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

15.塑料【教材分析】学生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塑料》,本单元主要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纸、金属、塑料。

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常见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软硬等特征。

乐于发现材料不同特点,并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会用这些方法研究纸和金属。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材料的对比实验探究发现和总结塑料的优点,再通过资料阅读理解塑料的最大特点不易降解带来的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从而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和滥用人造材料的危害。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刚接触科学的时候已经进行了观察能力的培养,能够依据观察到现象结合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基于生活经验,对于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三年级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材料的了解和学习。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2.了解白色污染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和塑料不易降解的缺点。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塑料的优缺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重点】知道塑料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和塑料不易降解的缺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钢尺、塑料尺、纸袋、塑料袋、木筷子、塑料筷子、陶瓷碗、塑料碗、毛线绳、塑料神、蜡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机器猫的时光机)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吗?预测生:时光机2.师:今天我们就跟随时光机一起来了解一些物品,制作他们的材料经历过哪些变化。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

3.师: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碗,请大家一起依次告诉老师,这些碗是什么做的?(依次呈现石头碗、木碗、陶瓷碗、铜碗、塑料碗)4.师:当我们出门的时候需要带上一个装物品的东西。

5塑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5塑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5塑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塑料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科学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塑料的基本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物质组成观念和生活中的科学应用意识。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验室用具、显微镜、塑料样品、实验材料(如热水、冰块等)、投影仪、白板。
2.课程平台:课堂教学管理系统、科学教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塑料性质动画演示、塑料环境问题视频资料、互动讨论平台。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问题解决、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物质——塑料。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
③耐腐蚀性:我们将塑料放入酸性溶液中,观察它的变化。大家发现,塑料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它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3.塑料的广泛应用
同学们,了解了塑料的性质后,你们知道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吗?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电子、医疗等众多领域。
4.塑料污染及回收利用
(1)塑料污染问题
大家平时在生活中注意到塑料污染问题了吗?随意丢弃塑料垃圾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我们要引起重视,做到垃圾分类、减少塑料使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物质有了基本的认识,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材料科学知识。他们在观察和实验方面拥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操作。然而,对于塑料的深入理解和相关环境问题,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 塑料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 塑料 教案

15.塑料【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

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

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教学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与缺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塑料制品。

学生材料:塑料制品,羊毛毛线,打火机。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走进生活,认识塑料的应用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很多的礼物。

苏教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版15塑料教案

苏教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版15塑料教案

15.塑料【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

本课作为本单元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并不像前三个主题一样通过指导动手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而是直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了解此材料的优点、缺点。

本课有两个主要活动,一是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二是了解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展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两大活动是针对一种材料研究其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塑料的特点和利用情况,有利于唤发学生探索科学和自主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科学,培养科学素养,从正反两个角度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材料后,对塑料是一种材料的概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学生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材料,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塑料的秘密,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塑料的直接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把学生们引领到神奇的“物质材料世界”。

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

3.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科学探究:1.对于塑料的性质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科学态度:1.在对塑料性质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2. 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塑料》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塑料的定义、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品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塑料这种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物品,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瓶等,引发学生对塑料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介绍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类型的塑料制品,感受塑料的特性;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4.讨论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保护环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实际行动。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塑料的相关问题。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15.塑料》教案1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15.塑料》教案1

15.塑料【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

本课作为本单元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并不像前三个主题一样通过指导动手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而是直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了解此材料的优点、缺点。

本课有两个主要活动,一是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二是了解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展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两大活动是针对一种材料研究其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塑料的特点和利用情况,有利于唤发学生探索科学和自主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科学,培养科学素养,从正反两个角度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材料后,对塑料是一种材料的概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学生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材料,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塑料的秘密,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塑料的直接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把学生们引领到神奇的“物质材料世界”。

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

3.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科学探究:1.对于塑料的性质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科学态度:1.在对塑料性质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2. 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表格式教案-15、塑料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表格式教案-15、塑料 -苏教版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预设:
方法1:看一看羊毛毛线和塑料绳外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方法2:拉一拉,看看这两者结实程度有什么不同。
方法3:烧一烧,闻一闻气味有什么不一样。
方法4:用手捻一捻,看一看烧过的灰烬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用以上4种方法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用手捻一捻,一定要等待灰烬冷却之后进行,防止烫伤。
图1:塑料尺和钢尺。图2:纸袋和塑料袋。
图3:塑料碗和瓷碗。图4:塑料椅子和木头椅子。
学生分小组讨论,想一想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预设:
价格低廉。塑料制品价格比较低廉,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相对而言价格比较昂贵。
结实。塑料制品相对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而言比较结实。
学生读一读这部分文字,进一步体会“白色污染”的严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的想法。
教师引导:目前“白色污染”如此严重,对环境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预设:
塑料Hale Waihona Puke 圾不要随手乱扔,要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
对于一些塑料瓶等可以回收的塑料,我们可以进行回收处理。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活动结果。
看一看,发现羊毛毛线表面有很多毛,而塑料绳表面很光滑。
拉一拉,塑料绳要比羊毛毛线结实的多,根本不容易拉断。
用火烧一烧,塑料绳用火烧的时候,会发出刺鼻的气味。
用手捻一捻剩下的灰烬,会发现羊毛线的灰烬是粉末状的,而塑料绳的灰烬是坚硬的小颗粒。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4种方法,辨别了羊毛线和塑料绳,其实想要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的方法还有很多。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想一想并试一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塑料》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塑料》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塑料》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塑料》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塑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

本课作为本单元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并不像前三个主题一样通过指导动手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而是直接指导学生了解此材料的优点、缺点。

让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虽然其探究性比不上前三课,但其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深远意义却远远超出前三课。

学情分析:学生对塑料制品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2、知道减少塑料污染可以保护环境,愿意以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3、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和非塑料制品进行比较。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能概括塑料的有点,了解塑料的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书、衣服、剪刀、塑料尺子、木尺子、塑料袋、纸袋、塑料杯、玻璃杯、塑料凳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小结塑料的优点:(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塑料》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塑料,了解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塑料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学生对其性质和环境影响的认识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探究塑料的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方法,深入探究塑料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制品、实验药品等。

2.教学课件:塑料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学素材:关于塑料的案例、新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塑料制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塑料,激发学生对塑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塑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塑料的性质。

例如:塑料的熔点、塑料的弹性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塑料的性质有哪些优点和缺点?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5《塑料》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5《塑料》教案设计

15.塑料【教材分析】《塑料》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四课时,单元内容以总分的逻辑进行编写。

先总体认识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然后以学生常见的三种材料(纸、金属、塑料)为例,分别了解和探究它们的各种特性以及用途。

从课程标准来看,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具体对应的课标要求有: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6.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塑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课程内容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比较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制品,了解塑料的优点;二用多种方法比较羊毛毛线和塑料绳;三认识塑料的最大缺点,了解塑料与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塑料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熟悉,也能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塑料的优点,给我们提供便利的部分,但是对于塑料的缺点及其危害性,大多学生处于只是“听人说”的阶段,很少亲身体会,对其为什么会带来危害也是一知半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课教学过程中借助了一些视频短片,希望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真实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性,并能够科学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归纳的思维方式都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练习,所以探究活动要适当的放,尤其是方法类的指导应该以启发为主,避免全权安排,学生照做。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学生需要在思考比较方法的基础之上,比较塑料物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物品,概括总结塑料的优点;还需要先思考辨别方法——看一看、模一模、拉一拉、闻一闻、捻一捻,再动手操作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最后通过视频了解塑料垃圾危害环境的原因在于塑料本身的缺点——不易降解,能够辩证的看待塑料,并在充分了解塑料的基础之上,采取有效行动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

2.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视频介绍易降解的新型塑料。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寻找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措施,通过视频,打开学生思维,积极探索。]
三、总结延伸,合理利用塑料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2.师:小结:塑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白色污染”。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合理利用塑料,为减少“白色污染”出一份力,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由心动变成行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15.塑料
优点: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
缺点:不易分解,污染环境
【课后反思】
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
1.世界上( )颜色的花最少。
A.红色 B.白色 C.黑色
【答案】C
【解析】【解答】A选项中红色和B选项白色的花是我们常见到的花,所以A和B不符合题意。C选项黑色的花是最罕见的花。所以C答案符合题意。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教学重点】
认识塑料的优点与缺点。
【教学难点】
通过与其他材料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塑料制品。
学生材料:塑料制品,羊毛毛线,打火机。
(一)比一比:了解塑料的优点
1.师:塑料到底有哪些优点呢?让我们点。)
(1)出示实物:塑料尺和钢尺
生:学生自主看一看,摸一摸,通过比较,发现塑料优点:透明,轻便,弹性好,价格便宜……
(2)出示实物:塑料口袋和纸口袋
生:学生小组活动,通过比较,发现塑料优点:方便携带,透明,轻便,防水,结实……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塑料》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塑料》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 3.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4.对于塑料的性质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 猜想是否正确。
5.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6.在对塑料性质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7. 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8.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9.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填写实验报告单
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物品分类 塑料尺子木尺子 塑料袋纸袋 塑料碗瓷碗 塑料椅木椅
塑料制品优点 透明、质量轻、价 格便宜
透明、价格便宜、 牢固
强度高、耐腐蚀、 不易破坏
强度高、耐腐蚀、 不易破坏
2、小结:塑料的优点 质量轻、化学稳定性好、不会锈蚀、耐冲击性好、防水性好、 耐磨耗、 绝缘性好、导热性差、成本低等。 3、现在,已经研制出了抗菌塑料、纳米塑料、生物塑料、防弹塑料等等 ,塑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 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 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 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 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块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1:探究塑料的优点 导入:塑料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它究竟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我们 一起走优缺点呢?请从透明度、质 量、价格、耐腐蚀、环保等角度分析塑料制品的特性,把结果填写到实 验报告单上。(展示图片或实物)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15.塑料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15.塑料
石油、天然气
塑料 能不能将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用塑料制成?
塑料的显著特点也是它最大的缺点: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塑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缺点
塑料的缺点
阅读资料卡片
塑料的缺点
1、占用土地过多。 2、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 3、威胁海洋生物 4、影响市容。 。。。。。。
白色污染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15.塑料
时光机器
塑料
探究:塑料的优点
实验注意事项: 1 不能损害任何物品 2 实验中要轻拿轻放 3 小组里研究出的结果先小声的讨论一下
塑料的优点:
重量轻、透明、有弹性、牢固、防水、不易碎、隔热性好 价格便宜、容易着色......
塑料
塑料不是在地里长出来的, 而是在工厂里将特定的物质 混合后制成的。
白色污染
我们可以做什么?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
我们可以做什么?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 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 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 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我们可以做什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塑料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塑料     苏教版

15.塑料【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知道塑料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体会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重点】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难点】愿意为回收、利用废旧塑料,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教学材料】教师材料:铝勺、塑料勺、木筷、竹筷、铁锤等,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毛线,塑料绳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让我们先来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塑料制品?生:塑料杯,塑料盆,塑料玩具。

2.师:塑料制品可真的受人们欢迎啊!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塑料》。

3.师:请同学们把从家中带来的物品拿出来,小组在一起把它们分成两类?(纸袋,塑料袋,塑料杯,玻璃杯,钢尺,塑料尺等。

)生:塑料和非塑料。

4.师: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就来一组一组研究这些塑料制品和非塑料制品,发现塑料的优点吧![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初步感知塑料的优点,导入课题]二、比较塑料制品与天然材料制品,探究塑料的特性,概括塑料具有的优点。

(一),各小组根据自己所带物品一组一组比较,探究塑料的特性。

1.小组活动:各组进行实物观察、比较、组内先说一说塑料制品的优点,之后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可以把优点演示给大家看,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

2.师:请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塑料尺与木尺相比,塑料制品的优点。

生:轻、透明等。

3.师:塑料尺与木尺相比,表现塑料优于木料的性质是透明、质量轻,价格便宜等。

4.师:请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塑料口袋与纸口袋相比,塑料制品的优点。

生:牢固等。

5.师:塑料袋透明、价格便宜、牢固。

6.师:请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塑料碗与瓷碗相比,塑料制品的优点。

生:轻、弹性好、不易破碎等。

7.师:强度高、耐腐蚀、不易破坏。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5《塑料》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5《塑料》教案设计

15.塑料【教材分析】《塑料》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四课时,单元内容以总分的逻辑进行编写。

先总体认识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然后以学生常见的三种材料(纸、金属、塑料)为例,分别了解和探究它们的各种特性以及用途。

从课程标准来看,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具体对应的课标要求有: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6.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塑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课程内容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比较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制品,了解塑料的优点;二用多种方法比较羊毛毛线和塑料绳;三认识塑料的最大缺点,了解塑料与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塑料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熟悉,也能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塑料的优点,给我们提供便利的部分,但是对于塑料的缺点及其危害性,大多学生处于只是“听人说”的阶段,很少亲身体会,对其为什么会带来危害也是一知半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课教学过程中借助了一些视频短片,希望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真实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性,并能够科学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归纳的思维方式都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练习,所以探究活动要适当的放,尤其是方法类的指导应该以启发为主,避免全权安排,学生照做。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学生需要在思考比较方法的基础之上,比较塑料物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物品,概括总结塑料的优点;还需要先思考辨别方法——看一看、模一模、拉一拉、闻一闻、捻一捻,再动手操作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最后通过视频了解塑料垃圾危害环境的原因在于塑料本身的缺点——不易降解,能够辩证的看待塑料,并在充分了解塑料的基础之上,采取有效行动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

2.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5课《塑料》的内容主要包括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环保意识方面,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学会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以及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2.难点:塑料的环保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塑料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塑料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塑料制品、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塑料制品,引导学生关注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塑料制品?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塑料的定义、特点、用途。

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塑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塑料的性质。

实验内容包括:塑料的溶解、燃烧、延展性等。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培养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5分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和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塑料
【教材分析】
学生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塑料》,本单元主要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纸、金属、塑料。

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常见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软硬等特征。

乐于发现材料不同特点,并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会用这些方法研究纸和金属。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材料的对比实验探究发现和总结塑料的优点,再通过资料阅读理解塑料的最大特点不易降解带来的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从而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和滥用人造材料的危害。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刚接触科学的时候已经进行了观察能力的培养,能够依据观察到现象结合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基于生活经验,对于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三年级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材料的了解和学习。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2.了解白色污染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和塑料不易降解的缺点。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塑料的优缺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重点】
知道塑料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和塑料不易降解的缺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钢尺、塑料尺、纸袋、塑料袋、木筷子、塑料筷子、陶瓷碗、塑料碗、毛线绳、塑料神、蜡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机器猫的时光机)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吗?
预测生:时光机
2.师:今天我们就跟随时光机一起来了解一些物品,制作他们的材料经历过哪些变化。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

3.师: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碗,请大家一起依次告诉老师,这些碗是什么做的?(依次呈现石头碗、木碗、陶瓷碗、铜碗、塑料碗)
4.师:当我们出门的时候需要带上一个装物品的东西。

(依次呈现竹篮、布包、纸口袋、塑料口袋)。

5.师:石头、木材、陶瓷、布、铜、塑料他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为什么制作碗和口袋的材料会有这样的变化?塑料是后面才有的,人们为什么渐渐用塑料代替其他材料,来做物品。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塑料(图片出示,然后出示塑料的字样)(黑板上板书:塑料)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物品的不同材料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物品的材料的变化,并且激发学生探究激情,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物品的材料人们渐渐选择用塑料代替?从而让学生进入到探究塑料优缺点的学习中。


二、探究塑料的优点
1.师:我们先来研究塑料的优点,为了能够很好的研究塑料,老师准备了由不同材料做成的物品,同学们想看嘛?不过老师这里有个要求,老师出示物品,你要告诉老师,这个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图片出示:钢尺、塑料尺、纸袋、塑料袋、木筷子、塑料筷子、陶瓷碗、塑料碗)学生根据图片进行相应的回答。

3.师:利用我们的眼睛、手、鼻子、耳朵等感官进行观察比较,看看我们的塑料都有哪些优点?
4.师:在研究之前,你觉得需要提醒别人注意什么?
(学生先说,然后出示观察注意事项:1.不能损害任何物品。

2.实验中要轻拿轻放。

3.小组里研究出的结果先小声的讨论一下。


5.小组领材料开始实验。

6.师:哪位小组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通过比较,你们的发现是什么?研究相同物品的小组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

7.学生汇报,师做总结。

并进行相应的板书。

师:其他小组有要补充的吗?
板书:重量轻、透明
师:这一组呢?
预测生:防水、牢固
板书:牢固、防水
师:塑料碗和陶瓷碗比较呢?
预测生:不容易打碎,轻
师:大家来看老师(扭塑料碗)
板书:不易碎、弹性好
(教师做到热水到陶瓷杯塑料杯里,让学生摸的实验)
师:在科学上,我们把这样塑料的优点称为隔热性能好。

板书:隔热性好
师:木筷子和塑料筷子呢?
预测生:不容易发霉腐烂
8.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羊毛绳和塑料绳,你能用发现塑料还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活动总结:用力拉,羊毛线容易断,塑料绳不容易断。

9.师: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如果学生说不出烧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10.师:请小组同学烧一烧,闻一下羊毛绳和塑料绳,闻一闻它们灼烧后的气味,冷却后再摸一摸它们的燃烧后的灰烬。

老师要提醒小组注意安全,及时记录哦。

11.师: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点燃,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塑料绳。

12.总结:通过同学们研究比较,知道了塑料原来有这么多的优点,其实塑料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比如价格便宜,塑料容易着色,容易被塑制成不同的形状等等。

13.师:塑料不是在地里长出来的,而是在工厂里将特定的物质混合后制成的。

一百多年前,人们第一次用木材和棉花等制成了塑料。

现在,人们用石油和天然气来生产塑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总结塑料的优点。


三、塑料的缺点:不易降解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塑料的这么多的优点,那谁来说说看,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塑料
做成的?(学生说,师问是利用了塑料的哪个优点?)
化学工作者、医生为什么戴塑料手套?(防水、不易锈蚀)。

护目镜(轻、牢固、透明)2.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物品都是由塑料做成的,那能不能把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用塑料做成呢?(生尝试回来)为什么不能?
3.师:确实如我们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塑料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他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易分解。

有谁知道分解是什么意思?能举出能分解的例子吗?(出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
4.师:可是塑料却不能做到这点,(出示塑料难分解的图片),你能猜测一下,塑料埋在土里,需要多少年才能完全分解吗?
学生回答
5.师:塑料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图片出示塑料给环境带来的不好影响)。

不易分解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请大家交换阅读资料卡片。

师:看着这些图片和资料,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
6.师:随着塑料垃圾的越来越多,科学家将不易分解的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更深入的了解白色污染。

7.师: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尝试着说一些,老师做出相应的肯定)
8.师:是的,世界各国也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研制出比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原料生产出的可降解饭盒。

(图片出示)。

印度的科学家甚至提出让白色污染消失在肚子里!
我们中国从2008年开始颁布了限塑令,就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

(图片出示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和资料阅读,让学生自己通过信息的梳理,总结塑料的缺点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四、总结
1.师: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研究,同学们都知道了有关塑料的哪些知识?
2.师:学完今天这节课,以后我们能不能无休止的使用塑料制品吗?老师希望在你以后的生活中既要利用好塑料的这些优点(手指着黑板上的板书),也要降低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度,这样能减少白色污染,为我们能拥有干净的环境做出相应的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的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梳理本节课关于塑料的内容。


【板书设计】
15.塑料
优点:重量轻、透明、有弹性、牢固、防水、不易碎、隔
热性好、价格便宜、容易着色......
缺点:不易降解
白色污染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