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合集下载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原理和方法—综合治理的含义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原理和方法—综合治理的含义

二、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 代中期。
前期(1946~1962),开始大面积使用DDT,相继六六六、氯丹、毒 杀芬等一系列高效、持久的有机氯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发挥巨大作 用。
1874年 德国人蔡德勒合成出DDT
1939年 化学家米勒发现了DDT的杀虫功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DDT登上世界舞台
此阶段强调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的研究。是现代综合管理方案 的雏形 。
19世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柑橘, 曾受到介壳虫的危害,介壳虫像麻疯 疙瘩一样,密密实实地叮在柑橘和枝 叶上,使柑橘生产损失严重。后来人 们发现澳洲瓢虫善吃这种介壳虫, 1888年,美国不远万里将澳洲瓢虫请 来,去防治介壳虫,结果获得成功。 由此开创了传统生物防治科学的新纪 元,并宣告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二)全部种群管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
意大利的Knippling提出,化学防治对控制高密度 种群最有效,而不育技术是以低密度种群下最为 有效。二者结合可彻底消灭害虫。其哲学基础是 消灭哲学。适用于卫生害虫及危害严重的森林大 害虫。
(三)大面积种群治理(area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APM)
(一)害虫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定义: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 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 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 化学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 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 产的目的(马世骏,1979年)。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展
人类对害虫的管理策略大致分初期防治阶 段、化学防治阶段、害虫综合管理阶段、 林业可持续发展4个主要的发展历程。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上的比较研究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上的比较研究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上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食生产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在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防治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众所周知,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生物防治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了一种新的防治思路。

本文将对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农业上的比较研究进行探讨。

一、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概念及应用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生物或其产物对病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在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一般采用昆虫、细菌、真菌、病毒等自然微生物,与病害生物进行生理上或化学上的制约,从而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等诸多优点,在欧美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常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盐、草酸盐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的好处是破坏病虫害的同时具有速效性和广谱性,但是环境污染、残留问题和对人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比较研究1. 防治效果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化学防治一般具有速效性和广谱性,但是易出现抗药性、残留和药害等副作用。

而生物防治虽然起效较慢,但是其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同时也不存在毒性和残留问题。

2. 环境与生态问题生物防治是一种低风险、低影响的防治方法,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化学防治存在药物的残留、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水体、土壤和空气有一定的污染作用。

3.非靶标作用生物防治是通过生态作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具有非靶标作用。

即生物防治除了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作用,还对其它有利或有害的昆虫或生物有调节作用。

而化学防治只能对一些目标害虫具有作用,其杀灭作用是单向的。

4. 经济效益化学防治的成本相对较低,农民容易接受,而且能够迅速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状况,但是其后期维护成本和破坏现有生态系统的恢复成本仍需加强。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病虫害是农田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它们给作物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预防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一、预防措施1.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减少杂草、野草的生长,清除作物残余物,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2.合理的种植布局: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和适当的间隔距离,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3.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轮作和间作: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方式,增加土壤的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引入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或动物,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2.利用微生物:利用具有杀菌或杀虫功效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3.利用植物抗性:利用一些植物的抗性物质,如挥发性物质或根系提取物,对抗病虫害。

4.利用拮抗细菌:引入一些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与病原菌竞争资源,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三、化学防治1.选择适宜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合理使用,避免过量施用。

2.科学施药:根据病虫害的生物特性和防治周期,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3.农药调控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的农药进行调控,防止病虫害的抗药性产生。

4.合理药剂组合:根据病虫害的复杂性,合理搭配不同的农药进行喷药,提高防治的综合效果。

综合防治病虫害需要农民在生产中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预防措施是最基础的,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式,它能够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天敌和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在特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科学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综合使用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是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或减少对农作物、森林、家庭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损害造成的生物,如害虫、杂草、害鸟、害兽等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
1.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影响。

这种方法效果较快且面积广泛,但也存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毒来控制有害生物。

通过引入适当的天敌,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而不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过多的危害。

3. 物理防治:采取物理手段,如使用隔离技术、陷阱、电网等,来防止有害生物的进入或传播。

4. 文化防治: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种植方式、轮作方式或改善土壤质量等,减少有害生物的滋生或传播。

5. 遗传防治:通过选育或基因改良的方法,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对有害生物的依赖。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措施来进行有害生物防治。

同时,这些方法应当与可持续农业和生态保护相结合,以最小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比较与选择指南

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比较与选择指南

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比较与选择指南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是目前主流的农药类型,它们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作用。

然而,由于两者的特点不同,选择适合的农药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别从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概念、优缺点以及选择指南等方面进行比较。

化学农药是指利用合成化学物质杀灭和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它们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多种作用,对于病虫害的控制效果明显。

化学农药的优点主要包括:效果明显、作用迅速、适用范围广、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化学农药的缺点主要包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易产生抗药性、易残留在农产品中、破坏生态环境。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动物来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它们具有选择性、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

生物农药的优点主要包括:对目标害虫选择性强、对非目标生物无毒副作用、分解快速、环境友好。

生物农药的缺点主要包括:防治效果较慢、容易被自然环境因素降解、生产成本较高。

在选择农药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病虫害种类和严重程度:首先,应该了解所要防治的具体病虫害种类和其严重程度。

对于严重程度高、需要迅速控制的病虫害,化学农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严重程度较低、希望长期控制的病虫害,生物农药是较为适合的选择。

2. 安全性考虑:化学农药由于其较大的毒性,使用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且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而生物农药由于其天然来源,相对较安全,但仍然需要正确使用以避免潜在的危害。

3. 抗药性问题:化学农药易产生抗药性,这意味着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农药可能会导致害虫对其产生抗性,使该农药的防治效果降低甚至失效。

而生物农药由于其不同的作用机制,较不易产生抗药性。

4. 环境友好性:生物农药在使用后可自然降解而不会在环境中积累,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而化学农药使用后,容易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对生态系统构成潜在风险。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与比较研究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与比较研究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与比较研究病虫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难题,它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减少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成为了两种主要的防治方法。

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它们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

1. 化学防治的原理和方法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植物病虫害。

它是最常见的防治方法。

化学农药的成分分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酰胺等,这些成分通过杀死害虫或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达到防治的效果。

化学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喷雾、灌溉和冲施。

一般来说,农民更倾向于使用喷雾法,因为它相对容易操作且便于调节药液的浓度。

但是,化学防治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长期的使用会导致病菌或虫害对农药产生耐药性。

其次,还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 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制剂来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

生物制剂主要包括拮抗菌、生物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这些生物制剂能够通过竞争或产生抗生素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达到防治的效果。

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植物接种和药剂喷施。

其中,植物接种是将适当的生物制剂接种到种子或根系中,使其随着植物的生长逐步释放,对植物进行防治。

而药剂喷施则是将生物制剂直接喷施于植物上。

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非常环保。

由于生物制剂只对目标害虫或病菌起作用,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因此可以保持生态平衡。

但是,生物防治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

例如,生物制剂的效果有时不如化学农药。

3. 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比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优缺点如此明显,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哪种防治方法呢?当作物面临的病虫害较为轻微时,生物防治是更加适合的选择。

因为生物制剂能够利用植物自身的生物防御机制,调节植物生长,达到防治效果。

此外,生物防治还可以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而这些都是化学防治所无法达到的。

但是,在面临大规模的病虫害时,化学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高中生物三大防治举例

高中生物三大防治举例

高中生物三大防治举例高中生物三大防治举例:一、生物防治:1. 天敌引入:利用一种或多种捕食性或寄生性动物作为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

例如,引入瓢虫来控制蚜虫的繁殖。

2. 细菌防治:利用某些细菌对害虫进行防治。

例如,利用芽孢杆菌来防治水稻的稻瘟病。

3. 孢子防治:利用某些真菌的孢子对害虫进行防治。

例如,利用白僵菌孢子防治蚜虫的繁殖。

4. 节肢动物防治:利用某些节肢动物对害虫进行防治。

例如,利用蜘蛛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二、物理防治:1. 网栽:在农田中设置网栽,阻挡害虫进入农田,达到防治的目的。

例如,在西瓜田周围设置网栽,防止蚜虫等害虫的入侵。

2. 黄板诱捕:在农田中设置黄色的粘板,吸引害虫落到粘板上,达到防治的目的。

例如,在果树园中设置黄板,吸引果实螨的数量。

3. 热烟熏:利用烟熏的方法将害虫杀死。

例如,在蚕室中进行热烟熏,杀死蚕室中的病虫害。

4. 灭鼠:利用物理手段如夹子、毒饵等杀死害鼠。

例如,在粮仓中设置夹子,捕杀害鼠。

三、化学防治:1. 农药喷洒:利用农药喷洒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例如,在水稻田中喷洒杀虫剂,控制稻飞虱的繁殖。

2. 杀螨剂喷洒:利用杀螨剂喷洒来控制螨虫的数量。

例如,在果树园中喷洒杀螨剂,控制果实螨的繁殖。

3. 杀菌剂喷洒:利用杀菌剂喷洒来控制病菌的繁殖。

例如,在蔬菜大棚中喷洒杀菌剂,控制霉菌病的发生。

4. 熏蒸:利用熏蒸的方法杀死害虫。

例如,在仓库中进行熏蒸,杀死害虫的卵和幼虫。

高中生物的三大防治方法分别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每种防治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数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在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在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

04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 同应用
协同防治的必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01
化学防治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物防治则更加环
保,通过协同应用可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提高防治效果
02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各有优缺点,协同应用可以取长补短,提
高防治效果。
降低防治成本
03
通过协同应用,可以减少防治次数和防治量,从而降低防治成
本。
协同防治的方法和策略
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剂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剂,如天敌昆 虫、病原微生物等。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在必要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化学防治,但要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 药,并控制使用量和频率。
优化防治方案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环境条件,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包括防治 时间、防治方法等。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在病虫 害管理中的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07
目录
• 化学防治介绍 • 生物防治介绍 •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比较 •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同应用 • 未来展望
01
化学防治介绍
化学防治的定义
01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 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02
它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 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自然 控制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虽然 见效较慢,但是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抗 药性,且对环境友好。
环境影响比较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 程度的污染,如农药残留、水源 污染等。长期使用可能对生态系 统造成破坏。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 对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且有 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比较研究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比较研究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比较研究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给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农田土壤和水质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生物防治逐渐被重视。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都是常见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方法,那么它们有何区别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防治效果首先,防治效果是比较关键的标准之一。

从效果来看,化学防治的药物种类和杀虫范围比较广,可以杀死大量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

但是会伤害到生态环境,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生物防治利用的是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防治效果相对较慢,但是对于一些繁殖速度不快的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而且生物防治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适用于一些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生态系统和农作物。

二、安全性从安全性来看,化学防治使用的农药成分很多,像五氯酚、苯甲酰脲、氟硅嗪等,都有毒性,长期接触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对于种植者和农民来说,经常接触农药,很容易造成中毒。

而生物防治使用的是天然的控制因子,不含有毒性物质,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三、生态环境从生态适应性来看,化学防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如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杀死非靶标生物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较大。

生物防治则是适应性更高的一种方式,可以维持农田生态平衡,减少二次污染,不会给生态系统带来破坏。

四、经济因素从经济方面来看,化学防治使用的药物成分比较多,价格不菲,而且可能面临药物抗性的问题。

生物防治虽然初始投入比化学防治高,但是长期来看,可以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药使用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五、综合评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各有优劣之处,从环保、安全、生态等方面来看,生物防治是更可取的一种方式。

但是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化学防治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配合使用,取长补短。

无论是化学防治还是生物防治,都是为了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及人民的饮食安全。

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天然生物因素,对害虫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相比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持久等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青睐。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首先,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天敌是指以害虫为食物的其他生物,如蜻蜓、蝌蚪、蚂蚁等。

这些天敌可以通过捕食、寄生、寄主寄生等方式,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例如,利用天敌蜻蜓来控制稻田中的稻飞虱,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利用寄生虫进行生物防治。

寄生虫是指以害虫为寄主的生物,通过在寄主体内寄生、卵化和繁殖,最终导致害虫死亡的一种生物。

例如,利用寄生蜂来控制玉米螟、蚜虫等害虫,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

再次,利用病原体进行生物防治。

病原体是指能够感染害虫并导致其死亡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利用病原体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简单易行,对环境影响小。

例如,利用昆虫病毒来控制棉铃虫、蚜虫等害虫,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最后,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生物防治。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其表达外源蛋白,从而改变宿主的性状。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对害虫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从而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和转基因技术等多种手段。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生物防治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

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1. 利用微生物防治。

2.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

3.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

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

生物防治缺点:短期效果不如使用化学农药快,杀虫效果较慢,在高虫口密度下使用不能达到迅速压低虫口的目的。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的生物活性,将有害生物种群或群体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

农药的生物活性表现在4个方面:①对有害生物有杀伤作用。

②对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或调节作用。

③对有害生物的行为有调节作用。

④增强作物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

化学防治优点:在一定条件下,能快速消灭害虫,压低虫口密度。

化学防治缺点:长期使用易产生药害,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

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类:西维因 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1934年)
萎锈灵(内吸传导杀菌剂,1966年)
植物生长调节剂、抗生素
3.第三代农药(1970年至今)
仿生合成和特异性农药时期
拟除虫菊酯类:氯菊酯、氯氰、溴氰、氰戊 沙蚕毒素类:杀虫双、杀虫环
仿生合成 氯化烟酰类:吡虫啉、吡虫清
甲氧丙烯酸类杀菌剂(以抗生素Strobilurim为
先导物,经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克服了原
抗生素在稳定性等功能方面的不足)
4.特异性杀虫剂 昆虫信息素
保幼激素类似物:保幼炔、烯虫酯
保幼激素
哒嗪酮类:哒幼酮
蜕皮激素:抑食肼、虫酰肼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苯甲酰基脲类:灭幼脲、氟铃脲、 氟虫脲、氟啶脲(抑太保) 噻嗪酮类:噻嗪酮
不育剂、拒食剂、驱避剂等
到好处的使用农药,使农药真正发挥其优点,克
服其短处,按照人们的意愿,为农业生产服务,
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农药滥用造成的影响
食物链中农药残留
水污染 人体健康 有害生物产生抗性 杀死天敌 野生生物绝迹 农田土壤退化 授粉者消失/作物产量受影响
片面强调化学防治的重要性,完全依赖 化学农药
•3R问题:Resistance 抗药性 • Residue 残留 • Resurgence 再猖獗
否定化学防治的作用 应用辩证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实践 的观念来认识其相对性
化学农药在农作物保护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功不可 没,可以说,化学农药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重
化学防治法
一、概念: 化学防治是指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 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二、特点:

病虫害防治管理要求

病虫害防治管理要求

病虫害防治管理要求农业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益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以下是一些管理要求: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虫害的防治应注重预防,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

预防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种植、轮作、培育健康种苗等。

综合治理则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方法。

二、合理使用农药农药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但必须合理使用。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使用禁用农药。

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次数使用农药,防止药害和抗药性的产生。

三、科学种植,改善环境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改善环境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的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等措施,都有利于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同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作物和种植时间,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四、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定期调查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注重预警工作,提前发布病虫害防治警报,提醒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五、提高农民防治水平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是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关键。

要通过多种途径,如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向农民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防治水平。

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病虫害防治管理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注重预防为主、科学种植、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监测和预警以及提高农民防治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益。

草莓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草莓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丰富的水果,市场需求量大,因此许多人都选择种植草莓。

然而,要成功种植草莓并获得高产量,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比较研究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比较研究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比较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常常需要对农作物进行术后防治,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两种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种防治方式的优缺点。

1. 防治效果生物防治可根据生物本身的生态特性,利用有益生物对危害生物的控制,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天敌、利用微生物和挑选抗病优良品种等。

相比较而言,生物防治方法更加环保健康,不会给农作物产生污染,也不会在环境中积累。

而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化学药剂有时候会对农作物本身也产生影响,且药剂使用不当也会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造成破坏。

2. 经济成本借助有益生物防治农作物的方法,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但是相对于化学防治的短期效益来说,长远来看,生物防治方式对于农民的经济成本会更低。

生物防治需要选用适当的有益生物,培育与维护有益生物种群,使其能够发挥作用。

这样不仅环保健康,而且减少了化学药剂成本。

而化学防治相对而言经济成本较高,药剂价格不同,其成本高低也有所不同。

3. 风险生物防治不会产生大量化学废物和药剂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比较环保和健康的防治方式。

而化学防治药剂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进而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4. 可持续性生物防治方法具有可持续性,因为它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使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增加。

而化学防治则可能对于土壤微生物、土壤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水质量等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降低土壤肥力、影响生态平衡,进而影响作物收益。

综上所述,两种防治方式各有优劣。

虽然化学防治方式具有使用简单、防治效果明显的特点,但是生物防治方式具有环保、经济成本低、长时间持续等优点。

在农作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应该更倾向于生物防治方式,使防治工作更加环保可持续。

生物防治的措施

生物防治的措施

生物防治的措施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利用生物学的手段控制和减少害虫、病害和杂草对农业、林业和园艺业的危害。

生物防治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防治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即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发生,减少损失。

这包括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施肥、灌溉、采收等措施,使作物生长健康,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滋生条件。

2. 利用天敌和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天敌是指食肉性昆虫、鸟类、蜘蛛等,它们吃掉害虫,对害虫的生物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微生物是指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生长繁殖,如斑点病病菌、苦草碱菌等。

3. 利用化学调节剂和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调节剂是指有机合成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制备的制剂,如杀虫菌、杀菌菌、拮抗细菌等,它们与害虫、病菌等具有专一性,对环境污染小,对生态系统影响小。

4. 利用遗传改良和育种培育抗病虫品种。

遗传改良和育种培育抗病虫品种是长期而持久的生物防治措施。

这种方法通过选育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增强作物的自身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园艺业中,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病媒生物防治的内容

病媒生物防治的内容

病媒生物防治的内容
病媒生物防治是一种针对带病媒的生物进行防治的方法。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如蚊子、苍蝇、跳蚤、蜱虫等。

这些生物通过叮咬或灌食等方式,可以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或动物,引起疾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病媒生物防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病媒生物防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测和监测:通过对病媒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预测和监测其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生物资源对病媒生物进行防治,以减轻化学防治的压力,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3. 化学防治:采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对病媒生物进行防治,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应该科学合理使用,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生态防治:通过生态调控、环境改善等手段,改善病媒生物的生境条件,减少其数量和繁殖速度,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总之,病媒生物防治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媒生物和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 1 -。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兼容性与生态影响研究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兼容性与生态影响研究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兼容性与生态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对化学农药使用的限制和禁止已成为全球趋势。

同时,生物防治作为绿色防治的一种方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兼容性,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兼容性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途径防治害虫、病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而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杀死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但是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兼容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首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兼容性需要考虑生物对化学物质的耐受性。

有些生物途径对化学农药非常敏感,所以需要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加强监测,确保不会对生物途径造成伤害。

例如,在使用杀虫剂时,需要注意保护蜜蜂、蝴蝶等有益昆虫,否则会对它们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兼容性还需要考虑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

例如,在进行生物防治时,需要在化学防治之前或之后进行,以确保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互不干扰,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最后,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兼容性还需要注意适当的选择和使用植物保护药物。

有些化学农药会对生物途径产生过度污染,从而影响其发挥作用。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适当选择、适量使用植物保护药物,以减少对生物途径的影响。

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生态影响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使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但是相比之下,生物防治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因为在生物防治中,大多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天然生物途径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这些生物途径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产生过度的污染。

而化学防治则容易导致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污染。

此外,使用生物防治可以降低抗药性的发生。

而化学防治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化学农药的剂量和频率不断增加,有害生物则有可能发展出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从而增加了治理难度。

使用生物防治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虫害控制的防治方法

虫害控制的防治方法

虫害控制的防治方法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虫害的防治。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个方面来介绍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预防措施预防是虫害防治的首要任务。

首先,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其次,合理轮作,避免同一地块长期种植同一作物。

再次,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农田的整洁,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虫害的滋生地。

此外,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了解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为后期防治提供依据。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阻止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搭建虫网,将农作物周围用细网覆盖,阻止虫害的入侵。

此外,还可以利用黄板诱虫,将黄色的粘虫板放置在农田中,吸引并捕捉害虫。

另外,还可以利用高温熏蒸、冷冻等方法对种子、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处理,杀死潜伏在其中的虫害。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体等生物因素来控制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放虫和微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是指将天敌放入农田中,让其捕食害虫,控制害虫数量。

放虫是指将人工繁育的寄生虫放入农田中,让其寄生在害虫体内,杀死害虫。

微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病原体感染害虫,引起病害而控制害虫数量。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虫害。

化学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蜱剂和杀鼠剂等。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根据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以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在实际防治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以达到高效、安全、环保的虫害防治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研究和监测工作,不断改进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生物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生物体,如昆虫、微生物等对害虫进行治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生物防治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本文将围绕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1.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没有化学农药残留问题;其次,它不会对目标对象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为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因素消灭害虫,不会像化学农药一样有毒副作用;再次,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破坏土壤和水源,避免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2.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在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技术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蔬菜、水果和茶叶生产中,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昆虫种植和利用昆虫菌对害虫进行控制。

此外,在灰霉病、红姑菌病、甜菜夜蛾等病害的防治中,利用生物农药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生物灾害防治技术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非洲的沙漠蝗虫灾害得到了利用昆虫生物控制的有效防治。

二、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1. 生物防治技术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在当前科技创新热潮的背景下,生物防治技术成为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未来,随着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生物防治技术得到创新改进和推广应用。

2. 生物防治技术的可持续性随着人们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生物防治技术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方面,需要强调生态友好、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适用性。

3. 生物防治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未来,生物防治技术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相结合,使其更加高效和全面。

例如,在智能农业技术中,生物防治技术可以与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形成各种智能防治体系。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微生物代谢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提升生物防治技术的效果和范围。

4.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范围扩大未来,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其应用范围也将得到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一、生物杀虫剂
生物杀虫剂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微生物类、昆虫病毒、植物浸提液3大类。

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控制期长,高效、经济、安全、无污染,与环境高度相容等特点,是当前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的最佳农药选择。

微生物类杀虫剂
1、真菌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是一类寄生谱较广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触杀性微生物杀虫剂。

目前,研究利用的主要种类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座壳孢菌和轮枝菌。

(1)白僵菌:白僵菌是我国研究时间最长和应用面积最大的真菌杀虫剂。

主要用于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豆夹螟、玉米螟等豆科植物害虫及螨类。

(2)绿僵菌:绿僵菌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菌,靶标触杀害虫,在国外应用其防治害虫的面积超过了白僵菌,防治效果可与白僵菌媲美。

可有效防控蛴螬、土天牛、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及蚜虫、飞虱、蓟马、小绿叶蝉等虫害。

(3)拟青霉:拟青霉是土壤中多种植物根系的习居菌(土壤习居菌是指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寄生菌),是目前人们研究最多、应用也最广泛的线虫卵寄生真菌,能够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和胞囊线虫。

也可寄生半翅目的荔枝蝽蟓、稻黑蝽;同翅目的叶蝉、褐飞虱;等翅目的白蚁;鞘翅目的甘薯象鼻虫以及鳞翅目的茶蚕、灯蛾等。

(4)轮枝菌:属半知菌类,通过体壁接触感染传病,能寄生蚧类、蚜虫类、螨类和粉虱等害虫。

2、细菌杀虫剂
细菌类杀虫剂是国内研究开发较早的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

目前,研究应用的品种有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青虫菌等,其中苏云金杆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1)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Bt)可产生能产生伴孢晶体毒素、是一种胃毒性杀虫剂。

苏云金杆菌对多种农业害虫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这些害虫包括棉铃虫、烟青虫、银纹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菜蛾和茶毛虫等,对森林害虫松毛虫有较好效果。

另外,还可用于防治蚊类幼虫和储粮蛾类害虫。

(2)杀螟杆菌:杀螟杆菌又名蜡状芽孢杆菌,对害虫主要起胃毒作用,兼具一定的触杀作用。

可防止多种作物的鳞翅目害虫,如:玉米螟、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跳甲、天蛾等。

(3)青虫菌:又名蜡状杆菌3号,具有胃毒作用,昆虫食入青虫菌后很快停止进食,可有效防治夜蛾、菜青虫、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

昆虫病毒
病毒类杀虫剂主要有:
核型多角体病毒有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质型多角体病毒有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等;颗粒体病毒有菜青虫颗粒体病毒等。

植物浸提液
植物源杀虫剂的主要原料直接来源于植物体。

杀虫剂有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藜芦碱、除虫菊素、烟碱、苦皮藤素、桉油精、八角茴香油等。

植物浸提液不宜久置搁放、应现配现用,以免降低药效。

1、苦参碱:广谱型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速效性较差。

对各种作物的黏虫、菜青虫、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有明显防效。

2、鱼藤酮:广谱型中等毒性杀虫剂。

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猿叶虫、菜青虫、螨类、蚧壳虫、蓟马等。

3、印楝素:低度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跳甲等。

4、藜芦碱:百合科植物的提取液,多种生物碱混合剂。

用于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夜蛾、棉铃虫、烟青虫、小绿叶蝉等。

5、除虫菊素:除虫菊的花为主要提取原料。

主要防治棉蚜、菜蚜、蓟马、叶蝉、菜青虫等。

6、烟碱: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短。

主要防治蓟马、潜叶蝇、小菜蛾、食心虫、菜青虫、飞虱等。

二、化学杀虫剂
凡是种植农作物的人都知道害虫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尤其是那些吃掉农作物叶子和果实的害虫。

从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以来,农民们就尝试着用杀虫剂与虫害作斗争。

在20世纪,科学家们寻找着一种能用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真正强有力的杀虫剂。

1939年,发生了一个突破。

当时瑞士科学家保罗米勒发现,一种叫做“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化学药品是强有力的杀虫剂。

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药的用量必须要双倍才行。

这个情况意味着化学药品对人类也形成了一种威胁。

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虫打不死了,可是——以前用这药挺好的啊?现在用量是以前的几倍甚至十倍,害虫还是打不死!这就是——虫子对化学农药出现抗性了!害虫抗性的产生归根结底就是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连年使用化学农药,害虫极易产生抗性!微生物农药多为靶标触杀,害虫不易产生抗性。

三、生物杀虫剂的施用原则
1、对症施治
生物杀虫剂的特异性和良好的选择性,决定了其杀虫种类、寄主范围都较专一。

所以使用生物杀虫剂时、应根据害虫发生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

2、科学施用
生物杀虫剂多具有“活性”,施药环境和科学的使用方法都是其发挥良好防效的关键。

如施微生物杀虫剂时,一般宜选择暖湿天气的傍晚或阴天施药,
并严禁与杀菌剂、碱性农药同期或复配使用。

植物浸提液杀虫剂,不宜久置搁放、应现配现用,以免降低药效。

3、适期防治
生物杀虫剂杀虫机理有别于化学农药,一般要经过侵染寄生、积蓄繁殖、起效胃毒等环节才能发挥作用。

在施用时,要抓住卵孵化盛期或幼虫低龄期用药。

既能使药剂浸入虫卵或附在卵壳上,待幼虫孵化时染病而死,又能保证害虫取食后死亡。

4、把握用药次数和间隔天数
用药次数要根据产卵持续时间而定。

如产卵期持续10天,孵化期为3-5天,一般应自第一次喷药时起,每隔3天喷一次,每个世代3-4次,才能保证用药效果。

四、生物杀虫剂的使用条件
1、均匀喷药
多数生物农药无内吸性,喷药时应注意喷洒均匀,才能起到良好效果。

如白僵菌,必须将含有活性孢子的悬浮液均匀喷洒到害虫身上。

2、生物农药作用缓慢,宜在害虫低龄幼虫期使用
生物农药防治属生物学过程,杀虫效果缓慢,比不上化学农药喷后立竿见影。

因此,用药时间应根据当地植物保护部门的病虫发生预报,比化学用药提前2-5d(天)。

如Bt乳剂、绿僵菌等,一般喷药后3-5d(天)害虫才逐渐死亡。

在遇到暴发性和毁灭性病虫害时,生物农药往往难当重任。

3、注意喷药的气候条件
温度: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主要由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组成,对温度要求较高。

因此,生物农药使用时,务必将温度控制在20℃以上。

温度对于病毒类的生物农药影响很小,而细菌类的生物农药则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苏云杆菌,气温每天有数小时气温在15-20℃以上,就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芽孢杆菌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其耐高温的能力强,能长期耐60℃高温,在120℃温度下能存活20分钟。

真菌类生物农药中,木霉菌孢子在
25-30℃生长最快;白僵菌、绿僵菌适宜温度为24-28℃。

植物提取物类的生物农药,盐碱、印楝素适宜的温度为20-33℃。

湿度:环境湿度高有利于发挥生物农药的药效,尤其是施用粉状生物制剂,只有在高湿条件下药效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喷洒粉剂宜在早晚有露水的时候进行。

例如白僵菌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达到90%左右,土壤含水量50%以上才能使害虫致病。

光照:太阳光中紫外线对生物农药中的活性物质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因此应在10:00以前、16:00以后或阴天喷施。

强烈阳光下半小时,苏云金杆菌死亡约达50%。

在太阳直接照射30分钟和60分钟,芽孢死亡率竟会达到50%和80%以上。

4、随配随用
使用时要随配随用,配好的农药一次用完。

如绿僵菌,配好的农药最好在2小时内喷完,以免孢子过早萌发,失去防治效果。

5、合理混用
生物农药可以和多种杀虫剂混用,但不能和杀菌剂混用。

因生物农药多为菌类,和杀菌剂混合后,其主要成分菌类被杀死,农药也就失去防治效果。

生物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农药中的微生物大多生活在酸性条件下,与碱性农药混用则破坏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引起菌类失活,农药失效。

可在生物农药中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加其粘着力,提高药效。

6、注意贮藏
生物农药贮藏的地点要求阴凉、干燥,避免受潮失效。

如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等不耐高温、不耐贮藏,容易吸湿霉变,失活失效,而且保存期不能超过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