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分析第五单元_人教版新课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分析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都安排了与观察有关的内容。
《搭船的鸟》要求我们学习作者抓住翠鸟彩色的羽毛和身手的敏捷的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金色的草地》要求我们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描写,发现蒲公英早上和傍晚会合拢,中午的时候会张开。
张开的时候,遍地是金黄色。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析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析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5、学会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帮助并使用礼貌用语。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一篇习作。
《搭船的鸟》一文,作者以小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围绕留心观察而安排的说写训练。
“习作例文”给出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习得写作方法。
习作的主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把最近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3.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4.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四、单元课时分配:《搭船的鸟》2课时《金色的草地》2课时《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1课时《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2课时15搭船的鸟一、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3.发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奇妙,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4.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2.逐渐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认识翠鸟。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包含《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能让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本单元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习作例文”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习题,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留心观察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4篇文章贴近生活,以日常生活中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本单元还编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在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世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学习《搭船的鸟》,要关注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金色的草地》一课,要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发现草地的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体会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启发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时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多感官参与,并尝试观察生活中的场景。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以让学生自读、自学,能够借助旁批和课后习题了解作者的观察所得和观察的细致,还可以在写作中加入自己观察时的想法。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在写作前,要通过看、闻、听、摸、尝等多种方式细致观察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作时,能够通过颜色、味道、动作、变化等写出观察所得。
2.丛书分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年级上册3《旖旋风光》中,“专题阅读一,学会观察”共14篇文章与本单元课文相匹配。
其中,“范文阅读”的4篇文章分别对应两篇精读课文,老师可选其中的任一篇或两篇文章用于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抓住作者对事物或场景细致的描写,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组文阅读”中有3篇文章,文后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工具,阅读时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最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最新)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我是小小书法家。
nítǔzuǐba liúlèi cuìniǎ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iébái yǐng xiǎng gāng qín tóu r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比一比,再组词。
冷(_________)救(_________)算(_________)拆(_________)令(_________)球(_________)鼻(_________)折(_________)三、把下列成语和相应的意思连在一起。
杯弓蛇影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邯郸学步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滥竽充数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掩耳盗铃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四、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昙花一(______)争奇斗(______)激动不(______)准确无(______)荡来荡(______)自由自(______)1.机遇往往如(______),所以我们要及时把握住它。
2.无论飞多远,蜜蜂总能(________)地回到家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偶然偶尔(1)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________)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2)一次(________)的机会,我认识了他。
轻巧轻快(3)燕子有一双(________)的翅膀。
(4)春姑娘迈着(________)的脚步来了。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只灰雀在树枝间来回跳动,鸣叫,非常惹人喜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于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老子就更加肤浅了,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资料,对他们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学生刚上中年级,语文阅读基础薄弱,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广泛地阅读实践,并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解读文本。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二)、辅导内容:
1、辅导差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2、辅导中等生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3、辅导优等生内容:阅读能力方面和写话的训练。
(三)、辅导方法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①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分角色朗读了,想扮演孔子和老子来读他们的对话吗?怎样读好人物对话呢?
③哪一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指一小组到前面读,其他同学当好听众,读后评价。
④还有谁来给大家表演读一读?
(四)、升华情感,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孔子和老子是这样说的,后来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在文中哪个自然段?
(体会毫无保留)毫无保留是什么意思?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充分体现了老子的品质:板书诲人不倦,显示板书,正因为孔子如此虚心好学,老子又这样谦和、诲人不倦,所以(屏幕出示最后一段):
辛寨镇中心小学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与解读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与解读大家好!我交流汇报的主要内容有三点: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解读一下教材的基本结构:1、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
共有课文27篇。
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
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2、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
全册要求认识2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
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的课文,共选编27篇课文进行学习。
第一单元,围绕着“学校生活”为主题,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各民族的小学生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和下课时的情景,展示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提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诗集,运用丰富的想象,将雨后的花拟人化,通过对他们在地下学校上课、下雨放假回家的描述,表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家、对妈妈的爱。
《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弄懂书里的意思,他冒着被先生惩罚的危险,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
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金秋时节”,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古诗三首》中的《山行》一诗描写了深秋时节,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赠刘景文》一诗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枝傲霜凌寒的气概,以此勉励友人珍惜打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看轻自己。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吹梧叶、儿童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写了一夜秋雨后,水泥道上落满了金色的梧桐树叶,将水泥道装扮得更美了。
作者小心地走在水泥道上,第一回觉得水泥道真美呀!表达了作者对雨后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第五单元核心考点清单15 搭 船 的 鸟一、读准字音鹦鹉(yīng wǔ) 搭船(dā) 翠鸟(cuì) 母亲(qīn )长嘴(zuǐ)捕鱼(bǔ)二、写对字形(写一写,并组词)提示:“翠”中“羽”无钩,“卒”第二横长,竖短直。
“搭”左窄右宽,“合”的撇、捺要舒展开。
“嘴”中“口”窄小偏上,右边上半部分短扁,下半部分细长。
三、多音字四、形近字五、词语搭配(翠绿)的羽毛 (蓝色)的翅膀pi ào (漂亮) pi āo (漂流)l ā(沙啦) 啦 漂搭(搭船)吞(吞咽) 捕(捕鱼)悄(悄悄)父(父亲)(漂亮)的鹦鹉(红色)的长嘴(沙啦沙啦)地响(静悄悄)地停在船头六、重点句段1.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这段话详细地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分别描写了它的羽毛、翅膀和长嘴,是抓住身体部位的颜色进行描写的。
作者从视觉角度对翠鸟的外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翠鸟艳丽的色彩,突出了翠鸟外形的美丽。
2.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这段话是描写翠鸟如何捕鱼的,是抓住翠鸟的动作进行描写的。
“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捕鱼的速度非常快,用时非常短;“冲”“飞”“衔”“站”“吞”说明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
这段话表现出作者的惊奇和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仿写含有三个以上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的句子。
☆突然,我手一滑,身体一晃,险些摔下去,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他屏住呼吸,把两只手拢成半圆形,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向蛐蛐儿靠近,然后猛扑过去。
七、感知课文1.“搭”是乘、坐的意思,一个“搭”字表现了鸟的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和谐的关系。
2.课文记叙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途中,“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一只充满灵性的翠鸟捕鱼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专题是“ 灿烂的中华文化”。
简短的“ 导语” 点明专题之后,《孔子拜师》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
《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
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
最后,在“ 语文园地” 的“ 口语交际” 中,让学生交流在“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 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
“ 日积月累” 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
在“ 展示台” 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 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12——14课时《孔子拜师》2课时《盘古开天地》2课时《赵州桥》2课时《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语文园地五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指导1课时习作修改1课时综合性学习活动1课时语文基础知识1课时17、孔子拜师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小三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说课稿
铝城学区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文稿武庄小学说第三单元课程纲要我针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进行了课程纲要的编制,我将从单元内容、单元目标、单元实施、单元评价几方面做以介绍。
一.单元内容1、学科价值: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应用价值:本组课文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去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3、学生的发展价值:四篇课文打通了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学生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能激发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
二单元目标1、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课文所提到的“传统文化”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进入中年级后,学生的默读、朗读、文本感悟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的能力,完全可以完成自我预习、自我感悟。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有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3)情感基础:学生在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后会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2、单元目标:1)、识字写字目标:会认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传授、敬重、品行宇宙、黑暗、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横跨、创举、减轻”等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尘”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字的里面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
“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仓”,不是“仑”。
“辽”“液”等字要写端正,写匀称;“阔”“滋”的笔画较多,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分析第五单元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分析第五单元人教版新课标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本组以〝绚烂的中华文明〞专题,所选的四篇课文内容都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特点,蕴涵着教育意蕴,或记叙现代名人故事,或咏叹历史美景和历史名画,或神话相随,美不胜收、益人情智。
以«孔子拜师»入手,引见代表了中华传统文明的两位巨匠的求学故事,教育先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典范,擅长学习,乐于学习。
«盘古开天地»向先生展现奇丽的神话传说,让先生在感受神话的同时也为盘古舍身发明的肉体而惊叹。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引见了赵州桥宏伟、稳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现代休息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面貌,看到了事先普通百姓的生活情形。
«语文园地五»布置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亲密相关。
在口语交际中把自己了解到的祖国的传统文明和同窗们交流,评评谁说得好;在习作中把观察和搜集到的传统文明的资料整理,写成文章。
经过本组学习,可以激起先生剧烈的民族自豪感,看法到生活就是中华文明的无机组成局部,异样能使儿童在取得自然美感的同时,激起丰厚深沉的人文情愫,如,对历史沧桑的感受,对祖国度乡的热爱,对民族文明的认同,对品德人格的联想……二、单元教学目的设定1.经过学习,看法36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2.正确流利地朗诵四篇课文,读出感情。
经过对言语文字的了解、感悟,感受人物笼统,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体会分角色对话,感悟不同人物的内心。
如«孔子拜师»。
3.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经过联络上下文,联络生活实践和查字典处置词句学习效果,培育先生的自学才干。
4.积聚好词佳句,搜集名人名言,背诵优秀篇章。
比如«孔子拜师»«赵州桥»。
5.经过习作训练,培育先生的观察和书面写作才干,让先生写自己印象最深入的传统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分析-第五单元 2021人教版新课标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专题,所选的四篇课文内容都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特点,蕴涵着教育意蕴,或记叙古代名人故事,或咏叹历史美景和历史名画,或神话相随,美不胜收、益人情智。
以《孔子拜师》入手,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的求学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盘古开天地》向学生展现奇丽的神话传说,让学生在感受神话的同时也为盘古舍身创造的精神而惊叹。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语文园地五》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
在口语交际中把自己了解到的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同学们交流,评评谁说得好;在习作中把观察和搜集到的传统文化的资料整理,写成文章。
通过本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生活就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能使儿童在获得自然美感的同时,激起丰富深厚的人文情愫,如,对历史沧桑的感受,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道德人格的联想……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学习,认识36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地朗读四篇课文,读出感情。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体会分角色对话,感悟不同人物的内心。
如《孔子拜师》。
3.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字典解决词句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积累好词佳句,搜集名人名言,背诵优秀篇章。
比如《孔子拜师》《赵州桥》。
5.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书面写作能力,让学生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传统文化。
6.让学生走近名人,精神得到熏陶;走进历史,欣赏古代建筑和古代绘画;知道神奇的神话故事,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
7.指导学生搜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发现文化的奥秘,以身为华夏儿女而自豪。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
本组的课堂教学,按照“自主识字、解读词语”──“朗读训练、把握全文”──“分段赏析、精读重点”──“回顾文章、延伸拓展”的思路进行设计。
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分析文章,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具体建议
(1)注重听说结合
首先训练说话的规范性,观察和说是统一的,观察不好就难说好。
教材和配套课件中那些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例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就必须引导观察细节画面,从而让学生边看边理解,才能把对画面的印象谈准确。
《盘古开天地》观察课文插图,自读第3段,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意。
学完后复述故事,也必须建立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复述不脱离文本。
其次听说结合,训练说话的准确性。
这里有两点要求:一是教师说的话必须明白。
二是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的问题,回答得清楚、条理、准确,要求每节课都要落实到位。
另外,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然后对同学的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例如,进行谈话交流时,首先要求学生做文明的听众。
久而久之,听的次数多了,说的能力也就加强了,说话的准确性也就提高了。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
在4篇文章的生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先学习,遇到疑难自己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经验解决,老师在小结时给予指导。
只有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他们才会更好地学习。
每个学生回答问题时,根据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并善于指出他的不足。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读书形式的训练与指导。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实践,读通文字,领会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语音传达出课文所要传达的感情。
(4)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
积累词句同认字写字、读书一样都属于基本要求,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提示。
一是领会遣词造句的准确。
譬如,《孔子拜师》中“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吗?怎么理解呢?“拜访”和“拜见”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成语的理解等等。
二是领会词句的具体形象。
譬如,《赵州桥》中,对龙的形态的描绘,背下来细细体会,并且抄写,才能领会石匠高超的技艺。
三是领会词句的丰富感情,譬如,《孔子拜师》中,采用分角色的方式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即体现了孔子的谦虚,也体现了老子对晚辈的爱护。
四、教学资源
1.首先,学校图书馆应该向全体学生开放。
其次,加快媒体资源的利用。
如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的信息,拓宽知识面。
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
2.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彩图、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课程资源。
《盘古开天地》中出示盘古开天地视听光盘,让学生谈谈他的印象。
《孔子拜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赵州桥》等课文都附有插图,可以借助图画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3.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社会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社区、农村等,在了解传统文化时,我就向孩子们推荐了最具代表性的《一把酸枣》,一起聆听,一起感受,进一步融入到并州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