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金融学考研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2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一、概念题1.开放型经济答: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
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
开放经济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的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要在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可能的挑战,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一带一路建设答:“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东南亚经济、东北亚经济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合作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合作趋势。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国家经济安全答: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②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③不至于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④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广义上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de.蒙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在该书中,他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表明了其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时,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便开始了。
(2)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W. 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①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
②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①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关系,并进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②承认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③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应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承认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并进而明确公有制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⑤依据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征,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明确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商品和价值)【圣才出品】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概念题1.商品答: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根据这一定义,一物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
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
(2)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
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商品经济答: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
3.使用价值答: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作为交换的物品,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用物品,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
使用价值取决于商品的自然属性。
不同的商品,因其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不同。
同一商品,如有多种自然属性,就有多种使用价值,如电力既可用于生活,又可用于生产。
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4.交换价值答: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的数量比例。
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可以按各种不相同的比例与许多其他商品相交换。
因此,交换价值不只一种,而是多种。
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共同东西。
这个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进行比较。
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即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它构成商品的价值。
所以,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比例即交换价值的基础。
也就是说,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含有相同的价值量。
5.价值答: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逢锦聚)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17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问答题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只有建立和健全产权制度,才能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权制度,是划分、界定、实施、保护和调节产权,确认和处理产权主体责、权、利关系的规则基础,是一种形成人们对资产的权威的制度方式,是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市场经济的全部活动都是以产权为基础并围绕产权来展开的。
(2)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现代公司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
2.结合中国实际,谈谈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答: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这些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相关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转让方面,而且还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3)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
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人替代的可能。
(4)有效的激励机制。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3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货币[社科院研究生院2007研]答:货币是指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
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三个阶段。
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
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基本职能不变。
2.价值形式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03
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虽然在现实的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也可以以储蓄的形式贮藏下来,但是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
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
一是充当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二是作为购买手段,用于单方面向外国购买商品;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外汇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
动态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
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在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外汇就是指它的静态含义。
静态含义的外汇具有两个本质特征:第一,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第二,所表示的资产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3版)_高等教育出版社_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8.1 复习笔记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1.社会总供给及其决定因素(1)含义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全社会使用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a. 广义的社会总供给是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服务在内的总供给,在国民经济统计中以“总产出”为代表。
b. 狭义的社会总供给,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可以国内生产总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为代表。
(2)决定和影响因素决定社会总供给的总量及其规模或水平的因素主要有:①市场价格水平。
一般说来,价格越高,产出量越大,供给量也越大;价格越低,产出量越小,供给量也越小。
②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由此决定的社会总供给的总量越大,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③经济结构的变化。
如果产业结构合理,各种比例关系协调,国民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场供给必然充足;反之则造成供给短缺。
同时,需求结构也对社会总供给具有重要的影响。
④对外经济联系的影响。
进口是对社会总产出的补充,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出口是对社会总产出的减少,从而引起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动。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必须重视进出口贸易对社会总供给(从而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⑤其他因素。
经济体制甚至一国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总供给产生影响。
(3)结构社会总供给的结构主要是产业结构,即各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
决定产业结构及其演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供给结构决定需求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化也影响或促进供给结构的变化。
②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在产业结构演进的不同时期,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要求是不同的。
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产业结构演变表现为由低级阶段的资源依赖型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资本、技术依赖型。
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21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调控答: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是既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导向性作用,实现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财政政策答: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变动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以实现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
更确切地讲,是通过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的主动选择,来直接影响整个经济中的总支出进而影响经济活动总水平,以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它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宏观经济政策。
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7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答: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利益主体。
在经济学中,一般将其抽象地概括为三类:即个人(或居民家庭)、企业(包括各类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和政府(包括各级、各类型的政府权力机构)。
居民个人既是市场经济中的需求主体,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供给主体。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交易主体。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身份相对复杂。
政府既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又是宏观经济的调节者。
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市场交易主体还包括境外的居民、企业和政府等主体。
总之,在市场经济中,所有参与交易活动的买方、卖方,都是市场交易主体。
2.现代企业制度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
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表现为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是:(1)在法律地位上,公司是企业法人。
一方面,公司是独立于其出资者之外的法人实体。
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
最新《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2)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6)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8)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12)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14)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18)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22)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26)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29)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31)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34)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7)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40)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42)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44)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46)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4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51)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55)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56)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名词解释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卷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力。
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1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外经济的干预)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垄断价格答:垄断价格是指依靠市场垄断或行政垄断地位而规定的价格。
垄断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构成。
在垄断价格体系中,首先包括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制订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为垄断高价;其次包括垄断组织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所制订的低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
垄断价格就其形式来看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但垄断高价是其主要形式。
垄断高价并不意味着同种产品具有一个统一的高价格。
由于同种产品的不同购买者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垄断组织经常实行区别价格或歧视价格政策。
(2)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是指垄断价格的变动相对不是很频繁,在周期中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小。
这是因为,垄断价格是在一定程度上人为规定的价格,而不是由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价格,因而市场因素的变化对垄断价格的影响也就较小,正是由于垄断价格受到了人为的“管理”,因此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垄断资本家不仅无偿占有垄断企业的工人的剩余价值,而且通过垄断价格,还侵占了广大消费者和小生产者的一部分劳动所得,以及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
垄断价格并不改变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额,而只是使全社会商品价值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它加重对劳动者的剥削,使他们的购买力下降,加深商品销售困难和经济危机,激化帝国主义各种矛盾。
2.垄断利润答: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圣才出品】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一、概念题1.商业信用答: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借贷关系。
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包括:(1)商品赊销——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2)预付货款——买方向卖方提供信用。
在这两种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商品赊销。
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4)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2.银行信用答: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
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1)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4)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3.国家信用答: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国家的负债有内债和外债两种。
内债是对国内的负债,外债则是对其他国家的负债。
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发行国家公债。
这是一种长期负债,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有的长达十年。
政府发行这种公债,通常用于大的项目投资和建设。
(2)发行国库券。
这是一种短期负债,期限在一年以下居多,一般是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等。
(3)专项债券。
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
(4)银行透支或政府借款。
银行透支一般是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
政府借款的期限一般较长,通常在隔年财政收入(包括发行公债收入)大于支出时才能偿还。
人大802考研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精细版修订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I逄锦聚《政治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〇、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即教材或讲义中的三点。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基本任务是认识和掌握所研究社会的经济规律。
重点掌握:经济规律的含义、特点、三个层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
【教材P10-12】(15年真题)备注:实际上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将经济规律的论述,从“政经经济学的任务”中调整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面,但不并影响答题,大家使用第4版教材(P7-10)的论述答题是没有问题滴。
(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1、2、3、4、5、6、7章)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是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因此,也是本学科的重中之重,相关理论务必理解透彻,掌握熟练。
本篇重点章节在前6章。
1、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1章)(1)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重点掌握:①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及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生产与其他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②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③注意将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与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购买、生产、售卖)区分开来。
(14年真题)(2)所有权与产权。
适当了解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产权与产权制度。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重点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教材P26-29】2、商品和价值(第2章)(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重点掌握: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含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重点掌握:①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及关系;②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③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教材P34】(10年真题)(3)个别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内容简介本书是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严格按照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22章(含导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逄锦聚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第6版)为主,并结合其他政治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逄锦聚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第6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部分近年考研真题。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体现了各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逄锦聚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目录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0.1复习笔记0.2课后习题详解0.3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1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商品和价值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竞争与垄断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第14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21.1复习笔记21.2课后习题详解21.3考研真题详解附录指定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04
资本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它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价值形态的资本,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
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
无论何种具体形态下的资本都具有增殖性、运动性、返还性、风险性等基本特点。
实物资本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亦称物质资本。
实物资本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形态表现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它们是通过投资而由货币资本转化而来,属于生产资本;另一类是以商品形态表现的包含资本增殖额在内的待实现的产出品,即商品资本。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地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相应的收益,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亦称专有技术或非专利技术)等。
剩余劳动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开始有了产品的剩余,相应地,劳动者的劳动便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剩余劳动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中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它会受工作日的长短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
剩余劳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
生产成本的范畴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重要影响;生产成本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生产成本的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
利润利润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是价值增殖额与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较大于预付资本的增殖额。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1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概念题1.生产力2.生产关系3.所有制4.所有权5.产权6.产权制度7.生产方式8.经济制度9.经济体制10.制度技术创新二、问答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认知生产关系一定必须适应环境生产力性质的规律?4.详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运用和改造生产资料所形成的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一个方面(另―个方面为生产关系),它反映的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它体现着社会的人影响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生产力涵盖三个要素,即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形成生产力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
劳动者就是生产力中起至主导作用的要素,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劳动者起至着启动者、调整者、控制者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要素的促进作用更加注重。
生产资料就是指人们专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当好人的劳动的传导体,生产工具就是基本的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就是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
劳动对象的质量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存有关键的影响。
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彰显在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发展,它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升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质量与性能,从而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利用数学方法,结构生产函数,可以将劳动者、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做为三个变量去测度它们对生产量的影响。
生产力就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同意力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加及经济进展)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加与经济进展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能够在那个地址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体会,从先辈中取得的体会对初学者来讲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经济增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研]答:经济增加一样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在一按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存和技术进步等缘故,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转变状况。
经济增加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钱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加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加理论要紧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进展问题的理论。
其进展要紧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加模型和内生增加模型三个时期。
致使经济增加的因素确实是经济增加的源泉。
要紧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份组成。
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养、年龄等)。
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本钱、增加产出。
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利用更有效率而增进经济增加的。
2.经济进展答:经济进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经济增加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进程。
经济进展除包括有经济增加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加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转变,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派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金融学考研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名词解释1、货币P50★★①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有两种使用价值)②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③货币具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2、价值形式(很少出)P50①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5种价值形式中可能单考其中一种或几种,最重要的是简单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②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③简单价值形式可以表现为:一种商品=另一种商品等式左边是“相对价值形式”,右边是“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表现自己的价值,“等价形式”不表现自己的价值,而用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相对价值形式”的价值。
④等价形式的3个特征:⑴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物价值的表现形式;⑵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物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⑶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物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3、价格(出的可能性很小)P53①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格的变动主要有两个原因:商品价值的变动和货币价值的变动。
4、价值尺度P53★(04简答,简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联系和区别)①是货币表现、衡量、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②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表现价值和实现价值的不同)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就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5、流通手段P54(06辨析,4分)06辨析:在货币形式的发展中,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只能决定的。
①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③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足够了,于是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不足值的铸币、纸币就是由此只能演化而来的)④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形式,但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W1-G-W2。
6、贮藏手段P54①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②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因而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③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④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量的“蓄水池”功能。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具备储蓄手段功能,但在现实纸币流通条件下,也可储蓄作持币待购,但还是有区别的)7、支付手段P55①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②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③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8、世界货币P55①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是在前几个职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②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③世界货币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首先是充当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其次作为购买手段,用于单方面向国外购买商品;再次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9、货币流通P64①是指货币表现为一个不断流通的、不断的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交换位置的运动;②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商品流通服务;③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货币流通必须同商品流通相适应。
10、通货膨胀P67(08辨析,4分)08辨析:金本位制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金本位制与黄金挂钩,没有纸币流通)①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②通货膨胀是与纸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经济现象,只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
11、通货紧缩P68①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②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
以下几个概念:外汇、汇率、货币层次、货币乘数等属于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学的概念一般不考,放在复试里考。
12、外汇①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含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
②动态外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债券、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
③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通常情况下,外汇指的是静态含义。
④在国际结算的条件下,它包括:银行存款、商业汇票、银行支票、外国政府国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公司债券、股票及息票、外国钞票、有外汇价值的资产等。
13、汇率①汇率是指用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实际上,汇率是一种价格,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也即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价格,所以汇率也称为汇价。
②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③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④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际收支状况、一国物价水平、国际间利率的差距、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外汇储备、财政状况。
14、货币层次①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货币范围不断扩展,出现了M0、M1、M2、M3、M4….边界不同的货币层次。
M0=现金(纸币和硬币)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②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依据是货币流动性,在上述货币层次划分中,随着货币层次提高,其流动性呈递减态势。
③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的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具有重要意义。
15、货币乘数①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和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乘数效应。
②货币乘数K是货币存量D对基础货币存量R的比率,表示货币供应量随基础货币R的变动而变动,它是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的倍数,用公式表示为K=D/R,一般情况下,K>1。
二、简答题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1)货币的产生:P50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结合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
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2)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
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性质,货币本质体现在倾向的职能中。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2、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P641)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2)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量的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
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汇率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最终都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
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国际收支状况会产生直接影响。
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币值就会上浮,汇率增加;相反,逆差国币值下跌,汇率下降。
(2)一国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物价上涨一般会导致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进而导致汇率的变动。
同时,一国货币对内币值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子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从而导致汇率下浮。
(3)国际间利率的差距,将会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就会趋于上浮,反之,资本外流,汇率下浮。
(4)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是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一国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自动下浮,反之,自动上浮。
4、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①货币层次的定义②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M0是边界最窄的货币界定,通常称为现金,具有很高的流动性。
M0和M1称为狭义货币,或交易货币,即主要用于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货币。
把M2、M3、M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在一定条件下,广义货币可以转化为狭义货币,通常被称为一种潜在的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需要经过一定时期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③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是为了把握流通中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不同流通性的货币层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流通量时就不能同样对待,应选择流通性强,与经济活动最为密切的层次作为重点,从而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时,中央银行对不同货币层次的监测和控制,也促使各种金融机构作出相应的反应。
2015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