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类(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赏析颔联(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赏析颔联(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acd4c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4.png)
诗歌专题训练-----赏析颔联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落星寺(其三)黄庭坚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1.请紧扣“藏”“迟”两词,赏析本诗颔联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书喜【南宋】陆游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①暴雨宋·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②,倒倾鲛室③泻琼瑰。
【注】①有美堂:在杭州吴山上。
熙宁六年初秋,时在杭州通判的苏轼和几位诗友设宴小饮于此,忽遇暴雨,即兴写下此作。
②泉洒面: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③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3.请简要赏析诗歌颔联是如何表现“暴雨”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尽韩偓注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韩偓,字致光,晚唐诗人。
这首诗是其晚年流徙闽地时所作。
4.有人评论本诗颔联“即景即情,情丰意厚”,请赏析。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杨万里诗歌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杨万里诗歌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e181b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f.png)
诗歌专题训练----杨万里诗歌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晓行东园杨万里霜后前林一向疏,丹枫落尽况黄梧。
犯寒侵早看残菊,怕热平生不拥炉。
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
好诗排闼来寻我,一字何曾捻白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霜寒露冷,诗人发现园中枝叶稀疏,枫叶早已凋零,梧桐树更显得空空荡荡。
B.颔联写早冬的寒气逼人,诗人却不惧寒冷,兴致高涨地欣赏着菊花和园中的景象。
C.颈联诗人转而描述自己的晚年身体状态,有时生病,吃药、针灸、喝酒都不管用。
D.尾联抒写了诗人师法自然、直觉妙悟之感,更展现了诗人以诗歌为生命的创作精神。
2.诗人陆游曾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东园晓行给予杨万里的“诗材”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①望月杨万里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②不粘天独自行。
[注]①诚斋:书斋名。
②元:原本,原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明写中秋夜月,暗写内心感受,为抒发乡愁做铺垫。
B.第三句语言通俗易懂,新鲜活泼,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
C.第四句描绘夜月独自前行的情景,画面空灵,富有理趣。
D.这首写景小诗境界优美,设想新奇,耐人寻味,独具魅力。
4.诗人把月比作“一团冰”,二者有哪些相似点?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②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③。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指被文人赏识。
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屈原《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②政缘:正因为。
政,即“正”。
③黄:指黄菊。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即使重阳有赏菊的习俗,它也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16607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f.png)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手法专项练习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的结构手法体现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手法,常见的首尾呼应、重章叠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铺垫、线索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手法做简要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常见结构手法知识:1、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4、卒章显志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旬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5、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6、起——承——转——合。
“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不同点(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不同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e7d8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7.png)
诗歌专题训练------比较不同点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对月有感①朱敦儒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
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
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
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
诏六丁②,驱狡兔,屏痴蟾。
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
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③。
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注】①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
②六丁:传说中的阴神,为天帝所役使。
③星躔:星宿的序次。
1.本词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结句都有祝愿之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从军北征唐·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①。
碛②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塞上宋·柳开鸣骹③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②碛(qì),沙漠,这里指边关。
③骹(xiāo),响箭。
2.这两首边塞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鉴赏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尘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初次巴陵杨凝西江浪接洞庭波,积水遥连天上河,乡信为凭谁寄去,汀洲燕雁渐来多。
3.两首诗的末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黄明府强使和山谷先生留题之韵戴复古未登快阁心先快,红日半檐秋雨晴。
宇宙无边万山立,云烟不动八窗明。
飞来一鹤天相近,过尽千帆江自横。
借问金华老仙伯[注],几人无忝入诗盟。
【注】黄庭坚,号山谷道人,“金华仙伯”是其另一别称。
4.本诗与黄庭坚《登快阁》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柳永帘内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盖。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知识)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d0a5cf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9.png)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修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二、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②。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
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贺诗歌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贺诗歌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e0936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3.png)
诗歌专题训练----李贺诗歌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为“梦天”,写梦中升入天空之中的幻境。
“老兔寒蟾”指的是兔子和蟾蜍,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可见作者想象了进入月宫的场景。
B.“云楼”指高楼,“壁斜白”写楼外壁的颜色,因月光皎洁、云彩掩映,朦胧中呈现“斜白”的形状。
C.作者先写与带着佩玉的神女相逢在桂树飘香的小路上,继而下视尘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讲究对仗,格律工整。
D.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虽是梦,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以幻写真,启发人们这样的道理: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2.清人黄周星评论本诗“命题奇创”,诗中多用比喻修辞,请试作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唐·李贺其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二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李贺,因避家讳,无法应试,生活困顿,仕途不顺。
元和九年,辞归昌谷。
3.根据诗歌内容,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箨落长竿削玉开”运用比喻手法写竹拔节生长,笋壳脱落,晶莹透碧,像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
B.“更容一夜抽千尺”中“更容”一词含义丰富,既包含了不被容许的幽怨,也包含了对应该被容许的期许。
C.“腻香春粉黑离离”采用对比手法写刮去青皮的新竹香气浓郁,洁白如粉,再加上墨迹浸润,更显得俊美可爱。
D.“露压烟啼千万枝”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
4.两诗借竹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传统节日之上元节”(含答案).doc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传统节日之上元节”(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3a758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3.png)
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上元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杨亿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诗题可知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原由,还可知这是一首应和酬赠诗。
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
C.“侵”和“透”二字含蓄表达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悲凉心境。
D.“铜壶漏彻东方曙”与中唐诗人王建的诗句“铜壶滴尽晓钟迟”意思相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
后来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先描写了杭州灯夕热闹繁荣盛况:月光皎洁,灯月辉映,引来满城男女游赏,而后再写富人过节的繁奢景象。
B.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词语言更显隽秀,至情深婉,这是与本词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的。
C.“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写出了密州的上元节百姓们击鼓吹箫,到农桑社欢度节日的热闹,与上片“钱塘三五夜”相映衬。
D.“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4.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元宵节所见所闻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词人丰富的情感意蕴。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对比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对比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2d5cc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9.png)
诗歌专题训练----对比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大散关【注】图有感(节选)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注】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为宋、金相持之地。
2、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抒情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②蘋洲烟雨。
镜湖③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3、上阕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诗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梅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4、尾联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情达意,情感意蕴丰富。
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后庭花·怀古吕止庵其一孤身万里游,寸心千古愁。
霜落吴江冷,云高楚甸秋。
认归舟。
风帆无数,斜阳独倚楼。
其二故园天一方,高城泪数行。
芳草迷鹦鹉,晴川隔汉阳。
暮山长。
烟波江上,愁人几断肠。
5、第一首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请联系作品作具体赏析。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反衬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反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0334e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c.png)
诗歌专题训练----反衬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本诗多处使用反衬手法,取得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请举例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请从反衬方面说说本诗的“讽意至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哀江头(节选)①杜甫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②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①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秋天,安禄山攻陷长安,第二年春,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有感而作此诗。
②清渭: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
3、本诗五六两句构成反衬,表达出深沉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行路难(其三)鲍照璇闺玉墀上椒阁[1],文窗绣户垂绮幕[2]。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3],开帏对影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4],不愿云间之别鹤[5]。
【注释】[1]椒阁住处用椒末和泥涂壁,取其芳香温暖,叫做椒房。
[2]文窗绣户:装饰着花纹的窗户。
绮幕:用绮罗做的帷幕。
[3]差池:不齐。
这里是说燕子飞时张舒的样子。
风散梅:风吹落了梅花。
[4]凫:野鸭子,是鸟中之低贱者。
与别鹤:失掉配偶的鹤,鹤是一种高贵的鸟。
4、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5、这首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试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现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ed5a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b.png)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现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词上片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
①招魂:《楚辞》中作品,屈原所作。
①语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2.简要分析下阕的表现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送春词刘禹锡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①临江心事违。
【注】①“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贾谊,后成为唐宋诗词中的代名词。
3.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手法并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陆游还山荷主恩,聊试扶犁手。
新结小茅茨[注],恰占清江口。
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
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
【注】茅茨: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
此指茅屋。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中都明府①兄李白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②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注]①中都,唐县名,属兖州;明府,县令。
①连枝,这里指兄弟。
5.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寄友酬赠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寄友酬赠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9f77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7.png)
诗歌专题——寄友酬赠诗【本节学习重点】1.把握寄友酬赠诗的常见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寄友酬赠诗。
【考情分析】诗歌语言凝练,对词语解读的能力要求更高,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往往涉及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表达等。
要求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解题,是对诗歌解读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选拔性考试题目有难有易的标准。
【高考真题】(2021年新高考Ⅰ)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知识清单】一、诗歌常见内容:①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交往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
②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题赠诗。
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题、赠多表示对晚辈或下级的关怀、奖励、勉励。
同窗好友、亲人之间互赠互题,多表达共勉共励或寄托友情、亲情。
二、诗歌常见景物意象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②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
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古道、夕阳、西风、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雁。
三、常见情感:其酬答唱和从不同侧面反映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理想和内心情感。
一般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内涵表示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四、常用手法:①常用比兴手法,表达委婉曲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6fd8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f.png)
诗歌专题训练-------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岁晚①幽兴陆游万里风波行路难,君恩尚许缀祠官。
中庭郁郁药苗长,绝壁飕飕松吹寒。
泥巷有人寻杜甫,雪庐无吏问袁安②。
清晨对镜增幽致,龟屋③新裁二寸冠。
【注】①岁晚:诗人致仕后闲居山阴,时年79岁。
②袁安:东汉末年名士。
③龟屋:指玳瑁类饰品。
1.本诗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芹圃【清】敦敏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酶白眼斜。
【注】【注】芹圃:即曹雪芹。
酕酶(máotáo):大醉的样子。
2.首联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绝句(其二)陆游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武夷山中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写此诗时将近十年。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诸将(其二)①杜甫韩公②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③,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④。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注]①《诸将五首》是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的组诗,时安史之乱已平定,但边患却未根除。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类(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44960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5.png)
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①[宋]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此时词人61岁,被罢官后隐居铅山。
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李白太华①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②折?桃李卖阳艳③,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注】①太华:即西岳华山。
②微飙(biāo):微风。
③阳艳:亮丽美艳。
2.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衬托的手法多角度描绘桃李和青松,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次安陆寄友人[注]刘长卿新年草色远萎萎,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中的“涢口”“穆陵”都在安陆。
②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
3.全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伤时”之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4.请简要分析“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使用哪些艺术手法写景的。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刘秀才新竹杜牧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韦应物诗歌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韦应物诗歌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d708d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f.png)
诗歌专题训练---韦应物诗歌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韦应物①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韦应物:唐朝官员、诗人。
他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常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自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众卉的欣欣向荣,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B.三、四句总领第五句到第十二句,是对农忙时农民具体劳作情况的描述。
C.“丁壮俱在野”等四句写农忙,突出了劳作任务之重以及劳作时间之长。
D.九、十两句写农人不以饥劳为苦与因时雨而喜,突出了他们的勤劳朴实。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它与前面的诗句有何关系?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韦应物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特别的寄友诗,诗题大致交代了诗歌内容,韦应物以山水诗闻名,善于写景,如《滁州西涧》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B.诗人寝居的卧室正对着碧绿的山间流水,景色优美,流水潺潺,令诗人忘却烦琐的世事,更忘却了孜孜以求的名利。
C.细雨淅沥,雨滴洒在因为砍伐而变得空旷的林中空地上,落在荡漾着波纹的水面上,诗人一天闲来无事,耳边传来阵阵伐木声。
D.诗人知道好友卢陟有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并且身处尘世的喧嚣里很长时间了,他希望卢陟有空来叙,暂时一散世俗的烦恼。
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简卢陟①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②余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注]①诗人作此诗时,安史之乱余波未平,还有节度使叛乱,不久后蜀之乱又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9b43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d.png)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苏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木芍药:牡丹花。
殿:在最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 .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 .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2.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夕望江桥示萧咯议、杨建康、江主簿(南朝・梁)何逊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2 . ( 1 )尾联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
(3分)(2)运用对比,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3分)1、D【解析】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故选D。
2、( 1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2)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3 )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端午节”(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端午节”(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7182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0.png)
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端午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竞渡诗卢肇①石溪②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諏③,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注】卢肇,江西人,唐会昌三年中状元。
颇有文名,官誉亦佳。
此诗写于卢肇及第后。
②石溪:地名,位于作者故乡。
③諏(hàn):叫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难忘昔日故乡热闹的端午节庆,此时又在馆驿楼前看到了赛龙舟的景象。
B.在隆隆的雷鸣与鼓声中,装饰着威武兽头的龙舟竞发,凌波击浪,场面震撼。
C.“冲波”“跃浪”直写龙舟奋勇争先,“鸟退飞”则衬托出龙舟竞渡时速度之快。
D.诗歌描写细腻,大场面与特写结合,生动描绘了龙舟奋勇、万众助威的盛况。
2.尾联中“果然”一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午日观竞渡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一个“骇”字写出了人们观赏龙舟竞渡的惊恐心理,突出龙舟赛的紧张热烈。
B.颈联写楚国端午日举行龙舟赛的风俗至今犹在,表达人们对屈原深深的怀念之情。
C.尾联闲暇日江亭聚会,醉意中指责《离骚》不能消除忧愁,烘托自己的怨愁之深。
D.本诗从端午节赛龙舟风俗写起,引发对屈原的思念,最后直接抒发情感,层次分明。
4.本诗颔联对赛龙舟的场面描写富有特色,深得诗评家称赞,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即事①文天样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②,三湘隔辽海。
[注]①公元1276年(德祐二年)文天祥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又一度被谣言诬陷。
而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祜诗歌(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祜诗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e32c4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0.png)
诗歌专题训练----张祜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试题。
题王右丞①山水障②二首(其一)张祜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注]①王右丞:王维。
②障:屏障,此处指屏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议论,借题画以寓志,用王维的山水画寄托自己的志愿。
B.领联写画中主要元素“日月”“江湖”,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便可感受自然之美。
C.颈联描绘夜晚雾气凝成露珠,润湿了整个房间,一泓秋水倒映在寒冷的墙壁上。
D.尾联“昔人意”指王维的心境,“诗思残”意为虽懂画家心境,却难以用诗句表达。
2.诗人是如何表现王维画作之高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松汀驿①张祜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
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
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
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颈联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偏僻,营造的意境和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相同。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4.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两句叙事,点明围猎时间,写出了射猎队伍的庞大和场面准备的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专题训练-------手法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①
[宋]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作于庆元六年(1200),此时词人61岁,被罢官后隐居铅山。
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李白
太华①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②折?
桃李卖阳艳③,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注】①太华:即西岳华山。
②微飙(biāo):微风。
③阳艳:亮丽美艳。
2.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衬托的手法多角度描绘桃李和青松,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次安陆寄友人[注]
刘长卿
新年草色远萎萎,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中的“涢口”“穆陵”都在安陆。
②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
3.全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伤时”之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4.请简要分析“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使用哪些艺术手法写景的。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①,何人爱此君?
[注]①山阴客:指晋王徽之。
王徽之酷爱竹子。
晋裴启《语林》:“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5.尾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①,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
6.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卫进士推武昌
【明】何景明
少年佐郡楚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①。
仙人楼阁春云里,估客帆樯晚照余。
大别山前汉江水,画帘终日对清虚②。
【注】①不食武昌鱼:东吴有民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建业即南京,明代前期之首都。
②清虚:天空。
7.本诗颈联意境美好,手法高妙,堪为本诗亮点。
请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及其妙处。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刈麦行
范成大
梅花开时我种麦,桃李花飞麦丛碧。
多病经旬不出门,东陂已作黄云色。
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
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麦。
8.请简要分析颈联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
1.①用典,上片化用李广典故,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
②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却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
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
③反语,词人说若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
表面微笑,实则心酸自嘲。
2.以松树的挺直,反衬桃李的低矮、卑琐;以松树的凌霜傲雪,反衬桃李的畏风畏雨;以桃李的卖弄阳艳,反衬松树的刚正不阿;以桃李“花、叶成泥”反衬青松坚贞的品质。
表达诗人对那些趋炎附势、取悦权贵、煊赫一时而下场可悲小人的蔑视,和对傲岸挺拔、刚正不阿、意志坚强君子的赞美。
通过映照、反衬,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能够让人作出正确的判断。
3.①双关(象征、比喻)。
颈联中“暮雨”“春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指朝廷的恩泽,表达对偏远之地的百姓仍受兵扰之苦的忧虑与同情。
②寓情于景。
颈联“空花落”“自鸟啼”,描写萧瑟凄清之景,表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诗人的沉痛心情。
③用典。
颔联借“三户”的典故,反映了战乱之地百姓离乱、成为孤城的社会现状,表达诗人的痛惜之情。
4.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千里奔波的长江澄湖比喻成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像一束束聚集一起的箭头,使开阔高远的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②动静结合,在残阳夕照中,江中船来来往往,江岸的酒旗背负着西风斜插着。
在水、陆、空静态的大背景下,描写动态的景物,使金陵秋景更开阔旷远。
5.用典、反问,①以名士王徽之来指称刘秀才,用反问语气强调刘秀才具有名士风范,表达诗人对刘秀才的赞美之情;②借助典故“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洒脱超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6.①运用对比手法。
将眼前所见荒草烟波战火纷飞、百姓流离的悲惨景象与昔日花团锦簇、绿柳成荫、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进行对比。
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眼前所见悲惨景象是实写,回忆往昔繁华景象和设想胜利归来的美好景象是虚写。
③化用典故。
化用了《汉书终军传》中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典故。
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
下片开头“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两问两答,描写了山河飘摇、将土战死、百姓流离、哀鸿遍野的悲惨景象。
7.①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遥想武昌美景:黄鹤楼阁,高耸入云,欲与天上的仙境相连;夕阳余晖,洒照大地,帆樯片片,商贾如云。
表达了诗人对武昌美丽、繁盛的景象的赞美。
②寓情于景。
描绘武昌美景,其用意在劝慰卫进士不必因外放而苦恼,清明秀丽的武昌之景足以洗涤苦恼,开阔胸怀,陶冶情操,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与关心。
③用典。
“仙人楼”化用黄鹤楼仙人驾鹤的典故,衬托出武昌城的出尘飘逸之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
8.“腰镰刈熟趁晴归”为实写,“明朝雨来麦沾泥”为虚写;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趁晴天收麦的急切心情和若明天下雨无法收麦的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