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诺贝尔奖2000-2010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18380f8844769eae109ed40.png)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1.奖项:200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蒂莫希•亨特〔R. Timothy Hunt,英国〕和保罗•诺斯〔Paul M. Nurse,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发现了具有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中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
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保罗•纳斯的奉献是,在哈特韦尔的基础上,通过基因与分子法发现了调节细胞周期的一种关键物质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作用来驱动细胞周期的。
蒂莫西•亨特的奉献是首次发现了调节CDK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2.奖项: 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悉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英国〕、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 itz,美国〕和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这3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开创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为其他科学家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重要基础,后来科学家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科学家们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
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如果能发现所有的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那么就可加速癌细胞自杀,到达治疗癌症的目的,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到达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3.奖项: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安德鲁·法尔〔Andrew Z. Fire,美国〕和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国〕获奖者简介:法尔1959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本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时间就拿到学位。
Nobel Prizes in Molecular Biology
![Nobel Prizes in Molecular Biology](https://img.taocdn.com/s3/m/860aa1402b160b4e767fcf67.png)
Nobel Prizes in Molecular Biology诺贝尔奖是当今科学界的最高奖励,是科学研究中最具杰出成就的象征。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科学界的精英,他们做出的贡献在人类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将与分子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助于人们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路程和重要性,并对后人起着激励作用。
SECTION ONE: 与阐明揭示遗传物质结构有关的诺贝尔奖1) 埃米尔·赫尔曼·费歇尔(Emil Hermann Fischer)德国化学家,他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对糖类、嘌呤类化合物以及多肽的研究。
他用不对称碳原子学说确定了全部已知单糖的立体化学构型,并正确预言了其他可能的异构体。
他指出是由一个环和一个环杂合的杂环化合物,是重要的代谢物之一,并用化学方法合成了150 多种嘌呤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他还提出了酶和底物的锁-匙学说,并首次合成了含18 个氨基酸的多肽。
他的成果为糖类、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因此荣获1902 年诺贝尔化学奖.Hermann Emil Fischer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02 was awarded to Emil Fischer "in recogni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services he has rendered by his work on sugar and purine syntheses".2) 阿尔贝雷特·科赛尔(Albrecht kossel)德国生理学家科赛尔因对核酸的化学研究获得191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他首先分离出胞嘧啶、胸腺嘧啶和腺嘌呤,指出胸腺嘧啶和胞嘧啶是一种由碳和氮原子组成的环状系统,腺嘌呤和鸟嘌呤的化学式是一种双环结构,即所谓嘌呤环。
他还首次提出了“核酸”的概念,并证实核酸分子除含氮部分外,还有 1 个碳水化合物分子和 1 个磷酸分子。
2000以后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及其的成就
![2000以后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及其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ef3cccea19e8b8f67c1cb9b9.png)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保罗·格林加德,埃里克·坎德尔—关于神经系统信号传导方面的研究。
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瑞典)卡尔森是一名饮用水氟化的反对者,最著名的成就是对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研究以及该物质在帕金森氏症中的作用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美国)发现了多巴胺和其他的一些信号传递物质如何对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美国)在研究中发现了如何改变突触的效能,以及其中涉及了哪些分子机制,2001年:勒兰德·哈特韦尔,蒂莫希·亨特,保罗·诺斯—发现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他发现了一种控制细胞循环的特定类型基因,其中一种名为“start”的基因对于控制每个细胞循环的开始具有重要作用。
蒂莫希·亨特(R. Timothy Hunt,英国)他因发现了控制CDK功能的cyclins和蛋白质保罗·诺斯(Paul M. Nurse,英国)发现了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物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
2002年:悉尼·布伦纳,罗伯特·霍维茨,约翰·苏尔斯顿—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
悉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英国)1961年他与佛朗西斯·克里克通过克里克-布伦纳实验解释了蛋白质翻译的三元码,发现了移码突变这个发现提供了遗传密码前期解释。
2002年12月,他的诺贝尔演讲的题目为《Nature's Gift to Science》,介绍了线虫动物门,他被认为选择了正确研究方向,并选择了正确的生物体。
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美国)美国生物学家,以研究线虫动物门的秀丽隐杆线虫而著名。
2000-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详解
![2000-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862993167ec102de2bd8946.png)
2000年艾伦-J-黑格 (1936-)艾伦-J-黑格,美国公民,64岁,1936年生于依阿华州苏城。
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固体聚合物和有机物研究所所长,是一名物理学教授。
获奖理由:他是半导体聚合物和金属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先锋,目前主攻能够用作发光材料的半导体聚合物,包括光致发光、发光二极管、发光电气化学电池以及激光等等。
这些产品一旦研制成功,将可以广泛应用在高亮度彩色液晶显示器等许多领域。
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 (1929-)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71岁,他出生于新西兰,曾就读于新西兰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以及英国的剑桥大学。
1955年,他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
他是最早从事研究和开发导体塑料的科学家之一。
获奖理由:他从1973年就开始研究能够使聚合材料能够象金属一样导电的技术,并最终研究出了有机聚合导体技术。
这种技术的发明对于使物理学研究和化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他曾发表过六百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二十项专利技术。
白川英树 (1936-)白川英树今年64岁,已经退休,现在是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
白川1961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部化学专业,曾在该校资源化学研究所任助教,1976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1979年回国后到筑波大学任副教授,1982年升为教授。
1983年他的研究论文《关于聚乙炔的研究》获得日本高分子学会奖,他还著有《功能性材料入门》、《物质工学的前沿领域》等书。
获奖理由:白川英树在发现并开发导电聚合物方面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
这种聚合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上去。
他因此与其他两位美国同行分享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威廉·诺尔斯(W.S.Knowles) (1917-)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三位化学奖获得者的发现则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90c72946bec0975f465e255.png)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研究细胞周期的科学家。
他们是美国科学家Leland Hartwell(利兰·哈特韦尔)以及英国科学家R.Timothy(Tim)Hunt(蒂莫西·亨特)和Paul Nurse(保罗·纳斯)。
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理。
在细胞周期种,CDK含量保持恒定,但是由于cyclin的调控,CDK的活性是变化的。
CDK同cyclin一道调节着细胞周期从一个阶段转向下一个阶段。
CDK可以比拟为一个引擎,而cyclin就像变速箱,控制着引擎是否空转(细胞向下一个阶段进发)。
Leland Hartwell因为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一族特异性基因而获得诺贝尔奖。
其中一个名为“start”的基因在细胞周期的第一步中发挥中心作用。
Hartwell还引入了“checkpoint”的概念,这对于细胞周期的理解是十分有用的。
R.Timothy(Tim)Hunt克隆并用遗传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细胞周期中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CDK(cyclin依赖性激酶)。
他证明了CDK的功能在进化上是极其保守的。
CDK通过磷酸化其它蛋白质而推进细胞周期。
Paul Nurse因为发现cyclin而获奖。
Cyclin是调控CDK功能的蛋白质。
他发现cyclin 在每一次细胞分裂中都会周期性地降解,这种机制对于细胞周期的调控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生物医学的研究都会得益于这些基础研究的发现,并且应用于许多领域。
这些研究发现对于了解癌细胞中染色体的不稳定性非常重要:染色体是如何重排、丢失或者不平均地分配的。
这些染色体异变很可能是细胞周期的失调导致的。
已经有研究表明CDK和cyclin的编码基因具有癌基因的功能。
CDK和cyclin也可以同抑癌基因(如p53和Rb)合作,在细胞周期中发挥作用。
细胞周期领域的研究可以应用于肿瘤诊断。
与分子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简介
![与分子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f0110e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2.png)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基础的生物学领域,包括研究生命过程中使用的分子机制,如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信号传导。
以下是一些与分子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
•1969年,阿尔伯特·舒尔茨和朱利安·韦伯获得生理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如何利用细胞内的酶来把DNA复制成RNA。
•1989年,罗伯特·基因、孟德尔和爱德华·摩尔获得生理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1993年,罗伯特·霍金斯、埃利奥特·拉扎罗和菲利普·范德比尔特获得生理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DNA修饰的分子机
制。
•2006年,罗伯特·费希尔、约翰·科斯塔和爱德华·摩尔获得生理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
•2009年,约翰·科斯塔、伊莎贝尔·哈伯和路易斯·托马斯获得生理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细胞内的质膜受体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5691d5fbaef8941ea76e059c.png)
2006-201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及化学奖(生物学领域)获得者的贡献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5个奖项,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Mario R.Capecchiand)和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Martin J. Evans),以表彰他们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马里奥·卡佩奇现年70岁,目前是美国犹他州医学院著名教授、人类基因系两位主任之一。
卡佩奇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少年时移民美国。
他从俄亥俄州安提亚克学院获得了化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自哈佛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华生的指导下完成的。
卡佩奇在哈佛时就是一位成果丰富的研究者,他发现了导致蛋白合成的分子机制。
当他于1973年在犹他大学建立实验室时,便试图将分子基因学引入到对动物细胞的研究,以便获悉如何掌控这些细胞里的基因。
卡佩奇于1977年开始一系列实验室研究,这些研究展现了对动物细胞进行基因打靶的技术,并在1989年成功对一只老鼠进行基因打靶。
卡佩奇1991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2002年成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他还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
奥利弗·史密斯出生在英国,目前是美国公民。
任职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异形基因进行修正,另外一个便是利用人类基因病变构造动物模型,以发现新的疾病治疗方法。
历年与生物有关的诺贝尔奖
![历年与生物有关的诺贝尔奖](https://img.taocdn.com/s3/m/bb4478a219e8b8f67d1cb909.png)
历年与生物有关的诺贝尔奖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贝林(Emil von Behring)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德国科学家费雪(Emil Fischer)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Ronald Ross)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年,丹麦科学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4年,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Ivan Pavlov)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5年,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 Koch)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6年,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Camillo Golgi)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L.Buchner)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方·拉瓦拉(Alphonse Laveran)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Hya Mechaikov)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瑞士科学家柯赫尔(Theodor Kocher)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俄国科学家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年,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Allvar gullstrand)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法国医生卡雷尔(Alexis Carrel)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0--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0--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https://img.taocdn.com/s3/m/73dfee8371fe910ef12df8bc.png)
1980---2009年1980保罗·伯格 (PauI Berg) 美国人 (1926-- )沃尔特·吉尔伯特 (Walter Gilbert) 美国人(1932--)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生物化学教授保罗·伯格是世界上第一位操纵基因重组DNA 分子的学者,并由于开创了这一对人类未来极有影响的新领域,而荣获一九八O年诺贝尔化学奖。
此后,吉尔伯特的研究兴趣就完全转到用化学方法决定DNA 上核苷酸的序列,以及利用遗传工程学来制造胰岛素。
经过几年的悉心研究,他终于研制成一种直接决定DNA核苷酸的方法。
吉尔伯特是采用直读法原理来进行的,故又称为化学降解法。
这种方法是先利用化学反应把DNA裁剪成一系列不同长度的核苷酸片断,使它们的一端是相同的,并标明有放射性同位素,然后测定各个片断的长度和另一端的最后一个核苷酸,这样就可弄清楚DNA分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每次可以测定台一百至二百个核苷酸的DNA的顾序。
如果将测过的所有片段再拼接起来,就可知道整个DNA大分子的结构。
这种方法的发明,不仅可使科学家准确测定DNA分子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的测定,还可间接推断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从而纠正以前某些蛋白质结构分析中的错误。
这一贡献的意义是怎么估价也不会过高的。
因此他赢得了一九八O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1罗尔德·霍夫曼 (Roald Hofmann) 美籍波兰人(1937--)福井谦一 ( Kenichi Fukin) 日本人(1918--)霍夫曼正是由于在分子轨道理沦上的贡献,光荣地获得一九八一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是当今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之一。
他获奖时只有四十四岁,而他提出这一著名理论时仅二十八岁。
日本京都大学的福井谦一教授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尔德·霍夫曼教授共同获得了一九八一年诺贝尔化学奖。
值得指出的是,这两位获奖者都是运用现代物理学的基石——量子力学来解释分子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
诺贝尔奖-细胞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
![诺贝尔奖-细胞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https://img.taocdn.com/s3/m/be1dd31c10a6f524ccbf85f9.png)
细胞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诺贝尔奖2000 M&P 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导2001 M&P 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2002 Chemistry 质谱法测定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法测定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的结构M&P 器官发育的遗传基础和细胞的程序化死亡2003 Chemistry 发现水通道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2004 M&P发现气味分子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成Chemistry 发现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2005 M&P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2006 Chemistry真核生物转录的分子基础M&P RNA干扰——双螺旋RNA能够沉默基因表达2007 M&P 基因靶向技术2008 Chemistry 绿色荧光蛋白M&P 艾滋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癌2009 M&P 染色体端粒酶Chemistry 核糖体的机构和功能2010年诺贝尔奖奖项得主化学奖得主10月6日,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根岸英一和日本科学家铃木彰,因开发更有效的连接碳原子以构建复杂分子的方法获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在颁奖状中称,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是今天的化学家所拥有的最为先进的工具。
这种化学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家们创造先进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例如,创造和自然本身一样复杂程度的碳基分子。
碳基(有机)化学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的原因:花朵的颜色、蛇的毒性、诸如青霉素这样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有机化学使人们能够模仿大自然的化学,利用碳能力来为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这使人类获得了新的药物和诸如塑料这样的革命性材料。
为了创造这些复杂的化学物质,化学家需要能够将碳原子联接在一起。
不过,碳是稳定的,碳原子之间并不能够轻易发生反应。
因此,科学家们将碳原子联系在一起的首批方法就是基于使碳更为活跃的技术。
这样的方法在创造简单的分子时起到了效果,但是在对更为复杂的分子进行合成时,科学家们在他们的试管里发现了太多并不需要的副产品。
近十年年生物和医学诺贝尔奖概述
![近十年年生物和医学诺贝尔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5c7464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3.png)
近十年年生物和医学诺贝尔奖概述自21世纪以来,生物和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不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莅临。
下面是近十年内获得生物和医学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及其所获奖项的概述。
2010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德斯和安德鲁·菲尔斯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两位科学家在2006年首次开发出通过化学方式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法,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包括布鲁斯·博特勒、Jules A. Hoffmann和莱夫·罗尔夫·索门霍夫。
获奖的理由是这些科学家通过研究果蝇和小鼠等模式生物,发现了一种的免疫系统的新型机制,即通过信号传递的方式,触发机体对感染做出及时反应的内在程度化反应。
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约翰·伯达和西尼斯拉夫·彼得罗维奇·涅姆佐夫。
这两位科学家因以圆线虫为模式生物发现了一种“调节基因表达的小RNA分子”。
2013年,詹姆斯·罗斯曼、兰迪·希克曼和托马斯·苏德霍夫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研究发现了一种调节细胞内运输系统(即“高速公路”)的蛋白质分子,从而为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知识基础。
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约翰·奥基弗德、爱德华·莫赫等科学家。
他们以画虫草和小鼠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了奖励回路的重要性,这种神经途径对各种行为,包括成瘾、抉择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动物行为的某些规律性。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威廉·坎贝尔、山中伸弥和托马斯·普赖斯,这三位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了iPS细胞的育种方法。
这意味着可以利用该技术替代旧有的干细胞技术,并用以个性化药物测试或重新生产组织和器官。
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杨振宁、和富三和高锟,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自噬方面的突破、研究。
近十年生物化学领域诺贝尔奖名单
![近十年生物化学领域诺贝尔奖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c18a11d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a.png)
1. 2020年: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明者卡里-穆勒斯和艾琳娜-卡托尔,以及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发明者珍妮弗-杜威纳和埃马纽埃尔-夏尔帕松。
2.2019年:细胞质质量控制的发现者威廉·坎普贝尔和托马斯·苏德霍夫。
3.2018年:免疫疗法的开拓者詹姆斯·艾利森和塔斯库·霍诺。
4.2017年: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者理查德·亨德森、雅各布·弗罗斯特和乔阿金·弗兰克。
5.2016年: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的发现者吉岛敦和村山功。
6.2015年: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的研究者威廉·坎普贝尔、托马斯·苏德霍夫和优素福·霍夫曼。
7.2014年:细胞蛋白降解的控制机制研究者厄文·林克、保罗·莫迪希亚、阿道夫·科汉。
8.2013年: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者迈克尔·莱巴维茨。
分子生物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分子生物学诺贝尔奖获得者](https://img.taocdn.com/s3/m/d8bd9dc8b0717fd5360cdca8.png)
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
诺贝尔奖章
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
物理学奖奖章
化学奖奖章
文学奖奖章
和平奖奖章
经济学奖奖章
分子生物学获奖事件
生物 医学奖
分子生物学 获奖事件
生理 医学奖
化学奖
医学奖
代表性获奖事件
生理医学奖
发现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1962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 英国人克里克因为在1953年提出了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而威尔 金斯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威尔金斯等通过富兰克林对DNA分 子的X射线衍射图提出了DNA模型。
James Dewey Watson
James Dewey Watson: 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生于美国 芝加哥,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而获得一九六二年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被称谓DNA之父。美国生物学家。美国科学 院院士。
中文名: 詹姆斯·杜威·沃森 外文名: J. D. Watson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芝加哥 出生日期: 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 职业: 生物学家 毕业院校: 印第安纳大学 主要成就: DNA的双螺旋结构 代表作品: 《双螺旋》、《基因、姑 娘和伽莫夫:双螺旋之后》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于1916年6月8日出生在英国的 北汉普顿。上大学后克里克主修物理,二战中断了他的学术研究, 他被分配到英国海军制造水雷。二战后克里克大量阅读各学科书籍 ,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自修生物学。 1947年从海军退役后克里克进入剑桥大学,不久顺利进入卡文迪什 实验室的医学研究理事会,攻读生物学博士。1951年,克里克与沃 森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相识。两人在一起常常争论不休,却又彼此钦 敬,引为知己。他们很快达成一致,认定解决DNA分子结构问题是 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
2000年至2012年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2000年至2012年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https://img.taocdn.com/s3/m/654ccb15a21614791711287c.png)
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开创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术方面做出的成就。
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John B.Fenn)、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itz)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小鼠的基因靶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理学和医学实验研究方法与手段,标志着人类掌握了更深入了解基因功能的钥匙,为治疗人类疾病带来了真正的希望。通过基因靶向技术建立各种疾病转基因动物模型,帮助人们理解成千上万基因在发育、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最终根本性纠正和治疗人类基因缺陷。该项技术将对人类疾病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Roger Y. Tsien(钱永健)、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 (沙尔菲)和美国Woods Hole 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三位科学家,因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该奖项。
2000-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详解
![2000-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862993167ec102de2bd8946.png)
2000年艾伦-J-黑格 (1936-)艾伦-J-黑格,美国公民,64岁,1936年生于依阿华州苏城。
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固体聚合物和有机物研究所所长,是一名物理学教授。
获奖理由:他是半导体聚合物和金属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先锋,目前主攻能够用作发光材料的半导体聚合物,包括光致发光、发光二极管、发光电气化学电池以及激光等等。
这些产品一旦研制成功,将可以广泛应用在高亮度彩色液晶显示器等许多领域。
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 (1929-)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71岁,他出生于新西兰,曾就读于新西兰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以及英国的剑桥大学。
1955年,他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
他是最早从事研究和开发导体塑料的科学家之一。
获奖理由:他从1973年就开始研究能够使聚合材料能够象金属一样导电的技术,并最终研究出了有机聚合导体技术。
这种技术的发明对于使物理学研究和化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他曾发表过六百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二十项专利技术。
白川英树 (1936-)白川英树今年64岁,已经退休,现在是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
白川1961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部化学专业,曾在该校资源化学研究所任助教,1976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1979年回国后到筑波大学任副教授,1982年升为教授。
1983年他的研究论文《关于聚乙炔的研究》获得日本高分子学会奖,他还著有《功能性材料入门》、《物质工学的前沿领域》等书。
获奖理由:白川英树在发现并开发导电聚合物方面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
这种聚合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上去。
他因此与其他两位美国同行分享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威廉·诺尔斯(W.S.Knowles) (1917-)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三位化学奖获得者的发现则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分子生物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分子生物学诺贝尔奖获得者](https://img.taocdn.com/s3/m/f925b86c561252d380eb6ed7.png)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于1916年6月8日出生在英国的 北汉普顿。上大学后克里克主修物理,二战中断了他的学术研究, 他被分配到英国海军制造水雷。二战后克里克大量阅读各学科书籍 ,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自修生物学。 1947年从海军退役后克里克进入剑桥大学,不久顺利进入卡文迪什 实验室的医学研究理事会,攻读生物学博士。1951年,克里克与沃 森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相识。两人在一起常常争论不休,却又彼此钦 敬,引为知己。他们很快达成一致,认定解决DNA分子结构问题是 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 中文名: 克里克 外文名: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北汉普顿 出生日期: 1916年6月8日 逝世日期: 2004年7月28日 职业: 生物学家 主要成就: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J.C.kendrew
J.肯德鲁(J.C.kendrew),英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1917年3月2 日出生于牛津,1930年入布里斯托尔的克利夫顿学院学习,1936年转入剑桥大 学特里尼蒂学院化学系,1939年毕业,留校在物理化学系为战争目的研究反应 动力学,1940年加入空军研究开发雷达技术,二战结束后留在皇家空军总部继 续效力,先后到过中东、东南亚做空军科学顾问,授空军中校军衔。 早在二战期间肯德鲁就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受J.P.贝纳和L.鲍林教授的 影响,肯德鲁决心从事蛋白质结构研究,1946年回到剑桥大学,与佩鲁兹同在 卡文迪什实验室随L.布喇格教授攻读学位。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2年获 理学博士学位。 肯德鲁长期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专心致力于肌红蛋白分子的X射线结构分 析,1957年获得该分子的三维结构模型,分辨率达到6埃(A),1960年完成肌 红蛋白分子结构的完全分析。 肯德鲁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生物化学学会荣誉会员(1962年), 1960年后一直担任英国国防部首席科学顾问,《分子生物学》杂志主编,英国 生物物理学会荣誉干事,1962年被授予不列颠帝国爵士。 肯德鲁一生未娶,喜欢音乐、文艺小说和旅游。J.C.肯德鲁于己于人992 年代月去世。
分子生物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分子生物学诺贝尔奖获得者](https://img.taocdn.com/s3/m/f925b86c561252d380eb6ed7.png)
化学奖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测定:英国科学家肯爵和佩鲁兹由于测定 了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高级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 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约占96%, 血红素占4%。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 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 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 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 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 形态。 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 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 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 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
生物医学奖
人工合成核酸,并发现其生理作 用:1959年,美藉西班牙裔科学家 奥乔亚因发现细菌的多核苷酸磷酸化 酶从而成功地合成了核糖核酸,研究 并重建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 RNA中间体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他和科恩伯格分离了当年的诺贝尔生 物医学奖,而后者的主要贡献在于发 现了DNA分子在细菌细胞及试管内 的复制。
诺贝尔获奖—分子生物学 诺贝尔获奖 分子生物学
主要内容
1
诺贝奖简介
2
分子生物学获奖事件
3
代表性获奖事件
4
启发感悟
诺贝尔奖简介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 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 、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 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 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 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在瑞典国家银行成立 三百周年之际,该银行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 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 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0至2010年诺贝尔奖的总结
![2000至2010年诺贝尔奖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429bf0ba0d4a7302763ab1.png)
2011年春季学期细胞生物学作业从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观细胞生物学发展姓 名: 王 璞学 号:1243409030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专 业: 生物科学类年 级: 2 0 0 9 级众所周知,研究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神经活动等重大生命现象需要以细胞为基础。
因此,细胞生物学得以衍生和发展。
它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概念方法与技术的引入,细胞生物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产生了很多新的生长点,逐渐扩大了概念领域。
可以说,它正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主流学科,必将影响21世纪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速度。
下面将列举2000年以来的各项诺贝尔相关奖项,简述各项专利的贡献意义,并说明各相关发现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关系。
2000年获奖者:瑞典科学家阿维·卡尔松(A rvi d Car lss on)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 aul Gr een ga rd)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 ric R.Ka nde l)获奖课题:发现了一种“神经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形式”。
主要工作:A.Ca rls son等的发现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从而为日后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P.Gr een gard等研究了多巴胺信号传递的机理,证明多巴胺与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对蛋白质的磷酸化实现信号的传递;而E.Kan del的工作则证明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突出的功能和形态学变化,是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基础,将学习和记忆与基因调控、突触再造联系起来。
他们在不同实验室,共同对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递机制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主要贡献:有专家指出,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称的上是“人类揭开大脑奥秘的基石”。
由于人的大脑之所以能够有序工作,完全依赖于神经细胞和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因此此发现对于理解脑部在正常情况下的运作原理以及类似信号传送如果受到干扰会引发何种神经和生理疾病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诺贝尔奖2000-2010
2000年诺贝尔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人阿尔维德-卡尔森、美国人保罗-格林加德和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三人在人类“神经系统信号传输”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2001年诺贝尔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人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artwell)、英国人保罗-诺斯(Paul Nurse)与他的同事蒂莫希-亨特(Timothy Hunt)共同获得。
三位科学家在有关控制细胞循环的研究中做出重要发现,他们确认了控制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真核细胞在内的主要分子。
2002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获奖的原因是在生物高分子大规模光谱测定分析中发展了软解吸附作用电离方法)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核电磁共振光谱法确定了溶剂的生物高分子三维结构”),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和约翰-苏尔斯顿。
他们因为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的基因规则。
2003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美国科学家阿格里和麦克农因为对细胞隔膜的研究而获得了2003年度化学奖。
对细胞隔膜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本的生命进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的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的彼得-曼斯菲尔德共同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4岁的美国科学家保罗和即将70岁的英国科学家彼得两人以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发现而获奖。
2004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
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
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法国科学家是伊夫·肖万(Yves Chauvin)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美国科学家里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
他们是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而获奖的。
这一方法是研究碳原子之间的化学联系是如何建立和分解的,是一种产生化学反应的关键方法。
“他们所发现的复分解方法被广泛应用于
化工业,主要用于研制新型药物和合成先进的塑胶材料。
生理学或医学奖: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
2006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科恩伯格,是第一个成功地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过程捕捉下来的科学家,以表彰他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2007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德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2008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钱永健等三人的发光标记蛋白
1、钱永健的主要贡献是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化学物来追查实验室内进行的生物反应,他被认为是这方面的先驱。
2、马丁·沙尔菲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
这种蛋白已经成为同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3、下村修:在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2008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德国科学家因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获此殊荣。
2009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美以三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
这三位科学家为美国的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的Ada E. Yonath。
他们在原子水平上显示了核糖体的形态和功能。
三位科学家利用X射线结晶学技术标出了构成核糖体的无数个原子每个所在的位置。
核糖体将DNA信息“翻译”成蛋白质,控制着所有活有机体内的化学。
因为核糖体对于生命至关重要,所以它们也是新抗生素的一个主要靶标。
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2010年:
“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1978年7月25日,随着世界上第一位“试管婴儿”在英国的诞生,这项技术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开创了生殖医学领域的新纪元。
主要来源:雅虎知识堂/question/1509100700377.html
2011年诺贝尔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子免疫
美国人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以免疫系统研究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3名获奖者“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斯坦曼
尽管3人分享荣誉,3人所获奖金不相同。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获二分之一奖金,而斯坦曼获另外二分之一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