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全文讲解
曾国藩《冰鉴》原文白话精解
曾国藩《冰鉴》原文白话精解一、【榜首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
」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力,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榜首。
文言解析:俗语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大米,依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掉。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涵精力状况。
俗语义说:「山岳外表的泥土尽管常常掉落丢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儿所说的「镇石」,适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力状况,首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首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人、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涵精力状况,又要调查他们的体势神态。
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首要看他们的精力状况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力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瑰宝物品,调查人们的精力和骨骼,就适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
门打开之后,天然能够发现里边的瑰宝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力和骨铬,是观人的榜首要决。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态;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弄清到底。
静若荧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他人而沉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行不辨。
文言解析: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讨、调查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纯洁与昏浊两种类型。
「神」的纯洁与昏浊是比较简单差异的,但因为纯洁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简单分辩。
要调查一个人是奸邪仍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态两种状况下的体现。
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慈祥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
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目中无人。
冰鉴--曾国藩一生识人总结.
《冰鉴》【清】曾国藩第一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第二刚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消息与命相通,此其较然易见者。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
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
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
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寡终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
曾国藩《冰鉴·三·内观精神,外察情念》译文与赏析
曾国藩《冰鉴·三·内观精神,外察情念》译文与赏析三内观精神,外察情念【原文】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1)”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2)看之,疏节阔目(3),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注释】(1)“收拾入门”:道家术语,指无杂念,静心修炼。
(2)做不了处:尚未收拢人心的时候,杂念未去,不能静心修炼的时候。
(3)疏节阔目:疏忽大意,不周密精细。
【译文】一般来说,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故作抖擞与真的精神振作的人是很容易辨别的。
而那种介乎于假抖擞与真振作之间的可就比较难以识别了。
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振作并表现于外,但不足的特征是掩盖不了的。
而精神有余,则是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蕴含于内。
道家有所谓“收拾入门”之说,用于观“神”,要领是:尚未“收拾入门”,要着重看人的轻慢不拘,已经“收拾入门”,则要着重看人的精细周密。
对于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摒去杂念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谨慎,他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欠周密,总好像漫不经心,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率直豪放的人,要从已经摒去杂念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豪放,他的举动就愈是慎重周密,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实际上都存在于内心世界,但是它们只要稍微向外一流露,立刻就会变为情态,而情态则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解读】虽然说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但综合人的各种言行举止,完全可以排除干扰察看“神”的真与假。
人的精神状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流露,一种是故作抖擞,这两种显而易见,也比较容易区分。
介于假振作与真抖擞之间的就不容易区分了。
凡属自然者,出于真诚,无意作态,因此气终不绝,流露持久,其“神”自然有余;而故作抖擞者,故意造作,缺乏真诚,因此底气不足,抖擞短暂,其“神”自然不足。
《冰鉴》神骨原文及译文
《冰鉴》神骨原文及译文作者:曾国藩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义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曾国藩的《冰鉴》是一部关于识人、用人的传世奇书,以下是全文及译文:【第一神骨】原文: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民、商人等阶层,我们要全面观察他们的体态、骨骼、五官等方面的特点。
而对于文人墨客,我们首先要观察他们的精神气质和骨骼风貌。
总的来说,观察一个人要直接、简洁,抓住关键点,这就是识人的第一步。
【第二神骨】原文:圣贤者,盖非气质之美,而是学问之深。
故端庄厚重者,圣贤之质;谦和恭敬者,圣贤之情。
观其走路,知其气质;观其言语,知其学问。
译文:圣贤之人,并非生来就具有美好的气质,而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学问。
所以,端庄厚重是圣贤的品质特征;谦和恭敬是圣贤的情感表现。
观察一个人的走路姿态,可以了解他的气质;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了解他的学问修养。
【第三神骨】原文:形而上者,谓之神;形而下者,谓之器。
神者,气质之精;器者,骨骼之粗。
观神骨,知其气质;观器局,知其骨骼。
译文:形而上的,称为“神”;形而下的,称为“器”。
“神”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精华,“器”是指一个人的骨骼风貌。
观察一个人的神骨,可以了解他的气质;观察一个人的器局,可以了解他的骨骼特点。
【第四神骨】原文:耳目者,精神之窗户;骨骼者,精神之支架。
窗户明净,精神饱满;支架坚挺,骨骼丰俊。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
分7章。
冰鉴内容简介《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
它是中国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
”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
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
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
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
《冰鉴》识人、用人之“相术”: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学问极深。
曾国藩所著述《冰鉴》用人的学问,是其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
曾氏用人四法:做、省、学、禁;摸透人的精、气、神;任用智、言、劳三种人《冰鉴》智慧修炼“冰鉴”智慧,融东方《易经》学、骨相学、心理学、人才学、谋略学为一体。
它通过对一个人外在的情态、精神、须眉、骨骼、气色、刚柔、声音、容貌的全面观察总结,进而深层次探秘其内在的思想、信念、意志、行动力、人际、气质、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然后量材而用,人尽其才。
它不同于一般低埋、庸俗、机械、片面、宿命的江湖相术,是一门极其复杂的人才测评、选拔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人才战略、人才选拔智慧的大乘经典。
冰鉴--曾国藩一生识人总结.
《冰鉴》【清】曾国藩第一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第二刚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消息与命相通,此其较然易见者。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
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
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
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寡终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
《冰鉴》气色鉴·智慧启悟全文,翻译赏析
《冰鉴》气色鉴·智慧启悟全文,翻译赏析气是色之根本。
色是气的外在表现形式。
察颜观色,可辨识人才。
如何辨别人才真伪古人云,事之至难,莫如知人。
世上最难的事没有比识人更难了。
辨别人才为什么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呢?这是因为事物有似是而非的,刚直开朗貌似刻薄;柔媚疲软貌似忠厚;表面看上去十分廉洁而实际并非如此;口出狂言能言明识明而实际上却是无能之辈;海阔天空、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通表面看来似博学而实际上是空话连篇无半点真才实学;反应迟钝没有实际学问却似知识渊博;攻击诽谤别人的人却看似正派正直的人;掩饰其恶的一面而将善的一面大肆宣扬者看上去好似刚正不阿的人。
将这些一个一个地加以对照比较,就不难发现都存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现象,优秀的良才与劣等的废才,真才实学的人才与滥竽充数的冒牌货,这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混在一起实在难以真正地区分、识别得一清二楚。
说像是的而又不是的,像不是的而又似是的。
人才的优秀与低下,真与假,混淆在一起时,真是难以辨别了。
尤其是在无名的人中发现贤才,在拉车的骡马中间相出骏马,在深渊里捡出含珠大蚌,在石头堆里找出藏光的珍宝,这是何等的不易啊!这就进一步说明了识良莠之难了。
人才难得亦难识,这是古往今来人们经过千辛万苦积累而成的共同认知。
凡识人有所思,识人有所为的有识之士,总是独具慧眼地悟出人才之所以难识: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识人,自古为难;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有天下者,以知人为最困难;知人之道,圣贤所难,受知固不易,知士诚尤难。
知人之难,莫难于别真伪;知人之难,良莠难分;知人之难,贤佞难辨;任贤非难,知贤为难;使能非难,知能为难;论资级难于知人,为今识人仍有难;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经师易得,一将难求。
虽然知休未易,谁可例轻天下士?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
(1)知人识人自古为难“事之至难,莫如知人。
”这是宋朝诗人陆九渊的一句名言,他揭示了识人的基本情况。
说明了世上千难万难的事情,再没有比了解识别人更难的事情了。
曾国藩《冰鉴》原文全译
曾国藩《冰鉴》原文全译内容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
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彩色画廊,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冰鉴》作者为曾国藩的存疑《冰鉴》,传闻为曾国藩所作,实非。
下页有毛笔刻印的《冰鉴》影印文件,末尾说,'余家有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无刻本,恐其湮没也’,署名为 '南海吴荣光荷屋氏’。
又题名'香山曾大经纶阁氏书’,时间是'道光己丑年仲春’。
该年是公元1829年,时曾国藩19岁,尚未科举,亦未到京(23岁才去)。
那个时代,文章从写成到流传,再刻印成书,需要很长时间,显非少年曾国藩所为。
曾国藩名闻天下,是50岁以后的事。
南怀瑾先生推崇曾国藩13套本领,《冰鉴》是其一,但未肯定地说《冰鉴》作者是曾国藩。
《冰鉴》题释1、《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
分7章。
2、古代盛冰之器。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鉴。
”3、鉴,镜子。
言镜洁如冰,比喻明察。
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4、指月。
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冰鉴(曾国藩)详解
冰鉴解读冰鉴乃是我祖曾国藩所著之面相书,被封为宫廷派的面相学,论断要点在一个人的正气与否,能否担任国家栋梁,和一般江相派不同,身为曾氏子孙,自然有推广之必要『冰鉴』全书只2269个字,言简意赅,将宫廷派面相学的重点全写在里头,书内共分七张,乃「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说它篇篇重要实不为过。
冰鉴--神骨章(上)语云:「脱谷为鏮,其髓斯存?」神之所谓也。
「山骞不崩,为石为镇。
」骨之所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相家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敌.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二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时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舒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茍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以上原文)子玄注解:(1)神相对於形,只得是人内在的精神状态,这个人看上去很神气,这是一种感受,并非从外表看来看。
「神」为形之表,又蕴含在「形」之内,犹如光之於日月。
(2)这里的骨并不是泛指全身骨头或骨髓,而是专指人头上的九骨,又称九龙骨。
一般指得是「颧骨」、「驿马骨」、「将军骨」、「日角骨」、「月角骨」、「龙宫骨」、「伏犀骨」、「巨鰲骨」和「龙角骨」。
(3)「脱骨为糠、其髓斯存?」这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个人或动物,活著的时候精神洋溢,在外在身体没有变化的情况之下,如果这个人或动物死了,它的外在形体并无改变,但是却一点生气也没有,那种样子就是失「神」了,这种好像没有稻谷的糠,内里没有精髓了。
这是开宗名义告诉你,一个人没有了「神」,就什麼都没有了。
曾国藩《冰鉴》:九贵骨——头上长的任何骨头都是好的!
曾国藩《冰鉴》:九贵骨——头上长的任何骨头都是好的!【原文】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译文】九贵骨各有各的姿势:天庭骨丰隆饱满;枕骨充实显露;顶骨平正而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样斜斜而上,直入发际;太阳骨直线上升;眉骨骨棱显而不露,隐隐约约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状如芦笋竹芽,挺拔而起;颧骨有力有势,又不陷不露;项骨平伏厚实,又约显约露。
看头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则主要看眉骨、颧骨这两处关键部位。
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便终生不会贫穷;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便终生不会卑贱;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发达起来;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一定会显贵。
九贵骨中的“九贵骨”。
相学历来重视骨相,特别是头部的异骨,书云:“头无异骨,难成贵相。
”异骨,就是这里要谈到的九贵骨。
九贵骨都在头部,“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中记载:高祖这个人,高鼻子,长颈项,面貌有龙相,须髯特美,左大腿上有七十颗黑痣。
为人仁厚爱人,喜欢施与,意志豁达,胸襟开阔,常表现出大度宽宏,不肯从事家人生产农作各业。
到了壮年,试作官吏,做泗水亭长。
高祖为亭长,对其公所中吏人,无不加以轻侮。
高祖好酒好女色,常常向王媪、武负二人的酒馆赊酒。
有时,高祖喝醉,卧不能起。
武负、王媪常看见高祖身体上面有龙出现,甚以为怪异。
高祖每次来买酒,便留在酒馆中畅饮,二人按酒价数倍计价。
等二人见高祖醉卧而有龙出现的怪事以后,到年底算账的时候,这两家酒馆经常撕了账单,不向高祖索债。
高祖常出差到秦都咸阳,当时恣意游观名胜,看到了秦皇帝的威仪盛势,他感慨长叹说:“啊!大丈夫应当像这个样子!”单父县人吕公与沛县令相友善。
【解读人生·识人术】曾国藩《冰鉴》(全文+译文)
【解读人生·识人术】曾国藩《冰鉴》(全文+译文)中国文化讲究博大精深,西方文化讲究统筹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主导课程,在现今社会运行过程中应用广泛,但对于现今的纷繁管理模式,其严谨的模型构建在主导理念和统筹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便显得相形见绌。
冰鉴——冰出于水而寒于水,水可鉴事务之清浊,以示鉴人之透彻!历史上任何一次改朝换代,无不因奸邪而误国;每一次推动历史进步的变革,无不因忠者心藏天下而兴起;朝代中途叛乱,无不因英雄出现而力挽狂澜。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国家大计,首推留心人才”;“商业一诺为重。
在各类事务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败笔,而在决策失误中用人失误乃是最大的失误。
”本书深度透彻分析了鉴别人才的九大特征,为选人用人提供了有效方法。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家庭、个人,无不因人而成败。
而识人、用人、辨人就成为重中之重。
国家因贤才而壮大,企业因贤才而发展,个人因贤才而成就。
人在江湖,欲成事业,必有人相助,孤家寡人何以能创造价值?《冰鉴》的智慧是综合了曾国藩和三国刘勋《人物志》与传统相法精华而成,从理论到实践,并结合了大量的引证,了解周围的人才,团结可以团结的所有人才,去愚才而识贤才,辩邪正而识忠奸。
从《冰鉴》的现今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需求的关键点,如何辨别人才,凸显人才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于是用《冰鉴》的智慧解读人生,体悟世情,自鉴明镜!是非常有实用效力的良方。
曾国藩的识人口诀是: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识人术”的核心就是:世上怕的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用才的人不能正确使用人才。
特别是在管理重要的高层人员方面,曾国藩自有一套:1、选拔人才。
“拣选将才,必求智略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三着兼全,乃为上选”。
曾国藩认为挑选高层次人才必须要有深谋远虑的眼光,又要有严明的纪律,同时,要吃得苦中苦,且耐得注寂寞,三者如能兼顾,则为最佳的配比方式。
曾国藩《冰鉴》原文及译文
曾国藩《冰鉴》原文及译文曾国藩《冰鉴》第一神骨【原文】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去掉作为谷外壳的糠,谷的精髓依然存在。
”这说的是神。
“山岳不崩塌,只是因为石作为镇压。
”这说的是骨。
一人的精与神,全在于双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于脸部。
其他人(工农商军等)需要把身形与精神一起讨论,读书人要先观察他的神气与骨相,单刀直入,这是最重要的。
【解释】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
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
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原文】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婬;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解释】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听,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曾国藩《冰鉴·十六·须有多寡,与眉相称》译文与赏析
曾国藩《冰鉴·十六·须有多寡,与眉相称》译文与赏析十六须有多寡,与眉相称【原文】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
多者,宜清、宜疏、宜缩(1)。
宜参差不齐;少者,宜光、宜健、宜圆、宜有情照顾(2)。
卷如螺纹,聪明豁达;长如解索(3),风流荣显;劲如张戟,位高权重;亮若银条,早登廊庙(4),皆宦途大器。
紫须剑眉,声音洪壮;篷然虬乱,尝见耳后,配以神骨清奇,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
他如“辅须先长终不利”、“人中不见一世穷”。
“鼻毛接须多滞晦”、“短髭遮口饿终身”,此其显而可见者耳。
【注释】(1)缩:指不直不硬,不散不乱。
(2)友情照顾:胡须与其他部位相均衡,使整体趋于和谐一致,宛如彼此有情,互相照应。
(3)解索:指断裂磨损的绳头,其绳身多小曲。
(4)廊庙:庙,指太庙,廊,指古代帝皇与群臣商议朝政的地方。
【译文】胡须,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无论是多还是少,都要与眉毛相和谐,相匹配。
胡须多的应该清秀流畅,疏爽明朗,不杂不乱,并且长短错落有致。
胡须少的,就要润泽光亮,刚健挺直,气韵十足,并与其他部位相互协调。
胡须如果像螺丝一样的弯曲,这人一定聪明,目光高远,豁然大度。
胡须细长如磨损的绳子一样到处是细弯小曲,此人生性风流倜傥,却没有 ... 之心,将来一定能名高位显。
胡须刚劲有力,如一把张开的利戟,此人将来一定当大官,掌重权。
胡须清新明朗,像闪闪发光的银条,此人年纪轻轻就官运亨通。
以上这些都是仕途官场上的大材大器的人物。
如果人的胡须是紫色,眉毛如利剑,声音洪亮粗壮。
胡须像虬那样蓬松劲挺散乱,而且有时还长到耳朵后边去,这样的胡须,再有一副清爽和英俊的骨骼与精神。
即使封不了千里之候,也能当十年的宰相。
其他的胡须,如辅须先长出来,终究没有好处。
人中没有胡须,一辈子受苦受穷。
鼻毛连接胡须,命运多舛,前景黯然。
短髭长大了而遮住了嘴,一辈子忍饥挨饿等等。
这些胡须的凶相,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用不着详细论述了。
【解读】古人惯用“须眉”一词代称男子,可见胡须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冰鉴(带翻译).
冰鉴曾国藩著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篇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
”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惟石为镇。
”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荧光,动若流水,尖巧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脱迹二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第二篇刚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消息直与命相通,此其皎然易见。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
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
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
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寒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亦。
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入文人正论。
五行为外刚柔,内刚柔,则喜怒、跳伏、深浅者是也。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
伏矣不伉,跳亦不扬,近”蠢”。
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
内奸者功名可期。
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
纯奸能豁达,其人终成。
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冰鉴》
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冰鉴》娱乐休闲11-20 1347: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冰鉴》识人、用人之“相术”: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学问极深。
曾国藩所著述《冰鉴》用人的学问,是其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
曾氏用人四法:做、省、学、禁;摸透人的精、气、神;任用智、言、劳三种人。
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冰鉴第一神骨【原文】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
“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义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 ,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
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
冰鉴讲解
冰鉴--刚柔章(上)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即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
不足用补,有馀用洩,消息直与命通,此其皎然易见。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
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皆然,此逆而合逆者,其贵非常。
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
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寒老矣。
木行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
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入文人正论。
(以上原文) 冰鉴--刚柔章(下)五行为外刚柔。
内刚柔则喜怒伏跳深浅者是。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
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
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
内奸者,功名可期,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
纯奸而能豁达者,其人终成。
纯粗无周密者,半途必废。
观人所乎,十得八九矣。
(以上原文)子玄注解:(1)接下来进入「刚柔」章比较有趣的部分了,曾国藩把刚柔分成内外的看法,由外则是看人的形状,由内则是看人情绪的抒发,相当有趣。
(2)「五行为外刚柔。
内刚柔则喜怒伏跳深浅者是。
」外刚柔是说明以五行分别人的类型。
内刚柔则是用情绪的表达方式来论断一个人的好坏。
(3)「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
」有一些情绪抒发的很过的人,高兴的时候表现得很夸张,生气的时候不管他人的乱发脾气,而且他对事情却不长记性,有点像现代人说的EQ差,记性有不好的人,这种人呢粗野不文。
(4)「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
」这是和前一种相反的人,他生气不太表现,高兴也没有很欢乐的样子,我们称这种人蠢。
(5)「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
」一开始谈话的时候好像聊的很浅,但是转念一想后,又想得很深入,这种人,就是表面上很好,但是心里面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的这种,比较奸诈。
这边的奸指的是有聪明智慧的人。
(6)「内奸者,功名可期,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
」做大事的人呢要有聪明,所以要内奸,这种人呢让人家刚开始看你的时候觉得你没什麼但是运筹帷幄都在心中,功名自然可期。
而适当的表达高兴和生气,不太在意世上的事情的这种人呢使比较长寿的。
冰鉴(曾国藩识人看人的传世绝学)
冰鉴(曾国藩识人看人的传世绝学)加入书架登录•版权信息•第一篇神骨鉴:骨相察神的识人秘诀•一识人观人,神骨为先•在内为骨,外现为神•神藏于形之内•神有余与神不足•眼睛能传神•各种眼睛的神态•神与骨骼的联系•二精神清浊邪正之辨•神清浊辨人清浊•神的邪正的分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动静结合鉴人•切莫以形观人•清浊之道,洁身自好•三精神状态观人心灵•人的精神境界•精神状态支配着你•人的两种精神表现•人之心思•醉之以酒而观其态•识别人的各种状态•四“骨有九起”的诠释•何为九贵骨•解读相骨•十二骨相•骨相禁忌•头中反骨•容貌奇特的高祖•五观察骨骼的颜色•骨之色•骨与色之间的联系•面佳不如头佳•“鼻骨”与“颧骨”•观色识人•管辂观何晏之气知其败•第二篇刚柔鉴:刚柔并济,取长补短•一刚柔之辨•五行消长的状态•五行生克之数•五行中的阴阳均衡•由五行观人•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刚中有柔,柔中带刚•二外刚柔的性格特征•五行形相•人的双重性格•大柔非柔至刚非刚•哪种性格更易成功•性格决定人的命运•范蠡:由性格知人•可遇深虑,难与捷速•韬谲之人•徐阶柔倒严相•晁错过刚亡其身•三观人当识内刚柔•五行与相人术•观人当识内刚柔•喜高怒重近“粗”•伏不伉,跳不扬,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韬光养晦的处事方法•柔以掩刚剪政敌•先柔后刚诛权臣•外柔内刚对楚王•富翁巧取郑板桥字画•有名有实的傲才•唐伯虎诈疯远祸•第三篇容貌鉴:相貌仪容尽显个性•一观察人体各部位•“容”和“貌”是两个概念•身相三停不在长短,而在方正•容貌是人体的无形名片•不同面相人的性格特征•人体对应五行•五官与脏腑的关系•容貌彰显本性•容貌的恭敬与否•品行心态影响容貌•选才以“身”为重•袁天罡看相•曾国藩看容貌识人才•不可以貌取人•透过现象抓本质•二容貌贵在整•“整”不是整齐划一的整•从外貌鉴别人才,“整”是其规律的不二法门•相顾相称则福生•观容貌识人术•苻生独眼性格狂暴•高矮胖瘦皆英雄•三貌有清古奇秀之别•相面纹•何谓阴骘纹•四种独特的相貌辨别•七种容貌类型•七类奇相的人•清代皇帝的奇特的面貌•相面相出来的女皇帝•陈抟相人•李白识良士•历史上著名的丑妇钟无艳•四面部形状决定人的前途命运•人面部的五种形相•五官与面部各部位的密切关系•五官相人术•顶见于面•橘皮不显•“贫”不一定“贱”•面部如命•舌脱无官不符实际•吕文德“精灵转世”•陈瓘看人•观人须注重表里如一•第四篇情态鉴:相人之要,情态为•一情态是精神的流韵•观其情态,察其品行•“神”与“情态”关系•情态与容貌之间的联系•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观人情绪识人心理•刘晔善于窥视人的心意•知情态臣竟欺主•李药师见微知著•抓住皇帝,势焰熏天•元帝不察,阉宦祸国•慧眼识人的魏先生•二人常出现的四种形态•弱态之人,优柔寡断•狂态之人,桀骜不驯•疏懒之人,怀淡然心态•周旋之人,锋芒不露•情态之真假辨别•戒除疏懒之态•三不常出现的几种时态•由时态察人•于纯朴中识别人才•平庸小人需提防•根据时态识别谎言•凡事不度,必有其故•一举一动,心之反映•洞察反常情态•鉴人不带有色眼光•揣摩人心思,要知进退•第五篇须眉鉴:少年观两眉,临老察胡须•一总论须眉•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须眉男子之眉•须眉男子之须•眉型与性格•胡须与性格•胡须稀少的郭子仪•巾帼不让须眉•眉钝眼拙,自误误人•二论眉•相眉有四点•眉毛传递信息•眉毛可以传神•三论须•胡须是雄壮力量的象征•胡须与命运的密切关系•四种上佳的胡须•第六篇声音鉴:以声观人以音辨才•一总论声音•声音的规律•内心所示,声气为先•考其声情,而推其征•声深雄厚重,能胜福贵•容之动作,发乎心气•音乃心声,闻声辨认•声音的清浊之分•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二论声•声相优劣高下•巧妙运用声音的张和弛•三论音•鸟鸣无声,兽叫无音•听其言知其心•会“听话”的纪晓岚•赵括善辩未必贤•晋文公善听•曾国藩重用罗萱•第七篇气色鉴:以色察人以气观志•一总论气色•“气色”有两种概念•气色是一个人状态的外在表现•色主司•以面部色泽的变化判断病情•通过五行诊断疾病•面部五色诊法•脸上有五种病色•二气色的类型•人生四时之变•气候四时的区别•李国用知赵孟頫•三气色与文人的关系•黄色主贵•察细微,识人才•依据态色取人•文人的气色•四青色与白色•青白两色为不健康之色•曾国藩观气色选妾•第八篇活学活用曾国藩识人法•一企业的识人之道•消除对人的偏好和偏见•听“言” 知“意” 得“象”的思维•用人以长用人不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理念•识人五步:观体貌察神态探言辞辨志向考智能•二借鉴古人识别人才的绝招•穷之以辞,以辨其智•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三考察和鉴别人才的途径•静中变动的考察•广咨博询•对比鉴别•识别真假人才•知心知人•挖掘被埋没的人才•从平庸者中发现人才•从日常谈话中鉴别人才•生活细节处知人•百闻不如一见•从整体上看人•英雄不怕出身低•不以一时一事论人•四识别人才的方法•考察员工品德的方法•识别小人法•五谨记识人用人之误区•忌讳有色眼光•名利地位•轻信谗言之误区•以情迷眼•以己度人•以线识人•疑心生暗鬼•求全责备•附录•古代名人观人鉴人的经典借鉴篇•诸葛亮识人七法•刘向六正六邪鉴人法•刘邵的识人法•雍正的相人术•荀子的人才观•管仲的人才鉴别方法•孔子的识人观是否关闭自动购买?关闭后需要看完本书未购买的章节手动确认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鉴全文讲解
摘要:
一、冰鉴的背景与作者
1.《冰鉴》的起源
2.作者曾国藩的简介
二、冰鉴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1.《冰鉴》的核心思想
2.全文的篇章结构
三、冰鉴的鉴人方法
1.观察人的外貌
2.分析人的性格特点
3.从言行举止中识人
四、冰鉴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1.在职场中的运用
2.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3.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正文:
《冰鉴》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著作。
它起源于我国清朝,由曾国藩所著。
曾国藩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人的性格、品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后世留下了这部千古传世的识人宝典。
《冰鉴》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共十六篇。
第一部分包括前五篇,主要讲述人的外貌与性格的关系。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五官、骨骼、声音等外貌特征,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包括第六至第十篇,重点分析人的性格类型及其优缺点。
这一部分对于读者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一至十六篇,主要探讨如何从言行举止中识人。
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许多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对于读者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冰鉴》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在现代社会,《冰鉴》依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启示意义。
在职场中,掌握《冰鉴》的识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同事、上司相处,提高职场竞争力。
在人际关系中,运用《冰鉴》的原则,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他人,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冰鉴》对于个人成长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品行和能力。
总之,《冰鉴》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