)等资料编制定为:"企业职工人数在500人以内,固定资产值不超过7500万埃居,被太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比重低于1/3的企业.这一界定采用的是复合标准,并且需3个条件都具备,相当严格,而且资产值这一指标操作中存在3大障碍(如前所述),因而许多欧盟成员并不愿采用.后来许多欧盟成员国规定了自己的标准,有的是简化标准(如荷兰),有的以雇员人数为标准并将中小企业作进一步细分(如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还有的采用分行业界定标准(如德国).为改变这种各自为政的状况,1996年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新的界定标准,即雇员人数单一标准,并对中小企业作进一步细分.到1998年,为增加政策灵活性,欧盟再次采用复合标准(但不同于第一阶段的复合标准),这一标准沿用至今"4台湾省最新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台湾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过程如表5所示台湾省自1967年开始制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采用分行业("制造业,矿业与土石开采业和服务业"三分法)界定法.并使用了复合标准,其中制造业和土石开采业采用经常雇员人数和资本额的复合,服务业采用经常雇员人数和营业额的复合.这样界定中小企业既考虑了不同行业的同特征,又增加了政策伸缩余地,因而1973年3月,1977年8月修订时界定方法未变,只是指标数值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提升.制造幢,服务业自1982年7月至1995年9月中断采用经常雇员人数标准l3年,矿业与土石开采业白1978年2月至1995年9月中断采用经常雇员人数标准l7年,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台湾省劳工在企业l流动性大为增加,减少r经常雇员人数标准的准确性,但价值指标(资本额,营业额)一直采用,并逐步提升.从1995年9月开始,界定疗法又采用丁复合标《管理世界》(月刊)2002年第1期准,主要是考虑到单一标准限制了政策的灵活性, 而且劳工在企业间的流动也趋于正常;同时,价值指标数值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2000年1月界定标准与1995年9月界定标准做法一样,仅是价值指标数值有所提高,这同样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平均资本额和营业额增加所致.三,借鉴与启示通过以上对美国,日本,欧盟和台湾省最新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比较,以及对各自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演变过程的回顾和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大陆在制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时,可资借鉴之处主要有以下4点:1.界定标准要繁简适度.一方面,按大的行业分类制定标准后,一般不需要进行过度细分.如台湾省1973年规定制造业企业经常雇员人数在100人以下为中小企业,同时规定其中制表,制鞋,电子类企业经常雇员人数在300人以下,食品类企业在2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后来的界定标准便取消了这一繁琐的规定.另一方面,在中小企业内进行规模细分时,只需分出小型企业即可,没有必要再分出特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等亚类.最后,对界定标准的动态调整要避免过于频繁,以免给人以无所适从之感.2界定标准要有灵活性.可从3个方面考虑:(1)经常雇员人数,资本额和营业额3项标准中符合其中两项便可界定为中小企业;(2)不同的部门,由于特殊的政策要求,可以(下转第15l页)表5台湾省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演变过程表制造业矿业与土石开采业服务业经常雇员人数资本额(新台币)经常雇员人数资车额(新自币)经常扈自^羲营业额(新台币)1967年9LO0』,以下500万元以下100』,以下500万元以下5O人以下500万元以下1973年3j_咖^nFc其目500万元以下LO0』,以下500万元以下50』,以下500万元以下表,制.业300,k,食生20(^")l977年8300』,以下2000万元以下100^以下500万元以下5O人以下2000万元E^FL978年2300』,以下2000万元以下2000万元以下50』,以下2000万元以下L982年7一4000万元以下一2000万元以下4000万元以下【g91年lI4000万元以下一2000万元以F4000万元蹦下L995年9200人以F6000万元以F200』,以下6000万元以下50』,以下8000万元以F2000年l200人以下8000万元以下200』,以下8000万元以下50』,以下1亿元"F 资料来源:根据台湾经济部叶】小,处:《中小企业融资指南》,1994年:台湾省经井耕巾小企业处:《r小帝业苎己展条侧》,1998{.于采T尢,I.盘千叮井.舟博巾小企业成》.台湾巾国鲐济廿=业研究所.2000午及棚羔同站资料编制而成一l29—的犯罪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体制问题.即个人贡献所得与公司绩效的严重偏离.既然我们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尊重』,的经济』,本性.就必须使报酬与业绩相吻合否则.储时健现象就永远不会消除.因此,解决我国公司治理中的激励问题.关键不在于运用何种激励手段,而在于如何用制度来保库报酬与业绩的吻合第四,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上,作者分析了美英为代表的外部控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和以日德为代表的内部控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劣利弊,指出综合型公司治理将是全球公司治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中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理状看.似乎更接近于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但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因而远不是我们所要建立的目标模式.作者指出,既然公司治理的必然趋势是向综合型发展,我们就不必再绕弯子,从单极的内控型或外控型公司治理人手,待成熟后再发展另一极.而应同时从两极^手,一方面健全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发展和规范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经理市场,同时强化银行的监控作用.这种观点是裉有道理的.概括起来.该书有3十特点一是重视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深层次的锶度根源的挖掘和解剖.二是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治理的比较分析.三是许多资料的获取是通过作者自己的问卷和典型调查.这三个方面在理有的公司治理研究中是不多见的.在现有的公司治理研究中.大多比较注重公司治理机关的构成情况.而且主要限于上市公司,所用资料也主要是有关上市公司的统计出版物.我们并不否定这种分析的重要意义.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公司《管理世界》(月刊)2002年第1期治理机关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制度,但更主要的还是一种形式.公司治理机关健全井不意味着治理效率一定会高.如果公司治理机关不是由市场经济的内在机锶来决定.而是由凌驾于公司的某种人为的因素来决定.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治理机关的效率永远不会实现最大化. 在这里,是计划制度还是市场制度来决定公司治理机关, 对公司治理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公司治理的研究对象看.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资料容易获取.因而大多数研究局限于上市公司.然而,上市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只是所有国有企业的一小部分,非上市国有企业的治理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应加大研究力度,可实际情况却远不尽如人意.对后者的研究严重滞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类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即使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研究.通常也以公开出版的数据为依据.众所周知,由于制度映位及由此引发的上市公司运作的不规范,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井不能令人荫意,甚至包含许多虚假的数据(从这方面诉讼案件的频频发生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以此为依据得出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也就大打折扣.这样.以实际调查和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的实证研究也就显得异常重要.在该书中,作者运用大量亲身调查数据.对上市与非上市的国有企业,对国有独资控股和参股公司的治理(包括约束和激励)都进行了锶度上的反思和讨论,这是难能可贵的.总之,该书是一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可读性很强的一部着作,读者不妨一读,相信会有所稗益.(作者单位:中国琏革研完基金奇)(上接第129页)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如劳动部门为扩大就业,可以放宽雇员人数标准);(3)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对不同地区执行界定标准时亦可辅之以一定百分比(如10%)的调整空间.3.界定标准要具有动态性.随着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平均资本额,营业额往往呈扩大趋势,平均雇员人数也呈现出先上升,然后趋于稳定(并且个别行业如高科技行业还有可能下降)的趋势,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应该随之作出动态调整.4.界定标准要考虑不同行业的不同特征.不同的行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技术特征各异,。

国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分析

国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分析

国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分析龚莹晶;林茜;叶宏【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外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从小微企业税收管理的理论体系、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管理政策和支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为我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7(000)031【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国外【作者】龚莹晶;林茜;叶宏【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3.9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诸多学者对财税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进行了深层次探讨。

实际上,国外小微企业的发展历史更长,发育更完善,国内外学者对小微企业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硕。

本文对部分发达国家在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概述的基础上,对其税收扶持政策及发展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为国内小微企业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据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简称IFC)2015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90%的全球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

同时,国际金融公司认为,发展并不断壮大中小微企业是终结极端贫困、促进共享繁荣的关键一步,并且为全球中小企业融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4年国际金融公司与全球经营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合作,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总额达到近2700亿美元。

在“全球中小企业融资行动”中,国际金融公司为超过40个国家的小微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服务,重视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投资环境改革、提高管理技能及融资渠道和市场拓展等。

为了支持和促进小企业的发展,美国建立了由小企业委员会、小企业会议和小企业管理局(U.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SBA)三个系统构成的小企业政府管理体系。

作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于1953年成立,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支持和保护小企业的利益,维护自由竞争的企业,以及保持并加强国家的整体经济。

美国日本中国CIS特点

美国日本中国CIS特点
美国日本中国 CIS 特点
美国日本中国 CIS 特点美国 CIS 模式的特点 在美国,其民族文化具有移民文化的特征,整个社会祟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 和实用主义。在这种文化下的 CIS 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和美国风格。 1.美国的 CIS 主要是对公司形象加以包装的宣传战赂。 由于 CIS 产生在“车辆文化”的背景下,所以美国对 CIS 的理解比较偏向于视觉 识别,也就是说,它把标准字、标准色以及商标作为 CIS 战略的核心,过分注重 视觉的统一,强调视觉系统在世界各地的一致,其 CIS 主要用于外部宣传。 2.美国的 CIS 偏重于企业理性管理制度的建设上。 美国在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的影响下,“民主管理”之风盛行,这给美国式的 CIS 打上了深深的“民主”烙印。在行为管理中注重契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 3.美国的 CIS 具有便于操作的优势。 美国的 CIS 强调:功效、创造力和个人的责任心。美国的思想、文化处处体现出 实用主义,企业尤其重视生产、利润指标的完成,在管理中偏重于理性制度的 建立和实施,这些都使得美国的 CIS 的可操作性极强。 总之,美国把 CIS 说理解为:CIS 是以标准字和商标作为沟通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 的工具。美国的 CIS 战略并不把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革新和创造作为自己的目 标之一,而仅仅强调以视觉设计来沟通企业既有的理念和文化,这极大地限制了 CIS 的作用。 日本 CIS 的特色 日本的 CIS 有三个特点: 1)日本企业形象策划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日本导入的 CIS 不仅重视视觉符号
第4页共3页
(4)我国面临者加人世贸组织的挑战。加地贸组织后,企业将面临经营国际化、 世界市棘争激烈的局面。企业除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外,还必须在创建名牌产品、 塑造产品形象上下功夫,工路可为此提供战略性武器。 (5)我国企业处于经营机制改革的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在这个企业多角化,集团化 经营逐渐成为大潮;很多企业正进行股份制改革,用 CIS 去创建名牌产品、名牌 企业,不失为提设计,而且更重视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尤其注重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 传达和培养;这在世界各国已享有盛名。(日本第一劝业银行的标志体现企业理念: “爱心”) 2)由于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培养,因而,日本式的企业形象设计贯穿 人性管理的思想,整个企业形象设计规划偏重于以人为本。这与偏重于理性制 度条规的美国型 CIS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日本式的 CIS 注重前置性的企业实际 调查研究,以及企业开发经营与发展等同始势的策略制定 n 因而企业形象策划 耗费的时间较长。 日本的 CIS 是一种明确地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绷朗认它把企业理念和企出 发点,以视觉识别和行为诅别来反映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是一种视觉表情、行 为规范和企业理念相统一的 CIS 战略,反映了企业塑造整体形象的要求。这极大 地提高了 CIS 的使用范围和价值;使更多的企业将 CTS 战略视为基本的经营战赂。 日本对美国的 CIS 进行了发展,使其更为系统、更为完善、更为有效。 CIS 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CIS 在中国的兴起,有着内在的必然性,这主要是由于: (1)适应市场经济朋的需要。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企 业迫切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发设计出名牌产品打入市场。 (2)消费者识别的需要。由于市场管理法规的不健全,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假冒伪 劣现象,为了让消费者能辨明真伪,维护企业及其产品的信誉,企业迫切需要 建立自己的识别系统。 3)居民消费行为贩化。随着生态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行为正从“量的消靶率 步过覆到:质的始费”,对企业的广告、包装、形状设计等的审美能力日益增强。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随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不 断深入和 国家对 中小企业方 针
国学者和经济决策人所采纳 , 影响最为广泛 。从 8 0年代初 期和 中期中小企业管理局颁布 的中小企业标 准来看 ,美 国对中小企
业 的划分不但分行业进行 ,而且在 每个 行业 中还依照 不同的部 门制定 不同的标准 。
政策 的演变 , 中小企业在投资 、 就业 、 纳税 、 汇以及科技开 发等 创
其中, 以企业 从业 人数来 划 分企业 规模 最 为流行 , 因为企 业从
业人 数最 能够 直接反 映 出企业 规模 的大小 ,也 最易 于获 得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收稿 日 :0 卜 0 — 3 期 2 1 3 1
据, 最易 于 比较 , 而且不 受物价波 动的影 响。当然 , 只考 虑一个 技术水 平和不 同部 门之 间的差异 , 以营业金额 和资产 金额成 所
仅从物质方面来理解 中小企业 ,如 果人们只能从税务 表上看 出
中小企业 , ……那么 , 在我看来这是 对中小企业概念 的一种危险 的表达方式 。中小企业 的概 念无法 以物质形式充分表达其含义 , 倒是通过在社会经济政治 中的思想 和态度可 以更显 著地得到表 达” 。在德 国统一之前 , 原西德 没有 准确 的关 于中小企 业的划分
1 中小 企 业概 述
而在 日本 ,9 3年颁布 的《 16 中小企业基 本法》 中对 中小 企业 的界定是采用从业人数和资本额相结合 的原则 ,并 区分不同的 行业, 具体为 : 在制造业 、 建筑业 、 运输 业等行业 , 资本 额为 1亿
日元 以下 ,平时雇员人数为 3 0人 以下的公司或个人 ;在批发 0 业, 资本额 为 30 0万 日元 以下 , 时雇员人数为 10人以下的 0 平 0 公 司或个 人 ; 在零售业 和服务业 , 资本额为 10 0万 日元 以下 , 0 平 时雇 员人数 为 5 0人 以下 的公司或个人。 比美 国中小企业 的 对 划分标 准 , 日本 中小企业的规模要 小于美 国的中小企业 。 德 国没有在法律上规定划分 中小企业的标准 。德 国社会市 场经济之父路德维希 ・ 艾尔哈特早在 15 9 6年就指 出 ,如果我们 “

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中小微企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类企业,其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就业创造、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划分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并对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国内在中国,国内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规模。

根据员工人数的不同,中小微企业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

以中国的划分标准为例,小微企业通常指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其中微型企业是指雇佣不超过10人的企业,小型企业指雇佣不超过50人的企业。

2.年度销售收入。

中小微企业的经济规模也是划分的关键指标之一。

国内标准中,中小微企业通常以年度销售收入作为划分依据。

以中国的划分标准为例,小微企业的年度销售收入一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

3.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是衡量企业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中,资产总额通常也是划分的依据之一。

以中国的划分标准为例,小微企业的资产总额一般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

二、国际除了国内的划分标准,国际间也存在着一些通用的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这些标准往往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能够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提供基础。

1.国际劳工组织(ILO)标准。

ILO将中小企业定义为雇佣10至99人的企业,微型企业定义为雇佣不超过9人的企业。

这种划分标准不涉及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主要以员工人数为依据。

2.欧盟中小企业定义。

欧盟将中小微企业定义为雇佣不超过250人的企业,并且依据企业的年度营业额和资产总额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

三、划分标准的意义和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中小微企业具有灵活性强、就业机会多、可创新性高等特点,其划分标准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对这类企业的支持力度和扶持政策的制定。

1.资金支持。

中小微企业通常面临融资难题,通过划分标准的设定,政府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推动其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对西部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思考

对西部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思考
区间的差异比更高达 l0 1。而且 西部地 区的服务业 、 育产业 所 占 :.3 教 的 比重较低, 在电子 、 、 通讯 生物工程等领域 内知识 型 、 科技 型中小企业 少,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 生产工 艺、 术设备落 后 , 技 企业技 术管理 人才缺乏 , 管理水平 不高, 生产的产 品档次低 , 市场 竞争力差 。 3 结构性矛盾 突出 。西 部中小 型企业 在行 业结构 J, . : 大部分 集 中 在建材 、 冶炼 、 、 筑 、 采矿 建 运输 等行 业 , 比重 占到 8 ‘ 以上。而在教 其 0{ 6 育产业 、 电子通讯 、 生物工程等高科技 领域 的知识 型 、 科技型 企业较少 , 且大都产品结构不合理 、 工艺设备 落后 、 低水平重 复建设现 象严重。在
人数 、 企业年营业额和企业资产( 或资本 ) 三个 。 额 表1 美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过程
阶段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定 标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阶 段
定性标准
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 人 口占本地 区总人 口比例 大 . 自然 经济成 分较 高, 劳动生产率低 , 整体工业 化程 度不高 。与东部 相 比, 西部地 区中小 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1西部地区中小企业 数量 少。 . 生产 率低 。 目前 我国东 西部发 展 的 不平衡主要 体现在 中小 企业发展 的不平 衡上。改 革开放 以来 。 东部地 区中小企业迅速发 展。相 比之 下西 部地 区发展则 相对较 慢 , 因而拉大 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总水平 的差距 。根 据 2 0 0 5年最新公 布的《 东西部 中
调整 。
地 区在经济 发展 的不同时期有 不同 的划分 标准 , 各行各业 划分 标准 的 高低也不 同, 为中小 企业确 定一个 清晰 明确 的定 义是非常 困难 的。因 此 。 前世界各 国对 中小企 业的 界定 尚无 统一 的标 准。从各 国的实践 目 来看 , 中小企业的 界定一 般有定 量和定性 两 种标 准。从 定性标 准来 对 看, 对企业规模 的界定 主要侧 重于企业 的独 立性 , 市场份 额 . 资方式 融 以及保护行业内的竞 争等方 面。与定 量标 准相 比, 定性标 准反 映了企 业 内部具有生命 力的特 征, 有助 于从长 远角 度来把 握中小 企、 №这一范 畴 。从定量标准 上看 , 日前 世界各 国通 常采 用 的指 标主要 有企 业雇 员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是近10几年来开始显现出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国库非常的丰润,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度很少,1990年到94年日本政府甚至没有发行国债。但随着9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崩溃,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日本每年新发行的国债额度开始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加上经济危机、社会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所引起的社会福利保障费用的逐年增加等问题的影响,日本的国债一直在逐年累积。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截至2009财年,日本国债总额已增至将近88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万亿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数据,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于发达国家的前列。目前,由于日本国债的持有者90%以上来自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日本政府度给出过低的评价。但日本国内的很多经济界人士对日本财政赤字问题仍然充满担心,认为长此以往这将导致日本面临财政崩溃的局面。
3.中国现在处在的转型期是从什么向什么的转型?

货币分层M0

货币分层M0

货币分层M0 M1 M2货币分层货币层次的划分不是从来都有的,部分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划分货币层次。

而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而且在划分的标准的问题上,各国经济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和说法。

要讨论货币层次的问题,首先必须弄明白的是货币的范围。

在很多国家的货币统计指标中,货币的范畴不仅囊括了流通中的纸币和辅币,并且包括银行存款,甚至包括有价证券和电子货币等。

一般情况下,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与货币定义颇为相似但又被排除在货币定义之外,均称为准货币,而通货又只是货币的一部分。

可见货币包含的范围很大很广,因此货币可以划分为许多层次。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各国有各自的划分标准,而且就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货币层次划分方法也有可能有差别。

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的。

一、其他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及其依据货币的流动性在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眼里实质上就是货币的变现能力。

根据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层次的归纳,货币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一下几个层次: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M3=M2+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债券;M4=M3+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

以上只是一般情况,具体到每个国家都是不完全相同的。

例如有些国家只是很简单地划分为M1(侠义货币量)和M2(广义货币量)。

但某些大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对货币的划分却复杂很多。

目前,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大致如下:M1=通货+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合并调整;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机构所有)+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合并调整;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欧盟在货币层次划分方面,相对于美国有很大的差别。

欧洲中央银行将货币分为狭义货币、中间货币和广义货币三个层次,具体划分如下: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隔夜存款;中间货币:M2=M1+期限为两年以下的定期存款+通知期限三个月以内的通知存款;广义货币:M3=M2+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MMF)+货币市场票据+期限为两年以内的债券。

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刘泉红刘健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9期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均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

各国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独特的地方。

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

一、国外中小企业政策的共同点(一)将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置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美国政府认为保障自由竞争可以导致国家的繁荣,而扶持中小企业能够消除不完全竞争,因此其把中小企业政策视为其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日本通产省制定了多项产业政策,给予中小企业很大支持。

政府有针对性的、旨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政策措施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强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成批出现,某种意义上己经形成一种与大企业相抗衡的力量。

欧盟及其成员国一直对中小企业给予较大支持,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2000年3月的欧盟里斯本峰会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使欧盟在2005年成为企业欧洲,在2010年前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知识经济区。

2006年3月欧盟25国首脑会议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再次作为推进“里斯本战略”的重要内容被提上议程。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各国都无一例外地相继建立起以官方机构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

美国的小企业管理机构主要包括隶属国会的小企业委员会、白宫的小企业会议和作为政府部门的小企业管理局。

小企业管理局是1958年被国会确定为“永久性联邦机构”,依法具有制定、协调政策,资金支持等职能。

日本中央政府的中小企业专门机构是中小企业厅和中小企业政策审议会。

中小企业厅是日本中小企业最高的专门机构,中小企业政策审议会作为首相府的附属机构,提议或审议各种政策,并与中央政府的各省厅保持密切联络,进行协调。

地方政府的中小企业专门机构一方面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另一方面制定和执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的一些特殊和具体政策。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2020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2020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2020中小企业是指根据其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和组织结构等因素,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的一类企业。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下面是2020年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的简要说明。

1.中国的中小企业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的文件,截至2020年,中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主要采用两个指标:从业人数和年度销售收入。

根据中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如下:-微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10人,年度销售收入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小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50人,年度销售收入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

-中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年度销售收入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仅供参考,不同行业和地区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

2.美国的中小企业美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主要根据企业的雇员人数和年度销售收入。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设定了一系列标准,其中主要的划分标准有两个:从业人数和营业收入。

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数据,2020年的划分标准如下:-制造业企业:雇员人数少于500人。

-批发贸易企业:雇员人数少于100人。

-零售和服务行业企业:雇员人数少于50人。

此外,根据行业的不同,划分标准还可能有所调整。

3.欧洲联盟的中小企业欧洲联盟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主要考虑了企业的从业人数、年度营业额和资产规模等多个因素。

根据欧盟的《中小企业定义》,中小企业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根据欧盟的定义,2020年的划分标准如下:-微型企业:从业人数少于10人,年度营业额或资产规模不超过2百万欧元。

-小型企业:从业人数少于50人,年度营业额或资产规模不超过10百万欧元。

-中型企业:从业人数少于250人,年度营业额或资产规模不超过50百万欧元。

试对日本、美国、欧洲国家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并说明相互借鉴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试对日本、美国、欧洲国家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并说明相互借鉴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试对日本、美国、欧洲国家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并说明相互借鉴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摘要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企业要正确处理跨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各种文化冲突与矛盾,吸取外国企业文化的优点,对企业文化中的一切不适应世界进步潮流的积淀,无情的抛弃。

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文通过对日本、美国和欧洲代表性国家德国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比较,并简述各国企业文化相互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分析借鉴目录1企业文化的概念 (1)2日本、美国、德国企业文化特点 (1)2.1美国企业文化特征 (1)2.2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2)2.3德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3)3日本、美国、德国企业文化的差异分析 (4)3.1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4)3.2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4)4日本、美国、德国企业文化的相互借鉴意义 (5)4.1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态度 (5)4.2个人本位与团体本位两价值取向 (5)4.3理性与非理性两种思维方式 (6)4.4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 (6)5结论 (6)参考文献: (7)1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

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

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

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美国及欧盟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演变与启示
张宝山
受国际国内严峻金融形势的影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目标已转变为“扩内需、增就业、促增长”。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小企业不仅在分散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吸纳新增就业、扩大内需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力量,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

在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陷入了出口减少和融资困难的“两难”窘境。

鉴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财税和信贷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努力解决其融资瓶颈。

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使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有了法律基础,但是随之而来就是要明确政府政策扶持的范围,即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界定问题。

2011年6月我国政府出台并执行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该标准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划定标准上有长达近百年的历史经验,站在不同角度审视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或许在实施新标准的背景下,能指引相关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日本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演变及修订动因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而形成的,加之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

因此,借鉴和吸取日本有关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历史经验就非常有必要。

1940年,日本以职工人数小于100人作为划分中小企业的依据。

1946年,日本政府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经济,实施“倾斜生产方式”的经济政策,同时为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的扶持范围,相应地将职工人数标准上限提高到200人。

1950年,开始采用职工人数和资本金额作为划分标准,进一步将职工人数上限提高到300人。

1963年,日本颁布《中小企业基本法》,首次以立法形式界定了中小企业的划定标准,此次标准相对于之前的三次标准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

其一,行业划分采取四分法,有利于政府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扶持特定行业的发展;其二,采用职工人数和资本金额复合指标,有利于增加政府实施扶持政策的活动空间;其三,不同行业划分标准的指标上限不宽不窄,比较符合当时日本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截至20世纪末,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处于世界第二位,正是因为其庞大的经济总量。

196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与实际经济发展呈现脱节现象,因此,1999年对1963年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修订,将不同行业的资本金标准提高到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额度,职工人数标准基本没有变化。

日本对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修订总共达五次,每次均服从国民经济的需要,尽可能地提高划定标准上限,从而避免因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界定过窄引致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实施的僵化,从中也可看到日本出台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准确实施中小企业
保护政策。

此外,2010年颁布《中小企业宪章》,虽然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没有变化,但是将其地位提升到“国民经济的牵引力和社会发展的主角”。

与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相比,日本不论职工人数还是资本金的上限均严重小于我国同类型企业相应指标上限,如果仅从“量”的角度比较的话,日本中小企业的范畴基本上与我国小微企业的概念相同。

美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演变及其特点
美国着手探索和研究支持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由于此前美国政府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或者被兼并重组,造成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危害到社会稳定与安全。

因此,美国政府开始着手研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和优惠政策。

1953年颁布《小企业法案》,首次以联邦政府法律的形式界定了小企业范畴,成立了永久性隶属于联邦政府专管小企业认定、担保、融资等一系列工作的小企业管理局,不过该法案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是定性准则,即凡属独立拥有和经营,且在所属行业中不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均可认定为是小企业。

然而,该定性标准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过大而备受争议,随后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修订了该指标,采用定量指标加以代替,即规定凡企业资产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可认定为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就可以享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融资优惠。

随着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管理局又将企业雇员人数作为划分小企业的一个指标,并用较易获取的销售额
指标替代原有的资产总额指标,即雇员人数在500人以下或销售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均可认定为小企业。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为了防止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享受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侵占小企业的融资资源,也从企业独立经营和产业发展政策的角度制定了小企业的标准。

但是两种标准并行的结果是统计混乱,不利于政策的实施。

由于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不直接受理小企业的认定等工作,因此,美国现行的小企业认定标准,以小企业管理局颁布的标准为准。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在北美工业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将小企业划分为20个产业大类,近1000个细分行业,每个行业依据其具体特性,或是采用年均雇员数,或是采用企业前三年平均销售额,作为划分小企业的标准,操作性极强。

美国小企业划分标准有如下两个特点:其一,小企业归属的行业划分非常细致;其二,具体行业的小企业划分标准唯一,操作性极强;此外,在美国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演变过程中,虽然也曾经出现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现象,但是由于在小企业认定的具体实施中两者易起冲突,最终以定性指标被舍弃而告终。

美国的经验似乎启示人们,在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制定中定性指标不易操作,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在同样拥有中小企业数量巨大的欧盟,定性指标却是划分中小企业的必要指标,那么欧盟的认定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呢?
欧盟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特点
欧盟将中小企业视为欧洲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较早地认识到中小企业对欧洲经济的贡献,但直到1996年欧盟才制定了首个中小企业
的划分标准,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是2003年欧盟委员会在1996年标准基础上加以修订的。

现行标准的特点有三:第一,采用两个定量指标即雇员人数和年营业总额或年资产负债总额,以及一个定性指标即被认定企业不能被其他企业拥有25%以上的股权来划分中小企业,并且年营业总额和年资产负债总额相较于1996年的标准有较大提高,凸显指标设置时考虑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雇员人数指标较1996年标准没有变化;第二,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独立性”的概念,即被认定企业不能被其他企业拥有25%的股权,主要区分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旨在避免和减少利用政策漏洞冒充中小微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尽其所能地保证使有限的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真正应该得到扶持和帮助的中小企业上;第三,首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微型”企业的概念,使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更有针对性,微型企业的认定主要根据雇员人数指标,虽然年营业总额和年资产负债总额也作为参考,但是微型企业没有“独立性”的界定,因为微型企业多数是没有雇员或者只雇佣自己家庭成员,2003年只有自己或者家庭成员经营的微型企业就达900万家,占欧盟企业总数的46.61%,而到2009年末该类型的微型企业数量达到了1906万,占欧盟企业总数的91.8%,吸收的就业数量占全社会从业总量的29.7%,由此可见,微型企业已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主要启示
日本、美国和欧盟关于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制定是动态的,均立足于本国国情,制定的标准均作为认定那类企业可以享受政府颁布的
优惠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标准的界定以及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以下两点启示。

其一,中小企业划分的定量标准是相对指标,而不是绝对指标,每个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设定具体的定量标准,2003年中国和欧盟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量的百分比均为99%,但是按照当年年末汇率换算后,欧盟对中型和小型企业划分标准的上限要比中国高出一倍多,而日本1999年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上限又比中国相同类型企业的划分上限小得多,这或许有汇率换算方面的误差,但整体来讲,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定量指标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其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亚洲文化区的国家不倾向于采用定性指标,而欧美国家一般较认同定性指标作为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虽然定性指标在美国的实施过程中因与定量指标相冲突而被遗弃,但是有关企业“独立性”的定性指标在欧盟地区被广泛地采用。

此外,美国在小企业划分标准及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其一,美国制定小企业标准和认定哪些企业符合小企业标准的部门是唯一的,所有权利归属于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其二,美国划分中小企业的行业非常细致,具体到每个细分行业,划分标准唯一,实际操作性极强。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