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李元洛:亲近经典

合集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文章达意徐建融作文无定法,“辞达而已矣”。

“辞达”,也就是作者必须把自己所要讲的意思表达清楚,让人看了能够明白。

但欧阳修说:“得者各以其意,披图所赏未必是秉笔之意也。

昔梅圣俞作诗,独以吾为知音,吾亦自谓举世之人知梅诗者莫吾若也。

吾尝问渠最得意处,渠诵数句,皆非吾赏者。

以此知披图所赏,未必得秉笔人之本意也。

”梅尧臣的诗,应该说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了吧?但知音若欧阳修,居然未能明白他的“最得意处”。

这就是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并不是因为梅诗或莎翁的表述未能达意。

一千个读者面对同一部《王子复仇记》,尽管有“一千个”,但只要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有人读出了“李尔王”,有人读出了“奥赛罗”,那么,这部《王子复仇记》也还是达意的。

每有美术家请评论家为自己的作品写评论,美术家往往不满:“评论家根本不懂画,他写的根本就不是我的意思!”这就是“披图所赏未必是秉笔之意也”。

其实,就是美术家本人的创作,又何尝不是“各以其意”,对景写生未必是物象之意呢?即使撇开时空立场的不同,面对同一时空中的黄山,也是“有一千个画家就有一千座始信峰”。

黄山,是绝不会责怪画家没有得山之本意的。

清代时,罗聘为袁子才画肖像,画成,妻子僮仆皆不识所画者是谁,罗聘独以为形神兼肖袁子才。

子才不能自见,乃作“二我论”,以为我之为我,实有两相,妻子僮仆眼中所见为一我,罗聘眼中所见为又一我。

所以说,美术家的创作是一件独立于对象之外的作品,它不是对象“本身”,而是以对象为依据的一件“作品”;评论家的评论是一件独立于作品之外的作品,它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以作品为依据的又一件“作品”。

假设以马为对象,第一件作品只要不是“指鹿为马”,则即使把白马画成了黑马,把牡马画成了牝马,虽未必是对象之“本意”,也还是可以称之为达意的。

鱼市中的渔事

鱼市中的渔事

20 年版 ) 09 精心建为“ 鱼市”倾 , 传授“ 渔事” 。 百般红紫斗芳菲,一百零八篇嘉文有如一百零八猛 员, 头顶熠熠新冕之标题, 身披美质绲边之文裳, 俱作先声 夺人状。元洛先生将一百单八将分列五阵 , 襟抱篇” 以“ 打 头 , 构思篇 ”技巧篇 ”语言篇”风格篇” 以“ ‘ r “ “ 四部左右辅 翼,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现经典诗词的概貌与细部。 所谓“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 、 , 代表性的、 经过时间考验的
鉴别 人的经验 来缩短 自己摸索的时 间 ,以最 短的时间获得 更多经验 ,提升智慧 。但 干百年来 中国读书人遵 循的都是 “ 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 点断句读 , 其意 自明”强调的是个人 , 的浙晤, 期许的是所谓的天赋, 在诗词鉴赏学 习这件事上尤 甚。时代发展到今天, 书生已不需以八股安身立命 , 亦不需
选 经典诗词 陈列展 示 , 又将毕生 研究 诗词美学 之 力化 为 点 拨 引导 之功 , 开 诗词经 典 的面纱 , 撩 让晚 生后 辈看 到 诗人 华辞美章背后的发落须陨 、 手胼足胝 , 拆解文戈笔剑的一 招一式 ,将新作 《 红紫芳菲・ 经典诗词导读》华文出版社 (
术批评与抒情散文四重功能。 一般的诗词鉴赏容易流于形 式 板滞 , 文字乏 味 , 只因袭 前人做 堆砌介 绍 , 往往 或按 部就 班从首联至尾联论字逐句详解 , 虽可按需索查, 却不堪畅 快一读。元洛先生在旁征博引, 精分细析 , 提炼精华 , 剖析 技巧之外, 更将最新学术成果 引入文中 , 并且旁及现 当代 新诗 与旧体 诗词创作 , 古今之 邮 , 通 以大散 文气 魄 、 大散 文 笔法 与学者 的缜 密思辨 , 者现 身说 法佳 构与翰 藻 。从 为读 《 诗经 U 贺拉斯的《 诗艺》笔只在紧要处快走两行; , 而李 商隐 与戴望 舒的忧愁 , 则架起桥 梁让 它们相 通相 聚 。元 洛 先生 尤注 重标 题 的锤炼 , 每一 篇 的标题 即 是文 眼 , 细致 或 考究 , 或者对 仗反 衬 , 则 妙趣横 生 , 则机 警 隽永 , 长 短 细细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答案在最后)2023年3月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市朝,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含解析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河洛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河洛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河洛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有很多差异。

然而最重要的差异应是由社会急剧变化带来的审美趣味的变异。

蒙古族进据中原和江南,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大量汉族知识分子也蒙受了极大的屈辱和压迫,其中一部分人或被迫或自愿放弃“学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把时间、精力和情感思想寄托在文学艺术上。

山水画也成为这种寄托的方式之一。

院体画随着赵宋王朝的覆灭而衰落、消失,而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异,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了元代的在野士大夫知识分子手中。

“文人画”正式确立。

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而南宋时期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的文人画,但从历史整体情况和现存作品实际看,文人画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

“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就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

宋画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

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继续发展,在元代这种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影响下,神与主观绝对压倒形与对象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宋画不同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而主观的意兴心绪得到了极力强调。

《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力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于其中。

”这就也把“形模”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意义放在非常次要以至附属的地位,与北宋初年那样讲究写真形似,形成了鲜明对比。

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2020-2021学年杭州天成教育集团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杭州天成教育集团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杭州天成教育集团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盆兰花季明老安是一个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

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

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老安悠悠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

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阅读李元洛:亲近经典

阅读李元洛:亲近经典
遇。
余光 中在李氏《 凤凰游》 散文集的序中 , 指出李氏散文喜 实的感慨。 余氏说集子里有“ 真切 ”动人” “ 的篇章 , 有比喻 几本书所定的“ 代序”文章不写半句空》 , 《 里 说李 氏散文 具 有四个特质 :其一是 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 “ ,其二是强 烈的忧患意识”“ ,其三是视野开阔 ,学养深厚”“ ,其四是 语言富有质感” 王开林又说李元洛“ 。 性情真诚” “ 、学养深 厚” “ 、胸襟广t 、气质高华”而且 “ 凋” “ , 古典精神和现代意
也许是屈原的影子太隐约了。虽然文首有端午竞渡等语 ,
文坛寥若晨星。这是对其人其文极高的评价。
李元洛上述四篇散文 , 以至他全部的散文, 属于带有
文末引诗有 “ 大夫魂 ”指三阊大夫屈原 )“ ( 、流落同千古 , 风骚共一源” 等语句 , 都涉及屈原; 然而, 我们一提到汩 罗 江就想起屈灵均, 且屈 、 杜同样爱国 、 同样伟大 , 如此少提 这古代贤哲 , 太委屈屈原了。
识双剑合璧”这样“ ; 四美具 、 二难并” 的作家 , 在中国当代
讲究修辞的散文家 ,其作品 多少有诗化——或者说 欢引经据典——尤其是诗句 ,又说作品有颇 多对社会现 柔而温暖的臂弯 ,曾先后收留中国诗歌史上两位走投无 妥贴 、 高明灵巧的佳句。 王开林在为李元洛《 唐诗之旅》 等
在事义方面可以指责 的(文心雕龙 》 指瑕》 ) 《 有《 篇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今的物质追逐与享受 ,而对于 如 ,南方文坛)0 6 《 20 年第 4 期有 人议论 当前散文时 , 就独
四观宫商。《 中与作者同行的平江人朱平珍女士 , 汩》
古典色彩的正统文章 , 还是属于现代 、 后现代以至“ 后后 现代” 的诡异 、 新奇之作? 从上述我的分析以及余 、 王两位 的评论看来, 李氏散文表现的是正统 、 典雅的风格。 正统 、 典雅的文风 , 无碍于他遣词造句的考究 , 无碍于修辞的令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文献上没有丝绸之路的详细描述,对它的确认主要依据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记载。

因此可以说,近代以来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知,正是源于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公元4至11世纪,草原丝绸之路成为东北亚的国际交通路线,对中国、朝鲜和日本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其从中国往东发展,进入了朝鲜半岛,然后通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九州。

日本考古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其中不少就是通过此路传播过去的。

在沙漠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它就居于次要地位了,但是仍然在欧亚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

沙漠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

通过多年来在新疆地区开展的考古工作,发现了沙漠丝绸之路上的汉唐王朝军政、经济设施的遗存,主要有作为社会政治平台的“城址”,军事与经济双重功能的屯田,军政功能的烽燧、亭障等等。

这些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行为的重要物化载体,反映了当时西域地区的“国家主导文化”。

中古时代的北庭故城规模宏大,略呈长方形,分内、外二城。

从北庭故城城址形制与其出土遗物来看,与内地文化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

罗布淖尔北岸土垠遗址出土的汉文木简内容,大部分与屯田有关。

楼兰城东郊考古发现有古代农田开垦的遗迹。

米兰发现的大规模灌溉系统遗迹应该是汉代遗存。

考古发现,汉字是汉代西域时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是西域两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官方正式文字。

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汉字材料及其书写制度,深受中原影响。

西南丝绸之路与佛教传入有关。

丝绸之路开通后,南亚佛教通过中亚、西域传入内地,融合中国传统的汉文化,成为汉文化圈的一种重要宗教。

西南丝绸之路的兴起应该早于沙漠丝绸之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在今阿富汗看到从印度运去的“蜀布”,也就是说在张骞“凿空”之前,中国西南地区已经与印度有了商贸、文化往来。

唐徕回民中学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唐徕回民中学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唐徕回民中学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

贡入太学,顺天乡试第一。

万历十一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土第二授编修。

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

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

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

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餽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

大学士沈一贯欲藉妖书倾正域,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俱署名上,趣定皦生光狱,株连遂绝。

秦王谊漶由中尉进封,其庶长子...应授本爵,夤缘欲封郡王,廷机三疏力持。

王遣人居间,廷机固拒,特旨许之。

时内阁止朱赓一人。

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

万历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

给事中曹于忭不可。

相持久之,卒列以上。

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廷机三辞始视事。

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

已而姜士昌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

廷机力辨求罢,又疏陈十宜去,帝慰谕有加。

明年四月,主事郑振先论赓十二罪,并及廷机。

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

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

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

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

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

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

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

居四年卒。

赠少保,谥文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B.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C.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D.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

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

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

”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

《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

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

云南省玉溪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省玉溪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溪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学科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育,即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也因为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成为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

美育范畴认识的科学性和定位的准确性,不仅是美育研究和美育工作开展的逻辑起点,更关涉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美育目标、体系建设等美育实施环节的依据和宗旨。

蔡元培提出:“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

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

”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握客观世界的美的能力,进而形塑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

审美是人类感性认识的丰富与升华,是一种脱离低级趣味的心理活动。

当你感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触动,或是生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它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你的心灵,浸润着你的人格。

意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心物相通、情景交融创造出来的审美世界,更是人的心灵活泼的一种状态,是从世俗杂务中超脱出来的“思与境谐”“神与境会”的精神境界。

也即是说,审美能力其实是一种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内在德性。

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就其本质而言,美育更加强调感通性与情感性。

人处于世界之中,与他人、与万物交相往来,除了需要正确认识客观条件,理性把握对象的属性与特征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感通能力与同感情怀。

它能超越和突破某些语言、文化和历史的隔阂,或者群体、种族、国别的差异,达到更为普遍的交流理解。

中国人常说“将心比心”,有一些东西并不是眼可见、耳可听,而是需要彼此的心意相通,有时人与物的相感亦如此,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说的就是这种美感状态。

人们日常通过美育陶养心性,保持内心的活泼,避免麻木不仁,这是人与外界沟通达成理解的关键。

2019-夜读岳飞(李元洛)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3页)

2019-夜读岳飞(李元洛)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夜读岳飞(李元洛)阅读答案夜读岳飞李元洛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

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

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

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

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

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

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

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

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

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彪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

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

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

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

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

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 一14题。

另一种呼唤黄晓萍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

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

我所指的,是钟馗与屈原。

我们那地方,钟馗像常用来镇邪避妖打鬼,年三十往家门上贴,怪有人缘地同主人共享年夜饭,差不多同祖宗同一档次,敬祖宗的美酒,钟馗也饮一斛。

画上的钟馗总丑得那么正气,短髯黑黑撑出扇面形状,立立的怒中带笑,就看你带着何种心情去凝望了。

屈原像民间不常见。

他出于文字经典,是我爷爷乡土师爷身份的徽章,轻易不示人。

画中的屈原是那么飘逸,《天问》中找不到头,那头是横的,山羊胡子与飘飘怒发和离体襟衫生出一股寒风,我总觉得他很冷。

学业稍进之后读《离骚》,先读出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后悟出身世际遇情系苍生。

这时再看那幅《天问》,很感同身受诗人的无可奈何。

爷爷说这书我是读进去了。

最近另见到一幅明朝陈洪缓作的《屈子行吟图》,大不是《天问》的情结,《天问》中的激荡没有了。

在这幅行吟图中,广袖长袍翘头履上,原是悬宝剑的腰,悬了一根拐杖,怎么看怎么苍凉。

我观他峨冠顶戴下,瘦长的脸凄苦而平和。

他不再问天了,天已有病还问它何来?我想他这是去投江。

他本是投江而去的,英雄气短并不影响他精神长存,文化人没有一个能如屈原集政治与文才于一身的。

屈原的失误并不在谋略而是在宫帏,屈原遭了女祸,还有男人的舌箭。

君臣恩断义绝,他被发配了,充军了。

他言志的《离骚》,未必不是一曲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

文人迂腐而可爱。

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

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

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

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

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小说的三重结构马笑泉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氛围,是小说作为一门艺术得以成立的基本元素。

小说语言是否准确且有韵味?细节之选取是否必要、描写是否精到?人物无论写实还是变形都是否生动可感?或者人物虚化,但由某种心理状态而生发的氛围是否具有透骨的感染力?这些都是衡量小说成败的硬指标,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表层结构。

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说家,必然在上述某一方面表现优异,而在其他方面也达到了专业水准。

如果所有方面均能独具一格,则可称名家而无愧。

以这样的标准来考量,当今华语文坛,小说名家虽不算太多,但也绝不少。

但如果止步于此,则每年的文学期刊虽不缺乏可看的小说,却很难出现杰作。

欲成就杰作,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

在小说的表层结构之下,有文化结构存焉。

无论是千姿百态的行业文化,难以精确定性但又确实存在的地域性文化,还是国族性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亦或是更大范围内的宗教文化如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均可以内化为文本的深层结构。

小说虽不负有阐释此种文化的责任,但小说的语言、细节、氛围,乃至人物的性格、心理,都是从这一文化传统中生发出来,不但洋溢着该种文化的浓郁气息,而且小说的逻辑也符合这一文化的逻辑。

以《白鹿原》为例,无论是朱先生、白嘉轩还是冷先生,他们的性格、行为都受到儒家文化中“关学”一脉的影响。

人物的命运背后隐含着文化的命运。

《白鹿原》的成功在于,小说并不是为某种文化做注脚,而是在文化内部自然展开。

作者没有让人物意识到自己是受某种文化支配,只是循着各自的性情活动,而人物的性情、行为、命运莫不透出文化的影响,小说也因此具有了深沉的意蕴和广阔的气象。

文化结构的建立并不足以确保小说的成功,因为一切文化都包含有集体性的感受和理念。

这些感受和理念有可能使作品变得僵化。

只有当小说家将文化处理成空气、水和土壤时,文本才有可能健康成长,长成其来有自而又鲜活独特的自家面目。

2020年阳江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0年阳江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0年阳江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禹的寂寞何向阳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传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

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 米、周长43 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眼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

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

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

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

《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

“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2月份)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2月份)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2月份)试题数:10,满分:1501.(问答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荣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一一画中有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李元洛:亲近经典一、新旧兼爱·文心“飞”龙李元洛先以诗论诗评名,著有《诗美学》、《歌鼓湘灵——楚诗词艺术欣赏》、《写给缪斯的情书——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等著作,赢得海内外的赞誉。

不料他“移情别恋”(李氏自语),“半途出家”(余光中语)也就是“半百出家”,五十岁后抛却诗论诗评的旧缪斯,爱上了写作散文的新缪斯,散文集在《凤凰游》后,一本接着一本,《书院清池》、《唐诗之旅》(又名《怅望千秋——唐诗之旅》)、《宋词之旅》、《绝唱千秋》先后出版,长销不衰。

后三本集子的散文,更冠名为“文化大散文”。

我向来阅读且悦读李元洛的作品,发觉他表面上“贪新弃旧”,实际上是“爱新怀旧”,或者说新旧兼爱。

三本关于诗、词的“文化大散文”不说,《凤凰游》和《书院清池》两本散文集里,多的是古今诗歌的风雅韵事、名章隽句。

李元洛兄是湖南长沙人,明年届七旬之龄。

湘子多情,多的是诗情;七十而从心所欲,他所爱欲的一直是诗的缪斯。

笔者这里选了李元洛四篇散文来阅读、解说。

四篇是:《夜读岳飞》、《一勺灵泉》、《月光奏鸣曲》、《汩罗江之祭》。

题目的“经典”一词,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是:用《文心雕龙》这本文学批评经典的理论来解说、析评李元洛这四篇散文;读者阅读我这篇析评李元洛散文的文章,除了可加深对李氏散文的认识之外,还亲近或重温了《文心雕龙》这本经典。

“经典”的第二、第三重意义将在下文道出。

中华学者深受西方文学理论影响,从二十世纪之首的马克思主义,到世纪末的后殖民主义,都以西方的马首是瞻。

在从事实际批评时,我个人也深获西方文论之益,却慨叹不少同行无视或轻视东方的“龙头”:以《文心雕龙》为重镇为高峰的中国文学理论。

《文心》极高明而道中庸,体大虑周,在中国文论于国际“失语”的今天,我们应让其发声,让“雕龙”成为飞龙。

国人应从自重《文心》开始。

笔者对《文心》的“六观”法特别珍惜,下文的论述,即用此法。

《文心雕龙·知音》提倡“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批评态度,为此,刘勰提出批评时要注意的六个方面如下:“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他认为用这六观法去析评作品,就能看出作品的特色,并分别其高下——“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为了方便讨论,且看起来更为合理,笔者大胆地把“六观”的先后次序,加以调整,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六观说:第一观位体,就是观作品的主题、体裁、形式、结构、整体风格;第二观事义,就是观作品的题材,所写的人事物等种种内容,包括用事用典等;第三观置辞,就是观作品的用字修辞;第四观宫商,就是观作品的音乐性,如声调、押韵、节奏等;第五观奇正,就是通过与其他作品的比较,以观该作品的整体手法和风格,是正统的,还是新奇的;第六观通变,就是通过与其他作品的比较,以观该作品的整体表现,如何继承与创新。

《知音》篇对于六观,只举出名称,而不加解释。

不过,在《文心雕龙》其他篇章里,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与六观有关的文字:(一)《情采》篇论及情,即主题;《熔裁》、《附会》、《章句》诸篇论及结构;《定势》论及整体风格;此外《文心雕龙》全书有二十篇左右论及各种诗文体裁。

(二)《事类》篇论及用典、用事。

(三)《章句》、《丽辞》、《比兴》、《夸饰》、《练字》、《隐秀》、《指瑕》论及用字修辞。

(四)《声律》篇论及音乐性。

(五)《定势》、《辨骚》篇论及正统与新奇。

(六)《通变》、《物色》、《辨骚》篇论及继承与创新。

以上所举篇名,只就其重要者而言,实际上不止这些。

此外要说明的是,第二、三、四观,可合成一大项目,以与第一观对照。

这个大项目就是局部、组成部分、局部肌理(local texture),以与第一观的全体、整体大观、逻辑结构(logical structure)对照。

刘勰论文,非常重视局部细节与整体全部的有机性配合;事实上,“置辞”与“事义”息息相关,而此二者,加上“宫商”,乃构成整篇作品的“位体”。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位体”决定了“事义”、“置辞”和“宫商”。

第一至第四观,乃就作品本身立论;第五观奇正,第六观通变,则通过比较来评论该作品,用的是文学史或比较文学的角度了。

向来解释“奇正”的,多不能使人惬意。

“奇正”与“通变”二者,分辨起来,又颇不容易。

也许我们大可不必强为划分,就把它们当作用比较、用透视的方法来衡量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成就好了。

二、《夜读岳飞》析评一观位体。

独坐书房,夜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抚今追昔,对这两位古人——特别是精忠报国的岳飞——有无限的敬意。

这就是《夜读岳飞》的“情”、它的主题。

《文心雕龙·神思》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作者灯下沉思,文史中名人故事与作品,自己拜谒名人故址的经历,都奔来眼底、笔下;他描写景物、叙述往事,抒敬慕岳飞之情,论天下太平之理,散文的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诸种功能都发挥了。

在结构上,则情与事开阖铺叙,意与境首尾呼应,相当紧凑。

《文心雕龙·体性》论述文学的八种风格,包括“典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与“显附”(“辞直义畅,切理厌心”);《夜读岳飞》是一篇文笔“典雅”、表达“显附”、具凛然正气的劝世、益世散文。

二观事义。

《夜读岳飞》的人、事、物等题材,以及相关的情思义理,都与其主题相应。

岳飞为本篇的主角,与他相关的事物如手书《出师表》及其跋,如岳母刺字,如谈论时局警世之言“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作者李元洛都选用了,成为本篇的“骨髓”(《文心雕龙·附会》说“事义为骨髓”,“髓”一作“骾”)。

本篇的第二主角诸葛亮的相关事物,如成都武侯祠及其碑刻《出师表》,如陆游颂赞《出师表》的诗句,也成为本篇的“事义”。

作者在湖南浏阳——谭嗣同的家乡——某书店买到《岳飞书前后出师表》,此物正是《夜读岳飞》的读物,而谭嗣同为国殉难,和岳飞一样正气浩然,当然也是值得纳入本篇的重要配角。

本篇对“滚滚红尘”、“钱潮动地、欲浪拍天”的概括描写,则为了和岳飞的清廉俭朴对比,为批判当前社会现实应有之义。

三观置辞。

《文心雕龙·附会》说:“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刘勰极为重视辞采的妥贴、有机(organic)、新颖运用;在情不寡不伪、采不滥不诡的前提下,刘勰提倡辞采的精妙美丽(见《情采》篇)。

而美辞丽采,离不开比喻、夸张、对偶、用典这几种技法。

《文心》的《比兴》、《夸饰》、《丽辞》、《事类》论的正是这些。

《夜读岳飞》最明显的比喻出现在首段:在春雨的夜晚,作者“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真是一士谔谔。

其他如“流行音乐卡拉OK泛滥新潮”、“钱潮动地、欲浪拍天”、“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也是比喻,且带有夸张的成份。

比喻可使作品灵动生辉、活泼有趣,是作者想像力的表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极言比喻难得,说创造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今人沃罗丝姬(Shira Wolosky)在其近著《诗歌艺术》(The Art of Poetry)中说比喻是“诗歌的烟花”,美矣哉!这和中国古今诗人评家所见相同。

宋人陈騤曰:“文之作也,可无喻乎?”诗、文都用比喻。

对偶和近似对偶的句子则有:“钱潮动地,欲浪拍天。

”“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标青史的伟丈夫”。

“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

”“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对偶句源于《丽辞》篇说的“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的原理。

对偶使意与辞都整齐对称,形成气象,用排比则更具气势了。

《夜读岳飞》以“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锵然收结,可为文中“岳飞是名标青史的伟丈夫”一语增效(reinforce)、背书(endorse)。

古代的诗文,一般讲求精约;只用寥寥的片言一语,就可达到引用前人语句和故事的目的。

现代的作品,特别是散文,篇幅少受限制,因而用典、用事往往变成引用前人诗文名句、讲述前人故事。

《夜读岳飞》即如此。

此文提到的古代诗文颇多,计有诸葛亮的《出师表》、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病起书怀》;讲述的古人故事主要是岳飞与文人学士议论时局时“不爱钱”“不怕死”的警世发言。

此文引述的诗文句子甚多,引述时或用括号,或不用。

前者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仔细看”;“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以及近百字的岳飞书于《出师表》后的《跋》。

引述时不用括号的有如:“丞相祠堂何处寻”;“潇潇雨歇”;“泪下如雨”“坐以待旦”“挥涕走笔”等。

大量引用诗文——特别是诗词——名句,是李元洛散文的特色,其得失将于下文讨论。

李元洛运用比喻、夸张、对偶、引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其作品俊健多姿、文采飞扬。

本文有一句子,混集上述诸法,特征引如下: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

这是广义的对偶句,不必多说。

“喷”“涌”属于夸张法,“凌云健笔”属于比喻兼夸张法,殆无疑义。

“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激烈壮怀”(岳飞《满江红》原文作“壮怀激烈”)则为不加括号的引用。

四观宫商。

宫商即音乐性,诗词由于有格律的约束,其音乐性较为容易说明。

散文不容易。

散文的“散”与骈文的“骈”相对,散文的句子长短参差,节奏不齐一。

倾向于风格典雅的散文,则参差之中,有其对偶式和四字成语式的整齐;李元洛的散文属之,《夜读岳飞》是一个例子。

现代散文的篇幅虽然长短不一,毕竟不是只得数十言的绝句、律诗,要仔细讨论其声调、押韵、节奏,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对散文而言,宫商的精细分析,似乎没有必要。

中外的批评家,无论是怎样提倡“细读”(close reading)的,也很少对散文作逐字逐句的音乐性考察。

文章的结尾部分十分重要,往往是作者特别用心所在。

《夜读岳飞》首尾两段都有“雨”有“潮”。

尾段重现首段的意象,其结构有如奏鸣曲式(sonata form)末章的“重现”(recapitulate)首章。

这可说就是《夜读岳飞》的一种音乐性吧。

文末的排比句“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在文意上固然肃整有力,句末“梁”“气”“碑”三个字分别是平仄平,而不是平平平或仄仄仄之类的安排,声调上有抑扬而充沛(最末二字为平声的“丰碑”)之美。

不过这只是笔者的解读,作者是否曾刻意在声调上这样设计,则要由他“自道”了。

五观奇正,六观通变。

这两观留后解说。

三、《一勺灵泉》析评一观位体。

在深山清泉之旁有一小木瓢,谁放的?作者取瓢饮泉,赞美放瓢人的小小善行。

扬善,兼斥恶,就是《一勺灵泉》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