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害防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病害防治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花生青枯病
3
一、症 状
4
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从苗期到收 获期均可发生,以花期最易发病。青枯细 菌主要侵染根部,致主根根尖变色软腐, 病菌从根部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 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褐色, 用手捏压时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
花生褐斑病
花生褐斑病
病斑较大,周围的
14
二、病原
黑斑病 无性态为球座尾孢,半知菌亚门球腔菌属。有性 态为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分生孢子倒棍棒形,直或略 弯,淡褐色,具1-7个隔膜(多为3-5个)。有性世代 少见。 褐斑病 无性态为花生尾孢,半知菌亚门尾孢属;有性态 为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国内尚未发现。分生孢子无色或 淡褐色,倒棍棒形或鞭状,比黑斑病的孢子细长,有414个隔膜(多为5-7个)。
31
花生茎腐病
32
二、病原
• 棉色二孢,属半知菌亚门。 • 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33
• 菌丝生长适温23~35℃,55℃经10 分钟致死,-3~-1℃经21天仍具致病 力,水浸8个月致病力无变化,自然 条件下干燥8个半月或室内干燥29个 月仍为害。
34
三、病害循环
健株
幼苗
再侵染
风雨、流水
21
二、病原
• 病原物为:平头炭疽菌 ,属无性菌类炭 疽菌属。
22
三、病害循环
病斑上产生 分生孢子
风、雨传播
wenku.baidu.com健株
再侵染
病株
风、雨传播
菌丝、分生孢 子在病残体中 越冬
23
四、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清除病株残体,深翻土地;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 清沟排水。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 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 低洼地、排水条件差、土壤湿度大的花 生地病害重。
• 常年连作地病害重。
30
五、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搞好田间排灌,合理施肥, 合理密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 病力。
2.化学防治:拌种前先浸湿种子,再用 0.25%-0.5%多菌灵加福美双(1:1) 拌种,也可用500万单位的井冈霉素可溶 性粉剂2000倍液拌种,或用0.5%--1%多 菌灵浸种24小时。
病株
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种子 和土壤病残株上越冬
35
四、发生因素
1、菌源:带菌种子是该病菌的主要越冬场 所和初侵染来源,因而种子带菌率高低 对病害的发生影响很大。 花生在收获前受水淹,或收获时遇 阴雨,种子容易发霉,带菌率高且发芽 率低,播种后发病都重。
36
2、环境:当地温连续10天稳定在20℃以 上,田间即可发病,苗期雨水多,土壤 湿度大,病害发生就比较重;发病高峰 常出现在降雨适中或大雨骤晴之后,阳 光过强造成花生幼苗热灼伤的也有利于 病害发生。
39
2、药剂防治
①播前药剂拌种预防。 目前防治该病的特效药是多菌灵。可用 40%多菌灵胶悬剂100毫升,加水3升, 稀释后匀拌花生仁50公斤。
40
②齐苗后、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分别喷淋 药剂1次,着重喷淋茎基部,药剂用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37
3、栽培耕作制度: ①连作花生地发病重,合理轮作发病轻。 ②春播花生病重,夏播花生病轻。 ③低洼积水、沙性强、土壤贫瘠的土地 发病重。
38
五、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 使用抗病品种。 ②留种花生要防潮湿防霉变。播种前要精
选无病种子。 ③ 合理轮作。 ④ 花生收后深翻土地。 ⑤ 搞好田园卫生。
24
25
花生立枯病
26
幼苗在近土表茎基部 产生褐色凹陷病斑,最后 引起植株枯死。病菌侵染 根系,引起根系腐烂。
27
二、病原
• 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丝核 菌属真菌。
28
三、病害循环
健株
再侵染
菌丝随土壤 中雨水传播
菌丝、菌核在土壤 和病残体中越冬
病株
29
四、发病条件
• 植株生长过密,造成通风透光不良,或 连续阴雨,高温高湿,能造成该病大发 生。
41
花生网斑病
42
一、症状
侵染叶片,初期产生圆 形至不规则形的黑褐色 小斑,后在叶片正面现 边缘呈网纹状的不规则
9
四、发病因素
气象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 流行。
耕作制度:连作地发病重 品种抗性:南方品种比北方品种抗病 肥水管理:
10
五、综合防治措施
• 种植抗病品种:粤油92、桂油28 • 合理轮作:水旱轮作,或者与玉米甘蔗轮作 • 加强栽培管理: (1)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在病穴上撒上石灰。
18
五、 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换茬,加强 水、肥管理,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 病地深翻。
2.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如湛油1号、浪油3 号、粤油22号。
3. 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
19
花生炭疽病
20
一、症状
病斑沿主脉 扩展,形状 不规则形, 上有不明显 轮纹,中央 生有许多不 明显小黑点。
5
6
7
二、病原
• 细菌 • 茄科劳尔氏菌,劳尔氏菌属 • 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3℃,致死温度为
52~54 ℃,最适PH值为6.6,干燥条件下 10min或者病株暴晒2d或阴干3d病菌全部 死亡,水浸60h失去致病力。
8
三、病害循环
根部伤口和自 然孔口侵入
土壤流水 病株 健株
雨水、流水
病菌在土壤、 病残体中越冬
11
(2)播种前每667m2施石灰35-50kg。铲 除杂草,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 效果。
(3)必要时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喷淋根部,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ml。
12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
13
花生黑斑病 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 黑褐色,淡黄色晕圈。背面 有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
纹状排列。
15
花生黑斑病病菌 花生褐斑病病菌
16
三、病害循环
健株
分生孢子再侵染
病株
风雨传播
菌丝、分生孢 子在土壤、病 残体中越冬
17
四、 发病因素
1、气候因素:决定病害发生轻重的主导气象 因素是降雨及湿度。
2、菌源量:连作田发病重,轮作田发病轻。 3、品种、生育期及叶龄:一般蔓生型品种或 半蔓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感病;花生生育前 期发病少而轻,老叶及龄器官发病多而重。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花生青枯病
3
一、症 状
4
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从苗期到收 获期均可发生,以花期最易发病。青枯细 菌主要侵染根部,致主根根尖变色软腐, 病菌从根部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 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褐色, 用手捏压时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
花生褐斑病
花生褐斑病
病斑较大,周围的
14
二、病原
黑斑病 无性态为球座尾孢,半知菌亚门球腔菌属。有性 态为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分生孢子倒棍棒形,直或略 弯,淡褐色,具1-7个隔膜(多为3-5个)。有性世代 少见。 褐斑病 无性态为花生尾孢,半知菌亚门尾孢属;有性态 为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国内尚未发现。分生孢子无色或 淡褐色,倒棍棒形或鞭状,比黑斑病的孢子细长,有414个隔膜(多为5-7个)。
31
花生茎腐病
32
二、病原
• 棉色二孢,属半知菌亚门。 • 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33
• 菌丝生长适温23~35℃,55℃经10 分钟致死,-3~-1℃经21天仍具致病 力,水浸8个月致病力无变化,自然 条件下干燥8个半月或室内干燥29个 月仍为害。
34
三、病害循环
健株
幼苗
再侵染
风雨、流水
21
二、病原
• 病原物为:平头炭疽菌 ,属无性菌类炭 疽菌属。
22
三、病害循环
病斑上产生 分生孢子
风、雨传播
wenku.baidu.com健株
再侵染
病株
风、雨传播
菌丝、分生孢 子在病残体中 越冬
23
四、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清除病株残体,深翻土地;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 清沟排水。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 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 低洼地、排水条件差、土壤湿度大的花 生地病害重。
• 常年连作地病害重。
30
五、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搞好田间排灌,合理施肥, 合理密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 病力。
2.化学防治:拌种前先浸湿种子,再用 0.25%-0.5%多菌灵加福美双(1:1) 拌种,也可用500万单位的井冈霉素可溶 性粉剂2000倍液拌种,或用0.5%--1%多 菌灵浸种24小时。
病株
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种子 和土壤病残株上越冬
35
四、发生因素
1、菌源:带菌种子是该病菌的主要越冬场 所和初侵染来源,因而种子带菌率高低 对病害的发生影响很大。 花生在收获前受水淹,或收获时遇 阴雨,种子容易发霉,带菌率高且发芽 率低,播种后发病都重。
36
2、环境:当地温连续10天稳定在20℃以 上,田间即可发病,苗期雨水多,土壤 湿度大,病害发生就比较重;发病高峰 常出现在降雨适中或大雨骤晴之后,阳 光过强造成花生幼苗热灼伤的也有利于 病害发生。
39
2、药剂防治
①播前药剂拌种预防。 目前防治该病的特效药是多菌灵。可用 40%多菌灵胶悬剂100毫升,加水3升, 稀释后匀拌花生仁50公斤。
40
②齐苗后、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分别喷淋 药剂1次,着重喷淋茎基部,药剂用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37
3、栽培耕作制度: ①连作花生地发病重,合理轮作发病轻。 ②春播花生病重,夏播花生病轻。 ③低洼积水、沙性强、土壤贫瘠的土地 发病重。
38
五、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 使用抗病品种。 ②留种花生要防潮湿防霉变。播种前要精
选无病种子。 ③ 合理轮作。 ④ 花生收后深翻土地。 ⑤ 搞好田园卫生。
24
25
花生立枯病
26
幼苗在近土表茎基部 产生褐色凹陷病斑,最后 引起植株枯死。病菌侵染 根系,引起根系腐烂。
27
二、病原
• 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丝核 菌属真菌。
28
三、病害循环
健株
再侵染
菌丝随土壤 中雨水传播
菌丝、菌核在土壤 和病残体中越冬
病株
29
四、发病条件
• 植株生长过密,造成通风透光不良,或 连续阴雨,高温高湿,能造成该病大发 生。
41
花生网斑病
42
一、症状
侵染叶片,初期产生圆 形至不规则形的黑褐色 小斑,后在叶片正面现 边缘呈网纹状的不规则
9
四、发病因素
气象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 流行。
耕作制度:连作地发病重 品种抗性:南方品种比北方品种抗病 肥水管理:
10
五、综合防治措施
• 种植抗病品种:粤油92、桂油28 • 合理轮作:水旱轮作,或者与玉米甘蔗轮作 • 加强栽培管理: (1)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在病穴上撒上石灰。
18
五、 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换茬,加强 水、肥管理,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 病地深翻。
2.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如湛油1号、浪油3 号、粤油22号。
3. 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
19
花生炭疽病
20
一、症状
病斑沿主脉 扩展,形状 不规则形, 上有不明显 轮纹,中央 生有许多不 明显小黑点。
5
6
7
二、病原
• 细菌 • 茄科劳尔氏菌,劳尔氏菌属 • 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3℃,致死温度为
52~54 ℃,最适PH值为6.6,干燥条件下 10min或者病株暴晒2d或阴干3d病菌全部 死亡,水浸60h失去致病力。
8
三、病害循环
根部伤口和自 然孔口侵入
土壤流水 病株 健株
雨水、流水
病菌在土壤、 病残体中越冬
11
(2)播种前每667m2施石灰35-50kg。铲 除杂草,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 效果。
(3)必要时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喷淋根部,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ml。
12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
13
花生黑斑病 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 黑褐色,淡黄色晕圈。背面 有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
纹状排列。
15
花生黑斑病病菌 花生褐斑病病菌
16
三、病害循环
健株
分生孢子再侵染
病株
风雨传播
菌丝、分生孢 子在土壤、病 残体中越冬
17
四、 发病因素
1、气候因素:决定病害发生轻重的主导气象 因素是降雨及湿度。
2、菌源量:连作田发病重,轮作田发病轻。 3、品种、生育期及叶龄:一般蔓生型品种或 半蔓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感病;花生生育前 期发病少而轻,老叶及龄器官发病多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