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第二章第一部分轮式机械的行驶理论
![第二章第一部分轮式机械的行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51b10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9.png)
第二章轮式、履带式机械的行驶理论第一部分轮式机械的行驶理论轮式机械采用充气或实心橡胶轮胎的车轮作为行驶机构。
靠较低充气压力的轮胎的弹性来完成运输过程中的减震作用;在软路上低压充气轮胎还有降低流动阻力提高附着能力的作用。
2.1 轮式机械行驶原理轮式牵引车担负着铲掘作业中的牵引作用和运输作用。
分单轴、双轴和多轴。
轮式牵引车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装置把驱动力矩传给驱动轮,再通过轮胎与地面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地面对它的反力推动车轮前进,再通过轮轴推动整个车体前进。
克服作业阻力、滚动阻力、坡道阻力、以及加速过程的惯性力。
从图2-1所示车轮受力关系来分析车轮的行驶条件。
当匀速直线行驶时,由于驱动力矩M k的作用,在轮胎与路面的接触点A处,轮胎给地面一主动力M k/r d,同时地面以反力P k作用于轮胎的A点上。
反力P k定义为驱动轮的切线牵引力,它是个附着性质的力,表示在牵引元件作用下,地面产生的平行于地面并沿着行驶方向的总推力。
直线匀速运动时车轮在未发生全滑转之前,切线牵引力P k用以克服水平作业阻力P k、牵引元件自身滚动阻力P f2、从动轮滚动阻力P f1及其它阻力而处于牵引平衡状态。
我们把牵引元件克服自身滚动输出的平行于地面并沿行驶方向作用的推力定义为牵引力,用符号P表示,把牵引元件克服自身滚动阻力P f2和从动元件的滚动阻力P f1之后输出的平行于地面,并沿行驶方向作用的推力定义为有效牵引力,用符号P kp表示。
上述各力关系如下:P=P k– P f2(2-1)P kp= P –P f1= P k–(P f2+ P f1)= P k–P f(2-2)式中P f= P f1+ P f2为车辆总滚动阻力。
在车轮未发生全滑转情况下,P将随作业阻力的增加而增加,它的最大值发生在全滑转条件下,其大小由土的机械性质和轮胎结构所决定,我们把全滑转情况下P的最大值定义为最大牵引力或附着力。
P=φGφ(2-3)式中φ──附着系数;Gφ──附着重量。
履带式起重机构造、原理
![履带式起重机构造、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f3fd6058fafab069dc02fe.png)
履带式起重机构造、原理摘要:履带起重机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一种起重设备,国内在大吨位产品的自主开发方面还是个空白,目前仅有两个厂家引进国外70年代末的技术有少量的生产,大部分市场还是由国外产品占领。
履带起重机接地面积大,通过性好,适应性强,可带载行走,可进行挖土、夯土、打桩等多种作业。
机动灵活,不象固定式起重机那样需要安装和调试。
但因行走速度缓慢,转移工地需要其他车辆搬运。
本文概述述了起重机的分类,简要说明了履带起重机的各个部分及其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履带起重机的回转,卷扬(提升),行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关键词:履带吊回转卷扬行走液压系统The Principle Of Hydraulic System Of Crawler CraneAbstract:In china there’s a bla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rge crawler crane, which is a important device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At present, only two companies which introduce foreign technology of the end of 1970 product some crawler cranes and the most part of the market is in the hands of other countries. The crawler crane take a large area with ground, has a strong adaptability, can be widely used,and can go with a lifting ,in addition,it can ekcacate,tamp,pile and so on. It’s more flexible, not need to be installed and adjusted. But it goes slowly, no wander it needs a car to help with it to go.This paper simply show you the categories of crane,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rawler crane. And it is detailed in the hydraulic systems of gyration, lifting, going.Key words: crawler crane 、gyration、 lifting、 going、 hydraulic system目录1引言-----------------------------------------------------------------(4)2工程起重机的分类-----------------------------------------------------(4) 2.1轮胎式起重机----------------------------------------------------(4) 2.2塔式起重机------------------------------------------------------(5) 2.3龙门起重机------------------------------------------------------(5) 2.4门座起重机------------------------------------------------------(6) 2.5桥式起重机------------------------------------------------------(6) 2.6履带式起重机----------------------------------------------------(6)3履带式起重机的组成----------------------------------------------------(7) 3.1履带式起重机概况------------------------------------------------(7)3.2履带式起重机的组成部分------------------------------------------(8)3.3履带式起重机各部分工作原理-------------------------------------(10)4 回转液压系统---------------------------------------------------------(12)4.1 回转液压回路用-------------------------------------------------(13)4.2 回转作用-------------------------------------------------------(14)4.3 平衡作用-------------------------------------------------------(15)4.4 回转控制阀-----------------------------------------------------(15)4.4.1控制阀的工作原理-----------------------------------------(15)4.4.2回转制动阀的作用----------------------------------------- (16) 5卷扬液压系统工作原理-------------------------------------------------(18)5.1马达旋转回路--------------------------------------------------- (19)6 行走液压系统---------------------------------------------------------(21)6.1 液压泵控制-----------------------------------------------------(22)6.1.1 方向控制-------------------------------------------------(22)6.1.2 车速控制-------------------------------------------------(22)6.1.3 微动控制-------------------------------------------------(22)6.1.4 高压切断控制---------------------------------------------(22)6.2 液压马达控制---------------------------------------------------(22)7结论-----------------------------------------------------------------(23)8参考文献-------------------------------------------------------------(25)1引言工程起重机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物料的起重、运输、装卸、安装和人员输送等作业中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
履带起重机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履带起重机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c54d3431126edb6f1a10d6.png)
27
履带起重机生产企业
Ⅱ、国内履带起重机生产厂家
国内生产履带起重机的厂家主要有徐重、抚挖、中 联浦沅、上海三一科技等公司。2004年以前,国产履带 起重机的最大吨位仅为150t。目前,国内典型企业履带 起重机已经形成35-1000t产品型谱,已投入市场的最大吨 位产品有抚挖的500t、徐重的650t、中联浦沅的600t、上 海三一科技的1000t。正在研制中的大吨位产品有抚挖的 1000t、徐重1000t、中联浦沅的1000t和上海三一科技的 1600t等。
20
马尼托瓦克产品型谱
型号
最大起重能力
5000
45t
5500
50t
8000
73t×3.6m
111
73t
180
73t
8500
80t×3m
1000
90t×3.1m
11000
90t×4.3m
222
91t
12000
110t×3.6m
1015
120t×4.3m
555
136t×4.6m
777
181t
4100w(不加环轨) 181t×4.8m
100t
QUY1000
1000t研制中
QUY120
120t×5m
备注:QUY50B属多功能型
QUY70HD
单绳拉力20t (桩工 ) /14.3t (起重)
老国有企业,80年代引进日立技术,后改制被浙江一老板收购。其 研发力量薄弱,大吨位产品没有优势,但其产业链长,工人技术能力 强,成本低,中小吨位产品有一定市场优势。
履带式起重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履带式起重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e254de5022aaea998f0f51.png)
履带式起重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一、履带式起重机概况履带式起重机是在行走的履带式底盘上装有行走装置、起重装置、变幅装置、回转装置的起重机。
履带式起重机有一个独立的能源,结构紧凑、外形尺寸相对较小,机动性好,可满足工程起重机流动性的要求,比较适合建筑施工的需要,达到作业现场就可随时技入工作。
履带式起重机按传动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和电动式三种。
其中,机械式又分为内燃机一机械驱动和电动一机械驱动两种。
目前,工程起重机通常采用以下复合驱动方式:内燃机一电力驱动内燃机一电力驱动与外接电源的电力驱动的主要区别是动力源不同,前者采用独立的内燃机作动力源,后者外接电网电源。
内燃机一电力驱动通常是由柴油机驱动发电机发电,把内燃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传送到工作机构的电动机上,再变为机械能带动工作机构运转。
内燃机一液压驱动内燃机一液压驱动在现代工程起重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一是柴油发动机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后,实现液压传动有许多优越性,二是由于液压技术发展很快,使起重机液压传动技术日趋完美。
二、履带式起重机的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履带式起重机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 取物装置履带式起重机的取物装置主要是吊钩(抓斗、电磁吸盘等作为附属装置)。
2. 吊臂用来支承起升钢丝绳、滑轮组的钢结构,它可以俯仰以改变工作半径。
它直接装在上部回转平台上。
吊臂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在基本吊臂基础上接长。
在必要时,还可在主吊臂的顶端装一吊臂,扩大作业范围,这种吊臂称副臂。
3. 上车回转部分它是在起重作业时可以回转的部分包括装在回转平台上除吊臂、配重、吊钩等以外的全部机构和装置。
4. 行走部分它是履带式起重机的下部行走部分,是履带式起重机的底盘,同时也是上车回转部分的基础。
主要有履带、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上托轮、行走马达、行走减速箱、履带张紧装置、履带伸缩油缸等组成。
5. 回转支承部分它是安装在下车底盘上用来支承上车回转部分的,包括回转支承装置的全部回转、滚动和不动的零部件和用来固定回转支承装置的机架等(不包括四转小齿轮)。
履带车辆行驶理论[PDF]
![履带车辆行驶理论[PDF]](https://img.taocdn.com/s3/m/0a8cf61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7.png)
第1章 履带车辆行驶理论1.1 履带车辆行驶原理履带车辆的行驶原理可以通过履带行走机构来进行分析。
履带行走机构主要是指履带车辆两侧的台车,台车由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托链轮、履带(简称四轮一带)和台车架等组成,如图1-1所示。
履带直接和地面接触,并通过支重轮支撑着履带车辆的重量。
在驱动轮的驱动下,履带相对台车架做卷绕运动。
由于台车架和机体相连,所以,台车架的运动就代表履带车辆的运动。
1.1.1 驱动转矩与传动系效率发动机通过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M K 称为驱动转矩。
发动机的功率经过传动系传往驱动轮时,有一定的损失.。
对于机械传动的履带车辆,这一功率损失主要由齿轮啮合的摩擦阻力、轴承的摩擦阻力、油封和转轴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齿轮搅油阻力等原因所造成。
一般用传动系效率ηm 来考虑上述功率损失。
传动系效率可用车辆等速直线行驶时,传到驱动轮上的功率P K 与经传动系输出的发动机有效功率P ec 之比来表示,即:e ce K K e ce K K ec K m n M n M M M P P ===ωωη (1-1)式中:M ec ——发动机经传动系输出的有效转矩;ωK 、n K ——驱动轮的角速度和转速;ωe 、n e ——发动机曲轴的角速度和转速。
假定离合器不打滑,则上式可表示为:m ec K m i M M =η (1-2)式中:i m ——传动系的总传动比,它是变速箱、中央传动和最终传动各部分传动比的乘积,即:i m = ωe /ωK = n e /n K = i g ⋅ i 0⋅ i s (1-3)式中:i g ——变速箱某挡的传动比;i 0——主减速器的传动比;i s ——轮边减速器的传动比。
由式(1-2)可知,当车辆在水平地面上作等速直线行驶时,其驱动转矩M K 可由下式求得:M K = ηm i m M ec (1-4)对于液力机械传动的履带车辆,将上述公式中的P ec 和M ec 换成涡轮轴上的功率P T 和转矩M T 即可。
履带车辆行驶理论ppt
![履带车辆行驶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1ca03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2.png)
滑转速度
履带在地面上的向后运动速度称为滑转速度vj则 可用单位时间内的滑转距离来表示:
vj=lj÷t 或vj=lj÷t=(lT-l) ÷t 式中:l—在时间t内,车辆的实际行驶距离; lj—在时间t内,履带相对地面向后运动的距离; lT—在同一时间t内,车辆的理论行驶距离,它可
ηm=PK÷Pe=( MK×ωK )÷( Me×ωe )=(MK÷Me) ×im 式中:ωK——驱动的角速度;
ωe——发动机曲轴的角速度; Me——发动机的有效力矩。 im——传动系总传动比,它是变速箱、中央传动和最终传动 各部分传动比的乘积。 当车辆在水平地段上作等速直线行驶时,其驱动力矩MK可由下式求得: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切线牵引力产生
为了便于说明行驶原理,参看图1-1所示 图1-1履带式拖拉机行驶原理图
车辆行驶时,在驱动力矩MK作用下,驱动段内产生拉 力Ft即: Ft=MK÷rK。
对车辆来说,拉力Ft是内力,它力图把接地段从支重 轮下拉出,致使土壤对接地段产生水平反作用力。这 些反作用力的合力FK叫做履带式车辆的驱动力,其方 向与行驶方向相同。
第一章履带车辆行驶理论
§1-1履带车辆行驶原理 §1-2履带行走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1-3履带接地比压和履带接地平面和心域 §1-4履带车轮的行驶阻力 §1-5履带车辆的附着性能
§1-1履带车辆行驶原理
一、驱动力距与传动系效率 二、履带车辆的行驶原理
一、驱动力距与传动系效率
驱动力矩MK:发动机通过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的力矩称。 传动系效率ηm :
参看(图1-6)
根据履带等速运转的平衡条件,在驱动力 矩M K与切线牵引力之
履带式工程机械行走系介绍2讲课文档
![履带式工程机械行走系介绍2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fe6308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6.png)
平衡梁到驱动轮轴的纵向水平距离,一般为(0.65~ 0.72)L,L为引导轮轴到驱动轴的水平距离。
第十六页,共61页。
(四)、履带架摆动轴的计算
1、遇障碍以最大牵引力推土时,计算摆动轴的受力和不利
断面的应力;
2、遇障碍以全部功率驱动一侧履带强行转弯时,计算摆动 轴的受力和不利断面的应力。
设计履带架时,要妥善确定履带架摆动轴线、驱动轮轴 线、导向轮轴线间的距离。
图8-3为TY150推土机行走系布置图。其履带架铰接中心线 与驱动轮轴线重合。
第十页,共61页。
右图8-4为D10推土机 行走系布置图,其履带架 铰接中心线与驱动轮轴线 不重合。
现代结 构的半刚性 悬架履带拖 拉中,广 泛采用平衡 梁,如右图
由于铲土运输机械特别是履带 式推土机的作业环境恶劣,上述结构 车架的纵梁容易变形,因此国内外很 重视加强此类机械车架的强度与刚度 ,故多采用箱形断面的纵梁以增强其 抗弯抗扭强度,断面高度也适当增加 。
第六页,共61页。
三、悬架
悬架或悬挂:在工程机械中,机架(车架)与行走系之间的连接 装置。 三种悬挂:刚性悬架、半刚性悬架和弹性悬架。
缺点:重量大、拆卸不便, 此外,履带螺栓名义上是可 分式连接,其实修理时很难 拆卸下来。
履带板上履齿的形状:对 拖拉机的牵引附着性能和 其它一些使用性能有很大 影响。各种变形履带板如 右图8-10所示。
第二十二页,共61页。
一般用履带板:其上有一条较高的 抓土齿(单齿式),保证拖拉机在 干燥的1-2级土壤(砂土、粘砂土等 )上作业时有较好的牵引附着性能 和防侧滑性能,但不能抓住冰或冻 土,只会将其表面刮破。
第二十三页,共61页。
工程机械底盘行驶系构造与检修—履带式机械行驶系构造与检修
![工程机械底盘行驶系构造与检修—履带式机械行驶系构造与检修](https://img.taocdn.com/s3/m/05f51b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a.png)
3、支重轮设计
支重轮有单边和双边两种,单 边轮只是在两个轮缘的内侧或外侧 带有凸边;双边轮则在轮缘的内侧 和外侧都带有凸边,使之能更好地 夹持履带,但其滚动阻力较大,所 以每台推土机上双边支重轮的数目 不应超过单边。如果推土机上共有 12只支重轮,其中4只为双边,8只 为单边;两种支重轮的排列形式为, 从前向后数,每侧支重轮的1、3、 4、6为单边, 2、5为双边。
履带板的磨损 驱动轮的磨损 其他故障
机架
履带式推土机机架 履带式挖掘机机架
履带式推土机机架
A B
C D
E
1-后桥箱体;2-横梁支座;3-耳板;4-柴油机
后支承;5-左梁;6-平衡梁支承;7-右梁;8-
柴油机前支承;9-前横梁
履带式挖掘机机架
挖掘机的机架一般分为上机架和下机架。
上机架
驾驶室位
①导向轮轴的两端装在左右两个支承滑架内,并用镊形止动螺拴卡在 轴端部的半圆缺口内,以阻止轴的转动和轴向移动
②导向轮支承滑架由两个用弹簧压紧的导板安装在台车架上,故支 承滑架可以在台车架上部沿导向板前后移动。左右支承滑块外侧 面均固定着导板盖1。导板盖与支承滑架之间装有调整垫片,用于 调整导板盖与台车架之间的间隙,以保证导向轮和支重轮、托轮 滚道面在同一直线上。导板盖和支承滑架共同防止导向轮的侧向 倾斜。
3、组合式驱动链轮
组合式驱动链轮如图所示,由若干块齿圈节组成齿圈,当个别 轮齿损坏时,可个别更换,从而降低成本。也有将全部齿圈制成一 体,然后与轮毂3装配。
4、驱动链轮的安装位置
驱动链轮正常设计
驱动链轮高位设计
驱动链轮高位设计有几个好处: a、可以减少由于小颗粒的造成的磨损 b、为行走装置的布置提供更大的空间, 便于行走装置布置。 c、驱动链轮处于高位,更加便于散热, d、便于保养和维护。
履带式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
![履带式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a71341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8.png)
履带式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履带式挖掘机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履带式挖掘机操作的人员。
第三条履带式挖掘机的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本规程。
第四条所有的履带式挖掘机必须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并获得相关部门的合法使用许可。
第二章安全操作要求第五条履带式挖掘机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并确保各项部位和安全装置完好无损。
第六条在使用履带式挖掘机时,应遵守下列操作要求:1. 确保周围没有人员或障碍物,工地周围应设有警示标志。
2. 使用前应检查挖斗、铲斗、臂杆等是否安装牢固,如果有松动应及时修复。
3. 挖掘机操作人员应正确操作控制杆,遵循正常的操作程序。
4. 操作人员应注意做好油路阀门的操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
5. 操作时应稳住挖斗或铲斗,确保挖掘机平衡稳定。
6. 在挖掘时应根据需要作适当的支撑,防止挖掘机倾覆。
7. 操作挖掘机时应注意保持机身稳定,避免过度摇晃引起振动。
8. 挖掘深度和角度应适度,避免因超过标准导致工作不稳定或引起事故。
9. 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是挖掘机行驶时要注意避让障碍物。
10.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专注和耐心,不得因疲劳或分心操作挖掘机。
第三章安全操作流程第七条履带式挖掘机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按照如下流程进行:1. 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确认无故障后方可操作。
2. 根据工作需求调整挖掘机的工作参数,保证操作的有效性。
3. 确认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4.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5. 操作结束后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清理工作,保证设备的整洁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突发情况处理第八条当出现下列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1. 发生意外事故或危险情况时,应迅速向现场人员发出警示信号,并及时报告上级。
履带起重机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履带起重机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c54d3431126edb6f1a10d6.png)
型号
LR1600/2 LR1750 LR1800 LR11200 LR11350 LR1400/2-W(风电) LR 13000
最大起重能力
600t×(5.5)10m 750t×(6.1)7m
800t×12m 1000t×12m 1350t×(14)12m 400t×4.5m 48000 t·m
14
28
履带起重机生产企业
抚挖产品型谱
型号
QUY35
最大起重能力
35t×3.5m
型号
QUY150A/C
最大起重能力
150t×5.4m
QUY50A/B/C
50t×3.7m
QUY250
250t×4.8m
QUY80A
80t×4m
QUY400
400t×6m
QUY90
90t×4m
QUY500
500t
QUY100A
最大起重能力
60t×3.0m 70t×3.1m 80t×3.0m 90t×3.0m 135t×4.5m 180t×3.75m 200t×5.0m 250t×4.6m 400t×5.0m 400t×5.5m 550t×8.3m 800t×14m
24
履带起重机生产企业
石川岛产品型谱
型号
CCH500 CCH650 CCH1000
最大起重能力
50t×3.7m 65t×3.7m 100t×5.5m
型号
CCH1200-5 CCH1500E CCH2500
最大起重能力
120t×5.0m 150t×5.0m 250t×5.0m
森尼波根产品型谱 (吊装)
型号
2200 3300
最大起重量
80t 125t
学习任务7 行驶系的结构与认识
![学习任务7 行驶系的结构与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56e55c484254b35eefd3470.png)
- 特点:每一侧车轮单独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每个车轮能独立 上下运动而无相互影响
功用:缓冲路面传递车身的冲击,衰减车身的振动以 及为车轮导向
1.麦克弗逊式独立悬架 1、圆锥滚子轴承 2、前轮轮毂 3、挡泥板 4、下弹簧座 5、前悬架上支承 6、缓冲限位块 7、上弹簧座
8、波形橡胶护套
9、前螺旋弹簧
推土机履带总成
1—履带板; 2—履带螺栓;
3—履带螺母;
4—履带销; 5—销套;
6—主销垫;
7—主销; 8—主销套;
9—右链轨节;
10—左链轨节
为了能迅速解开履带,每条履带中有一个履带销是可拆的, 称该销为主销。
履带板的形式
a)单齿型; b)双齿型; c)半高三齿型; d)等高三齿型; e)雪地型; f)岩石型; g)平滑型; h)湿地型; i)橡胶型
托轮架固定在台车架上方。
所受的载荷较小,尺寸较小。一般 两个托轮
4.导向轮和张紧装置
推土机导向轮
导向轮的功用是支 承履带和引导履带 正确卷绕,使履带 保持一定的张紧度, 并缓和道路传来的 冲击力,减少履带 在运动过程中的振 跳现象。
黄油调整式张紧装置
张紧装置除使履带有足够的张紧度外,在车辆行驶 于不平道路面或遇到障碍物时起缓冲作用。此外, 在车辆倒退行驶时它还可承受履带上部的张力。
(2)球铰式
1-销套;2-铰销;
3-锁板;4-后车架;
5-油嘴;6-球头; 7-球碗;8-前车架; 9-调整垫片; 10-压盖;11-螺钉
特点:采用关节轴承使铰销受力得到改善; 上下铰点销孔的同轴度要求较低,故可增大上下 铰点的间距,减小铰销受力;多用于大型装载机。
(3)滚锥轴承式
1-前车架; 2-铰销; 3-盖; 4-垫圈; 5-螺母; 6-开口销; 7-滚锥轴承; 8-弹性销; 9-后车架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 作业与复习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 作业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bcf5a2b6edb6f1afe001f33.png)
5次作业:1. 试论述履带式车辆行驶阻力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请说明影响履带沉陷深度的结构参数。
2.双桥驱动车辆寄生功率产生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3. 画简图说明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并说明其影响因素是什么?4. 请说明影响试验牵引特性结果的因素,并试着分析原因。
5.简述偏转车轮车辆转向时的驱动力变化,并给出提高转向能力的措施。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及性能》复习绪论1、自行式工程机械按性能分类及代表机器:牵引型机械(推土机);运输型机械(装载机);驱动型机械(稳定土拌和机)。
这三类机械在牵引性能、作业性能等方面的区别,牵引型机械:一般具有被动式工作部件,工作装置在车辆带动下工作。
工作中工作装置与牵引车辆间无相对运动或有少量的次要的相对运动,车辆工作过程就是将发动机功率变为牵引力来克服工作装置阻力的过程;运输型机械:依靠运输来进行作业,将发动机功率变为行走速度;驱动型机械:具有主动式工作部件,工作装置与车辆间有相对运动,工作装置的运动主要由发动机功率分流直接驱动,牵引车的带动作用将为极次要位置。
2、自行式工程机械一般由发动机、底盘和工作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3、工程车辆的性能指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性能,称为使用性能。
这些性能可分为两类。
(1)一般机械均应具备的技术性能,工作安全性、保养维修和方便性、可靠性,耐久性、操纵轻便性、舒适性等。
(2)直接与车辆工作能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有关的使用性能。
包括:1)牵引性能:体现在挂钩功率、牵引效率及牵引力范围等,反映了车辆在不同工作速度下所能发挥最大牵引力的能力。
2)动力性能:表现为车辆的最大行驶速度,所能克服道路的最大坡度以及加速能力,反映了车辆行驶中所具有加速能力。
3)燃料经济性:体现在小时油耗,比油耗方面,车辆的工作成本中燃料费占的比例,反映了车辆的经济性。
4)稳定性:指抗倾翻和抗滑坡的能力,表征车辆的安全性。
5)通过性:指车辆通过各种作业区和障碍物的能力,有时亦称为越野性。
履带式车辆的驾驶
![履带式车辆的驾驶](https://img.taocdn.com/s3/m/48637643cf84b9d528ea7a81.png)
履带式车辆的驾驶一、履带式车辆的转向和制动履带车辆的转向方式与轮式车辆不同,履带车辆行走机构相对于机体不能偏转,它是靠改变两侧驱动轮上的驱动扭矩,使两边履带具有不同的驱动力而造成转向力矩,从而实现转向。
改变传到两侧驱动轮上的驱动扭矩的机构是转向机构。
履带拖拉机的转向系是由转向机构和转向操纵机构两部分组成的。
转向机构安装在履带拖拉机的后桥中,它把由中央传动传来的动力传递给两侧的最终传动,因此,它是从发动机到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线路中的一个环节。
转向机构应能使拖拉机既可转大弯也可转小弯。
例如,拖拉机向一侧转向时,减小这一侧驱动轮的驱动扭矩可以转大弯(转弯半径大),切断驱动扭矩可以转较小的弯,切断动力以后再制动驱动轮可以转更小的弯甚至原地转弯。
因此,转向机构包括两个阶段的作用:第一阶段逐渐减小以至切断一侧驱动轮的驱动扭矩,使该侧履带所产生的驱动力逐渐减小以至等于零。
第二阶段逐渐对驱动轮施加制动以至完全刹住,使这侧履带不仅没有驱动力而且产生与拖拉机行驶方向相反的制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履带拖拉机以各种不同的转弯半径进行转向。
由此可见,履带式车辆的制动器除了用作整个车辆的刹车和斜坡停车外,主要用来协助转向,因此也可把它看作是转向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有些转向机构中,减小以至切断一侧驱动轮的驱动扭矩就是靠制动器来实现,因此在这些结构中,制动器就是转向机构中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履带式车辆的转向机构主要有离合器、制动器转向机构,行星转向机构,差速式转向机构。
其转向操纵大部分是通过操纵转向离合器和制动器达至改变两侧驱动轮的驱动,使两侧履带具有不同的驱动力,而造成转向力矩,从而实现转向。
对于多机驱动的履带式工程机械,左右履带由可逆转的液压马达或电动机分别驱动。
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相反的方向驱动左右履带,达到转向的目的。
马力较大的红旗-100拖拉机,为了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装有分离转向离合器的液压式转向加力器,使杠杆上的操纵力由35 kg 减小到5 kg 。
工程机械底盘传动系统构造与检修—工程机械行驶理论
![工程机械底盘传动系统构造与检修—工程机械行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accff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d.png)
由滑转引起的功率损失,用滑转效率ηδ表示:
滑转效率
Pk v Pk vT
v
vT
1
3、牵引效率
作业机械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利用程度,可以用牵引效率ηkp表示:
kp
N kp
N
' e
Nk
N
' e
N kp Nk
mq f
因此,牵引效率是传动效率、滚动效率和滑转效率、驱动效 率四者的乘积,它的数值大小,反映了所设计作业机械传动与行 走性能的好坏,这一性能通常是以牵引特性来表示的。
附着性能
驱动轮的滑转率 附着力及附着系数 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
驱动轮的滑转率
驱动轮的滑转率和滑转效率
由车轮运动学,用滑转率来表示驱动轮的滑转程度:
vT v 1 r
vT
rd
用滑转效率ηδ来反映滑转引起的功率
损失,则
Pk vT Pk (vT v) v
Pk vT
vT
r rd
由以上两式可得
PKP≤Pφ
机型 路面条件 混凝土 干粘土 湿粘土 压实粘土 干沙土 湿沙土 岩石坑
不同路面的附着系数φ
轮胎式 履带式
0.9
0.45
0.55
0.90
0.45
0.70
0.40
0.70
0.20
0.30
0.40
0.50
0.65
0.55
机型 路面条件 松散砾石 压实雪地 冰 坚实土路 松散土路 煤场
轮胎式 履带式
3.6
dv (kW ) dt
NT—克服工作阻力所需功率, Nδ—驱动轮(履带)滑转所
需功率。
NT
PT v (kW ) 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履带行走机构存在内部阻力:
•1)各链轨节铰链中的摩擦; •2)驱动轮与链轨啮合时的摩擦; •3)导向轮和拖链轮轴承的摩擦 •4)支重轮轴承的摩擦和支重轮在链轨上的滚动摩 擦。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由于这些摩擦损失的存在,显然,驱动力矩在形 成切线牵引力时必须消耗一部分力矩用来克服行走机 构内部的摩擦损失。即在驱动力矩中必须扣除一部分 力矩后才能与切线牵引力相平衡: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2、履带卷绕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计算:
• 可通过驱动轮每转一圈所卷绕(转过)的链轨节的总长 来计算,即单位时间内所卷绕的链轨节的长度:
•则履带卷绕运动的平均速度可由下式计算: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3、车辆的理论行驶速度vT : •(1)定义:履带在地面上无相对运动时的平均行驶
表明了由于滑转而引起的车辆行程或速度的损失 。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二、履带行走机构的动力学
• 讨论履带车辆在水平地面上作等速直线行驶时的 动力学问题。
• 履带车辆工作时,其上作用着抵抗车辆前进的各 种外部阻力和推动车辆前进的驱动力——切线牵 引力。而切线牵引力本身则由驱动链轮上的驱动 力矩所产生。
• 为简化履带行走机构运动学的分析,通常将这种 极限状态作为计算车辆行驶速度的依据。此时,假设履 带节为无限小,因此履带可看成是一条挠性钢带。这一 挠性钢带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且相对于驱动轮无任何滑 动。根据上述假设,履带就具有下图所示的形状。当驱 动轮齿数相当多时,此种假设是可以容许的。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二、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
•1、内部行驶阻力的影响因素: •(1)履带张紧度:履带过分张紧或松驰均会引起其摩 擦损失的增大。下图表示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获得的 履带式机械的牵引功率与履带张紧度的关系。履带张 紧度过大时法向压力增大,使各轴承和铰链处的摩擦 损失增大;反之,履带过分松驰,履带上下振动消耗 的功率及履带经过托链轮、驱动轮、导向轮时冲击损 失过大。这些损失均与履带式机械的行驶速度有关。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2、外部行驶阻力的影响:
•(1)外部行驶阻力的计算 • 履带式机械外部行驶阻力以压实土壤阻力为主 要成分。它可采用功能转换的方法进行计算。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不同支承地面的滚动阻力系数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3、履带式机械行驶的必要条件:
• 履带式机械的切线牵引力大于滚动阻力时
机械才能行驶,因此履带式机械行驶的必要
条件为:Fk≥Ff
•4、有效切线牵引力Fkp:切线牵引力Fk与滚动
阻力Ff的差值。
•
Fkp= Fk-Ff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为进一步说明履带式车辆的行驶原理,分析切线牵引 力如何传到机体上的,对驱动轮及支重轮进行受力分析。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经过分析可知,推动机械前进的力就是切线
牵引力FK。 • 假定履带销子和销孔内的摩擦损失等可略去不计,
则推动机体前进的力FK即等于履带驱动段内的拉力Ft, 且并不随驱动段的倾角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上,因为 履带销和销孔间有摩擦,故FK比Ft要小些。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履带式机械行驶速度提高时,其履带最佳张 紧度随之加大,对于行驶速度较低的履带式机械的 履带张紧度不宜过大。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2)轴承、铰链处的密封和润滑:履带式机械行走机 构各轴承、铰链处的密封较差时,水分和泥沙易进入其 摩擦表面,增加其摩擦损失。故现代履带式机械行走机 构上广泛采用密封性较好的浮动轴承。
•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如果将换算的摩擦力矩M r2设 想为某一作用在车辆上的等效外部阻力,将扣除了换算 的摩擦力矩后的驱动力矩看成为一等效的驱动力矩,而 地面对履带则作用着一等效的切线牵引力,那么就可以 认为履带行走机构中并不存在任何内部摩擦阻力。此时 作用在车辆上各力的平衡关系是等效的。
•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到,由于等效的摩擦阻力可 以在拖动试验中与由土壤变形而引起的外部行驶阻力 一起测出,而等效的驱动力矩则可用一简单的效率系 数来考虑,所以,上述等效计算示意图在实际使用中 极为有用。
• 将履带看成是一条由无限小链轨节组成的挠性钢带, 并考察沿着履带长度方向各力的平衡关系 ,忽略了链 传动中周期性变化的动载荷的作用。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1)若履带行走机构不存在内部阻力:
• 当车辆静止时在履带的各区段中应具有相同的预加 张紧力F0,而当车辆在等速稳定工况下工作时,驱动轮 对履带作用有驱动力矩Mk,而在履带的驱动段内则相应 地产生一附加张紧力Ft,从而引起了地面对履带的反作 用力。根据履带等速运转的平衡条件,在驱动力矩Mk与 切线牵引力之间显然存在着以下的平衡关系: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当履带处于图中l所示的位置 时,履带速度达最大值
•式中:r0——驱动链轮的节圆半径;
•
ωk——驱动链轮的角速度。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当履带处于图中2所示的位置时,履带速度最低,等 于:
• 由此可知,即使驱动轮作等角速旋转,台车架的相 对运动也将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从而使车辆的行驶速 度也带有周期变化的性质,使机械振动及噪声增加, 运动的平稳性及舒适性降低。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4、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v :在履带相对地面存
在相对运动(主要是滑转)的情况下,车辆的行驶速 度称为实际行驶速度v 。 • 实际行驶速度v是履带的滑转速度和台车架对接地 链轨的相对速度的合成速度,即:
•式中:vj—履带在地面上的滑转速度。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5、滑转率δ :表示履带对地面的滑转程度,它
速度。
• (2)计算:当履带在地面上作无滑动行驶时,车辆
的行驶速度就等于台车架相对于接地链轨的运动速度, 后者在数值上等于履带卷绕运动的速度。因此理论行驶 速度vT在数值上等于履带卷绕运动的平均速度,即: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意义:即驱动轮有效啮合齿数增加时,履带
卷绕的速度趋近其平均速度,且趋于常数。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按照通常习惯,等效的切线牵引力就直接称之为 切线牵引力,并以符号FK来表示。这样,履带车辆在水 平地面上作等速直线行驶时作用在车辆上诸力的平衡方 程仍可表示为:
•注意:在外部阻力之总和中包括有等效摩擦阻力,
而切线牵引力FK则比地面实际作用于履带的水平反作用 力要大。
• 故当车辆在水平理论
二、履带车辆的行驶原理
• 1、切线牵引力FK:
• 履带式车辆是靠履带卷绕时地面对履带接地段产生 的反作用力推动车辆前进的。为了便于说明行驶原 理,如下图所示,可将履带分成几个区段。1—3为 驱动段,4—5为上方区段,6—8为前方区段,8—1 为接地段或称支承段。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式中:ωk——驱动轮的角速度;
•
ωe——发动机曲轴的角速度;
•
Mk——驱动力矩;
•
Me——发动机的有效扭矩。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假定离合器不打滑,则上式可表示为:
•式中:im——传动系总传动比,它是变速箱、中央传 动和最终传动各部分传动比的乘积。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式中:Mk—驱动力矩; • Mr—消耗在克服行走机构内部阻力中的驱动力矩。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对Mr的分析:
•由于履带行走机构中各摩擦副中的摩擦力近似地看作 与摩擦副所承受的法向力成正比,根据法向压力的性质, 换算的行走机构摩擦力矩Mr又可分为以下两组: •1)由不变的法向压力(如由履带的预加张紧力Fo和机 器质量G造成的法向压力)所产生,这部分摩擦力矩与 驱动力的大小无关,等于拖动行驶时行走机构内部摩擦 力矩,它可用M r2来表示。
• 当驱动轮作等角速度旋转时,履带卷绕运动的 速度,也就是车辆的理论行驶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动力半径:动力半径是切线牵引力线到轮心的距离。 •驱动轮的动力半径是一个假设的半径,它在驱动轮上 实际并不存在,其物理意义可解释如下: • 在驱动轮相对于履带没有滑转的情况下,以一半 径为rk的圆沿链轨作纯滚动时,驱动轮轴心的速度即为 车辆的理论行驶速度。可知:
土壤垂直变形引起的阻碍机械前进的力,用Ff1表示。 • 外部行驶阻力Ff1很难单独测试,只能在拖动试验 中与内部行驶阻力Ff2一并测出,如图所示。拖动试 验时被测机械由其他机械牵引,用测力计测得的力是 Ff1与Ff2的合力,被称为履带式机械的滚动阻力Ff。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试验表明,滚动阻力近似地与机械重力成正比。 因此,滚动阻力常用机械重力与滚动阻力系数的乘 积来表示,即:Ff=fG • 式中:G为机械重力;f为滚动阻力系数。
• 2)由履带的附加张紧力Ft所引起,这部分摩擦力矩M r1近似地与驱动力矩成正比,并可方便地用一效率系数 来表示。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经以上分析可知,Mr可表示为: •代入前式可得:
•上式中η r为驱动段效率,表示由附加张紧力引起 的摩擦力矩M r1而导致的驱动力矩的损失。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第三节 履带式机械的行驶阻力
• 一、滚动阻力与滚动阻力系数 • 1、行驶阻力的定义:行驶阻力是指从驱动
轮开始的整个行走机构在机械行驶时产生 的阻力。 • 2、行驶阻力的组成: • 由内部行驶阻力和外部行驶阻力两部分组 成。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1)内部行驶阻力:由行走机构内部各摩擦副产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 理论
2020/12/10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第一节 履带车辆行驶原理
• 一、驱动力矩与传动系效率 • 驱动力矩M k:发动机通过传动系传到驱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