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三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e99cb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0.png)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三省”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独特魅力。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三省地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可能导致学生对其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难点:东北三省地区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三省地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东北三省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设计:提前规划教学过程,准备好相关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
教师简要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东北三省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下第六章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第六章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d54da4aaea998fcc220e8a.png)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
3.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二、教材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节,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显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构建学生认识中国区域地理的“模”。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已具备了对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环境的知识与方法储备,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分析本部分内容的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逻辑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较快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具有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肯定的特点。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多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目标1.通过读6-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图6-2“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规划”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与面积。
2.通过读6-6 “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识别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通过读图6-9、6-10、6-11以及联系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东北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规律,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为例,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示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5f410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9.png)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范围及行政区划。
2.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夏季气温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范围及行政区划。
2.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资料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冬夏季气温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观看视频《哈尔滨∙冰雪奇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雕节12月23日预开园,2021年正式开园,凭借着哈尔滨冰雪时节的优势,推出了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的魅力,娱乐项目众多,每年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参观。
师:雪乡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分区。
(1)在图中写出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
(2)A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有_________。
(3)B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为________等。
(4)D地区农业生产以_______业为主。
生:(可能答案)答案提示:(1)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 旱地;小麦、玉米等(3) 水田;水稻(4) 畜牧业(板书)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板书)一、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师:读课本P24图6-1找出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板书)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置范围:包括东北地区位于中国______。
主要位于_____带(温度带)。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省生:(可能答案)东北;中温带;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板书)2.东北地区相对位置师:在P14图5—25,找出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行政中心。
湘教版八下第六章第1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件
![湘教版八下第六章第1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e9330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d.png)
(3)长白山脉有美丽的天池,天池的成因是( B )
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缺点: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分要素 识环境
地形
气候
自
然
河流
环 境
土壤
植被
……
分要素 识环境
➢ 说一说,如何来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构成
地
形
地形分布状况
45状况
起伏状况
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
分要素 识环境
1 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陆
日本:岛国,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渔业等海
位
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置
中国:海陆兼备,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
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有利于发展海
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
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
陆内部,邻国众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读地图描位置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 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夏季风带来
的雨水补给
俄
积雪融水
罗
补给
斯
图1 东北地区的植被分布
图2 哈尔滨
图3 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朝
水文特征:河流含沙量较小;结冰期较长;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春汛鲜
和夏汛。
分要素 识环境 理清要素联系
地形
气候
结冰期 汛期 流量
河流
植被
黑龙江蜿蜒流淌
黑龙江原为中国内河, 仅次于长江、黄河,为第三 大河流。清代,沙俄迫使清 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 珲条约》《北京条约》,上 中游被划为中俄两国界河。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俄罗斯联邦签署最后边界协 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 基本界限划清。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0308acf667ec102de3bd891d.png)
二、地形特征
课后作业
完成地图填充图册本节对应的地理知识。
板书设计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特征
三、气候特征
教后反思
备课组长(签名)
签审时间年月日
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而西北侧仅为600~700毫米。议一议,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的降水量会有明显不同?
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还是西北侧?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1、学生回顾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2、结合课
本上的活动问题,在课本地图中找出相应答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子长县南沟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
地理
主备人
任鹏
授课班级
七年级
授课教师
任 鹏
课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课型
新课
本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7.3
总课时
7-8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
2、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6.1 东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 (1)
![6.1 东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7ab752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0.png)
当堂测验
东北三省不仅是“中国饭碗”,也是“国之重器”。北京某中学师生开展了以东北三省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当堂测验
(1)三江平原位于我国_______(方位)角,西邻____________(山脉)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地势西高东低,南_______北_______。(2)在框图内横线上填写词语,反映三江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条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
可结合课本P26图6-6、P28、P31图6-18讨论
小组讨论:东北地区盛产冻梨有哪些有利自然条件。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冬季气温较低有利于梨树生长。
但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春秋季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小组讨论:东北地区盛产冻梨有哪些有利自然条件。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说明每年12月至次年春节前是查干湖冬捕的黄金时间的有利条件。(答出一点即可)(示例)鱼类处于冬眠期,易于捕捞。
足够的低温,便于储存;冰面厚度大,便于开展捕捞活动。
当堂测验
02 何以产冻梨——东北自然环境
小组讨论:东北地区盛产冻梨有哪些有利自然条件。
冻梨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小组讨论:东北地区盛产冻梨有哪些有利自然条件。
梨树的生产习性如下:1、气温:梨树在生长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在休眠期则需要一定的低温。其中花盖梨最抗寒,冬季最低温-38℃为栽培的北界。2、光照:梨树喜光,年需日照在1600~1700小时及以上地区,生长结果良好。3、水分:梨树喜水,但根系不能长时间浸水中,否认会缺氧腐烂。4、土壤:梨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是很严,沙土、壤土、黏土都可以栽培。但是仍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为好。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公开课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00f093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9.png)
⑵在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
A
B
C
C城市
漠河 -30.8℃
A
长
C
春
哈 尔 滨
大连
比较:冬季1月气温差异
B
大
冬季南北
纬度位置
连
温差大
北部紧邻冬 季风发源地
⑶判断A、B、C所代表的城市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A
B
C
A城市为哈尔滨B城市为长春C城市为大连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日本海 40°N
135°E 130°E
一、地理位置
1. 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 面积
78.8万千米2占中国的陆地总面积的8.2%
3.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⑴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
⑵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4.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
二、地形特征
1. 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2. 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⑴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的低地 ⑵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⑶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三、气候特征
1. 属温带季风气候
⑴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⑵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⑶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我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⑴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 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28~— 8℃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18~24℃与中国其他地 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明显偏低
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
东北地区课程设计
![东北地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a5e9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b.png)
东北地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认识东北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二人转、冰灯等。
3. 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能够就东北地区的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关注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尊重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方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家乡的话题感兴趣,善于观察和表达。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地理环境: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和自然资源分布。
教材章节:《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2. 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讲解东北地区的历史演变、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东北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
教材章节:《历史》第五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文化与历史”3.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状况,以及国家战略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
教材章节:《经济》第七章第四节“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4. 东北地区民俗风情:介绍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和方言特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0637639ef18583d04964598a.png)
(2)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 000毫米以上,而西北 侧仅为600~700毫米。议一议,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的 降水量会有明显不同?
(2)长白山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东南侧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而西北侧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3)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还西北侧?说出 你的判断依据。
动
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越往高处走,气温越低,
植被的这种垂直变化,也
植被当然就不同了!
与降水有关……
(1)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因为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 相应的变化,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植被也相应地发生 了变化。
黑龙江
气候特征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28℃~-8℃、18℃~24℃
活动(1)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
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明显偏 低
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500~1000mm
活(动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
地理位置
活动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 的大致方位,找出其邻国、 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2)说出东北地区南北大 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 哪一个温度带(?13度,北温带) (3)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 之间的最近距离。(100千米)
一、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位于北半球的 中 纬度地 带(高、中、低)。
南高北低,局部气温差异大。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东 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主 要原因。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3c3575960590c69ec376df.png)
(一)一、教学目标(二)1、知识与技能:(三)(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四)(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五)2、过程与方法:(六)(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七)(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八)(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九)(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十一)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十二)二、教学重难点(十三)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十四)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十五)三、教学准备(十六)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十七)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十八)四、教法、学法(十九)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二十)五、教学过程(二十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喜剧之王赵本山吗?那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我们都知道他的家乡在东北,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新课讲解:(二十二)问题导学: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二、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东北地区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
2纬度位置:39度N~53度N。
我国北部主要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和国。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公开课)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a1cf2e7284ac850ac024227.png)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的特征。
(3)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体会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掌握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归纳、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漠河风光、哈尔滨冰雕、长白山天池提问:你知道下列图片描述的景观吗?它们位于我国哪个地区?(学生回答)明确:漠河风光、哈尔滨冰雕、长白山天池,它们都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今天,我们就走近东北地区,首先来看看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位置提问: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学生回答)明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东北地区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其邻国、临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2. 东北地区大约跨越多少经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学生读图讨论回答)3.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就是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海陆位置等)。
读图,判断下面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哪一幅表示的是相对位置。
明确:1.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濒临的海洋有渤海和黄海。
2.东北地区经度位置大约位于1180E至1350E之间,东西大约跨越17个经度;纬度位置大约位于380N至530N之间,南北大约跨越15个纬度,主要位于北温带(从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教学设计简案:走一趟冰雪之旅——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简案:走一趟冰雪之旅——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b801df575022aaea988f0f39.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简案一、课标关于本节内容的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量。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教学设想的特色在2020新冠病毒来袭,疫情之下,同学们不能外出,教师设计“走一趟冰雪之旅”的旅行形式来设计课程,从出行攻略、到景点攻略、特产攻略等为主线,把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来一次旅游学习,让学生在愉快及美景中感受东北的美。
学习设计以读图分析为主,重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讲练结合,在知识、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在我国冰雪运动日渐盛行的大环境下,本课补充教材以外的冰雪雪期和积雪厚度等知识,利用拓展练习的形式,既拓展课外知识,也有助于地理思维培养。
本课最后设计作业是使用《顺德地理》教材,出家乡顺德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并绘制思维导图,达到地理回归生活的意义。
三、本节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量。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的气候特征。
2.人地协调观:理解东北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理解东北的生活与生产深受自然要素的作用。
3.家国情怀:感受东北自然景观之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4.生活中地理:学习滑雪运动与滑雪场建设自然条件的地理生活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菜菜老师亲身的东北照片和视频为引领,播放美丽的《东北冰雪之旅》片段,带领同学们进入冰雪世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东北地区在哪里?继而引入对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景点攻略篇二、东北美景用老师的东北拍摄照片让学生走近东北的山河、冰雪世界等1.引导学生学习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河流,认识山环水绕、半环状的地形结构2.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气候资料地图,并分析气候特点3.提供东北地区漠河、齐齐哈尔、沈阳、长春、延吉等地雪期、积雪厚度,让学生学会计算及分析各地雪期差异。
初中地理_《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040ce11cf84b9d528ea7ab7.png)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和海陆位置、相邻的国家和省区等(相对位置),简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学会描述某个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重点和难点)2.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总结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学会描述某个区域地形特征的基本方法。
(重点)3.阅读气温和降水等图文资料,分析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重点)二、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等材料,自制幻灯片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问:同学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一个地理区域的景观吗?学生答:东北地区教师:这些图片呈现的景观与当地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三)、讲授新课:地理位置学生观看多媒体投影图和问题,读图回答:(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3)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处于什么样位置。
学生看后,讨论交流展示(略)教师学生总结:1、地理范围:黑、吉、辽即“东北三省”。
2、地理位置: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利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学生先说,教师再总结如下: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参照教材P25阅读)认识中国某区域的地理位置,与我们在世界地理中所学到的方法是一致的。
例如,我们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时,首先读“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初步认识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然后读“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确认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并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内部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相对位置;接着读“东北地区地形分布”,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地形区等,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进而整体把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e5a1201d6c175f0e7cd1373d.png)
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三江平原
白头山天池
黑龙江
长白山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地形图、政区 图、城市图等地图,来帮助我们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运 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认识中国某区域的地理位置,与我们在世界地理中所学 到的方法是一致的。例如,我们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 置时,首先读“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初步认识东北 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然后读“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 区划”,确认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并找出东北地区的 邻国、临海、邻省(区),内部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相对 位置;接着读“东北地区地形分布”,了解东北地区的主 要河流、湖泊、地形区等,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进而整 体把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本节内容重点 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归纳东北地区1月平均 气温分布规律。 南高北低,局部气温差异大。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东 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主 要原因。 南部纬度低,且受冬季风影响 稍小,气温较高,而北部相反;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使得局部地 区气温差异大。
“白山黑水” 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是松花江、鸭绿江等河流 的发源地。长白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天池湖水碧 蓝,水平如境,群峰倒映,风景秀丽。 黑龙江流经黑龙江省北侧,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重要的 界河,流域内森林茂盛,径流丰富。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 的支流,也是流经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松花江连接了哈 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吉林等城市,是东北地区重要 的水上运输线。
A B C
黑 吉 辽
东北地区(东北三省)
省区:
B A
山脉:
E
① D ②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课标关于本节内容的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量。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地理位置”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范围、面积,阐述了东北地区的相对位置。
教材安排了一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在世界地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来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而整体把握其地理位置特征。
在“地形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安排了1幅地形图和2幅地形剖面图,紧接着安排了一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运用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
再次,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表结构特征。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则“‘白山黑水’”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地形区和河流概况。
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段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正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材安排了一系列图表、图片。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这组“活动”第1、2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认识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第3题,引导学生通过读“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联系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探究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用来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4、教学设计------自学活动-------预习学案【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阅读P25“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了解学习方法并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地处东北亚核心位置。
(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温度带);东北地区包括省、省、省;邻国:、;邻省:南连省,西接,与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1)、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日本:国,(交通运输方式)便利,有利于“”型经济的发展。
中国:中国位于亚洲,太平洋,兼备,有利于从、两方面与其他国家开展对外贸易。
蒙古:是国,没有海运,不利于与其他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东北平原纬度较,热量,雨季,降水较,适合耐寒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生长期长,一年熟。
海南岛纬度较,位于带,热量,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降水,农作物生长期短,一年熟。
长江中下游地处中低纬度地区,水热条件介于东北平原与海南岛之间,农作物可一年熟。
(3)、结合上述分析,结合图6-2,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地处东北亚的位置,地位十分重要。
东北地区陆上与、接壤,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通过南面海、海海域可与韩国、日本等众多海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预习任务二: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阅读课文26—30页内容,通过相关图表资料学习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处理解决问题,并理解各地理因素间的联系。
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1、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状的三带:外围是江、江、图们江和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和,内部则是广阔的。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平原由平原、平原、平原组成。
2、地势特点:通过图6-5、6-7,判断东北地区的地势特点:高,低。
3、白山黑水: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地区。
“白山”是指,“黑水”是指。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1、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北地区属于气候,特点:。
(1)、气温:东北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与,冬季南北差异明显。
(2)、降水:东北降水多集中在季,冬季降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2、气候对植被的影响东北地区典型植被有林、林、林以及草甸草原等。
东北林区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生产基地。
预习诊断:1、中国的东北三省指的是()A、青海省、黑龙江省、辽宁省B、四川省、黑龙江省、吉林省C、湖北省、辽宁省、吉林省D、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2、下列国家不与东北地区相邻的是()A、俄罗斯 B、朝鲜 C、蒙古 D、印度3、东北大部分地处()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C、寒温带4.著名的东北“三宝”是指()A.、东北虎金钱豹、人参B.狮、人参、东北虎C.人参鹿茸貂皮D.貂皮松鼠、人参5、我国东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棉花 B、甘蔗 C、小麦D、水稻预习质疑:(教师寄语: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通过你的预习,获得了知识,也许你还有未解决的问题,大胆提出来吧!精讲活动:交流展示:(教师寄语---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1、请同学们学习小组之间交流预习学案的“预习任务”和“预习诊断”部分,分享学习成果,小组交流自己未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小组内形成的共性问题,把问题提交课堂,时间约5分钟。
2、请小组代表汇报预习成果,在汇报过程中,对于出现错误的内容,先请其他小组进行矫正,不能矫正的,教师引导共同解决。
精讲点拨: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评价一下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教师讲解时,注意渗透了解区域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状况的方法。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学生归纳: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然后,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第2题,注意渗透了解区域地势特征的方法。
(3)①、分小组探究:、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②、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要求学生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特征,并绘制东北地区呈半环状的地表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5、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南北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
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4)、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5)、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6)、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拓展活动1、你能从哪些历史事件中看出东北的重要性?2、东北地区降水和华北平原差不多,为什么东北地区比较湿润?3、你认为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人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学生交流探讨,教师引导得出答案。
5.当堂达标测试内容1.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对应目标1(1))A、位于中国的东北部B、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C、西面与蒙古接壤D、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重要2.读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对应目标2(2))A、东部是丘陵B、地势特占是东高西低C、东北地区地处暖温带D、自东向西地形类型依次是山地—平原—山地。
3.位于东北地区半环状三带内部的地形是()(对应目标 1(2))A、平原B、高原C、丘陵D、山地4.南国大地已是春花吐艳、莺啼燕语时,东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对应目标3)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5.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对应目标2(4))A、学生喜欢放长假B、寒假时间长可以充分休息,利于健康C、这里冬季寒冷漫长D、这里夏季降水较多6.三江平原属于干湿地区的中()(对应目标2(4))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7.2013年春节期间,家住广州的小明一家回到哈尔滨的老家与爷爷、奶妈团聚,小明与表弟参加了一场紧张刺激、在广州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户外运动,这项运动可能是()(对应目标3)A、划船B、滑雪C、赛龙舟D、钓鱼8、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