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东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对其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2.资料分析: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亲身感受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东北地区地图。

3.资料: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的资料。

4.实验器材: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所需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最新)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最新)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所选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节,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显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构建学生认识中国区域地理的“模”。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处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因此,我在教材处理时,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问题设计注意紧扣课标,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采用不同的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

3.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②使学生明确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简要评价其优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建与运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建设富强美丽祖国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与难点为了充分体现标准要求及本节中心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能够准确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简要评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本区域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评价。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精品说课课件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精品说课课件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本部分是教材改版后新增内容,老师学生都是第一次接 触,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 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 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 在“地理位置”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首先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范围 、面积,阐述了东北地区的相对位置。教材安排了一则“运用地图认识 区域地理位置”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在世界地理学习过程中 所掌握的方法,来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而整体把握其地理位置 特征。
(1)、对比中国、蒙古、日本,了解中国海陆位 置的优越性及对经济发展影响。
蒙 古
• 在“地形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安排了1幅地形图和2幅地 形剖面图,紧接着安排了一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 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运用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 征,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再次, 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表结构特征。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则“„白山黑水‟”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 一步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地形区和河流概况。 • 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段正文内容,扼要介 绍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正文内容,发 展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材安排了一系列图表、图片。最后, 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用来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 用和相互影响。
•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 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读图结果。
120°E 50°N 130°E
40°N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示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示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范围及行政区划。

2.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夏季气温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范围及行政区划。

2.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资料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夏季气温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观看视频《哈尔滨∙冰雪奇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雕节12月23日预开园,2021年正式开园,凭借着哈尔滨冰雪时节的优势,推出了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的魅力,娱乐项目众多,每年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参观。

师:雪乡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分区。

(1)在图中写出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

(2)A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有_________。

(3)B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为________等。

(4)D地区农业生产以_______业为主。

生:(可能答案)答案提示:(1)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 旱地;小麦、玉米等(3) 水田;水稻(4) 畜牧业(板书)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板书)一、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师:读课本P24图6-1找出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板书)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置范围:包括东北地区位于中国______。

主要位于_____带(温度带)。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省生:(可能答案)东北;中温带;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板书)2.东北地区相对位置师:在P14图5—25,找出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行政中心。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条件和植被分布。

3.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条件和植被分布。

教学难点:1.掌握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东北地区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边界。

2.介绍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通过图片和地形图展示,教师简要说明东北地区的山脉和平原分布情况。

3.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

教师通过图表展示东北地区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并解释其原因。

4.介绍东北地区的植被分布。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东北地区不同地带的植被类型,并解释其适应环境的原因。

三、讨论与讲解(30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组织小组内讨论,探讨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2.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其他小组进行听讲并提问。

3.教师指导: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探究:请学生思考和讨论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综合应用: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合理的资源利用方案,促进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小结复习(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学生进行复习,并进行答疑。

六、课堂作业(5分钟)请学生整理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导入新课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图片和图表的展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和植被分布等知识。

在讨论与讲解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思考,提高了学习效果。

八年级地理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湘教版
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并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我觉得这个环节学生掌握得还不错,他们能够理解并记住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对这个环节比较感兴趣,他们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我觉得这个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例如,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更多的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属于中温带地区
-海陆位置:东临黄海、渤海,西接内蒙古高原
-工业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环境保护: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2.东北地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过程:
讲解东北地区的定义,包括其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基本信息。
详细介绍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东北地区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性和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与其其他地区的相对位置。他们将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并能够描述其形成原因。

八年级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讲稿

八年级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讲稿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中的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按照课程标准,本节分为两个课时,我今天说课的是第1课时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教师过渡: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东北三省是北方地区中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计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题。

二.说学情分析(为了更合理更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我们接下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总论的有关知识和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的概况后,对中国地理有了比较全面的整体印象,初步体会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有了一些简单的人地协调关系的观点,对地理区域性的特点的认识还没有具体到中国的不同地区,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说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己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1)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2)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3)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4)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5【精品课件】第1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公开课教案课件

5【精品课件】第1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公开课教案课件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高
结合6.5图,说说东北最突出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长冬 严寒,由于气温低,蒸发量较少而形成 冷而湿的自然环境。

北冷



蒸 发
环少


征湿



小结
冻土
沼泽
多湿地 多针叶林
稻田
最大林区 东北林区
你认为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民俗: 烟囱安在山墙边,窗户纸糊墙外。 四块瓦片头上戴,反穿皮袄毛朝外。 大缸小缸腌酸菜,十七八岁的姑娘叼个大烟袋。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合作探究
1、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东北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和不
利影响?
一、东北的 自然环境
1.东北的 位置范围
黑、吉、辽 三省和内蒙 古东部
2.地形特点
山水环绕
3、东北的气候特点:
吉林雾凇
林海雪原
自然环境特征: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
学习之路,时刻保持谦虚!熟能生巧,正像下面这 个故事说的一样!
故事再现
自学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你认为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有利的影响:①夏季温暖,日照长,这里生长期虽短, 但是农作物一般可一年一熟。②降水集中在暖热季节,水热 配合较好。③冬长严寒,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第一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1 东北地区的定义与范围1.2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1.3 东北地区在中国的战略地位第二章: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2.1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2.2 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2.3 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与湖泊第三章: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3.1 东北地区的植被类型3.2 东北地区的主要动物种类3.3 东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区及保护措施第四章:东北地区的人文地理4.1 东北地区的历史沿革4.2 东北地区的民族文化4.3 东北地区的经济特点与产业布局第五章:东北地区的发展与挑战5.1 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与潜力5.2 东北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5.3 东北地区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第六章: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6.1 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6.2 东北地区的生物资源6.3 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第七章: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7.1 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概述7.2 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项目7.3 东北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八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化8.1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8.2 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8.3 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第九章:东北地区的农业与粮食安全9.1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9.2 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与农业技术9.3 东北地区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十章:东北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 东北地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10.2 东北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10.3 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补充说明:详细阐述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中国地图上的独特位置,解释为什么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补充说明:详细描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如温带季风气候等,以及其特点;解释东北地区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冰川作用等;介绍主要河流与湖泊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东北地区的重要性。

湘教版八下地理-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湘教版八下地理-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6.1 年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及地形区。

3.掌握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4.理解东北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及地形区。

3.掌握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我们常说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你知道“山环”指的是哪些山环抱着东北吗?“水绕”又是哪些河流围绕着这片土地?这里的土地真的是“沃野千里”吗?今天我们走进东北这片富饶的土地,来了解东北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活动一: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教师:阅读课本第24页“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指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学生: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

课件展示:教师: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东北地区南部临渤海结合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指图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发言。

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和黄海。

教师:从图中观察东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学生:黑龙江、吉林、辽宁。

教师: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教师: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陆上邻国有俄罗斯、朝鲜,利于开展对外贸易;濒临渤海、黄海可与众多海外邻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探究活动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教师:观察东北地区地形图,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

课件展示:学生: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教师: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国家和省区等地理位置特点,并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简单分析、评价。

2、根据地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过程与方法1、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图”“范围及行政区划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运用“东北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初步学会描述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2、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难点:1、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东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归纳三、课前准备教师提供导学案让学生自习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一、地理范围活动一:阅读教材24页及图6-1,图6-2完成导学案“地理范围”二、地理位置复习旧知:从哪些方面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归纳: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活动二:阅读教材25页及图6-2,完成导学案“地理位置”1、2题归纳板书:二、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大体位于120°E~135°E;39°N ~53°N.2、海陆位置:南临渤海和黄海朗读:25页“阅读”第二段方法归纳:利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与步骤1、初步认识区域的大致方位2、确定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3、找出邻国、邻省(区)及濒临的海洋活动:读图描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活动三:分组探究,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完成26页“活动”2,分成2组,每组完成一个小题,并完成导学案“地理位置”3各组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三、地形特征知识回顾: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小结:地形类型、地形结构、地势特征活动四:阅读27页教材及图6-5,图6-6,图6-7完成导学案“地形特征”1、2归纳板书;(一)地形类型: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二)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试一试:画出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图教师展示并纠正学生回答归纳板书:(三)地形特征: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呈现“山环水绕;平原居中”的分布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环境分布,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和发展现状。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地理单元,其特有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环境分布,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风土人情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环境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环境分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东北地区的特色美食“东北大拉皮”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环境分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5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掌握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运用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东北地区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吗?(2)讲解: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俄罗斯接壤,地处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

2. 教学内容:(1)观察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讲解东北地区在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P48的“位置特点”练习题;(2)讨论: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地形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吗?(2)讲解:东北地区地形复杂,主要有平原、山地、丘陵等地貌类型。

2. 教学内容:(1)观察地形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2)讲解东北地区地形对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3.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P49的“地形特点”练习题;(2)讨论:东北地区地形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的影响。

第三课时:东北地区的气候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吗?(2)讲解: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本学期的一节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于东北地区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呈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东北研学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选自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本节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从凝聚在东北地区,深入架构地区的学习框架。

整个框架包括了本节的学习内容“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三部分,也连接了下一节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整个地理区域的内在区域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有所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程在内容设置难度不大,重点在构建学生对于小区域的整体学习框架和培养不同地理要素间的综合思维能力。

结合在线学习特点,简单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微课以讲解重难点为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通过读图,识别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3、通过图表材料,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气候差异。

【教学重难点】重点: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四、教法学法情境教学、读图分析、视频观赏五、教学过程2、播放视频,情景过渡:同学们,爬长白山的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会有什么感受?探究长白山脉的垂直气候特点根据课本第30页活动3(1)对比长白山山脚和山顶在气温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2)对比长白山东南侧和西北侧在降水和光照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析,细化探究长白山脉的垂直气候特点,分析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框架梳理知识框架,引导学生综合思考。

梳理知识。

通过框架,梳理知识点和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综合思考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相互联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尤其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概念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东北地区的景观图片为导入,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重点讲解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环节教学设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四环节教学设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3)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4)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5)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6)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东北三宝、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雾凇、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图片,使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学(一)、地理位置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①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

②找出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③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④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阅读“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老师进行指导总结。

(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出示“东北地形图”,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出示“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学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绘出呈半环状的地表结构简图。

阅读“白山黑水”,进一步认识①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②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③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所选用的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情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式、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分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差异等,对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激情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
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此外,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以及学校现有设施的特点,我将采用地理教具、班班通PPT课件,直观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的掌握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东北的兴趣,使学生对东北地区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环节。

(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现代地理教学论指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三环节。

(3)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通过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4)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5)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将P29—30活动1、2、3布置为作
业,其中第3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