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 第二章《动物》:详细内容为各种动物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等。

3. 第三章《空气与水》:详细内容为空气和水的性质、循环、用途等。

4.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天气现象、气候变化、气象知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分类、空气与水的循环、天气现象的形成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 动物的特点与分类3. 空气与水的性质、循环4. 天气与气候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分类。

(3)调查家乡的空气质量,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3)空气质量原因: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

(4)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温度适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五章《力与运动》,第六章《亲近自然》。

详细内容涵盖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天气现象、水资源、简单力学及自然观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天气现象,了解水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灾害防范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天气现象的成因、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认识天气与气候;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图表、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放大镜、温度计、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生活习性、天气现象等。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突出教学主题。

2. 提纲: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层次展示。

3. 图表:用图表、示意图等方式展示植物生长过程、天气现象等。

4. 例题:展示典型例题,标注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调查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分析其适应特点。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现象的成因。

2. 答案:针对作业题目,给出详细的解答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调整教学策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受科学1.2 玩中探究1.3 做个小小科学家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2.2 植物的生长2.3 动物的适应性3.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与力3.1 物体的运动3.2 力的作用3.3 机械的应用4. 第四章: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兴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力的作用演示器材、光学实验器材录音机、投影仪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6.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表、关键词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注重逻辑性,突出重点、难点。

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拍照记录,描述其变化。

第三章: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演示力的作用。

第四章:观察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画图描述。

2. 答案:第一章:观察记录表。

第二章:植物生长过程的照片和描述。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课题:观察树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掌握“看”、“摸”、“闻”、“听”等观察方法,并初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研究事物。

2.通过观察树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领悟自然界的美妙。

3.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了解树木的有关特征。

教学重难点:1.通过各种方法观察树木,并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拓印树皮观察树干,并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2.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3.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皮尺、放大镜、实物树木、拓印纸等。

教学流程:一、引言教师介绍树木的生长环境,并让学生回答校园里的哪些植物最为熟悉。

二、看照片教师展示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出这棵树的特点。

三、回忆中教师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树木,并与照片上的梧桐树进行比较。

四、观察真正的树木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制定好观察树木的个人计划,并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五、总结教师总结观察树木所获得的信息与发现,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木。

板书:观察树木的方法观察记录一棵树树的整体形态和器官树生长的环境和生存需要客观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继续关注树木变化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重点: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行为反应,研究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细节描绘。

教学难点:学生对蜗牛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教具学具:放大镜、蜗牛模型、简图纸、彩色笔。

教学流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蜗牛,询问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探究1.教师出示蜗牛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形和特征。

2.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模型的细节,并用简图纸画出蜗牛的外形。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反应,让学生模拟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动作。

4.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在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粘液痕迹,并描述蜗牛爬行的方式和腹足的细波浪状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共有七个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探索天气》、《生物多样性》、《简单的机械》、《观察与测量》、《分类与变化》、《我们生活中的科学》。

每个单元都有多个课时,具体内容如下:一、《我们周围的物体》:1.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2. 物体之间的比较3. 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二、《探索天气》:1. 天气的变化2.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3. 天气预报三、《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多样性2. 生物的生活环境3. 生物的适应能力四、《简单的机械》:1. 杠杆2. 轮轴3. 斜面五、《观察与测量》:1. 观察物体2. 长度测量3. 面积测量六、《分类与变化》:1. 物体的分类2. 物体的变化3. 变化的原因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3. 科学探索的方法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学生对复杂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讲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三、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四、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科学探究的步骤。

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需求,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

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详细内容: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食性,动物的保护色和伪装。

4. 《生活中的能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了解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动能和势能,太阳能和风能,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能量的概念和转换。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量的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能量转换实验装置等。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和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 知识点: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3. 关键词:用不同颜色标注,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二、看照片上的大树三、回忆中的大树四、观察真正的大树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二、观察记录一棵树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案将以全册内容为基础,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介绍和分析。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单元《生物世界》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植物和动物,观察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同时,可以开展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和变化》重点介绍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物质变化过程,如水的沸腾、冰的熔化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

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各种物质状态变化时的现象,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他们对物质状态和变化的理解。

第三单元《水的重要性和利用》介绍了水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学生家庭的用水情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同时,可以开展节约用水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水器具、观察水质净化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

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主要介绍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对物体性能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活动,让他们尝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和阻挡》重点介绍了光的传播和阻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思考。

可以让学生观察光的衍射、折射等现象,并进行小实验,增加学生对光传播规律的实际体验,加深他们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第六单元《声音的传播和变化》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教案课题: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阅读教学教材: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教材中的科学知识。

2.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思考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和观察,并能够理解并解释实验现象。

2.能够通过对教材的正确阅读,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导入前课知识,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具体教师提问回顾上一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30分钟)1.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讲解,重点解释教材中的科学概念和实验原理。

2.引导学生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并作出合理解释。

3.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三、练习(20分钟)1.配合教材,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

2.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错误。

四、总结(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应的作业,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学习了重要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清楚每一个实验操作的步骤,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在练习环节中,重点检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学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它们的功能。

2. 第2章《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动植物。

3. 第3章《天气与气候》: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基本气象现象。

4. 第4章《电与磁》:探索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学习简单电路和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与磁章节的电路连接和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器官功能、动植物分类、天气变化及电与磁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章节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

3. 图表:绘制相关结构图、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3)描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图表;7.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 干净的抹布、黑板, 一杯清水]出示一杯清水, 提问:这是一杯清水,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 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 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 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 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 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 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 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种子、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2. 第2章《动物的生活》: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3. 第3章《水的循环》:了解水循环过程,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4. 第4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水循环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水循环过程、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动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水循环、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标本,水循环模型,气象观测工具。

2. 学具:放大镜、画笔、记录本、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4)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2.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种子、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2)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点。

(3)通过图示,讲解水循环过程,使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4)结合实际观测数据,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植物生长图。

(2)让学生描述动物的特点,制作动物卡片。

(3)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4)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记录天气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种子、根、茎、叶2. 动物的特点:种类、生活习性3. 水循环:三态变化4. 天气与气候:观测方法、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生长图。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第2章《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第3章《多样的物质》:认识不同种类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第4章《力和运动》: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挂图、模型、实物等。

2. 学具:学习卡片、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验、实例、图片等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的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章节内容:列出各章节主题,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

3. 图表: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相关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2)列举三种不同物质,并描述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探究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说明:本文整理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内容涵盖了上册的所有单元,主要来源多年教学工具中的精华部分,与所有同仁分享。

目录一、学情分析 (3)二、教材分析 (4)三、教学进度 (5)四、第一单元《水》教案 (6)五、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31)六、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56)三、教学进度四、第一单元《水》教案一、揭示课题冬天河里的水结冰,天热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节图片导入,加入水三态变化相关的图片。

1、提问: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提问:思考:妈妈在晾衣服时,衣服慢慢的晒干了。

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小结:水真的不见了吗?其实衣服上的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加热)后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3、提问: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4、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图片,生活中的变化有很多,比如说纸、橡皮泥的变化,此时呈现纸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图片中的物品发生了哪些变化?5、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探索:纸和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1、活动要求:①学生能把活动手册上的表格边实验边记录下来,②能在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

五、第二单元《空气》教案4.空气有质量吗第(二)单元第 6 课第 1 课时课题 6.我们来做“热气球”作课时间作课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34-35页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3.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

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

(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基本结构,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行为;3. 第三章《空气与水》:第一节空气,第二节水;4. 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一节简单机械,第二节力的作用;5. 第五章《地球和宇宙》:第一节地球,第二节宇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性;2.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3. 知道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4. 掌握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5.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空气和水的保护,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地球和宇宙知识;2.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常见的动物,环境保护,力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宇宙图片等;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动手操作,观察现象;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解答学生疑问;5.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右侧为具体内容,中间为示例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的基本结构有哪些部分组成?(2)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特点。

(3)简述空气和水的保护措施。

(4)解释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

(5)描述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2. 寻找光和影子3. 磁铁的吸引力4. 水的三态变化5. 空气的力量6. 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声音、光、磁铁、水、空气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磁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声音的奥秘”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敲击物体时产生的声音,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

例如:在“寻找光和影子”一课,讲解光的传播与反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3.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磁铁的吸引力”一课,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描述生活中遇到的声音,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2)光的传播与反射:画出光线路径图,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3)磁铁的吸引力:列举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水的三态变化: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5)空气的力量: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朋友的长处和不足。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2. 植物的世界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动物的家园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大自然的力量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

了解力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学会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及生长过程。

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

模型、标本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

出示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特点及生长条件。

以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例,讲解动物的特点及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特点。

小组合作,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关爱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朋友:优点:善良、友善、乐于助人不足:自私、任性、斤斤计较2. 植物的世界:特点:光合作用、生长周期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结果3. 动物的家园:特点: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生活环境:水域、陆地、空中4. 大自然的力量:风力、水力、太阳能影响:生活、环境、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短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展示图片)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②对一只手吹气③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③晾干衣服④吹干湿发……三、模拟实验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实验过程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研讨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1)实验过程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②放置一段时间③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学生最容易接触观察的莫过于校园里的树木了,因此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

上一节课解决了科学观察的重要性问题,本课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不美?对,很美,因为我们的校园里有十几种不同的树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校园的树木》,来认识树木这一生命体。

二、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三、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四、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五、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3.《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科学探究能力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学情分析】科学课对于三年级来说是一门才开设的新课程,通过前2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三年级的孩子对学习这门新课程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非常的积极、好奇,本课在校园的树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校园里常见的榕树与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小草作对比学习,学生较为容易接受和掌握。

【教学重点】比较讨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1.播放歌曲《小草》。

2.师:在大地上不仅有低矮的小草,也有高大的树木。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草呢?(学生说一说)活动2【活动】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师:下面我们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

(教师指导)4.课堂交流。

(每组1学生起来汇报,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5.小组之间活动:比较不同的小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6.师: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活动3【活动】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3.交流汇报:梧桐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汇报中穿插讲授活动四)活动4【讲授】木质茎与草质茎像榕树茎一样很硬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很软的茎叫草质茎。

所以植物可以根据茎的性质,划分成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我们说树是(),草是()。

活动5【活动】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1.说出你认识了几种小草。

2.谈谈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作业布置】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花,每个叶柄上长着三张叶片,这种小草是()A.蒲公英 B.黄花酢浆草(三叶草) C.狗尾草2.下列()是木本植物。

A.水稻 B.樟树 C.狗尾草3.像樟树一样比较硬的茎叫()。

A.草本植物 B.草质茎 C.木质茎4.《水生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着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B.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2.过程与方法A.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B.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学情分析】教材中着重分析了水葫芦这种浮水水生植物在水中沉浮的原因,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池塘中到处可见,是学生熟悉的观察材料。

学生通过前三课学习已经掌握了运用感官来观察的方法,本可延续运用感官,眼看、手摸等方法来研究水生植物材料。

在学生的原认知中有很多对水生植物的错误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教学环节,然后对其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察。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得到真正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观察的大树和小草是长在陆地上还是水里的呢?(陆地上)我们把这种植物叫陆生植物,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观察学习长在水里的植物——水生植物。

(板书)活动2【讲授】(二)常见的水生植物(出示书本中的水生植物图片)1.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有认识、有不认识的)2.你们说说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3.这位小朋友说都有根、茎、叶,难道金鱼藻也有根吗?(有或没有)好,小朋友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株完整的金鱼藻,请你们仔细观察到底有没有。

(三)水葫芦和金鱼藻1.(出示一株完整的金鱼藻)大家看,它有根吗?(没有)小朋友们要记清楚了哦,金鱼藻是没有根的。

2.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金鱼藻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的呢?3.小朋友,一起看着老师表演,请你们仔细观察它在水里的现象。

4.你们看到了什么?(沉在水里了)5.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金鱼藻有什么特点呢?(无根、只有茎、叶、沉在水里、叶很细等)6.恩。

下面请小朋友们用简图把它画下来。

(教师巡视,将画得好的,拿上来展示)7.小朋友个个都是画画高手,刚才表现得都很好,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继续保持,接下来,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非常漂亮的植物,水葫芦。

8.(出示水葫芦)大家仔细观察水葫芦有什么特点?(根像胡须……)9.你们猜猜看水葫芦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里的呢?10.(做水葫芦放在水里的实验)小朋友们真太聪明了,大家一起看着老师,看看是怎样的?(浮在水面上)11.为什么咱们的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呢?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给你们的水葫芦柄,观察一下里面有什么?也可以把它切开来观察,小组合作、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